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文章:关注抑郁症,从娃娃抓起

亲子教育文章:关注抑郁症,从娃娃抓起

发布时间:2017-09-27  编辑:孙彩秀‍ 手机版

  导语: 最近,小编相信你的朋友圈不是被乔任梁的去世刷屏就是被抑郁症刷屏,因为小编最近的朋友圈就是这个状况。

  9月16日,中秋节刚过,是一个团圆的日子,本该是全家坐在一起吃着月饼赏着月,然而,这一天,一位年仅28岁的大男孩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网上给出的死因是因为抑郁症,正是因为乔任梁抑郁症自杀,大家不得不又关注到抑郁症这个问题上来。

  目前一项数据表明每年全球约有100万人以自杀结束生命。郑州153医院神经外科专家杨俊国医生表示,有相当一部分的自杀者在自杀前都曾出现过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所以,预防自杀要从预防抑郁症开始。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专家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杀手。

  那么,抑郁症是只有成人才会出现的病症吗?并不是,日常生活中,很多儿童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其实已经符合抑郁症的症状,但是父母往往并不会往抑郁症这个方面去联想。让我们看看到底哪些行为是儿童抑郁症的表现,看看你家孩子有没有这些现象。

  医学上界定的儿童抑郁症的表现有:

  1、情绪上的改变

  孩子突然变得情绪低落、沉默少语、有时无故哭泣、易忘事、喜独处、经常自责.对平常喜欢的活动也不再有兴趣。严重者可有自伤及自杀冲动。

  2、行为上的改变

  行为与过去判若两人.过去很听话的孩子忽然变得好顶嘴、不听话、表现易激愤和冲动.厌学、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与同学的关系逐渐疏远。

  3、躯体上的改变

  孩子在躯体方面可表现出食欲减退、睡眠障碍,体重下降,头痛,胸闷,腹痛,乏力。

  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中心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患者的症状归纳起来主要有六种表现:

  1、无由发愁

  就是面对达到的目标、实现的理想、一帆风顺的坦途,患者并无喜悦之情,反而感到忧伤和痛苦。如考上名牌大学却愁眉苦脸、心事重重,想打退堂鼓。有的在大学学习期间,经常无故往家跑,想休学退学。

  2、不病似病

  患者一般年龄较小,不会表述情感问题,只说身体上的某些不适。如有的孩子经常用手支着头,说头痛头昏;有的用手捂着胸,说呼吸困难;有的说嗓子里好像有东西,影响吞咽。他们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做了诸多医学检查,又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病”仍无好转迹象。

  3、不良暗示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潜意识层的,会导致生理障碍。如患者一到学校门口、教室里或工作单位,就感觉头晕、恶心、腹痛、肢体无力等,当离开这个特定环境,回到家中,一切又都正常。另一种是意识层的,专往负面去猜测。如患者自认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自己不会与人交往;自认为某些做法是一种错误,甚至是罪过,给别人造成了麻烦;自己的病可能是“精神病”;真的是“精神病”怎么办等。

  4、不满环境

  可能在学校或单位发生过一些矛盾,或者根本就没什么原因,患者便深感所处环境的重重压力,经常心烦意乱,郁郁寡欢,不能安心学习工作,迫切要求父母为其想办法,调换班级、学校或工作单位。当真的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患者的状态并没有随之好转,反而会另有理由和借口,还是认为环境不尽如人意,反复要求改变。

  5、反抗父母

  患者在童年时对父母的管教言听计从,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会后,不但不跟父母沟通交流,反而处处与父母闹对立。一般表现为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乱扔衣物,洗脸慢,梳头慢,吃饭慢,不完成作业等。较严重的表现为逃学,夜不归宿,离家出走,跟父母翻过去的旧账(童年所受的粗暴教育,父母离异再婚对自己的影响等),要与父母一刀两断等。

  6、自杀

  最后一种行为是该中心专家最为担心的,那就是自杀。重症患者利用各种方式自杀。对自杀未果者,如果只抢救了生命,未对其进行抗抑郁治疗(包括心理治疗),患者仍会重复自杀。因为这类自杀是有心理病理因素和生物化学因素的,患者并非甘心情愿地想去死,而是被疾病因素所左右,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