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涂《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古诗赏析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崔涂《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古诗赏析

时间:2022-09-21 15:29:18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崔涂《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古诗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崔涂《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古诗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崔涂《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古诗赏析

  崔涂《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古诗赏析1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唐代: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译文

  跋涉在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客居在万里之外的危险地方。四面群山下,残雪映寒夜,对烛夜坐,我这他乡之客。因离亲人越来越远,反而与书童和仆人渐渐亲近。真难以忍受在漂泊中度过除夕夜,到明天岁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注释

  迢递:遥远貌。三巴:指巴郡、巴东、巴西,在今四川东部。

  羁危:在艰险中羁旅漂泊。

  “烛”:一作“独”。人:一作“春”。

  转于:反与。僮仆:随行小奴。

  飘:一作“漂”。

  明日:指新年。岁华:岁月,年华。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他地、除夕怀乡之作。诗人身在异乡,深感羁旅艰危。三、四两句写凄清的除夕夜景,渲染诗人落寞情怀。五、六两句写远离亲人,连僮仆也感到亲切,更表达出思乡之切。最后两句寄希望于新年,飘泊之感更烈,自然真切。全诗用语朴实,抒情细腻。离愁乡思,发泄无余。其中“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一句,从王维《宿郑州》“他乡绝俦侣,孤案亲僮仆”化出。本诗作为“万里身”、“异乡人”的深绘,更加悲恻感人。

  崔《除夜有感》:“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读之如凉雨凄风飒然而至,此所谓真诗,正不得以晚唐概薄之。按崔此诗尚胜戴叔伦作。戴之“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已自惨然,此尤觉刻肌砭骨。崔长短律皆以一气斡旋,有若口谈,真得张水部之深者。如“并闻寒雨多因夜,不得乡书又到秋”、“正逢摇落仍须别,不待登临已合悲”,皆本色语佳者。至《春夕》一篇,又不待言。

  崔涂《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古诗赏析2

  《除夜书怀》

  唐/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文译:

  遥远的四川东部的三巴路,羁旅途中非常危险,从江南过来身经万里之远。乱山丛中,积满残雪的夜晚,孤独地在异乡蜡烛旁稍有春意。逐渐地与骨肉亲人越来越远离了,转过来与僮仆倒越来越亲近起来。正在漂泊途中,更那堪明天恰逢新年,真是感慨万分啊!

  欣赏:

  首联,对仗。迢递与万里,都写遥远,关联密切;三巴点明地点,大家就知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了。若知道崔涂是浙江桐庐人,世事动乱,那进巴蜀还要溯长江三峡而上,更艰难,归结起来就是羁危。

  颔联,对仗,先写户外,再写室内。一是山路难行;二是乱山中,难上加难;三是雪地难走,四是残雪,更冷更滑;五是夜晚行,充分说明行路难。六是烛光微明,心情不可能好;七是单根蜡烛,更感孤单孤独;八是乡村里,总是相对落后,旅店也低档;九是又在万里之外不熟悉的异乡,无助不安充溢内心;十是还正好马上春节过新年了,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这就是《唐诗三百首》里的十字十层的细释,艰难困苦,百感交集。

  颈联,对偶,流水对。前句五字都是仄声,应该是故意这么写的,目的就是通过短促语音突出与至亲远离后的无助疏离的空虚感,凄惨之下,只能退而求其次,转向到僮仆那里找亲情的感觉了。

  尾联,前句又用拗句,仄平仄平仄,这句式似乎没有救的。严格来说,本诗不是五律。奇格的是,选诗者都把它归到五律里。最后才点题,说明是书漂泊路途中除夕之怀,感慨都已隐含在前面的词句里。

  细释:

  三巴,古时巴郡(今重庆巴南以东至忠县)、巴东(今重庆云阳、奉节等县)、巴西(四川今阆中县)的合称。晋常璩《华阳国志》:建安六年,鱼复(县)蹇胤白(刘)璋,争巴名,(刘)璋乃改永宁为巴郡,以固陵为巴东,徙(庞)羲为巴西太守,是为三巴。也有解释为:以阆、白二水东南流,曲折三迴,如巴字也。

  羁危,是崔涂创造的词语。

  颔联,很多人都将其与戴叔伦《除夜》: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相比较,刘辰翁、谢榛、唐汝询、邢昉、贺裳、黄生、屈复、周咏棠都认为比戴诗好,黄周星认为相类,胡应麟认为戴诗好。其实,戴诗偷自于梁武帝《子夜四时歌冬歌》:一年漏将尽,万里人未归。还有人会对比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访》: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马戴《灞上秋居》: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云阳馆与韩绅宿别》: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赵昌平将王维到大历诗人到贾岛、姚合到马戴、崔涂之间,梳理出一脉相承的线索。

  崔涂特喜欢用残、愁、寒、独、孤、悲、清这些孤独凄清的字。

  颔联末字,北宋《文苑英华》残本、蒲积中《岁时杂咏》均作春,《众妙集》《唐诗品汇》《唐诗三百首》等作人,应该是后人改的,可能错认为春字与末句重复,与除夜矛盾。

  颈联,很多人将其与王维《宿郑州》: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相比较,杨慎、谢榛、吴昌祺、屈复、沈德潜、许印芳、施补华都认为王诗好,王士祯、邢昉、吴景旭认为同妙都好,不分伯仲。

  本诗认为不是孟浩然写的理由,一是北宋《文苑英华》、蒲积中《岁时杂咏》、南宋赵师秀编《众妙集》、明高棅《唐诗品汇》,本诗为崔涂作。二是宋蜀本《孟浩然集》无此诗,虽然较最早王士源编《孟浩然集》(已佚),收诗218首少了8首。三是明谢榛《四明诗话》引此亦作崔涂诗。四是李嘉言《古诗初探》考证孟浩然为襄阳人,游巴蜀而云羁危万里,过于夸大。崔涂是江南人,他游巴蜀而说离家万里合情合理。另元刘须溪评本《孟浩然诗集》将本诗归为孟浩然。

  本诗作于中和二年(882),880年黄巢攻入长安,唐僖宗逃至成都,中和元年至三年,科举考试改在成都,崔涂就是入蜀应举作本诗。

  本诗影响。明董其昌写《赋得乱山残雪后》,明江源《除夕感兴》集句诗有:渐与骨肉远(他以为是孟浩然),空邻鸥鸟亲(刘文房)。明卢龙云《五言集句》集句诗有:那堪正漂泊(崔涂),万里寄沧洲(刘长卿)。明林熙春《庚戌除夕》直接引用其诗句:今宵尘垢净,明日岁华新。

  校勘:

  诗题一作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唐音》诗题为岁除有怀,作者为孟浩然。漂,一作飘。

  来龙去脉:

  首联,上承:

  魏晋李颙《涉湖诗》:迢递望峦屿、袁宏《拟古诗》:迢递虚中亭、陶潜《读山海经》:迢递槐江岭、南北朝萧若静《石桥诗》:迢递跨长津、王泰《赋得巫山高诗》:迢递巫山竦、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诗》:迢递陟陉岘、唐刘长卿《太行苦热行》:迢递太行路、方干《送姚舒下第游蜀》:蜀路何迢递、李嘉祐《送元侍御还荆南幕府》:迢递荆州路、孟郊《下第东归留别长安知己》:千里万里身、白居易《临江送夏瞻》:七十无家万里身、赵嘏《四祖寺》:一盏灯前万里身。

  首联,下启:

  罗邺《共友人看花》:愁将万里身、宋刘弇《送友人赴省》:三千道路虽迢递、陆游《长风沙》:长风自古三巴路、赵《题杜子美书室》:几逃兵火羁危极、程俱《和江仲嘉见寄》:身世羁危独茧纶、《晨起梳头发白且稀有感》:羁危不如人、明董其昌《题孙明府梅花诗册》:双旌迢递出三巴、蜀献王《送胡志高赴汉中兼柬方希直》:不惮三巴路、王恭《题陆太守瞿塘日暮图》:行人畏到三巴路、蹇达《冬日登毗卢阁》:三巴道路难、郭奎《次刘仲孚韵》:羁危万里思、王恭《西昌邓奉使安泰堂》:万里羁危对秋雁、李舜臣《至家》:万里羁危日、陈寿《秋日武陵客舍写怀》:千里羁危未得还、吴誉闻《初入镇郡》:艰危身万里、清王士禛《进马》:险阻三巴路、黄遵宪《岁暮怀人诗》:迢递羁危万里身…寒更孤烛未归人。

  崔涂《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古诗赏析3

  出自崔涂《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注释】

  除夜:除夕,即阴历十二月最后一天的晚上。有些版本作“除夜有怀”。

  迢(tiáo)递:遥远的样子。汉末益州牧刘璋设“巴郡”、“巴东”、“巴西”三郡,故有“三巴”之说,今四川省东部地区。

  三巴:巴郡、巴东、巴西的合称。相当今四川嘉陵江和綦江流域以东的大部分地区。后亦多泛指四川。

  羁(jī)危:指漂泊于三巴的艰险之地。羁:寄寓异乡;危:艰危困苦。

  万里身:此身离家万里之外,路途遥远。

  残雪:残余的积雪。

  孤独:一支烛。这并非实指,而是说自己在这除夕之夜,孤独独照,更感到离家万里的异乡人了。有些版本引作“孤烛异乡人”或“孤独异乡人”

  骨肉:指有血统关系的骨肉亲人。

  僮(tóng):未成年的仆人。亲:亲近。

  那堪(kān):哪能受得了。

  岁华:年华。

  【参考译文】

  三巴的道路多么迢远,我走在万里艰危的征程。

  乱山上残雪在黑夜里闪光,一支烛火陪伴着我这异乡的人。

  离开亲人们已越来越远,和僮仆的感情分外加深。

  哪堪漂泊在天涯,又适逢明朝岁华更新。

  【赏析】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是唐代诗人崔涂的作品,此诗写除夕之夜旅居之感怀。首联即对,起句点地,次句点人,气象阔大;颔联写除夕客居异地的孤独;颈联写亲眷远离,僮仆成了至亲,再烘托“独”字;尾联点出时逢除夕,更不堪漂泊。全诗流露出浓烈的离愁乡思和对羁旅的厌倦情绪。

  崔涂曾长期流落于湘、蜀一带,此诗为诗人客居四川时所作。此诗抒写诗人避乱流离巴蜀,旅途之中适逢除夕之夜的惨淡心情。全诗核心是一个“悲”字。

  首联“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写离乡的遥远和旅途的艰辛:感叹三巴道路的迢远,感叹与故乡的万里相隔。诗人只身流离万里之外,举目无可亲之人,生活的艰辛,生命的危险,如影随形地纠缠着他。“迢递”“羁危”用字精炼而准确,让人顿感起笔之突兀。同时,“三巴路”“万里身”又显得气象宏大,真可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生动地反映出巴蜀的山川形势。虽是深挚地抒发飘泊天涯的无限情怀,却并不给人以萧瑟的感觉。

  颔联“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具体地描绘出了异乡除夜的凄凉。住所外面,是覆盖着残雪的乱山;屋里,孤零零的一支蜡烛陪伴着诗人。“乱山”、“残雪”既是写旅居的环境,也是在烘托诗人除夕之夜的纷乱、凄凉的心清。写山用一“乱”字,展现其杂乱的形态,借以写诗人诸事纷杂的心态;写雪用一“残”字,既扣住了时令,又写出残冬余寒未消,借以表现心境的凄冷。此二字皆诗人匠心运筹、刻意锤炼的`笔墨。“孤烛”二字也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往年过除夕,合家团聚,虽说生逢乱世,节日清贫,总还是快慰的;如今过除夕,却是独自一人处在异乡,论相伴者,只有无言的蜡烛,而蜡烛又是孤独一支,“孤烛”照孤客,孤客对“孤烛”,物态人情,相互映衬,有力地揭示出诗人孤苦的心境。此句与马戴的《灞上秋居》“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一句,可谓是异曲同工,同样扣人心弦,读来令人心碎。

  颈联“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真切地写出了久别家乡之人常有的亲疏情感。文字虽直朴,道情却非常细腻曲折。在家时,有骨肉相伴,自然感觉不到僮仆的可亲之处;如今飘泊在外,远离了亲人,与骨肉远隔,无法与亲人们一同迎接新年,故而对于身边朝夕相处的僮仆才倍感亲近,同时也为除夕增添了一些欢乐。对僮仆感情的转变,固然是好事,但这也暗中陈述诗人当时处境的寂寞孤独和生活的拮据困窘。诗人用笔巧妙,明写“情亲”之乐,暗道羁旅之苦,于无字之处发出一片浩叹。此联语言质朴,感情细腻,与第二联互相映衬,真挚感人。

  尾联“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归结本题意旨,言不堪在这飘泊的生涯里过此除夕,想到明日又增一岁不禁愁苦万分。所以,诗人寄希望于新年,祈祷不再漂泊流离,显得顺理成章,真切自然。这种结尾统摄了全篇的情感,把叹羁旅、思故乡、念骨肉、感孤独诸多纷杂的心绪归为“那堪”二字,以强化之,又用“明日岁华新”把这些思绪框定在“除夜”,意境鲜明,结构严谨。句中的“明日”紧扣题中的“除夜”二字,于篇末点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堪忍受的异乡飘泊,希望早日结束羁旅生涯的愿望。离愁乡思,发泄无余。

  全诗语言朴素,铅华皆无,于平实之处涌动真情,意境苍凉,语言工丽,感情真挚,刻画细腻,情韵幽绝,感人至深。“乱山”一联堪称佳句,令人回味无穷。

【崔涂《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古诗赏析】相关文章:

古诗-巴山道中除夜书怀赏析03-30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诗词鉴赏01-05

《除夜有怀》的古诗赏析03-30

《除夜有怀》古诗赏析04-09

白居易除夜古诗赏析01-22

《除夜宿石头驿》古诗赏析04-24

《杳杳寒山道》古诗赏析01-24

古诗《巴女谣》赏析04-05

杜甫《旅夜书怀》古诗赏析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