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但是自16世纪即中国明代中期起,传统科学技术总体上发展停滞,逐渐衰落了。绝大多数学科在西方科技传入以后一一为其所取代。相对于新兴的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中国落后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根据中外学者的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在近代之所以落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自然经济的阻碍
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结构,是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自然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关系,首先是要求自然科学注重实用,注重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自然经济的长期阻碍是导致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理论性薄弱的重要原因。而理论自然科学的缺乏就决定了中国难以产生西方那种以理论思维和受控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其次,自然经济的自足性、生产条件的简陋性,使其本身缺乏对新技术的要求。这就直接造成技术上的因循守旧和发展缓慢。再次,从大的历史尺度和社会范围来看,自然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而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的产物。可见,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难以产生强大的社会需要,使科学技术失去了强大的社会推动力,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科学手抄报图
(二)专制制度的束缚
自然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封建专制政治制度也是束缚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历代封建统治者为巩固其政治统治,奉儒家学说为正统哲学,禁锢人们的思想。利用科举取士来箝制知识分子,推行文化专制主义。而且这种严厉的统治到封建社会晚期的明清时代愈演愈烈。知识分子潜心儒家社会伦理学说,学术脱离生产,脱离实际,脱离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研究。这样,从事科技活动的只有工匠、方士和少数失意官吏、落魄文人。而且他们在科技上的发明创造往往也得不到重视和推广,有的甚至被斥之为"奇技淫巧"、"技艺末务",视为下贱。在这样的政治文化环境中,中国科学技术在封建社会晚期每况愈下,走向衰落,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三)科技自身的缺陷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自身存在的缺陷,使得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后,就难继续推进。这种内在的缺陷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科学的实用化倾向。这种倾向影响了把经验上升为理论,使得科学知识多数停留在经验描述的层次难以实现理论上的深化和完善,因而不利于科学的发展。第二是科学实验方法没有确立。古代中国科学技术长期停留在思辨的、直观的经验知识上,未能寻找到利用受控实验的手段,探索自然规律的门径。而西方近代科学的飞跃发展,是同科学实验方法的确立分不开的。第三是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具有较强的保守性和排他性。保守性使得一些突破原有知识框框的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难以得到承认或推广;排他性造成对外来的科学技术知识吸收的阻力。往往是一些具体的技术成果或可被接受,但是作为一种学说或科学思想体系,就很难被吸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