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教学实录精编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过零丁洋》教学实录精编

时间:2021-03-30 13:23:09 八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过零丁洋》教学实录精编

  (课前播放歌曲《跳动的心》,营造气氛。)

《过零丁洋》教学实录精编

  师:同学们,有一种让人爱得近乎心疼的文学精灵,它就是诗歌;有一种让无数文人学子如醉如痴的艺术神魔,它就是古代诗歌。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齐读这首诗。

  (师生齐读全诗。)

  师: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轻松背诵。

  2.品读鉴赏,体会感情。

  3.掌握方法,学以致用。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与作者、作品、背景相关的资料,接下来,是我们的预习成果展示,谁先亮出自己的风采?

  生1:文天祥,南宋末年伟大的民族英雄和诗人,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人。他20岁时考中进士第一名,官至右丞相。

  师:你的预习成果展示,让大家对作者有了一些了解。

  生2:元军南下时,文天祥代表宋朝与元人谈判被扣,后来逃脱出来,一再起兵抗元。兵败被俘,始终拒绝元人的威胁利诱,最后从容就义。他的诗词和散文激昂悲壮,表现坚贞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

  师:很好!你的预习成果展示让大家不仅了解了作者的经历,还了解了其作品的风格。

  师:看来同学们在课下都做了认真的预习,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资料,我们浏览一下。

  (课件展示。)

  《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这首诗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

  师: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师:老师想向同学们了解一下,你们平时是怎样学习诗歌的?

  生(杂):先划分节奏,正确朗读,然后翻译全诗,理解主旨。

  师:今天,老师教给大家一种新的学诗的方法。第一步:译诗解说内容。

  师:先看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哪位同学能逐字解释一下?

  (一生逐个解释。)

  师:老师再请一位同学把首联翻译一下。

  生1:我熟读经书,参加科举考试,经朝廷选拔入仕做官,历尽了千辛万苦;后来,又为国事奔波,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度过了四年。

  师:翻译得很准确。接下来的难度稍微大了一点,老师要求同学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来解说首联的内容。

  师:请看老师给大家的示例。

  (课件展示。)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起兵抗元战火频繁四年未尽。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解,翻译后三联诗,先做到疏通诗意,再在此基础上,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解说后三联诗的内容。

  (生小组合作翻译,试着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解说后三联诗的内容。)

  生1: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生2: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胆战心惊,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生3: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师:“译诗解说内容”的操作要点是什么呢?

  生1:要翻译成诗。

  生2:要尽量押韵。

  生3: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凝练语言。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看一下“译诗解说内容”的操作要点:

  (课件展示。)

  1.释字,扩充。

  2.解说诗意。

  3.尽量押韵。

  师:学习本诗的第二步,吟诵传情达意。

  师:一起读首联,然后思考:首联写了哪两件事?

  生1:写了作者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做官、国家起兵抗元这样两件事。

  师:首联中哪两个词语写出了这两件事给作者的感受?

  生2:“辛苦”、“寥落”。

  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生3:作者辛辛苦苦奋斗,却没有改变南宋王朝的命运。

  师:是啊,起兵抗元之后,文天祥竭尽全力,苦苦支撑,可是国家却危在旦夕,自己也身陷敌手。想到这些,作者不禁悲从中来!

  师:了解了这些,大家再读首联,应该怎样读?

  (生小声试读,很有感情。师找一男生朗读,读得感情充沛,读出了一种凄楚的味道。)

  (师有感情地范读颔联。)

  师:颔联用哪个意象来进行抒情?

  生1:“柳絮”、“浮萍”。

  师:柳絮,大家非常熟悉,微风一起,四处飘零,落在地上,任人踩踏。诗人为什么说山河破碎像柳絮呢?

  生2:因为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河破碎,南宋王朝覆亡在即,所以像风中柳絮。

  师:说得真好!南宋王朝的命运就如风中飘荡的柳絮一样,已经无可挽回了!

  师:有一句诗是这样说的:“漂泊浮萍本无根”。同学们,无根的'浮萍能主宰自己的方向吗?

  生(众):不能。

  师:何况这又是风雨中的浮萍!文天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一次被扣,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如今部下将士牺牲,亲人被元军俘获,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手,岂不就像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

  师:这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生3:国破家亡的悲哀。

  师: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才能读出这种情感呢?

  生4:语调低沉,语速要慢。

  师:你来试试。

  (生读,全场掌声。)

  (师找学生读颈联。)

  师:有谁听出来了,这里出现了两处地名,分别是什么?

  生1:惶恐滩、零丁洋。

  师:诗人在惶恐滩和零丁洋都经历了什么?

  生2:兵败后从惶恐滩头撤退。

  生3:被押解到零丁洋。

  师:“说惶恐”、“叹零丁”里面的“惶恐”和“零丁”只指地名吗?

  生4:不是。

  师:那还指什么?

  生5:“说惶恐”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

  生6:“叹零丁”是诗人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孤掌难鸣,飘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

  师:两位同学真正读懂了作者!这两句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回首当初的“惶恐”,还看今日的“零丁”,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国家的危亡引起的。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心中的悲愤自然是难以名状的。

  师:请大家朗读,读出这种“悲愤”!

  (师请一名学生读。)

  师:你觉得她读得怎样?

  生7:节奏感很强,但重音没有处理好,“说惶恐”、“叹零丁”应重读。

  师:你来试试。

  (该生读得抑扬顿挫,饱含感情。)

  师:虽然国家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但面对敌人的逼迫,文天祥宁死也不屈服,报定了必死的决心。同学们,我们一起读尾联!

  (师生齐读尾联。)

  师:你从尾联里读出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生1:誓死报国的精神。

  生2: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生3: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血性精神。

  (师顺势板书:爱国情操、民族气节。)

  师:这是作者激情慷慨的绝唱,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

  生4: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

  师:很好!

  (生再次齐读尾联。)

  师: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出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感。

  (一生读,全场掌声。)

  师:人固有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爱国的丹心将永垂史册!这慷慨激昂的两句诗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师:怎样用“吟诵传情达意”呢?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课件展示。)

  1.深刻理解作品。

  2.酝酿情感。

  3.把握节奏。

  师:根据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刚才的朗读提示,来自由吟诵这首诗!

  (生投入地自读。)

  师:让我们听朗读录音,用心聆听诗人的爱国心曲。

  (播放朗读录音。)

  师:让我们跟着朗读录音一起吟诵!

  (生跟随朗读录音投入地吟诵。)

  师:通过我们的反复朗读,大家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

  (一生试背。)

  师:谁来向她挑战?哇!这么多挑战者,那我们一起来背!

  (生一起有感情地背诵。)

  师:这首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用评说深入赏析。

  师:“用评说深入赏析”,就是给诗写诗句赏析,请看示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诗句赏析。

  (课件展示。)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诗句赏析:

  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师:浏览一遍,然后思考,这些诗句赏析是从哪些角度来赏析的?

  生1:从情感上进行赏析。

  生2: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师:写诗句赏析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写。

  (课件展示。)

  1.诗意解析。

  2.字词品味。

  3.情感体会。

  4.修辞手法。

  师:现在请同学们任选角度,给《过零丁洋》这首诗写一句诗句赏析。

  生1:首联,仅用14个字,就写出了作者一生的主要经历,语言凝练概括。

  生2:颔联,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极有艺术感染力。

  生3:颈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对仗工整。

  生4:尾联,表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震撼人心,感天动地。

  师:《过零丁洋》这首诗是文天祥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人生壮歌,因此,它感染了无数的读者,当然也包括我!请看老师是这样用抒情表达感受的。

  (课件展示。)

  读“惶恐滩头说惶恐”,我读出了你对祖国的忧叹;读“零丁洋里叹零丁”,我读出了你的无奈孤苦。爱国的方式有很多种,你以死殉国是对民族气节的最好诠释!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老师是怎样用抒情表达感受的?

  (课件展示。)

  1.引用经典。

  2.用第二人称抒情。

  3.鲜明地表达个人情感。

  师:请同学们用真挚的情感抒写出你读完此诗后的感受。

  生1: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读到了您的伟大精神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生2:读“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我读出了您坎坷的身世,读出了您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精神,您不愧是民族英雄!

  师:同学们,这就是这首诗震憾人心的力量。我们来盘点一下这节课的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学诗方法。

  (课件展示。)

  学法总结:

  译诗解说内容

  吟诵传情达意

  评说深入赏析

  抒情表达感受

  师:在情感上,我们受到了文天祥爱国情操的陶冶,纵观历史长河,英雄辈出,你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吗?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透着铮铮骨气的诗句?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整理。

  师:同学们,让我们回味经典,跟随朗读录音一起吟诵,结束今天的这节课!

  预设让课堂精彩 生成让课堂美丽

  伴随着课堂改革的大潮,“预设”、“生成”这两个词也融入了我们的教学实践。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也不是精彩的课堂。传统教学往往重“预设”而轻“生成”,然而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兴生成过多,课堂呈现一种无序的状态,教师甚至“谈讲色变”,完全失去了师生“平等”中的“首席”地位,结果学生偏离方向,思维表面化,更谈不上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了。能否采取中庸之道,在对传统教育扬弃的基础上构建一种最贴近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下面就这一节参赛课谈谈我的做法。

  2009年河南省中学语文优质课大赛,我的参赛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诗词曲五首》,这五首诗词都是经典之作,并且理解难度较大。对于这样的课文,在大赛的40分钟里,教什么,怎么教?我冥思苦想,一筹莫展。联想到目前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一是过于传统,教师精心预设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牵着学生走,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二是放任自流,只学到新课改的招式,而忽略了它的精气神。有些教学课为了彰显学生的个性,不顾教学内容的需要,时而表演,时而歌唱,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节课看似热闹非凡,实际上并未深入文本。基于这一点,我决定将这节课定为学法指导课,就是在完成文本阅读任务的过程中,凸现方法的训练。所以,我选择了《过零丁洋》这首诗为载体,教给学生四步学诗法:译诗解说内容,吟诵传情达意,评说深入赏析,抒情表达感受;并且在每一个板块中都有教师预设的示例,最后总结出操作要点,给学生以抓手,使他们有章可循,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参与意识。这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字词到内容,从意境到表现手法,让课前教师的预设和引领自然无痕,让学生的学习之旅变得主动而愉快。这节课因此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同行的好评。

  生成,是课堂富有灵性的资源,是课堂生命活力的追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传统的诗歌教学都是通过对字句的解释、翻译来解读内容,这样就把完整和谐的诗词艺术品分解得支离破碎,把其中所蕴含的意境美扫荡殆尽,这样的教学怎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有没有一种既能让学生了解诗歌内容而又充满诗意的解读方法呢?所以,我设计了“译诗解说内容”的环节,让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解说内容。课堂上,学生都成了充满自信的小诗人,妙语连珠,精彩不断,他们欣喜地发现解说内容不再是原来的“文言对白话”式翻译,而是有“诗情画意”的妙处,充分体验了成功的愉悦。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内容,还提高了语文素养,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在和谐互动中完成了。概言之,生成因预设而丰富,预设因生成而精彩。

  这节课刚具雏形时,我曾在自己班上试讲,同级段的一位教师说一节课只讲一首诗,内容太单薄。于是,我试着采用“一拖一”的形式试讲,结果发现,课堂容量是达到了,但两者都成了“夹生饭”,效果并不好。试想,学生在没有充分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就去自学、探究,谈何容易?最后我还是决定冒险固执己见,精讲一首,侧重规律和方法的归纳,注重引领,真正“授之以渔”。

  课前预设是为了更好的课堂生成,有什么样的课前预设就有什么样的课堂生成。诗歌的赏析是学生感到棘手的问题,看到“赏析”总是束手无策,甚至是“望文兴叹”。在“评说深入赏析”的环节中,我以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为例,对每句诗都作了精妙的赏析,接着,我顺势引领,催化课堂生成,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诗意解析、字词品味、情感体会、修辞手法等赏析诗歌的方法。最后学以致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赏析了《过零丁洋》,而且见解独到,精彩纷呈。其中一名学生在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慷慨激昂,拍案而起,着实是被诗人那崇高的爱国情感和不屈的民族气节所震撼了。这时候,教师的一切说教都是多余的,学生、作者、文本三者已完成了心灵的对话。总之,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权威,这样的“科学对话”、“科学多元解读”,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语文教学目标。

  人们常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是为了不教。”课后,许多专家和听课教师都说这节课重实效,抓落实,把单薄的内容讲得很厚重,学生确有收获。反思这节课,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既学到知识又掌握方法,真的很必要!

【《过零丁洋》教学实录精编】相关文章: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教学实录05-27

过零丁洋教学反思范文04-29

读《过零丁洋》有感11-23

《过零丁洋》古诗赏析04-02

《过零丁洋》原文及翻译11-14

《过零丁洋》创作背景04-08

《过零丁洋》的古诗赏析03-17

过零丁洋的注释及译文03-27

文天祥《过零丁洋》一文教学实录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