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古诗《马嵬坡》的赏析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马嵬坡》的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嵬坡
作者: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注解】:
1、回马:指唐玄宗由蜀还长安。
2、云雨:意谓玄宗、贵妃之间的恩爱虽难忘却,而国家却已一新。
3、景阳句:陈后主叔宝,闻隋兵至,刀偕其宠妃张丽华,孔贵嫔出景阳殿,自投井
中,至夜仍为隋兵所俘。
【韵译】:
杨妃死后玄宗銮驾又回帝京,
夫妻难忘思念之情与日俱增。
马嵬赐死虽非情愿终属圣明,
景阳宫井陈后主又是什么人?
【评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史乱军攻陷潼关,长安危及,玄宗仓皇逃蜀,道经马嵬坡,六军驻马哗变。杀奸相杨国忠,逼玄宗赐死贵妃。即为马嵬事变。诗的首两句写玄宗回马长安时,杨妃死已多时,意谓重返长安是以杨妃的死换来的。尽管山河依旧,然而却难忘怀云雨之情。云雨难忘与日月新对举,表达玄宗欣喜与长恨兼有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南朝陈后主偕宠妃张丽华、孔贵嫔躲在景阳宫的井中,终为隋兵所虏的事,对比唐玄宗马嵬坡赐杨贵妃自缢的举动,抑扬分明。诗对玄宗有体谅,也有婉讽。玄宗的举动虽胜陈后主,但所胜实在无几。
创作背景:
历史事件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以诛奸相杨国忠为借口,突然在范阳起兵。次年六月,叛军攻占潼关,长安危在旦夕。唐玄宗携爱妃杨玉环,仓皇西逃入蜀。途经马嵬坡时,禁军将领陈玄礼等对杨氏兄妹专权不满,杀死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遂请求处死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无奈,被迫赐杨贵妃自缢,这就是著名的“马嵬之变”。
作者创作时背景:郑畋作为唐僖宗朝在政治上颇有建树之人,对唐玄宗与杨贵妃之事颇有感慨。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他在凤翔陇右节度使任上写下了《马嵬坡》这首诗。当时唐朝局势动荡,与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有一定的相似性,这可能也促使郑畋对历史事件进行反思,从而创作了此诗。
作者简介:
郑畋(825 年-883 年),字台文,荥阳人,唐朝末年宰相,桂管观察使郑亚之子。他在政治上有一定的才能和影响力,曾为唐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过贡献。郑畋的文学成就也较高,其诗歌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历史事件,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
古诗特色:
主题方面:
咏史讽今:这是一首典型的咏史诗,以历史上的马嵬坡事件为主题,通过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描写,引发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影射。诗中既对唐玄宗在马嵬坡赐死杨贵妃的行为有所体谅,认为这是使国家局势得以转机的无奈之举;又有婉讽,暗示唐玄宗的“圣明”有限,与昏昧的陈后主相比只是略好一些。
探讨帝王责任与爱情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帝王在面临国家危机时,个人情感与国家责任之间的冲突。唐玄宗对杨贵妃的“云雨难忘”与国家局势的“日月新”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唐玄宗复杂矛盾的心理。
艺术手法方面:
对比鲜明:后两句诗中,作者将唐玄宗马嵬坡赐杨贵妃自缢的举动与南朝陈后主偕宠妃躲在景阳宫井中,终为隋兵所虏的事进行对比。这种对比突出了唐玄宗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国家的进一步衰败,但也并非真正的“圣明”,增强了诗歌的讽刺意味和艺术感染力。
用词巧妙:“云雨难忘”与“日月新”的对举,不仅在语言上对仗工整,而且在意义上形成强烈的反差。“云雨”代表着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恩爱之情,“日月新”则表示国家局势的变化和新的开始,生动地表现出唐玄宗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情感。
含蓄委婉:整首诗的表达含蓄委婉,没有直接对唐玄宗进行严厉的批判,而是通过对比和暗示等手法,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如“终是圣明天子事”一句,看似在赞扬唐玄宗,实则蕴含着讽刺。
【古诗《马嵬坡》的赏析】相关文章:
马嵬坡古诗词鉴赏02-22
《马诗》古诗赏析07-13
《马嵬》教学设计01-16
李商隐《马嵬二首》原文,注释,译文,赏析05-07
《古风·代马不思越》古诗赏析01-22
古诗及赏析01-13
古诗及赏析(经典)07-20
古诗的赏析01-27
关于马的古诗02-28
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古诗翻译及赏析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