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马嵬》教学设计

时间:2024-01-16 16:16:0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马嵬》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马嵬》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李商隐政治讽刺诗风格。

  2、学习本诗叙事、表现等手法。

  3、理解本诗的深刻寓意。

  教学重难点:

  1、倒叙的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

  2、诗歌蕴涵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新,是科学的灵魂,亦是文学创作的灵魂,李商隐《马嵬》诗在叙事立意都极具特色。

  (二)写作背景介绍。

  参见课文注解,但要明确马嵬事变内容。

  (三)疏通诗意。

  1、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2、解释重点词语。

  (1)更:还有;

  (2)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3)笑:嘲笑;

  (4)如何:为什么

  (四)诗歌欣赏。

  1、《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

  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1)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2)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3)“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4)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

  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

  (5)颈联在艺术表现手法有何特点?

  对比。

  2、杨妃“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了玄宗之悲?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1)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夫妻”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戳破了这种说法?

  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

  (2)这样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痴心梦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思杨妃之切,故有异常之举。这种举动正是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

  3、对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慨叹?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

  对比,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

  (2)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

  反问。贵为天子能保护自己的子民,何况自己心爱女人,但“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问问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问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其讥讽之意愈明。

  4、小结上面讲内容的过程,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某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说说《马嵬》诗的叙事结构上的特点?

  倒叙,从整体上倒叙使尺幅之间,一波三折;从局部上看倒叙突出因果

  (五)对比、倒叙和讥讽都是本诗的特点,请同学们当堂诵读并背诵全诗,领会其特点。

  板书:

  马嵬(其二)

  玄宗之悲(荒诞)

  马嵬之变(对比)讥讽

  义山之叹(对比、反问)

【《马嵬》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马嵬驿兵变09-15

《马嵬》原文及译文07-21

马嵬驿兵变的故事05-10

马嵬坡古诗赏析03-31

古诗欣赏《马嵬坡》09-04

《马说》的教学设计06-06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05-30

最新《马说》教学设计(精选13篇)08-03

2017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之马嵬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