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合集15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文言文实词

时间:2024-11-26 11:07:16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文言文实词(合集15篇)

  在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实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言文实词(合集15篇)

  文言文实词 篇1

  1.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定的,安逸的。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安稳的,安定的。如: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动词。

  养生,享受。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疑问副词。

  表反诘,译为“怎么”。如: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2.本(běn)

  副词。

  本来,原来,最初。

  如:a.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3.比(bǐ)

  (1)动词。

  ①并列,紧靠着。如: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个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②比作。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③相比。如: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

  (2)介词。

  ①等到……的时候。如: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②比起。如: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

  4.鄙(bǐ)

  (1)名词。

  边境,边远偏僻的地方。如: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形容词。

  ①(地位)卑微的,低下的。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②目光短浅的'。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5.毕(bì)

  (1)动词。

  完毕,结束。如: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2)形容词用作助词

  用尽,竭尽全力。如: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

  6.敝(bì)

  形容词。

  破旧的,破烂的。如: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观刈麦》)

  7.兵(bìng)

  名词。

  ①士兵,军队。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②兵器,武器。如: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8.病(bìng)

  (1)名词用作动词。

  得病,生病。如: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2)形容词。

  有病的,不健康的。如: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9.薄(bó)

  (1)动词。

  ①轻视,看不起。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②迫近。如: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

  (2)形容词。

  ①与“厚”相对,指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如:狐裘不暖锦衾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②淡,不浓。如: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羌村三首》之二)

  10.曾(céng)

  (1)动词。

  读zēng,同“增”,译为“增加”。如: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形容词。

  同“层”,重叠。如:荡胸生曾云,厥词入归鸟(《望岳》)

  (3)副词。

  ①曾经。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忆江南》)

  ②连……都……,竟然。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③尚,还。如: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文言文实词 篇2

  察

  ①细看:徐而察?之(石)

  ②考察:子是之不察?(《卖柑者言》)

  乐

  ①高兴、快乐:王与百姓同乐?(孟)以中有足乐?者(送)乐(yuè):今王鼓乐?于此(孟)

  异

  ①和“同”相对:成述其异?(促)迨诸夫异?爨(项)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芙)

  ②奇怪:成述其异?(促)

  生

  ①生长:蓬生?麻中(劝学)竹之始生?(《文与可画谷偃竹记》)

  ②与“死”相对,生存:生?亦我所欲也(孟)

  ③与“熟”相对:则与一生?彘肩(鸿)

  ④读书人:东阳马生?君则(送)庑下一生?伏案卧(左)

  可

  ①适合: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

  ②约计: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备

  ①完备:前人之述备?矣(岳)请备?述之(芙)

  ②防备、准备:又备?经年裹物之用(芙)豫备?走舸(赤)

  秋

  ①秋天:秋?天墨墨向昏黑(茅)枫叶荻花秋?瑟瑟(琵)

  ②年,时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穰岁之秋?(五)

  能

  ①才能:细疏其能?(促)

  ②擅长:非能?水也(劝)兼同时进行或具有:操军兼?以饥疫(赤)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

  去

  ①离开: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沛公已去?(鸿)

  ②距离:去?北军二里余(赤)相去?四十里(赤)

  ③去掉: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去?死肌(《捕蛇者说》)

  师

  ①军队:九国之师?(过)劳师以袭远()

  ②老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有司业博士为之师?(送)

  ③学习:不耻相师?(师)

  传

  ①传记: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黄)

  ②注释经义的文字: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

  ③驿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廉)

  传

  ①传送、传递:传?之美人(廉)

  ②传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

  ③流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

  道

  ①道路:有碑仆道?(游)从径道?亡(廉)

  ②道理,规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师)臣之所好者,道?也(庖)

  ③学说、思想: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训)

  ④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

  ⑤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受

  ①接受:项王则受?璧(鸿)

  ②遭受:一夫不耕,或受?之饥(论)

  ③授予,给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因能而受?官(《韩非子?外储左上》)

  惑

  ①迷惑:内惑?于郑袖(屈)不亦惑?乎(察)

  ②疑惑:惑?之不解(师)

  贱

  ①物价低:食贱?则农贫(《商君书?外内》)

  ②卑贱,地位低:其辱人贱?行(五)贫贱?有此女(孔)

  ③谦词:贱?妾留空房(孔)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2

  目

  ①眼睛: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庖)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芙)

  ②看: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不敢以说书目(看待)敬亭

  ③递眼色:范增数目项王(鸿)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毛)

  ④列:而不在使者之目(指)

  分

  ①分开,区分:五谷不分(论荷)

  ②分给,分配:必以分人(《曹刿论战》)分名分,职分:予分当引决(指)

  忍

  ①忍耐:隐忍以行(指)

  ②忍心:忍能对面为盗贼(茅)

  间

  ①中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论语》)

  ②量词:安得广厦千万间(茅)

  间

  ①间隔,间或:间以诗记所遭(指)

  ②离间:谗人间之(屈)

  ③小路: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道芷阳间行(鸿)

  贼

  ①强盗:贼二人得我(《童区寄传》)

  ②害:天下之大贼也(论)

  ③对敌人蔑称:骂逆贼当死(指)贼氛方炽(黄)

  曲

  ①弯曲:其曲中规(劝)梅以曲为美(病)

  ②不正直、理亏:宁许以负秦曲(廉)争曲直(指)

  下

  ①与“上”相对:郦元以为下临深潭(石)吾羞,不忍为之下(廉)

  无

  ①没有:臆断其有无(石)然有根无树(芙)

  ②无论:士无贤不肖(信)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师)

  ③不要: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使天下无以古非今(《史记李斯传》

  故

  ①与“新”相对:故垒西边(念)

  ②交情,老友:君安与项伯有故(鸿)特示故人意耳(记)

  ③缘故: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

  ④故意: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就

  ①靠近,趋向:乃谢客就车(信)金就砺则利(劝)

  ②完成:然羸欲就公子之名(信)

  过

  ①经过:秦师过周北门,过瓜洲扬子桥(指)

  ②拜访:愿枉车骑过之(信)

  待

  ①等待:皆待公子举酒(信)荆轲有所待(荆)

  ②对待:以季孟之间待子(《论语》)

  急

  ①与“缓”相对:急趋之(促)

  ②迫切,紧急:江都围急(梅)冀缓急或可救助(谭)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

  ③迅速,快:急湍甚箭(与)

  度

  ①量长短标准: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

  ②衡量:度足而居(治)

  ③限度:用之亡度(论)

  ④制度,法度: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度估计,揣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相如度秦王虽斋(廉)

  辞

  ①告辞:今者出未辞也(鸿)我自去年辞帝京

  ②推辞,拒绝:于是辞相印不拜(指)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信)

  ③言词:其辞微(屈)

  ④文辞:皆好辞(屈)

  存

  ①存在: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海内存知已

  ②问候,思念:公子亲数存之(信)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隆中对》)

  独

  ①单独,独自:公子独与客留赵(信)

  ②表反问(虚词):独不怜公子姊邪(信)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骑脱身独骑(鸿)骑骑兵,骑马的人:左公从数骑(左)沛公旦日从百余骑(鸿)涕泪:涕落百余行(孔)汪然出涕(《捕蛇者说》)

  为

  ①做:吾见其难为(庖)

  ②作为,当作:为除不洁者(左)霓为衣兮风为马(梦)

  ③是:人为刀俎(鸿)已停止:学不可以已(劝)老夫已矣(左)

  厚

  ①与“北相对:刀刃者无厚(庖)

  ②看重:公子遇臣厚(信)

  ③厚道:宽厚而爱人(信)

  ④丰厚:厚币委质事楚(屈)欲厚遗之(信)

  通

  ①通行,通过:会天大雨,道不通(赤)

  ②精通:通五经(张)

  ③畅通:政治未毕通也(论)

  ④全部:通计一舟(《核舟记》)

  制

  ①构造:其牙机巧制(张)

  ②控制:履至尊而制六合(过)

  ③制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3

  书

  ①书信:使人遗赵王书(廉)是时曹操遗权书(赤)

  ②书写书法:凭几学书(项)

  ③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汉书艺文志》)

  ④书籍:积书满架(项)无从致书以观(送)

  请

  ①请求:(秦王)固请(廉)

  ②谦辞:臣请完壁归赵(廉)

  对

  ①回答:对曰“臣尝有罪……(廉)奏对称旨(谭)

  ②对着:对酒当歌(《短歌行》)

  幸

  ①幸而:大王亦幸赦臣(廉)故幸来告良(鸿)

  ②宠爱: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如姬最幸(信)

  ③宠信:君幸于赵王(廉)

  许

  ①答应、允许:宁许以负秦曲(廉)

  ②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负

  ①倚仗、凭借:秦贪负其强《廉》负势竟上(与)

  ②承担:宁许以负秦曲(廉)予此行所负之责任(黄)

  ③背弃:决负约不偿城(廉)

  ④辜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吾上恐负朝廷(左)

  ⑤背肉祖负荆(廉)王负剑(荆)

  文言文实词 篇3

  【答题技巧】: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

  ■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文言文实词 篇4

  1.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范增论》)

  【恨】遗憾

  【译文】不离去,项羽必定会杀掉范增,只是遗憾他没有及早离开罢了。

  2.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狱中杂记》)

  【羁】停留

  【译文】命令一下去,就(把死罪案犯)绑上押出来,片刻也不停留。

  3.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疾】妒忌

  【译文】孙膑来到魏国,庞涓担心他才能超过自己,妒忌他。

  4.曾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宋史·吴遵路传》)

  【俭】年成不好

  【译文】吴遵路曾经预先在吴地买米,用来防备年成不好。

  5.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三国志·魏书·国渊传》)

  【简】选拔

  【译文】你可以选拔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派他们去从师学习。

  6.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隋书·牛弘传》)

  【矜】夸耀

  【译文】当时杨素依恃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地位,轻视侮辱朝廷大臣。

  7.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后汉书·循吏传·王景传》)

  【禁】禁令

  【译文】王景于是让人在石碑上刻下诫辞,使百姓知晓法典禁令。

  8.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史记·吴起列传》)

  【捐】撤除

  【译文】(吴起便)申明法度,赏罚分明,撤除冗余官员,废除疏远的王族的爵禄。

  9.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后汉书·党锢列传》)

  【刊】删除

  【译文】(朱并)控告张俭和同郡二十四人结为朋党,朝廷于是下诏(删除告发人姓名的捕人文书)搜捕张俭等人。

  10.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书》)

  【克】能够

  【译文】好好开始的的'确很多,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实在很少。

  文言文实词 篇5

  

  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②沙场秋点兵(a.动词:征。b.检阅。)

  

  ①若毒之乎

  ②呼嘘毒疠

  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a动词:怨恨。B名词:毒物,有毒的c名词:危害、毒害)

  

  ①春风不度玉门关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③孙子度其行(a动词:度过、越过。B音dúo,动词:估计。)

  

  ①世传其兵法

  ②则以法刑断其两足(a名词:法律、制度、法令、刑法。b名词:谋略、策略)

  

  ①方七百里,高万仞

  ②今方来,吾欲辱之(a名词:方圆。b副词:正(好)、正要)

  

  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③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④更若役,复若赋(a副词:再、又。b恢复。)

  

  ①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②岁赋其二

  ③更若役,复若赋

  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a动词:抒发。B动词:征收、敛取。C名词:赋税。)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

  ②负其异与众也(a动词:背、以背载物b动词:依仗)

  

  ①三更半夜

  ②子能更鸣

  ③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④更若役,复若赋

  ⑤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a动词:改变,更换。b名词:夜里计时单位c副词:因gèng,更加)

  

  ①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a动词:回头看b动词:拜访,探望c副词:难道,反而)

  文言文实词 篇6

  角:1、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2、吹号角(且角且走)

  借:1、借(每假借于人)2、依(愿借子杀之)3、即使(借第令毋斩)

  尽:1、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2、全部取得(利尽南海)3、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

  就:1、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2、完成,达到3、即使

  居:1、过了(居十日)2、停留(不可久居)

  举:1、传扬(死即举大名耳)2、发动(举大计亦死)3、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4、参加(董生举进士)5、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

  具:1、同"俱",全、都(具答之)2、具有(各具情态)

  决:1、判断(孔子不能决也)2、分别(意难决舍)3、断然(故决然舍去)

  绝:1、隔绝2、极点(以为妙绝《口技》)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

  开:1、散开(日出而林霏开)2、放晴(连月不开)3、打开(旁开小窗)

  可:1、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

  苦:1、苦于(苦秦久矣)2、使……苦(苦其心志)3、愁(何苦而不平)

  乐: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2、使……快乐(钟鼓乐之)3、乐趣(而不知人之乐)4、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类:1、类似(绝类弥勒)2、同类(不与培塿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利:1、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3、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4、物资(利尽南海)

  隶:1、属于(世隶耕)2、跟着(隶而从者)

  良:1、真,实在(良多趣味)2、善良(此皆良实)

  临: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3、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鳞:1、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2、鱼(呷浪之鳞)

  令:1、命令。(乃令符离人葛婴)2、让,使。(忿恚尉,令辱之)3、指县令。(陈守令皆不在)

  妙:1、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2、奇妙(以为妙绝)

  文言文实词 篇7

  1、回头看;回头。(赢得仓皇北顾)

  2、看。(顾野有麦场)

  3、探问,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顾惜,顾念。(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5、考虑。(大行不顾细谨)

  6、但是。(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7、仔细端详。(顾玩)

  8、表轻微转折(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

  9、反而,难道(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事,事故。(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2、旧,与新相对。(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3、衰老。(暮去朝来颜色故)

  4、仍然。(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5、老朋友,引申为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

  6、原因,缘故。(既克,公问其故)

  7、故意,特意。(故遣将守关者)

  8、原来,本来。(此物故非西产)

  9、所以,因此。(故臣复取璧)

  10、故事:旧事,前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1、死亡。(病故,物故)

  

  1、击鼓。(百姓闻王钟鼓之声《孟》齐人三鼓《曹刿论战》)

  2、振动。(微风鼓浪《石》)

  3、鼓(乐器)。瞽奏鼓(《书·胤征》)

  4、弹奏。(赵王鼓瑟《廉》今王鼓乐于此《孟》)

  5、古代夜间计时。(戊申晦,五鼓《登泰山记》)

  

  1、白茅编成的覆盖物。

  2、建筑房屋。(盖屋)

  3、车盖,车蓬。(日初出大如车盖)

  4、遮盖,掩盖。(日月欲明而浮云盖之。《淮南子》)

  5、崇尚。(盖威)

  6、超过,胜过。(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盖世无双)

  7、加上。(盖章)

  8、承接上文,表原因,因为。(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9、承接上文,表推测,大概。(盖其至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10、通盍,何,何不。(技盖至此哉)

  

  1背东西,以背载物(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担负,使承担(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依仗,凭借(秦贪,负其强,)

  4对不起,辜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违背,背弃(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

  6失败(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

  7覆盖(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8亏欠,拖受,责通债(通家尚负责。)

  

  1返回;回来。(昭王南征而不复)

  2恢复(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3再,又(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4重复(山重水复疑无路)

  5回答(王辞而不复)

  6报复(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7免除赋税徭役(沛幸得复,丰未得复。)

  8通覆,遮盖,盖上(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9复算,追究(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1、不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非人不传非亲非故)

  2、不。(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非同小可)

  3、过错,不对。(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4、责怪,反对。(是是非非)

  5、没,无。(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1、周围。(今齐地方千里《邹》

  2、并排。(今操方连船舰《赤》)

  3、正直。(方正之不容也《屈》)

  1、方位、方向。(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张》)

  2、当时候。(方此之时)

  3、正在。

  4、将要。

  

  1、发射。(百发百中)

  2、出,出发。(朝发夕至)

  3、派遣。(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4、起,起用。(舜发于畎畝之中《孟子·告子下》)

  5、打开,掀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6、拿出。(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7、发觉,泄露。(恐前语发)

  8、拨动。(施关发机)

  9、发动。(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10、发出,抒发。(发其志士之悲哉发号施令)

  11、花开。(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数量大,与寡或少相对。

  2、称赞;赞美。(故传天下不足多也。《论积贮疏》)

  3、增加。(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荀子》)

  4、大都,大多

  文言文实词 篇8

  1、人不知而不愠(怨恨)《论语十则》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疑惑)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导)

  4、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优点)

  9、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狼》

  10、顾野有麦场(回头看,看见)

  1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放松,这里指卸下)

  12、蜀之鄙有二僧(边境)《为学》

  18、旦辞爷娘去(早晨)《木兰诗》

  19、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水流的声音)(

  20、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桃花源记》

  21、阡陌交通(交错相通)(同上)

  2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同上)

  23、后遂无问津者(探访)(同上)

  24、芳草鲜美(鲜嫩美丽)(同上)

  2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同上)

  26、会宾客大宴(适逢)《口技》

  28、妇抚儿乳(喂奶)(同上)

  29、一时齐发(同一时候)(同上)

  3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同上)

  31、宾客意少舒(稍稍)(同上)

  32、虽人有百手(即使)(同上)

  34、年且九十(将近)((愚公移山)

  35、杂然相许(赞成)(同上)

  36、寒暑易节(交换)(同上)

  37、虽我之死(即使)(同上)

  38、惧其不已也(停止)(同上)

  39、斯是陋室(这)《短文两篇.陋室铭》

  40、惟吾德馨(指品德高尚)

  41、可爱者甚蕃(多)《短文篇.爱莲说》

  42、亭亭净植(树立)(同上)

  4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4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马)《短文两篇.三峡》

  45、良多趣味(真、实在)(同上)

  46、林寒涧肃(寂静)(同上)

  47、遂至承天寺(于是)《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48、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明察秋毫:形容视力好。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49、夏蚊成雷,私拟作群舞空(自己把它比作)(同上)

  50、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愉悦)

  58、水尤清洌(清凉)《小潭石记》

  59、怡然不动(愣往的样子)(同上)

  60、叔尔远逝(忽然)(同上)

  61、往来翕忽(轻快敏捷)(同上)

  62、犬牙差互(互相交错)(同上)

  63、悄怆幽遂(深)(同上)

  64、不可久居(停留)(同上)

  7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无不,都)《核舟记》

  73、其两膝相比者(挨着)(同上)

  文言文实词 篇9

  

  1、国家,国家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诸侯国。(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3、国都。(京城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4、地区,地域。(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5、国事。(等死,死国可乎)

  

  1、走过,经过。(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过目不忘)

  2、超过,胜过。(过犹不及矫枉过正)

  3、过分。(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过甚其词)

  4、过失,过错。(是谁之过与闭门思过)

  5、责备。(无乃尔是过与)

  6、过访,访问,探望。(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1、代词,哪里。(却看妻子愁何在)

  2、什么,代词。(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3、怎么,为什么,状语。(又何间焉)

  4、何如:怎样,怎么样。(今日之事何如)

  5、奈何:怎么办,奈---何:对---怎么办。(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6、如--何:把---怎么办。(如太行王屋何)

  7、多么。(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8、hè背、扛。(何蓑何笠)

  

  1、遗憾。(不满意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怨恨。(此恨绵绵无决期)

  3、感到遗憾。(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4、恨恨:惆怅、悲伤。(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区别:恨,憾,怨。恨和憾都表示遗憾。怨表示仇视、怀恨

  

  1、君主;君主的.正妻。

  2、后代。

  3、后面。

  4、以后。

  5、落后。

  6、以为后。(后天下之乐而乐)

  

  1、什么。(国胡以相恤)

  2、为什么,怎么。(胡取禾三百廛兮)

  3、古代我国西北部民族的统称。(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1、忧虑,担心。(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六国论》)

  2、祸患,祸害,灾祸。(为操后患《赤壁之战》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危害。(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

  4、疾病。(愈膏肓之患难茜有眼患)

  5、讳忌。(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6、厌恨。(赵宣子骤谏,公患之)

  7、生病。(时有患疟疾者)

  

  1、有人。(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也)

  2、有的。(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3、或许,也许。(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4、有时,偶或。(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5、作语助,不译。(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1、病。(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讳疾忌医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五》)

  2、痛苦,疾病。(疾首蹙额)

  3、缺点,毛病。(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4、厌恶,憎恨。(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论》屈平疾王听之不聪《屈》疾恶如仇)

  5、通嫉,妒忌。(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6、急速。(鸟起马惊,疾逸道左《柳》)

  7、加强。(声非加疾也《劝》)

  

  (1)赶上,追上。(追张仪,不及)

  (2)到,至。(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3)达到。(及里城)

  (4)涉及,牵连。(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此其近者祸及身)

  (5)趁着。(而不及令今有功于国)

  (6)比得上,赶得上。(徐公何能及君也)

  (7)和,并。(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

  文言文实词 篇10

  穷

  1、困窘,处境困难。(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

  2、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贫困。(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4、穷尽。(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5、寻求到尽头。(复前行,欲穷其林)

  6、僻、荒。(穷巷陋室穷山恶水)

  7、困窘。(公孙衍穷张仪)

  8、穷冬,严冬。(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请

  1、请求,请求对方做某件事。(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2、请求,相当于请允许我,请让我。(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3、请教,请示。(诸将请所之)

  4、宴请。(乃置酒请之)

  5、请命:①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疾苦②请示③请求任命官职

  6、愿意。(请献十金)

  7、谒见、谒问。(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8、邀请、约请。(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

  迁

  1、迁移。(战,守,迁皆不及施)

  2、改变。(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3、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

  4、贬谪,放逐。(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奇

  1、奇特的,罕见的,不平常的。(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2、以----为奇,惊异。(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3、零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4、适宜,适合。(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5、珍贵的。(此奇货可居)

  6、使人不测的。(若兵来则出奇兵击之)

  7、佳、好、宜。(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8、怪物、异物。(奇生怪)

  期

  1、限定和约定的时间、时日。(名词)(道不通,度以失期后会有期)

  2、约定。(动词)(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不期而遇)

  3、希望。(非相仇也,期有得耳)

  4、限度。(征敛无期)

  5、必,至。(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6、jī,周,整。(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判

  1、古代官职。

  2、判词。

  3、分开;分离。(遂判十二国,合为七国)

  4、分辨。(强弱胜负已判)

  5、裁判狱讼。

  内

  1、里面,跟外相对。(少间,帘内掷一纸出)

  2、内部,常指国家内部,朝廷内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3、内心。(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4、内室。(家有一堂二内)

  5、通纳,接纳。(距关毋内诸侯)

  6、通纳,放进。(内狼于囊)

  8、交纳。(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

  乃

  1、副词,可译为是就是,表判断。(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你,你的'。(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3、如此。(子无乃称。《庄子》)

  4、仅。(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5、于是,就。(良乃入,具告沛公)

  6、才。(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7、竟,竟然,居然。(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莫

  1、通暮读mu,日落的时候,傍晚。(至莫夜月明)

  2、没有(谁),没有(什么)。(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3、不,不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莫如:不如。(莫如以吾所长攻敌短)

  5、通漠,广大。(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

  6、表测度、或许。(其事体莫须有)

  文言文实词 篇11

  相(xiāng)

  (1)名词。

  读xiàng,丞相,宰相。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2)副词。

  ①互相。如: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

  ②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如: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

  信(xìn)

  (1)名词。

  信义,信用。如: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

  (2)动词。

  ①相信。如:吾尝疑乎是,仅以蒋氏观之,犹信(《捕蛇者说》)

  ②信任。如: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

  (3)形容词。

  诚实,真实。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4)副词。

  确实。如: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隆中对》)

  兴(xīng)

  (1)名词。

  读xìng,兴致。如: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如梦令》)

  (2)动词。

  ①起。如: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核舟记》)

  ②兴起。如: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③使……兴盛。如:若无兴德之言(此处“兴”为形容词使动用法)(《出师表》)

  ④复兴。如: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出师表》)

  文言文实词 篇12

  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

  二、通假字归纳:

  (1)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陈涉世家》

  (2)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 ——《陈涉世家》

  (3)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发起)——《陈涉世家》

  (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陈涉世家》

  (5)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上)——《木兰诗》

  (6)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木兰诗》

  (7)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核舟记》

  (8)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还有)——《核舟记》

  (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核舟记》

  (10)虞山王毅叔远甫。(“甫”通“父”:男子美称)

  (11)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放)——《核舟记》

  (12)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置放)——《愚公移山》

  (13)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愚公移山》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愚公移山》

  (15)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愚公移山》

  (16)汤熨之之所及也。(“汤”通“烫”:用热水焐)——《扁鹊见蔡桓公》

  (17)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回转、掉转)——《扁鹊见蔡桓公》

  (18)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药剂,汤药)——《扁鹊见蔡桓公》

  (19)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陷)——《出师表》

  (20)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出师表》

  (21)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露)——《马说》

  (22)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干,本领)——《马说》

  (23)系向牛头充炭直。("直"通"值":价值、价钱)——《卖炭翁》

  (24)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岳阳楼记》

  (25)百废具兴。("具"通"俱":都,全都)——《岳阳楼记》

  (26)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抗拒)——《公输》

  (27)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公输》

  (28)公输盘诎。(“诎”通“屈”:折服)——《公输》

  (29)自余为僇人。(“僇”通“戮”:遭到贬谪)——《始得西山宴游记》

  (30)而游者皆暴日中。(“暴”通“曝:晒)——《峡江寺飞泉亭记》

  (3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通“现”:出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2)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3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34)衡于虑。(“衡”通“横”:梗塞,指不顺)——《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35)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36)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口技》

  (37)持其赀去。(“赀”通“资”:资材)——《越巫》

  (38)客问元方:“尊君在不?”(“不”通“否”:吗)——《陈太丘与友期》

  (39)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三峡》

  (40)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闲情记趣》

  (41)傧者更道。(“道”通“导”:引导)——《晏子故事两篇》

  (42)缚者曷为者也?(“曷”通“何”:什么)——《晏子故事两篇》

  (43)圣人非所熙也。(“熙”通“嬉”:开玩笑)——《晏子故事两篇》

  (44)辑以翡翠。(“辑”通“缉”:连缀)——《寓言四则之买椟还珠》

  (45)宣王说之。(“说”通“悦”:高兴)——《寓言四则之滥竽充数》

  (4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伤仲永》

  (4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论语〉十则》

  (48)屏弃而不用。(“屏”通“摒”:摒弃)——《为学》

  (三)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1)相对于实词而言,文言虚词没有一定的实在意义,主要用来组词成句,在句子中起语法作用。文言虚词中可以包括代词、动词、副词等类别,而这些词类按现代汉语的划分方式,应属实词。这是因为文言虚词的概念是沿用古代留存下来的传统提法,古人的语言观念不如今人明确,分类自然不够仔细。文言虚词大体可以分为:代词、介词、助词、叹词、副词、连词等候。一个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并不相同,如“其”可以作代词。也可以是助词或副词,应结合其在语句中的作用,具体辨析。

  (2)确定虚词的意义,首先要确定词性。要确定词性就得掌握每个虚词的用法规律,要联系上下文作细致辨析。除此之外,还要弄清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如“之”作主语、谓语宾语则是代词或动词,若在主谓之间,则是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翻译。复习虚词时要掌握虚词的使用方法:一是在语言环境中辨别词性和用法。如"公与之乘"这个"之"是涉及的对象,是曹刿,"之"是代词。二是从语法角度分析它的作用。就是看是否充当句子成分,充当了什么成分。如果没有充当成分,只起组合作用或表语气,就是助词。

  (3)在复习中,可以从虚词功能的角度作分类,以便于系统归纳掌握。

  A. 起指代作用的虚词。包括

  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中“予”是“我”的意思,除此之外还有"吾"、"余"等词。

  第二人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中的“若”是“你”的意思,此外还有"汝"、"尔"、"乃"等词。

  第三人称: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中的“其”是“他们”的意思,此外还有"之"、"彼"、"伊"等词。

  指示代词: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中的“是”作“这个”讲。此外还有"此"、"斯"、"夫"、"或"等词。

  疑问代词: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中的“孰”作疑问代词“谁”讲,此外还有"何"、"安"、"药"等词也是疑问代词。

  B. 起限制或修饰作用的虚词。包括

  程度副词:

  余闻而愈悲(《捕蛇者说》)中的“愈”作“更加”讲。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甚”作“很”讲。

  以为妙绝(《口技》)中的“绝”作“极点”讲。

  此外还有"殊"、"稍"、"益"等词均可充当表程度的副词。

  范围副词: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中的“咸”作“都”讲。

  众妙毕备(《口技》)中的“毕”作“全”讲。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中的“并”作“一共”讲。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中的“但”作“只”讲。

  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石壕吏》)中的“唯”作“只”讲。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中的“止”通“只”,表范围。

  此外还有"悉"、"俱"、"举"等词都可以作表范围的副词。

  时间副词: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中的“已”作“已经”讲,表时间。

  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中的“既”作“已经”讲,表时间。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中的“向”作“从前”讲,表时间。

  囊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元一焉(《捕蛇者说》)中的“囊”作“从前”讲,表时间。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中的“会”作“适逢”讲,表时间。

  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中的“素”作“平素,平常”讲,表时间。

  忽逢桃花林(《桃花源记》)中的“忽”作“忽然”讲,表时间。

  情态副词: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中的“诚”作“实在”讲,表示一种情态。

  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口技》)中的“渐”作“渐渐”讲,表示一个变化的过程。

  尉果笞广(《陈涉世家》)中的“果”作“果然”讲,表示一种情态。

  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中“故”作“故意”讲,表情态。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捕蛇者说》)中“几”作“几乎”讲,表情态。

  表谦敬、频率、重复的.副词:

  徒属皆曰:"敬受命"(《陈涉世家》)中的“敬”表谦敬。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中的“猥”和“枉”表降低身份的谦词。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扁鹊见蔡桓公》)中的“又”作“再一次”讲,表频率。

  表语气或否定的副词:

  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复兴汉室,还于旧都(《出师表》)中的“庶”表陈述语气。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中的“宁”表反问语气。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主(《陈涉世家》)中的“不”表否定。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中的“弗”表否定。

  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表否定。

  C. 起关联作用或组合结构作用的虚词。

  表时间、处所、对象、方式、原因、被动、比较的介词:

  试用于昔日(《出师表》)中的“于”是一个表时间的介词,相当于“在”。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中的“于”作“到”讲,表时间。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中的“于”后面跟地点,表处所。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中的“乎”也是一个表地点的介词,做“在”讲。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中的“缘”作“沿着”讲,表方式。

  当窗理云鬓(《木兰诗》)中的“当”作“对着”讲,表对象。

  告之于帝(《愚公移山》)中的“于”表对象,作“向”讲。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中的“以”作“凭”讲,表示对象。

  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中的“以”也是“凭”的意思,但表示方式。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中的“比”表比较关系。

  表并列、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转折、关联作用的连词: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中的“及”表并列作用。

  下视其辙,登就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曹刿论战》)中的“遂”表结果的连词。

  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中的“苟”是表假设关系的连词。当“如果”讲。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中的“藉第令”是一个表假设关系的连词。

  非死则徙耳,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中的“而”是一个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当“但”讲。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中的“而”表修饰关系。

  D. 表结构的虚词。

  结构助词: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中的“之”相当于结构助词,作“的”讲;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中的后一个“之”结构上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何陋之有”中的“之”在结构上充当宾语前置的标志。此外还有"者"、"所"等词可以作结构助词。

  语气助词:

  盖-岁之犯死者有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捕蛇者说》)中的“盖”表陈述的语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中的“者”表判断语气。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中的“焉”表肯定的语气。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中“乎”表询问语气。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中的“耶”表疑问语气。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中的“哉”表反问语气。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矣”表强烈的感叹语气。

  E. 表感叹的虚词一一叹词。.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中“嗟夫”表示作者的感叹。

  嗟乎!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陈涉世家》)中的“嗟乎”表示陈涉对无人了解自己的感叹。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中的“呜呼”表示作者无可奈何的感叹。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中的“噫”表示作者找不到志同道合之人的感叹。

  (四)文言虚词举例

  ①、之

  (1)结构助词

  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的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2)语气助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补充音节,无实在意义。

  ②其

  作副词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还是

  ○3以

  作介词

  “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用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凭借

  作连词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因为

  “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由于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用来

  4. 而

  作连词分别表顺承关系、判断关系和修饰关系。例如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表顺承关系,不译

  5. 乃

  “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表承接关系的连词,作“于是、就”讲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表判断关系的动词,作“是”讲

  “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表人称的代词,作“你的”讲

  6. 于

  作介词用,根据语言环境不同,意义各不相同。

  “告之于帝。”(《愚公移山》)——对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到

  “苛政猛于虎。”(《捕蛇者说》)——比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从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给

  7. 为

  作介词

  “为天下唱。”(《陈涉世家》)——替、给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向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被

  焉

  作助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表句末语气,不译

  ⑨所

  所与“以”结合表原因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表原因

  作介词结构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

  ⑩乎

  作语气助词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吗

  作介词

  “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相当于“于”,作“对”讲

  文言文实词 篇13

  文言文实词少用法

  shǎo

  ①;形>数量少;不多。《寡人之于国也》:“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②;动>缺少短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③;动>小看;轻。《望洋兴叹》:“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又];形意动>以……为少;轻视。《;指南录>后序》:“北亦不敢遽少吾国。”

  ④;副>稍;略微。《触龙说赵太后》:“少益嗜食,和于身。”

  ⑤;副>少顷;一会儿。《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shào

  ①;形>年轻;年纪小。《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②;名>年轻人;青年。《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③;形>排行在后的。《触龙说赵太后》:“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文言文实词 篇14

  1.备bèi

  ①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②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③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2.薄bó

  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②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③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3.策cè

  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④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4.长cháng

  ①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②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③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④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⑥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5.次cì

  ①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同上)

  6.当dāng

  ①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②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③将要。“今当远离”(同上)

  ④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⑤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⑥抵挡。“锐不可当”

  7.道dà

  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②道义。“伐无道,诛暴秦”(同上)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8.度dù

  ①过,越过。“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②duó,推测,估计。“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9.发fā

  ①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②把箭射出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

  ③征发。“发闾左逋戍渔阳”(《陈涉世家》)

  ④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二章》)

  10.分fēn

  ①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②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③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④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11.夫fū

  ①成年男子的通称。“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②丈夫。“夫起大呼”(《口技》)

  ③fú,无实义。“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④fú,指示代词,那。“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12.固gù

  ①顽固。“汝心之固”(《愚公移山》)

  ②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二章》)

  ③本来。“人固不能无失”(《弈喻》)

  ④安守,固守。“君子固穷……”(《孔乙己》)

  13.顾gù

  ①回头看,看。“顾野有麦场”(《狼》)

  ②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③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14.故gù

  ①原因,缘故。“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②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论语》)

  ③特意,故意。“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

  ④所以,因此。“故克之”(《曹刿论战》)

  ⑤老朋友。“故人西辞黄鹤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5.过gu

  ①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送东阳马生序》)

  ②犯过失。“人恒过,然后能改”(《(孟子>二章》)

  16.号há

  ①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

  ②hà,别号。“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

  ③hà,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④hà,号召。“号令召三老……”(同上)

  17.间iān

  ①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二章》)

  ②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③一会儿。“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

  ④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山坡羊.潼关怀古》)

  ⑤iàn,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⑥iàn,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⑦iàn,参与。“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⑧iàn,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陈涉世家》)

  18.将iàng

  ①将领。“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②率领。“上使外将兵”(同上)

  ③iāng,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石壕吏》)

  ④iāng,将要。“余将告于莅事者”(《捕蛇者说》)

  19.临lín

  ①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②面对。“把酒临风”(《岳阳楼记》)

  ③来到。“临溪而渔”(《醉翁亭记》)

  ④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出师表》)

  20.令1ìng

  ①命令。“乃令符离人葛婴……”(《陈涉世家》)

  ②让,使。“忿恚尉,令辱之”(同上)

  ③指县令。“陈守令皆不在”(同上)

  21.奇qí

  ①奇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记》)

  ②奇怪,罕见。“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峡江寺飞泉亭记》)

  ③ī。零数。“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2.强qiáng

  ①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隆中对》)

  ②有余。“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③iāng,通“僵”,僵硬。“项为之强”(《闲情记趣》)

  23.去qù

  ①离开。“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②距离。“西蜀之去南海”(《为学》)

  24.少shǎ

  ①不多。“饮少辄醉”(《醉翁亭记》)

  ②shā,稍微。“宾客意少舒”(《口技》)

  ③不久。“少时,一狼径去”(《狼》)

  ④shà,年轻。“陈涉少时”(《陈涉世家》)

  25.舍shè

  ①旅舍。“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

  ②房屋。“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③放弃。“便舍船,从口入”(同上)

  ④施舍,shě。“舍与你的”(《范进中举》)

  26.胜shèng

  ①取胜。“弈者胜”(《醉翁亭记》)

  ②优美的。“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③忍受。“高处不胜寒”(《明月几时有》)

  27.食shí

  ①吃。“食不饱,力不足”(《马说》)

  ②sì,通“饲”,喂养。“食之不能尽其材”(同上)

  28.书shū

  ①书写。“乃丹书帛日”(《陈涉世家》)

  ②文字,字条。“得鱼腹中书”(同上)

  ③书信。“一男附书至”(《石壕吏》)

  ④文件。“军书十二卷”(《木兰诗》)

  29.属shǔ

  ①类。“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②侪、辈。“徒属皆日”(《陈涉世家》)

  ③管辖。“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

  ④相同,同类。“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⑤zhǔ,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30.数shù

  ①表多次。“又数刀毙之”(《狼》)

  ②shǔ,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③shu,屡次。“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31.施shī

  ①施实。“然后施行……”(《出师表》)

  ②,(施施)慢步徐行的样子。“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32.许xǔ

  ①答应。“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⑦赞成。“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③大约的数量。“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④hǔ,拟声词。“曳屋许许声”(《口技》)

  文言文实词 篇15

  1.或(hu)

  (1)代词。

  有人,有的人(事)。如: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2)副词。

  ①表示猜测,或许,也许。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②有时。

  如: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b.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2.及(jí)

  (1)动词。

  ①赶得上。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等到,到了。如: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2)介词。

  表示动作的时间,到……的时候,趁着。如: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3)连词。

  和,同。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3.急(jí)

  (1)形容词。

  快速的,湍急的。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

  (2)副词。

  ①危急,紧急,关键。如:或王命急宣(《三峡》)

  ②赶快,快速的。如: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饮(《石壕吏》)

  4.假(jiǎ)

  (1)动词。

  ①假装。如: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②借。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2)形容词。

  虚假的.,不真实的。如: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朝天子?咏喇叭》)

  5.间(jiàn)

  (1)名词。

  ①读jiān,中间。

  如:a.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三峡》)

  b.山间之朝暮也(《醉翁亭记》)

  ②读jiān,期间。如: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③读jiān,里面,之内。如:蔽林间窥之(《黔之驴》)

  ④一会儿。如: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

  (2)动词。

  ①夹杂。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②参与。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③间断,隔绝。如: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3)量词。

  读jiān,用于房屋。如: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山坡羊?潼关怀古》)

  (4)副词。

  ①暗中,偷偷地。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②间或,偶然。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6.见(jiàn)

  动词。

  ①看见,见到。如: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幼时记趣》)

  ②见识,引申为知道,领悟。如: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③会见,拜见。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诗》)

  ④读xiàn,同“现”,表现,显现,出现。如:才美不外见(《马说》)

  7.将(jiāng)

  (1)名词。

  ①武官名。

  如:a.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出师表》)

  b.将军百战死(《木兰诗》)

  ②读jiàng,将领。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2)动词。

  ①搀扶。如: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②想要,打算。如:公将战(《曹刿论战》)

  ③读jiàng,带兵,统帅军队。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3)副词。

  将要,想要。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胫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连词。

  和,与。如: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月下独酌》)

  8.进(jìn)

  动词。

  ①做官,出仕。如: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②进献。如: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出师表》)

  ③进谏,劝谏。如: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9.尽(jìn)

  (1)动词。

  ①没有,空。如:一屠晚归,担中肉尽(《狼》)

  ②用尽,使之达到极限。如: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已尽无齿(《捕蛇者说》)

  ③把食物吃完,用尽。如:尽其肉(《黔之驴》)

  ④全部取得。如: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隆中对》

  (2)副词。

  表示范围,全部,都。如:触草木,尽死。(《捕蛇者说》)

  50.居(jū)

  动词。

  ①居住。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②处在,位于。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③停,停留。如: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文言文实词】相关文章:

文言文实词08-28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07-15

文言文实词集锦08-03

文言文实词集锦07-08

文言文实词(通用)11-26

文言文实词集锦【精华】07-09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07-15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08-07

文言文实词方的用法12-15

文言文实词道的用法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