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官章,今年79岁,拥有60年党龄,曾在牛庄乡当了 13年“一把手”。当年,他带领群众开山劈路,“划旱船修电站”,创造了闻名全省的“牛庄精神”,获得省劳模称号。1997年,他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位置上退休后,回到牛庄。19年来,他点燃乡亲们“挖穷根”的激情,靠“三种”(种药材、蔬菜、烟叶),让千余农户的生活变了样:荷包有了票子,脸上有了笑容,高山有了楼房,路上有了私车。生活中的罗官章。
退休后回乡钻研致富经
6月13日,记者来到牛庄乡牛庄村。罗官章家里面积最大、布置最好的,是一间书房。“新时代的青年不同于过去,新时代的老年也应不同于过去。”3年前,罗官章在他的日记中写下这句话。
退休回到老家后,罗官章时刻提醒自己:老有所识,改变旧观点;老有所学,活到老,学到老。
牛庄乡山大人稀,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农民世世代代过着捉襟见肘的贫困生活。罗官章担任牛庄乡党委书记期间,带领乡亲开山修路,建电站,推广科学种田,帮助乡亲们解决基本温饱问题。
然而多年来,罗官章却始终对乡亲们有种“亏欠”感:“在任上的那些年,我们解决了乡亲们的‘粮袋子’,却始终没有解决乡亲们的‘钱袋子’。老百姓吃饱了,但荷包还是瘪的。”“山大人稀,找一条脱贫的好路子不容易,盲目蛮干不行。”退休后,罗官章一头扎进各种农业科技书籍和报刊里。他要通过学习,掌握政策和科技信息,为山区群众找到一把“金钥匙”。
乌天麻是牛庄特有的名贵中药材,农民只能在农闲时到大山里挖一些卖点钱,全乡一年最多只能采到500多公斤野生天麻。
如果攻克了天麻人工有性繁殖技术,既能保护野生天麻资源,又能仿野生种植扩大产量。这个愿望,其实在罗官章的心里埋藏多年。退休后有了大把时间,可以琢磨这事了,他准备用10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做成这件事。
天麻人工栽培,同一块田,有的长、有的不长,高山低山不一样。当年和罗官章一起搞试验的牛庄村民吴林德,对那段没日没夜搞试验的日子记忆深刻:“又是授粉啊,又是培养菌种啊,这些科技的东西,刚开始我们想都不敢想。”
但罗官章始终没有放弃,经过三年100多次的反复试验,2000年5月,罗官章在25平方米的试验田里终于收获了天麻有性繁殖的“第一粒种子”。
19年带领农户累计增收5.1亿元
顶着大太阳,罗官章和当地的种植大户朱坤一起赶到山林间,查看天麻长势。“罗老是我搞产业的指路人和‘财神爷’。”朱坤告诉记者,当初怕罗老拿他当“试验品”,搞不好就成了“牺牲品”,后来才发现罗老是自己和很多乡亲的贵人。
朱坤原来在广州、深圳、北京等地打工,2001年回到牛庄,想在本地发展。可往左看是山,往右看也是山,交通又不方便,想赚钱找不到路子。
得知罗老他们几个人攻克了天麻有性繁殖技术难题,朱坤意识到,山上有“金子”刨了!
朱坤找到罗官章,说想跟他学种天麻。罗官章说,你见过大世面,又有本钱,这事搞得。头一年,朱坤试种了8个平方米,罗官章把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他,还经常来田里手把手地教。年底,朱坤收了20多公斤天麻,卖了2000多块钱,比他一家6亩苞谷的纯收入还多。
第二年夏天,罗官章对朱坤说,好多农民想种天麻。一听说需要这菌那菌的,认为是高科技,怕搞亏了。罗官章希望朱坤带个头,多种几亩,先发展几个大户做示范,带动乡亲们一起干。
要扩大规模,朱坤心里没底。但没过几天,有一件事坚定了朱坤跟着罗官章干事的决心。牛庄村吴泽涛家有3亩多苞谷,突然一场暴风雨把苞谷杆子都吹倒了。罗官章刚好路过,他冒着雨跑到吴泽涛的田里,帮他把苞谷杆子扶起来。吴泽涛说,罗老,您自己家里的苞谷也吹倒了,赶快回去扶您自己的苞谷吧。罗官章说,我的苞谷倒了还有工资,你们的倒了靠什么生活?
在罗官章的帮助下,朱坤从几个平方米,到2亩、10亩,一直发展到去年的26亩,连同加工车间,投资达到120多万元。
19年来,罗官章引导农民转观念、学技术、闯市场、调结构,先后尝试了10多种药材、烟叶和蔬菜的种植。经过乡里推广,最终形成了烟叶、药材、蔬菜三个支柱产业。
牛庄乡九里坪村农民杨绪超三兄弟,住的是茅草屋,轮着穿一双破球鞋。1999年初,罗官章登门动员他们种天麻,帮助贷款3000元,并免费提供部分菌种和技术指导。当年,三兄弟净赚1万多元,将茅草房换成7间砖瓦房。8年后,杨绪超又建新房,还买了电视、冰柜、太阳能热水器等。据统计,19年间,跟着罗官章种烟叶、药材、蔬菜的1500多个农户,累计增收5.1亿元。
他的眼里看着别人和远方
6月13日晚,牛庄乡80后青年吴晓峰参加完在贵州大方举办的“2016年第四届全国天麻会议”后,第一时间将会议的相关资料送到罗官章家中,两人畅谈到晚上10点多钟。“谈技术,谈市场,谈产业,这是他最感兴趣的。”罗官章的大女婿李秀云告诉记者,他曾经对岳父的做法不理解,后来被老人的精神深深感动。
在退休大概一年后,罗官章给李秀云打电话,要求帮借四万块钱。当时,爱人下岗,两个小孩读书,这笔钱对李秀云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您拿钱去做什么?”原来,罗官章年初带领农民种蔬菜时,碰到公路塌方,菜没卖出去,他想筹钱帮乡亲们减少损失。可是,罗官章家8万多斤萝卜全部烂在家里,妻子李传春觉得很委屈,表示再也不种这“怄气萝卜”,要罗官章再也不要干这种“怄气事”。
第二年,牛庄的高山反季节蔬菜打开了销路,老百姓开始盈利,种植面积越来越大。这一年,罗官章又和牛庄一个退休老人在银行贷款五万元,要出去学习考察天麻人工栽培技术。李秀云很担心,天麻人工栽培技术要求高,投入大,他再折腾亏了钱,说不定全家都背上还不清的债。
幸运的是,罗官章成功了。李秀云在县城也成了大忙人。没有星期天,也没有节假日,帮岳父借钱,买材料,加工设备配件。女儿为他查资料买原种,跑遍了北京城。
有人说,罗官章带领牛庄人种植天麻致富了,他自己也挣了不少钱。只有李秀云等家里人才知道,罗官章的钱都拿出去学习、试验、帮助他人,“我经常说,他19年来只给岳母挣回来一份养老保险。”
罗官章说:“遇到困难,要先把群众的利益放前头。”
除了带领乡亲们发展产业致富,罗官章还督促大家种树。靠山吃山,还得以山养山。几十年从政经历让罗官章痛切地感到,前些年急于脱贫,对山林砍伐过度,欠下了不少“生态债”,绿色发展,产业转型迫在眉睫。“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牛庄乡党委书记肖永奎说:“罗老时时提醒我们,脱贫要讲科学,山清水秀,幸福生活才能长远。”
为此,乡党委、乡政府提出了“以林养山、以山养农”的脱贫思路,2015年全乡已建成中药材基地6500亩,地乌试验基地15亩,新建高山生漆苗圃基地20亩,新建改造生漆基地700亩。“不光是要想着我们这辈人把日子过好,还得为后代着想。”罗官章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