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读后感优秀(15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唐诗读后感

时间:2024-06-09 12:16:58 全唐诗 我要投稿

唐诗读后感优秀(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唐诗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唐诗读后感优秀(15篇)

唐诗读后感1

  很久很久以前,有人在文学的土壤上播下了一粒种子——一粒诗的种子。后来,经过一千多年地汲取营养,努力成长,终于开花。

  这朵花,叫唐诗!唐代是诗的盛世,也是诗作成就的巅峰。

  去年暑假,我读了《蒋勋说宋词》,今年暑假,我看了《蒋勋说唐诗》。让我触摸到了安静的王维、狂傲的李白、朴实的杜甫和正直的白居易等,而我偏爱李白,颇与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志同道合呢。

  吾爱李,爱他的大胆创作,爱他的孤独。李诗中无不透露着他那种骄傲的孤独。

  李白,他大胆创作。如《蜀道难》开头三字:噫吁嚱!据说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啊啊啊!我见过用一个啊,用两个啊,就是没见过连用三个啊的。我想李清照连用六七个叠词,该是李白三个的延续吧,李白好一个开创先锋。

  李白,我认为他也很孤独。很少人能理解他的老庄思想,多时,他的伙伴只有大自然,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样的千古绝句就是他孤独的最好例证。

  世界那么大,读着他的诗,我有一点怅惘,也带一丝虚无。暑假中,我也常常会关上门呆个半天,只在妈妈叫我吃饭时,我才打开房门与外界接触。当然这些行为,引起了爸妈强烈的不满,但是,我却依然我行我素。当我把自己拘囿于仅有的几平方米的空间时,我的内心感到无比的踏实,在这里,我不受任何打扰,尽情做着我想做的事情。在自我拘禁的这段日子里,我写下了我的宝塔诗——浮萍

  萍随风,飘零。片片飞,张张落。不知何时,根定风止。随与水瓢泊,早忘是何年。淡看春夏秋季,眼观长茂凋之。无尽无穷甚了期,不知归日是何年。

  初尝写诗,才发现千难万难,押韵、平仄、字数、内容形式,而我不及诗人的`一星半点儿,更别说如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了。突然间明白了,李白骄傲的孤独是因为他的登峰造极无人能企及,而自己给自己营造的孤独是多么片面、多么狭隘,这种孤独只有把自己逼近死胡同。

  花开终有花落时,在唐朝,这朵花曾娇艳无比地绽放过,可最终凋谢了。我们能做的,只有仰慕古人的光辉,去欣赏、去模仿。我想,再过几百年,也许又会开出那充满智慧的花瓣吧!

唐诗读后感2

  题目:请阅读唐朝诗人李白的《赠汪伦》,体会它的意境,谈谈你的看法。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To Wang Lun

  I’m on board; We’re about to sail,When there’s stamping and singing on shore;

  Peach Blossom Pool is a thousand feet deep,Yet not so deep, Wang Lun, as your love for me.

  要求:

  1.不得照抄短诗原文;

  2.必须结合短诗的.内容,发挥想象,适当展开;

  3.必须突出短诗主题,结构完整,语意边贯;

  4.短文不能写成诗歌形式;

  5.词数:100左右.

  To Wang Lun is written by Li Bai who among other poets stands out in the halls of glory.

  One day, Li Bai goes on abroad. He is about to sail when there’s stamping and singing on shore.

  Oh! Here comes Wang Lun to see him off, who is Li Bai’s best friend. Li Bai is very excited to see his best friend at this leaving moment. But he is sad, either. So he can’t say a simple sentence. He knows that words can’t express their friendship. Although the Peach Blossom Pool is one thousand feet deep, it can’t match Wang Lun’s love for him.

  I love this poem, because it makes me realize that friendship is valuable and we need true friendship. I hope everyone can find true friends.

唐诗读后感3

  泱泱大国,悠悠五千年,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如浩瀚的星空,而唐诗宋词便是那片星空里最夺目的一颗,只一眼,便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的确,畅游在唐诗宋词的世界里,我领悟到不同的精彩,博大的智慧和无语伦比的快乐。在那里,有短小精湛令人回味无穷的唐诗,清丽婉约意味久远的宋词,在那里,我与名人大师共赏大好山河,与大家词人同论兴荣衰败,在那里,我领悟到了精神世界不同的美感。

  美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杜甫的引领下,我登上了五岳之首的巅峰,俯视大地,一种自豪之情悠然而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年迈中年的壮志豪情令人感叹不已,钦佩之余,也激励着我不断的努力上进;在我迷惘的时候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如同强劲有力的双翼,带领我穿过层层迷雾,达到胜利的彼岸。

  美哉!当“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句随着高山流水萦绕在我的耳畔;当面对“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之景浅吟“暗香浮动月黄昏”时;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随着缕缕清风吹向我的眼前;浓浓的古代文学气息使我陶醉在青山秀水当中,深深地领会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风情。

  美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写不尽的`落寞;“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是诉不尽的哀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道不完的思念;“过尽千帆皆不是,余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这是画不完的相思……这春水流不尽的愁思,牵动着我的情绪,同作者低起高伏。

  《唐诗宋词》使我受益匪浅。它似阳光,令我豁然开朗;它似和风,拨散我心中的愁云;它似月光,使我的心房清凉。细细咀嚼你会发现诗词中每字每句都透露着情感与哲理的魅力,使人沉迷其中,九死不悔啊!

  美哉唐诗,美哉宋词,美哉古韵!

唐诗读后感4

  如果说唐诗是一座华丽却没有大门的漂亮花园,盛开的繁花开遍了整个花园,吸引了无数蜂蝶为之翩跹飞舞,那么,六神磊磊一定是这座花园的凿门人或是引路人。

  他自己就曾说过:“假如唐诗是一个花园,被围墙围着,多数人都绕墙而过,我就做一个翻过唐诗的围墙的人,去里面摘几朵花给大家看看。如果喜欢,你们可以去走正门。我做这样的人就不错了。”

  在这本书里,作者并没有用十分枯燥的学术语言来给我们讲述唐朝的那些事,而是用十分活泼、符合大众胃口的语言生动形象地为我们描摹出唐诗的丹青图。

  徜徉在书中,我们不再对大唐的文化诗歌望而却步,因为诗人们亦都是一个个平凡的人。他们同样会在深夜挑灯苦读,同样会在官场苦苦奋斗,面临感情和事业上的失意,同样会因为一次失误捶胸顿足。他们有登科时的欣喜若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亦有落第时的悲凉——“榜前潜制泪,众里自嫌身”,有女娇娥对恋人的思念——“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也有与恋人分手时的无奈悲伤——“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这些关于唐朝诗歌的种种,六神磊磊都用最生动活泼的语言为我们一一展现出来。

  诗人的性格和仕途遭遇都交汇成诗人生命中的音符,每个音符都是一句诗,都是诗歌的灵魂所在。纵使是同一个诗人的诗,都并非完全一样。诗人也许前半生及第,仕途顺利,写的诗歌都是旖旎优美的,着手点都在描写皇家宫殿或是漂亮的风景。诗人也许后半生仕途失意,被贬边疆,或是直接被撤职,诗歌所体现的情感时而是忧愁不悦的,时而是对朝廷不满的,时而是充满雄心壮志打算重入官场的,时而是看开后云淡风轻的。这些都让我们难以揣摩。但是我们现在可以跟着六神磊磊去更加细致入微地體会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诗歌世界,以不同的角度、别样的切入点去观察一个诗人。我们可以从唐诗世界的`另一扇大门进入这个世界,更加真切地体会这个世界的每一笔每一画。

  小时候我也背了不下两百首唐诗,但对唐诗的内容以及诗人的生平背景一知半解,或是根本就不了解。背完诗歌后,连此诗歌的意思都被我抛到九霄云外了。可以说,我连唐朝诗歌的大门都没有真正踏入,只是在刻有“唐诗”的牌匾前徘徊。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才算真正踏进了唐朝诗歌的大门,在门前的一隅仔细而小心地欣赏着怒放的朵朵梨花。

  我想,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六神磊磊。

唐诗读后感5

  你梦见过夔州刀劈似的江门,锁住那奔腾的玉龙,它的鳞甲上折射出翡翠似的光芒;你梦见过海外八万里的礁石上的那个鲛人,在古旧的宫灯似的月亮下,泣出覆满海面的珍珠;

  你还梦见过黄云飞、白日暗的玉关前遍地的黄芦,永远在风中瑟瑟发抖,永远衬托着羌笛的悲哀。于是你打算去游历,用脚步丈量河山。

  然而,未等你穿上草鞋,拾起邛竹杖,你的满是渴望的目光却与一首首唐诗相遇了。于是你再不愿离开,因为这里,就有整个世界。

  你说你想得出“吴宫花草埋幽径”,却想不出“二水中分白鹭洲”;你说你想得出“紫泉宫殿锁烟霞”,却想不出“淮南木落楚山多”;你说你想看云,就有“黄云陇底白云飞”;你说你想观水,就有“月涌大江流”。

  你曾经是那么神往于那画在素绢似的宣纸上的一幅幅山水画。那些大块的留白,再你的心底,是一个个可供遐想的世界。现在,你说,你真正地看到了心里藏着的世界,那个水墨的世界。那是因为,你想要晚霞,想要蓝宝石一样静静的湖水,想要嵌在蓝色天鹅绒的画框里孤傲的雪峰,想要射出利剑一样光彩的太阳,这些,唐诗,都满足了你,它只从自己遮天蔽日的树冠上摘下一片树叶,就轻易地赋予了你一个万花齐放的世界。

  你倾慕着它,爱恋着它。漫步在它枝繁叶茂的树下,可以不计冬夏。

  你曾谈起,李白是一阵风,从北冥的深渊吹送到羲和的.日车。他的诗,梦幻的像一束光,搏之不得,若隐若现。那一束神光,离离合合,仿佛聚满了香草幽兰,轰轰烈烈地入人心。它构建起山,高标直入六龙回日之九天;它释放了水,直下万里铸就湘妃之泪。你问,那一袭白衣把酒月下,不正是一座巍峨的玉山吗?你答,那是一花中的世界。

  宛如春风,吹动几页书卷,你随手定格了一页。三首边关战歌赫然入目。你说你仰慕岑参。一只眼守望胡天,一只眼看穿黄沙。他在你的心底,不啻是一只鹰,奋翎翅战于日月之。心中大漠边疆,笔下刀兵风尘。你于是见惯了瀚海冰结,见惯了五花马身上的片片冰雪,见惯了汉家军威如何贯穿红日,见惯了飞沙乱石如何阻隔明晦。不再是“七月流火“的闲适,不再是“上下颉颃”的眷恋,盛唐的气魄里,岑参用血性喝出古未有之的新曲。看哪,一座座关山隆起,带着胡风望汉家。

  你合上书,又颂起几首清丽异常的小诗。“桂魄初生秋露微”,“云想衣裳花想容”,“劝君莫惜金缕衣”……你遐想着,一池荷花送来香气,山林里“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你站在藤萝之间,望着西山白雪,你醉了。醉了,在有识与无识之间,你仿佛看遍了盈虚变换,光阴流转,仿佛嗅到一股禅意。这就是唐诗啊,若要形容,你在心里说,若要形容,该只能用“美”……

  在我们的会话即将结束的时候,你指着天空说,那儿有颗六芒星。主用它护持永恒的契约,永世不变。你说,唐诗的光芒,不啻无数六芒星之光,它的幽雅深邃和你订下契约,你将游走在它创出的曼陀罗里,直到彼岸。你静默了,闭口不语。

  我拾起你的草鞋和邛竹杖。我对你,我的心,说:游历吧。在无边妙境里,游历吧。

唐诗读后感6

  暑假里,我读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

  唐朝的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精华,流传下来的有几万首,我读的版本是清朝一个叫衡塘退士的人编的。唐朝的`重要诗人和主要作品基本上都包括在内。这里面既有古诗也有乐府诗,既有绝句也有律诗,既有五言的也有七言的。诗的内容也十分广泛,有写景的、也有写人的、还有写山水田园、边塞风情、思念之情的。

  我比较喜欢的诗有王维的《山居秋暝》。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描写一个世外桃源的美丽画卷,令人心旷神怡。我还喜欢崔颢的《黄鹤楼》,这首诗受到很高的评价。据说李白登上黄鹤楼看到了崔颢的诗,大为叹服,说:“眼前有景到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李白都不敢比,可见崔颢这首诗写得多么好。还有一首诗也很有意思。有个叫朱庆馀的人,他快要考试了,心里没底,不知道自己的文章水平高不高,能不能通过,就写了一首《近试上张水部》的诗,呈送给大诗人张籍,想听听他的意见。在这首诗里,他把自己的文章比作刚结婚的新媳妇,生动形象。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我要坚持读唐诗背古诗,也想将来自己会写诗。

唐诗读后感7

  今年,我校开展了“好书伴我行”的读书活动,同学们都读了很多有用的书,正是这些书把我们山区的孩子的野性“收”了回来,把我们带进浩瀚的天地,领略了人世的真谛,让一贫如洗的我们得到一笔精神的财富。

  我就是这时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的,我在短短的一个月左右就熟读了《唐诗三百首》,为此老师还准备让我去参加全县小学生“读诗、背诗、吟诗”比赛呢?这本书中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大千世界,人世百态,尽在其中。我想把它比作一个花园,今天我摘取其中一些描写情感方面的'诗句来说说吧!

  ——母子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每每读到孟郊的《游子吟》时,诗中诗人将一位慈母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早晨很早起床为我做饭,每天变着花样的菜让我带到学校,说我读书累,要让我跟上营养;上学的时候书包里总是带一壶热水,妈妈让我在课间喝;看着我大口吃饭,妈妈总是满脸的笑容……,正是书中的教导,使我铭记:我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儿子回报妈妈的爱。

  ——朋友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让我明白了人生得一朋友不容易,即将毕业的我们也许以后不在一个学校读书。所以我们要在这小学阶段仅剩的一点点的时光中该团结一致,友好相处,快快乐乐地度过这仅剩的时光,让这段时光成为我们一生中美好的回忆吧!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我明白朋友虽然分别了,但是再遥远的距离也阻不断朋友之间的感情。

  ——思乡情。无论是李白《金陵酒肆留别》中的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还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都让我明白了故乡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生源地,游子无论生在何地,都不能遗忘这份亲情。台湾虽然没有归母亲的怀抱,但同胞们那份眷念之情,是永远也抹不掉的,这份情永远都会印烙在每个人的心灵上。无论怎么洗刷都不会消迹,就如莲藕一样,藕虽然断了,但是丝未断......

  《唐诗三百首》中同类型出色的诗作还有很多,这本书不仅把我引进了一个色彩缤纷的诗的世界,还开拓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吧!

唐诗读后感8

  小时侯刚会说话、口齿还不清的时候,爸爸就教我读:“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虽然能读背好多首,可是对诗的意境、用词却是似懂非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现在再读,虽然还是那短短几行简洁的文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给我好多启示。

  《唐诗三百首》中收录了许多著名诗人的作品,有的描写祖国的美丽风景,如“停车做 爱枫林晚,霜叶红二月花。”比喻生动形象,把秋天火红的'枫林美景,呈现在大家的眼前。有的描写朋友间的深厚友情,如“桃花潭水深千丈,不及汪伦送我情。”用千丈深的桃花潭水来形容友情,可见两人间的友情有多深呀。有的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统一的渴望,直到死前还不忘叮嘱自己的孩子“……但悲不见九州同,……家祭无忘告乃翁。”还有的诗教育我们要勤奋学习、奋发图强、团结友爱……每一首是都是一个哲理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唐诗三百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常读古诗,能使人明智,让我们一辈子受益。它能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指引着我们、帮助着我们,为我们保驾导航。

唐诗读后感9

  这本书我和老公一起读的,但方法截然不同。我花了五六个小时逐页逐字认真研读,把喜欢的句子画上波浪线,再花了两小时做读书卡片。老公歪在沙发上,书页翻得哗哗响,两个小时从头看到尾。我和他交流读书感受:“你觉得蒋勋写得咋样啊?”他傲娇地一扬头:“我只是用这本书复习了一下以前读过的唐诗,回味了一下诗句,至于蒋勋写的啥,我不关注。”

  看他那拽拽的样子,我心里很怒,很想照他鼻梁捶上几下,打掉他从骨子里透出来的自信与自负,但却不得不承认,他这个读书方法更有效率。因为几天过后,如果不回头翻书和卡片,我也不太记得蒋勋说了啥,只记得那些重温的诗句了。

  《蒋勋说唐诗》其实一本演讲实录,是蒋勋演讲、别人整理的。共分十讲,着重介绍了《春江花月夜》以及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五位诗人的作品,选作充分体现了蒋勋个人的审美情趣。比如他选讲了《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但我觉得这首不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蒋勋自称是“大众美学教育”者,所以这本书是给大众看的,相对浅显,有点像《百家讲坛》,力求让听众听懂,同时又要给人以美的体验,讲解的词语非常华丽、华美,力求给听众以唯美的体验和感觉。

  这本书有相当大的篇幅是逐句讲解,可以说这部分对我启发不大,但下面几个观点或心得于我而言是新的,读毕让我觉得值得一记:

  一是这段话:“唐朝为什么会带给我们感动?因为唐诗里有一种灿烂与华美,唐朝就像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是一次露营,人不会永远露营,最后还是要回来安分地去遵循农业伦理。为什么我们特别喜欢唐朝?因为会觉得这一年回想起来,最美的那几天是去露营和度假的日子,唐朝就是一次短暂的出走。”

  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相对其他朝代的沉闷、压抑、循规蹈矩,唐朝显得是那样的张扬、活跃、跳脱,唐诗里荡漾着一种强劲的生命力,每当你消沉、抑郁,读一读唐诗,就会给自己的精神补补钙,第二天又能昂首上路。唐朝果然就像度假日,留给我们的都是鲜活的记忆。

  二是关于王维诗歌风格的不同体现。以前我读王维的诗,心底会隐隐觉得奇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这些诗句相互之间太矛盾,风格差异过大,不像同一个人,但也仅仅是觉得奇怪而已,从未去思索,从未去探究。

  而今看了蒋勋的文字,终于解开心底的疑虑,蒋勋用反复的对比,让我们看到王维的心路:曾经年少,恣意张扬;曾经出塞,眼界开阔;曾经高官,看尽繁华;曾经入狱,受尽折磨;终于避世,勘破人生。了解了这些,再读王维,才能理解诗句背后的意义,才能读懂诗中映射的心语。

  三是蒋勋读诗的经验:“《春江花月夜》让我赚了挺多钱,因为爸爸说你背一句,我给你一块钱,所以就把这首诗背熟了,后来又很喜欢用毛笔写,所以对于这首诗我有背诵的经验、记忆的经验、手抄的经验。诗跟小说不同,文字非常精简,你去阅读的时候,又去抄写,与纯然阅读印刷出来的诗,感觉有一点不同。…………如果你手抄过这首诗,与这首诗的情感,会有一点点不一样。”

  我读诗,背的多,会反复背,写的少,偶尔开会时无聊,在纸上默写一下。看了蒋勋的说法,觉得非常有道理,写过之后,你对诗的感情和理解会更进一步,就像谈恋爱,本来只是互相聊天,后来忽然有一天,拉手了、拥抱了,一下子觉得亲密起来。

  四是对儿童诗歌教育的.一点想法。蒋勋的原话不是针对儿童读诗的:“我希望这首诗可以是被忘掉的东西,有一天把它忘得干干净净了,也许在某一个月圆之夜,在某一个角落,忽然一个句子跑出来,那个时候才是这首诗影响最大的时候。”“好的诗不是专业研究的对象,好的诗是活在口边的,它常常被人脱口而出,契合了生命在刹那的状态和体验。”“希望大家读过这首诗,一走出去就忘掉,把它忘得干干净净,有一天,你不要盼它,它就会回来。它会变成你生命的一个部分,躲在角落里,忽然就告诉你“江天一色无纤尘”,也许在希腊,也许在高雄,你也不知道它在什么样的时刻等着你”。

  蒋勋的这些话可以说道出了读诗背诗的真谛所在,不是为了考试得高分、不是为了炫耀记忆力有多好,全是为了某个时刻,脱口而出,哦,这句诗用来形容眼前的情景或概括此刻的感受是多么的贴切。

  我10年去四川,车行走在盘山道上,心中有特别多的感慨,那时候觉得我要是会背《蜀道难》该多好啊!可惜之前我一直觉得太拗口懒得背。后来读到“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觉得我要是早知道这两句诗,过二郎山的时候吟诵一下该多么有意境啊!

  我小时候挺喜欢背诗,但那时候我妈妈还要求我把后面的解释也背下来,解释太长了,常常有好几页,背了几篇实在背不动就把书藏起来了,就这样错过了记忆力最好的阶段。又偏爱唐诗,不喜宋词,最近这些年才慢慢咀嚼出词中滋味,虽然现在也坚持背诵,但常背常忘,下了很大功夫背会了《春江花月夜》,二十几天没复习,记忆就成残片了。

  我有个同学儿子三岁多,听其他同学说已经会背《唐诗三百首》了,被称为神童。我觉得我妈妈和我同学的做法都有点极端了。

  小孩子是一定要背诗的,但不要急,慢慢来。不用理解诗的意思,会背就好,音对别读错别字就好,总有一天他会明白这首诗到底写的啥。不要操之过急,一下子背几百首,如果不能反复练习回忆,也是会忘掉的。每周能背一首就好,读高中前能会背五百首,这一生就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循序渐进,一首一首地背,让背诗成为一种习惯,让背的诗成为骨子里的深刻记忆,将来有一天当周围情境与某句诗契合时,能够脱口而出,得到心灵上的喜悦和慰藉,孩子会特别感谢你。

  总之,《蒋勋说唐诗》这本书,深入浅出、清新华丽、小有启发、值得一读。但我们时间宝贵,要读的书还有很多,所以——读一遍就好。

唐诗读后感10

  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典诗歌犹如灿烂群星,以其独具的魅力一直传承下来。而唐诗无疑是这浩瀚星空中一颗璀璨夺目、闪射异彩的超级明星。

  我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接触唐诗,有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写的《咏鹅》生动的描写鹅的情态,给人一种高洁傲岸的感受。还有李白写的《静夜思》一个人孤独的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色,相思之情油然而生。并且携有秋的意味,尤其是那一地的疑霜更让人感受那种孤独意象在诗人心中与情景融合的碰撞。就是这些短小的唐诗给我的心灵一种独特的震撼。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本书《唐诗三百首》 让我感觉唐诗犹如浩瀚无涯的汪洋大海,若想畅游其中,自非一般人所能及,若能选其精华,汇为一编,使一般人能据一斑而窥全豹,此书当之无愧。

  对于怎样去学习唐诗,我的感触是只作欣赏,而不作具体评价,因为唐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它所扎根的历史时代,社会关系,人物心里都与现代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我们在现在的.环境中很难体会到唐诗的韵味,而我们自身发展的条件也很难对唐诗做出很好的解释,只能从表层去揭露,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不用去学习唐诗,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唐诗的时候能够注意到意境的开拓,自己去寻找创作一种意境,倘若你没有见过鹅,别人让你去体会诗中鹅的神态,这是不切实际的,我们作为小学老师,就更应该用事实说话,比如通过多媒体与图片等等,让同学们有一个宏观的概念,这就是一种形象思维的立体感觉。

  有的人总会说:我们学习唐诗,又很少用,还不如不去学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唐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学习唐诗的目的首先在于学习,然后就是学以致用,变成融入现代生活的实践精神。我们要提倡从各个角度去研究唐诗,而不是单一的在学术方面,我们从唐诗中提炼有用的东西,例如你可以在笔记本封页上做一个有关于唐诗的图片,然后去销售,用唐诗文化可以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我们的思想要更广阔,这就是所谓的回忆一落地,变成生产力。

唐诗读后感11

  《蒋勋说唐诗》作者为蒋勋。早在高一时,语文老师便推荐过此书。然而快高三了,我才翻开此书。

  除了第一讲概述唐朝及其文化,第二讲赏析了《春江花月夜》外,其余几讲都是围绕某一位诗人展开。当然,《春江花月夜》似乎也是围绕着张若虚展开的。不过第二章主要讲的还是本诗的内容。

  “春江花月夜”连用五个意象。在诗中也可以看出,五个意象之间,各有一个隐藏的“逗号”,不能将其中的任何两个或多个意象连起来。这便是尊重五个主题的独立性。有次也可以看出其实唐诗,也是在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生命个体也包括了有生命活动的,比如“花”,也有没有实际生命活动的,例如“春”。 在《春江花月夜》里有这句诗“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是对历史的追问。蒋勋作者觉得这是哲学上的追问,忽然把人从现象中拉开抽离,去面对苍茫的宇宙。这便是对遥远时间的追溯,甚至可以说是质问。这跟现在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问题,也极为相似早在春秋战国,屈原的《天问》在呐喊地问一个又一个自然现象。古人在由衷地,发出科学,或者说是哲学问题。

  唐诗,也很开放,似乎没有多拘束。我很想问,白居易究竟有没有看见过杨贵妃从温泉里出来的样子,或者说在《长恨歌》里的“温泉水滑洗凝脂”是不是他的想象。此后,就很少出现如此的描写了。这也是对唐代美学的一种反应吧。 所以读唐诗,可以看到唐朝的'许多许多。

  写现在看起来是“情诗”的李商隐,在这一讲里,有一个标题,叫“晚唐的生命情调”,听着挺伤感的,因为又到了一个朝代的尽头。写下“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内心是如何的?看起来有些豁达,毕竟心有灵犀的人还是有的,看起来又有点伤感,心有灵犀之人,究竟在何处呢?李商隐用多情女子的口吻写下,看起来心事重重。古人的内心,无论男女,尤其是诗人,其实都是很细腻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不也是这种生命状态吗?

  不过在此也不得不说,依我愚见,古诗中题材过少,以爱情,亲情,思乡,边塞,被贬官之后的所见所感为多。精神生活在唐朝,也没那么充实啊。

唐诗读后感12

  阖上书卷的那一刻,我的内心翻涌起一种难以言述的情绪。素白的书封上面印着一片淡绿色的银杏叶,除此之外别无繁缛,清新的画面是对全书大旨最好的诠释:无需过多修饰,仅留一份明净不俗。

  我总是认为,人存于世,必然要活出一片潇洒独立,当然不是放荡不羁,但要想与众不同,除了浓妆艳抹,还有清淡可追。而《唐诗三百首》正是教会了我这种清淡的做人处事哲学,以及立德修身的终身目标。

  《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尤为广泛,择录77家诗派,全文共311首唐诗。我细细数来,其中唯杜工部之诗收录数量最广,王摩诘之诗数次之。我思寻良久,试图发现作者用意,无奈才疏学浅,只得其表,而更深之意将留待日后领悟。

  一则,杜甫作为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忧国忧民却从未得到来自统治者的半点怜悯,他在病痛之中不断挣扎,在权贵脚下小心做人,这一切却无半点作用,反而使他将国家的羸弱看的清清楚楚,他奔走呼号,无奈自身难保,有其心却无其力,风烛残年的他最后病死孤舟。尽管命运如此摧残,在《唐诗三百首》中却多有其忧国之作,如《丽人行》,诗作深刻地披露统治阶层糜烂的生活,暴露出的无疑是所处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然而作者为何选录这首极言统治弊端,动摇民心之作?我猜想诗作内容倒是作者所考虑的次要条件,似乎作者更在意突出杜甫之精神气节。

  这一点也可以从《望岳》诗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窥见,句中杜甫心中涌动的豪情与壮志抒发的淋漓尽致,令读过之人产生一种无以言述的沸腾热血,仿佛也跟随诗人来到了绝顶之峰,享受着俯瞰天下的畅快淋漓,我们从这两首诗中都能体味到杜甫心中所怀有的远大志向与抱负。这其实正是《唐诗三百首》希望带给我们的比诗作更重要的东西:立德修身。

  何谓修身?大学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修身为万事之本,欲成大事,必得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必然要养性,由此可以想到王维。

  谈王维,我们更应该看中他的性情,性情一词正是使得《唐诗三百首》在如今这个社会仍然具有如此大的价值的又一因素,有性情方得修身。我们就从青年时的王维来开始谈。

  青年时期的王维是状元出身,文气才华自不必说,在官场上同样也是得心应手,顺风顺水,他早期的作品表现出清新明快、豪迈健康的调子,作品也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诗作虽然也十分可观,却始终不够辨识度。我一直在想,如果没有后来的安史之乱,可能王维会过上像封建时代大多数官宦一样的.的无忧生活,或者是成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但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是不是又将因此而折损一位伟大的山水田园派大诗人?

  所以历史总是这样公正,你王维注定名载青史,容不得你就这样平凡地度过一生!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奸臣专政,朝政日非。王维也有“此身虽在堪惊“的感受,但是退出官场,又过不惯清贫的生活,他只好亦官亦隐,半官半隐,心在山林,身在魏阙。直至把全部感情倾铸成他晚期的诗风。如同他所说的:“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通理,渔歌入浦深。”

  (酬张少府)诗人“万事不关心“一语,可以说是表面话,骨子里还是很关心世事的,不过“自顾无长策“罢了。这不是王维后半世的思想感情与行为的表白吗?像这样的篇章,在王维晚年的山水诗中是很多的。他晚年的诗作多清淡而无烟火气,他以自己的明净之心写就了许许多多的佳作,给我们留下对人生更加真挚的感悟,以及对于修身立徳的目标与要求。

  《唐诗三百首》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上幽州台,望见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他以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忧愤,他为寻求明君“怆然而涕下”。

  这些诗篇都收录在《唐诗三百首》中,诗人们以笔为媒,记下自己心中的种种情怀。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促进了唐诗的兴盛与繁荣!《唐诗三百首》中收录的诗歌作品大多清丽婉转,诗人们赋功力技巧于自然混成之中,华而不俗,雄野而不粗野,厚重而不呆板。这反应出的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特点,更是诗人们不加修饰的真性情,以及朴素自然的真情怀。

  在如今,立徳修身这些词汇似乎显得有些苍白。人们忙于生计,奔走于工作与家庭之间,每天忙碌不停。这可能会换来生活物质上的富足,但这一切都是短暂的,因为他们的脑海中是空洞的,这注定使得他们不会拥有自我的意志,从而失去自我的人格。

  现在谈忧国忧民显然有些不切实际,立德修身便尤为可贵。保存一颗向往自由之心,健全自己的思想与人格,这是我们所拥有的为数不多的充实自己思想的机会。从《唐诗三百首》中,我终于寻找到了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今天读诗的意义正在于此。

唐诗读后感13

  四季的风物就是四季的心情,让人在这样的季节轮回里,将志向高远的气度和人间的情怀结合起来,细细领略那穿越千年而来的风花雪月,与那历经千年而不朽的秀口锦心进行智的'交流和心灵的碰撞。

  或培风图南志,凝澹田园心,或挫锐解锋,和光同尘,或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或邈以千秋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让我们通过阅读,将心系民生、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以诗语为媒,连接过往与未来,得以代代传承。

  感谢蒙曼讲诗,使我们从中汲取了大量的古代知识,去慢慢学会阅读一首诗,去欣赏诗词之美、文字之美、生活之美、与情怀之美;去揣摩一字抵千言的精妙,去推敲古诗用字的精准,去叹息一首诗所包含的色彩、韵律、节奏、音画,纹理以及质感;去洞悉一首诗背后浩瀚的历史背景,去学习诗词的各种体裁与形式,去领略大背景下诗人的气魄与胸襟。

  一本好书得以愉悦,一本好书得以淘取新知,经得起岁月地检阅,耐得住细细地咀嚼,值得反复重读。这就是本书带给我的感受。

唐诗读后感14

  看到书面上素气的山水画,我就被它吸引。

  一样的是唐诗,不一样的,是曾冬给予我们的阐释。

  读《早发白帝城》。因为难掩内心的欣喜。诗人在一大早就告别了在朝霞映衬下彩云缭绕的白帝城,湍急的流水,如诗人急归的心情,汹涌着,流淌着,向期待的目的地。两岸的高山上传来一声声猿啼,似要将诗人留下,但这是无用的,诗人乘的小舟,早已随水而逝,漂过了千千万万重山。这是我眼中的诗。但曾冬眼中的画面却不止单单是这样。他听到“吱吱嘎嘎一阵脆响”,然后“城门张开了惺忪的眼”,他看到太阳“急急忙忙拿起阳光的锦线,在一朵白云上,为高山之巅的白帝城绣了一条斑斓的丝巾”。

  他说“所有的道路都只有一个归宿”。是否可以简单理解为“条条大路通罗马”?或者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人生就好似汇入海洋的江河溪流,不论以何种方式、何种形态,不论是激烈还是平缓,最终都将归于”永恒的安宁“。正如他所说,诗人的仕途也不过经过一个个驿站,接纳那一段段或忧伤或幸福的时光。往事浮现,深究其,深陷于其,不过为难自己。不如让那前尘旧事随这白练逝出自己的生命。

  而那两岸的猿声也被曾冬看出了不一样的意味。他说那声音是”幸福的'啼叫“,那也是隐隐约约的”自由的声音“,想必诗人此时正在畅想未来的美好,渴望一展宏图吧。

  而山川的缓缓逝去,江水的迢迢,转过身,目之所及是朦胧的,一切也似乎很远了。

  原来这首诗要表达的不只是喜悦畅快。

  读《绝句》。江水碧绿,衬得栖鸟羽毛弥足洁白,山色青葱与那娇艳的花儿形成对比,刺得人眼前显出一片片色斑,那红那绿真是绝到极致,仿佛要燃烧。真是一派美景。但我就算去认真欣赏也无法领略到心里,因为我的心里,盛了满满的故乡。要等到归乡那天才会溢出,但却不知,是哪一个春天或冬天。

  曾冬说,日子就像一本一张一张翻动的书,每一页,都有一声漂泊的叹息。它轻轻地来到,带着希望和忧伤。它沉默,随季节一起荏苒。时间总是太匆匆,将青果点成红了的樱桃,将绿了的芭蕉换上枯黄的杂草。它总是不打招呼,就将美好的万象带给你,就将一切在瞬间席卷。它似乎无所不能,却带不给你归家的日期。

  这个春天与上年、与去年相比,是否更好看?

  你只有把故乡每一个熟稔的名字,过滤了一遍,又一遍。你翻过手中诗卷上的又一个春天。

  曾冬先生将一首首古诗转写为一篇篇精致优雅的散文,让我们体会不一样的古诗,欣赏不一样的经典。

唐诗读后感15

  我喜欢读古诗,读了《唐诗三百首》,我更加喜欢唐诗了。每首古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蕴涵着许多的道理,它那简洁又生动的语言,就像是在诉说我们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古诗就好象是我们的老师,教导着我们,引领着我们走向光明。有的古诗教育我们要保护花草树木;有的的古诗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还有的的古诗要我们做一个坚强的人……虽然这一首首唐诗,年代已长远,但这些古诗已随着这些诗人知名于世了,我们要好好地读它,读出唐诗的精彩;读出唐诗的诗韵;读出唐诗的理趣。

  细细读着《唐诗三百首》,我发现很多唐诗就是一个伊索寓言,能告诉我们一个深化的道理。就如《感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兰花繁盛芬芳在春天,桂花皎洁飘香在秋季,在不同的季节吐露活力,点缀春意,充实春景。林中居者,闻到芳香攀花折枝,散发飘香是它们的天性,不是为了希望别人将其攀折。这首诗告诉我们要保护花草树木,在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的今天,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要我们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保护树木保护环境。

  还有许许多多的诗,它们都各有不同的情趣。如《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只有二十个字,但它却把作者和童子的三问三答写的很详细,很详细……还写出了作者的心理变化,从充满希望到绝望再到有一丝希望,最后到彻底绝望。简单的文字却描写的非常详实,所以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文字要简洁,但表达要完好。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对文明的梦想,作为一个小学生,就要从如今做起,好好读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要努力,要奋斗,这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创下的伟大的事业。

  从小在老师的引导下,我爱上在浩瀚的书海中畅游。读散文,看小说,赏宋词。然而,我最爱不释手的还是那本《唐诗三百首》。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真正领略到她的魅力。

  我常常感受每首诗真挚的情感。每当看到妈妈为我操劳时,我就会想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小学毕业了,同学们要分别了,我会用“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期待与他们重逢。 阅读《唐诗三百首》,我发现领略诗人的诗句也是一种享受。我学会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一拿起它,我也可以化身王维,享受一会儿“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我更深知人生的成功之路也是难于上青天。每当下雨时,我便感受到杜甫对春雨的喜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每当听到美妙的乐曲,我会感慨“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辉煌的帝国渐行渐远,在它背后却留下了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这些巨匠大师使唐诗迸发出最壮美的荣耀,而盛唐气象,也渐渐成为隐在人们心底的梦想。我因此而相信,即使这个世界在历经千年的沧海桑田,仍然会有像你我一样为他沉醉,被他启发。那么,就让我们从如今开始,读唐诗吧!

  这个假期我读了《唐诗三百首》,读完后,我觉得里面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让我印象非常深化,这是伟大的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诗人,也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王和诗魔之称。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的意思是:多么茂盛的原山草啊,春天茂盛,秋天枯萎,岁岁循环不已,野火虽将那大片枯草烧的精光,一旦春分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速的长势重新覆盖大地。虽然古道成慌,但青草滋生是它恢复青春,行路人看见齐齐芳草而想起了离愁别苦,似乎着每一片草叶都包含别情。

  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假设我家下有一株小草,一次,我在窗前画画,突然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我透过窗户,看到了一株抬头挺胸的小草,它正在跟风雨战斗,风嗷嗷地说:“哈哈,小草你是抵挡不了的,我比你强多了,哈哈哈!”小草轻轻的发出声音,坚强地说:“我不怕,我一定会战胜你的。”“小草,你就别做白日梦了吧!”风洋洋得意地说,风呼呼吹着不一会儿小草断掉了。这时,我还以为小草就这样完了,第二天早上,我起了一个大早,吃完饭后,飞快的跑到楼下,我很惊讶,小草活了,这时我情不自禁的吟诵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所以,我们也要像小草一样不向困难低头。

  人生是短暂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长久的,是无限的。知识会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从遥远的'古代款款走来,并且一直走下去,会把知识传授给每一个它经过的生命。

  唐诗,被誉为“中国诗歌颠峰”。读了《唐诗三百首》,让我认识了“诗仙”李白,读了他的诗让我认识了“诗仙”,使人壮思云飞、逸兴满怀,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让我认识了“诗圣”杜甫,他的诗有着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政治倾向。虽然广泛,但深化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中的社会相貌,所以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他与李白是好有,并合称“李杜”。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古长”(调张籍)。李杜的诗,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读《唐诗三百首》还让我认识了“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刘熙载曾说:“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邈”。 唐王朝的人才可真多,好诗也不少哦!

  离别本是一个旧话题,但王维的一首《送别》却写得很是婉转动人、余韵不尽:“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前两句表达了把友人送走后,自己一个人在家的孤单与寂寞;后两句写出了明年的希望,正反衬出今日的依依不舍。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株。却下水精帘,玲珑忘秋月。”李白的一首《玉阶怨》从自身周围的环境和自己动作的描写中,流露出了一个孤独的形象。

【唐诗读后感】相关文章:

唐诗06-08

全唐诗12-30

唐诗的由来05-19

李白的唐诗12-18

唐诗《登高》01-12

(实用)唐诗06-08

古代的唐诗05-31

[唐诗宋词总结] 唐诗宋词朗读04-14

唐诗和面包06-25

描写谷雨的唐诗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