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 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2
一、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鲁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其目的是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爬山虎不甚了解。但了解植物的特点,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热爱大自然这些都是学生于生俱来的兴趣,课前可让学生实地观察,不失为了解爬山虎的好办法。同时课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并通过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习惯,习作方法,并能迁移运用让学生会观察自己身边熟悉的植物,并写出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策略
1、课前布置学生实地观察爬山虎,获得直观感受。
2、根据学生的实际,先理清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然后再从课题入手,直奔重点段落,研读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它是怎样一步一步爬上墙的,然后再学习其他段落,弄明白爬山虎的叶子与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关系。
3、课文的重点段落,即描写爬山虎脚的部分,特别是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这部分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懂,并充分交流读书的收获。为了突破这一理解上的难点,要借助多媒体展示爬山虎紧贴着墙往上爬的课件,一边演示一边读文,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而课文的最后一部分,主要运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对比,了解爬山虎的脚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不同结果,以及爬山虎的脚与墙的依赖关系。
4、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抓住重点与举相机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借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5、利用资料袋,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如,观察自己感兴趣的植物,并做记录;或是做个小实验,连续观察实验中的变化,使学生体会到观察特别是连续观察是一种好习惯,并能有意识地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实践,也能留心观察、写观察日记。
四、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能抓住主要课文内容。
4.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写具体的,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五、重点难点
通过学文、观图和实际观察的方法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是教学的重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是理解的难点。
六、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爬山虎的教学挂图,制作演示课件。布置学生课余观察爬山虎,对照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1、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认识一种植物,请看(出示图片:满墙的爬山虎),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生齐:爬山虎)
2、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呢?
其实,你们平时看见的都是爬山虎的什么?(生:叶子)
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生——)
爬山虎的脚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很少会有人注意。但叶圣陶爷爷却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文章——《爬山虎的脚》。
3、板书课题(师边板书边指导:“虎”是本课的生字,我们来一起写一下。)
4、齐读课题
(1)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作者,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写?
(指生:叶子、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怎么爬、脚的'变化)
(2)那叶圣陶爷爷都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大家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下面请大家再大声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可多读几遍。开始吧!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采用自愿选择段落的方式,指5名学生分别读5个自然段)注意: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哪些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哪些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
(1)学生读课文时,如果出现读得不准确的字音,等这一段课文读完后,老师要立刻纠错,并让全班学生齐读两遍,加以巩固。
(2)(学生读完第2段时)
师:同学们,这段课文中的(课件出示:均匀、空隙)“均匀”是两个生字组成的,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均匀”;“空隙”的“空”是一个多音字,在这读——空隙;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比如“天空”。
师:让我们再放回句子中读一读(出示句子,齐读):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3)(当学生读完第3段时)
师:这段课文中的“茎和柄”是生字(出示图片),大家认一认,哪是爬山虎的茎?哪是叶子的柄?(教师指图,让学生说)
(4)课件出示句子,齐读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2、理清层次
(1)师:刚才大家读得认真,听得仔细,那课文哪些段写的是爬山虎的叶子?哪些段写的是它的脚呢?(生:第2自然段写的是叶子,3、4、5自然段写的是脚)
(2)教师板书:叶子、脚
(3)师:课文共5个自然段,叶圣陶爷爷用了3个自然段写“脚”,为什么?(生:因为文章题目是“爬山虎的脚”,所以,要重点写“脚”)
(4)师:对,写文章要详略得当,重点内容要写具体。今天,咱们就重点学习三四五段。
三、品读重点,感悟写法。
(一)学习第3自然段,交流“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1、现在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边读边体会:这一段都写了“脚”的什么?可在课文旁边做批注。(生默读,师巡视看学生读书、批注的情况)
2、(出示课文)交流: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1)师:谁来谈谈:通过读你知道,这段都写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这段写了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
(师板书:位置、形状和颜色)
(2)师:脚的位置在哪呢?谁来读读有关句子。
(生读: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师:出示图片指着:大家看,这就是茎上长叶柄的地方。那它的脚长在哪里?(生指说:它的反面),对,叶柄的反面就是脚生长的位置。
(3)师:那脚的形状又是怎样的呢?谁来读读有关句子
(生读: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师:作者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生: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
师:可是当它巴住墙的时候变成了什么样子呢?谁能联系下文说说(生说:像蛟龙的爪子)
(4)师出示“蜗牛的触角”“蛟龙的爪子”和“爬山虎的脚”的对比图”:大家看,这就是蜗牛的触角和“蛟龙的爪子”,它们和爬山虎的脚相似吗?
可见叶圣陶爷爷观察多么仔细,描写多么逼真!
(5)师:那脚的颜色又是什么样的呢?谁来读给大家听?(指生读: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原来,脚的颜色是嫩红的!
(6)下面咱们分角色读课文(课件出示)
(请女生读描写位置和形状的句子,男生读描写颜色的句子,老师读最后一句)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7)师总结引导:爬山虎的脚位置长得这么隐蔽,形状像蜗牛的触角那么细,都被叶圣陶爷爷发现了。大家猜猜,他是怎么发现的?
(生:可能天天都来观察;
可能从刚刚长出来就开始观察,一直到枯萎;
可能观察的时候离得很近,看得很仔细
可能看的时候还扒开了叶子,有时候还拉拉它的茎。……)
(8)师总结:是啊!叶圣陶爷爷因为经过长期仔细的观察,才能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才能写得这么细致。
(9)让我们再齐读这段课文,进一步感悟它的写法吧!
(图片出示本段课文:齐读)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二)学习课文第4段,交流“怎么爬的”。
师过渡:那它是怎么往上爬的呢?
1、请大家默读第4段,边读边把写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圈起来。开始吧!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师巡视看学生圈画的情况)
2、课件出示
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 )成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1)刚才大家读书都很投入。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呢?咱们一起试着说一说。(一起读课文填空)
(2)出示课文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A谁来说说,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都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呢?(指生说:触、变、巴、拉、贴;师板书)
b大家再读一读这段话,想想这几个动词的位置能调换吗?为什么?
(请大家边读课文,边在桌子当墙壁,在上面演示一下爬山虎爬的动作)
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谁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指名交流)
c师讲解总结:这些词是有先后顺序的,不能互换,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比如,正是细丝由直变弯曲,缩短了茎与墙的距离,产生了拉力,才使他在墙上贴得紧。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细丝由直变弯曲,就紧贴在了墙上,对茎才产生了拉力。叶圣陶爷爷正是准确运用了这些动词,才把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过程写得很具体,写得这么有序。这种准确表达的方法,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3、引读课文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渐渐爬满了山坡,爬满了墙壁,爬满房顶。假如你就是那棵爬山虎,告诉大家你是这样爬的——(指名读课文)
不管烈日炎炎,还是狂风暴雨,它总是一脚一脚往上爬,假如你就是那棵爬山虎,告诉大家你就是这样爬的——(指名读课文)
你们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那棵爬山虎正一脚一脚往上爬,请大家齐读第四段。
4、这里的“一脚一脚往上爬”能换成“一步一步往上爬”吗?为什么?
5、教师小结:原来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就必须再长一只脚,再巴住墙。一直往上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所以,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
6、想亲眼看看它到底是怎么爬的吗?(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一边演示,老师一边诵读课文内容)
6、看着演示图,能把它爬的过程背下来吗?
(1)先自己练习背诵一下。
(2)指名背诵(谁愿意背给大家听?)
(3)咱们一齐看图背诵一遍。
(三)学习第5段,交流: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
1、师小结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爬山虎触着墙的脚是怎么爬的。大家知道吗?叶圣陶爷爷还发现了爬山虎脚的秘密。请大家自由读读第5段,看看是什么秘密。(生自由读)
2、(出示课文)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1)谁能说说是什么秘密?(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变成灰色,牢固地巴在墙上。)(板书:变化、萎了 牢固)
(2)那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怎样?
(3)“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说明了什么?
(4)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
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不能!)
雨能阻挡它,不让它向上攀登吗?(不能!)
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
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敬佩、喜爱……)
(5)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四)、引导发现,总结写法
1、师指板书点拨:作者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按照观察爬山虎“脚”的顺序,给我们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一个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还介绍了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的变化。那叶圣陶爷爷的观察是一时的吗?(不是)是的,叶圣陶爷爷懂得连续的观察,才为我们展示了这么可爱的爬山虎。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
(1)观察要细致,要连续观察。
(2)要抓住特点观察。
(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3、以前我们只注意到爬山虎的叶子,而叶圣陶爷爷却对不引人注目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真是了不起!那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为什么还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呢?它和脚有什么关系呢?咱们下节课再探究。
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作业设计:
同学们,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许多大自然的奥秘。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行动吧。课下,请同学们仿照《爬山虎的脚》一文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一种植物。观察得时候,可先从远处整体看,再从近处一部分一部分仔细看,特别要细心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甚至有什么变化,做好观察记录,最后再具体方面写下来。
板书设计:
叶
5 爬山虎的脚
脚 位置、形状、颜色
爬:触--→巴--→拉--→贴
变化:萎了 牢固
【教学总结】
读过几遍课文,我发现课文写爬山虎的叶子和爬山虎的“脚”那两自然段写得特别具体详细,可以作为孩子们仿写的范文。于是我决定重点带着孩子们研读作者写爬山虎的叶和“脚”的片段,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然后指导孩子们仿照原文进行小练笔的训练。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我让孩子们反复朗读这个片段,然后让孩子们说说写了叶子的哪几个方面。写了叶子的颜色以及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铺排,还有风吹叶子的样子。有静态的描写,也有动态的描写。然后让孩子们反复朗读,读出叶的可爱和惹人喜爱。接着引导孩子们重温作者的写作方法,作者是抓住了叶子的多个方面对叶子进行描写的。最后让孩子们仿照原文写个片段,写自己比较熟悉的一种植物的叶子。孩子们写的兴趣比较浓厚,而且没有觉得有什么难度。
在教学爬山虎的脚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分组自学,并拿出笔画一画爬山虎是如何往上爬的。孩子们的讨论声很热烈,我到孩子们中间转了几圈,发现几乎全班同学都无法下笔,而且多多数孩子重在“画”,根本不知道要从书中寻找答案。这样的教学是没有教学效果的。因此我迅速调整了教学,而是让孩子们朗读这个片段,然后让孩子们拿出笔圈出文中表示爬山虎如何爬的动作的词,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爬山虎是如何爬的。此时,孩子们的学习目的明确了,也没有了什么障碍。孩子们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了。集体交流的时候,有半数的孩子已经能用自己的话描述爬山虎是如何往上爬的。
这篇课文学完,我还是有不少的感悟的。其一,我的孩子们读书的时候仍然不够大胆,没有兴趣,更谈不上什么声情并茂。多给孩子们朗读的时间,让孩子们能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绝对不能放松。其次,孩子们根本没有合作意识,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给孩子们创设协作学习条件和氛围,让孩子们具备协作意识,学会合作。其三,课时效率低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摸情孩子们的学情,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确实提高课时效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
(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
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九、做练习3
板书设计:
25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嫩红——→嫩绿
叶子
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b、脚的形状;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03-08
四年级语文上册的《爬山虎的脚》教案02-27
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09-25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08-25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06-16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06-11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09-06
上册四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通用10-26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03-22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