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春课件(精选6篇)
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七年级语文上册春课件,希望对你有帮助。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领会作者赞美春天,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珍惜春光,奋发向上。
3、学习作者全面而细致地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有条理地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景物,表现景物特点的方法。
4、了解文章寓情于景,表达对春天赞美之情的特点,体会精确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1、培养“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教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朱自清的笔下。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
代表作 《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
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三、检查预习:
蓑suō 黄晕yùn 应和hè 抖dǒu擞sǒu 呼朋引伴
笠lì 嘹亮liáo 胳ɡē膊bo 酝yùn酿niànɡ 花枝招展
撑 盼望 润湿 清脆 欣欣然
卖弄 朗润 软绵绵
四、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体会语言美。
3、划分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颂春”三部分。)
五、分析文章结构:
(一)第一部分(第1段):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是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明确:急切——盼望着,盼望着
2、此时春天来了没有?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明确:没有——近
3、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用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
4、小结:文章第一部分只有一句话,作者通过抒情的手法,运用反复、拟人的修辞方法给我们写出了他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在他感情的渲染之下,我们也产生了同感,同样渴望春天尽早到来。
(二)第二部分(2—7段):
1、终于迎来的春天是怎样的呢?作者在一开始便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指名学生朗读这段话,其他学生找出这句话。
明确: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2、作者依次写了哪些景物?哪些一笔带过?哪些详细描写?
明确:总体轮廓: 山、水、太阳
局部描绘: 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接春天的人们
3、于这些景物作者并没有一一详细地描绘,而是先粗笔勾勒,通过远近不同的三种事物——山、水、太阳,给我们总体描绘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有了粗笔勾勒的背景之后,作者才开始用他那细致的笔触,工笔细描富有春天特征的景物,绘出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他一共详细描绘了哪几幅春景图?请各用一个字概括图中主角迎接春天的方式。
明确: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
4、小结:作者正是如此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地按一定的顺序给我们描写春天的景物的,在写春天的山,水,太阳时虽只有一句话,但他却能够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赋予春天生命,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三)第三部分(8—10段):
最后三段是赞美春天的,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比喻、排比,赞美了春天的新、美、力,“像刚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告诉人们,春天在发展、在成长。
六、研读赏析:
1、齐读第二部分。
2、小组讨论:比较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之间的异同(从特征、角度、写法、修辞方面比较)。
相同点:都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了相关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3、迎春图:人们通过哪些活动喜迎春天?用书上的语句表现。
4、迎春图与其它四幅图之间有何关系?
明确:其它四幅图层层铺垫,很好地衬托了迎春图。
七、品味语言:
你喜欢哪一幅图?为什么?(可以从语言、写法、画面等角度阐述。)
八、体验与反思:
1、《春》是我们所学过的不可多得的美文之一,结构匀称,语言清新、生动、形象,使人充满向往之情。同学们是否想过,作者把文章写得如此好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2、小组讨论、交流:观察细致,留心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征。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调动人的感觉器官,使难写的事物形象突出。我们在平日学习中,要勤观察、抓特征、多揣摩、多练笔、多读书、活运用。
九、拓展延伸: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古往今来,每当春回大地时,无数文人墨客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来描绘春天、歌颂春天。你能列举一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吗?
总结:先来看看唐代的诗人是怎么写春的:(课件显示)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杜甫《春夜喜雨》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再看看宋代的: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十、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完成三训相应习题。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多种方法写一写《冬》。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课件 篇2
【设计指导思想】
新课标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也深切感受到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活动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即变教为学,教是为学引路、架桥。 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状况,让老师的教路顺着学生的学路走,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沟通与合作。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出来。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春》一课的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多朗读,多感悟,多讨论,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维方向、路线、探求未知领域的知识,使学生尽可能独自去开掘知识宝库,进行愉快教学。
【教材简析】
《春》是一篇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文,文章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欣赏这篇课文,既是提高读写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2、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选用鲜明、准确的语言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感情地描绘景物。
4、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朗读能力等多种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活动准备】
带领学生到郊外去春游。教师选择能反映春天特色的典型景点,指导学生观察、写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景导入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可记得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投影出示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二、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长期任清华大学教授。他是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晚年成为著名的民主战士。他写的散文艺术成就极高,其中许多篇目如《背影》、《绿》、《荷塘月色》、《春》都是中学传统教材,深受教师、学生的喜爱。
三、听读课文
1、使用朗读磁带。
2、学生分组朗读全文。
3、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4、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⑴ 正音: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酝酿(yùn niàng)
应和(hè) 笼(lǒng)着一层薄(bó)烟
黄晕(yùn) 蓑(suō)衣 巢(cháo)
⑵ 思考:
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大意以及作者的思路。
本文围绕一个春字,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最后歌颂春天。(见板书)
四、讲读体会
1、第一部分:迎春。
⑴ 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明确: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⑵ 轻声读第1自然段,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第二部分:绘春。
⑴ 第二部分是重点部分,描绘出了哪几幅不同的画面?
明确:学生阅读,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⑵ 分析第三节:
① 描绘春草图,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
明确:从草的情态、质地、色泽和长势方面。
偷偷地用拟人的手法把春草人格化。
钻写出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表现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嫩写质地;绿绿写颜色,准确地写出春草新的特点。
满是的写春草的长势,表现春草的勃勃生机。
软绵绵从感受的角度表现春草的可爱。
② 小草惹人喜爱,招来许多人,文中哪些动作来表现人在草上的活?为何写草要写人呢?
明确:
动词:坐、躺、打、踢、赛、捉。
动词写孩子的嬉戏,侧面写春草给人的欢乐。
③ 本节文字从点到面,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着力描绘了春草勃发的景象。
3、课堂小结:
在这一堂课里,我们又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在朗读声中,我听得出大家既爱春天,也爱这篇如诗如画如歌的散文。
五、作业
背诵第1~3节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抽背春草图。
2、复习上节课的要点。
二、朗读4~6段,参照学习春草图的方法,分析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1、请三位同学分别上讲台对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进行分析,其余同学要作扼要记录,自由发言,指出他们哪些地方理解得正确,分析得中肯,哪些地方不够。自己补充修正。
2、教师小结。
三、朗读第三部分:颂春
1、在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2、这三个比喻的顺序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3、把这三个比喻合成一段可不可以,为什么?
明确: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四、归纳总结
中心思想:这篇散文抓住春景的特点,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五、迁移练习
1、课文中用各种方式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在这阳光明媚、新芽萌发的春天里,你想到些什么?请根据课前在郊外所观察到的写一段话。
2、教师小结。
六、课外作业
1、朗读并背诵全篇课文。
2、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写一篇短文:《郊外春色》。
【简述】
本课以合作、探究为主。结合自主等多种方法。以文中春草图为重点。经过老师对春草图的示范讲解和分析,学习春花、春雨图时,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分析。这就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本课应多读少讲。特别是描绘的几幅画面,除开头春草图示范分析外,其他可以以读代讲,以写代讲。让学生取代老师的重复教学活动,并从反复的读写活动中细细品味文中节奏明快、朴实清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课件 篇3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掌握字词,体会形象,把握感情
【学习重点】写景的组织与安排
【课前预习】
你能把下面的字词拼音写准确吗?并且吗?赶快动笔吧,亲爱的孩子!
酝酿( ) 黄晕( ) 披着蓑衣( ) 涨起来( )
宛转( ) 应和( ) 戴着斗笠( ) 抖 擞( )
薄烟( ) 朗润( ) 捉迷藏( ) 仿佛( )
稀疏( ) 鸟巢( )
2.解释字词
欣欣然: 朗润:
吹面不寒杨柳风:
酝酿: 黄晕:
一年之计在于春: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卖弄:。 抖擞:
3.关于文章的作者你了解多少呢?看看那个孩子填的准确又工整。
《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号____________,后改为自清,字______。原籍浙江绍兴人,现代的______,________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预习质疑】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数一数《春》这篇文章共有几段啊?聪明的你想想朱自清描写了春天的几种代表性的事物呢?展现了几幅图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讨论下看看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结构上是什么顺序?
3.朱自清的散文《春》是一卷春的画图,是一曲春的赞歌。请用这样的句式来写几句。
《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春》这篇文章中,朱自清给我们展示五幅图画,你分别给这五幅图画配上相应的古诗。
春草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花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风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雨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迎春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文章文章的第一段加个标题:______________。文中第一段连用两个“盼望”,你知道为何用两个“盼望”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着”,两个“了”给人一种_____________的感觉。
6.文章的重点部分是_________,这一部分结构上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掌握字词,体会形象,把握感情
【学习重点】
【课前预习】
课后的课文背的怎样了啊?来下面有几句话,你来检测下自己的水平吧
(1) 小草偷偷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春花图中使用排比有使用比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虚写想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暗写风和阳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吹面不寒杨柳风”这首诗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把整首诗给默写出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文中第二段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一切”指的是什么呢?_________
“刚”照应了上文的_________。分别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刚“睡醒”情态。
其中“山”睡醒的样子用了_______来描绘的,为何要用这个词语呢?__________________
“水”睡醒的样子用了________来描绘的,为何要用这个词语呢?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太阳”睡醒的样子用了_______来描绘的,为何要用这个词语呢?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抓住春山,春水,春日的特点,勾画出春景的轮廓,为具体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图创设了广阔的背景。
2 在描绘春草图时,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春草的情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春草之多、分布之广。这几句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钻”这个字该如何去理解呢?__________________
3 在描写春花图时有实写、有虚写,请写出虚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这一段可以按照由高到低来排序,你试试作者是由_____写到_________再写到_________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他们之间的顺序能否颠倒?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句古诗叫做“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将春天写活了。“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这句话中,“闹”也比较有新意,你能体会住这句话的含义吗?可爱的孩子们?
4 在春花图中,有暗写阳光和春风的句子,你能写出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春风图中,有采用引用的手法的句子,找出来,看看谁默写的最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课文提示上说春风图,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角度来写春风的。第一个角度突出了春风的什么特点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类推第二,第三个角度分别写出了春风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的是江南的春雨,开头第一句,写出江南春雨的什么特点呢?__________________
而我们这的春雨确是“春雨贵如油”,作者对连绵的春雨是什么态度呢?______________
你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啊?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迎春图中,为何要挑选风筝来描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朱自清的五幅图画,由景及人,颂扬了 表达了作者对春天________________ 感情
5、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写出了春天的 。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写出了春天的 。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写出了春天的 。
这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春的古诗词句
【课后反思】
略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课件 篇4
学习目标:
1、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
2、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重点切入法
学法指导:
精读、摘录
教学工具:
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创景导入:
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背诗文)。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一、师生共赏:
1、师生同读
(配乐配画)师:深情朗诵。生:深情朗诵。师生齐诵。读后说说文章的行文线索
明确:盼、来、近总领全文,启开下文——概写初春的山、水、太阳——细致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
2、师生同赏
⑴小声读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填在表格中并写出喜欢的理由。(师生分组同时进行以春草图的描写为例)
喜欢的词语⑴嫩嫩的、绿绿的、⑵偷偷地、钻⑶理由:⑴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⑵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喜欢的句子“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理由: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⑵分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说喜欢的理由(老师参与在一个小组内)
⑶全班交流,生先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师交流并总结。
3、师生同写
师生读最后一组排比句,仿照“春天像~”写一组比喻或拟人句构成排比,看谁写得多、写得好。
4、师生同绘
出示画板,共同描绘美好的春景图。(重点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然后描画)
三、精彩展台
同唱一首赞美春天的歌《春天在哪里》,唱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春天究竟在哪里?或在哪里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应该是怎样的(描绘你眼中的春天)?(口头作文)
四、作业布置:
⑴课外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的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⑵在网上查阅并摘抄描写春天的诗或文章,并在读书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第二课时
链接交流;:朱自清简介、朱自清作品诵读、赞美春的文章朗读比赛
作者简介
作者朱自清(1898——1948)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他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写作训练:
以“家乡的春”为话题写一篇写景散文
词汇参考:
朗润、酝酿、卖弄、宛转、嘹亮、黄晕、烘托(见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尽量用上这些词语)
交流创作:
选出佳作,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赏析。
《春》重点难点指导
1、精讲导读要点: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委婉细致,层次清楚。(总分顺序)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
2、精讲导读方法:读中导,读中讲、读中练,读后比较综合,读后发挥想象。
(一)读中导
1、听朗读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读,了解内容,进入意境,初步感受。
2、通读全文,熟悉内容,理清层次,思考问题:
(1)全文围绕一个“春”字,文章可分几个部分?标题、开头、结尾之间有何联系?
(2)第二部分是重点部分,作者采取怎样的顺序描述的??
(3)作者是怎样经过细致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生动而逼真地描绘了这万姿千态的“春”的?他写这篇文章主要抒发哪些感情呢?
以上导读安排仅是让学生了解阅读这一类文章如何着手及必须抓的几个主要问题。
(二)读中讲
1、精读重点部分(第二部分)。教师讲析三个问题:
(1)结合课后“思考和练习三”分析几个画面、层次的安排,讲清描述景物采用“总分顺序”的方法和作用。(其他几种记叙顺序也宜点明)
(2)读“春草图”的四句话,从“作者从哪些方面写春草的?哪些词用得特别好?春草有何特点”等方面分析。
(3)再读“春风图”有关内容,讲清作者怎样借助其它事物写出无形无色的温暖、芬香、和悦等特点的。
2、细读关键部分。(第三部分)讲析两个问题:
(1)作者在这部分运用排比句式,连设三个比喻,这“三喻”中的联系和区别,春天的三个特点及为何按这样的顺序排列。
(2)这部分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以上精讲内容安排的依据是:一从本单元“共性”和本文“个性”出发,二从“举一反三”的需要出发,三从初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
(三)读中练
1、练朗读。朗读是本篇的重点训练项目,要反复吟诵,在吟诵中理解作者的感情。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
2、练字、词、句。
(1)正音:涨藏散酿巢晕蓑
(2)辨词:朗润赶趟儿酝酿呼朋引伴卖弄宛转应和黄晕舒适花枝招展
(3)散文十分讲究词语锤炼,本文有不少特别凝练、形象的“字”,找出来指出其妙处。如“小草从土里钻出来”的“钻”字,“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的“逼”字等等。
(4)散文常用一些叠字,本文叠字很多,指出其结构上的特点及在表达上的作用。
(5)结合课后“思考和练习四”找出本文的比喻句并指出其作用。
3、练分析思维
(1)对照教师“春草图”、“春风图”的分析,学生自行分析“春花”“春雨”“春人”等画面。
(2)文章的中心究竟是什么呢?这一篇描写“春”的散文和其他一些写“春”的文章有哪些不同呢?
练的形式多种多样,什么时候练什么内容教师可随机应变,但万变不能离其宗,基础知识不能忽视,基本技能不能放弃,听、说、读、写全面兼顾,同时还要根据这类课文的特点及本课的“个性”,这就是以上只提供训练内容、不提供形式的原因。
(四)读后比较综合
1、把本文和《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济南的冬天》结合起来。
比较其异同。综合其“共性”,求得其规律。可口头比较也可列表式比较。
2、把本文和课外类似散文相比较,进一步求其规律。
以上步骤颇为重要,学生是否能找到这一类文章的“共性”和“个性”,求出其规律,是能否“举一反三”的关键。
(五)读后发挥想象
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
1、让学生熟悉自己周围的景色,展开丰富的想象,口述自己所思。
2、安排时间,带学生走出校门,帮助他们对自己身边的景物进行仔细观察,抓住特征,进行描述。此类作文可教师命题也可自由命题。
这一步的目的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同类型文章也完全可以这样做。
重点提示: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同时也使作品语言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
描绘的细:“春草”图中,春草旺盛的生命力──“钻”,写它的色彩──“绿”,写它的质感──“嫩”、“软绵绵”,写它的覆盖面──“一大片”、“满是的”,写人在草地上游玩的快乐,写风的助兴。细笔细绘,具体形象,使人有亲眼目睹亲身所历之感。
描绘的立体:“春花图”中,先写树上的繁花似锦,次写树中昆虫是喧闹,再写树下遍地的野花;写眼前的花儿争春,又写想象中树上结的果实;写花的色彩,又写花的甜味;明写野花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暗写风与太阳。这样,动静结合、色味结合、虚实结合、高低结合、明暗结合,绘出一幅色彩鲜艳、春意盎然的立体感极强的图景。
描绘的方法多样:拟人“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寓花树、万物以人的表情、动作、感情,生机更为盎然。用比喻的手法,“像火”、“像眼睛”……具体生动,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为鲜明。
描写的语言优美,极富表现力。选词准确精当。“朗润”,准确描绘出春天山景的明朗、润泽的样子。“蜜蜂嗡嗡的闹着”,一个“闹”字,既写出了蜜蜂争先恐后,又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大量的使用叠音词,既没让读者感到词藻的华丽和人工的雕饰,又恰到好处的突出了春天的特征。“春草图”中的“偷偷”表现了小草在人们不易察觉的情况下,无声无息的生长的动态;“嫩嫩”写出了初生小草的鲜嫩可人;“绿绿”则为小草着上了一层鲜亮悦目的色彩。
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出了春天未来到时的盼春心切,继而又对春回大地之后呈现的盎然生机的欣赏和赞美,巧妙地向读者传达出春天带给人们的不光是新的气象,更是催人奋进的勇气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这一深刻含义。
难点提示:
文章结尾的三个比喻各突出了春天的哪些特点?
第一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象征着勃发的生机,突出了一个“新”字;
第二句“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笑着、走着”,象征着春天的婀娜多姿,突出了春天的“美”;
第三句“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象征青春的活力,给人以“力”的美感。
《春》教学反思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本文在盼——绘——颂的抒情中描绘了心中的春,与朱先生的其他散文相比风格上有较大的变化。在教学设想中,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内涵: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背影》、纪实散文,本文是一篇由妙词、佳句、锦段构成的《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本文在盼——绘——颂的抒情中描绘了心中的春,与朱先生的其他散文相比风格上有较大的变化。
在教学设想中,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内涵: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背影》、纪实散文,本文是一篇由妙词、佳句、锦段构成的美文。从字方面来说文中多音字多。如:涨、散、藏、和、晕等。从词的角度讲,文中语言使用准确而妥贴。有大量的雅词。很值得学生去体会和积累。从句方面讲,文中大量使用了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如:比喻共用了八处之多。从段落布局讲,各段落之间安排整齐有序。如:最后三段用三个比喻句来歌功春,表现出春的新、美、力。单独成段构思巧妙。对于这类文学性文章的学习,个人认为应上文学欣赏课:让学生学会欣赏至关重要。用品、背写来体会、感悟其美及美有何处、为何美。调动听、说、读、写各种能力来学习,同时在学习中锻炼、提高能力。
所以在教学中设计了两课时:一是品读课;一是背读课、意在使学生学有所得、得到一种能力,得到一种欣赏文学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在起初的教学设计中的一些问题:一、品读活动中,把整文交给学生去品词、品句、品段的处理过于急功近利,过于粗糙。如能做以下的调整、细化则更好,学生所得则更多、更深,分四人小组,每组自由选写草、花、风、雨、人的图景来进行品读活动效果更好。二、在进行问题设计时,有几句话表述不够严密,使学生的思路发生了偏斜。不易于课堂练习的进行。所以在设计时一定要细心。三、品读活动中的理解活动,两个问题的设计偏难。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两个问题:
一、对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教学流程有点涩。不够顺畅。
二、教态不美,缺少活力,及对学生情绪的激活和调动。压制了学生的积极的情感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课件 篇5
教学建议:
本文是初中语文第一课,本阶段学生容易通过朗读进入课文情境,因此朗读对他们来说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一步。本课的朗读可以分几个层级进行,一是初步感知的朗读,二是投入感情的朗读,三是在思考理解基础上的朗读。可以找名家朗读的录音,给学生示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大声朗读,读出美感,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韵味,体会文辞的优美。另外每个段落要分层赏析,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将精美的语言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虽然在小学已经接受了朗读训练,但朗读水平仍然参差不齐,有种种缺陷和不良习惯,有待在教学中加以改进。本课的朗读教学应当从基础训练入手。端正朗读态度,同时掌握一些基本的朗读技巧,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目标:
1.了解朱自清生平,熟悉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3.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连读。
4.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5.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语句,深入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中的春之美景,把握重音、连读。(重点)
2.赏析优美语句,揣摩品味语言,深入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难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朱自清生平,熟悉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整体把握全文,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3.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连读。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春天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古人就用很多美丽的诗句来描写春天,比如杜甫的《绝句》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那么朱自清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迎接春天的呢?他又会怎样描写春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初中的第一篇课文《春》。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在扬州长大,故自称“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族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真情实感,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诗文集《雪朝》《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你我》和论著《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新诗杂论》等。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一读)
要求:全班齐读课文,边读边标注不会读字或者理解不易的词,再全班交流。
明确:酝酿(yunniang)
黄晕(yun)
应和(he)
嘹亮(liao)
薄烟(bo)
披着蓑(suō)
戴着笠(li)
静默(mo)
抖擞(sǒu)
水涨(zhǎng)
捉迷藏(cang)
晕(yun)
巢(chao)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
朗润:明朗润泽
卖弄:炫耀
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繁花:密密的开着的花
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
舒活:舒展,活动。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设计意图】朗读第一步,读准字音,文从字顺,为后文的进一步训练做好铺垫。
(四)听范读,掌握文章基本节奏,标注停连、重音。(二读)
(1)停连、重音基本知识介绍:
①停连: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中断”即停顿,“延续”即声音的连接。声音的“停顿”和“连接”与文章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要求相适应,不是随意的。
②重音: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重读与轻读是相对的,有重就有轻,在朗读时要结合文章内容读出差别。
③情感:朗读前要整体把握作者的情感,朗读时要用恰当的语气、语调体现出作者要抒发的思想感情。
将需要停连和重音的地方用符号在文中标注出来,形成“朗读脚本”。停顿:“v”(句中小停顿:“|”)连接:“^”重音:在文字下加点。方便朗读。
(2)开始范读,学生标注;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朗读的基本技巧,打好朗读基础。
(五)按照重音、连读示范,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三读)
要求: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按照刚才划分的重音和停连,尝试再次朗读,读出节奏感;边读边思考,该段落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
①第一自然段:
重读:“盼望着”,第二个“盼望着”应该更重一些;
停连:两个“盼望着”应当是反复的手法,连读;第二个“盼望着”后面应当稍作停顿。
总领全文
②第二自然段:
重读:“一切”“都”“起来了”,三个“起来了”一个比一个重。
停连:“一切都像”后面稍作停顿。
总写:山、水、太阳
③第三自然段:
重读:“偷偷地”“一大片”“满是的”
停连:“偷偷地”后面停顿,“嫩嫩的”“绿绿的”停顿。“满”停顿,“坐着”“躺着”停顿。“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可连读。
春草图
④第四自然段:
重读:“不让”“都开满了”“满是”“成千上百”“遍地”
停连:“桃树、杏树、梨树”每个之间稍作停顿,“桃儿、杏儿、梨儿”每个之间稍作停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连读,“有名字的,没名字的”连读,“像眼睛,像星星”。
春花图:桃、杏、梨、野花、蝴蝶、蜜蜂
⑤第五自然段
重读:“不错的”“卖弄”“各种”“都在”“成天”
停连:“不错的”停顿
春风图:青草味儿、花香、鸟儿、牧童、短笛
⑥第六自然段:
重读:“最”“就是”“密密地”“全”“逼”“一点点”
停连:“看”后面停顿,“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连读,“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连读,“披着蓑,戴着笠的”连读。
春雨图:树叶儿、小草、灯光、人
⑦第七自然段
重读:“一个个”“都”“各做各”“刚”“有的”,第二个“有的”更重。
停连:“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连读,“一个个”停顿,“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连读。
人迎春:风筝、人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重读:“刚”“都是”“笑着”“走着”“上前去”
停连:“他”停顿,“笑着”停顿,“他领着我们”停顿;一句句加重
总结全文,颂春
情感:对春天的热爱、赞美。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全文,也初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准与优美,体会语言之美,情感之美。
(六)布置作业
文章描写的春天图景你最喜欢哪一幅?请结合自己家乡,选择一种景物来描写春天,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设计意图】活学活用,片段写作练习,写出真情实感是关键。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强化朗读,激发联想和想象,读出课文画面感和优美的情境。
2.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语句,深入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二、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
(一)默读课文,挑选出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想想它们好在哪里?(四读)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连用两个“盼望”,突出强调了作者期待春天来临的急切和喜悦的心情。同时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脚步”赋予了春天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即将到来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期盼春天的急切、喜悦的心情。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刚睡醒”、“欣欣然”、“张开眼”等词赋予了大自然万物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③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同时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脸红”赋予了太阳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写出了春天太阳的温暖,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④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偷偷地”赋予了小草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同时,“钻”字表现出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⑤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侧面描写,用一系列动词,描写了人们在草地上嬉戏的情景,侧面烘托了春草带给人的欢乐,衬托出春草的可爱,招引人投入它的怀抱。
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等词赋予了果树以人的动作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果树竞相开放,开得热烈,争奇斗艳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春花、春天的喜爱。
⑦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把红的、粉的、白的花分别比作火、霞、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娇美动人的景象,同时增强语势,强烈表达了作者对春花、春天的喜爱之情。
⑧野花遍地是: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野花比作眼睛、星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花的繁多、色彩艳丽,表达了作者对野花、春天的喜爱之情。
⑨“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运用引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引用志南和尚的诗句,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暖、柔和,增添了文采,表达了作者对春风、春天的喜爱之情。
⑩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高兴”、“卖弄”、“唱”等词赋予了鸟儿以人的动作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儿声音的清脆、婉转、悦耳,写出了鸟儿迎春的欢悦,表达了作者对鸟儿、春天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于比喻、拟人的概念。精读课文,赏析文中景物特点,学习作者写景状物的手法。
(二)表演性朗读,发挥形象,读出文中情境。(五读)
要求:小组为单位,挑选自己喜欢段落(最好和第一次不同),朗读读出画面之感,可以配以动作等。
明确:
①(我)盼望着,(我)盼望着,(你看)东风来了,(听到)春天的脚步近了。
上面括号中添加文字,是应该在朗读中体会到的。其中“我”既是作者,也是朗读者,学生应当有主体意识,把自己当成作者,把朗读课文当成一种主观化的感受和表达。“我”好像在盼望春天,呼唤春天快点儿到来;同时又仿佛感触到春风意境来临,看到了大地渐成新绿,心情无比喜悦。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作者以“朗润起来”、“涨起来”、“脸红起来”这些富有个性特征的语言,分别写出了它们欣欣然“醒”来的样子。读出那种万物苏醒的情境之感。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嫩嫩的”、“绿绿的”两个叠词极力形容了刚刚破土而出的春草鲜嫩清新的姿态,偷偷地“钻出来”,则表现出春草的生命力旺盛,有股子挤出来的劲儿。“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又可以看见它迅速蔓延的样子。“坐着,躺着”,随你自由,“打滚”、“踢球”、“赛跑”、“捉迷藏”任你玩儿;“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舒服场景。朗读时要显示出陶醉在春天景色里的样子。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本段突出了“春的闹”。再写“春的色”,接着由闻到花香而萌发联想,展开一幅硕果满树的图景,无限诱人。然后用虚实结合的声音托出“桃儿、杏儿、梨儿”,表示“春花的多”。最后又写春虫。把花香具体化、形象化了。野花本是静止的,但在作者想象中,它又“像眼睛,像星星,还泛呀眨的”,这样就把静的化为动的了。想象其中画面,美丽的春花灿烂,自得其乐。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主要突出这是触觉的感受,在这里要突出“母亲的乎”的感觉;“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这是嗅觉的感受,朗读时要读出沉醉。“鸟儿”读出热闹之感,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燎亮地响着”将意境拉远,读出沉迷享受。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一下就是三两天”,这在一般人看来是够烦闷的,而作者却告诉你“可别恼”,他先叫你看春雨的迷人风致“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想象雨的形态。接着远眺“一点点黄晕的灯光,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春雨知时节,人勤耕耘早,在一片细雨中,农民在地里工作着,这又俨然是一副雨耕图了。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都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读出从城里到乡下,到处荡漾着春的气息,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那种热闹的场景,深刻体会春天给所有的人带来了青春活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颂春。应该说,作品所有一切都归结在“颂”字上,因为作者正是有感于怀,心中充满了对春的赞美之情,才勾起他创作激情的,三段的语气色彩是逐步加重的。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让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把作者笔下的文字,转换为形象生动的画面,通过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得朗读由技巧进入情感,渐入佳境。
(三)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设计意图】品读好词好句,熟读成诵,进一步巩固。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课件 篇6
第一课《春》学案
朱自清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朱自清的文学常识。
2、识记字词,整体把握文章,背诵文章。
3、理清课文写景的组织与安排,欣赏优美精彩语言。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
2、理清课文写景的组织与安排,欣赏优美精彩语言。
3、本学案的内容共分三课时。第一课时,在学案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课前预习”;第二课时,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赏析文章美段、佳句。第三课时,师生合作探究,认真研究学案,完成质疑探究,完成当堂检测及课后练习题和导学评价相关练习;规范书写。
学习重、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从各角度切入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学习小目标:
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
2?学习诵读方法,包括认知朗读、感知朗读、默读、声情并茂朗读,以读求知,以读悟情。
学习重、难点:
掌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前预习
教材助读
1、走进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寻朝》、《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
2、了解背景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荷塘月色”无疑是经过了凄苦的灵魂挣扎之后,找到的一方幽深静谧的自然之境,曲折地体现了他“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操守;而“早春野景”则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后者自然是前者的延续、转化、提升。但不管这两个世界有多么不同,它们都源于朱自清的一种理想追求甚至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3、文体知识(写景抒情散文)
预习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
朗润:明朗润泽。
酝酿yùn niàng:愿意指造酒。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越来越浓。
卖弄:炫耀。
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应和hè:(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黄晕yùn:昏黄不明亮。晕,太阳或月亮周围的光圈。
烘托:本指画画的一种技法,这里指"衬托"的意思。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预习自测
酝酿()宛转()黄晕()应和()蓑笠()
抖擞()笼罩()朗润()落地()烘托()
我的疑问
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课内探究
一、质疑探究:
1、学生分组合作朗读课文(诵读方法,包括认知朗读、感知朗读、默读、声情并茂朗读,以读求知,以读悟情。)
A、(认知朗读)老师范读其中几段,解读朗读感受,学生仿读。
B、(感知朗读)学生自选段落,解读朗读感受,同学评价。
C、(默读)学生默读,小组讨论感受。
D、(声情并茂朗读)小组比赛,师生共评。
2、(以读求知,以读悟情)在朗读的基础上,小组讨论,文章大致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表达了什么感情
二、当堂检测:
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4)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5)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6)“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我的疑问:
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虑的问题写下来,待下一课时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四、课后训练:
1、反复朗读课文;
2、抄写课后字词两遍,摘抄课文中优美语段。
第二课时
学习小目标
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感受文章思路。
2、理清课文写景的组织与安排,欣赏优美精彩语言。
学习重、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从各角度切入的写作方法。
课前预习
预习自测
1、字词。
嘹亮()涨起来()薄烟()捉迷藏()仿佛()名师原创作品
稀疏()鸟巢()抚摸()发酵()喉咙()
2、填空。《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抓住了春的特点,准确生动
的描绘出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之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诗人、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课内探究
1、质疑探究:
1、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名称
特征
角度(顺序)
写法
修辞
春草图
嫩、绿、多、软
春花图
由高到底
春风图
多感官描写
春雨图
排比、比喻
2、赏析优美语句。(小组分派任务逐段分析)。
例子:(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3)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二、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赖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第一段画线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2、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这样的画面下边的诗句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船泊瓜州》)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3、“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
4、从第一段中找出描写小草的质地、色泽和生长旺盛的词语
A、描写质地的:
B、描写色泽的:
C、描写生长旺盛的:
课后反思
课后训练
1、背诵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
第三课时
学习小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
3、领悟文章的诗画意境,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陶冶个性。
学习重、难点:.
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课前预习
预习自测
一、为下面加黑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将其字母序号填入括号内。
1、①水涨起来了()
②高梁涨红了脸()A.zhǎng③物价上涨()B.zhàng
2、①捉迷藏()
②宝藏()A.zàng③矿藏()B.cáng
3、①灯笼()
②全笼着一层薄烟()
③笼罩()A.lóng④鸟笼()B.lǒng
4、①应和()
②随声附和()A.hé ③风和日丽()B.hè
5、①也赶趟似的()
②好似()A.sì ③相似()B.shì
二、辨字组词
三、给加黑字注音,为拼音写出汉字。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nèn()nèn()的,绿绿的。
2、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3、披()着suō()戴着lì()。
四、把下面的每句话或词语概括为一个词。
1、精神振作。()
2、用手轻轻按着并来回移动。()
3、声音清晰响亮。()
4、殷切地想望。()
5、声音相呼应。()
课内探究
一、质疑探究:
1、作者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其中哪一个内容写得最详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文章最后一部分,作者用了三个比喻句分别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点这三个
比喻句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3、最后一句“领着我们上前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文章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当堂检测:
拓展训练:阅读下面一首散文诗,回答问题
春
纪伯伦
来呀,亲爱的!让我们到荒野去!冰雪已经消融,生命从梦乡苏醒,春在河谷、山坡蹒跚,搖曳。走呀!让我们去追寻春天在辽阔的田野上留下的足迹;上呀!让我们登上高山,放眼眺望四周那如海似涛的翠微。
啊!冬之夜叠好、收起的衣裳,如今春之晨又将它铺展开来。于是桃树,苹果树打扮得如同“盖得尔夜”的新娘;葡萄树醒来了,枝藤扭结好似情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溪流在岩石间边跳着舞,边哼着欢乐的歌,潺潺流去;百花从大自然的心中绽开,如同从大海中涌出浪花朵朵。
来!让我们从水仙花的酒杯中喝干残存的雨的泪水;让我们倾听小鸟的欢歌,心旷神怡;让我们呼吸那春风的芳菲,如醉如痴。
让我们坐在那藏匿着紫罗兰的岩石下,相互在爱恋中亲吻。
1、散文诗开头,用“来呀”、“走呀”、“上呀”三个呼唤,有何作用
2、第二段中作者选取了哪三种景物进行描写
3、第三段三个“让我们……”的句式表达的一个中心意思是:
课后反思
课后训练
完成练习册上相应练习题
11、春
第一课时
预习自测
酝酿(yùn niàng)宛转(wǎn)黄晕(yùn)应和(hè)蓑笠(suō lì)
抖擞(sòu)笼罩(zhào)朗润(lǎng)落地(luò)烘托(hōng)
课内探究
一、质疑探究:
2、(一)盼春:急切、喜悦。
(二)绘春:欢乐、舒服、喜爱
(三)赞春:激动、赞美
二、当堂检测:
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
(1)(反复)(拟人)
(2)(拟人)
(3)(比喻)(排比)
(4)(比喻)(拟人)
(5)(拟人)(排比)
(6)(引用)(比喻)(拟人)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预习自测
1、嘹亮(liáo)涨起来(zhǎng)薄烟(báo)捉迷藏(cáng)仿佛(fú)
稀疏(shū)鸟巢(cháo)抚摸(fǔ)发酵(jiào)喉咙(hóu)
2、写景抒情,对春天的赞美。(佩弦)。
课内探究
2、质疑探究:
1、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名称
特征
角度(顺序)
写法
修辞
春草图
嫩、绿、多、软
由物到人
正面、侧面相结合
拟人排比
春花图
花多、花艳、味甜
由高到底
虚实结合
比喻、排比
春风图
和煦、温暖、轻柔
触觉、嗅觉
视觉、听觉
多感官描写
拟人、比喻
春雨图
细密、轻盈
由物到人、
由近到远
动静结合
排比、比喻
2、(1)“偷偷的”“钻”把小草拟人化了,形象地表现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用“偷偷地”修饰“钻”,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早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欣喜的感情。
(2)一个“闹”字,不但写出了“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繁忙劳动的热闹景象,既有声音,又有情态。同时,也从侧面表现出春花多、艳、甜的特征。(或烘托出春花的五彩缤纷)
(3)这里用拟人的手法,写出鸟儿在春天里活跃、可爱的情态
二、当堂检测:
1、人们在草地上愉快地活动,间接地写出了春草的茂盛与可爱。
2、C
3、不好,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闹”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还有动作在其中,内涵要丰富得多。
4、质地:嫩嫩的,软绵绵色泽:绿绿的旺盛: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第三课时
课前预习
预习自测
一、1.①A ②B ③A
2.①B ②A ③B
3.①A ②B ③B ④A
4.①B ②B ③A ④A
5.①B ②A ③A
三、1.zuān,嫩2.lǒng,bó 3.pī蓑,笠
四、1.抖擞2.抚摸3.嘹亮4.盼望5.应和
课内探究
一、质疑探究:
1、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绘春”写得最详细。因为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依次写了草、花、风、雨、人,通过写这些景物的特点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三个比喻句分别抓住了春天新、美、有活力的特点。不能颠倒。因为这三个比喻句从“娃娃”写到“小姑娘”再写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成长的进程,排列有序,所以不能颠倒。
3.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
4、如“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用拟人的手法把春天复苏的那幅动人景象以及作者欢快的心情很巧妙自然的交融一起。
二、当堂检测:
拓展训练:
1、亲切地召唤人们到田野去、到山坡去,感受春天的脚步,欣赏春天的美丽。
2、树木、溪水、鲜花
3、召唤人们去尽享春天的美。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课件(精选6篇)】相关文章: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课件12-03
七年级语文下册春课件01-07
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12-29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2-19
七年级上册语文的课件01-09
新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01-07
语文七年级上册的课件01-0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2-14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课件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