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蜀记九日文言文翻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入蜀记九日文言文翻译

时间:2022-08-21 12:00:14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入蜀记九日文言文翻译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入蜀记九日文言文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入蜀记九日文言文翻译

  入蜀记九日文言文翻译 篇1

  《入蜀记》

  南宋陆游

  (八月)十四日,晓,雨。过一小石山,自顶直削去半,与余姚江滨之蜀山绝相类。抛大江,遇一木筏,广十余丈,长五十余丈。上有三四十家,妻子鸡犬臼碓皆具,中为阡陌相往来,亦有神祠,素所未睹也。舟人云,此尚其小者耳,大者于筏上铺土作蔬圃,或作酒肆,皆不复能入峡,但行大江而已。是日逆风挽船,自平旦至日才行十五六里。泊刘官矶,旁蕲州界也。儿辈登岸,归云:“得小径,至山后,有陂湖渺然,莲芰甚富。沿湖多木芙蕖,数家夕阳中,芦藩茅舍,宛有幽致,而寂然无人声。有大梨,欲买之,不可得。湖中小艇采菱,呼之亦不应。更欲穷之,会见道旁设机,疑有虎狼,遂不敢往。”刘官矶者,传云汉昭烈入吴尝杈舟于此。晚,观大鼋浮沉水中。

  (八月)二十一日。过双柳峡,回望江上,远山重复深秀。自离黄,虽行夹中,亦皆旷远,地形渐高,多种菽粟荞麦之属。晚,泊杨罗,大堤高柳,居民稠众。鱼贱如土,百钱可饱二十口;又皆巨鱼,欲觅小鱼饲猫,不可得。

  (九月)九日,早,谒后土祠。道旁民屋,苫茅皆厚尺余,整洁无一枝乱。挂帆,抛江行三十里,泊塔子矶,江滨大山也。自离鄂州,至是始见山。买羊置酒。盖村步以重九故,屠一羊,诸舟买之,俄顷而尽。求菊花于江上人家,得数枝,芬馥可爱,为之颓然径醉。夜雨,极寒,始覆絮衾。

  (十月)二十一日。舟中望石门关,仅通一人行,天下至险也。晚,泊巴东县,江山雄丽,大胜秭归。但井邑极萧条,邑中才百余户,自令廨而下皆茅茨,了无片瓦。权县事秭归尉右迪功郎王康年、尉兼主簿右迪功郎杜德先来,皆蜀人也。谒寇莱公祠堂,登秋风亭,下临江山。是日重阴微雪天气,复观亭名,使人怅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叹。遂登双柏堂、白云亭。堂下旧有莱公所植柏,今已槁死。然南山重复,秀丽可爱。白云亭则天下幽奇绝境,群山环拥,层出间见,古木森然,往往二三百年物。栏外双瀑泻石涧中,跳珠溅玉,冷入人骨。其下是为慈溪,奔流与江会。余自吴入楚,行五千余里,过十五州,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而止在县廨听事之后。巴东了无一事,为令者可以寝饭于亭中,其乐无涯,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何哉?

  9.下列加黑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与余姚江滨之蜀山绝相类。白云亭则天下幽奇绝境

  B.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然南山重复,秀丽可爱

  C.遂登双柏堂、白云亭曰:“可矣。”遂逐齐师

  D.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10.下列加黑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大者于筏上铺土作蔬圃求菊花于江上人家

  B.诸舟买之,俄顷而尽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

  C.盖村步以重九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D.中为阡陌相往来为之颓然径醉

  11.下列是对文章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C后一句引文是写当地井邑极萧条。

  A.《入蜀记》随作者兴之所至,如行云流水,涉笔成趣,“又皆巨鱼,欲觅小鱼饲猫,不可得”,“得数枝,芬馥可爱,为之颓然径醉。”今日读来仍能想像作者当时情景。

  B.作者写景,常用白描与衬托的手法,如写木筏之大,从写筏子上“妻子鸡犬臼碓皆具”等什物入手,就是很好的例子。

  C.“道旁民屋,苫茅皆厚尺余,整洁无一枝乱”,“自令廨而下皆茅茨,了无片瓦”,游记对眼前的景物作简练而深刻的勾勒,速写,历久弥新,几笔就写出当地的民风的淳朴。

  D.1170年,陆游被朝廷再度起用,任夔州通判这是当时的一个偏远小县。他看到寇莱公(寇准)的祠堂,想到自己大半生无所作为,才会有“始有流落天涯之叹”。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妻子鸡犬臼碓皆具,中为阡陌相往来,亦有神祠,素所未睹也(4分)

  (2)是日重阴微雪天气,复观亭名,使人怅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叹。(3分)

  (3)沿湖多木芙蕖,数家夕阳中,芦藩茅舍,宛有幽致。(4分)

  答案:

  9.D(多:推重,赞美)

  10.C(前者足疑问代词,哪里;后者是疑问语气助词,相当于“呢”。A都是介词,表示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B都是代词,代指这件事;D都是指示代词,表指示,可译为“那”“那个”CD相比选C)

  11.B(①④⑤分别是孔融、曹操、袁谭知王修,而非王修知人)

  12.D(A“罢社”足“停止了社日活动”,B“隐”是“同情、怜悯”之义,C太祖攻破冀州攻打的是袁尚

  入蜀记九日文言文翻译 篇2

  【原文】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1],谒妙用真人祠[2]。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3]。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4],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5],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6],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7],宜为仙真所托[8]。祝史云[9]:“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10],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11]。”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12],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13],四顾无纤翳[14],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15],久之不散,亦可异也。祠旧有乌数百,送客迎舟。

  【注解】

  [1]巫山是指在今重庆市巫山县。巫山县东大宁河口至湖北巴东官渡一段长江称为巫峡。由于长江横切巫山主脉的石灰岩层,峡谷特别曲折幽深,高峰均在海拔一千米以上,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就并列在这段江边。凝真观:即神女祠,在巫山飞凤峰下。据《元一统志》说:“唐仪凤(高宗的年号)初置神女祠,宋宣和(徽宗的'年号)改曰凝真观。”

  [2]妙用真人是指后世为巫山神女所加的封号。

  [3]巫山神女是指据晋人习凿齿撰《襄阳耆旧传》说:“赤帝(古代传说的五天帝之一)女曰瑶姬,未行(未出嫁)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之女。楚怀王游于高唐,昼寝,梦见与神遇,自称是巫山之女,王因幸之,遂为置观于巫山之南,号为朝云。”(据《文选·高唐赋》李善注引)

  [4]“峰峦”二句:写巫山峰峦的高危峭直。“霄汉”,云霄和天河,指天空。

  [5]议者是指议论的人。太华是指即西岳华山,在陕西华阴境内。衡是指即南岳衡山,在湖南衡山境内。庐是指即江西庐山。

  [6]十二峰:即巫山十二峰,据《方舆胜览》载,它们的名称是: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都在长江北岸。不可悉见:谓从江上远望,不能把十二峰全部看到。苏辙《巫山赋》说:“峰连属以十二,其九可见而三不知。”

  [7]神女峰:即望霞峰。纤丽奇峭: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

  [8]“宜为”句:谓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仙真,指巫山神女。托,转身,化身。

  [9]祝史:祠中主持祭祀者。

  [10]丝竹之音:指优美动听的管弦音乐。

  [11]达旦:直到天明。

  [12]“夏禹”二句:这是关于巫山神女的另一个传说。据《禹穴纪异》、《墉城集仙录》所记,神女从东海游玩回来,路过巫山。当时夏禹正为治水而驻扎在巫山下,于是神女命令侍女把“玉篆之书”(即本文所说的“符书”)送给夏禹,并派她的一些部下,帮助夏禹。

  [13]天宇晴霁:天空晴朗。

  [14]无纤翳(yì):没有丝毫云烟。

  [15]鸾:旧时传说凤凰一类的鸟。

  【译文】

  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高天,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者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明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管弦音乐,在峰顶上来回走,能听到山上的猿啼鸣,到天明才渐渐停止。”在庙的后边,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传说“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这个地方把符书送给禹。”在石坛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样。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围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

【入蜀记九日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入蜀记》文言文翻译03-21

入蜀记文言文翻译03-26

文科入蜀记文言文翻译03-31

入蜀记节选文言文翻译03-30

蜀鸡文言文翻译03-31

《三峡》与《入蜀记》文言文阅读题03-31

《三峡》《入蜀记》文言文阅读答案01-15

蜀鸡与乌鸦文言文翻译03-22

蜀之鄙僧文言文翻译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