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人生处处都存在着真理。那隐藏在撇捺间的文字,幻化成了一则则心灵鸡汤小故事,滋润着人的心灵。今天小编分享心灵鸡汤励志小故事300字,欢迎阅读。
篇一、《没有一点缺欠的是赝品》
启功老人在世的时候,我曾拿着一幅盖有他印鉴的条幅求辨真伪。启功老人仔细瞅了一会儿,才缓缓地说:“这幅字写得比我好!”
大师的潜台词不言而明。“比我好”固然有自谦的成份,但赝品的临摹技法可见已出神入化。现在书画拍卖市场上的赝品很多,除了那些粗制滥造的伪书劣画外,确实有些赝品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据说,国画大师张大千就是位临摹高手,他仿制的作品许多以“真迹”的面目流传于世。在一次古代书画作品鉴定会上,着名鉴赏大师杨仁恺先生语出惊人:“那没有一点缺欠的才是赝品!”
名传千古的《兰亭集序》上也有王羲之的笔误,涂抹的瑕疵掩盖不了“天下第一行书”的辉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长处与缺欠同样昭显着一个人的特点与本色,而个性魅力正是一幅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东西。真的无需掩饰,而假的往往极尽“美化”之能事,这就是赝品看似没有“缺欠”的原因。
所以,一个人犯点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这些“缺欠”是否存在于整体布局的成功与和谐之中。
篇二、《经验失算》
秀才找到大师,告诉大师他一直在贩卖布匹,去年在邻县又开设了一个店面,售卖的布料质地很好,门面也在县里繁华地段,总之什么都和我们县里的其他店面差不多,可生意就是一直很冷清。
大师沉思片刻,带着他来到山脚下。山脚下通向后山有两条路,一条路看上去荆棘不多,道路平实,而另一条则荆棘满地,几乎看不见路。大师问秀才:“施主,这两条路只有一条通向后山,你看是哪条?”秀才认真观察了一下,略有所思地回答:“当然是路面平实的这条。”“为什么呢?”大师问。“这条路荆棘少,而且平整,那肯定是走的人多,走的人多了,那就说明这是通向后山的路啊。”秀才胸有成竹地对大师说。
大师一笑,对秀才说:“施主,空口无凭,不如走走试试,到时候定会知道哪条路是通的。”秀才一听,大师是在怀疑他的判断,那一定要证明给大师看。于是,秀才选择了平整的这条路。
傍晚时分,秀才回来了,一脸茫然,对大师说:“大师,对不起,我判断错了,这条路是死路。”大师轻笑不语。“可为什么它如此平整呢?难道不是走的人多吗?”秀才又有些不解地问。
大师又是一笑,对秀才说:“你想想,如果你走另外一条路,走一遍就可以过去了,可现在走上了这条路,知道是死路以后还要返回来,来回走两遍,当然就把这条路踩得很平整了。这就像你做生意,怎么做一定要思考好,不一定遵循老套路。有时候,经验会失算,可能害死人。”
秀才听后,顿悟。
篇三、《希望的力量》
在马来西亚召开的一次国际心理学会议上,一位英国心理学家介绍了他做过的大白鼠求生实验。
他将两只大白鼠放入一个装了水的器皿里。它们拼命地挣扎求生,能维持的时间为5分钟左右。就在这两只大白鼠奄奄一息的时候,他立刻放入一块可以让它们爬出器皿的木板。结果,这两只大白鼠都活了下来。
几天后,他又将这两只大难不死的大白鼠放入同样的器皿里做同样的实验。结果令人吃惊:两只大白鼠竟然可以坚持到24分钟,比最初能坚持的时间多了19分钟,接近原来的5倍。也是在这两只大白鼠奄奄一息的时候,他又立刻放入一块木板。结果,这两只大白鼠又都活了下来。
人们不禁要问:同样是这两只大白鼠,为什么在第一次实验中只能坚持5分钟,而在第二次实验中竟然能坚持24分钟?
这位心理学家解释说:因为这两只大白鼠在没有逃生经验之前,只能凭自己的体力来挣扎求生;而在有了逃生经验之后,大白鼠多了一种希望的力量,希望在某一时刻放下来的木板能再次救它们出去。它们这种希望的力量,这种积极的心态,这种内心对一个好结果的渴望,正是它们能坚持更长时间的根本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一艘军舰在大西洋上被德国的潜艇击沉了,500多名水兵被迫在海水里等待救援。由于营救舰只不能及时赶到,致使绝大多数水兵丧生。然而,有十几名水兵在灭顶之灾中却等到了救援,幸存下来。
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幸存者虽不都是体能最好的人,但却都是求生意识最强、最能坚持的人。他们凭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终于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到了获得营救的那一刻。“只要我们把希望的大陆牢牢装在心中,风浪就一定会被我们战胜。”不管这些生还的水兵是否知道或想到过哥伦布的这句话,但他们的心中都充满了希望。
希望,能使生命的火焰顽强地燃烧;绝望,却使生命的火焰快速熄灭。在很多情况下,希望无敌,赢在希望。
篇四、《你占据的东西,也在占据你》
当遇到空洞,我们几乎本能的第一反应,就是找个东西填上。铺天盖地的广告就是在干这个的,什么东西,能满足你什么需求——房子填满安全感的洞、钞票填满自尊的洞、学历填满智慧的洞、消费填快乐的洞——我们努力搞来这一切的东西,按照说明书塞在自己心里的洞里面,这让我们感到一种充实的满足。仿佛单凭这些东西,我们就已经能成为想要成为的自己。
一开始,物质带来的充实感的确能够持续一段时间,但很快就带来新的问题——你很快会发现,物质带来的快乐在逐渐递减。第一个一千块钱的快乐,现在需要赚十万才有;第一次开捷达的感受也许在宝马上也找不回来。你于是匆忙投入下一轮赚钱和下一轮消费,等待这轮快感的推背感。但等到快感消失,心里的洞又露了出来。这促使我们迅速再来一轮这个轮回——更多的钱,更好的物质,更短的快感,更多的失落,更多的钱……
当物质越来越多填满心里的洞,满足了你的各种全方位的需求,慢慢的你把他们视为你自己的一部分。你介绍自己的时候先说头衔,你同学聚会“不经意”透露自己收入,你看衣服先看价格……
因为你用了那么多物质填满你洞,就好像补牙一样,你开始把这些物质当成“自我”的一部分,甚至是最重要的那部分。如果你身处一个什么都用钱买到的社会,你自然会认为——钱最重要。无怪很多人会把某个数字的钱做生命目标呢。你肯定自然而然地认为——财富、物质和尽可能地满足自己需求,是生命最重要的三个部分。拜金、成功学和享乐主义,三者合谋,构建出这个建立在物质之上虚假自我的骗局。
用物质填洞的人最大的悲剧是:没有人的能力能跑赢欲望,总有一天,你填入了所有东西,却无力地发现,那个空洞还在。物质也许能带来短暂的一次次快乐,而绝非幸福。快乐和幸福,本就是两个东西。
篇五、《以爱对恨恨自消》
凯西一直都痛恨她的父亲,他是个酒鬼,酒后经常打骂凯西,有时甚至还用马鞭打母亲。凯西从小就对他怕得要命,有时,凯西被吓得藏在床下或桌下。许多人都认为,凯西痛恨父亲完全是正当的。然而,凯西的这种持久的愤恨给自己的生活和感情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和父亲一样,凯西常常会为因为一些小的差错而打骂人。她的行为使她丢掉了一份份工作,她和许多人相处得既紧张又无趣。她的痛恨与苦恼最终伤害了她的健康,她患上了头疼、胃病和关节炎。尽管医生为她的病尽了最大的努力,她仍然感染了许多疾病,体弱不堪。
凯西知道,如果她学会了宽恕父亲,她的状况会好得多。于是,凯西在内心深处一直提醒自己:“要得到宽恕,你自己必须宽恕他人。”她开始了艰难的宽恕历程,她这么说了一句:“我宽恕你这个该死的。”最初,这样做很困难,凯西感到自己有些不诚实,因为她心目中一点也没有宽恕父亲。但她坚持了下来,口中的语言也变得缓和了。不久,她就不再说“你这个该死的”了。当她了解到父亲对他们如此残暴的原因时,她开始可怜他。最后,她对父亲有了真正的爱。凯西宽恕了父亲之后,她也开始宽恕并且爱自己了。最终,她摆脱了身体的各种疾患,走向新的生活。
凯西的经历告诉我们:我们之所以会怨天尤人,烦恼不堪,多半是因为我们缺少一颗宽恕别人的心。生活中,谁都难免会受到别人有意无意的伤害,如果因此耿耿于怀,任伤害转化为心灵上的毒瘤,那么,最终受到更大伤害的会是自己。记住仇恨又能如何呢?痛恨别人,对别人毫发无伤,自己却被怨恨关进自造的监牢,禁锢了自己的心灵,饱受煎熬。想要减轻伤痛,宽恕是最好的方式。
俗话说:“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告诉我们对人要宽恕,宽恕别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以宽恕的心态对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密切。宽恕是通向快乐的阶梯,用一颗宽恕的心看世界,胸怀自然就变得博大起来。宽恕别人而使自己活得快乐,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释迦牟尼说,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缺乏宽恕,把怨怼积压在心底,只会陷入积恨难消的恶性循环。选择宽恕,也就走出了怨恨的泥淖,挥别黑暗,迎来生命中的艳阳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