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课文《前方》课堂实录
师:大家把课本打开到63页,看看文章之前的这副图片,请同学描述一下画面。
生1:一辆车里几十个人挤在一起,很拥挤。
师:看到了拥挤不堪的车厢。再请一位同学说一下。
生2:我看到了几双眼睛,几双在凝望着前方的眼睛,就像书上写的一样,他们可能都没有离过家,所以他们的眼神充满了对前方的期待与希望。旁边那个男的可能是在远方受到了伤害而归来的。
师:看的很仔细,还有从其他角度来观察的吗?
生3:我看到一个男子托着下巴望着外面,眼神很迷茫。我觉得他们可能有的人是在归家,有的人是在离家。离家的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同时又感到很害怕,所以他们的眼神是迷茫的。归家的人也许是在外面受到了伤害,所以带着悲伤的神情。
师:很好,读出照片丰富的内容。其实这是印度一位摄影师拍的名为《前方》的照片,曹文轩看了这副照片以后也想到了很多,于是他就写了《前方》这篇文章(PPT打出题目)
师:首先,我们一起看一下作者的介绍。
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农村,并在农村生活了20年。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留校任教。后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在是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学生发出感叹)
代表作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 《草房子》、《红瓦》、《细米》等
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思维论》、《曹文轩儿童文学论文集》等
(PPT演示)
师:此文与曾经所接触过的散文一个不同之处在于文章和照片结合了起来,这种由摄影和文
字构成的新兴文体称为摄影散文。
这种文章兼具了两种表达手段的审美特点,即摄影的视觉性、对瞬间画面逼真的再现能力和散文运用语言来表达对象时的自由。(PPT演示)
师:作为一篇摄影散文,曹文轩是如何入手写的,是怎样把图文结合起来的?
(学生轻声各有说法,老师点名回答)
生:用了两个设问把照片联系起来。
师:对,由设问来引出对象,我们一起读一下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两个设问就是对照片上的人进行猜想。文章开始没有对画面进行详细描述,而是猜测,由画面展开联想,这也是成功的摄影散文的表现。它不被摄影作品束缚,不成为代板的文字解说,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和生发。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成为有机的艺术整体。(PPT演示)
师:通过猜测,作者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
生:归纳一个事实:他们正在路上。
师:这些正在路上的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与“离家”有关,而对“离家”大家有什么想法?你想离家吗?
生1:不想离家,离家就意味着自己要洗衣服,要安排自己的生活,失去了依靠,遇到什么事情都得自己解决。
生2:想离家,因为外面的世界更广阔,能给我更多机会。
生3:家里有爸爸妈妈,让我感觉很温馨,离开家到外面的世界会遇到许多挫折,所以不想离家。
师:家对同学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生:(坐着各抒己见)温馨,有爸爸妈妈,给我依靠……
师:家,对大家来说更多的是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能给你们温馨的感觉,所以你们不想离家,而作者对于“离家”是什么态度呢?我们一起来读出作者的想法。
生:(齐答)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师: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观点?(沉默)
他用了一个词——克制不住,可见“离家”欲望的强烈。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让作者有这样的欲望呢?从文章3—7段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说作者的理由。
生:外面的世界丰富多彩,充满诱惑。还有“离家也许是出自于无奈。家容不得他了,或是他容不得家了。”
师:原来作者认为“离家”是出于外界的诱惑,出于无奈。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生:“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人离家是出于前方的召唤。
师:对了,还有就是出于“前方”的召唤。这个“前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生:给人以憧憬,一个未知的、美好的地方。
师:文中有句话说:“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屑。”这样的“前方”有什么特征?
生:给人幻想,朦胧而不确定,吸引着人往前走。
师:人生中也有这样一个驱使你向前行驶的东西,那是什么?
生:梦想、理想
师:种种特征归结,“前方”就像是我们人生的“理想”。另一个原因就是“理想的召唤”。
除了这些原因之外,大家再看看第三段作者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生:动物迁徙的宏大场面。
师:人类的祖先也是从那样的年代过来的,我们的潜意识中仍保留着这样的习性,因此“离家”还有一个原因是迁徙的习性。
(PPT演示: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离家的原因:迁徙的习性
外界的诱惑
出自于无奈
理想的召唤)
师:因前方的诱惑、召唤,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人们便离家,登上了征程。作者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旅程?
生:(齐答)是一场苦旅。
师:作者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为什么呢?(相互之间小声议论)
生1:我觉得人在家的时候会有一种孤独感,所以就要离家去寻找精神寄托,而在寻找的过程中又始终会想家,所以说人生是一场苦旅。
生2:人的一生总是要去追逐理想,在追逐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很多的挫折,会面临选择,所以作者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师:你的意思就是追逐理想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奋斗是艰辛的,道路是坎坷的,所以人生是一场苦旅。再请一位同学来谈谈。
生3:人在家的时候总是受到外界的诱惑想要离开家,而离家在外受到挫折时又想回到家,所以我认为人生是一场苦旅。
师:其实你说的作者也看到了,在文章第十段中就有这样的描写,请同学找出这些语句,说说作者的想法。
生:“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将在这样一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把一车人摇得东歪西倒,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
师:你读的这些语句写出了作者的想法,但我们要学会概括他的意思,首先是因车拥挤、路面坑洼不平而受皮肉之苦,所以是一场苦旅。另外还有吗?
生:“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索然无味”,还有“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与茫然”,这些都让人觉得人生是一场苦旅。
师:作为一篇摄影散文作者看到了照片上旅人“惶惑与茫然”的眼神,也借用了钱中书、丰子恺描写的旅途场景,都表明了人生是场苦旅。
(PPT演示: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路途上的苦不堪言)
现在社会的经济发展了,外界的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变,作者也看到了“有许多人坐在豪华的游艇上、舒适的飞机或火车上进行他们的旅行的”,这种情况下作者的看法是什么?也是“苦旅”吗?
生:是
师:为什么呢,这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说的?
生:是从抽象的人生旅程来说的,这时也是苦旅。
师:此时作者为什么认为“苦”呢?我们把目光伸向下一段,找出作者的思考。
生:我觉得是在第11段,他说因为人“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达到目的地”,永远在路上流浪,永远处于一种寻觅的过程之中,所以说人生是一场苦旅。
(PPT演示: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达到目的地)
师:讲得很好。那么“目的地”是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