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学毕业生的20条建议,送给即将离校的你

给大学毕业生的20条建议,送给即将离校的你

发布时间:2017-12-17  编辑:孙彩秀‍ 手机版

  导语:从校园到职场,每个人必须重新定义自己。你若主动,处于再难熬的环境中,都能闯出一番天地。你若被动,只能作为齿轮长年累月转动、变旧,然后被更新更好的代替。给大学毕业生的20条建议,送给即将离校的你!无论初入职场,还是面临职业倦怠,值得学习。

给大学毕业生的20条建议,送给即将离校的你

  1、行动要趁早,轻装上阵,拼尽全力向前冲。每个成长阶段都要承担与年龄相匹配的责任,大多数的人到了30岁左右,都必须要考虑家庭问题。所以,要想行动,就趁早,趁还没有背上家庭的包袱的时候,轻装上阵,千万不要太早享受安逸。

  2、找一个可以为之奋斗5年、10年甚至更久的目标。一个清晰的目标,可以让你的职业成长围绕着一个点去积累经验。围绕职业目标方向这个核心,才能构建你的竞争力,形成核心竞争力。

  3、不要盲目跳槽,朝着既定目标前进,永远走直线。只要方向明确,哪怕走得再慢,也可以比那些走弯路的人走得快。所以,不要盲目跳槽,每一次跳槽都要更接近最终目标,都要为以后的职业发展积累更多的筹码。

  4、审视能力与年龄的匹配度,让能力随工作时间不断积累。工作三年和工作一年的人,若在能力方面没有太大差别,这种不匹配会使得他们在想获得突破时遇到很多阻力。随着工作时间的积累,年龄不断增长,能力也要随之得到提升。

  5、针对不同的职业层级,完成不同的知识结构构建。不同的职业层级存在不同的知识结构,层级越高,对看问题的眼光和思路的要求也越高,整体的知识结构层次也要向上发展和突破,不能只停留在基层操作层面。

  6、坚持不懈,更加有效地投入时间,力争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在任何一个领域成功,都必须至少付出10000个小时的磨练。无论是最优秀的运动员,企业家,音乐家还是科学家,他们都在数十年内坚持每日付出,最终才能够崭露头角。

  7、平时做好准备,才能得到机会的垂青。这正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如果没有遇到机会,不要抱怨,首先要反思自身哪些方面准备不足,近乎苛求地努力。

  8、要做事,先做人,妥善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包括与上司的关系以及与同事的关系,与上司关系不好,基本上意味着职业生涯就此终结;与同事关系不好,即便升迁为领导,也会因缺乏“群众基础”而导致权力被架空。

  9、树立不断学习的能力,善于利用各种形式充电。厚度的积累在于不断强化的学习能力,要给自己不断培训、进修的机会,否则,职业发展就会在原地踏步,实质上是“不进则退”。

  10、在其位谋其职,树立最起码的职业化精神。良好的职业素养,有时候比能力本身更重要。只要在这个岗位,就应该把岗位上的事情做好。

  11、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在“优胜劣汰”中做到“强者自救”。只有适应优胜劣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获得生存之地。强大的内心可以让一个人在绝望中看到希望,消极悲观只会错失良机。

  12、加入专业人士的圈子,拓展人脉关系。寻找一个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圈子,并努力融入。通过参加协会或者会议的方式,可以拓展人脉,提升见识。

  13、不让坏习惯成为绊脚石,尝试改变每个不良习惯。不管它是否影响到其他人,或者你是否抗拒改变,都试着去改变。如果你能做到戒掉坏习惯,你的生涯和生活都会得到积极反馈。

  14、丢掉原来的简历,写一份打动面试官的新简历。大部分人的简历都平淡乏味且毫无启发性,写一份能够真正打动面试官的简历,应聚焦在你的成就而不仅仅是能承担的工作职责上。

  15、增加对工作的投入程度,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个细节。在工作期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都是在减少自己的投入程度。比如,开会的时候看手机这种细节,往往能够反映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只有将细节做好才能保证工作质量。

  16、学会向老板要一点假期,并毫无负罪感地接受它。如果永远没有休假的机会,对身心健康甚至雇主都是不利的。及时充电并保持精力充沛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17、在自己的贡献价值提升时,合理要求升职或加薪。如果你过去一两年里在工作上一直表现出色,体现出贡献价值,但却没有得到提升,寻找时机主动向老板提出合理的升职或加薪要求。

  18、与其不停抱怨,不如直接交流或寻找新机会。不停的抱怨只会加剧你的不满,而对问题解决没有任何帮助。不如直接去跟领导交流,也许有机会好转。如果工作真的让你非常不愉快,不如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19、一张卡片或一个邮件,不要忘记向同事表达感谢。收到帮助,或是和同事在合作中非常愉快,都可以用小卡片或者邮件表达感谢,永远不要低估人们多重视他人的欣赏。

  20、给自己一个专业定位,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企业和组织需要品牌,个人发展也需要品牌意识。要让自己的名字成为品牌,这需要持续不断的经营,也需要在专业能力上,向这个行业最优秀的人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