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人教版2017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06 11:20:07 七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人教版2017

  教案是七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载体,是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人教版2017,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人教版2017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散步

  一、课题:散步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课文莫怀戚的《散步》是第五本单元中的一篇文字浅显、内容亦不庞杂,但是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的文章在600余字的短小篇幅内,情节简单而不乏起伏,人物着墨不多而风貌毕现自有其摇曳的韵致看似一泓清浅可人的涓涓细流却有那悠悠不尽的人生哲理静静地闪着粼光

  文章通过描写一家三代四口人一次平常的散步经历,展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礼赞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可以说,这是一曲用文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全文语言平易朴实,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既有意在言外的大词小用也有散发着清新淡雅芬芳的精美对称句

  读这篇文章的历程,是人的心灵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美的旅行

  三、设计思路: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3. 诵读品味课文,领悟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

  4. 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本环节设计意图:在纯自然状态的阅读中,学生喜欢《散步》是很自然的,想要真正理解就不容易,欲求将其中蕴涵的爱、责任感和对家庭对社会的使命感真正吸纳进自己的灵魂深处,并在以后的岁月里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个性气质,影响自己的人生取舍,则殊为难得而我的教学目标设想是希望通过教学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全面感受文本,感悟作品的语言美、人性美,并勾连生活,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最终将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步》真正镌刻在学生的心里

  导语设计:有一种最为简易而又永远时尚、永远流行的健身运动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是散步散步是件挺不错的事儿——消化食物、锻炼身体、延年益寿,还能减肥如果是一家人在一起散步,那意义就不仅是上面所说的这些了——散步,还能增进家人之间的了解与和睦

  不过,如果散步中有了分歧,又没有得到合理解决,不但不能增进和睦,还会伤感情呢!今天我们学习《散步》这篇文章,看看作者遇到了什么情况,是怎么解决的

  本环节设计意图:自然亲切,又非常浅显的问题式的导入,能够激发同学带着问题进入阅读状态

  预习检查:词语积累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嫩芽(nèn) 霎时(shà)水波lín lín(粼粼)分qí(歧)

  【自主学习】

  1.听课文配乐朗诵,思考:①散步的人有哪些?②散步的季节呢?③在哪散步?④散步途中发生了什么事?⑤事情的结果如何? ⑥从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2.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①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

  ②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com

  3.从课文中你读到了课文表现的是什么主题?

  ( (1)一家人的互敬互爱 (2)中年人对生活的使命感(3)尊老爱幼的颂歌 )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听读、自读,简单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感知人物形象,对文章的主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合作交流】

  学生再读课文,品评课文美点

  1.品内容将文中最能体现亲情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你能读出其中浓浓的亲情吗?

  (先读句子,然后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同组同学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为该同学的体会是否合理,有没有读出感情

  每个小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或派代表或全员参与)把找到的句子或词语与全班同学共享先读后谈体会其余学生准备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可让学生多读学生可能找到的句子与词语: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2.品语言 文中有不少语句是大致对称的,请你为它们划分节奏读读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3)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4)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提示:以优美整齐的形式强化了和谐美满的亲情,且富于趣味

  除了以上找的句子外,文中还有让你感动或你特别喜欢的语句吗?为什么?

  3.品写法

  本文叙述的是初春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的事,景物描写着墨不多,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

  (学生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讨论交流)

  明确: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是对生命力的礼赞第二处描写的是母亲所望见的小路远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

  热爱,对生命的珍惜

  本环节设计意图:由学生个体学习探究到小组全员参与,既让每个人都活动起来,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及竞争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肯定学生的新的见解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体验,进一步感受亲情,领悟本文语言的美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基本特征与培养策略

  什么是“自主学习”呢?顾名思义,就是学校教育中,在坚持教师的有效主导作用下,学生能够自行确定相应的学习目标,或者按照教师的既定目标,选择一些比较适宜的学习方法并能对此作出策略性的反思和调控,并在最终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的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可以说,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标志性象征。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着重表现在学生学习时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两个方面:前者说的是学生能够表现出愿学和乐学的倾向;而后者则主要是指在执教者的有效指导下,体现为学生能够做到会学和能学。理论和实践表明:在学校教育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利于充分发展学生的潜在个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有:激发和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情趣,创设并保持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开拓和延伸语文自主学习的时空,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四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和谐共进、教学相长的关系。

  二、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核心。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本着“鱼渔”目标原则,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铺路。

  (1)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俗话说:“学起于思,而思源于疑。”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作为组织者、主导者和施教者,我们要善于通过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等方式手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有教师借助于教材中对“杂然相许”解释的差异性创设了良好的问题情境:“文中对于‘年且九十’的愚公提出了平险移山的问题,大家表现出来的态度怎么样呢?”学生的回答是“杂然相许”。接着教师再问:“教材中对‘杂然相许’的注解是———‘大家异口同声地表示赞成。杂然,纷纷的意思。许,赞同的意思。’那么请同学们根据文中内容作出比较,对‘杂然相许’一句应该作出怎样的解释才能相对合理一些呢?”这一问题随即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学生热烈地讨论起来,最后全班同学基本接受了一种结论———从“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仅从这一句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全家是建立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最终统一了对愚公移山的提法,有鉴于此,把‘杂然相许’这一句应当解释为‘纷纷地表示赞同’比较合理,而不是‘异口同声’!”如此这样,教师在引而不发之中有效地激发了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在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活动中,只要学生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能够提出有一定质量的问题,我们就要对他们有相应的肯定、认可和欣赏,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语)”。然后在条件成熟之际,引导他们逐步解决这样的问题。

  (2)努力发挥主导作用,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论及“教师主导作用”之中,对“鱼渔教学法”作出了非常形象化的说明:在学校教育中,如果教师体现出“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这不过是“授人以鱼”的现象;而如果教师体现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思想行为特征,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授人以渔”。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把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用结合和知行统一,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一文时,有教师作出如下教学安排:本文题目写的是“藤野先生”,为什么在开头不写藤野先生,却要出人意外地写“标致的”、“清国留学生”?藤野先生为什么会对鲁迅先生依然弃医的决定流露出非常悲哀的神情?既然鲁迅先生是一个“太不用功”的学生,为什么还会得到藤野先生的特别关照呢?组织学生在上述问题的讨论中明白这些都触及人物性格、文章选材和主题思想之后,再引导学生根据以上几个方面就某一位教师来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最后布置一个常说常新的写作任务:“如果要写自己的教师,你们应该如何来安排材料和组织材料呢?”这样,教师就能有效地帮助中学生通过学用结合的实践与感悟,从而逐步形成对阅读与写作之间关系的个性化理解。

  (3)努力延伸教学环节,有效深化学生的自主综合实践。有人曾经这样说过:“过去教科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全部生活,如今社会生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教科书。”这就是说,在学校教育中,我们要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积极开展包容度很强的“大语文观”的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努力把课堂教学活动与课外延伸拓展有机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基础知识传授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教材中一些具有生活气息的文本内容,其教学重点是通过引领学生品味其中的优美意境,教会他们如何才能认真有效地去观察和感受生活,并能从中善于发现生活中许多美的事物和现象,从而有效激发学生表达美好感受的强烈欲望。比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年华”中的《往事依依》、《幼时记趣》、《十三岁的际遇》,还有下册第二单元的“童年趣事”篇章等,都富含比较浓郁的生活气息,也能有效地呼唤起初中生对实际生活的许多情趣和同感。对此,我们在课堂上可以采用认真诵读与深切品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与生活体验中不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还可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积极开展以“走进生活、亲近社会”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既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又能真正提高他们语文综合实践的能力。

  三、小结

  此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有效提高初中语文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还要充分结合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改革机制,从而有效改变学生自我认知的倾向性、自主行为的调控力,以及认知动机、风格和技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努力发挥更大的教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