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功心理学的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成功心理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增大,对人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21世纪,又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每个人都想取得成功,而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具有健康的成功心理,但健康成功的心理是要靠培养出来的。特别是中学生,他们虽然享受到了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丰富的物质生活,但面临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培养中学生健康的成功心理不仅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更是当务之急的工作。怎样培养中学生健康的成功心理呢?笔者认为:
一、教师要拥有健康的成功心理素质,并且能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加以提高。拥有健康的成功心理素质,教师必须有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的储备。前苏联著名的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最多的忠告就是要学好心理学。他指出:“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有些教师觉得心理学是一门枯燥的科学,在学校里得不到实际的应用。我们很关心让心理学成为教师实际工作中真正的指南。”为此,他主张教师不断阅读心理学的新书,经常了解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而且长期坚持让教师定期地、用心地写学生的“教育鉴定”。这些长期坚持的做法,提高了教师的心理素养和心理教育能力。所以,我认为必须引以为鉴。作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知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那么,对于迎接21世纪挑战的中学生心里需求也同样如此;如果教师本人没有这样或那样多的成功心理体验,怎么能够引导学生去品尝成功的喜悦呢?为此,每位教师都应该在原有的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再学习,不断深化、拓宽心理学知识面,这样,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便能更好地启迪学生的心灵,更好地告诉学生怎样对待自己、对待自己的成就、对待他人等等。
二、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远大志向。
首先,教师在平时的班务工作和教学工作中,从学生的心理要求上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中学阶段是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帮助中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就抓住了培养健康心理的根本。实践表明,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学生才能把社会需要、精神需要放在首位,才能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学习和工作,正确处理个人义务与权利的关系,为社会做出贡献,并从中体验到满足和幸福的情感。正确的世界观能帮助中学生坚持正确的方向,勇于面对一切困难和挫折,在任何时候都充满信心,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正确的世界观能帮助中学生找到实现理想的正确的途径,在学习遇到困难时,能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情绪,刻苦钻研,以期成功。
其次,教师在平时工作中,要从学生的认知要求上引导学生向古代、现代、当代和国外的一些有远大志向的名人学习,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什么是理想?理想是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的想象。著名诗人流沙河所说:“理想如同行舟中的罗盘,给人生成功之路导引方向,给奋发进取者以力量,而没有理想的人就像大海迷航的行舟,随时都有触礁沉没的危险,他也不会在人生中获得更多的机遇……”。俗话说:“人无志而不立。”李大钊从少年时代起,就选择了“为民族解放事业而献身”的志向,周恩来少年读书时期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莫扎特5岁时就立下了坚定的志愿:要在实践中千锤百炼,将来当一个出色的音乐家……这些仁人志士就因为有了远大的志向,才有了众所周知的`伟大成就。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要常立志,要立常志。只有从小确立远大的理想,才有可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三、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前提。心理品质之所以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因为一个人在事业上和学业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古往今来,只有坚定的信心、浓厚的兴趣才能唤起一个人强烈的进取心,才能激发出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意志,从而为一个人获得成功提供旺盛不衰的动力。屈原被流放而著《离骚》;司马迁遭宫刑写了《史记》;但丁遇厄难著《神曲》;面对无数次失败和长期的贫困生活,杰克伦敦始终不渝搞创作,终于在1899年发表处女作《给猎人》,后来名著累累,成为大作家;……,这些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他们是不可能完成各自的丰功伟业,也不可能如此流芳百世。所以,要想使一个学生将来在事业等方面获得成功,就必须从小培养他们的乐观向上、豁达开朗、自信自强的良好心理品质。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中,也一定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努力锻造其坚强的意志、刚强的品格,让学生力争去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并且告诫学生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都不要悲观失望,不半途而废。
四、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1)教师要让学生知道社会交往是中学生的基本要求,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使你孤独的心理豁然开朗,苦闷、抑郁一扫而尽。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独生子女的增多,中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在悄然变化。加之,中学生普遍存在生理性早熟与社会性晚熟之间的矛盾,使他们总是从自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看别人的不足多,还常常带有自傲、妒嫉、猜疑、逆反、敌意的心理与同学交往;事实证明,带有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的人与他人交往的往往遭受挫折,不仅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周围与之交往的人。因而,教师应指导学生了解,哪种人际交往模式是可取的,哪种人际交往模式是不可取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利克伯奈依据对自己和对他人所采取的基本生活态度,把人际交往分成四种:第一,我不好——你好,我不行——你行。第二,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第三,我不好——你也不好,我不行——你也不行。第四,我好——你也好,我行——你也行。前三种模式在人际交往中是不可取的,容易引起心理上的挫折。教师要指导中学生建立起最后一种人际交往模式,以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态度去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培养中学生健康的成功心理的基础,而和谐的人际交往又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进入中学以后,许多同学感到自己长大了,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有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不少的少年学生改变了对父母的看法,甚至“瞧不起”父母,并顶撞父母,这时,教师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控制,学会体谅父母;另一方面,教师要教会学生调节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利用放松、转移、宣泄、幽默等方法,使之尽快地产生愉快的情绪;如此,教师在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后,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的成功心理。
(3)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哈姆柴可(Hamachek)认为,只有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培养和谐的教育气氛,才能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而不会有因失败而受惩罚的恐惧,他们才不会退缩。活动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纽带。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中学生可接触到学校和书本上所不能获得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发展义务感、责任感、荣誉感等积极有益的情感。同时,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教师多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意志力和成就动机,注重使用鼓励性评价和赏识教育,就能促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力量,满怀信心地、不断地争取成功。
五、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具有成功心理的情景。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虽然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屡遭失败容易导致中学生的自我否定。所以,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要有目的地设置一些困难情境,让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实在不得解时,一方面,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共同去探讨分析,帮助他们分析造成挫折的主、客观原因,寻找失败中的一些成功因素,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教师要结合社会、学校、家庭尽量减少对中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放下包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践证明,相信“成功是成功之母”,更加符合成长中学生的实际。当然,成长需要激励。面对失败,学生最需要成人的安慰或鼓励,最期待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很好,再试一试”恳切的激励,能让失败孕育成功;“差远了,别骄傲”,一味地警戒和责难,会使成功的喜悦化为乌有,甚至失去再做新尝试的勇气。只要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多加鼓励,学生就能够正确面对一切挫折。
教师要充分借助心理辅导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调节。一个人想要改变自己,就得有自己必定能做到的坚定的誓言;要实现成功辉煌的人生,得有自己的誓言。在心理辅导活动中,恰当地运用心理誓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斗志、调整学生的情绪,而且能更好地让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延续、在行为上主动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正如海伦凯勒所说得那样:“当你感到有一种力量在推动你翱翔的时候,你是不应该爬行的。”充分地运用誓言,既是一种精美语言的积累,也是一种积极力量的延续,更是形成健康的成功心理的强有力的保证。
总之,中学生正处在自我教育力量逐渐增强,他人教育力量作用逐渐减弱的“换档”关键期。抓紧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成功心理,使他们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对待生活积极主动,乐观向上,自尊、自信、自律、自强,不怕困难和挫折,具有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是我们每个教师的天职。
【关于成功心理学的论文】相关文章:
成功的喜悦议论文11-05
成功在于议论文10-29
关于成功的写作素材06-21
关于成功的经典座右铭06-14
关于成功的英语谚语12-11
关于成功的好词好句10-08
关于名人成功的故事11-24
论成功的议论文800字12-21
关于成功的励志的名言03-15
成功背后议论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