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强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会不期而至。 因此,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不怨怒,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随缘不是听天由命,而是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
1、心与境
我曾说过:享受的要诀,是“心”不要随着“境”去打转,心随着境的变化而打转,必然悲喜起伏,目瞀心乱,就享受不到人生。
譬如“有钱人才能享受”这个观念就不一定正确,“有钱”是一种环境,只有享受的环境而没有享受的心,钱多了而心老觉得不够,依旧无缘享受。而贫穷的人常存知足的心,觉得贫亦有味,反而能逍遥终日。环境的足或不足,存乎人心,不在乎钱数的多寡。如果你认定天下最大的贫穷是“不闻道”,最大的财富是“品德好”,安心立命于求道的心志上,不随境遇的优劣而转变,这颗心,便是天大的快乐享受,无人能及。
且不说敦品学道吧,就以日常生活的琐屑来说,我们只求外在物质的“拥有”,而不求内心世界的“享有”,人人像那个武陵溪迷路的渔郎,以为必须进入桃花源才是生活的幽境,于是整日寻访,处处问津,若有一天收心定神,才明白自己蜗居的公寓一角,又何尝不是“洞里桃花日日鲜”的呢?快乐享受,全在自己的心安不安呀!
就如外界的静与闹,不是真正的静与闹,内心的静与闹,才是能否享受的关键。“朝朝扫心地,扫着越不静”,内心念念相绩,纷扰不停,即使躲在深山幽谷里,也无法静享读书之乐;内心一无慌乱,澄明如镜,就算在车马喧闹处,也可以自得沉思之趣。
又如事务的忙与闲,像是决定于外境,其实仍然重要在内心,高人能在忙碌中保有悠闲,俗人是在闲散中挥不走纷扰的,许多人是无事忙,赏花没有时间,谈心没有时间,读书没有时间,说穿了,不是空闲的时间难,是空闲的心境难,“到得能闲几丈夫!”能够把心闲下来赏花读书的人,要具有多少智慧、勇气、见识的大丈夫才行呢!
当然,人处在逆境里,安心是很难的,处在人伦怨恨错杂的逆境里,安心将更难,但如果你随着一些外来的风吹草动而喜怒啼笑,喜罢可能嫉妒,笑罢可能空虚,哭罢就生羞愧,怒罢就成悔恨,那么人际间的乐趣就难享用。古人说:“制毒性以化杀机,养喜神以延寿脉”,心里永远供奉着爱的“喜神”,化解一切恨的怨毒,心不被变化的外境去转,永远是一片春阳,就能充分享受友情亲情之美。
可见享受的由来,不在外境,而在安心;安心的方法就在减少欲望,贪了心就被水溺,嗔了心就被火烧,痴了心就被土埋,在这“三毒”中煎熬,自然很难谈享受了。
2、人生总在得失间
人的一生,贫穷时渴望财富,孤寂时渴望爱情,年老时渴望青春,死亡前又留恋生命……有得必有失:生就男儿身,就失去了女儿态;得到了成熟,就失去了天真;拥有了喧嚣的城镇,就丧失了寂静的山村……
失去也意味着一种得到:磨练换来成长,辛勤带来收获,泪水领略人生百态,挫折引领成功之路。
遗憾不失为另一种美丽:仗义疏财,得到人心;肝胆相照,得到知心;淡泊名利,得到安心;清心寡欲,得到舒心。世人总认为天下什么都可以得到,却不知失去远远大于获得,七十二行里,一个人能选几行?满天飞鸟,能捕几只?天下美景,能览几处?
总有人长嘘,得不偿失;总有人短叹,失之交臂。人生在世,秉承天地之精华是一种莫大的得,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是一种无奈的失。
年轻时,不明得;中年时,不舍失;暮年时才明白,有些东西,完全拥有了却觉得索然无味,永远失去了方知道珍贵无比。
人生苦短,要来的阻挡不了,要去的挽留不住。
得失之间,只要耕耘过,播种过,浇灌过,收获多少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藏在细枝末节里那种使你痛,使你恨,使你爱,使你终身难忘。
得之,幸也;失之,命也。丰满的人生全在得失之间。
3、距离
大师询问他的弟子:“为什么在愤怒的时候,我们会呼喊?为什么在烦恼的时候,我们要彼此呼喊?”
一名弟子说:“那是因为我们失去了镇定,所以彼此呼喊。”
“但是,为什么当另一个人就在你旁边,你还是选择呼喊呢?难道不能以柔和的语气跟对方说吗?”大师继续问道。
弟子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但是没有一个能使大师感到满意。
最后大师解释道:“当两个人相互愤怒的时候,他们的心和心相距很远。为了填补这段距离,他们必须呼喊,这样彼此才能听到。他们越是愤怒,心和心的距离越是遥远,他们只有越发强力呼喊,彼此才能听到。”
大师寓意深长地说:“当两个人相互爱慕,会发生什么呢?他们不需要彼此呼喊,只要轻声交谈,那是因为心与心的距离变得紧密了。当他们彼此爱得更深,又会发生什么呢?两个人相爱的时候,他们的心靠得很近。他们甚至都不说话,只需看着对方,就够了。”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当你们争吵的时候,不要让你们的心疏远,不要说那些使彼此更疏远的话,一旦你们之间的距离开始疏远,你可能无法找到返回的路。
更多相关文章:
4.
7.人生感悟散文精选
8.友情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