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生闹元宵手抄报资料

最新初中生闹元宵手抄报资料

发布时间:2017-02-14  编辑:cgf 手机版

   汤圆,汤圆,幸福的汤圆,吃一个汤圆,日子幸福甜甜;吃两个汤圆,事业美满如愿;吃三个汤圆,家庭和睦团圆……吃一碗汤圆,元宵节快乐!以下是语文迷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手抄报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20130511013416583.jpg?x-oss-process=style/qr.yuwenmi

  元宵节赏灯诗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我国民间有着元宵节赏灯诗的习俗,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觉趣味无穷。

  唐代时,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唐代诗人张悦也曾用诗赞道:“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龙衔火树千重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把元宵节赏灯的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李商隐则用“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描绘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

  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苏东坡有诗云:“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范成大也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诗中的“影灯”即是“走马灯”。大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明代更加铺张,将元宵放灯从三夜改为十夜。唐伯虎曾赋诗盛赞元宵节,把人们带进迷人的元宵之夜。诗曰:“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清代元宵热闹的场面除各种花灯外,还有舞火把、火球、火雨等。阮元有《羊城灯市》诗云:“海螯云凤巧玲珑,归德门明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长年羊德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诗云:“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动、精彩别致。

  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

20140212104021458.jpg?x-oss-process=style/qr.yuwenmi

20150131050753625.jpg?x-oss-process=style/qr.yuwenmi

  古庙会文化浓

  2月4日,农历正月十三,记者置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鹤壁市浚县浓郁而热烈的民俗氛围中。这一天,以逛千年庙会、赏中原民俗为主题,历时近一个月的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暨浚县正月古庙会拉开大幕。

  翻滚抖鬃的舞狮子、搞笑逗乐的张公背张婆……在县城通往大伾、浮丘两山的主要路段上,近30家民间社火队进行着精湛的表演,原汁原味儿的民间社火表演,不时引来围观游客的喝彩。“俺们北街村的背阁与抬阁至今保持着明清民间社火的原貌,2008年,俺县的民间社火还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呢。”浚县城关镇北街村背阁会“会首”对记者介绍说。

  泥咕咕声声入耳,小泥猴憨态可掬,青石狮庄重威严……一件件精美的民间工艺品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在伾山文化街,百余个民间工艺品展位,聚集了来自江苏、河北等多家民间工艺品客商的泥塑、木雕、布艺等80多个种类的民间工艺品。“浚县泥咕咕起源于隋唐时期,现已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发源地的泥塑原生态文化村杨玘屯,现在也建起了泥塑博物馆,如今的泥塑产业是越做越大了。”在泥塑展位前,一位吹泥咕咕的中年人告诉记者。

  勤劳、质朴的鹤壁浚县及周边的父老乡亲们不仅从中充分享受到欢乐和喜庆,更能感受到浓郁的民间文化的激情和魅力。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精彩抢先看New  Top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