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想家的作文素材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春节想家的作文素材

时间:2021-03-31 16:26:05 素材 我要投稿

关于春节想家的作文素材

  篇一:春节了,想家了

关于春节想家的作文素材

  好像好久都没有像这样久久的望着天空了,说是下雨的天气却像是姑娘出嫁般,早上滴答泪珠,这会儿露出灿烂的笑容了??

  你为什彷徨呢,小鸟?和伙伴走散了么,还是独自离开队伍,想熟练飞行的技巧,期待有一天能翱翔在这蓝天白云中?我多想和你一样,与白云做伴,拥抱广阔无垠的蓝天,奈何羽翼未丰满。你会不会笑话我,感想又不敢独自去尝试?

  家乡的油菜花种已经撒在农田里了吧!在这大城市里,闻不到路边田野间的油菜花香,空气中尽是尘埃,我想象着自己置身花海中,野花的芳香夹杂着泥土的气息,好不惬意。你是路边的一株野花,静静的聆听着葱郁苗木、涓涓细流与微风谱写的五线谱曲。我依稀看见了小伙伴们拉着我的小手,赤着脚丫快乐的奔跑在种满番薯的土壤上!初尝禁果的我们,偷摘了邻居家的番薯,脸上洋溢着天真烂漫的幸福。我抱着大小不一的番薯,泥土碎渣黏在了我的衣襟,她装满了红色的书包,手不堪重负的紧抓着课本,掉一地的语文试卷还来不及拾起已被风卷走。我笑着,她笑着我,没有空余的有拭去嘴角的鼻涕,回家的路上晚归的蜻蜓飞的很低、很低。

  我想家了,怀念在灶台前忙碌着您的身影,念念不忘葱油饼的香咸口感,那是奶奶的味道!许久没回家,隔壁丽丽家的狗狗有没有长肥了,马路旁边阳阳家的小花猫去年除夕的时候都怀胎呢,不知道生了几个猫宝宝,来上海时前村文兰家的小闺女嘴甜甜的喊我妈妈呢,都12月了,可以自个儿出门玩耍了吧?

  闺蜜的一个电话过来:“婷婷,腊月廿六我结婚了,回来喝喜酒哈!你票买了没了,在深圳的珊珊说廿五的票都卖完了。”好吧,春运将至了吗?时间过得真快啊,又是一年春,不知不觉在德持这个大家庭里一年了!有感动、有欢笑,更多的是成长。

  希望来年,我会和德驰一起成长得更快、更好……

  篇二:春节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

  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此,人们称这一天为春节,俗称阴历年。春节来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意味着新一轮的播种,意味着我们又要长大一岁,意味着大地万物复苏。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的宅门贴上了春联,挂上了红红的灯笼。人们通常要贴福,必须倒着贴,简称福到了。有的人在墙上贴年画;有的心灵手巧的人剪着窗花??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开始除旧迎新??传说,这个年是对人非常不吉利的,年一来就树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过就万物生长,鲜花遍地,这个年到底怎样赶走呢?那怎样才能让人们过上幸福生活呢?人们就用炮竹赶走了年,因为年怕红色,这样人们就能过上幸福生活了。春节到了,这是个欢乐祥和的日子,更是一个亲人团聚的日子。吃饺子,是北方的习俗,大家一起吃个团圆饭,多温馨呀!南方的习俗是吃年糕,因为他们想要节节升高,让我们共同迎接新生活吧!春节到了,男女老少都穿着新衣,长辈要给晚辈红包。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来买年货,春节这喜庆的气氛,不仅洋溢在欢乐家中,并且洋溢在大街小巷,有的在舞狮子,有的在放鞭炮,还有的在扭秧歌??

  放眼望去,这里华灯满城,友人满城,真是热闹非凡!春节到了,新的一年即将开始了!

  中国有许多节日,除夕、春节、元宵节、端午节??而春节是中华儿女最重视最隆重的节日,无论漂泊在何方,到春节了大家都会千里迢迢地的回到家乡,回到父母孩子的身边,团团圆圆的过春节!我爱我们的节日,但我更爱春节。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甚至连空气也弥漫着喜庆的气息。因为春节的临近,把亲人间的距离在逐渐的拉近,把思乡的念头变得渴望,把团圆的期盼变成现实!除夕这一天对人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一年一度的团年饭能充分地表现出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在吃完团圆饭后,就开始守岁了。最值得我们高兴的不仅仅是在过年的时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收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收压岁钱也可以说是收红包,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让我们开心,一种美好的祝福罢了!

  据说,人们放鞭炮是为了赶走“年”,而所谓的“年”,其实是一种野兽。以前,人们是用鞭炮来吓跑“年”的,“年”走了,即就是过“年”了,所以,过年其实是指这个的。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爸爸和妈妈带我去了许多亲戚家。家家院子里挑着红红灯笼,门上贴着鲜艳的春联,喜庆的大福字,还有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妈妈爸爸带着我去奶奶家拜年。一路上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向亲朋好友拜年。晚上亲戚们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晚饭十分丰盛,鸡、鸭、鱼肉样样俱全。大家相互举杯敬酒祝福以后工作顺利、学习进步、合家欢乐!春节是在外的人想家的情怀,春节是老母亲望眼欲穿的等待,

  春节是又一个美好梦想的开始。年复一年,循环往复,这看似短暂的过年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交流,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在大家喜气洋洋的祝福声中,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起步就在这新的一年,开始了。

  每一个节日都代表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我爱我们的节日。

  春节好词好句:

  普天同庆 合家欢乐 辞旧迎新 欢天喜地 万家灯火 大地回春 歌舞升平 合家团聚 新春佳节 载歌载舞

  恭贺新禧 吉星高照 恭喜发财 多福多寿 财运亨通 健康长寿 开春大吉 花开富贵 恭喜发财 恭贺春节

  财源广进 恭贺新喜 财运亨通 合家欢乐 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万事顺意 幸福美满 美梦连连 吉祥如意

  1、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着火箱围着火炉看电视,还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等等不一而足。街上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货物都齐全,琳琅满目,洋溢着亲力而为,事事参与的热闹。

  2、春节的来临,意味着春天将要降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人们在度过了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寒冬后,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怪不得在春节时,人们会这么喜悦地来迎接这个节日。

  篇三:描写过年想家的诗句

  描写过年想家的诗句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赴北庭度陇思家 岑参

  西向轮台万里馀,也知乡信日应疏。 陇山鹦鹉能言语,为报家人数寄书。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静夜思

  【内容】: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穿故乡水,

  梦中几时回?

  苍天雨霏霏,

  为我把泪垂。

  极速空中骑飞马,

  千里还家见爹娘,

  睁眼唯见枕边泪,

  方知遗梦在他乡。

  篇四:春节感悟

  感悟

  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现在好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等。接下来就谈谈最具特色的春节带给我们的影响。中国人民最为重视的就是春节,亦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春节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

  年为主要内容。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多姿,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春节,意味深长,教给我们要对一个年头的总结也是对下一个年头

  的无限憧憬,代表着喜庆和福气;

  年前,千家万户都是忙着办理年货、张灯挂彩,为新年的到来忙忙

  碌碌,虽然有些疲倦,但是依然满面喜气。也说明了春节在国人心中的重要程度。

  每当大年三十,一家人的团圆饭,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孩子们穿着新衣服,在院子里尽情的追逐着、嬉闹着,有的在放着各种各样的礼花和鞭炮,就连大人、老人都忍不住点燃预示美好的烟花,天空也换上了漂亮的新衣,为国人的生活条件改善而露出灿烂的笑容。

  过完三十就是初一,许许多多的人们等待新年钟声的响起,俗称“熬

  福”,欢迎新年的到来;在寒冷的冬天,人们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下饺子吃,丝毫没因天气的寒冷而赖床不起,新年的热闹气氛使人们忘记了烦恼;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没有了小时候的天真烂漫,更多的是责任;对于我们现在的过年就是喝酒吃饭,换个角度想想,在酒桌上的长辈都对我们寄予了希望。在外的我们,有哪一个父母不是早早打电话问“孩子,工作忙吗?今年回家过年吗?”我们的回答不一,但是父母的心情呢!回答肯定,父母是高兴地、开心的,回答否定,父母心里难过,他们依然会说“不要想家,照顾好自己”,这就是儿行千里母担忧,无论我们身处何处,父母永远是我们最亲近的人。

  俗话说过一年长一岁,证明孩子的成长,也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虽然父辈年龄的增长代表他们接近老年,春节也代表着“孝”,百善孝为先,国节在教育为子一代要好好的孝顺父母;祭祀祖神、祭奠祖先同样的是教育我们不忘父母恩,时刻怀着感恩之心;在这个太平盛世中,处处都存在着竞争,社会生活的压力使我们年轻一代的压力逐渐增加,回家探望父母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通讯设备先进了,而且方便,所以我们可以有很多的时间去和父母打电话,询问父母的健康和生活情况,儿行千里母担忧,我们的接触到的知识关

  于感恩的数不胜数,理论我们可以说出一大车,但是实际行动又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呢!望所有在外的儿女,多关心关心记挂着我们的父母!

  篇六:过年习俗

  家乡的年

  就快要放寒假了,我的内心多少是有点期待的。寒假的到来,一方面意味着我可以回家了,开学三个多月,我还没有回过家,我想家了;另一方面,在寒假中将会过新年,我又可以好好的玩一把了,还可以见到我好久不见的好姐妹,真的是很期待啊!我的家住在山东枣庄,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枣庄位于山东省南部,历史上早有“滕国、薛国”(现辖滕州市、薛地区)之称,南临古城徐州,北望齐鲁,与孔孟之乡的曲阜邹县,相距甚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因此枣庄过年的风俗也同样丰富多彩,透过这些风俗,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新年的企盼,对新春的祝福,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腊八

  我的家乡有“进了腊月都是年”和“过了腊八都是年”一说,表达了人们对春节的企盼之情。听老师讲,“腊”是古时十二月的祭礼,始于周代。《左传·僖公五年》记载“虞不腊矣。”《说文·肉部》中还有“腊,冬至后三戊,腊祭百神。”之说。由于“冬至后三戊”年年日子不同,所以,汉代以后统定“十二月初八日为腊日。”这天早晨,家家都要煮腊八粥。将洗净的大米、豇豆、红枣、花生、莲子、栗子、菱米等放进锅里,用文火慢慢熬制。听奶奶说,腊八粥必须得经过一定的时辰才能被熬得香喷可口。腊八粥熬好后,要敬老天、抹到果树上,以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邻里间也要互送,以示邻居间相亲相爱、友好和睦。俗话说:“吃了腊八粥,就把年来数。”从这天起,人们便开始筹备过新年了。

  过了腊八之后,年味就越来越浓了。家家户户会打扫卫生,这次的卫生打扫与之前的每一次都不同,这一次会全家都出动,来一次彻底大打扫,边边角角都不可以放过,真真是让家里焕然一新。还要洗许多东西,有以后穿不着的衣服,还有床上的一切用品,除了不洗被子,有的家里还要洗沙发上的沙发套等东西。所以,每年腊月查水表,每一家的用水量都会翻上好几番。从腊八到年二十三,家里一般不购置年货,农村没有冰箱,怕坏了,一般都是年二十三之后才购置年货。虽然不购置年货,但是集上的年货可谓是应有尽有。那些商家们早就备好了从腊月到正月整整两个月的商品,生怕以后没得卖。进了腊月之后,集上的年货就会越摆越多,路都被堵住了,只允许行人通过,车辆都过不去,哪怕是自行车都不行。而且离年越接近,就越挤,年味就越浓。人越忙,就感觉时间过的越快,眨眼就快到月底了。

  辞灶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这一天为祭灶日,民间的活动是送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一年来的所作所为,这种仪式称为“送灶”、“辞灶”,更为通俗的说法就是“送灶老爷上天”。枣庄地区关于“辞灶”的时间略有不同,北部如滕州、山亭一带为二十三,南部一般遵循“官三民四”说法,在二十四“辞灶”。“辞灶”仪式一般是傍晚在灶间举行,人们先往灶神的嘴上抹上糖,意思是叫他上天后不要乱说话,多替这家人美言几句。然后在灶前摆上供果和用秫秸芯扎的马,焚香燃炮,口中还念念有词,祈祷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最后揭下灶王爷的画像,连同秫秸芯扎的马一起焚烧,意寓灶王爷骑马升了天。相传“辞灶”后,百神上天,百无禁忌,天天大吉。

  辞了灶,年来到,闺女就要花,小子就要炮。这是在民间过年前群众口头传唱的民谣。而从这一天开始,就要准备年货、送节礼、凑份子杀猪、蒸馍馍、烙煎饼、炸丸子、熬糖、炒花生、炸果子、上坟等等,称为“忙年”,果真是让人

  忙的不可开交。

  除夕

  除夕是腊月的最后一天,俗称“年三十”。为了第二天的春节,这一天有许多的事情要做。民间有俗语“忙得跟没三十的样”,说的就是“年三十”这一天之前,过年的事情一定都得处理好,以免到了年根手忙脚乱。除夕一大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贴春联,然后要放鞭炮。枣庄部分乡镇还有帖过门签、窗花(剪纸)、年画、门神的,均表达了辞旧迎新,吉祥祈福的心愿。有的还在门上插松枝,在院中放青竹,意思是“竹报平安”,还要将家中布置的焕然一新。还要将菜刀、剪子等“破财”的物件藏起来,以免春节这天被小孩子拿到乱动,但针线等是“聚财”之物,没有此忌讳。另外,据说正月初一是扫帚的生日,这一天不能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所以,一般是大年夜扫干净,12点之前将垃圾倒掉,年初一不动扫帚,不倒垃圾,备一个大桶用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最有意思的是这一天要在大门口横放一根棍子,一方面是栏财,不让家财外流另一方面是放上棍子后,就可以将债主挡在门外,不必担心有债主再来讨债,可以安心地过个好年。

  除夕之夜,阖家欢聚,一家人围坐一起把盏对酌,吃一年到头最期待、也是最丰盛的“年夜饭”,然后一起包饺子“守岁”,静候春节的到来。点着蜡烛或油灯(现在都是用电灯了),通宵“守岁”,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据说“守岁”有两种含义,一是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二是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的寿命。现在则流行吃罢“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零点刚过,就开始燃放鞭炮庆祝春节。

  春节

  春节是从正月初一的零点开始的。放完鞭炮后,老人净手摆供桌,焚纸上香,祭神祭祖,祝愿一年发福发财。五更时,喊起睡梦中的儿童,让他(她)一声不响的到院中搂住椿树,连念三句:“椿树王,椿树王,你长粗来我长长,你长粗了解木板,我长长了穿衣裳。”据说,这种方式祈祷长个子很灵验,但千万要记住可别说错了,不然就白祈祷了。另外,民间还有五更天观天相,卜丰欠的习俗。即让孩子站在院子里,观看东方天空的颜色,如是白色,代表今年麦子丰收,如是红色,则代表高粱丰收,若是黑色则可能欠收。

  相传“年”是远古时代的一种怪兽,每逢除夕夜,它便出来挨家挨户的残食人群。人们只得把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上,人们开门见了面,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未被“年”吃掉,于是拜年之风绵绵相传。在枣庄,春节这天,晚辈向长辈磕头拜年是一道风景。天一亮,同一家族的年轻人就结伴同行,相互到各自家中拜年,如果家族大,有时会组织几十人、上百人,拜年时前面的已进屋跪倒了,可后面的还没进院子,待全部跪倒后,院子中黑压压一片,一起行礼磕头,颇为壮观。同一辈分的男人和女人们,也会分别结队串门拜年。有些地方,男人行磕头礼,女人一般问声好就行了,不必跪倒磕头。但是,在我们镇上,只要是结过婚的,无论男女,都要磕头拜年,没有结婚的,男的也是磕头拜年,女孩就不用了,只是见面问声好就可以了。拜年后,长辈一般会给晚辈“压岁钱”,还有礼物糖果等,表示一下。同辈的在这一天见面都会作揖道声“过年好”,另一人则回应“见面发财”。

  “过年吃饺子”是全国普遍的习俗,枣庄人也不例外。饺子的“饺”和“交”

  谐音,“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春节这天,枣庄人习惯于吃素馅的饺子,意思是一年素素净净,家庭和睦平安。在包饺子时,会包几个带麸皮、钱币的饺子,谁先吃到,表示其今后有“福”、有“财”。春节期间,枣庄人对吃食格外讲究,哪一天吃什么都有不成文的规定。如初一吃素馅的饺子,初二才吃荤馅的;初三中午净手焚香,祭神祭祖,全家团聚共饮,称为“圆年”;初四吃馒头;初五再吃饺子,谓之“捏嘴”,教导幼童不骂人、不妄语、尊长敬老,告诫青年少说多做、勤业为先,提醒中老年不吵嘴、不骂人;初六喝绿豆沫,煮菜为餐,尊古俗,敬火神;初八为谷日,吃豆腐,谐音“都熟”,祈祷丰年;初九为果日,吃鲤鱼,盼“剩余”,山乡果农尤为重视;初十包饺子吃;十五“小年”吃得丰盛;十六喝面条。

  在民间习俗中,正月初二是嫁出去的女儿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的日子。不过,大概几年前,我们镇上还时兴十六走姥姥。但是,鉴于正月十六一般是学生开学的日子,所以后来就慢慢改成正月初二去姥姥家了。正月初五是“破五”日,意思就是过了初五就没有什么忌讳了。另外初五还是财神的生日,现在不少商家选此日开业,以求发大财。

  春节期间,各行业均放假歇业,人们欢聚一起耍龙灯、扭秧歌、踩高跷、猜灯谜,欢庆新春的到来。

  元宵节

  元宵节是“灯节”,俗称“正月十五”或“小年”。枣庄有“正月十五前都是年”的俗语,意思是从初一到十五,没来得及拜年的,这期间还可以去。元宵节这天晚上,人们除了燃放烟花爆竹外,还走出家门,观看花灯会,但更多的是自己动手轧制花灯,并利用面粉、萝卜等制作形式各样的灯。我家就是挖萝卜灯,虽然现在集上有卖的,不过奶奶一直都是自己做,我也会跟着挖几个,边挖边吃,然后插上包有棉花的火柴棒,倒上油,到晚上点着放在门口、厕所等地方就可以用了。

  民间的萝卜灯别具一格,人们利用萝卜的自然颜色,雕成各种花样,十分美观。民间传说,元宵节的灯光是吉祥之光,当天晚上,人们将萝卜灯放在大门口,老人举灯照遍住宅内外,以求驱妖避邪除百病。孩子们则拿着萝卜灯相互照,并说道“照照眼,不害眼”,祈祷不害眼病。另外农村的孩子还会将积攒下来的刷锅用的废刷束头,在麦地里点燃了或挥舞成一条火龙,或向空中扔去,比赛谁耍的好看。另外人们还会根据灯花的变化,去判断种啥庄稼能有好的收成等。在民俗中,乡村已婚妇女不能在娘家看花灯,有“看了娘家灯,死她老公公”一说,当然这是迷信。灯节第二天,即正月十六,有家家接闺女的习俗,但必须在二月二之前赶回娘家。民间有“正月十六好日子,家家户户接妮子,接了妮子不是客,自己做饭自己追(吃)”的民谣,很有意思。

  近年来,枣庄城里的人们在元宵节的晚上除了到光明广场看烟花外,还可以到人民公园、新城市政府大楼,还有奚仲广场看花灯。我去过一次奚仲广场。奚仲广场就坐落在枣庄八中南校对面,所以我还顺便去了一次我的母校,有回到家的感觉,很亲。而且,十五晚上去奚仲广场,还可以见到我许多初中和高中的同学、老师,所以我很喜欢那儿,我今年还要去,真的很热闹。在刚刚走近永福路和长江路的交界口处,便可以看见每个乡镇送的龙灯、旱船等,一些知名企业会送一些与自己往年的业绩和来年的规划有关的手工艺品。路两边还有很多卖东西的小商小贩,他们的生意看着很好,看的我都有点想做生意了。顺着枣庄八中

  门口的大路向南走,会经过音乐喷泉,烟花广场。烟花广场就是专门用来放烟花的,看着一个个漂亮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开来,有种言语不能表达的幸福感,是党的政策好啊,带领人民奔小康!在奚仲广场的最东边,有一个枣庄八中的清华门,那里展示了历年来考上清华北大的优等生,好羡慕他们。如果不是我发挥失常,少考了近一百分,我也可以在清华或者北大生活学习,心里有种莫名的伤感。但是很快就被那浓浓的年味冲淡了。既然选择了济大,我就要把在济大的日子过的丰富多彩,不让自己以后心存遗憾,这才是最重要的。

  元宵节之后,年味就渐渐散去,该上学的上学,该工作的工作,一起又归于平静,人们又开始为新的一年奋斗!

  姓名:胡可为

  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专业: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 学号:

  班级:金数 20112221059 1103班

  篇七:过年的.感想

  过年

  腊月三十的晌午一过,村落里便响起了稀稀拉拉的鞭炮声。到了晚上,鞭炮声逐渐密集,待到夜幕降临下来,满天已是烟花璀璨,烟雾缭绕。

  当天空稍微放下点夜色,一颗流星弹便窜上夜空,在夜色氤氲的天空中炸响。这一声仿佛像号令一般,乡间的马路两侧立时钻出了不少人,人们或搬或抱,毋庸置疑,那怀中的物品定是烟花爆竹了。当长长的竹竿挑起了那一串串的鞭炮,烟头的火星将那爆竹点燃,震耳的鞭炮声便噼里啪啦响起,这震耳的响声似乎在向人们宣告,旧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王安石在《元日》中写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的是宋朝过年时的场景,几千年过去了,放鞭炮、贴春联的习俗仍然在传承,只不过这鞭炮声中增添了更多的含义。

  待到夜空中的烟花燃尽,那鞭炮声也渐渐稀疏下来,此时空气里弥漫的火药味中,包含最多的便是那浓浓的年意。门口的大红灯笼在地上投出一个个红红的光圈,灯光在夜风中摇曳,向人们传递着过年的喜庆。屋里的灯都已亮起,从窗户里折射出的光映得院里都明亮起来。屋里的人们磕着瓜子,守在电视机前,等待着春晚的开播。厨房里的人儿正在忙碌着,那剁馅的声音有规律的传出,勾起了胃里的谗虫。不一会儿,馅拌好了,和面的任务已由回家的儿女完成,待一切准备妥当,钟表的指针正好指在了八点。这时,一家人坐在饭桌旁,边包饺子边看春晚,人人分工周到,有的擀皮,有的揉面,有的包饺子,最清闲的便是那一直在院里玩鞭的小孩子了。一声声的欢笑从门缝里、窗缝里传出,这笑声里漾着父母的欢喜,儿女的幸福,孩童的欢乐,幸福与快乐在这一晚在一个叫家的地方相聚。

  墙上的表针指向了十二点,饺子落入锅中的声音又带起了刚刚消停的鞭炮声。那声音震动了大地,震动了房屋,震动了回家团圆的儿女的心弦。工作、学习的忙碌常常让离家的儿女忽略了家,忽略了父母,可父母无论多忙,心中挂念的却总是那展翅而飞的子女。每当天气变化的时候,父母的电话打来,话语中少不了那叮咛嘱咐的声音。每逢放假,父母常问的一句话就是“放假回家吗?”可我们回答父母的却总是“不回去”,因为种种原因,或是工作忙,或是学习忙,或是有聚会。我们很少会说“妈,我回去”。放下电话,这边是儿女深深的歉疚,而那端却是父母重重的失落。这失落也许来自一个多月苦苦的期盼。每个节日,父母想着儿女会放假,也许会回家,于是老俩口天天数着日子算,盼着盼着,盼来的却是儿女回不来的话。父母虽然失落,然而却从未因此责怪过儿女。儿女忙,父母总是替儿女着想,而子女更多的是无奈吧。儿女也想家,想念远方的父母,想吃爸爸或妈妈那精湛的手艺做出来的饭菜,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回不了家,有时也无可奈何。

  但春节似乎带来了欣慰,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对为人子女的我们。因为在这一天,我们没有理由不回家过年。过年团圆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在一年当中,这个节日是最隆重的,无论有多重要的事,也阻碍不了我们回家的脚步。有一句广告词,我觉的说的很好,它说“回家是给父母最好的礼物”。过年回家,我们不必为带什么礼物而犯愁,因为只要我们回去了,即使什么也没带,父母也会很开心的,因为父母需要的仅仅是我们的陪伴。于是很自然的,盼过年成了父母最开心的一件事。

  远方漂泊的游子,在这一天终于能回到家与父母团聚,即便第二天就要离家,这短暂的温馨也足以让他们忘却异地生活的艰辛。在这一天,吃着热腾腾的饺子,连泪水也随着饺子的热气升腾着,消失在空气里,取而代之的是团圆的快乐。

  一年又一年,父母的白发在逐年增多。弹指一灰间,一年又过去了,我们又长大了一岁,可是父母却又老了一岁。无情的皱纹爬满了父母原本光滑的脸,那皱纹饱含了岁月的沧桑,生活的不易,蕴藏着一丝丝牵挂儿女的情感。不知不觉,我们的眼角也出现了细纹,从少时无忧无虑的孩童到出门求学的少年,再到成家立业的青年,我们的年龄在每一次过年中增长。在过年的鞭炮声中,我们渐渐的快要走入中年,而父母却在过年的团圆中慢慢的走向老年。

  时光飞逝,生命短暂,珍惜当前,让我们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多陪父母过过年。

  初一刚过,儿女们就要收拾行李,踏上离家的路途。坐在车里,回望着大门口那高挂的红灯笼,离家的脚步渐行渐远,那一抹红色在视线中渐渐消失不见。

  鞭炮声渐渐稀疏了,我们又度过了一个短暂而幸福的新年。

  过年,我们过的是幸福,过的是团圆。

【春节想家的作文素材】相关文章:

理想家园你的作文素材03-31

春节想家高一作文02-17

春节作文素材05-11

春节想家的早安心语201701-07

想家07-01

想家了01-24

想家的日子作文01-15

想家的滋味作文02-01

当想家的时候作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