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我爱古诗手抄报设计内容

小学生我爱古诗手抄报设计内容

发布时间:2017-08-12  编辑:林仪 手机版

   导语:下面分享小学生的关于古诗的手抄报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02.JPG?x-oss-process=style/qr.yuwenmi

  【小学生古诗手抄报资料】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1.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2.寸草:在这里象征子女。

  3.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在这里“心”字双关。

  [简析]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女儿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03.jpg?x-oss-process=style/qr.yuwenmi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1.谙:熟悉。

  2.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3.蓝:蓝草,一种植物,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制作青色的颜料。

  [简析]

  白居易先后做过杭州、苏州刺史,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以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诗作。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三首《忆江南》,抒发了他对江南的赞美、忆念之情。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首句“江南好”,开门见山,实话实说。一个“好”字,饱含着诗人深情的赞叹。次句“风景旧曾谙”,抚今追昔,说明江南风景之美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是非常熟悉的。这一句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具体描写“旧曾谙”的江南春色:红日东升,阳光灿烂,在朝阳的映照下,江畔姹紫嫣红的鲜花比火还要红;春江水清,波碧,在满地绿草的映衬下,显得比蓝草还要绿。诗人抓住了“江花”“江水”两件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对江南春光作了高度的概括,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风和日丽、花红水碧、生气盎然的江南春色图。最妙的是“红胜火”“绿如蓝”六个字,既用同色烘染的手法突出了花红、水绿,又用异色映衬的手法使江花和江水互为背景,显得更加绚丽可爱。

  结尾“能不忆江南”一句用反问语气,流露出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