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言文15篇(推荐)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经典文言文

时间:2024-09-04 16:02:42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经典文言文15篇(推荐)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典文言文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文言文15篇(推荐)

经典文言文 1

  1、半生残月两难圆,相思如雪漫天边。醉梦灵归沐雨处,千年轮回共婵娟。

  2、这个世纪疯狂,腐败,没人性;你却一直清醒,温柔,一尘不染。

  3、画骨成沙,谁许你花容天下;雪漫红纱,枯颜葬下,这一世弹指风花。

  4、六道众生要经历因果轮回,从中体验痛苦,只有参透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永生。

  5、半世飘零已落尘,元知化蝶不为真。何愁所剩无安放,杨柳春风似故人。

  6、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7、闭月羞花醉不尽你一句名满天下,再回眸,千年倾尽不过一场易逝烟花。

  8、叹一世情,问一世悲,情缘还在,你却不在。我愿随你而去,只为来生。

  9、花落泪,人离别,一份守护,一份猜疑,爱别离,人分别,错的风景,爱的受伤。

  10、所有的千难万险,所有的一切,他原来也知道,他也觉得对不起我。

  11、赐君一席盛宴,以黑如发,白如鬓起誓,任世间浑浊,我与你共享天涯。

  12、若你能许我一个未来,我定会为你长袖翩翩,舞尽锦瑟年华。

  13、爱不得,梦里梨花落尽此情难断,此意难忘。然,命运多舛,爱意难言。

  14、近来瞥见都无语,但觉双眉聚。不知何日始工愁,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

  15、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怎奈何,如花美眷,终不敌,似水流年。

  16、人世间有百媚千红,唯独你是我情之所钟。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17、只怪我自作多情,为你反了天庭,抽了龙筋,染了云鬓,动了凡心。

  18、一眼缘定今生人,见眉一秀笑倾城。钟爱今生一人心,情伴佳人永不悔。

  19、小生不才,仰慕姑娘许许久,不知姑娘是否与小生喜结良缘。

  20、你轻掩轩窗,谁为你负尽沧桑尝遍那世态炎凉,却不及你心碎那般忧伤。

  21、秋深寂寞咏残诗,叹惜经年两不知。投蹙天涯应有泪,黄昏伫立又多时。

  22、若君为我赠玉簪,我便为君绾长发。洗尽铅华,从此以后,日暮天涯。

  23、我仍会把思念留永远寄不到的信笺,即使你已不在人间。

  24、无人与我捻熄灯,无人共我书半生。无人陪我顾星辰,无人醒我茶已冷。

  25、人生若只如初见,只愿相思不蔓延。时光定格一瞬间,梦里徒留遇初颜。

  26、谨愿多年后,我发花鬓白,容颜迟暮,你仍紧牵我手,倾世温柔。

  27、心中的旧人旧事就此尘埃落定,不再提及,止步于人生的泥潭,转身就是空净。

  28、彩云偏,叹彼时年少轻幻梦痕浅。含笑颜,纵花开易老谁也不记年。

  29、倾我一生,许你一座花开不败的.城;尽我一世,予你一场万年不醒的梦。

  30、假如你舍一滴泪,假如老去我能陪,烟波里成灰,也去得完美!

  31、今后永别,告诉她别等了,也告诉桃花别开了,劳烦焚香净去我一身风尘。

  32、俱往长河悲历史,历史滚滚红尘中,大浪淘沙应有时,时不利兮奈若何。

  33、吾欲渡了千情劫,恨吾当年不深爱。想忘一生来赎罪,汝望给吾一机会。

  34、所有的晦暗都留给过往,从遇见你开始,凛冬散尽星河长明。

  35、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36、溅血比作桃花扇,比上枝头分外鲜,携上妆楼展,为桃花结下了生死冤。

  37、你会遇到别的女子和她举案齐眉,而我自会有别的男子与我白首相携。

  38、一夜白头万事非,对花对酒断肠归。满地空余梨花雪,鸳鸯何时知双飞。

  39、欲试春风逐次开,小园香郁久徘徊。梅花总似伊人面,相约今宵梦里来。

  40、忘川河前,三生石畔。奈何桥边,彼岸花旁。黄泉碧落,我不负你。

  41、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42、烟雨红尘,点点离人泪,拂不尽心事多如烟雨,叹不完情缘杂如红尘。

  43、我常梦中游蓬莱,喜看青鸟比翼开。欢风浮云脚下过,你踏七彩抛球来。

  44、满一杯为敬你,不惧一生不漠的伤痕,仍敢念一座斑驳的荒城。

  45、血染江山的画,不敌你眉间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

  46、枯苇残荷夕照中,黄昏又是去年同。闻歌不见人何处,投蹙飘零一任风。

  47、君子交往情切切,城边同游又相别。如果一日不见面,相思若渴如三月。

  48、经年红颜落一纸,千古风华未曾消。白首不负,惊鸿不老。

  49、寒雨绵绵夜何长,漫漫长夜吾孤赏;天阶夜色凉如水,斜风细雨不得归。

  50、借问江湖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51、你说,执子之手仗剑天涯行;后来,一人天涯一曲殇,回首间此生枉。

  52、我喜欢田野,而我愚笨。只能植荒十年,换得一时春生。

  53、嫩绿似罗裙,寸寸销魂。春心抽尽为王孙。不分东风吹渐老,色映黄昏。

  54、手染千人血,脚踏万人骨,冤孽深重,罪已当诛。然又如何?谁可灭我?

  55、一见钟情是你,生如夏花是你。一梦成真是你,世世倾心仍旧是你。

  56、千载相隔难相忆,若时光停息,我愿与你永远留在梦里。

  57、你传说奈何,谁为你慷慨行歌尝尽那悲欢离合,却不及你回眸那般难舍。

  58、云中醉卧面桃花,初见一生锁天涯。香雪满地红尘事,浮生半梦不归家。

  59、我若在你心上,斯冥战马有怎样。你若在我心上,情敌三千又何妨。

  60、日晚又是无边愁,相思无意上心头,只忧欲语泪先流。

  61、烛残伽蓝抹不去你一句生死苦等,再垂泪,海枯石烂不过一句弹指一刹。

  62、沧海曾经幻亦真,凡心拂拭渐无尘。劝君惜取今宵月,明日落花不待人。

  63、雪落枝,枝无叶,花似烟,奈何伊人已去,独执觞卧醉,雾里看花。

  64、我见过千万人,像你的发,像你的眼,却都不是你的脸。

  65、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66、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67、你的手是我不能触及的倾城温暖,我的心是你不曾知晓的兵荒马乱。

  68、从那时起,山川是你,湖海是你,明月是你,清风是你。

  69、你未语先羞,谁为你倾国倾城点描了水润双眸,却不及你浅笑那般温柔。

  70、剪断青丝寄雨晨,烟波深处也曾真。晓寒落寞消魂处,最恨灞桥别柳人。

  71、小生不才,没能与姑娘天地为证,所有过往凄凄,尽在一杯烈酒之中。

  72、眉间心上,意彷徨,满情殇。我三生苍茫怎敌你一世凄凉。

  73、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骂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74、莫求梁祝蝶双飞,比翼当如孔雀随。纵使春愁根入骨,独怜秋水枉凝眉。

  75、我爱攀岩登峭壁,喜爬青山过草地,欢快深入大丛林,你看远处有小溪。

  76、岁月荏苒,青灯孤影月为伴,弱水三千不敌昔日,你巧笑嫣然。

  77、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78、我自依依望远游,喜君莫名觉轻愁。欢意足忱独思远,你影如风浮心头。

  79、离离渐渐长相忆,此情不关风与月,任时光如水,任红尘万丈。

  80、头顶乌纱,手持上书象牙。殿上喧哗,私中藏花。满屋白银华,榨尽千万家。

  81、忘川河畔,独自弹筝,玉落暗香残,红藕丝丝芡,与谁诉,苦无言!

  82、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83、镜中伊人,花影对月容,皆以零散,若尘世无缘,我会想起谁?

  84、若是无挂无牵,倒也载笑载言,可你偏偏踯躅在我心间,搅缠我此生不得安闲。

  85、那年曾说,即使苦雨风兼不染悲伤,而今却是,天寒月瘦木叶含霜。

  86、我用相思做玉杯,真情当洒意相随。爱心已醉何时醒,你似蝴蝶梦里飞。

  87、那一世,我翻越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88、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89、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90、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91、小生不才,不知姑娘早已心有所属。敬烈酒一杯,余生,再也不见。

  92、千百年后重又想你,像旧雁还能识得故人,却不问归期。

经典文言文 2

  本文选自清俞樾(yuè)编撰的笑话集《一笑》,原载《俞楼杂纂》卷四十八,共十三则。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

  这则故事刻画了老师和学生两个形象。老师是位典型的老学夫子,办事谨慎,自然对阿谀逢迎这种庸俗作风十分反感,但滑稽的是恰恰是这位拼命反对子的先生却戴走了学生制作的第一顶高帽。故事寓庄于谐,用幽默的笑话形式生动地揭示出“当局者迷”的主旨。学生则谙悉官场习气,善于左右逢源,高帽子不仅准备充分,而且做到了因人而异。学生的形象是对先生形象的'补充,不仅说明了造成“当局者迷”的客观原因,而且还说明要杜绝这种阿谀奉承确实是十分困难的。

  原文

  俗以喜人面谀(yú)

  ①者曰: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逢人辄

  ②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jǔ yǔ)

  ③也。师怒曰:吾辈直道

  ④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

  ⑤?师颔其首

  ⑥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yù)

  ⑦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

  ⑧存九十九矣。

  注释

  ①面谀:当面奉承。

  ②辄:就。

  ③龃龉: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

  ④直道:直率的方式。

  ⑤欤:呢。句末疑问语气词。

  ⑥颔其首:点点他的头。

  ⑦语:告诉。

  ⑧止:通“只”。

  译文

  译文一:把喜欢别人当面奉承的人叫做戴高帽子。有个在京城做朝官的被派到外地去做官,临行前去告别他的老师。老师说:“外地的官不容易做,应当谨慎一点。”那个人说:“我准备有一百顶高帽子,见人就送他一顶,当不至于关系不融洽吧。”老师生气地说:“我们正直待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那个人说:“天下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能有几个呢?”老师听了连连点头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见地。”那个人告别出来,对人家说:“我的一百顶高帽子,如今只剩下九十九顶了。”

  译文二:俗话把喜欢别人当面奉承的人,叫做喜欢“戴高帽”。有个京官被派到外省做官,临走去告别他的老师。老师说:“地方官很难做,应该谨慎从事。”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碰到人就送给他一顶,应当不至于有什么矛盾或麻烦。”老师生气地说:“我们是以忠直之道处理事物的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做(给别人戴高帽)呢。”那人说:“天下像恩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能有几个呢?”老师点点头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那人出来后,告诉别人说:“我准备的一百顶高帽,现在只剩下九十九顶了。”

经典文言文 3

  一、使动用法

  【定义】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1、动词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高考例题】(20xx天津卷)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译文】而唯独一瓢先生能用少许药物救活我,(这)就是我从内心折服而确实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

  【高考例题】(20xx年重庆卷)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而。

  【译文】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安抚他们很容易,如果威逼,就会使他们跑到楚地去依靠强盗了。

  分析:此句中的“走”是古今异义,不能译为“走”,而应译为“跑”同时还是使动。

  【高考例题】(20xx上海秋季卷)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译文】陈尧咨暗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

  分析:出:使他出去。

  2、名词使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高考例题】(20xx重庆卷)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译文】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

  【高考例题】(20xx重庆卷)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译文】然而使自身陷于灾祸的,都是为了贪求财利,和那鱼鸟有什么区别呢?

  3、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高考例题】(20xx福建卷)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译文】如果想治理天下(或“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

  【高考例题】(20xx广东卷)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译文】从古至今,从无使他的臣民窘迫而自己能没有危险的。分析:穷:使……窘迫”。

  二、意动用法

  【定义】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高考例题】(20xx江西卷)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译文】天冷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

  【高考例题】(20xx安徽卷)已而有识者日:“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译文】不久有能辨识古物的人说:“这是五代、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了,应该小心的把它当作珍宝来收藏,不要使它毁坏。”分析:宝:把它当作珍宝。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高考例题】(20xx年安徽卷)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译文】长兄突然听到他这样说,感到很吃惊,说:“既然这样,那么我要考考你。”分析:此句中的“骇”为意动用法,应译为“对……感到惊奇”。

  【高考例题】(20xx年江西卷)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译文】越发觉得汲黯贤明,多次向汲黯请教国家和朝廷的疑难大事,对待他比平日更为尊重。分析:此句中的“贤”是意动用法,“认为……贤明”。

  【高考例题】(20xx年安徽卷)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译文】到这次重新往来,老百姓因他的到来而感到安心。分析:“安“意动词,感到心安。

  【高考例题】(20xx年高考上海卷)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译文】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分析:此句中的“奇”字为意动用法,应译为“对……感到惊奇”。

经典文言文 4

  《桃花源记》:

  落英缤纷:落花繁多的样子。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同。

  怡然自乐: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

  豁然开朗:眼前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

  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

  无人问津:形容事物已被人冷淡,无人过问。

  鸡犬相闻:鸡叫声和狗叫声可以相互听到。

  《陋室铭》:

  案牍劳形:文书劳累身体,形容公事繁忙。

  《爱莲说》

  不蔓不枝: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出尘不染:比喻身处污浊的环境而能保持纯洁的节操。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越发显得清新芳香。

  《核舟记》:

  巧夺天工:人工的技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栉比鳞次:像梳子的齿和鱼的鳞,密密地排列着。亦作“栉比鳞差”。亦作“栉比鳞臻”。

  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历历可数: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可以清楚地一个个或一件件数出来。

  《大道始行也》:

  天下为公:原意是不把君位当做一家的私有物。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借用来作为对“民权主义”的解释,意思是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公有。

  老有所终:年老的人能有一个好的归宿。

  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让年老的各有适当的归宿,年轻的各有一定的用处,年幼的各有应得的.成长条件,鳏寡孤独和废疾人,都有受到赡养的权利。这是儒家设想的所谓“大同世界”的景象。)

  《三峡》:

  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能消失。

  重岩叠嶂:形容山岭重重叠叠,连绵不断。

  隐天蔽日:把天遮住,把太阳也挡住了。形容覆盖的面积广大。

  《观潮》:

  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人声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湖心亭看雪》:

  万籁俱寂: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

经典文言文 5

  意为“安全”“安定”“安稳”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意为“安身”“养生”

  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出现在疑问句中,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相当于“怎么”“怎样”

  如:A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B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用在疑问句中作宾语,置于动词之前。相当于“什么”“哪里”。

  如:A沛公安在?(《鸿门宴》)

  B君谓计将安出?(《隆中对》)

经典文言文 6

  释名

  香者名椿,臭者名樗。山樗名栲、虎目树、大眼桐。

  气味

  (白皮及根皮)苦、温、无毒。

  主治

  小儿疳疾。用椿白皮晒干,取二两研末,另以粟米淘净,研成浓汁,和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十岁小儿可服三、四丸,米汤送下。其他年龄的小儿酌量加减。另外,还以丸纳竹筒中,吹入鼻内。

  休息痢(日夜泻痢,腥臭不可近,脐腹疼痛)。用椿根白皮诃黎勒各半两,丁香三十个,共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又方:用椿根白皮,水漂三日,去黄皮,焙为末。每一两,加木香二钱,以粳米饭调药成丸。每服一钱二分,空心服,米汤送下。

  秋痢兼腰痛,取樗根一大两,捣碎,筛过,以好面调皂角了孤小团,加水煮熟。每日空心十枚。不须禁忌,有特效。

  赤白简。用香椿洗过,刮取皮,晒干为末,水送服一钱,立效。

  长年屙血。用樗根二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再加半碗酒服下。或作丸服亦可。

  白带。用椿根白皮、滑石,等分为末,加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开不送下,又方;椿根白皮一两半,干姜(炒黑)、白芍药(炒黑)、黄蘖(炒黑)各二钱,共研为末,加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开水送下。

  白浊。治方同上。

  附方

  凤眼草,即樗的果实,亦治肠风泻血等症;烧灰洗头,有明目的`作用。

经典文言文 7

  范元琰为人善良

  范元琰,字伯蛙,吴郡钱唐人也。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然性谦故,不以所长骄人。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共菘①,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选自《南史.隐逸下》)

  注释:①菘:白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元琰遽退走 遽___________

  (2)母问其故,具以实答 故___________

  (3)向所以退,畏其愧耻 向___________

  (4)自是盗者大惭 是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走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范元琰“待盗者”“遽退走”、“伐木为桥以度之”,你赞同不赞同范元琰的做法?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急忙;(2)缘故,原因;(3)先前;(4)这,这样。

  2、有人涉过水沟偷盗他家的'竹笋,元琰就砍下树木做成桥来使他过沟。

  3、示例:

  (1)赞同,因为元琰这样宽容的做法,最终感化了盗者,使得乡里不再出现偷盗行为。

  (2)不赞同,因为元琰这样做,行力,实际上是纵容了偷盗罪。(言之有理即可)

经典文言文 8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也多运用各种修辞以增强表达效果。其中有些修辞格的运用较为频繁。了解这些特殊的修辞方式,自然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这里着重说明的是现代汉语中不常见,或对文言文阅读理解影响较大的几种修辞格。

  (1)、借代。文言文中,借代修辞格运用的相当普遍,如果按字面翻译, 往往会造成误解。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这里的“布衣”在古代不给理解,因为古时平民多穿麻布衣服,用这一特征来代事物本身,是一种借代。如果不了解这一点,按字面译为“穿布衣服的人”,后面的“不以臣卑鄙。”(不因我地位低、见识浅)就会使人产生疑问:“穿布衣服”,怎么就“地位低”呢?在翻译时对这类地方应采取意译的'方法,加以复原(译为“平民百姓”),否则往往会使人莫名其妙。

  (2)、互文。作为一种修辞方法,互文在文言文中也较为常见。这类句子, 在内容上前后互相补充,常常可以收到言简意中的效果。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意本是“不因有外物环境和自己遭遇的好坏而高兴或悲伤”,这里的“喜”,不仅指“物”,同时也指“己”,悲不仅指“己”,也指“物”。

  (3)、委婉。在语文表述中,为了某种需要, 对某件事情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换一种说法,这就是委婉。文言文中委婉修辞格常用于外交场合。如赤壁之战中,曹操给东吴下战书,“今治水军八十万从,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这就是一种委婉说法。明明大兵压境,杀气腾腾,却故意说得十分轻松自在。对这类句子的翻译,则一定注意保持原文的修辞色彩。

  (4)、讳饰。讳饰实际上也是一种委婉,往往是由于人的忌讳而改变了说法。 如对于“死”,帝王死叫“山陵崩”、“宫车晏驾”、“千秋之后”,老百姓死则称为“填沟 ”,了解这些说法的真正含义,才能准确地翻译文言文。

经典文言文 9

  原文:

  师经鼓琴,魏文侯起舞,赋曰:“使我言而无见违。”师经援琴而撞文侯,不中;中旒(读音liu二声,古代君主冠冕边缘下垂的装饰物。类似流苏),溃之。文侯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左右曰:“罪当烹。”

  提师经下堂一等。师经曰:“臣可一言而死乎?”文侯曰:“可。”师经曰:“昔尧舜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不违;桀纣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违之。臣撞桀纣,非撞吾君也。”文侯曰:“释之,是寡人之过也。悬琴于城门,以为寡人符; 不补旒,以为寡人戒。”

  翻译:

  乐师经(人名)演奏(古)琴,魏国的文王(因是诸侯国,故称侯)随音乐而舞蹈,(并依旋律)唱道:

  “让我的话不被违抗。”乐师经拿琴撞文王,没撞到;撞到了帽子的'流苏,(帽子)破了。文王对左右的人说:“作为臣子而撞他的国王,他的罪是什么?”左右说:“罪该受烹煮(刑法)。”抓乐师经到堂下第一级台阶。乐师经说:“

  我可以说一句话再死吗?”文王说:“可以。”乐师经说:“过去尧舜当国王的时候,唯恐自己的话别人不反对;桀纣当国王的时候,唯恐自己的话别人违抗。我撞的是桀纣,不是撞我的国王。”文王说:“放了他,是我的过错。将琴悬 挂在城门上,用以作为我错误的凭证;(破的)帽子不要补,用来做我的警示。”

经典文言文 10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1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经典文言文 11

  王叔玠为人雅正,交不苟合。太宗召其为谏议大夫。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 叔玠进曰: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 叔玠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它日进见,有美人侍帝侧。帝指之曰: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 王叔玠避席曰:陛下以庐江为是邪?非邪?帝曰: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帝嗟美其言。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王叔玠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叔玠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释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

  时王叔玠与玄龄等同辅政。帝谓曰: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贤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臣不如胄;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征。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帝称善。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 正:正确

  B.叔玠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存:想着,思念

  C.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 贼:杀害

  D.伎不进,数被让 让:责备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叔玠为人雅正的一组是(3分)( )

  ①叔玠推诚纳善,每存规益 ②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

  ③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

  ④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⑤彦博惧,谢罪,叔玠不谢 ⑥时王叔玠与玄龄等同辅政。

  A.①②④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王叔玠评论朝中大臣之才时,向太宗坦言自己多方面不如他们,而自己的长处就是能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表现他谨慎谦虚的品格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B.王叔玠任谏议大夫之职以来,无论是引喻规劝,还是直言相谏,抑或是犯颜廷争,他都以诚待上,以理服君,因而深得太宗的赏识与器重。

  C.王叔玠发现太宗有纳庐江王美姬之意,便以郭公因善恶不分而致灭亡的史实作类比,劝谏太宗汲取教训,采纳善言,知恶而去之,终使太宗心悦诚服。

  D.王叔玠与温彦博替祖孝孙辩解,致使太宗大怒。王叔玠毫不畏惧地直言,自己因报效皇上知遇之恩,且受命尽忠职守才这样做,过错不在自己而在皇上。

  5.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3分)

  译文:

  (2)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2.(3分)A(正,作动词,纠正。)

  3.(3分)C(②是王叔玠向皇上表示诚意与忠心的。④是说太宗不计前嫌,委以重任。这是王叔玠向皇上表明自己忠心劝谏的理由。⑥是交待王叔玠当时辅政的事实。)

  4.(3分)C(郭公并非善恶不分,而是明知故犯。)

  5.(3分)(1)杀了人却纳那人之妻,竟然还问我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呢?(得分点:而、取、乃)

  (2)(3分)你给我评评玄龄等人的才干,并且说说,你与这些人相比谁更贤能?(得分点:材、孰与、诸子)

  参考译文:

  王叔玠为人正直,与人交往不苟且附和。太宗任命他为谏议大夫。李世民曾经说:只有君臣同心同德,那么国家就会安定。我虽不是贤明之君,但幸而有各大臣常加规劝及纠正我的.过失,但愿这样可以使天下太平吧。王叔玠进言说:古时天子有谏诤之臣七人,都因谏言不被采用,而相继死亡。现在陛下发扬你的美德,采纳像我们这样的草野之人的意见,我愿竭尽愚钝之力,效力辅佐陛下。王叔玠推诚尽忠,进荐善言,并常常思念规劝,太宗更加信任他。

  一天,王叔玠进见,看见有一美人在皇上身边侍候。太宗指着她说:庐江王不行道义,杀了她的丈夫而纳她为妾,怎么会不灭亡呢?王叔玠离开座位回答说:陛下认为庐江王做得对还是不对呢?皇上说:杀了人却纳那人之妻,竟然还问我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呢?王珪回答说:我听说齐桓公到郭国,问老百姓:郭公为什么灭亡?老百姓回答说:因为他能分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齐桓公说:如像你们这么说,他就是一个明君了,可为什么会到了灭亡的地步吓?老百姓说:不是这样的,郭君知道是好的意见却不采纳,知道是错的事情却不停止做,所以灭亡。如今陛下知道庐江王灭亡的原因,他的美姬还在你的身边,我看陛下认为这样做是对的。知道那是错的事情(但还要继续做),这就是所谓知道不对的却不停止去做啊。太宗十分欣赏他说的话。

  太宗派太常少卿祖孝孙用乐律来教授宫中的乐人,因这些乐人的技能没有长进,孝孙多次被皇上责怪。王叔玠与温彦博共同进言说:孝孙是恭谨之士,陛下让他来教女乐,又责备他,国人岂不认为皇上太轻视士人了吗?太宗十分愤怒地说:你们这些人都是我心腹之臣,竟然附顺下人欺瞒我,替人游说说情吗?彦博惧怕,谢罪,但王叔玠不谢罪,他说:我本来侍奉前皇太子,罪当受死,陛下您怜惜我的性命,任用我,让我担任重要的职务,并要求我忠诚效力。现在陛下因私心而怀疑我,这是陛下对不起我,我没有辜负陛下。皇上默不作声,感到惭愧,于是就不再追究了。

经典文言文 12

  禽子问曰:“客众而勇,轻意见威,以骇主人;薪土俱上,以为羊坽,积土为高,以临民,蒙橹俱前,遂属之城,兵弩俱上,为之奈何?”

  子墨子曰:子问羊坽之守邪?羊坽者,攻之拙者也,足以劳卒,不足以害城。羊坽之政,远攻则远害,近城则近害,不至城。矢石无休,左右趣射,兰为柱后,□望以固。厉吾锐卒,慎无使顾,守者重下,攻者轻去。养勇高奋,民心百倍,多执数少,卒乃不怠。

  作士不休,不能禁御,遂属之城,以御云梯之法应之。凡待烟冲、云梯、临之法,必应城以御之,曰不足,则以木椁之。左百步,右百步,繁下矢、石、沙、炭,以雨之,薪火、水汤以济之。选厉锐卒,慎无使顾,审赏行罚,以静为故,从之以急,无使生虑。恚■高愤,民心百倍,多执数赏,卒乃不怠。冲、临、梯皆以冲冲之。

  渠长丈五尺,其埋者三尺,矢长丈二尺。渠广丈六尺,其弟丈二尺,渠之垂者四尺。树渠无傅叶五寸,梯渠十丈一梯,渠、荅大数,里二百五十八,渠、荅百二十九。诸外道可要塞以难寇,其甚害者为筑三亭,亭三隅,织女之,令能相救。诸距阜、山林、沟渎、丘陵、阡陌、郭门若阎术,可要塞及为微职,可以迹知往来者少多即所伏藏之处。

  葆民,先举城中官府、民宅、室署,大小调处,葆者或欲从兄弟、知识者许之。外宅粟米、畜产、财物诸可以佐城者,送入城中,事即急,则使积门内。民献粟米、布帛、金钱、牛马、畜产,皆为置平贾,与主券书之。

  使人各得其所长,天下事当;钧其分职,天下事得;皆其所喜,天下事备;强弱有数,天下事具矣。

  筑邮亭者圜之,高三丈以上,令侍杀。为辟梯,梯两臂,长三尺,连门三尺,报以绳连之。椠再杂,为县梁。聋灶,亭一鼓。寇烽、惊烽、乱烽,传火以次应之,至主国止,其事急者引而上下之。烽火以举,辄五鼓传,又以火属之,言寇所从来者少多,旦弇还去来属次,烽勿罢。望见寇,举一烽;入境,举二烽;射妻,举三烽一蓝;郭会,举四烽二蓝;城会,举五烽五蓝;夜以火,如此数。守烽者事急。

  候无过五十,寇至叶,随去之,唯弇逮。日暮出之,令皆为微职。距阜、山林皆令可以迹,平明而迹,无,迹各立其表,下城之应。候出置田表,斥坐郭内外,立旗帜,卒半在内,令多少无可知。即有惊,举孔表,见寇,举牧表。城上以麾指之,斥步鼓整旗,旗以备战从麾所指。田者男子以战备从斥,女子亟走入。即见放,到,传到城止。守表者三人,更立捶表而望,守数令骑若吏行旁视,有以知为所为。其曹一鼓。望见寇,鼓,传到城止。

  斗食,终岁三十六石;参食,终岁二十四石;四食,终岁十八石;五食,终岁十四石四斗;六食,终岁十二石。斗食食五升,参食食参升小半,四食食二升半,五食食二升,六食食一升大半,日再食。救死之时,日二升者二十日,日三升者三十日,日四升者四十日,如是而民免于九十日之约矣。

  寇近,亟收诸杂乡金器若铜铁及他可以左守事者。先举县官室居、官府不急者,材之大小长短及凡数,即急先发。寇薄,发屋,伐木,虽有请谒,勿听。入柴,勿积鱼鳞簪,当队,令易取也。材木不能尽入者,燔之,无令寇得用之。积木,各以长短、大小、恶美形相从。城四面外各积其内,

  诸木大者皆以为关鼻,乃积聚之。

  城守,司马以上父母、昆弟、妻子有质在主所,乃可以坚守。署都司空,大城四人,候二人,县候面一,亭尉、次司空、亭一人。吏侍守所者财足廉信,父母、昆弟、妻子有在葆宫中者,乃得为侍吏。诸吏必有质,乃得任事。守大门者二人,夹门而立,令行者趣其外。各四戟,夹门立,而其人坐其下。吏日五阅之,上逋者名。

  池外廉有要有害,必为疑人,令往来行夜者射之,谋其疏者。墙外水中为竹箭,箭尺广二步,箭下于水五寸,杂长短,前外廉三行,外外乡,内亦内乡。三十步一弩庐,庐广十尺,袤丈二尺。

  队有急,极发其近者往佐,其次袭其处。

  守节:出入使,主节必疏书,署其情,令若其事,而须其还报以剑验之。节出:使所出门者,辄言节出时操者名。

  百步一队。

  閤通守舍,相错穿室。治复道,为筑墉,墉善其上。

  取疏: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常令边县豫种畜芫、芸、乌喙、袾叶,外宅沟井可填塞,不可,置此其中安则示以危,危示以安。

  寇至,诸门户令皆凿而类窍之,各为二类,一凿而属绳,绳长四尺,大如指。寇至,先杀牛、羊、鸡、狗、乌、雁,收其皮革、筋、角、脂、脑、羽。彘皆剥之。吏橝桐■,为铁錍,厚简为衡枉。事急,卒不可远,令掘外宅林。谋多少,若治城□为击,三隅之。重五斤已上,诸林木,渥水中,无过一茷。涂茅屋若积薪者,厚五寸已上。吏各举其步界中财物可以左守备者上。

  有谗人,有利人,有恶人,有善人,有长人,有谋士,有勇士,有巧士,有使士,有内人者,外人者,有善人者,有善门人者,守必察其所以然者,应名乃内之。民相恶若议吏,吏所解,皆札书藏之,以须告之至以参验之。睨者小五尺,不可卒者,为署吏,令给事官府若舍。

  蔺石、厉矢诸材器用皆谨部,各有积分数。为解车以枱,城矣以轺车,轮轱广十尺,辕长丈,为三辐,广三尺。为板箱,长与辕等,高四尺,善盖上治,令可载矢。

  子墨子曰:凡不守者有五:城大人少,一不守也;城小人众,二不守也;人众食寡,三不守也;市去城远,四不守也;畜积在外,富人在虚,五不守也。率万家而城方三里。

  注释

  (1)《杂守》是墨子研究城池防守战术的篇章之一。主要说明前文所述各种具体防守战术之外的其它方法和注意事项。比较复杂,但也具有综论性质。

  (2)“坽”应作“坽”。

  (3)“民”前疑脱一“吾”字。

  (4)

  (5)同

  (6)“坽”应作“坽”;“政”应作“攻”。

  (7)“城”应作“攻”。

  (8)“不至城”前疑脱“害”。

  (9)“兰”应作“蔺”。

  (10)“少”应作“赏”。

  (11)“士”应作“土”。

  (12)“烟”应作“堙”。

  (13)“应”应作“广”。

  (14)“炭”应作“灰”。

  (15)“恚”应作“恙”;“■”应作“恿”。

  (16)“矢”应伯“夫”。

  (17)“弟”应作“梯”。

  (18)“叶”应作“堞”。

  (19)“二百五十八”后脱一“步”字。

  (20)“侍”应作“倚”。

  (21)“门”应作“版”。

  (22)“椠”应作“堑”。

  (23)“聋”应作“垄”。

  (24)“旦”应作“毋”;“还”应作“逮”。

  (25)“叶”应作“堞”。

  (26)“唯”应作“无”。

  (27)“无”前疑脱“迹者”;“无”后疑脱“下里三人”。

  (28)“迹”衍误在此。

  (29)“下城”应作“城上”;“之应”应作“应之”。

  (30)“孔”应作“外”。

  (31)“牧”应作“次表”。

  (32)“旗”衍误在此;“备战”应为“战备”。

  (33)“放”应作“冠”。

  (34)“到”应作“鼓”。

  (35)“为”应作“其”。

  (36)“杂”应作“离”。

  (37)“谋”应作“诛”。

  (38)“剑”应作“参”。

  (39)“芸”应作“芒”。

  (40)“袾”应作“椒”。

  (41)“乌”应作“凫”。

  (42)“橝”应作“粟”。

  (43)“枉”应作“柱”。

  (44)“谋”应作“课”。

  (45)“林”应作“材”。

  (46)“告”字后脱一“者”字。

  (47)“解”应作“轺”。

  (48)“城矣”应作“盛矢”。

  翻译

  禽滑厘问道:“敌人人多势众而勇猛,骄豪显威,威吓守方;木头土石一起用上,筑成名叫‘羊坽’的土山,堆积土石筑成高台,对我方构成居高临下之势,敌兵以大盾牌为掩护从高台猛攻下来,一下子就接近了我方城头,刀箭齐上,这时候该怎么对付呢?”

  墨子先生回答说:你问的是对付“羊坽”进攻的防守办法吗?羊坽这种攻城方法是进攻的蠢法子,只会导致进攻一方士兵的疲劳,不足以构成对守城一方的危害。敌人用羊坽进攻,远攻就以远攻的办法对付它,近攻就以近攻的方法对抗它,不会对守城一方造成危害。箭和擂石不停地从左右西边急速地发射,擂石接后,□望以固。激励精兵,谨慎而又不产生顾虑,守城的兵士个个敬重打退敌人的人,攻击敌人的兵士鄙视离开战斗岗位的人,培养兵士高昂的士气,民心百倍加强,多捉拿敌人就多奖赏,这样兵士就不会懈怠。

  假若敌兵不断筑土堆造成高台以便爬攻城墙,不能遭到有效地阻挡,一下子就接近了我方城头,这时我方就用防御云梯攻城的办法予以对付。对于敌人填塞护城河,冲车攻城、云梯爬城加筑不够高厚或时间来不及,就用木材加高加固,木椁尺寸为左边百步,右边百步。用弓箭、石头、沙子、土灰象雨点一样频繁地往下攻击敌兵,又用火把、开水助战,再挑选激励兵士,增强锐气,千万注意不要使士兵有所顾虑。赏罚要分明,以镇静为上但又须当机立断,不使发生变故。培养高昂的士气,使民心百倍增强,多抓俘虏多给奖赏,兵士不致懈怠。冲车、高临、云梯都可以用冲机撞击它们。

  渠柱长一丈五尺,埋三尺在地下,上端长一丈二尺。渠宽一丈六尺,梯长一丈二尺,渠下垂部分四尺。将渠树立时不要靠在矫墙上,要离开五寸;梯渠十丈一梯,渠和荅大约是一里二百五十八步,渠、荅共一百二十九具。城外各种交通路口,可以筑起要塞阻挡敌人,在极为要害的地方可筑三个了望亭,三亭的位置按织女三星构成三角形,使三个亭之间可以互相救援。在各种大土山、山林、河沟、丘陵田野、城郭门户和里门要道,可以筑要塞立标志,以此了解敌情,根据敌人留下的踪迹推知往来人数多寡和敌兵埋伏的地方。

  疏散民众,先取城中官府、民房、内室、外厅,按大小分派居住,被疏散的人准许兄弟朋友住在一起,外面的粮食、牲畜等所有可以帮助守城的财物,统统都送入城里,如情况紧急,就堆在城门内。对于百姓所缴纳的粮食、布匹、金钱、牛马牲畜,都一律要公平核价,给予收据,写清数量价值。

  让人们各尽所能,天下的事情就能办妥;各负其责,职责均衡,天下的事情就办得合理;分派的工作都是各人所爱,天下的事情就完备了;强弱有定数,天下的事情就没有遗漏了。

  建造供守望敌人用的邮亭要做成圆形的,三丈高以上,顶部呈斜尖形状。设置双柱梯子,宽三尺,每级梯板相距三尺,将梯板和双柱用绳子扎起来。

  修濠沟要修成内外两圈,架上悬梁。再安置垄灶,每个亭子备一鼓。报告敌人来进攻时点燃的烽火,情况十分紧急时的烽火,混战的烽火,情况不一,要依次传火,直至传到国都为止。假如军情紧急异常,还要上下牵引烽火。烽火点燃后,就先用鼓击五次传板,接着以烽火报告敌人的来向和人数的多少,切不可淹滞误事。敌人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烽火不要熄灭。刚望得见敌兵,燃一堆烽烟;敌人已入境,烧两堆烽烟;敌人距离外城只一箭之地了,烧三堆烽烟再加烧一个大柴筐;敌人都聚集在外城,烧四堆加烧两个大柴筐;敌人若聚集到城墙下,则烧五堆烽烟加上五个大柴筐。夜晚时就用烽火代替烽烟,数目同上数相同。

  派出警戒兵时,每次不要超过五十名,若敌人到达外面矮墙,应赶紧离开入城去,不要滞留。天黑派兵出城,务必佩戴徽章标志。一切可以探察敌人踪迹的地方如大土山,山林等地,天亮时都要派人探察,要探察的地段,每里路派出者不能少于三人,他们各自都要树立标志向城上报告,城上看到标记则作出相应的反应。警戒兵出城立田表,城内警戒兵令其坐在郭内外,竖起旗帜,城内的警戒兵一半在郭内,使警戒兵的数目外人无法得知。一旦有紧急情况,就举“外表”,看得见敌人就举“次表”。城上用旗号指挥,警戒兵击鼓竖旗、预备战斗,都要按城上的指挥行动。在城外田野里劳动的男子应跟随警戒兵一起作战,女人便赶紧入城。如果见到敌人就赶紧击鼓,直到传到城上为止。守联络标志的三个人,还要立烽火烽烟标志和观望别的'地方的标志。守城的主将要不断地派出骑兵和官吏到处巡视,了解他们的行动。守标志的警戒兵备有一鼓,望见敌人,依次出鼓报告,直到传到城上时为止。

  计每天吃一斗粮,一年则吃三十六担;计每天吃三分之二斗,一年则吃二十四担四斗;计每天六分之二斗,则一年吃十八担;计每天吃五分之二斗,则一年吃十四担四斗;计每天吃六分之二斗,则一年吃十二担;计每天吃一斗,则每餐吃五升;计每天吃三分之二斗,则每餐吃三升又一小半升;计每天吃四分之二斗,则每餐吃二升半;计每天吃五分之二斗,则每餐吃二升;计每天吃六分之二斗,则每餐吃一升加大半升;每日吃两餐。粮食十分紧缺的时期,每人每天按二升吃二十天,每天三升吃三十天,每天四升的吃四十天,照这样推算和实施,每人只要节约九十天,就有一个老百姓不致饿死。

  如敌兵逼近,就加紧收集偏远地区的金器,铜铁及其它可以用来帮助守城用的物品,先调查登记县中官吏、官府中不急需用的物品、木材大小、长短及总数,赶紧先发送进城。敌人一接近,就摧毁房舍,砍伐树木,即使有人求情也不能依从。运进城里的柴草,不要象鱼鳞一样一片压一片地堆放,要堆到当路的地方,以便于拿取。不能全数运进城的木材就就地烧掉,不要让其落入敌手。堆放木材,分别按长短、大小、好坏和曲直堆放。城外四面运来的财物仍各按四面堆放在城内,所有大木头都要凿好孔穴,以便搬运到一起。

  守卫城池的官吏,职位在司马以上的,父母、兄弟、妻子和儿女有人质留在主帅府,才可以坚守。任命都司空、大城四人;候二人,县候,城四面各有一人。亭尉,次司空,每亭一人。在守城主将衙署中任职的官吏,要选择有才能足以任事。廉洁而诚实、父母兄弟妻子儿女有在葆宫中的人,才能担任侍吏。所有官吏都一定要留有人质,才能让他承担任务。守卫城防大门的二个卫士,夹门站着,促行人快步走开,每个城门有四把戟、夹门放着,

  卫兵坐在戟下面。头目每天巡检五次,报告逃离卫兵的姓名。

  壕池外边岸上的要害之处,如果发现有可疑之人,则命令往来巡夜的士兵向其射箭,对疏忽大意者,斩首。城外的水中插上竹箭,插竹箭的地方宽一丈二尺,箭插入水中要比水面低五寸以上,长短错杂,前排外边三行,外边的竹箭尖向外斜,内边的竹箭尖向内斜。每隔三十步修座房子,收藏弓箭,房子宽十尺,长一丈二尺。

  哪一个部队有紧急情况,就立即派就近的其它部队前去增援,又拨出次近的部队去接替防务。

  守城主将发出的符节凭证:凡是出入的使者,掌管凭证的官吏一定要书写记录在案,记载其详情,等他回报时予以验证。凭证发出:使者凭证出门,无论从某门经过,一律要向上报告凭证出门的时间和拿凭证人的姓名。

  每一百步远布置一支队。

  主将衙门的边门与守城主将的房舍相通,旁门互相交错穿插;修建上下复道,筑好墙,在墙上垒放破瓦等物。

  要贮存蔬菜食物:使百姓家贮存的蔬菜粮食供够三年吃,用来防备水旱天灾和没有收成的年景。要经常让边远县预种一些芫华、莽草、乌头、椒叶等毒性植物,外宅的水沟水井可以填掉,不能填掉的就将上述毒性植物投入其中。在和平安定的时期,要向百姓说明战争存在的危险,战乱期间则要向百姓讲明从杀敌中求取和平安定。

  敌人打来时,所有的门户都要凿上两种孔,其中一种孔是用来穿绳子用的。绳子长四尺,指头大小。敌人打来了,就先杀掉牛、羊、鸡、狗、凫、雁等家畜家禽,并收集这些牲畜的皮革,筋骨、角、油脂、脑、羽毛。猪都要剥下皮。官吏们选取槚木,桐木,栗木制成铁錍,厚的木料就选做横柱。如情况紧急仓猝之间无法从远地弄来,就命令就地取材、挖掘外宅的林木,按修缮城墙和攻敌所需的三倍量征收。将重五斤以上的木材浸入水中,数量不可超过一排。用泥涂抹房屋顶和堆积的柴草,泥巴所涂的厚度要有五寸以上。各级地方官吏都要调查和征收所辖地区内可用以辅助打仗的财物上交。

  世上有谗间之人,有好利之人,有恶人有善人,有具有专长的人,有谋士,有勇士,有巧士,有使士,有能容人者,有不能容人者,有善于待人的人,有善于守门的人,守城主将务必要考察他们为何具备那种品性或特长,名符其实的便接纳使用。百姓们彼此仇恨或对官吏提出控告、及其被告的辩护,都要一起记录在案并收存起来,以待控告人到来时用以参考验证。那些身高仅五尺不能当兵的人,就让其在官府中当差或者让他们在官府和个人家里服务尽责。

  所有防守用的军事器材如擂石,锋利的箭等,都要小心部署,并且分别要有存放的固定数目。用枱木制造轺车装载弓箭,车辕长一丈,有轮子三个,轮与轮之间宽六尺。拼造车箱,车箱长度和车辕一样长,高度为四尺,要好好地给车箱加上盖子,并把车箱的里面修治整齐,使它能够多装弓箭。

  墨子说:不便防守的情形有五种:城太大而守城人数少,这是第一种不便防守的情形;城太小而城内军民却太多,这是第二种不便防守的情形;人多而粮食少,这是第三种不便防守的情形;集市离城太远,这是第四种不便防守的情形;储备屯积的守城物质在城外,富裕的百姓也不在城中,这是第五种不便防守的情形。大概说起来,城中居民一万家,城邑方圆三里,这种情形可以坚守。

经典文言文 13

  “舍本逐末”这条成语,意思是说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中国古代以耕读为国家之本,工商为末,所以“舍本逐末”就是放弃耕读,从事工商的意思。所以比喻为舍本逐末。

  【提要】

  赵威后即赵太后,惠文王之妻。她虽然年事已高,但对国家政治的清明有着最朴素的理解,她仅仅从国家对个别人才的褒贬任用上就指出众多治国为人之道。

  【原文】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译文】

  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还没有打开书信,赵威后问使者:“今年收成还可以吧?百姓安乐吗?你们大王无恙吧?”使者有点不高兴,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年成、百姓的状况,这有点先卑后尊吧?”赵威后回答说:“话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年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称尊?岂有舍本问末的道理?”她接着又问:“齐有隐士钟离子,还好吧?他主张有粮食的人让他们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也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的给他们衣服,没有衣服的也给他们衣服,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齐王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

  叶阳子还好吧?他主张怜恤鳏寡孤独,振济穷困不足,这是替大王存恤百姓,为何至今还不加以任用?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吗?她摘去耳环玉饰,至今不嫁,一心奉养双亲,用孝道为百姓作出表率,为何至今未被朝廷褒奖?这样的两位隐士不受重用,一位孝女不被接见,齐王怎能治理齐国、抚恤万民呢?於陵的子仲这个人还活在世上吗?他在上对君王不行臣道,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家业,又不和诸侯交往,这是在引导百姓朝无所事事的地方走呀!齐王为什么至今还不处死他呢?”

  【评析】

  “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古人早已悟出了民主政治的精髓,一个国家是以人民为尊贵,而非君主、统治者为尊贵的,这是近代人民主权论在远古的先声。“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君主只是为人民所认可的管理者,是“人民的公仆”,中国这种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渊源于先秦战国,对当时的政治家和各国首脑们认识国家的实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矫正了统治者霸权主义的国家观念,清明的领导人应该明白只有以民为贵、以民为主,才能政通人和、长治久安。

经典文言文 14

  出师表

  朝代:三国|作者:诸葛亮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x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x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翻译/译文

  先帝开创统一天下的大业没有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一分为三,蜀汉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存亡难料的关键时期啊。然而侍卫大臣在皇宫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战场上舍生忘死,这都是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要报答给陛下。陛下的确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臣子忠言劝谏的道路。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奖惩他们的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不同。如果有作x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或尽忠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评定他们的奖惩,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偏袒、有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都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予陛下。我认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再实行,就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端正,通晓军事,在从前试用的时候,先帝称赞他有才能,所以大家商量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之所以能够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汉朝后期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望在诸侯中扬名显达。先帝不认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又遇上挫折,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接受命令,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任命以来,早晚忧虑叹息,担心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英明,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并率领三军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竭尽我有限的才能,去铲除那些x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室,迁回旧都洛阳。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理事务斟情酌理,有所兴革,进尽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请)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识别、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如果您能这么做,那)我就感恩戴德感激不尽了。

  现在我将要远离陛下,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泪不止,不知道再该说些什么。

经典文言文 15

  原文:

  尝闻汉马援戒子有曰:“杜季良为人豪侠,父丧,致客数郡。吾爱之敬之,不愿汝曹效之。”因举画虎为喻。唐柳玭戒子有曰“门第高,可畏不可恃,一或失检,得罪重于他人。”呜呼,两公真格言哉!

  余观吴中如王元美家,世列卿贰,盖鼎族也。延陵秦方伯耀、云间乔宪长懋敬,俱号名阀。当乙未岁,吴人以关白①未靖,不时传警,在位者皆谨备之,而元美季子士骕、耀弟秦灯、懋敬子相,俱自负贵介,又骕能文章,灯善谈,乔善书翰,各有时名,彼此相往来,出入狭斜,酒中大叫,傍不目人。适遇海警,尽攘臂起若将,曰:“我且制倭,我且侯,我且立无前功者。”其时奸人赵州平窜身诸公子间,与纳交,引以自重。每佩剑游酒楼博场,皆与诸公子俱,一时无不知有赵州平也者。乃泛泛投刺富人大家,曰:“吾曹欲首事靖岛寇,贷君家千金为饷。”富人惧焉,或贷之百金、数十金乃去;不贷者,辄目摄曰:“尔为我守金,不久我且提兵剿汝家,汝金非我有,谁有耶?”盖意在得金,姑为大言骇若辈。诸富人见其交诸公子,又常佩剑出入,以为必且帅其党鱼肉我,夺我金也,轰言赵州平、王、秦、乔诸公子将为叛。事闻巡抚朱鉴塘,檄有司分擒之,闻于朝,曰:“是将叛。”又曰:“是为妖言。”然鞫之皆无实。其后论赵州平、秦灯死,士骕戍,乔配。已而江南人言其无实,以为冤,竟成疑狱,久系。士骕家有厮养名胡忠者,善说平话,元美酒酣,辄命说解客颐。忠每说明皇、宋太祖、我朝武宗,辄自称“朕”,称“寡人”,称人曰“卿等”,以为常,然直戏耳。士骕每携忠酒楼,胡作此等语,座客皆大笑,而闾阎乍闻者,辄亦曰:“彼且天子自为?”以是并为骕罪,至收之,囹圄之。此其情固非真,目之叛、目之妖言固过,然亦由士骕等自恃高门大阀交游非类,以至于此。若能如马援所云无效季良,如柳玭所称毋恃门第,恂恂自守,杜门谢客,图史自娱,宁至受意外之祸如此哉?余固记之,以戒士大夫子弟轻交游媒祸如士骕辈者。

  【注】①关白:日本平安时代的官名,此处代指倭寇。

  译文:

  曾经听说汉代的马援告诫儿子有说:“杜季良为人豪爽侠义,父亲死了,使数郡的门客(前来吊丧)。我敬爱他,(但)不希望你们效仿他。”(马援)趁机拿画虎类犬作比。唐代柳玭告诫儿子有说:“门第显贵,令人畏惧不能够依靠,一旦有的人失掉了约束,获罪比别的人重。”哎,两位说的真是至理名言啊!

  我观察吴中像王元美家,世代列为二等公卿,可以算是显赫的家族。延陵方伯(古代诸侯中的领袖之称,谓为一方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秦耀、云间宪长(朝廷最高监察机关的高级官吏)乔懋敬,都称得上名门。在乙未年,吴地因为倭寇没有平定,时不时地传来警讯,当政者都谨慎地防备他们,可是王元美最小的儿子王士骕、秦耀的弟弟秦灯、乔懋敬儿子乔相,都倚仗出身尊贵,加之王士骕擅长写文章,秦灯善于论说,乔相善于文墨,在当时都各有名气,彼此间互相来往,(一起)出入花街柳巷,在酒肆中大呼小叫,旁若无人。(他们)恰巧遇到海上的警讯,都捋起袖子,伸出胳膊像将领一样,说:“我将要制服倭寇,我将要封侯,我将要立前人没有立的.功劳。”那个时候,奸人赵州平在这几位公子身边奔走,与(他们)交往,拿这个来使自己地位变得尊贵。(赵州平)每每在酒楼赌场佩剑游荡,都与诸位公子一起,一时间没有不知道有赵州平这个人的。(他)就大量地向大富之家投递名帖,说:“我们打算首先要做的是平定倭寇,从您的家里借出千金作为粮饷。”富人畏惧他,有的借给他百金、数十金(他)才离开;不借给他的人,(赵州平)就瞪眼睛威慑(他们)说:“你替我看守钱财,不久我将带兵剿灭你家,你的钱财不归我所有,归谁呢?”(赵州平)大概是想得到钱财,姑且说大话吓唬这些人。众富人看到他和众公子结交,又常常佩剑出入,认为(他)一定将率领他的党羽鱼肉他们,夺走他们钱财,大声扬言赵州平、王、秦、乔等众公子将要反叛。事情传到了巡抚朱鉴塘耳朵里,(巡抚)給有司下文书分别擒拿他们,向朝廷上报,说:“这说明(他们)将要反叛。”又说:“这是妖言惑众。”可是审讯他们都没有证据。后来判定赵州平、秦灯死罪,王士驌戍边,乔相被发配。不久江南人说他们没有反叛的实据,认为是冤狱,(此案)最终成了疑案,(他们)长时间被羁押在狱。王士驌家有个小厮名叫胡忠,善于说平话,王元美喝酒正喝到畅快时,就命(胡忠)说平话取乐客人。胡忠每每说到明皇、宋太祖、我朝的武宗时,就自称“朕”,称“寡人”,称别人为“爱卿等”,习以为常,这只是做戏罢了。王士驌每次带胡忠到酒楼,胡忠说这样的话,在座的客人都大笑,可是里巷中刚一听到的人,就说:“他打算自己做天子吗?”(巡抚)因此(将这些)归并到王士驌的罪行里,以致抓捕他,关进牢狱。这种情形本来就不是真的,把他们看做反叛者,把他们看做妖言惑众者本来是过分了,然而也是因王士驌等人自己倚仗显赫的出身与品行不足的人交往,才到了这个地步。如果能像马援所说的不要效仿杜季良,像柳玭所说的不要倚仗出身,谨慎地坚守自我,闭门谢客,看史书自娱自乐,难道会像这样遭受意外的祸患吗?我因此记下这件事,来告诫那些像王士驌等人一样随便地交往招致祸患的士大夫子弟。

  文言文《指喻》翻译

  原文: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译文:

  浦阳县有位青年名郑仲辨,他的身体强壮,面色红润,精神充沛,从来没有生过病!有一天,左手的大拇指生了一个疹斑,肿起来像米粒一般大,郑君疑惧给别人看,看的人哈哈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过了三天,疹粒肿得像铜钱那般大,他更为担忧,又拿给人看,看得人像以前一样笑他。又过了三天,拇指肿得像拳头那般大,靠近拇指的指头,都被它牵引得疼痛起来,好象割刺一般,四肢心脏及背脊骨没有不受痛的。郑君心中害怕,就去请教医生,医生看了,吃惊地说:「这是奇特难治的病,虽然病在指头上,其实成了影响全身的病了,不赶快治疗,将会丧失生命。可是刚开始发病的时候,一天就可治好,发病三天以后,要超过十天才能治好;现在病已经形成了,不到三个月不能治瘾。一天治得好,用药草才可。用艾草就可以了!过十天要治得好,用药草才可。到成了重病时,甚至会蔓延到肝脏、横隔膜,不然也可能有一只手臂残废。除非能从内部治它,否则病势不会停止,不设法从外面来治疗,病就不容易治好!」郑君听从他的话,每天内服汤药,又外敷有效的良药。果然到两个月后就好了,三个月后精神脸色才复原。

  我因此想到:天下的`事故,通常发生在极为细微,隐而不显的地方,最后成为莫大的祸患。最初认为不值得处理,可是最后会变成没有办法处理的地步。当初发生,容易处理时,往往吝惜些微的精力,轻忽它而不加顾虑,等到祸患形成了,花费很长的时间,用尽了脑筋,精疲力竭,才仅仅能把这祸患克服。天下事,像这拇指的,可太多了!

【经典文言文 】相关文章:

经典文言文02-27

经典文言文05-28

文言文经典08-30

文言文中的成语06-19

文言文的阅读09-12

守株待兔文言文05-15

南辕北辙文言文03-14

小升初经典文言文03-28

杯弓蛇影文言文05-23

《击鼓》文言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