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期间,有网友总结了历年“高考账单”的变化,称备考成本30年来涨幅超过8万倍。一时间,“高价备战高考值不值”,乃至“上大学到底值不值”成为热议焦点。
现象
成都女孩玲玲考上大学本科,父亲虽然有钱供她读书,但认为“上大学无用”而拒绝提供学费和生活费,这条新闻引起了广泛争论。
2013年9月1日,1万多名网友在参与大成网专题调查投票时,七成网友均认为“读大学不是唯一出路,在哪里都可以学习”。55名热心市民则表示,不读大学肯定会遗憾,如果玲玲父亲仍然拒绝,他们愿意资助玲玲读书。
“不供女儿上大学”事件持续发酵,让人看到了生活的百态图。七成网友赞成“不上大学”,也有热心人士表示愿赞助其上大学,这的确是矛盾现实的真实映照。
分析
事实上,呈现在网络上的意见,代表的未必是真相,但却是一种真实的呼声。在此事上,便意味着,七成人“赞成这名女孩不读大学”,一旦成为这些人自己的选择,他们未必这么做,但在围观的心态下,他们选择了“赞成”,复杂成因难以论断,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背后有着对教育改革的呼吁、对教育现状不满的宣泄。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心理支撑,才有了七成人“赞成不读大学”的现实一幕。
这些年,“注水的高就业率”与“毕业即失业”并行、“北大学子卖肉”与“清华学子当城管”成现实风景、“学术不端”与“教育腐败”同行。这一切的一切,都传达出一个达成共识的信号:高校改革迫在眉睫。
因而,当看到七成人“赞成不读大学”,不过是又一次对教育改革的调戏罢了,这种调戏,其实跟调戏国足一样,充满了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读大学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1、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2、大学将赋予你足够的时间和实践去认真思考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将重新树立你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3、让你有机会释放自己的能力,用实践去检验你大胆,新奇甚至疯狂的猜想。
4、知道做个任何人都不得罪的人并非好事,有人反对,有人支持,然后自己做出决定才是精彩的人生。
5、能集中解决很多困惑,从而形成自己的原则,开始学会拒绝。
6、认识未来几十年最重要的朋友,能分辨哪些人自己一辈子都不会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