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唐诗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唐诗

时间:2024-06-08 14:14:33 全唐诗 我要投稿

(实用)唐诗

唐诗1

  1. 雄鸡一唱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实用)唐诗

  2.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3. 野旷沙岸净, 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4. 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5.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6.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7.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8.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0。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唐诗2

  我的老师曾说:“不同的年龄领会诗词的意境是不同的。”的确,唐诗宋词陪我走到今天时,我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唐诗宋词在我的感悟中越来越散发出无可比拟的魅力。

  小学一年级时,唐诗宋词走进了我的生活。语文课上,我学会了《咏鹅》,无论走到哪里,见到熟人张口就背,一番表演后,总能得到大人的夸奖。诗词与我一样的'幼稚,只是刚刚开始,就像小草在发芽,淡淡的。

  小学四年级时,我看到了诗人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摹下的美丽江南。我闻到了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的荷花的芬芳。在诗词走进我的生活时,就像未成熟的苹果,青青的。

  今天的我已经走进了初中,大量的诗词歌赋吸引着我。闲暇时,我与李白“举杯邀明月”,与苏东坡“把酒问青天”。去体验“一览众山小”的雄奇;去了解“大漠孤烟直”的壮观;去欣赏“曲径通幽处”的幽美……无知的我走向了成熟,这时的诗词与我就像小树一样,枝繁叶茂的。

  在欣赏诗词时,我也不忘了从诗人遭遇的角度评价诗词.为那婉约、柔美、凄苦的李清照而叹息,我从充满她浓浓的愁绪的《醉花阴》中读懂了她满怀的相思之苦。我为那有着雄心壮志的辛弃疾而感慨万千,《破阵子》中,我看到了他保家卫国的一腔赤诚……

  以后的路还有很长,诗词也会始终陪伴我,我相信,以后我还会在读懂诗词的同时,更深的感悟生活的真谛。

唐诗3

  《送友人》

  作者: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解】:

  1、郭:城墙外的墙,指城外。

  2、蓬:草名,枯后随风飘荡,这里喻友人。

  3、兹:现在。

  4、班:分别。

  【韵译】:

  青山横卧在城郭的'北面,白水泱泱地环绕着东城。

  在此我们一道握手言别,你象蓬草飘泊万里远征。

  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评析】:

  这是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首联工对,写得别开生面。先写作别处的山水:青山横亘外城之北,白水环绕东城潺流。此两句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刻出山之静态,“绕”字画出水之动态。如此描摹,挥洒自如,秀丽清新。中间二联切题,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

  前两句写对朋友飘泊生涯的关切,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后两句写依依惜别的心情,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尾联更进一层,抒发难舍难分的情绪。化用:《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句,嵌入“班”字,写出马犹不愿离群,何况人乎?烘出缱绻情谊,真是鬼斧神工。

  诗写得新颖别致,丰采殊异。色彩鲜艳,语言流畅,情意宛转含蓄,自然美与人情美水乳交融,别是一番风味。

唐诗4

  张若虚、刘希夷所创造的诗歌意境美 他们对盛唐诗兴象玲珑之美的影响

  经过九十馀年的发展,初唐诗歌在题材范围的扩大、体物写景技巧的成熟、声律的完善和风骨的形成等诸多方面,已为唐诗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在诗歌意境的创造方面,张若虚和刘希夷的诗歌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张若虚是初、盛唐之交的一位诗人,大致与陈子昂等人同时登上诗坛。由于史传无确载,其生平事迹不详,只知他是扬州人,做过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和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他的诗仅存两首,但一篇《春江花月夜》,就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大家地位。这是一首长篇歌行,采用的是乐府旧题,但作者已赋予了它全新的内容,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诗人先从春江月夜的宁静美景入笔: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月色中,烟波浩淼而透明纯净的春江远景,展示出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诗人在感受这美丽景色的同时,沉浸于对似水年华的体认之中,情不自禁地由江天月色,引发出对人生的思索: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由时空的无限,遐想到了生命的无限,感到神秘而亲切,表现出一种更深沉、更寥廓的宇宙意识。诗人似乎在无须回答的天真提问中得到了满足,然而也迷惘了,因为光阴毕竟如流水,一去难复返。所以从“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开始,转而叙写人间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明净的诗境中,融入了一层淡淡的忧伤。这种从优美而来的忧伤,随月光和江水流淌于心上,徐缓迷人。当全诗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收束时,仍有一种令人回味不尽的绵邈韵味。

  相类似的诗境创造,在刘希夷的诗里亦能见到。他的代表作《代悲白头翁》,触景生情,以落花起兴:“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在深微的叹息声中,有一种朦胧的生命意识的觉醒,由对自然的周而复始与青春年华的转瞬即逝的领悟,诗人写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花相似而人不同的意象,深藏着诗人对生命短促的.悼惜之情。这种带有青春伤感的情思贯穿全篇,并通过对红颜美少年和鹤发白头翁的对比描写而愈显浓烈,创造出兴象鲜明而韵味无穷的诗境。

  张若虚和刘希夷在诗歌意境创造上取得的进展,如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兴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浓烈的情思氛围,空明纯美的诗境,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为盛唐诗的到来作了艺术上的充分准备。兴象玲珑、不可凑泊的盛唐诗的随之出现,也就是十分自然的了。

唐诗5

  唐诗宋词温柔、旖旎,流传久远,俘获人心,在我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光影……

  我眼中的唐诗宋词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戚苍凉;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风光;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大展宏图;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淡然……

  我眼中的唐诗宋词是炊烟,是鸽哨,是端午的龙舟,是中秋的火把;是广袤野性的塞北大漠,是边塞叱咤的金戈铁马,是寒山古寺的悠悠钟声……

  我眼中的唐诗宋词是文天祥的“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广阔的心胸表明了以死报国的坚韧决心。将生死视若浮云,应以一片红心留于人间,记入青史信念,磊落胸怀,至死不惧,奋振昂扬,豪情四射……

  我眼中的唐诗宋词是杜甫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忧国忧民。他用犀利的巨笔,描绘了一幅破败不堪的城池及悲痛无奈的心理。成为了经久不衰的诗篇……我眼中的唐诗宋词更是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的悲愤。十二道金令召不回的是满腔热血。无奈昏君在位,小人当道,空有一腔报国热情却无处施展,何人会为这等爱国英雄拭泪……我眼中的唐诗宋词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怀。

  我眼中的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涉过的时间长河流转千年,突破语言壁垒广为流传,超越一个鼎盛时代的一切,抽象为唐宋的符号。不败的千年文化在唐诗宋词中越发澄澈,醇厚、清晰。聆听它音韵优美,回味悠长;吟诵它脍炙人口,使人激情飞扬……

  放下手中的笔,我心中不禁感叹道:中华诗词,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唐诗6

  在我小的时候,爸爸总是抱着本《唐诗三百首》,津津有味地读着。

  有时,我会突然被一种巨大的响声吓到,立马跑向响声发出的地点。但结果只有一个,就是爸爸读到了一首好唐诗,正拍案叫绝呢。

  爸爸读书的这种强烈反应,让幼小的我不禁感叹:“这一定是一部神奇的书!要不然,爸爸怎么会这样痴迷?”于是,我好奇地翻开了第一页,认真地读了起来。其实,我只是在装模作样,我可不懂这些古诗。终于,我垂头丧气地合上书。

  这一幕正巧被爸爸看见了。

  爸爸对我说:“这些诗是古人留下的文化精华。你读不懂的,你还小。”这话可是在我的伤口撒盐啊,我更无精打采了。见此情景,爸爸马上换了种语气,鼓励我说:“以后我每天讲一首给你听,你慢慢就懂了。”

  我眼里闪着金光,兴奋极了。

  爸爸一页页翻着这本《唐诗三百首》,我在一旁拽着他的衣角,嚷嚷着:“快点快点,就这首了!”我指着“春望”这两个大字。于是乎,爸爸带着悲愤的感情朗诵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我也跟着朗诵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日复一日的唐诗学习,我从来都不觉得厌烦。有时候,爸爸在忙其它事情,我也会自己抱着那本《唐诗三百首》,一页一页的翻着,读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等等。温和的灯光照在书上,每一颗字都变得金光闪闪。过了这么久,我才猛然发现,爸爸的讲解是多么有用。爸爸的讲解里并没有什么奢华的'语言,简洁明了,而且还通俗易懂。每首诗我都听得津津有味。可是一旦自己去看,理解的远远没有那么深。

  现在,我已经像爸爸一样,痴迷于这本神奇的书了。这本书里散发着唐代诗歌的芬芳,也见证了我少年时代的美好。

唐诗7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诗五首》,去感受古典诗歌独特的魅力,品析古代诗人留给我们的精神美餐。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野望》《黄鹤楼》

  一、新课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山水田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各种类型的诗歌,不仅让我们领略到祖国的山川名胜之美,还让我们了解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同喜同悲。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两首借景抒情的唐诗,王绩的《野望》和崔颢的《黄鹤楼》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诗歌,圈点课文生字词。

  东皋(gāo)徙倚(xǐ)驱犊(dú)采薇(wēi)

  崔颢(hào)千载(zǎi)萋萋(qī)

  2.作者链接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注有《老》《庄》。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3.背景链接

  《野望》: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黄鹤楼》:唐代诗人崔颢游宦到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有感而作。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学习《野望》

  (一)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理解词语

  (1)皋:水边高低。

  (2)薄暮:傍晚。薄,接近。

  (3)徙倚:徘徊。

  (4)犊:小牛。

  (5)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6)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3.读通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交流点拨】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二)文本探究

  齐读诗歌思考:

  1.诗人眺望原野,看到了哪些景色?请赏析。

  【交流点拨】所见景色:“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这两句表面说自己在现实中无认识之人,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实则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学习《黄鹤楼》

  (一)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理解词语

  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晴川:晴日里的平野。川,平野、平地。

  历历:分明的样子。

  萋萋:茂盛的样子。

  乡关:故乡。

  3.读通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交流点拨】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飞去后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春草繁茂浓绿。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二)文本探究

  齐读诗歌思考:

  1.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交流点拨】诗人由“黄鹤楼”名字的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乡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2.既然写思乡之愁,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什么情感?

  【交流点拨】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实际上是想借空荡荡的黄鹤楼表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3.哪两句是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这两句描写的繁荣景致,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以繁茂之景反衬凄清之情,更加烘托出诗人孤寂的思乡之情。

  4.李白看了崔颢写的《黄鹤楼》,曾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首诗究竟美在何处呢?

  【交流点拨】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笔,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达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首联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颔联在感叹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三是声调自然、音节明亮的音乐美。诗中双声、叠韵、叠音词的多次运用,如“黄鹤”“复返”等双声词,“此地”“江上”等叠韵词,以及“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造成了此诗声音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

  四、板书设计

  叙事:时间地点

  写景:树、山(静态)

  牧人、猎马(动态)

  抒情:孤独、寂寞、惆怅

  虚写:楼去人空

  实写:眼前之景

  抒情:思乡之愁

  五、拓展延伸

  1.收集描写黄鹤楼的诗。

  【交流】

  黄鹤楼

  贾岛

  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晴对余晖。

  2.江南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各名文。

  【交流】湖北:黄鹤楼崔颢《黄鹤楼》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

  第二课时《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借景抒情的唐诗,诗中的景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让我们记忆深刻。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再来学习三首唐诗,继续感受唐诗的魅力。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诵诗歌,圈点诗歌中的生字词。

  单车(dān)征蓬(péng)燕然(yān)

  荆门(jīng)仍怜(lián)贾亭西(jiǎ)

  啄春泥(zhuó)没马蹄(mò)白沙堤(dī)

  2.作者链接

  王维(701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欧阳修六一居士,李清照易安居士,白居易香山居士,苏轼东坡居士)。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杜甫并称“李杜”,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称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有“诗魔”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5.背景链接

  《使至塞上》: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渡荆门送别》: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对江汉平原,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西湖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学习《使至塞上》

  1.划分节奏

  听老师朗诵诗歌,用“/”划分朗诵的停顿。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理解词语

  (1)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

  (2)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3)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于比喻远行之人。

  (4)胡天:胡地的天空,泛指胡人居住的'地方。

  (5)孤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点燃的烽烟。多用狼粪,取其轻直且聚,不易为风吹散。

  (6)长河:指黄河。

  3.整体感知

  (1)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交流点拨】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有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山前线。

  (2)读懂诗情。此诗写了一件什么事?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交流点拨】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沿途风光,抒发了作者被排挤的苦闷和远离家乡异地飘泊的愁绪。

  4.名句赏析

  找出文中写景的名句,并赏析。

  【交流点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两句诗是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诗人以传神的笔调描绘了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奇特壮丽的风光。大漠向无边的远方延展,视角广,景深长,给人以开阔、广袤、深邃的感觉;但这仅是平面的构图,接以“孤烟直”三个字,便有了立体感。“孤”显出人烟的稀少。“直”表现出诗人对边塞景物的惊异。“长河”的形象横亘在画面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又增添了构图的活泼感。而“落日圆”则为被分割的画面涂上了统一的色调,显示出浑然一体的气势。这里,圆与方、动与静、横与竖、大与小、高与低、远与近、轻与重、明与暗、升与沉、景与情等多样、对立的因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既不杂乱又不单调,既丰富又单纯,既活泼又有秩序,形成一种和谐美。

  5.小结

  【交流点拨】《使至塞上》一、二和七、八句叙事,三、四、五、六句写景。无论叙事还是写景,都准确而含蓄地反映了诗人当时激愤而抑郁的心情。单车问边,连个随从也没有。行程遥远,要过居延属国,到西北边陲。虽行至萧关,却依然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征蓬出塞,大雁难归,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既是写诗人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也是写诗人那种苍凉孤寂的情感。

  (二)学习《渡荆门送别》

  1.划分节奏

  听老师朗诵诗歌,用“/”划分朗诵的停顿。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理解词语

  (1)平野:平原。

  (2)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3)结:凝聚。

  (4)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5)怜:喜爱。

  3.整体感知

  (1)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交流点拨】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出现并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2)读懂诗情。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交流点拨】主旨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通过写出游途中的景观,流露诗人欣喜、激动的感情,并以此引出他远别故乡的不舍之情。

  4.名句赏析

  你觉得诗中写景最妙的是哪一句?说说理由。

  【交流点拨】“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由游动的视觉来写景物的变化,景观壮阔,远近景结合,给人空间感和流动感。

  (三)学习《钱塘湖春行》

  1.划分节奏

  听老师朗诵诗歌,用“/”划分朗诵的停顿。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理解词语

  (1)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2)暖树:向阳的树。

  (3)没(mò):隐没。

  (4)行不足:游赏不够,即反复游赏。

  3.整体感知

  (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景象?

  【交流点拨】如“初平”,春水初生;“争暖树”,“暖树”者,向阳之树也,春寒未退,故莺争集其上;“啄春泥”,燕初来也;“没马蹄”,草初生也──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2)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交流点拨】“最爱湖东行不足”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3)“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交流点拨】“处处”“家家”说明鸟很多,与初春季节景象不太符合。“几处”和“谁家”则很好地说明了初春时节万物刚开始复苏,鸟儿也只是三三两两活动的景象。

  4.赏析语言

  (1)请用你喜欢的句子赏析诗句。

  ①“从……中我看到了……”

  ②“从……中我听到了……”

  ③“从……中我感受到……”

  【交流点拨】从第一、二句中,我仿佛看到长衫飘飘的诗人骑马来到贾公亭旁,极目远眺。只见那西湖波澜动荡,与岸平齐。在那水天相接处,水波粼粼,云朵低垂,似乎要亲吻湖面了——它也爱早春的西湖。从“几处早莺争暖树”中,仿佛听到了黄莺清脆婉转的鸣叫声。

  (2)诗人最喜爱的是湖东的白沙堤,那白沙堤的景色如何呢?诗人除点明是在“绿杨阴里”外,未作任何说明。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补写出白沙堤美丽的景色吧。

  【交流点拨】有湖水,水中有鱼虾,有嬉戏的鸭子。有花草。绿草如茵,像铺了层绿地毯;花儿闪闪,散在绿草丛中。还有花树。杏花开了,散缀枝头;桃花也开了,红艳艳的,灿烂一片。还有人。有骑马的诗人,一边捋着胡须,一边吟诗;好朋友也来了,他们席地而坐,饮酒赏景,谈诗论文,吟诗作画……好不快活。

  四、板书设计

  首联:出使经过

  颔联:边塞形势奇特壮美的风光

  颈联:落日所见抑郁孤寂的内心

  尾联:到达边塞

  首联:荆门外——远渡的地点

  楚国游——此行的目的

  颌联:山尽,江流——写景(远)

  颈联:飞天镜,结海楼——写景(近)

  尾联:故乡水,送行舟——抒情(思乡)

  孤山寺水涨云舒

  贾公亭莺歌燕舞

  白沙堤花多草浅早春图(最爱)

  游春踪迹游人如织

  五、拓展延伸

  1.说说你积累的“送别”名句

  【交流】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6)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积累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

  【交流】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唐诗8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诗鉴赏

  李商隐的爱情诗以《无题》最著名。

  首句以“见难”、“别难”为启,说相见的.机会是难得的;但既相见了,又忘情不了就更难舍难离。

  二句写景“东风”即春风。一度春光易逝,转入暮春时节,百花衰残,凄凉无比,睹物思情。三四句对思情作进一步的描绘。以“春蚕到死”、“蜡炬成灰”作喻。蚕丝象征爱情,下句烛泪象征相思之泪。相思难尽,泪悲何极。但爱情仍坚贞不屈,至死不悔。感人至深。王六句以对方作设想之词,“云鬓改”指容颜憔悴,“月光寒”指心境悲切。“晓镜”“夜吟”即从早至晚,想思不已,写出对方孤寂清冷的处境。全文从对方虚拟设想,见其思念之深。七八句进一层到急切的托情探看,“蓬山”指对方住地之远,故以神话传说的海外仙山名之,蓬山虽远,但在情深者看来,却是“此去无多路”。下句接以“殷勤探看”。“青鸟”

  是传说中西王母的传信使者,曾在西王母与汉武帝之间传递消息,诗人借西王母故事,与“蓬山”相应,文情奇丽。

  结句以“无多路”、“殷勤探看”,余韵无穷。

唐诗9

  【作品介绍】

  《宴南亭》的作者是王昌龄,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1卷第9首。

  【原文】

  作者:唐·王昌龄

  寒江映村林,亭上纳鲜洁。

  楚客共闲饮,静坐金管阕。

  酣竟日入山,暝来云归穴。

  城楼空杳霭,猿鸟备清切。

  物状如丝纶,上心为予决。

  访君东溪事,早晚樵路绝。

  【注释】

  ①纳:放置。鲜洁:指新鲜洁净的食物。

  ②金管:箫笛类乐器。阕:乐终。

  ③酣竟:指宴罢。竟,全诗校:“一作意。”

  ④杳霭:昏暗迷蒙的样子。

  ⑤鸟:全诗校:“一作鸣。”

  ⑥如丝纶:《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⑦道:全诗原作“上”,校云:“一作道”,据改。

  ⑧绝:全诗校:“一作阔。”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在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王昌龄的诗全集栏目。

唐诗10

  一、基础知识:

  1、常读错的字音:

  拘(nì)泥 亲(nì)昵 隐(nì)匿 (niān)拈花

  造句:

  你不要拘泥于一种生活模式,这样会遮挡阳光雨露。

  看着他和姐姐亲昵的样子,让在场所有的人都感动不已。

  这是一个隐匿很久的罪犯,这次终于出现了。

  顺手拈花的行为不好,要改正。

  2、句式:

  把字句与被字句:

  把字句:指表示动作的词语前边使用“把”的句子。如:

  我把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弄丢了。

  被字句:指陈述对象是动作的被动者而且带有“被”字的句子。如:

  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被我弄丢了。

  二、文学常识:

  诗中地名: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唐王昌龄《从军行》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唐崔颢《黄鹤楼》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唐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唐杜牧《泊秦淮》

  三、小阅读: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4、“‘大概’‘差不我’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詹天佑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工程人员不能说“大概”“差不多”这样的词语。

  B、工程人员说话要注意分寸,不能用“大概”“差不多”这样的词语。

  C、工程人员的工作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5、分析文中詹天佑说的话,它体现了詹天佑的什么特点。

唐诗11

  小时候,妈妈就教我背唐诗,什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什么“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等等。每当我背出一首,就能得到妈妈的一个奖励。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了背唐诗。后来随着上幼儿园,上小学,我背的唐诗也越来越多,渐渐地,我不断地从唐诗中感受到了无穷的情趣。

  唐诗,让我欣赏到大自然的神韵美丽。“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要看近却无”,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春的印迹朦朦胧胧,更给早春增添朦胧之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着湖中那随风摇曳的荷花,一股清凉不禁沁入心脾,真像是入了人间仙境。“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满山云锦,如烁彩霞,竟比江南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冰天雪地的美景,晶莹剔透,就像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把待放的梨花吹开。

  唐诗,让我领略了大师们的人格魅力。我爱李白的浪漫飘逸,向往他“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旷达,向往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豪迈,知道了生活中应淋漓尽致地挥洒内心的真实感受,坚定自己的人生追求。我也爱杜甫的沉郁凝重,感动于他“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爱国忧国情感,感动于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关心百姓疾苦的胸怀,从而明白了人生道路上不仅有成功荣誉的光环,还应有对时世的关注,对社会的.责任。

  “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读书,可以明智,可以修德,可以养性。我沉浸唐诗中,书香弥漫,伴我成长,我有着一种蚕吃桑叶般的快感,心灵与诗歌共鸣。它们引领着我度过人生道路上的难关,抚慰着我遇到挫折时的创伤,还让这枯燥乏味的日子化为了五彩多姿的岁月。我爱这不朽的唐诗!

唐诗12

  1、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5、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6、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8、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唐诗13

  己亥岁(二首录一)

  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

  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诗鉴赏

  此诗题作《己亥岁》,题下注:僖宗广明元年。

  按己亥为广明前一年即乾符六年的干支,诗大约是在广明元年追忆去年时事而作 。己亥岁这点明 了诗中所写的是活生生的社会现实。

  安史之乱后,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唐王朝进行穷凶极恶的镇压,大江以南也都成为战场。这就是所谓泽国江山入战图 。诗句不直说战祸殃及江汉流域 ( 泽国 ), 而只说这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表达委婉 曲折,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铁和血的.现实,这是诗人运用形象思维的一个成功例子。

唐诗14

  从我能说话起时,妈妈就教我读、背古诗,我知道妈妈有望女成凤的期望。

  我三岁生日那天,妈妈给我买了一个书包,我拉开书包的拉链,里面有一本厚厚的书。我拿起书,好奇地问妈妈:‘‘妈妈,这是什么书?’’妈妈笑着说:“是《唐诗三百首》。以后,我们每天都去公园读古诗好不好?’’妈妈话音刚落,我欢天喜地地说:“好哎!好哎。”妈妈知道我爱读古诗,因为每次姐姐背古诗的时候,我就闹着要姐姐教。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起床了,看见妈妈已经醒来,就迫不及待地叫妈妈带我去公园读古诗。

  今天,妈妈要教我被称为“神童”的骆宾王七岁时写的《鹅>》。妈妈首先读题目:“鹅。”我也跟着读:“鹅。”“鹅、鹅、鹅。”妈妈读的是第一句,瞧!她的表情多么丰富;听,她的声音多么温柔。我也学着妈妈的表情、声音,像模像样地读起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红掌拨清波。”“唐、骆宾王。”妈妈摇头晃脑,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读:“唐、骆宾王。”忽然,妈妈笑起来,我百思不得其解:“妈妈,你为什么要笑呀?”“你……你学起我的动作来真是太滑稽了。”听了妈妈的话,我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等我们的笑声安静下来了,妈妈望着我说:‘妈妈给你讲个故事好不好?”“噢!讲故事啰!”“春天的黎明,村庄里十分安静……”妈妈的故事讲完了,故事真好听,我都入迷了。妈妈告诉我,她讲的故事就是这首诗的意思。“哦!妈妈,我会读了,我读一遍给你听。鹅、鹅、鹅……”妈妈高兴地把我搂在怀里。

  第二天,妈妈对我说:“昨天我们学的`是骆宾王的诗,今天我们学诗仙李白的诗。这首诗的题目是《静夜思》……”咦,这诗怎么这么耳熟?哦!原来我听姐姐背过。妈妈带着我津津有味地读:“床前明月光……”我们的声音荡漾在公园里。

  日复一日,这本书中的诗我几乎全能背下来了。妈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而我也爱上了唐诗。

  我爱妈妈,是她把我带进古诗的世界,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亲亲我的好妈妈。

唐诗15

  1、《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5、《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馀钟磬音。

  4、《赠孟浩然》

  唐·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5、《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诗】相关文章:

唐诗06-08

全唐诗12-30

唐诗的由来05-19

唐诗《登高》01-12

李白的唐诗12-18

古代的唐诗05-31

全唐诗05-23

[唐诗宋词总结] 唐诗宋词朗读04-14

唐诗和面包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