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江西省)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届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江西省)

时间:2024-04-07 11:09:24 高三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24届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江西省)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只要有考核要求,就会有试卷,试卷可以帮助学校或各主办方考察参试者某一方面的知识才能。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试卷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届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江西省),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届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江西省)

  届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江西省) 1

  一、语文知识与语言运用。(共24分,每题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毗连琵琶筚路蓝缕

  B.伶仃拎包身陷囹圄

  C.格式楼阁恪尽职守

  D.拾掇点缀忧心慑慑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乖戾过谦荒无人烟

  B.松驰聒噪看风使舵

  C.聆听门禁天翻地复

  D.双赢户籍言简意骇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支青年足球队旗鼓相当,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

  B.大佛湾的上万尊雕像居然无一雷同,这在中国石窟艺术中绝无仅有。

  C.为了改变经济困难的现状,老李不得不明珠暗投,开始四处打工。

  D.卢梭晚年写的《忏悔录》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别具一格的名著。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从巴丹吉林沙漠西端的戈壁向北张望,的戈壁一色铁青,稀疏的骆驼草棵棵憔悴,一棵和另一棵之间距离很远,像是的战士,伫立在广漠的戈壁当中,看日月轮转,大风奔流,饱受严寒和烈日侵袭,这仿佛是它们的宿命。

  A.一望无边独树一帜根深蒂固

  B.阔大无疆孤立无援与生俱来

  C.阔大无疆,独树一帜与生俱来

  D.一望无边孤立无援根深蒂固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电影《侏罗纪世界》公映前一周,制片方为影评人和有关专家组织过小范围试映,结果美言不多。

  B.要改变当前教学内容繁、难、偏、重的状况,就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冲出课本和教学的误区不可。

  C.科学家发现了大脑中能够控制恐惧的区域,这将有助于改进创伤后压抑症和焦虑症的治疗方法。

  D.代表们从尚法守信、励学思进、务实求真等方面对如何更好地展现城市精神风貌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6.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贯通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种梦境往往会被顽皮的鱼鹰搅破。

  ②忽然间鱼鹰变得异常机灵,抖着翅膀扑进水里去,山影一时都搅碎了。

  ③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模模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里去。

  ④这时渔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鱼鹰,一捏它的长脖子,那鱼便被吐进竹篓里去。

  ⑤竹筏子的梢上停着几只鱼鹰,神气有点迟钝。

  ⑥一转眼,鱼鹰又浮出水面,长嘴里咬着条银色细鳞的鲢子鱼,咕嘟地吞下去。

  ⑦江面上不断漂着灵巧的小竹筏子,老渔翁戴着尖顶竹笠,安闲地倚着鱼篓抽烟。

  A. ①⑦⑥④②⑤③ 8. ③①⑤②⑦④⑥

  C. ①⑦②⑥③⑤④ D. ③①⑦⑤②⑥④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共16分,每题4分)

  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称为地震前兆。 中国古代人民早就认识到地震是有前兆的,并留下了关于地震前兆丰富的记载。例如,1739年宁夏银川地震后,有人就总结出地震与井水变化、动物不安、天气反常现象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古书《隆德县志》上也记载了古人总结的六种地震前兆现象。现代地震科学的深入研究则表明,地震之前确实存在多种多样的前兆。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宏观前兆。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动物的习性异常,临震前出现的地声和地光等。宏观前兆在地震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l975年辽宁海城7. 3级地震和1976年松潘一平武7. 2级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广大群众曾观察到大量的宏观异常现象,为这两次地震的成功预报提供了重要信息。不过也应当注意,上面所列出的多种宏观现象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预兆。例如:井水和泉水的涨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关,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响;井水的变色变味可能因污染引起;动物的异常表现可能与天气变化、疾病、发情、外界刺激等有关;还要注意不要把电焊弧光、闪电等误认为地光,不要把雷声误认为地声,不要把燃放烟花爆竹和信号弹当成地下冒火球。

  人的感官无法觉察,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微观前兆,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一是地震活动异常。大小地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大地震虽然不多,中小地震却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动的特点,有可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二是地形变化异常。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某些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小的位移,借助于精密的仪器,能够测出这种十分微弱的变化,分析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三是地球物理变化。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及其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出现一些变化,利用精密仪器测定不同地区重力、地电和地磁的变化,也能够帮助人们预测地震。四是地下流体的变化。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岩层中所含的水) 、石油和天然气、地下岩层中还可能产生和贮存的一些其它气体,都是地下流体。用仪器测量地下流体的化学成分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们的变化能够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7.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地震前兆是地震前地表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

  B. 1739年宁夏银川地震后,中国古代人民才认识到地震是有前兆的。

  C. 《隆德县志》最早记载了古人总结的六种地震发生现象。

  D.现代地震科学的深入研究证明了古人关于地震的某些认识是正确的。

  8.对第二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井水的涨落、泉水水温的变化及其引起的地声和地光都属于地震宏观前兆。

  B.根据大量的宏观前兆,有关部门成功预报出了1975年辽宁海城的7. 3级地震。

  C.自然界发生“宏观现象”的原因非常复杂,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预兆。

  D.燃放烟花爆竹和发射信号弹等人为事件,有时会被人们误认为是地震前兆。

  9.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或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借助专业的仪器来进行测量。

  B.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以及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弱的变化。

  c.利用精密仪器测定震源区的重力、地电和地磁,能够判断地震时地球的物理变化。

  D.用仪器测量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物理量的变化能够帮助人们预测地震的发生。

  10.下列语句,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A.地震的预防B.地震的预测方法

  C.地震活动的异常情况D.地震的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

  三、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4题。 (25分)

  人生识字糊涂始

  鲁迅

  中国的成语只有“人生识字忧患始”,这一句是我翻造的。

  孩子们常常给我好教训,其一是学话。她们学话的时候,没有教师,没有语法教科书,没有字典,只是不断地听取、记住、分析、比较,终于懂得每个词的意义,到得两三岁,普通的简单的话就大概能够懂,而且能够说了,也不大有错误。小孩子往往喜欢听人谈天,更喜欢陪客,那大目的,固然在于一同吃点心,但也为了爱热闹,特别是在研究别人的言语。

  我们先前的学古文也用同样的方法,教师并不讲解,只要你死读,自己去记住、分析、比较去。弄得好,是终于能够有些懂,而且竞也能够写出几句来的,然而到底弄不通的也多得很。自以为通,别人也以为通了,但一看底细,还是并不怎么通,连明人小品都点不断的,又何尝少有?人们学话,学不会的是几乎没有的,一到学文,就不同了,学会的恐怕不过极少数,就是所谓学会了的人们之中,请恕我坦白地再来重复地说一句罢,大约依然糊糊涂涂的还是很不少。这自然是古文作怪。因为我们虽然拼命地读古文,但时间究竟是有限的,不像说话,整天的能够听见;而且所读的书,从周朝人的文章,一直读到明朝人的文章,非常驳杂,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乱七八糟,但蹄迹当然是有些存留的,这就是所谓“有所得” 。这一种“有所得”当然不会清清楚楚,大概是似懂非懂的居多,因此自以为通文了,其实却没有通,自以为识字了,其实也没有识。自己本是糊涂的,写起文章来自然也糊涂,读者看起文章来,自然也不会倒明白。因此我想,这“糊涂”的来源,是在识字和读书。

  例如我自己,是常常会用些书本子上的词汇的。虽然并非什么冷僻字,或者连读者也并不觉得是冷僻字。然而假如有一位精细的读者,请了我去,交给我一枝铅笔和一张纸,说道,“您老的文章里,说过这山是‘峻噌’的,那山是‘巉岩’的,那究竟是怎么一副样子呀?您不会画画儿也不要紧,就勾出一点轮廓来给我看看罢。请,请,请……”这时我就会腋下出汗,恨无地洞可钻。

  说是白话文应该“明白如话”,已经要算唱厌了的老调了,但其实,现在的许多白话文却连“明白如话”也没有做到。倘要明白,我以为第一是在作者先把似识非识的字放弃,从活人的嘴上,采取有生命的词汇,搬到纸上来;也就是学学孩子,只说些自己的确能懂的话。至于旧语的复活,方言的普遍化,那自然也是必要的,但一须选择,二须有字典以确定所含的意义。

  11.第三段所说的“同样的方法”是指什么?这种方法有什么局限?(6分)

  12.作者认为,学话容易、学文难的原因是什么?(6分)

  13.第四段中,作者为何会“恨无地洞可钻” ?(6分)

  14.作者认为,如何才能让白话文变得“明白如话” ?(7分)

  四、 (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日:“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日:“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 ”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日:“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韩非子·说难》 )

  15.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联系这些语句的内容,说说胡国被消灭留下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8分)

  16.文中“此二人说者皆当矣”,“此二人”指的是谁?(4分)

  17.宋国的富人“智人疑邻”表现了什么心理?(4分)

  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l8—19题。

  山园小梅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注】众芳摇落:百花凋谢。暄妍:明媚鲜艳。霜禽:寒冷季节里的鸟儿。合断魂:一定会深深迷恋。微吟:低声吟诵。狎:亲近。檀板:檀木制成的拍板。

  18.诗人首联就将——与——对比,写出了梅的不同凡响、不染尘俗的格调与品质。 (2分)

  19.第三、四句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梅花的?第五、六句写梅花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7分)

  六、 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在暴雨中,100多个孩子站成两排,手举雨伞,相向而立,搭起了一座近200米长的遮雨“彩虹桥” 。没带伞的孩子,能够经过这座“桥”到食堂就餐。近日,这组拍摄于某中学校园内的温馨照片,在网络中引发热议。部分网友的留言如下:

  甲:“这是雨中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

  乙:“这是不是学校在利用学生作秀?”

  丙:“我们为什么不能温情一点看待这件事呢?你没看见孩子们在欢笑吗?”

  请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答案

  一、语文知识(共24分每题4分)

  1-6DACBBD

  二、现代文阅读(共16分每题4分)

  7-10DACD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11.(6分)第一问:孩子学话的方法(3分)第二问:不容易全部学通

  (3分)(意思对即可)

  12.(6分)①学话的时间非常长;学文的时间有限

  ②学话的语言环境有利;学文需要读的书时间跨度大,内容驳杂。

  (意思对即可)

  13.(6分)因为这两个词是从旧书上抄来的,作者自己也不曾深究其意,一经她人询问,便有些羞愧难当。(意思对即可)

  14.(7分)①尽量使用有生命力的当代口语(4分)

  ②谨慎选取,有根有据。(3分)

  (意思对即可)

  四、(25分)

  15.(8分)

  翻译:从前郑武公想讨伐胡国,故意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君主,以此来使她心情愉快。(2分)胡国君主听说了此事,认为郑国和自己友好,于是不再防备郑国。(2分)

  经验教训:遇事要保持警惕,不要被假象蒙骗。(4分)

  (意思对即可)

  16.(4分)关其思(2分);邻人之父(2分)

  17.(4分)相信亲近的人,怀疑疏远的人。(意思对即可)

  18.(2分)摇落的众芳(1分);暄妍的梅花(1分)(意思对即可)

  19.(7分)

  第一问:(5分)视觉角度;嗅觉角度(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5分)

  第二问:(2分)拟人。

  20. 作文

  届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江西省) 2

  一、积累应用10分

  1.默写。(5分)

  (1)推此志也,_____________。(司马迁《屈原列传》)

  (2)_____________,凌万顷之茫然。(苏轼《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由眼前之景联想到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

  【答案】(1)与日月争光可也

  (2)纵一苇之所如赤壁赋或前赤壁赋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选择题。(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

  创新是数字劳动的重要推动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更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持续创新创造成为必然要求。

  ①信息的流动速度实在太快

  ②及时深入地洞悉顾客需求和期望

  ③它包括对产品、系统、流程、营销和人的持续改善

  ④有价值的技术和创意转瞬即逝

  A.③④①②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③①④②

  (2)学校组织“《红楼梦》演出季”活动,某学生小组改编“宝玉挨打”的情节参加演出,他们力求台词符合原著中人物的身份与性格。以下台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黛玉对宝玉说:早就对你说过,你真是执迷不悟啊!

  B.宝钗对宝玉说:这次活该你挨打,就是自食其果!

  C.贾母对贾政说:你想想,你父亲是怎么管教你的?

  D.王夫人对贾政说:我现在就死给你看,一了百了!

  【答案】

  (1)D(2分)

  (2)C(3分)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材料一:

  ①对于经济学是不是科学,学界争论颇多。达尔文曾这样解释科学:“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科学的本质取决于研究方法。判断

  经济学是科学的主要依据在于它在对经济现象和规律的探索过程中运用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②首先,经济学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采用实证方法,超脱了价值判断,以客观态度研究经济现象。在十九世纪之前,经济学是以道德学说的面目出现的。十九世纪中期之后,英国经济学家西尼尔和法国经济学家萨伊等努力使经济学摆脱价值判断,成为一门实证科学,走上了科学化之路。现在,实证经济学已成为经济学的主流。其次,经济学成功的运用了教学工具以确保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经济学家把经济现象作为若干经济变量变动的结果,进而分析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探讨经济运行规律。最后,经济学在某种假设之下分析社会现象并得出结论,再用事实来检验结论,上述方法与自然科学运用的研究方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③现代经济学的历史仅二百余年,与典型的自然科学相比,它还是年轻而不成熟的,但他发现的许多规律已经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曾对经济学的科学化作出高度评价,他认为:“尽管那些落后的社会科学还需要找到自己的伽利略,而经济学却已经却已经历过自己的牛顿革命。”

  ④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经济学经常做出错误预测,这能是科学吗?确实经济学的预测经常失误,然而气象学作出的错误预测恐怕比经济学多得多,又有谁否认气象学是科学呢?

  材料二:

  ①很多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是一致的,因此经济学是科学的。还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如同心理学、历史学一样,经济学还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其实,判断经济学是否属于科学,先要弄清科学的特征。一般而言,科学至少具备这样几个条件,一是研究对象是客观的物质世界,二是研究态度力求客观公正,最大限度地摆脱价值判断的干扰,三是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证和逻辑推理。

  ②如果从这几个方面来考察,我们会发现经济学和典型的科学间还存在着较大的距离。虽然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采用实证、逻辑推理等方法,有着向典型的科学靠拢的倾向,但是在研究对象上,经济学和自然科学是完全不同的,自然科学研究的是无感情、无意志的物质世界,而经济学研究的是有感情、有意志的人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前者的研究对象具有机械性,只要某一条件发生变化,就会相应出现可预见的结果。但人的活动常常是相互冲突的。和物质世界的因果律相比,人类社会的因果关系要复杂得多。因此,相较于自然科学,经济学的研究结论要更为多元。微信公众号:沈姐的语文课堂。在研究态度上,经济学家的研究不可能不指向自己的价值判断,不可能不存在着相当的意识形态色彩。在研究方法上,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经济学也不能完全照搬自然科学的方法,而必须找到适合于本学科的研究方法,比如田野调查法等。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不得不承认,经济学永远无法成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科学。

  ③那么,抛弃了科学主义以后,经济学还剩下些什么呢?我认为经济学家们要努力调整心态,要意识到经济学适合历史学相似的学问是。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经济学和历史学一样,都是对人类活动的研究,研究者都会并持一定的价值观,他们的结论也都很难具有自然科学那样的客观性,而这正是社会科学的价值所在。

  3.根据材料二,以下研究课题最适合运用“田野调查”方法的一项是()(2分)

  A.土壤酸碱环境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B.全球主要构造带地震活动的状态

  C.多巴胺分泌对人情绪波动的影响

  D.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情况

  【答案】D

  4.材料二的作者想找著名经济学家的言论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以下最有可能引用的一项是()(3分)

  A.经济学是价值的侍从和实践的仆人

  B.经济学以求得人类快乐为最终目的

  C.经济学现象的研究只需要保持立场中立,而不必宣称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

  D.科学思考的艺术就是做出假设,从而使复杂的世界简单化,解释起来更容易

  【答案】A

  5.能依据文意做出推断的一项是()(3分)

  A.依据材料一,经济学的科学性主要在于对经济现象做变量分析

  B.依据材料一,在波普尔看来部分社会科学的科学化尚未完成

  C.依据材料二,数学研究比经济学研究更复杂更机械化

  D.依据材料二,经济学和历史学的结论都不具有客观性

  【答案】B

  6.材料一第④段运用气象学的事例进行反驳,试图通过推翻他人质疑的隐含前提______________来反驳“经济学不是科学”。(2分)

  【答案】(2分)科学是不允许经常做出错误预测的

  7.针对“经济学是不是科学”这个问题,两则材料持不同观点进行论证,你认为哪个论证更有说服力?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相对材料一,材料二更全面,从研究对象、研究态度、研究方法三方面明确科学的特征,并以此作为判定标准,全方位考察经济学的科学性。

  (2)论证过程更注重分析说理,抓住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这一关键,辨析了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的差异。

  (3)论证更完善,在否定经济学是科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经济学的社会科学属性,指出其独特价值。

  (4)并且语言表达更为严谨,因此材料二的论证更有说服力。

  (二)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6分)

  我和父亲万方

  ①这几天温度上升得很快,今天的最高温度到了十四度。一个用得很多很俗的句子在脑子里浮现而出: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语言是人的创造,所以不管形容什么,我们都会想当然地拟人化,其实春天怎么是走来的呢?春天是风,是气流,是站在万物间的种种诞生。灰褐色的土地上露出星星点点的绿光屏,光秃秃的树木鼓出小小的蕊,空中出现了小飞虫一闪而过的影子……不记得在哪儿看到过四个字:猛如春天,说得真好。现在背阴处水面的冰还没有完全融化,但是快得很,迎春花玉兰花梨花桃花海棠花会在眨眼间盛开,在阵风中,互相碰撞,春光如炸弹一般四处爆炸开来,随后又在你不留意的瞬间消逝。

  ②“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四季轮回,周而复始,然而生命的春天走了就不再来了。

  ③北京医院的午饭时间,爸爸趴在桌子上吃饭,我坐在旁边看着他吃,他一边吃一边漏,我抓起纸巾给他擦了擦嘴。他想到了什么,说:“小孩儿也让人累,可是他可爱呀,怎么看怎么可爱。老人就不同了,丑,没有一点点可爱的表演。人老了,就该死了,该走了。”我爸爸从不忌讳说死,我完全习惯,就对他说,你也可爱呀,他看着我笑了笑,叹口气。

  ④他平躺在病床上,枕着一个薄薄的枕头,使肚子显得比原本要大,那样子说不出为什么像一个孩子。空间在一点点缩小,但他好奇心仍在,“给我说点什么呀?”他要求道,看着我的脸,我就说了儿子考试得了多少分,表现如何,或者说说朋友间的来往。很多时候他离得很近,看着我的脸,却已经不再听了。在我们说话的时候,他可以随意出入,经历了漫长的人生岁月,在衰老的帮助下,他渐渐的抵达了一种自由境界。

  ⑤我该回家了,如果天气好,陪护小白就用轮椅推着他把我送到医院门口。他很愿意送我。接下来,他就留在医院的大门口看人,偶尔他也跃跃欲试:“咱们去公园看看吧,行吗?”小白略有顾虑,但还是会满足他的请求。

  ⑥隔着一条小马路,医院对面就是东单公园的后门,我也陪他去过。最高兴的是碰上一场交谊舞会。年龄各异的男男女女跳得一个比一个认真,我爸爸看得津津有味,悄悄指给我看一个油头的男人脖子上系着的花围巾。我想起来了,那时他还没有住院,夏天的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马路上投下高楼长长的影子,晚饭后我陪爸爸出门散步,忽然我发觉他不见了,不在身边了,赶紧回头找,他落在后面,我叫了一声:“爸!”他背对着我,没有反应。

  我朝他走过去,“你看什么哪!”他依然不回答,顺着他的目光有一对年轻情侣正相拥走远。

  ⑦他能闻到青春的气味,能闻到各色各样的人的气味。对人的兴趣已深入他的骨髓,用他自己的话说:“人这个东西是非常复杂的,人又是非常宝贵的,人是多么需要理解,又多么难以理解。没有一个文学家敢说我把人说清楚了。”

  ⑧从某种角度看,蘩漪就是他的化身,是那个被层层外壳包裹着的最真实的他,果敢阴鸷。我爸爸,终其一生都有一只鸷鸟在他心中扇动翅膀。他脆弱,胆子小,异常敏感,经常是悲观的,但同时又是凶猛的、热烈的,不达极致不甘休的。

  ⑨记得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第三版《雷雨》,他不能去看,我去了。第二天去医院看他,一见面他张嘴第一句话就是:“怎么样?”不可能误解,他问的是演出效果。我告诉他很好,剧场里很安静,静得能听得到一根针掉到地上。我绝不是想说好听的让他高兴,现场气氛的确如此。“你觉得还站得住?”他又问,显然是期待一个肯定的答复。可我偏偏不想顺着他说,反问:“你说呢?”

  ⑩他没有说话。那一刻在病房里,我忽然觉得他像个孩子,而我就是不愿意轻轻松松地安慰他。沈姐的语文课堂。我劝他不要想了,因为这不是他的事。

  ⑾“怎么讲?”他问我。

  ⑿“你写了剧本,尽了你的力以后就由时间去衡量了。”

  ⒀“那我的戏是不是还算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可爱的老孩子又问,心狠的女儿竟然再次反问:“你说呢?”

  ⒁他沉默不语,我觉得他是理解我的,爸爸,即使我说了你想听的话,那些话也微不足道,不具有真正的意义。

  ⒂这样想着,不觉已走出一段距离,我回身向父亲招手再见,可他的注意力已经被街上骑自行车的人吸引,不再看我。我一步步走远,忍不住回头看他,一个身穿病号服的老人,无声无息地坐在轮椅里,被高大的水泥门洞衬得那么小,孤零零的。

  ⒃不过我愿意相信那个自信的二十三岁的年轻人还活着。

  (选自《你和我》,有删改)

【届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江西省)】相关文章:

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09-11

高考模拟试卷(附答案与参考作文)07-13

2017小升初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08-30

中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及答案05-19

初三语文知识模拟试卷试题08-25

2017绍兴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附答案)05-08

2017山西省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附答案)05-08

高三上册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10-04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模拟试卷11-22

2024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附答案)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