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中的问题
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分析
我们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切入点来分析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
(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毛入学率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高等教育全口径的在校生占18~22岁人口的比例。从1898年清政府设立的京师大学堂——近现代意义上的中国高等教育开始,到1992年近百年的时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一直维持在2%这样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世界教育报告》我对我国198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统计数据是1.2%,到1990年,经过10年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才从1.2%变成1.7%,10年间毛入学率仅增长了0.5%。
从国内来看,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的统计数字,1991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3.4%,到2003年上升到17%,10年中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很快,200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可能会达到19%,甚至更高。
从国际上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5%提高到 15%,美国、英国等国分别用了23~30年不等,其平均年限是26年。而我国仅用了10年时间就成功地将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5%提高到了15%(15%是马丁·特罗提出的高等教育精英化和大众化的分水岭)。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速度是跨越式的。1898~1992年近100年的时间,我国高等教育属于超精英化阶段。1980-1990年的10年间共增长0.5个百分点,年均增长0.05个百分点。1993~2003年,共增长13.1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31个百分点。1993~2003年的平均增长速度是1898~1992年的62.4~35.4倍,是 1980~1990年的26.2倍,相对于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来看,也是发展最快的一个历史时期,可以称得上是跨越式发展。
(二)高等职业教育入学、在学人数情况
1998年本专科生招生108万人,高职43万人,占 39.73%;高职在校生占本专科生总数的34.44%。 2003年本专科生招生382万人,高职200万人,占 52.24%;高职在校生占本专科生总数的43.24%。这5年高职发展的百分比要比本专科多十几个百分点。 1998~2003年普通本专科生招生数年均增长速度为 28.74%,在校生年均增长速度为26.59%。1998~2003年普通本科生招生数年均增长速度为22.87%,在校生年均增长速度为22.28%。1998~2003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年均增长速度为35.99%,在校生年均增长速度为32.47%。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280万人,其中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147万人,占总数的 52.5%,本科毕业生占47.5%。
相对于普通本科生招生年均增长速度,高等职业教育要高13.12个百分点;相对于普通本科在校生年均增长速度,高等职业教育要高10.21个百分点。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5年中,不论是从招生数还是在校生数,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了一半的比例。在这种情况下,应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
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中的几个问题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作用
从规模上看,2003年高职招生占普通本专科生的 52.24%,在校生占43.24%,2004年高职毕业生占普通本专科生的52.5%。没有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毛入学率所要求的规模将无法实现。
从结构和类型上看,1998~2003年高等职业学校从432所增加到908所,净增476所,其中民办高职学校164所。没有高等职业教育的多姿多彩,就没有高等教育大众化最为重要的结构类型多样化和办学主体多元化。高职发展弥补了原来学科性高等教育结构单一的不足。从高等教育的职能来看,没有高职发展,就不能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化。因此,没有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现代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直接为社会服务就不可能完整、全面地实现,现代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的建立也无从谈起。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是长期的战略性政策,而非临时性的过渡措施。对此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教育外部来看,高失业率已经成为引发恶性社会事件的火药桶。(中国就业白皮书)中提出,我国登记的失业率为4.3%,这其中不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下岗职工和进城务工的农民。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就业情况非常严峻。而2004年失业人口中70%是青年人,这意味着18~22岁这一年龄段的失业人员剧增,这是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现象。以往解决失业人口问题主要依靠经济的快速增长,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解决200万人的就业问题。而从2001年开始,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只能解决60万人的就业问题。每年的经济增长不足以解决当年失业者的就业问题,长此以往,高失业率就会演变成严峻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高等职业教育要快速发展,就必须重视就业导向。
从教育自身来看,当一个国家发展到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就业问题就成为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就业问题是高职院校和其他类别、层次的学校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从高职发展本身来看,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存在三大瓶颈——办学难、育人难、就业难。高职每年培养数百万学生,如果不以就业为导向,而是以学科为导向,每年就可能给社会提供超过150万到200万青年失业人口,高职教育就会受到社会质疑。因此,就业导向应该是一个长期政策,而非临时的过渡性措施。
(三)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
社会各界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持两种不同观点。有人坚持把技术型人才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也有人提出把培养技术型人才转变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笔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应该把培养技能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从历史发展角度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2%以下时,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学生应是“高级专门人才”或“精英人才”。而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15%以上时,全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在学人数近2000万人,每年数以百万计的高校毕业生源源不断地涌入劳动力市场,就业层次重心下移是必然和合理的。
从教育经济学角度看待人才问题,人才概念要与时俱进。经济学家提出“稀缺资源”的概念,所谓人才就是社会人群中的稀缺资源。人人都可以成为人才,但不可能人人都是人才。
从概念上来分析,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都强调应用性,但技术型人才侧重于指导,技能型人才侧重于操作。技术型人才强调对一线工人的指导,技能型人才更强调一线操作。从目前情况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包括一线的指导人员,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线的组织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该进行阶段性调整。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专科阶段,提培养技术型人才并不合适。随着经济不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就可变成技术型人才。
(四)高等教育体系和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问题
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应该慎用“体系”这个概念。通常教育体系必须包含4个基本要素: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在规模上,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半壁江山,但从结构上看,其专业结构、类别结构、层次结构、体制结构远远没有形成。从质量和效益上看,50%的高职院校近5年刚刚建立起来,人才培养还处于摸索阶段,质量、效益有待评价,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体系建立还未完成。
另外,过多强调建立独立的、完备的、闭合的体系并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教育体系本身是开放的,作为它的一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也应是开放的。
(五)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制问题。 最近提出的高职院校学制改革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学制两年还是三年不是问题的实质,构建课程体系、改变课程(广义)设置需要的学时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单纯强调改变学制,不改变课程体系,为达到学制要求就会减少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时数,这会直接影响高职学生的'培养质量。
(六)高等职业教育中生涯教育与终身教育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是阶段性教育,不是全程教育、终极教育,不能赋予其无限的责任。作为阶段性教育,高职教育应侧重技能培养,不能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过高,把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成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压缩饼干。如果把终身教育中其他阶段的培养目标全部加入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势必造成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偏离。
(七)高等职业教育的瓶颈与产学研结合、合作教育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目前面临三个瓶颈:办学条件难、育人模式尚未形成、就业水平比较低。这三大问题不是临时性的、阶段性的,而是长期问题。办学难是指高职院校办学场地不足,尤其是校外实训基地不足;育人难主要体现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类型、水平、质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高水平高职教师匮乏;就业难主要是指毕业生就业率较低。目前高职教育就业问题主要取决于八个字:领导重视和政策倾斜。但这不是长久之策,只能解决一时一事的问题,只有培养技能型人才,才能从制度上解决问题。产学研结合可以在这个方面提供治本之策,它能从根本上解决实训基地的问题,解决产业界、学校合作办学的互动问题。产学研结合在解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瓶颈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八)全面小康与高等职业教育
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的概念。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满足10项指标(不包括教育)。
GDP:比2000年1万亿美元翻两番,达到3.8~4万亿美元,年均增长7.2%。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大体相当于当时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0年的6280元增到 1884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2253元增到8000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略有缩小。恩格尔系数:从2000年的46%(发达国家平均在20%以下)降到35%以下。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2000年的 19平方米增到30平方米以上。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个百分点,从2000年的36.2%增到56%。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从2000年的4.2%(其中城镇9.7%)增到20%。每千人医生数:从2000年的2人增到3人以上 (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已达到3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从2000年的71.6%增到95%以上。
再来看一下目前我国社会的发展状况。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2000年全国15~64岁人口 8.5亿人;2010年达9.7亿人;2020年达9.97亿人。
我国高等教育学龄人口情况:全国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将在2008年达到高峰,达到1.2亿人,从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需要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有一个量的扩张。
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国际比较:主要差距在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
我国总人口增长和城镇化进程:2010年我国总人口将达到14亿人,2020年15亿人,2030~2035年16亿人。如果不解决适龄青年的就业问题,城镇化将不是一种进步而是一种灾难。
从上面分析不难发现,没有发达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国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小康,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政治制度可以超越,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不可超越,没有高素质技能型劳动力的支撑,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于发展中国家如何成功赶上发达国家,英格尔斯领导的涉及6个发展中国家的大规模社会调查得出如下结论;一个国家可以从国外引进作为现代化最显著标志的科学技术,移植先进国家卓有成效的工业管理方法、政府机构形式……但物的现代化和制度的现代化都不是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是人自身的现代化。调查还进一步认为:人的现代化与教育水平有直接关系,受教育程度越高,人的现代化程度也就越高,但其前提条件是这种教育必须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教育。只有现代教育才能培养出现代化的人,不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教育不仅不能培养现代化的人,而且会使传统中的消极成分更加固有……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堆。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恰恰是其他国家证明的,也将被我国发展所证明的一种现代教育制度,这种现代教育制度应该引起研究者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哪些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中的问题】相关文章:
对于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研究04-09
对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04-10
在高等护理教育中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的尝试04-05
浅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04-09
关于职业教育集团的问题04-09
浅谈盲校职业教育中的市场经济教育问题04-08
职业教育发展工作报告10-31
反观我国高中教育定位问题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