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成功的人物故事:“风电大王”张传卫

创业成功的人物故事:“风电大王”张传卫

发布时间:2017-12-09  编辑:孙彩秀‍ 手机版

  张传卫,1962年6月15日出生于河南省固始县,是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和董事长。自1993年创立明阳集团至今,张传卫先生一直坚持科技创新,紧紧围绕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致力于自主研发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技术产品,从一万元创业,历经16年,跨上了年产百亿产值的大产业平台,形成了智能成套电器设备、新型电力节能装置和大型风力发电机组三大产业。下面是关于他的成功励志故事,欢迎阅读。

创业成功的人物故事:“风电大王”张传卫

  张传卫当过兵、从过政。1993年他辞职“下海”,拿出自己积攒的工资,东拼西凑了12000元组建中山市明阳电器有限公司,主营产品是配电箱。到1995年,这个小打小闹的公司利润已有50万元。不同于许多民营企业家小富即安的心态,张传卫始终怀着一个更大的梦想,50万元利润全部被投入开发新产品。

  凭着技术创新,势单力薄的小企业居然把单个优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做到了全国第一。1998年,积累了几百万元的利润后,他再次把所有资金用于产业升级:买地建新厂房,同时开发具有国际水平的高压开关柜,产品再次升级,成为国内第一个开发出中置式真空开关柜产品的企业。

  2000年,全国3000多家开关柜企业还在激烈厮杀,张传卫再次调整航向,转做高压变频调速装置(即高压变频器)。这是一款节能产品,能对高压电动机进行调速节能。当时电力还不紧张,很多地方政府还在鼓励用电。张传卫对电力的稀缺性做出前瞻性的判断,在电力过剩时期开始着手研发开发节能设备,以产学研的方式持续投入研发费用7000多万元。

  “他不是图钱,就是想把事情做成。从没想过拿钱来享受,该吃什么还是吃什么。”追随张传卫十多年同事这样评价张传卫。

  押注风能

  这一轮产业升级,使明阳完成了从输变电设备到大型节能和电力电子装备核心技术的第一步转型。五年间,明阳成为全国高压变频调速的领军企业,已经掌握了风力发电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

  2005年,新政策规定风电设备的国产化水平要达到70%,而当时外资风机制造企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超过七成。面对隐藏的产业机遇,张传卫认为,既然明阳已经在这个领域积累了核心技术和人才储备,为什么不自己做?“对我们来讲,这是能介入大产业的唯一机会,火电进不去了,核电需要门槛,水电也很饱和了,我们能进入大电力的切入点就在风电,梦想就在这里。这是历史性机遇,一定要冲进去。我们都是40多岁的人了,如果在我们人生中能够干成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就是这一次机会了。如果用5年时间打造一个百亿产值的企业出来,到五六十岁还能做个千亿的。如果在50岁还没做出百亿,这一生也就如此了。”

  从2005年6月开始,明阳正式进军风电。虽然有电控系统生产的基础,但风机核心技术仍处于空白。在高端制造业,国内过去通常的做法是委托开发,以市场换技术。

  与一家德国风机设计公司商谈了委托开发8个多月后,张传卫突然在签约的前3天改变想法。“我们买得来技术和许可权,但永远买不来关键技术和研发能力。我们有核心的控制技术,还有中国的气象资料和风资源资料,在中国电力行业有独特的客户资源,为什么不可以联合研发呢?我不想借鸡下蛋,而是要结婚,生出中国的孩子,姓中国的姓。”

  确定了联合研发模式之后,推出第一批符合中国风资源环境的定制化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风机陆续面世。从合同签订到第一台整机投入商业运行小批量生产仅用了15个月,比德方最初预计的3年大大缩短了一半以上。

  “这是了不起的,比国内的产学研更上一个台阶。”张传卫总结道。

  2006年6月,广东明阳风电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主营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风电工程技术及风力发电相关技术咨询、技术进出口业务。

  第一批风机产品才刚刚下线,张传卫马不停蹄地去美国找市场、找资本,坐飞机时睡不着,在航班的便签条上,他雄心壮志地写下明阳风电第一个五年目标:“百亿产值、成功国内前三的上市公司,进入全球前十”。当时,公司的规模只有300人,连厂房的用地还没有买下来。第一笔风电设备的订单才刚刚生产下线。“在总裁办的会议上说起这个目标,同事们都说老板疯了。”张传卫笑着回忆道。

  资本的宠儿

  五年后,疯狂的目标全部成为现实,成功的资本化运作在其中起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当时股权融资的概念在国内还未流行,张传卫是第一批吃螃蟹的民营企业家,先后见了150多家国际投资者,包括高盛、美林、淡马锡等国际知名投行。

  一开始,“只要是有钱人都见”。后来,明阳在投资界里名气渐涨,“找钱”变成了“选钱”——有钱已经不足以打动张传卫,还要看投资者能否带来市场和资源、人才、技术等附加值。比如后来国开行通过深圳创新投对明阳直投,带来国家政策支持;工银国际的投资,带来金融支持;美林的投资,还引进了印度的投资商。张传卫笑称,好多投资者不仅带着嫁妆,还把姐姐妹妹也带来了。

  一些投资者在决定投资之前专门来中山看过明阳的工厂,认为项目有前景,就是工厂规模太小了。“投多了会把股权占的太多了,投少了又办不成事。”

  张传卫却认为这并不是问题:“我给你画个蛋糕,告诉你这个蛋糕值多少钱,你买多少,就是议价嘛。这样既能多融钱,股权也没被吞掉。”

  他不急不缓地为当时只有3000万资产的明阳风电画了一个大蛋糕:“到明年底,明阳就可以达到10个亿以上产值,1个亿的利润。按6倍的PE值并不高,我要10倍你也得给我。但因为风机刚下线,有风险,所以才降到6倍。”

  在6亿估值的时候,美林作为第一批投资者进入。随着第一批风机下线运行,明阳的估值一路看涨。“后来手上拿到十几亿的订单,明年只要一交付就有利润了,我当然要提价了。”国开行在3个月后进入时,估值已经飙升到12亿。

  到今天,张传卫仍为IDG的“投资失误”而惋惜。当张传卫提出6亿估值的时候,IDG的投资人杨飞认为估值最多只值3亿。一年后,明阳风电市值已达30亿,张传卫曾对IDG的投资人讲:“当时你如果6亿入手,到现在已经有5倍收益了。现在30亿还进不来。”

  到2007年底,明阳募集的资金已经超过2.7亿。据业界传言,在2008年4月至8月期间,与张传卫吃一顿饭的机会被两家机构私下炒到100万元的天价,堪比巴菲特之宴。风投机构对明阳投资的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股权融资模式获得认可后,明阳在国内加速圈地布局,延伸产业链,用2年时间打造了天津、吉林、江苏、内蒙、广东的5大生产制造和服务基地,几乎没进行资本性支出,形成了轻资产的产能扩张。“像天津滨海新区600亩地,建成10多万平米的厂房的明阳工业园区,我们没有出一分钱,上市完以后才谈的回购。这就是没钱能做的事。”

  2010年10月,明阳风电在纽交所上市,募集资金3.5亿美元,创下2010年中国公司赴美IPO募集资金之最。上市钟声敲响后,曾到中山考察的意大利索法芙董事长激动地上前与张传卫拥抱。这位70多岁的老先生百感交集,他曾经预感到这个民营企业会成功,但不曾料想,当年名不见经传的小工厂会以如此惊人的速度野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