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散文:有关端午节的名家散文

节日散文:有关端午节的名家散文

发布时间:2017-06-06  编辑:孙彩秀‍ 手机版

  导语:一年一度的端午机又到了,小编整理了节日散文:有关端午节的名家散文,欢迎欣赏。


  篇一:节日散文:有关端午节的名家散文

  有一首民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我在故乡过端午节时,常常能品味出旧时的味道。那是千百年传承已久的乡风民俗,每当此时,小镇的上空飘荡着粽子和艾草的清香,交融着亲人们相聚时刻的温情。

  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续齐谐记》云:“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五月初五)投汩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赛龙舟,我的故乡没有这种习俗。只在清明节期间,里下河地区四乡八镇数以千计的的会船云集溱湖,举办规模浩大的“溱潼会船节”。最近几年,在烟波浩渺的溱湖上也有了女子用桨划船的比赛,那是会船盛会后的延续,吸引游子归来的乡音乡情。

  端午节不同于过年,也是故乡人忙的时节。除了去看划船赛外,门口不忘插上菖蒲和艾草,配备中午吃“六红”的美味佳肴,大有一种“举玉箸遍尝美味,约春风共聚雅舍”的兴致。每年的端午节我都要回家,亲口品尝母亲做的“六红”菜。家里的午宴吃“六红”很讲究,六个碟子是酱油烧红、拌红或自然红的菜肴,如炒苋菜、烧黄鱼、红烧肉、烧龙虾、炒鲜河虾、用刀拍碎的糖醋萝卜、切开冒出红油的咸鸭蛋……有时候在节日那天,还能看到乡下有几个农人上街扮演判官的模样,到各个商家门前跳判官舞,收点小钱或香烟。看见大人带着蹦跳的孩子去浴室洗“百草汤”,我心中竟有一份怅然若失的感觉,人到中年,胸口空荡荡的,少了儿时颈上挂着一个用五色丝线编织成的蛋网,少了胸前晃动着一个硕大双黄咸鸭蛋的自豪。

  好在母亲包裹的粽子还有从前原汁原味的模样。浩瀚的溱湖有茂密的芦苇荡,有纵横交错的河汊水港。乡人荡着一条摇橹小船,从湖荡里精心采摘碧绿的苇叶蒲草,到古镇的小巷中或溱湖的大街上叫卖。母亲包的粽子奇形怪状,有草把头、菱米子、斧头状、小脚形、脚爪形、小长方形……象是用粽叶包扎成的工艺品,精美绝伦。包粽子时,糯米中加入的馅料有红豆、蚕豆、蜜枣、红枣、蛋黄、火腿片等,用蒲草或棉绳扎紧粽子,放进锅里煮,看一眼青油油、水灵灵的粽子,十分惹人喜爱。出锅时,空气中弥漫着扑鼻的粽香,常常能唤醒口中的馋虫翩翩起舞。

  过完端午节,我又要回江南。母亲在我行李中搁上几包沉沉的粽子,不须关照,不用解释,粽子里藏着旧时的情怀。我从小到大一直喜欢吃的光粽子和蜜枣粽子,母亲对我们早有一个约定俗成。草把头是光粽子,菱米子是蜜枣粽子,斧头状是蚕豆瓣粽子,小脚形是红豆粽子……从母亲的满意的神态里,我觉察到“儿行千里母不忧”。粽子里包含着恒古不变的母爱,深沉的亲情给予我前行的力量,无论我何时何地闯荡天涯,胸中要常怀一颗感恩回报的心!

  篇二:节日散文:有关端午节的名家散文

  每年端午节,按照我们的习俗,男女老幼都会上山,叫着“游百病”,期望一年平安,无病痛。年纪大的有的对山歌、有的听人对、小孩子们也会凑热闹,偶尔唱两个,最高兴的就是买玩具和吃的,在围得水泄不通的人堆中挤来挤去,看大人们热闹,听他们对歌,看着那些情投意合的对歌者“夫妻双双把家还”(我们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初二、初三、十五和端午节这几天,都要上山玩,会唱山歌的,只要男女唱得情投意合,男的把女的唱败了就可以赢得美人归),让孩子们直羡慕……

  今年端午节又到了,因几年没有上山玩过了,一大早,就约几个同学,骑着摩托车一路风驰地往山上赶。然而,山上稀稀拉拉的几个大人,卖糖果和玩具的小地摊边上,一群孩子正忙选玩具,卖凉粉和烙锅洋芋的也忙得不可开交。一边的地上,两个中年男人,摆放着麻将和骰子,一个当庄家,一个做压赌的,压赌的一把一把的赢钱,小孩子们看着心动,也跟着赌,结果有去无回,大人们给的钱都输光了,看着那赢钱的,他们想不通,为什么就只有他能赢。我们看了一会儿,揭穿了两个男人的把戏,他们两是一伙的,赢钱的那个是“媒子”,也就是用自己做饵,骗别人跟着赌,我们谴责了几句,孩子们就一哄而散了。快到十一点了,本该人山人海的时候,但还是那么几个人,偶尔听到一两个唱山歌的,都只会吆喝几句,孩子们一起哄就不再好意思唱了,我们等了很久,人还是那么少,听不到往日的山歌声,看不到昔日的“夫妻双双把家还”,同学建议换个地方看看他说的这个地方,记得小时候玩的人最多,周边几个乡镇的人们大老远的都会来玩,现在应该人都聚到那了。我们又一路奔往,怕错过听歌、看热闹……

  我还期待着一睹昔日的人山人海,一听那满山飘荡的情歌,可惜,昨日的繁华和热闹已是沧海桑田,与刚才去的地方一样,可谓人烟稀少,只有上山有户农家院子里,一群人在赌钱,推牌九,听说庄家还是水城下来的呢,赌一把最多的也好几万。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津津有味的盯着赌桌,赢的嘴都笑歪了,输的嘴都可以挂油壶了,一副比死了亲爹亲妈还难看的脸,秃废至极。有的为了赌钱打老婆、离婚,多不胜数,更有甚者,一女的为了赌钱,把不满周岁的儿子活活煮熟在火上烧水洗澡的锅里,回家一看已变成一锅粥了。对于赌钱,我们都不感兴趣,就不愿凑热闹,情愿看看山山水水,寻找小时候的美好记忆……

  小时候,每到正月初一、初二、初三、十五和端午节这几天,不管离家多远的人们总会提前赶回来,总忘不了,那份亲情、那份友情,与家人吃团圆饭,上山与朋友相聚交心聊天,学学山歌,不忘记唱山歌赢得佳人归,小时候最高兴和最害怕的也就是看到大人们唱歌,赢回媳妇的事情。高兴的是,山歌唱的好不愁找不到老婆,害怕的是自己没有唱山歌的天赋,每每别人只要一学就会,而我,直到如今任然只会一首“久不唱歌忘记歌、久不打鱼忘记河、久不提笔忘写字、久不谈话脸皮薄”,把什么都归结为很久没有做了,其实,最终的原因就是自己脸皮薄,不敢面对别人唱山歌,更不要说赢得美人归了,因此,我就只有发奋读书,相信书中自有颜如玉。可惜的是读书也没有什么大的出息,只能读个一般的本科,还为工作发愁,欣慰的是有了自己的归属,小时的玩伴们,因为山歌唱得好,已早就成家立业儿女都好几个,可如今,他们都不唱山歌了,把唱歌的时节用来赌钱,有的热衷于城市的生活,死志不回农村,我们都忘记了农村,忘记那些亲情和友情、忘记那些热闹,连同那些好的风俗一道慢慢的被遗忘,甚至于被抛弃了,我们都被生活给逼着,不得不为“钱”程看看。

  我们只能遗憾,那些美好的东西只能永远作为记忆了,明年可能上山的人更少了,直到都没有人记得曾经有过这样的风俗,那些风俗不如钱来得实在,赌一把就是好几百呢,都向着个目标,直奔“钱”程,我们也不列外,回到同学家,都只谈论个人的前程!

  篇三:节日散文:有关端午节的名家散文

  苏北西南部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是我出生的地方,农户大约有百户以上。在这儿,每年逢上端午节,人们一定会兴致勃勃地上芦苇荡打粽叶,围绕米盆包粽子,生火煮鸡蛋。多年来,俨然逐渐成为民间风俗。

  年少懵懂,在学校放暑假的时候,我总会去村子西边的一个名叫“大洼地”的地方游泳,在离河边二百多米的位置有一片芦苇。芦苇荡中时不时地会有一阵鸟的鸣声,我与伙伴都叫它们为“柴呱呱”。有一回,循声前往,顺着芦苇间紧够容一个人身的践踏小道。除了“呱呱”的脆响不绝于耳,周围一片寂静,这时,内心免不了有点发怵。

  我还是提心吊胆地四处张望,慢慢腾腾地向前移动,透过芦苇叶间被风吹得让人恍惚的片片亮光,几棵芦苇杆的后面,在一棵笔直青葱的芦苇杆顶端,高高地挂着一个鸟窝。万分惊喜,但还是深呼吸了一下,轻踩慢移地靠近,试图快速端掉鸟窝。得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不能让鸟蛋破裂,又不能折断芦苇。利用还没有成熟发黄的芦苇韧性,多次折弯它,最终,得偿所愿。

  一个人在这片宛如小树林一样的芦苇荡中,走走停停。它的面积并不大,相当于十亩农家田地,像我这样一边走一边昂首寻觅枝头的鸟窝,十多分钟就能走出芦苇荡。

  其实,心中还是希求再有一个鸟窝出现,离开芦苇荡,握紧手中一枚鸟蛋,心想还是回家把它烀了吃了。

  可能要到端午节了,具体来说就是五月节。有一种迷糊的感觉,脑袋昏眩、时光瞬移,而我那个时候根本不清楚是哪一天?

  一路上,歪歪扭扭,跌跌撞撞地回了家,打了几片芦苇叶,也掉在半路上,鸟蛋什么时候破裂得完全是一丁点感觉都没有,手心上留下许多汗液。很多天以后,我甚至十分期待那枚鸟蛋早已孵化成一只叽叽喳喳的小鸟翱翔蓝天,盘旋在金黄的芦苇密林上空,栖息在他们祖辈早就搭好的鸟巢内,还不时地探出毛茸茸的小脑袋东张西望,偶尔凄厉地“嘎嘎”叫上几声,老远都能听到。我就是它的忠实听众,有一股吸引力拉动我的身体,前去探访。还没有到它的家门口,小脑袋已向我点点,嘴角一张一翕。

  好好地休养生息,人总会说:“沉默是金,要学会忍辱负重”。向天空、宇宙微笑,我看到了你也再向我微笑,我投以感激的注目礼。

  岁月对我而言总是有些蹉跎。曾追溯前人的步履,一个人去南方工作生活。从天堂苏州到古都南京,从小桥流水到十里秦淮,从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到民国国父孙中山的陵寝,端午仿佛突然间从我的生活中暂时隐匿。三年之间,每天都疲于奔命,不知困倦,从没有好好地过端午节。后来,我回了家,又开始过起端午这样一个传统节日。

  夏至后的第二天是今年的端午节。今年与往年一样,父亲早早就备好了粽叶,请了姑妈家的三儿媳妇帮忙包得粽子。二十三日的头天晚上,也就是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我正在住所看电视,三表嫂拎来了一个盛满烀好粽子的方便袋,这些粽子就是端午节的标志物,系着一种千家万户,千丝万缕的感情。感慨万千,接过三表嫂送来的一个粽子,叶子的清香,糯米的粘稠,红枣的蜜甜,不禁地让我想起细且直的芦苇下那一段窄窄的光阴。

  端午节在民间由来已久,早已浸满家乡人的每一个跳动的心胸,从汨罗江穿过长江,摇橹京杭大运河,流经洪泽湖,通过蜿蜒曲折的沟渠分流到故乡的那一片芦苇,端午的粽香就是从小小芦苇叶的上面飘散而来。

  垂髻之年,我是特别喜欢吃糯米,不是经常能够吃上。一年之中,也只有在端午节的这一天,可以放开肚子很满足地吃上几个粽子,再吃一到二枚鸡蛋,就觉得自已完全没有饥饿的疲态,呼朋唤友,玩耍了一天,竟然忘记回家吃中午饭了。

  有时会想,屈原是中国最早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后人在一年一年的祭祀中,通过粽子来寄托对他的感情。他的影响力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且开创了一代文风,应该说他是受世人敬拜的爱国诗人。战国末期,他虽忠于他的王,但还是受到排挤,万念俱灰,投江自尽。众乡亲为寻觅他,自带稻米,采用江边的芦苇,世代相传,便有了现在的口味包扎都上乘的成品粽。

  大多数情形下,端午节来临之前,是毫无意识的,印象中只是对春节有一种特别的感情,那可是一种憧憬。十年来磕磕绊绊的经历,以及周围邻里的多次语言渲染下,农历五月五就这样成为每年要过得节日。

  现在,端午节的粽子在很多超市商场都能购得,口味五花八门,样式始终如一。如果你去附近的菜场也有可能碰到它的身影,想吃就得多花钱,省心又省事。

  我低下额头粗略算算,已经路遇了八个夏至,度过了八个端午节,这样的节日样式上还是没有太大地变化,和小时候如出一辙,吃上几个香气缭绕的粽子,剥开一二枚外棕壳坚的鸡蛋,端午的节气就算殆尽了。接下来的一天,没有外地齐声呐喊的赛龙舟,没有虔诚敬畏的祭祀活动。我眼中的一切仍是旧貌,平静而又平常。

  端午节已经是一种地道的民间习俗。而家乡的那一片密匝的芦苇早已不复存在。心中感慨万千,思绪如风流过经脉把心塞得酽酽的,附近的村民从此只得上街市寻枝摘叶,花钱购置。

  想得太多就会感觉无济于事,然而,今年的端午节早过了一个月零八天了。昨天的粗劣,昨天的笨拙,昨天的无知就如昨天的分秒漫漫远去,我不知觉地探想下一个端午节会是什么样?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端午节赛龙舟的微信文章精选5篇

2.有关端午节的微信优美文章精选

3.2016年关于写端午节的好文章

4.有关端午节的散文赏析2016

5.3篇关于端午节微信文章

6.精选6篇关于写端午节习俗的文章

7.关于端午节微信优美散文:端午情思

8.有关描写端午节的微信好文章精选【英语版】

9.

10.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