老人与海读书笔记1000字【荐读】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1000字【荐读】

发布时间:2017-01-22  编辑:pinda4 手机版

  读书笔记一:

  今年暑假,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我十分佩服小说中老渔夫的意志,他让我懂得了一个人一定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

  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渔夫,在一次单身出海打鱼时,钓到了一条大鱼,却拉不上来。老渔夫同鱼周旋了几天后,才发现这是一条超过自己渔船数倍的大马林鱼,虽然明知很难取胜,但仍不放弃。后来又因大马林鱼伤口上的鱼腥味引来了几群鲨鱼抢食,但老人仍不愿就这样放弃,最终突出重围,将大鱼带回了渔港,让其他渔夫佩服不已。

  当我读到“老渔夫想:这里离海岸实在是太近了,也许在更远的地方会有更大的鱼……”时,我十分佩服这位老渔夫,因为他这时已经打到了一些鱼,但他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向着更大的目标前进。再看看我们,平时遇到一点小困难,我们都叫苦连天。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应该像这位老人一样胸怀大志,去追求更好、更大的目标。

  当我读到“大马林鱼开始快速地围着小渔船游动,将缆绳缠绕到了桅杆上,老人右手高举着钢叉,在它跃出水面的一瞬间,竭尽全力地向它的心脏掷去,一声哀鸣结束了大鱼的生命,它静静地浮在水面上……”时,我的心也像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我非常钦佩老人那种毫不畏惧、坚持不懈的精神,虽然知道对手实力很强,但他没有丝毫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老渔夫才获得了这场生死较量的胜利。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习老渔夫的精神,做事情不怕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在读到大鱼的血腥味被一群鲨鱼嗅到了,争相游来抢食,老人的左手正好在抽筋,他只能使用右手,用木棒、捕到的剑鱼的嘴等一切可以用来攻击的武器自卫,并最终赶走了这群鲨鱼。但大鱼的肉已经被吃了一大半,而老人还风趣地批评自己的左手“该工作的时候却在休息”的时候,我也被老人乐观的精神所折服。在生活中,有些损失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以乐观的态度来对待,不能斤斤计较。

  小说歌颂了老渔夫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我们也应该像他那样,不能满足于现状,应该积极向上,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决不能半途而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和胜利。

  该书出版仅48小时就销量惊人,当年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1954年,因为海明威"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海明威又获诺贝尔文学奖。"每一句话和每一段落,都要尽量写得简洁。"这是海明威写作的信条之一,这使得他的作品改编成电影的数量比任何其他一位获奖者都多。当他被宣布为当年的普利策文学奖得主时,评论界一致称好。"人可以被毁灭,却不可以被战胜。"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所说的话,不仅打动了读者,也征服了评论者。

  读书笔记二:

  这个,海明威的作品我没读过很多,因为学习的原因,没怎么看过他的其他作品,说得上来的,就这一小本《老人与海》了。

  说我读,也不是细读,只是浏览,而且,看书评比看内容要细致(汗)。这倒不是内容不好的原因,而是习惯,因为怕自己失去了看书的重点。

  好了,废话就不多说了,既然是写类似“读后感”这样的东西,那就直接进入主题好了。

  先说一下内容吧。虽然我也不愿意介绍,因为麻烦,可是总有没看过的朋友,就给你们一个梗概好了,至于看过的,那就直接跳过咯。

  古巴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在,在海上捕获一条巨大的大马林鱼,在海上耗时3天才把鱼杀死。归途中遇鲨鱼群,回港后仅剩鱼的巨大骨骼。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很热血沸腾的一句话,可是流行音乐《老人与海》里完全没有那种感觉。我不是否定那首《老人与海》,而是因为它对原作品的理解感到难过。原著作为一首英雄主义的赞歌,被海鸣威唱得与原主题相差甚远,我想知道,如果海老先生还活着,他会不会后悔写了这样一本被歪曲的大作。

  当然,我不是在否定什么或者批判什么,这样对我中心的表达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只不过是一时兴起,而且说到这本书,中国人一般都会想到同名的这首歌。

  说实话,我很佩服海老先生的细节描写,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白描手法应用之熟练,从出海前的准备活动,出海后的航行,如何钓鱼,如何周旋,如何和鲨鱼搏斗都细致的描写出来,让人不得不佩服,如果没有这样类似的经历,作者如何写得出如此大作?!

  海老先生后来评论这本书说:“这本书描写一个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描写人的灵魂的尊严,而又没有把灵魂二字用大写字母标出来”……作者之言,应该就是这本书的出发点了,因此,海老可谓用心良苦,当时,是19世纪60年代,全世界处于二战后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一个精神的灯塔来指引前进的方向,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的海老,并不是这个灯塔,而是给人们提供前进动力的发动机,或者说是给社会这台发动机提供动力的石油。

  这本书其实也可以作为一本寓言来看。读过圣经的朋友应该知道圣雅各这个人物,圣地亚哥是圣雅各的西班牙语拼法。圣雅各原来是一个渔夫,是耶稣在加利利海滨收的一个门徒。而老人没有捕到鱼的87天和耶稣经历是何其相似?!所以,如果把这本书理解成一则寓言,我想也是可以的,那就是在论述“轮回”这一人生悲剧的思想:老人,马林鱼,鲨鱼,耶稣,大海,死亡……

  其实我不赞成作者的这种思想,我觉得人生不是一成不变的,老人的拼搏,马林鱼的拼搏,鲨鱼的残暴,大海的无常,死亡的必然,这应该都是天经地义的,想太多反倒不好。当然,有一定人生阅历的会看的很透彻,我不是,我只是一个得过且过的穷小子。

  呐,就这些了,多了我就写不出来了。

  读书笔记三: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

  《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古巴的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48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海明威为什么没有让老人最终胜利呢?用小说中老人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从世俗胜利观的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可是,在理想主义者眼里,老渔夫就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就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