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合集15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13 10:07:5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合集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合集15篇)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1

  一、基本理论

  1. 含义:在课堂教学的单位时间内,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围绕同一个议题展开的探究性阅读教学。

  2. 特征:同一议题、多个文本、探索性教学

  3. 研究者:赵镜中、吴敏而、王林、蒋军晶、孙双金、余映潮、郭初阳

  4.意义:让师生回归到“阅读”的本原;对真实阅读情状的模拟;让学生自己去读,在阅读中学会阅读;依凭“多文本”优势,发挥阅读策略(连读、重读、比较…);引发学生的自由探究

  二、设计要领

  1. 改变教师的教学习惯

  A 王林:先做减法,再做加法!

  减什么?繁琐的课文分析;大量的无谓的朗读;枯燥无益的语文作业;似是而非的'语文知识;对课文人文内涵的过度挖掘……

  加什么?不同角度切入的群文;真实生活中的阅读策略;灵活有效的教学活动……

  B蒋军晶:教师 “让学”,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教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教师不可能这么深、这么细、这么透地讲析文章;教师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要学会放弃,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教师不能将“朗读”、 “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必须根据读物性质,更多地尝试略读 、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尝试生活化阅读

  普通一线教师——“编者”,拥有“选择”的自由与责任!

  2. 结构化安排选文

  1) 选文类型丰富

  文学类文本,例如神话、故事、寓言、散文、童话、诗歌、小说、传记;

  实用性文本,例如新闻报道、说明书、广告、通告;

  尽量选用多种行文特色和叙事风格的作品。

  2) 保持选文原貌

  “教材体”文章,保留原文的文字风格,保留叙述的复杂性。

  3) “群文”组织的 “结构性”

  a 线索更加丰富多元——人文;作者;体裁;表达形式;观点……

  b组文线索意图非常明确——引发认知冲突;强化生某种认识;丰富学生多元理解;领会读某类文本的方法……

  c 群文之间逻辑性强——多角度、全方位

  (孙双金《送别组诗》、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三、阅读方法

  单篇精读,强调逐字阅读、朗读和美读;

  除此之外,还有默读、速读 (扫读、略读、跳读和技巧阅读)、批判式阅读、休闲式阅读、研究式阅读、校对式阅读以及其他各类阅读方式。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2

  感受自然

  本组教材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教材中取了四篇课文,同步阅读教材选取了九篇。它们都是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童趣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仔细观察、展开丰富想象表达感受的方法;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通练笔等形式积累语言。

  设计理念:

  1.在分享同步阅读教材成果、开拓视野、发展思维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2.品味优美语言,体会作者细心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主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重点: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

  分享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

  《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 2.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同步阅读教材:

  《倾听鸟语》《和树谈心》《落叶》《密西西比河风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1.出示插图,引出主题──感受自然。

  师: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是不是似曾相识?还记得它们吗?(师出示四幅图片,生说出课题名称) 师:这四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描写的是──— 生:大自然。

  师:对,在上周的学习中,我们走进了神奇美丽的大自然,领略了它的风姿,感受了它无穷的魅力,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有声有色、今天,我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一起再次走进这个美丽的世界。(出示课件)这是知识树,也是一棵大自然之树,相信通过我们精彩示,会让这棵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二、主题回顾

  师:从这四篇课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山中访友》一文中,山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清风鸟儿都是我们的朋友,走进山中,我们会感到无比的亲切、舒服,就一位久违的老朋友,特别亲密。

  师:是啊,大自然就如我们亲密无间的朋友。(板书:亲密无间。)

  生:读了《山雨》,我仿佛欣赏到了一场山雨音乐会,“叮咚──叮咚──”余音袅袅,韵味无穷。 师:说得真好!山雨的确是韵味无穷。(板书:韵味无穷)

  生:我走进了草虫的村落,这里真是一个神奇有趣的世界,它们勇敢、勤勉、热情,让作者流连忘返。

  师:这真是一个别样的情趣盎然的世界!(板书:情趣盎然)

  生:《索溪峪的“野”》给我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里山野、水野、物野、人野,犹如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 师:是啊,来到野性十足的索溪峪,连人也变野了。(板书:野性十足)

  设计意图:从简短的.交流中回顾第一单元课文的主题,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阅读概览

  师:(过渡):孩子们真会读书!从四篇课文中感悟到了大自然的亲密、韵味、情趣和野性。在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九篇以主题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四篇(课件出示四篇文章题目)。前几天,老师已经让同学们认真阅读,并且填写了《同步阅读卡》你们的阅读方法吗?

  引导生总结出:阅读──思考──勾画──批注──填写阅读卡

  师:能把课内的读书方法延伸到课外,同学们真能干!接下来结合你们的阅读卡,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它主要写什么?(引板书)

  2.《和树谈心》:倾心交流──大树是大地的守护神,只要用心交流,就能和树谈心,感受到心灵的宁静。

  3.《落叶》:有情有意──无论在北疆或南国,无论在深秋或初春,落叶翩然而下,为新叶的萌发奠基,无怨无悔。

  4.《密西西比河风光》:旖旎壮观──东西两岸风光绮丽,动物们给优美的景色带来生气。 我们如醉如痴。

  设计意图:在同步阅读材料的资料交流中让孩子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炼主题。

  四、片断分享与精彩赏析

  1.《倾听鸟语》:悠扬动听──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只要有鸟儿的地方,都能听见它们婉转动听的歌唱,鸟语是世间最美的语言

  师小结:同学们读得认真,说得精彩!大自然真神奇啊,我们置身其中,欣赏了鸟儿的歌唱,大树的语言,落叶的情意,河水的壮

  师:(过渡)这四篇文章,一定有一些优美的地方让你欣赏,或是有一些疑问让你困惑,让我们交流交流吧!在汇报之前,请你先篇文章的什么地方。(写景的文章一般文笔优美,因此应结合有感情的朗读重点体会,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优美的境界)

  1.《倾听鸟语》:

  (1)问题:为什么说“鸟语是世间最美的语言”?(生结合文中描写各抒己见) (2)生分享精彩片段,谈自己的感受:

  预设:

  我太向往乡村生活了!你看,乡下到处是树,到处是鸟,黄鹂、布谷鸟、云雀、??聚集在一起举办着“音乐会”,真热闹!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音乐会的盛况吧!(指导朗读,表现场面的热闹和鸟儿的欢畅。)

  ②读了第三自然段,我心里真难受:“梧桐树被砍了,清脆如洗的鸟声成了记忆里的一个遥远的梦,只能偶尔看见几只鸟儿惊恐地上空飞过。”从“惊恐”这个词语中我体会到了鸟儿的孤单、无助和害怕。城市的环境遭到了破坏,鸟儿们失去了美好的家园,真啊!

  (3)对比朗读:

  师:孩子,你真会读书!从“惊恐”二字能设身处地体会到鸟儿的心情,感悟到鸟儿的心声。它们为什么惊恐? 生交流,预设:

  ①、梧桐树被砍了,鸟儿们无家可归了。

  ②、城市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鸟儿很害怕。

  ③、有些人要捕鸟,鸟儿的生命经常会受到威胁。??

  师:请孩子们读读第三自然段,读出鸟儿们前后不同的境遇和心情来。(开始的欢快热闹,后来的害怕悲伤。) (4)情景交流:

  如果你是其中一只鸟儿,你会对人们说些什么呢? 生展开想象,交流──

  我多么怀念在乡村的日子呀,和伙伴们朝夕相处,无忧无虑?? 人类呀,我们希望能与你们和平共处??

  我们只要有一处小小的栖身之地就满足了??

  师小结:是呀,我们多么希望无论在乡村或城市,都能看到鸟儿展翅飞翔,都能听到鸟儿的欢唱,因为──鸟语是世间最美的语言

  2.《和树谈心》

  (1)问题:我们真的能和树谈心吗?文中的人物是怎么和树谈心的? 生交流,预设;

  ①、牧羊人几十年置身于荒无人烟的地方,坚持不懈地植树,把树看做自己的亲人,和树默默地谈心,得到了心灵的宁静。真是太②、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把树比作自己的爸爸,他背靠着树干,就像靠在爸爸的怀里,和爸爸说着心里话,向爸爸诉说着自己的思人感动!

  ③、人们在孩子诞生、青年结婚、亲人不幸的时候,用种树的方式来纪念良辰吉日或寄托哀思,让树来倾听它们的心声。

  (2)情景体验:

  师:孩子们,现在老师就是一棵树,愿意倾听你们的心声,你的快乐、烦恼、都可以向我诉说,现在拿起你的笔,把你的悄悄话写师总结:只要用心、用情,我们就能和树谈心,与它分享我们的酸甜苦辣,成为知心的朋友。 3.《落叶》

  (1)问题:《落叶》一文给我们描绘了北国和南国不同的叶落情景,你喜欢哪一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生交流,预设:

  我喜欢北国“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壮观景象。开始是金蝴蝶般的

  几片,紧接着便是沙沙哗哗的金红的阵雨,然后就如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毡,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 师:说得真好!请男孩子用朗读来给我们呈现这副金秋落叶图吧!

  ②我喜欢万木争荣的春天里,新叶在歌唱,老叶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从树上飘然而下的情景。没有悲戚,没有寞落,化作玉露琼着新叶的生长,默默无闻却又有情深意长!

  师:你从字里行间里读出了落叶的精神和品质,真会读书!那请女孩子用朗读来赞美无私奉献的落叶吧! (2)拓展延伸:“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叶也有情啊!看到它,你想到了谁? 生交流:教师、警察叔叔、清洁工阿姨、边防军战士??

  4.《密西西比河风光》:

  问题:师:全文共四个自然段,你发现没有,每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总──分”结构的段落,分别描写了西岸──东岸──动物──河这边的不同景象。 师:分析得真好!你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和我们交流交流吧!

  生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师小结:密西西比河旖旎的风光和神秘的气息让我们向往,真希望有机会亲身去欣赏欣赏。

  5.总结写法:

  师:孩子们学得真不错。我们再回头看看这八篇文章,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把一个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呢?(再浏引导学生总结出作者的写作特色:1.细致入微的观察;2.丰富奇特的想象;3.生动细腻的描写;4.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设计意图:在孩子自主交流和思维的碰撞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五、主题拓展

  师:通过刚才的阅读和交流,我们进一步感悟了大自然,这是一个绚丽多姿、生机盎然的世界。如果是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的美丽与神奇呢?

  生自由交流。(根据交流板书关键词语) 预设:

  生:1.我希望有马良一样的神笔,描画出美丽的自然景色。 2.我要写一首诗来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3.我要用歌声来赞美美丽的大自然。

  4.我要拍摄出一幅幅精美的相片,记录下一个个精彩瞬间??

  师小结:是啊,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用心感受,就能发现大自然的美;在你的眼前,就能展现出一片童话般美好的天地。请看知识

  已经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了!老师把我们今天精彩的阅读交流成果汇成了一首小诗,把它送给自己,送给我我们美丽神奇的大自致大自然

  你是一首歌在耳边响起

  鸟语动听,山雨余韵 躺在你温暖的怀抱 是如此温馨与甜蜜

  你是一副画让我们留意 和树谈心,河水旖旎 驻足欣赏你的美丽 是这样不忍离去 你是一个朋友让人回忆 草虫啁啾,落叶有意 眷恋着你神秘的气息 品味人生的真谛

  设计意图:让孩子走出文本,唤醒内心深处的情感,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3

  “动物世界”教学设计

  本组的专题是“动物”,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种动物,这样的整体安排,让孩子们走进动物世界,了解动物的特点,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从而增强爱护动物的责任意识。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运用多种方法,促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体会课文内容,在相互交流中加深理解,明晰作者的表达方法,在不断运用中提升学生语文能力。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课文《白鹅》、《白公鹅》、《猫》、《母鸡》。

  2.《麻雀》、《鸬鹚》、《天鹅》。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进一步领会不同作者的表达方法,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

  2.在阅读中受到不同情感的感染与熏陶,深化对动物的认识。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2.师: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动物,动物的可爱与调皮常常能让我们心情愉悦,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世界,再次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板书题目

  二、主题回顾

  1、 同学们,从第四组的课文中,你都了解了动物的哪些特点?《白鹅》高傲;《白公鹅》派头十足;《猫》古怪、可爱; 《母鸡》慈爱;

  三、交流阅读记录卡

  1、(出示课件)过渡:这节课我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进一步认识更多作家笔下的动物。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重点阅读了三篇并填写好《同步阅读卡片》,请同学拿出记录卡,我们一起来交流大家的阅读情况,看看大家对这些动物的`认识是怎样的?

  2、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麻雀》:勇敢、慈爱

  《鸬鹚》:守纪

  《天鹅》:美丽

  四、片段分享与精彩赏析

  过渡:每个人的阅读感受是不一样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最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

  1、《麻雀》一文中,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提示:可以从修辞方法上来回答。

  回答句式:我喜欢____,因为它使用 ____修辞方法,写出了____.

  2、《鸬鹚》一文中,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3、《天鹅》一文中,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出示课件)全班齐读

  五、主题拓展

  1、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它都具有什么特点呢?

  回答句式:我喜欢____,因为它____.(指名说)

  2、师小结

  动物是如此的可爱、美丽、慈爱,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增强爱护动物的责任意识,让我们的世界处处充满爱。

  六、好书推荐:

  1、《再被狐狸骗一次》

  2、《鸟奴》

  七、作业

  设计两条保护动物的宣传标语。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4

  一、单元教学导语

  第一单元主题为“青春激扬”,共设置了3课,每课的篇目数量不同,实行群文教学。《沁园春8226;长沙》这首词单篇构成第一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四首中外现代诗组成第二课,其中《峨》与《致》这两首为自读课文;两篇小说《百合花》《哦,香雪》组成第三课。按文体来看,第一单元就是由诗歌和小说组成的。

  按课文内容来看,《沁园春8226;长沙》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诗集《女神》中的代表作,表达“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红烛》是闻一多同名诗集的序诗,赞美了红烛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具有当时的时代新意。《峨日朵雪峰之侧》创作于1962年,诗人受到时代、社会等因素影响后创作了这首蕴含谦卑而强劲生命力量的诗作。《致云雀》是英国诗人雪莱的抒情诗代表作,热情赞颂了象征欢乐、光明、美丽的云雀。《百合花》写战争年代一名革命军人的牺牲,《哦,香雪》写改革开放初期山村少女对现代生活的向往。本单元的诗歌、小说所表现的不同青春情怀,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学习落脚点在学生对标各时代不同的青春情怀后,产生了对当下青春文化的理解,对自己青春人生的认识,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和人生理想的确立。

  本单元承担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本单元的设计主题是“时代浪潮下的青春抒情”,围绕“青春”“时代”“抒情”“文体”“手法”这些关键词来设计教学。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诗歌的心境,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丰富自我的青春情怀。

  2.勾勒诗歌抒情主人公形象,解读意象具体内涵,学习基本朗诵技巧,尝试以吟诵理解与表达诗歌的青春情怀。

  3.品读多样化的抒情方式及语言风格,鉴赏效果的差异,理解诗歌风格的影响因素。

  4、把握小说叙述和描写的特点。体会小说细节描写的魅力;理解人物形象的共生共长性,感受动人的青春之美。

  5.赏析严肃主题宏大叙事下的女性表达,品味诗化小说的语言,体会小说的理解文学表达的个性化与多样性。

  6.细品本单元作品情感的动人之处,思考“青春的价值”;运用意象和抒情方式,写一首青春之诗。

  三、单元情境与任务

  情境及任务一:学校决定为高一新生设计出版一册名为《青春宣言》的诗歌小集,选编同学们写的诗歌和教材中的部分诗歌。请你参与诗集的设计与编写,完成相应读写任务。

  情境及任务二:电影《百合花》上映已近40年,青年电影制片厂决定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重拍《百合花》,现在要做相关的拍摄和宣传工作。

  说明:本单元以情境及任务一为主,情境及任务二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诗化小说中的“诗意元素”,思考青春价值,这是为继续完成任务一“写一首青春之诗”做准备,算是任务一的子任务。

  四、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教学设计共五课:

  课前:检阅资料,填写表格及写导读小语

  第一课:绘与思——抒情形象的感知与揣摩(2课时)

  第二课:含与露——诗心诗性下的抒情方式(2课时)

  第三课:个与群——小说的形象塑造及细节描写(2课时)

  第四课:细与美——宏大叙事的诗化表达(2课时)

  第五课:读与写——原创入册与测评(2课时)

  课前:时代、青春与诗

  【活动1】查阅资料,填写表格创作年份,创作年龄,诗人经历,抒情主人公观察点,创作原因,创作心境。

  【活动2】写导读

  给首先入选的五首诗歌编写一段导读小语。导读小语可包括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诗人当时的经历等。

  第一课:

  绘与思——抒情形象的感知与揣摩

  任务一

  为诗集制作书签,里面包含人像和物象画。

  【活动1】绘人逆志

  若要根据诗歌文本为其各配一幅人物画,请你任选其一,用几句话描述画中的人物特征,并附上绘制意图。提示:人物特征可包括年龄气质、神态外貌、行为动作等。

  1.教师分享《沁园春8226;长沙》示例,供学生参考:

  个体画:一位英姿勃勃的年轻革命家,微蹙眉头,背着双手,在小岛上卓然独立,远眺湘江波涛。

  群像画:十七八岁的少年同学三五成群,几位伫立江畔谈天,或手势飞扬,或击节赞叹。几位在江中凫水,或俯首奋力前游,或仰头开怀大笑。

  绘制意图:展现一代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中,乘风破浪,激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立誓振兴中华的革命青年形象。

  2.学生分享作品。同学之间相互点评,共同优化创作意图与画面内容的表述。言之有理即可。下例供参考: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个体画:一个约莫二三十岁的青年巨人,浓眉大眼,有着异于常人的魁梧身形,迈开双脚立于地球边上,仰首吹奏着号角。

  创作意图:展现一位代表激情与力量的新青年,激情澎湃地吹响着摧毁一切旧思想、旧文化、旧事物的号角,吹响着催生一切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的号角。

  《红烛》

  个体画:一位瘦削而挺拔的青年,眉头紧蹙,眼含深思,抿着嘴角,向前方张开怀抱,

  创作意图:抒情主人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有着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想象是通过红烛的意象展现出来的。

  3.探讨与延伸:

  (1)比较二诗人物画的描述文字,前者与诗歌文本有更为直接固定的联系,后者的处理则相对更为自由,师生探讨原因。

  预设:更相比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尽管《红烛》情感充沛,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不那么显露,而是与红烛的形象相融合。

  (2)引入闻一多“三美”理论,为学生介绍其中的“绘画美”——形象、画面与色彩。除了形象之外,画面与色彩更在诗歌意境的塑造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活动2】绘象晓情

  每一个鲜活的人物离不开具体的多彩的画面,为了更加鲜明地突出抒情主人公的情思。请紧贴诗歌文本,为你的人物画添加3个或以上其他元素,填写下表完成你的构思。

  在学生作品的分享过程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鉴赏诗歌“绘画美”背后的艺术特色:或以对比突出特征,或借衬托渲染画面。画面和情绪是不可分割的,色彩的对比暗示了情绪的对比,色彩的`反复渲染推动了情绪的生发。拓展材料:闻一多先生《色彩》。

  【活动3】绘己明心

  若要为独属于自己的青春构思一首抒情诗,你会如何设定自己在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又将选择哪些意象作为你的衬托?参考活动1、2的成果,或立足于现实生活,或立足于理想未来,设定独属于自己的青春画像。

  【活动4】共绘诗集

  小组内部共同分享活动1、2、3的成果。组内每位同学以其为创作素材,任选两首诗歌,为其中一首绘制插画页,为另一首打造一枚小书签。

  第二课:

  含与露——诗心诗性下的抒情方式

  任务二

  学习诗歌诵读,为朗诵自己的诗做准备。

  魏泰在《临汉隐居诗话》中说:“诗者述事以寄情,事贵详,情贵隐,及乎感会于心,则情见于词,此所以入人深也。如将盛气直述,更无余味,则感人也浅,乌能使其不知手舞足蹈;又况厚人伦,美教化,动天地,感鬼神乎?”魏泰的说法,你赞同吗?情感的表达,含蓄与直露,孰优孰劣,抑或本无优劣之分?本次任务将着重探究诗歌表达含蓄与直露的相关话题。

  【活动1】缘情明技

  从自己喜欢的角度出发,在任务一学习的基础上,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三首诗歌的情感变化及其表达技巧。

  【《沁园春8226;长沙》 示例】

  【《红烛》 示例】

  【活动2】明技析理

  1. 改一改——请试着让《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一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些。

  【诗歌修改示例】

  白云空中怒涌,

  壮丽的北冰洋晴景。

  太平洋提起力量要把地球推倒。

  滚滚洪涛,不断的毁坏、创造、努力。

  力的绘画、舞蹈、音乐、诗歌、律吕。

  2.想一想——诗歌哪些表达的改动让能诗歌的情感的呈现更加含蓄。

  【词语、句式、修辞、标点等】

  3.析一析——朗读修改前后的诗歌,赏析两首诗歌表达效果的差异,品味原诗歌抒情“惠特曼式”抒情的特色。

  【诗歌抒情特色示例】

  (1)运用叠词“啊啊”,直抒胸臆,抒写对“力”的赞叹,增强艺术感染力。运用了“无数”“无限”等具有夸张特性的词语,让情感的抒发更加力度和广度。

  (2)句式自由,节奏鲜明。不受束缚的自由句式,具有极为鲜明、强烈的节奏感。长短句式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自由、奔放没有约束。

  (3)叹号的使用,使得情感的抒发更具力度。

  (4)运用排比的句式,反映了“五四”时期人民那种奋起直追、高扬个性、改变国家现状的强烈愿望,具有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运用“力哟!力哟!"这一反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力”的呼唤,也就是对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的呼唤。用三个“不断”,形容巨人力量之大,无坚不摧,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正以排山倒海之力摧枯拉朽,摧毁着旧思想、旧文化、旧事物。

  4.比一比——诗歌《红烛》与诗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表达的含蓄与直露在意象、表现手法、思维方式、给人留下的主体印象和感受等方面的呈现。

  (1)“红烛”这一意象本身所具有的古典含蓄之美,而白云、太平洋、洪涛等阔达的意象更便于情感的外放。

  (2)《红烛》中诗人用隐喻的笔法、反问的方式描写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显得含蓄深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反复、排比等手法便于情感的喷薄而出。

  (3)《红烛》中呈现的冷静思索,自我否定、顿悟求索的思维特性更容易以含蓄的方式传达,而激扬、呼告的方式更适合直露的表达。

  (4)深沉、克制、坚毅的主体印象让情感表达更为含蓄,宏伟、强力、壮丽、炽热的主体印象更契合直接表达情感的方式。

  5.探一探——请查阅相关资料谈谈诗人的生活经历、个性特质、时代原因、创作主张等对抒情方式选择的影响。

  郭沫若:

  时代原因:

  “五四”时期所提倡的人的解放,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实现对自我的解放、对个性的解放, 这才是真正彻底的人的解放。真正彻底的 “自我解放 ”就首先必须在思想意识上彻底破除一切世俗的规范和禁忌, 让自我意志能处在一个十分自由的状态和空间, 即无拘无束, 任情任性的全新境界。郭沫若的创作遵从自我内心的最真实的感受,对新诗的执着,对祖国情感的执着。

  个人气质:

  ①在我的脑子里,郭老永远是精神饱满、生气勃勃、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战士、诗人和雄辩家,智慧、才能、气魄、热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我同郭老接触多年,印象最深的是他非常真诚,他谈话、写文章没有半点虚假。——巴金(作家、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②郭老热情坦白,待我们似亲切的父兄;他博学多才,思想纵横驰骋,他是我们尊敬的老师;而他又那样的正义凛然,挺身在前,他又是我们景仰的革命者。……他是博大精深的学者,如科学、史学、考古……他的成就是世界瞩目的。在科学上他是冷静的,在文学上他是热烈的。—— 曹禺(剧作家,1988年任中国文联执行主席)

  大家眼中的郭沫若豪情满怀、正义热烈。如此气质的诗人也较易选择热烈直接抒情的方式。

  留学经历:

  1913年到日本留学,到他 1919 年创作《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时,他已经应该是一个成熟的青年了。但他多年处身于日本国, 并没有直接地感受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热潮,而天生的浪漫气质和想象才能使他的诗歌恰合了时代的潮流,发前人与时人之所未发而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闻一多

  生活经历:

  于郭沫若不同,生于1899年的闻一多,1913年虽然进入了美国化的清华学校读书求学,应该说在这所留美的预备学校接受的主要是西方的文化,但他毕竟还是在国内,思想上倾向于中国的文化,情感上更一度陶醉于中国文化。

  个人特质:

  闻一多没有郭沫若那样的狂放,而更趋于内敛,自我精神多往文化的深厚处发展,少年时就被誉之为“东方老憨”。所以《红烛》不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雄壮激越和气势磅礴,但比《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要深沉厚重和凝炼曲折,热情有余但浪漫不足。

  诗歌创作追求:

  闻一多主张“理性节制情感”,主张的“三美”原则,绘画美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即富有形象感、色彩感和画面感),要讲究音节和韵律美。要有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这样的创作主张更适合含蓄的抒情方式。

  【活动3】理明情诵

  “含”与“露”的灵动交错,为诗歌吟诵构筑了缤纷底色。《吕氏春秋》曾言“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音成于外而化乎内”,看似个性化的朗诵离不开对诗歌情感基调的把握。情感基调明确,而吟诵之技巧亦有共性处。请根据示例,制作朗诵脚本,真情朗诵。

  1.学习朗诵符号的具体作用。

  ∕ 短暂停顿。

  ∥ 较长时间的停顿,换气。

  字(着重号) 表示重音,读的时候饱满有力。

  字(波浪线) 表示轻声,读的时候声音放慢、放低。

  < 渐强读的时候声音逐渐增大、增强。

  > 渐弱读的时候声音逐渐变小、减弱。

  ⌒ 连音,读的时候要连贯而迅速。

  ↗ 上扬音,表示由低平转为高昂。

  ↘ 下沉音,表示由高昂转为低平。

  — 尾音拉长。

  2.可参考老师提供的朗诵脚本,动情地朗诵《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朗诵脚本(参考)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 可参考《沁园春·长沙》的朗诵脚本的形式,另选择本单元一首打动你们的诗篇,当堂小组合作讨论,为其量身打造一份朗诵脚本,加入诗集。通过合诵或独诵的形式当堂演绎,注意情感的节制与放纵。课后请录制音频,并收集其他诗歌你欣赏的名家朗诵,打包上传网盘,将音频分享地址附注在诗集中。

  第三课:

  个与群——小说形象塑造及细节描写

  任务三

  忠于原著的电影《百合花》重拍制作已经基本结束,导演组正为上映做预热工作。他们打算剪辑电影预告片,设计电影海报,并为它们设计标语。

  【课前】

  【活动1】概述小说情节

  情节是我们了解、分析小说的基础,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述小说故事的全貌。

  1946年中秋,我,一个文工团的女兵被临时分派到前沿包扎所帮忙,一个小通讯员负责护送我。一路上,通过赶路、闲聊,我对他的认识不断更新。到达包扎所后,我主动请缨去向老百姓借被子,邀请他帮忙。在一个结婚刚三天的新媳妇那里,他借被子遭遇失败,在我的劝说、帮忙之下,新媳妇把结婚用的新的百合花被子借给了我们。后来,小通讯员与我告别,回归前线部队,新媳妇到包扎所来帮忙。在前线战争接近尾声的时候,包扎所里送来了一位特殊的重伤员——那个小通讯员,他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我和新媳妇悲痛万分,新媳妇为他擦拭了身体,缝补了衣服破洞,献出了自己的新被子,并亲自为这位青年人盖上。

  【活动2】全文镜头分割

  下发表格,合作完成。

  综合考虑地点和情节,把全文镜头分割如下:

  ( 1-3 )分派任务——( 4-7 )一路“竞走”——(8-23)对面闲聊

  (24-25)主动请缨——(26-29)劝说返回——(30-33)借到被子

  (34-39)想还被子——(40-41)通讯员告别——(42)新媳妇到来

  (43-45)思念家乡——(46-48)发起总攻——(49-50)照顾伤员

  (51-57)通讯员牺牲

  【课堂教学】

  【活动1】推荐镜头

  忠于原著的电影《百合花》重拍制作已经基本结束,导演组正为上映做预热工作。他们打算剪辑电影预告片,请作为原著爱好者的你向导演组推荐1个(或者1组)人物镜头(细节)入片,并阐述理由。

  要求:根据课前全文镜头分割,小组展开合作探究,小组长负责汇总意见,并推荐一人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体会小说细节描写在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和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分析概括小说人物形象。)

  几组贯串的细节:

  两次写通讯员枪筒里插的树枝和野花

  两次写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

  三次写新媳妇的印有百合花的被子

  四次写衣服上被门钩撕破的衣洞

  新媳妇前后两次分别为伤员和小通讯员擦拭身体的不同反应

  这些细节不仅推动作品情节的发展,而且使人物个性鲜明,血肉丰满。

  人物形象概括:(学生不一定全部提到,不求全面)

  小通讯员:憨厚腼腆,单纯质朴而又内心温暖,关心他人;身处战争的硝烟之中,而又热爱生活,充满朝气;理想信念纯粹,不畏牺牲奉献

  新媳妇:俊俏娴静,善良纯真,内心通透,深明大义,关切他人

  “我”:青春文艺,向往美好,观察细致,感情细腻,积极热情,关心他人

  文艺评论家李准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

  生动的细节描写,造就了形象鲜明、各具特色的一群美好的青年形象,这样的镜头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攫住观众的心灵。

  【活动2】海报C位之争

  导演组还要设计一张电影海报,但是为“小通讯员”“新媳妇”“我”三个人物谁应该占据海报的C位而争论不下,请作为原著爱好者的你来发表意见。

  要求:小组展开合作探究,小组长负责汇总意见,并推荐一人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理解小说人物的共生共长性,以及对小说主题探究的深化。学生更多的应该会提小通讯员或者新媳妇,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和带领学生去体会“我”在小说中的特质和作用。分析过程中可以与《哦,香雪》的人物关系进行对比。)

  小通讯员:质朴、青春、美好,在残酷的战火中,为挽救战友而勇于牺牲自我,是小说着重塑造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青年英雄。

  新媳妇:与小通讯员有很多相似之处,质朴、青春、美好,深明大义,支持革命,深化主题,生动体现了“军民鱼水深情”。

  “我”:“我”是小说中唯一一个贯串全文,并且着墨最多的人物,“我”不仅是故事的叙述者、见证者,也是故事的参与者。“我”有感情细腻、向往美好、积极热情、关心他人等美好的青春特点,“我”与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互相影响,共生美好,是作品主题的共生者。小说通过三个美好鲜活的青年形象,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也赞美了战火硝烟中同志之间、军民之间纯洁美好的感情。

  “我”对小通讯员的影响:

  当我站起来要走的时候,我看见他摘了帽子,偷偷地在用毛巾拭汗。

  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

  我叫他带我去看看。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

  “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我忍不住想给他开个玩笑,便故作严肃地说:“是呀!也许她为了这条被子,在做姑娘时,不知起早熬夜,多干了多少零活,才积起了做被子的钱,或许她曾为了这条花被,睡不着觉呢。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

  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说:“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已经借来了,再送回去,倒叫她多心。”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的样子,又好笑,又觉得可爱。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呼呼的小同乡。

  他听我这么说,也似乎有理,考虑了一下,便下了决心似的说:“好,算了。用了给她好好洗洗。”他决定以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统统抓过去,左一条、右一条的披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

  “我”对新媳妇的影响:

  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

  思考:如果导演组重拍《哦,香雪》,他们设计海报时有类似的苦恼吗?

  没有。小说《哦,香雪》主人公毫无争议,一定是香雪,其他人物都是香雪的衬托对象。

  而在《百合花》中,“小通讯员”“新媳妇”“我”三个人物互相温暖,共生共长,共同闪耀着青春美好的人性,成为人们在艰难、黑暗时期度过困难的精神力量,所以三个青年都是主角没有主次之分。

  【活动3】征集标语

  导演组公开为预告片和海报征集一句标语,请你积极投稿。

  要求:标语要从小说人物、情节、主题等角度概括作品,推荐电影。

  (设计意图:提炼提升理解,小结评价课堂。)

  《百合花》,一首飘扬在战火硝烟中的青春协奏曲。

  《百合花》,一张战争年代的青春合照。

  ……

  【课后作业】

  自读《哦,香雪》,通过分析细节描写,赏析小说人物,体悟小说主题,感受不同年代的青春之美。

  第四课:

  细与美——宏大叙事的诗化表达

  任务四

  重拍经典电影《百合花》进行中,为让观众了解故事背景,请在片头拟写一段旁白,同时为取得煽情效果,请选取适合做抒情性长镜头的语言片段拟写一段电影脚本。

  学习资源:《百合花》《哦,香雪》原声电影片段及文本、《“叙事介入”与电影旁白》(朱岩)、《论电影艺术语言——旁白的作用》秦勉、《<百合花>——女性视角下对人性与革命战争的独特理解》(邸青青)。

  【活动1】写片头旁白

  重拍经典电影《百合花》,为了让观众了解故事背景,导演组请你为《百合花》写一段旁白,置于片头。

  教学环节:

  ①写一写。请学生拟写旁白并展示点评,明确电影旁白的作用。

  明确一:电影旁白的作用

  交待故事背景

  表达人物内心情感

  确定叙述故事风格

  明确二:旁白拟写的评价标准

  与原作贴合的程度层级ABCD

  语言的表现力层级ABCD

  ②分一分。请学生根据叙述人称的不同为旁白分类。

  明确:

  类型1:以作者的第三人称视角叙述

  类型2:以剧中人物的第一人称视角叙述

  ③比一比。请学生比较两种不同叙述视角的优劣。

  明确:

  以作者的第三人称视角叙述:偏客观,有利于展现故事全貌。

  以剧中人物的第一人称视角叙述:偏主观,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④想一想。你觉得《百合花》更适合哪种叙述视角的旁白?《哦,香雪》呢?

  明确:

  更适合第三人称:更有利于对故事背景的讲述,更加客观,具有整体性。

  更适合第一人称:更有利于对人物形象的描 绘,原作文本就是第一人称。

  ⑤辩一辩。你觉得电影旁白的视角选择是否需要与文本叙述视角一致?

  明确:第三人称旁白更灵活,无论原文是何种人称,都可以用第三人称旁白;而第一人称旁白具有局限性,只能用于原文是第一人称的作品。

  ⑥挖一挖。为什么第一人称会具有局限性?

  明确:第一人称往往身在其中,随着故事的推进而发展,其所知道的非常有限,约等于读者所知道的内容,而第三人称往往属于“全知者”,站在上帝的角度俯瞰整个故事。因此如果原文已经是全知的上帝视角了,那么旁白还是有限视角的话,就失去了旁白交待故事背景的意义了。

  小结:

  第一人称叙述往往是有限视角,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距离,留给读者想象空间,如《百合花》;第三人称叙述往往是全知视角,客观灵活,拉开与读者距离,有利于展现人物群像,如《哦,香雪》。有限视角与全知视角是现代小说与古典小说的分野。

  【活动2】写抒情镜头拍摄脚本

  重拍经典电影《百合花》,导演组需要拍摄一组抒情性的特写镜头,请从原文中找到适合做抒情性长镜头的语言片段,拟写一段拍摄脚本。

  教学环节:

  ①找一找。请学生圈画《百合花》中适合拍摄抒情性特写镜头的语言片段

  明确:

  1.第3、第10段的清新细腻的景物描写

  2.枪筒上的野菊花

  3.中秋节夜晚的回忆

  4.新媳妇捧着百合花被子眼中晶莹

  ②读一读。请学生读一读所找到的句子,读出细腻,读出优美,教师点评。

  ③写一写。请学生结合圈画的文字,仿照示例,写一段视频拍摄脚本。

  ④评一评。学生互评拍摄脚本。

  评价角度:1.与原作语言及人物的贴合程度 2.特写镜头的抒情性及感染力程度

  ⑤论一论。探讨细腻的抒情性特写镜头是否会破坏战争语境的严肃性。

  明确:

  《百合花》是一部战争题材的作品,与当时的主流倾向相反,作者没有描绘炮火纷飞的场景,没有塑造高大威武的英雄形象,而是流连于战场的边际,通过清新细腻的细节描写,谱出了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在普遍追求严肃、宏大的文学叙述风格的年代,这样的作品就像一缕清风,谱写出那个年代的人情美于人性美。

  ⑥联一联。比较《百合花》和《哦,香雪》在叙事视角选择上的共性——在解放战争和改革开放等宏大主题背景下的诗化表达。

  明确:

  《百合花》的诗化表达:

  1.弱化战争背景,专注情感描写

  2.以女性体验为本位,疏离主流叙事倾向

  3.用细腻化的细节描写,弘扬人性的美好

  《哦,香雪》的诗化表达:

  1.回避重大社会矛盾,切入女性人物的情感世界

  2.通过诗情画意的语言,塑造青春之美

  3.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淳朴的心灵

  小结:

  茹志鹃在《百合花》上的创作成就,不只是在其小说语言的优美上,更重要的是她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抒情桎梏,不再着眼于叱咤风云的、形象高大的英雄人物,而是开始在作品中以女性视角去关注革命战争大背景下的普通群众,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人物内心情感,发掘普通人物对战争的独特理解及独特情感体验。以特有的诗化的表达,轻轻拨动读者的心弦。

  在文学的艺术长廊里,从来就没有约定俗成的固步自封,我们更期待多样化及个性化的表达出现在文学的视野中,也期待同学们能以更加广阔宽容的眼光去看待文学作品,去理解和挖掘作品背后内在的美学价值!

  【学习评价】

  1.旁白拟写的评价层级。

  2.拍摄脚本的完成质量。

  第五课:

  读与写——原创入册与测评

  任务五

  思考“青春的价值”,写一首青春之诗,汇编诗集。

  【课前】

  1.学生已完成两篇小说、五首诗歌的学习。

  2.调查问卷:

  ①本单元诗歌、小说学习的困惑;

  ②如果让你写首诗,你存在哪些困难呢?

  《尚书8226;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随着“志”的含义扩大,往往情志并提,情成为文学作品表达的重心。按文学体裁来分,文学作品分为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诗歌是表达抒情的最典型文体。

  【活动1】体验青春

  1.如果有机会实地体验一种青春情怀或它的一瞬,你选择本单元哪首诗歌?为什么?

  2.诗中哪些词句最能承载这种情怀或情绪?

  《沁园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壮丽景象、激情语词

  《红烛》:烧、泪流。殉道者形象。

  ……

  设计说明:

  ①知人论世:适时补充相关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每一种情怀或情绪有它产生的原因,动人的感情与时代背景密不可分。也源于诗歌内部语境。

  ②核心之象:一首诗总有最突出的一些象:物件、动作、细节……学生的生活、阅读体验不同决定了他们的感知差异。本环节,让他们按着自己的“感知特点”确定表达情感最有力的“象”,为最后的写作环节做铺垫。

  小结:

  触动不同人心弦的“深情”具有哪些特质呢?情感渗透性强,意象凸显(超常、反常、陌生感……)

  【活动2】叩问青春

  1.本单元的诗歌、小说都具有强烈的抒情气息,这一股股情思主要源于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你如果要寻找一位青春导师,最认可本单元的哪一位抒情主人公?请说说原因。

  2.本单元作品所抒发的青春情怀是否有触动你的地方?请从你最有感触的一点出发,与同学就“青春的价值”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小结:

  抒情主人公所抒发的情思引人共鸣。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它必须真切动人,而优质的诗歌,其情感能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产生心灵的回响。华兹华斯说“诗起于经过在沉静中回味来的情绪”。抒情者的情感特征是诗歌创作的动力之源,是诗歌的美学魅力所在,是一首诗区别于另一首诗的本质特征。正是诗歌的情感,让诗歌获得了持久的生命力。

  【活动3】选择抒情手段

  “修辞立其诚。真诚是作文,也是做人最起码的条件和基本的要求。”——叶嘉莹《说诗讲稿》

  真诚,是情感总人心弦的本质,是果实的内核。

  过渡:然而,许多时候,许多人,其情真,其意切,但表情达意时却索然无味。情感在抒发时遇到了什么障碍呢?

  1.出示课前调查结果表格+柱状图。

  2.选择本单元1-2首诗歌,结合第3页、第7页的“学习提示”进行赏读讨论:这些不同时代的经典诗作在充分传达“情感”上给我们哪些启发?

  【要求】

  ①明确该诗情感基调。圈划该诗在“学习提示”中的关键词。

  ②针对关键词,提问1-2个“如何有效传情达意”的问题。

  ③研读、讨论,解决问题。

  范例:《沁园春》

  ①抒发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表达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关键词:意象、意境、炼字选词

  ②提问:本诗的意象如何做到活泼灵动?如何达到已经的丰盈深邃?如何学习本诗选词炼字的精妙?

  ③小组讨论解决。如意象的活泼灵动,是因为选择的意象多“动态”,又有大背景与小物象的组合,物态又多求极致。契合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抒情意图。

  预设:以解决“传情的障碍”这个问题为指向,学生按照阅读提示重新深入诗歌,大致会从选材构思、选词用字、修辞、意象等路径进入找到对个人有启发的写诗方法。

  抒情手段与艺术技巧:抒情手段、意象、意境、用典、构思、修辞(拟人、比喻、借代、夸张、)、表达方式(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小结:

  影响文学作品“抒情”效果

  ①抒情主人公

  ②情感体验

  ③抒情手段

  【活动4】那就写首诗

  请以《哦,香雪》为题,写一首短诗。选择小说某个富有抒情味的片段,融入你的体验与思考,10行以内。

  【要求】

  ①确立抒情主人公及形象、特色(你、香 雪、台儿沟、列车……)

  ②确定抒情基调/情思

  ③选取传情达意的“象”

  ④运用抒情手段

  【活动5】为我写诗

  请为独属于自己的青春写一首抒情诗,或立足于现实生活,或立足于理想未来,抒发你的青春情怀。

  【要求】

  ①确立抒情主人公及形象、特色

  ②确定抒情基调/情思

  ③选取传情达意的“象”

  ④运用抒情手段

  【活动6】测评

  1.写完诗歌后,组内成员交换阅读,使用“写作评价表”评价彼此的诗。

  评价量表项目:

  2.全班交流:朗诵优秀诗歌

  【活动7】入册

  各小组推荐2-3首所写的诗歌入诗集。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5

  1、读准音

  (1)老师先将“窝、坡、我”三个字的音节写上,“O”用红笔。

  (2)让学生反复读这三个字,体会哪部分是一样的。

  (3)认读(如果学生读不准,师示范读音)。

  (4)学生练习发音(公鸡高唱O、O、O,唱出太阳爬山坡)。

  (5)练读四声

  (6)跟老师说一说:ō,我知道了,ó:我不明白,ò,哦,我懂了。

  2、认清形

  指导学生看书中小男孩想到的鸡蛋和小球的形状正像韵母“O”的字形。

  3、指导书写

  (1)找一找,O的家在哪儿?

  (2)师范写(O占中格,从中格的左上起笔,写在半圆碰二线、三线,连接成圆,一笔写成)。

  (3)学生模仿,跟老师书空。

  (4)学生练习,师巡视,注意个别辅导。

  四、创设情境,巩固o的四声

  1、教师当哑巴,做o的口形不发音,用手比划o的.四声手势,请孩子发音。

  2、可以做“哪个读音不见了”的游戏。即把带调的字母都列出来,任意捂住其中某个让孩子猜。

  五、指导书写,端正姿势

  1、孩子观察o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2、o的写法与零的写法一样,抽一名孩子上台在黑板前写。

  3、师生评议,教师再示范写o,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要领。

  4、孩子练习写字母.执笔前看看“跟我学”,学习握笔写字的正确姿势。

  5. 利用展台展示,比比谁写得最好。

  六、学习儿歌

  1、看书中的儿歌,看哪个小朋友最先在儿歌中找出红色的单韵母o。

  2、教师示范读儿歌。

  3、孩子跟着教师读儿歌.可加以拍手打节奏或配以动作读,增添孩子学习兴趣。

  七、总结教学,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单韵母o,读准了o的四声,能在四线格中书写,掌握了正确的拿笔.写字的姿势,小朋友还创编了许多精彩的儿歌,收获可真多啊!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6

  一、教学指南

  (一)教学目标

  1.阅读与鉴赏:

  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迹,分析新闻通讯中的细节描写,理解人物精神意义。

  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结构,掌握评论的问题特征,学习评论角度与方法,针对具体的时间或人物进行评论。

  2.表达与交流:

  通过小组讨论、组间交流、教师引导等环节,能够依据现实情况合理挑选方案与设计,学会拟写工匠精神评选标准。

  关注身边或媒体中的普通劳动者,小组合作设计人物通讯的问题,拟写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学会撰写劳动人物的先进事迹文章。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文本,概括人物特点了解人物通讯写作的一般特征。

  教学难点:让学生尝试写一写人物通讯。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习建议

  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是新时代青年应该树立的劳动观念。通过专题研讨等活动,深入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学会分析通讯的报道角度,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抓住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

  (五)课前研学

  1.预习作业

  通读课文,对照课下注解,参考工具书,疏通课文的字词。

  阅读并梳理文本情节,了解学习杰出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阅读其他人物通讯《哥德巴赫猜想》。

  2.阅读指导

  学习一篇文章,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1)写了什么?(读懂)——实用类文章重在信息的筛选、概括、归纳

  (2)如何写的?(学写)——立意、选材、结构、手法、语言

  (3)写作准备。学习人物通讯的一般写法

  4.知识清单

  课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一些词语的解释;文体知识;背景;人物介绍等。详见附录

  (六)知识支架

  1.训练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2.活动情境:

  背景——学生对劳动已有一定的认识

  任务——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实践活动

  分工——查找资料资源共享

  3.人物通讯的文体特征、概念、分类

  4.袁隆平的生平事迹、主要贡献

  5.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

  二、过程设计

  第1课时精读文本,把握人物特征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是谁带来了这样的巨变呢?就是袁隆平。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袁隆平的人物通讯。

  活动一、整体感知

  1.标题写了什么。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全文总标题,大概猜测:文章会涉及到哪些内容?

  稻菽——与农业、粮食有关

  喜看——表明态度

  副标——点名人物及其身份

  【知识链接】

  七律到韶山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2.为什么是袁隆平?

  (1)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36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严重粮食短缺。在发展中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在解决粮食紧缺问题的过程中科技进步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增产20%的超级水稻必将造福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

  (2)劳动是我们永恒的话题,也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原因。

  3.文章写了袁隆平的哪些典型事例?体现出袁隆平什么样的品质?在书上标划事例,在每则事例旁边空白处写出品质。

  注意速读方法:关注文章整体结构、标题、首段(句)、尾段(句)、观点评论局、反复出现的关键词。

  明确:

  第一部分。

  2001年春节后第二天,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体现了他热爱并献身于农业科研事业的精神。

  1961年袁隆平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第一代,并反复分析、实践。体现了他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精神。

  第二部分。

  196x年袁隆平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体现了他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的精神。

  第三部分。

  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回应贬斥杂交稻的文章。体现了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

  第四部分。

  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体现了他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的精神。

  4.请尝试把文章四个小标题改成相对统一的句式:

  (“即xxxx是xxxx”)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明确: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活动二、理解探究

  1.探讨: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困难:权威论断的否定:杂交无优势。有些人的嘲笑:对遗传学的无知。有些学者认为:杂交制种无法应用于生产。

  2.“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主要是围绕什么来写的?这部分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这部分主要是围绕“三不稻”这个情节来写的。

  这部分在选材上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有个性,突出了袁隆平对于杂交水稻的认知与众不同;二是选材精,不庞杂。

  3.作者为什么以“喜看稻菽千重浪”为题?请结合四个小标题进行简要分析。

  (1)借用诗句,生动形象,富有神韵和文采。

  (2)题目重在描述研究的结果,四个小标题重在揭示“喜看”的原因。

  (3)题目中的“喜看”含义丰富:既写出了袁隆平获得最高科技奖的心情,也写出了作者及人们看到袁隆平作出巨大贡献的喜悦和激动。

  (4)题目中的“稻菽”点明了袁隆平的研究对象。

  (5)“千重浪”形象地描绘了水稻研究的广阔远景,鼓舞和振奋人心。

  活动三、特点分析

  本文作为人物通讯,都具有哪些特点?

  1.选取事例典型。围绕主题,选取可以突出人物个性的事例,使人物生动,个性丰满,如立面前。

  2.能用数字说话。例:“十三年来,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十二点五六亿亩,增添粮食约一千亿公斤,增收近三百亿元。根据农业部统计,全国水稻平均亩产三百五十七公斤,而杂交水稻是四百四十一公斤,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

  “中国杂交水稻之花在世界各地结出丰硕之果,产量最高的比当地品种增产百分之五十,一般增产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

  ——这几组数字有力地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真实性)

  3.注重细节刻画。

  (1)“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分析划线文字的表达效果。

  一系列的动词突出了袁隆平工作之认真、细心以及他对科学的严谨和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2)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动作、神情与心理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袁隆平发现高产稻穗的惊喜之情

  (3)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4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

  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动作细节充分表现了袁隆平寻找新品种的艰辛和发现新品种的欣喜。

  第2课时比较阅读,认识劳动精神

  比较《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三篇人物通讯在写作上的异同。

  按照学生自主意愿将其分成三组,分别以三篇通讯为研究对象,梳理文本,发现问题。自己制作个人问题卡片。然后同组交流,疑难问题汇总制作成小组问题卡片,投影进行班级研讨。

  活动一:抓住要点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1.这篇通讯写了什么内容,怎样写的?

  明确:先用特写镜头描绘张秉贵工作的场景,然后再通过典型事例介绍张秉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接着,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剖析张秉贵之所以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因。最后讲述张秉贵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尊敬。不但有血有肉地塑造了人物的形象,又生动真实地传递了劳动者的劳动精神。

  2.张秉贵事迹感人,人物形象,是怎样刻画的人物?

  参考:通过语言、细节、动作等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张秉贵。通过人们的悄悄议论侧面描写,还有细节描写:一个抱小孩的女顾客来买糖,张秉贵一系列的细心行为,丰富、多角度的描写,让我们切身地感受到了温暖众人心的“一团火”精神。

  ——《“探界者”钟杨》

  1.钟扬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刻画这个人物的?

  热爱科学事业,不追求物质生活品质,却致力于种子事业和科普工作;具有忘我的牺牲精神,在恶劣的环境中,身体不适也不放松工作;理想崇高,有远见,心怀祖国和人民;有责任,有担当,关心热爱学生,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作者在刻画钟扬时运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

  ①正面刻画:a.刻画人物语言。文章每一部分都有直接引用的钟扬的话,它们或是钟扬与别人对话,或是钟扬的演讲内容,或是钟扬写的文字。b.刻画人物行为、事迹。如不挑剔住房,赴西藏采集种子,热心科普事业等。

  ②侧面刻画:a.通过他人之口讲述钟扬的事迹;b.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如写钟扬不在意生活品质与致力于种子收集的对比,藏族同事对其“大胆”的评价等。

  活动二:比较探究

  1.袁隆平、张秉贵、钟扬,他们三个人的工作岗位各不相同,但在他们身上却体现着许多共同的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一下他们具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

  参考:①热爱本职工作,致力于做好本职工作;②有责任,有担当,有着崇高、远大的理想;③面对困难、挑战,不屈不挠,不懈奋斗;④主动探索,勇于实践;⑤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

  2.这三篇文章在结构和刻画人物方面各有哪些异同?

  (1)文章结构:

  ①三篇文章都运用了倒叙手法。

  ②《喜看稻菽千重浪》《“探界者”钟扬》都采用了小标题,层次清楚,结构鲜明。

  (2)刻画人物:

  ①《喜看稻菽千重浪》以正面描写人物为主,《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则采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描写人物。

  ②《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在描写人物时,运用了细节描写;《“探界者”钟扬》则主要是概述事迹。

  ③《喜看稻菽千重浪》多处描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界者”钟扬》多处用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既有人物语言描写、行动描写,也有人物的心理描写。

  活动三:合作探究,突围难点

  比较阅读三篇人物通讯,完成表格

  人物通讯典型事件(与文本对话)细节描写(与文本对话)报道的角度(与文对话)人物精神(与人物对话)作者的立场态度(月作者对话)“我”的评论角度(与自己对话)

  《喜看稻菽千重浪》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探界者”钟扬》

  活动四、点评人物,深化内涵

  为了能正确认识劳动精神,我们可以借助新闻评论地舆论导向力量,来为本次评选活动造势。

  1.参考学习之家中给定地新闻评论标题,小组讨论,交流并总结优秀新闻评论地拟题规则。

  学习之家:时下热门新闻评论栏目及优秀作品标题

  人民论坛:①大国担当背后是大国正确义利观;②公共文明,“筷”

  来行动。

  新华网评:①为众人抱薪者,必为人民所铭记;②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光明时评:①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打赢脱贫攻坚战;②科学合理摘下口罩,为修复生活注入信心。

  示例:

  新闻评论题目地一般特征:①开门见山,观点,态度鲜明;②内容贴近读者心理,吸引大众眼球;③语言简洁,语势强烈,多用祈使句。

  2.制作思维导图,掌握新闻评论文体结构。

  在日常阅读中,我们可以采用画思维导图地方法去分析文本地结构和思路,细读《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全文,仿照图1左侧对课文第一段地结构梳理示例,概括相关文句,将思维导图右侧空白处补充完整。

  第3课时表达交流,学习人物写作

  活动一:拟写工匠精神评选标准

  2020年元旦,中国国家领导人在新年贺词中列举了大量成就,这些成就都来源于无数劳动者的辛勤劳动,而工匠精髓就是这个时代赋予劳动者最崇高,最美好的精神褒扬。

  以“关键词”的形式,写下心中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然后对照课文《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增添或删改自己的关键词,结合具体文句,阐释理由。

  示例:工匠精神的内涵:发自肺腑、专心如一、废寝忘食、尽心竭力、臻于至善、超今冠古、出类拔萃、巧夺天工、冰心一片、物我两忘、脚踏实地、格物致和、正心诚意、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等。

  理由阐释:工匠精神不仅是传统手工业者应该具备的劳动品质,更该表着新时代劳动精神的至高境界。

  活动二:访谈身边的工匠精神

  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寻找身边的优秀劳动者,拟定访谈目录,进行人物采访。根据访谈的内容,为你访谈的人物撰写人物通讯。

  要求:善于捕捉典型事例和细节,注意在细节中发现人物的闪光点和特色。

  【写作指导】人物通讯写作

  第一,主题要明确。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

  第二,材料要精当。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

  第三,写人离不开事,写事为了写人。写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当然,写人离不开写事。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空洞洞。

  第四,角度要新颖。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映,诸如正面、反面、侧面、鸟瞰、平视、仰望、远眺、近看、俯首、细察……角度不同,印象各异。若能精心选取最佳角度去写,往往能使稿件陡然增添新意,写得别具一格,引人入胜。(摘自《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

  【延伸学习】

  1.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对我们尚在全力汲取知识的中学生来说,对权威又该持什么态度呢?

  中学生崇拜权威,并无不可。十几岁的我们,对人对事还做不到思考成熟,客观理性,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还未彻底塑成,正是应该向权威学习的阶段。那些书中现有的知识都是经过专家学者千挑万选而来,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对我们来说就是权威,快速汲取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三观。质疑,是建立在自身的丰厚积累上的,而我们,目前正需要积累。

  中学生也应该如袁隆平一样尊重但不崇拜权威。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勇于质疑应该是我们必备的素质,这跟自身的知识积累多寡没有关系。伽利略质疑亚里士多德的时候,也还只是个毛头小子,但比萨斜塔的一次实验胜过权威上千年的声音;当人们对蜜蜂靠翅膀发出声音这一权威论断深信不疑时,聂利这个12岁的小姑娘却大胆质疑,最终确定蜜蜂发声是靠双翅根部下的两个小黑点。对待权威,可以尊重,但不可迷信。

  2.下面一段文字是网友的评论,你读后有什么见解?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78岁的袁隆平院士驾驶奔驰敞篷车开向试验田?这不可能。近日,在湖南车展现场,袁院士仅多看了两眼奔驰SLK3000K,网络上就直接将该车划到了袁老的名下,最后更是演变成“袁老拥有几辆豪车”。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老人根本未曾也没有计划购进该款价值68.8万的奔驰,而且,老人“家里”的六七辆车都很普通,分属其子女所有,“袁老自己只有一辆”。面对袁隆平“家里已经有了六七辆车(注:实际上是包括子女在内共有六七辆车,此为网友误读)”的坦言,网友几乎众口一词地表示支持。袁隆平自己也曾坦言:“坐奔驰宝马车,耀武扬威有什么意思?”

  三、课后训练

  1.作者在文中为了使袁隆平的形象鲜活地“立”在我们面前,采用细节描写的手法,细腻地再现了袁隆平在研究水稻过程中的艰辛以及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说说下列细节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

  (1)一位老人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这几百亩试验田。他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不时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接着挽起裤腿走下了稻田。(分析加点的词)

  答:几个动词突出了“他”工作之认真和细心以及“他”对科学的严谨和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2)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分析画线的句子)

  答:表现了“他”发现高产稻穗的惊喜之情。

  (3)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6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蕊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分析画线的句子)

  答:表现了“他”寻找新品种的艰辛和发现新品种的欣喜。

  2.寻找身边的优秀劳动者,为他(她)撰写一个人物通讯。

  四、资源链接

  1.文体知识

  人物通讯

  是报刊、广播、电视上最为常见的通讯形式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也是实用文写作学科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它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平凡突出伟大,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读者的目的。写人之所以重要,就因为人是有思想的。采写人物通讯就是为了通过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貌去教育人、感染人。

  人物通讯类型:

  ①传记式: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②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的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也很常见。

  ③群像式: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2.人物介绍

  事迹介绍

  2004年,世界粮食奖、以色列沃夫奖、泰国金镰刀奖先后授予了中国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如今,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在中国的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一半以上。有人算过一笔帐,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袁隆平研究的三系法杂交水稻成为世界上首例成功的杂交水稻品种,据统计,从1976到1987年十年间,中国的杂交水稻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这对于七八十年代还在为温饱努力的中国农民来说,简直就是救命粮。

  感动中国颁奖词

  “心灵富豪”颁奖词:

  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物质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而他自己,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的最古老密码。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水稻研究的重大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稻国之一,水稻种植面积为总播种面积的1/3,水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0%。

  从国际上看,全世界约有1/2的人以大米为主要粮食,有90多个国家种植水稻——世界意义。

  2001年2月22日,《科技日报》发表了这篇人物通讯。

  3.推荐阅读

  杨澜著《一问一世界》(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提问》(浙江文艺出版社2020)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7

  一、导入谈话 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组图片(本组课文中的插图)看看你们能不能一看就说出这篇文章的题目?你发现这些文章的共同特点了吗?(童年生活)真棒!课本上的这些童年的足迹,为我们快乐的童年打开了一扇门,让我们继续走进童年的足迹(板书),一起感受童年的魅力。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另一组童年生活(出示文章题目)

  (板书)

  《童年的发现》

  《月光下的童年》

  《童年的水墨画》

  《古诗二首》

  让我们先跟他们打一下招呼(齐读课题)

  二、走进童年 回忆学法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收获了哪些阅读的方法。

  朗读的方法:《童年的足迹》单元,朗读基调围绕轻松、快乐进行。

  《天窗》注意大人孩子语气语调的变化;《芦叶船》注意疑问句疑问语气的朗读;《女孩儿乌塔》注意人物对话的朗读,反问句的朗读。《古诗词二首》学习区分平仄音,按照吟诵基本规律读出平仄音长短高低的变化,吟出古诗的韵味。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①摘句法:《天窗》5段段尾“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会立刻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②词语连串法:《天窗》5段圈出重点词语“想象”,突出天窗带给孩子无穷的想象;③《女孩儿乌塔》,结合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概括乌塔是一个具有勤奋努力、独立自主好品质的.女孩。

  欣赏的方法:

  ①《女孩儿乌塔》,直接找出“可爱”、“热情”、“独自”概括出乌塔是一个,可爱、热情、独立性很强的女孩。

  ②《芦叶船》1段比喻句:“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苇上长出第一片芦叶的样子。

  诵读的方法:

  ①《古诗词二首》之《宿新市徐公店》,结合诗句想象画面,再用优美的词句改编诗文,描写出优美的田园风光。

  ②《芦叶船》利用课文插图,结合芦苇、河水、青蛙、孩子的玩耍,再读文字,感受水乡孩子的欢乐。

  三、走出童年 总结方法

  1、让我们抓住用上面的方法来学习剩下的四篇文章。

  2、简单汇报:

  四、总结收获 提出希望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美妙的童年生活,感受了童年的魅力。我们期待着童年更加美好……

  五、推荐阅读 拓展提升

  《群文阅读》尝试学案

  池上

  (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稚子弄冰

  【南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月光下的童年

  又是一个夜晚,我披着银白色的月光,走在青石板路上,欣赏美丽柔和的月光下的景色,人们在月光下散步,老奶奶带着小孙女在月光下乘凉

  我也是月光下长大的记得夏天每当夜幕降临时,外婆就带着我到小院子里乘凉,外婆用章满老茧的手抚摸着我,一边扇着扇子,一边给我讲老掉牙的的民间故事,我每晚便在故事声中入睡,我感到是那么吉祥和快乐

  幼时,我很爱捉虫,在朦胧的月光下,随处可以听见各种虫子的鸣唱,那唱的最动听的肯定是蛐蛐了我悄悄走近草堆,打着手电筒,翻开一块块的大石头,便有披着黑色“大衣”的蛐蛐在那里又蹦又跳,我就小心的用双手一捂,然后,小心翼翼的捉起来,借着月光,跟邻居小伙伴斗蛐蛐

  中秋节,是我感到最温馨的时候,我和家人在月光下品尝月饼,还一边唱着“八月十五月儿圆”的歌,真快乐

  月落月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我也长大了,但我依然爱那慈母般温和的月光

  在我眼里,月亮是那样美丽,我在月光下长大,月光下有我美好童年的足迹,我爱美丽的月光

  1.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哪三件事?

  2.请从段文中找出写“我”捉蛐蛐的五个动词

  3.作者爱美丽的月光,因为

  童年的发现

  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里。

  我以为在同学中间只有我一个人具有飞行的天赋,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老师解释说。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白天你们太淘气,妨碍细胞的生长。到了晚上,细胞就不停地繁殖。”

  “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这是你们的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个时候,人还是飞鸟。”

  “人怎么会是鸟?”我们万分惊讶。

  “岂止是鸟!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而飞行却仍在继续。和老师的一次谈话,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乡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为什么是九个月呢?”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我的发现竞是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又过了三四年,我上了六年级。老师开始给我们上生物课。有一次,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板着面孔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费奥多罗夫!……你笑什么?再笑就从教室里出去!”

  “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我……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

  教室里一阵笑声。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气得脸色苍白,大步朝我走来。

  “费奥多罗夫!……你立刻从教室里出吉去……”

  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这时候我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童年的水墨画

  街头

  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

  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

  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溪边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江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8

  【设计理念】

  1.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主题整合单元,以群文拓展主题,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运用实践的阅读能力。

  2.以“知识树”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单元的学习内容及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10册第五组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

  2.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第10册第五组课文:《田忌赛马》、《火烧赤壁》、《汴京城杨志卖刀》、《齐天大圣》、《宝黛相会》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典名著魅力,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2.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学习古典名著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3.分享同步阅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课外阅读。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阅读浏览表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历史的天空》(片断)

  2.师: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可是,当我们阅读一本本古典名著时,在我们眼前,又会飞扬起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同学们,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在文字的性灵中,去咀嚼、去感悟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

  (设计说明:通过音乐和教师的谈话,把学生的注意引向本节课主题,营造一个古色古香的氛围)

  二、主题回顾

  1.课件出示人物图片,学生说出人物姓名,该人物出自哪篇课文,节选自哪部名著?

  21

  蔺相如-《将相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诸葛亮-《草船借箭》-《三国演义》 武松-《景阳冈》-《水浒传》 石猴-《猴王出世》-《西游记》

  2.哪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师随机完善知识树内容。

  (设计说明:通过本环节回顾课本知识,并以“知识树”的形式进行归纳概括。)

  三、阅读概览(主要是对同步阅读课本课文的检阅,使用好阅读浏览表)

  1.交流“阅读浏览表”1、2、3项内容。

  同步阅读教材中,本单元编排了5篇课文,谁能说说文章的题目,以及选自哪一部名著。

  2.小组交流“阅读浏览表”第4、8项内容。

  五篇课文讲述了五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你最喜欢哪个故事?能简单地向同学做个介绍吗?也可以在小组讨论一下自己的疑惑之处。

  题目作者选自名著主要内容主要人物人物特点精彩句段问题 3.全班交流,师随机完善知识树。

  (设计说明:通过本环节,初步整理课外阅读材料,并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为后面的片断分享和精彩赏析作准备。)

  四、片断分享(主要汇报、分享对文本感性趣的体验)

  生汇报“阅读浏览表“5、6、7”项内容。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选取探究点,进行深度及广度上的拓展。

  古典名著之所以是经典,除了故事跌宕起伏,让人意犹未尽外,栩栩如生的人物也是关键。,现在让我们继续将目光定格故事中的精彩句段,在这些句段的品读中走近人物。

  预设一:《火烧赤壁》

  在《草船借箭》中,我们知道曹操非常多疑,他又如何轻易相信黄盖向他投降呢? 其实,火烧赤壁之所以成功,还经历了“群英会蒋干中计”(反间计)、“献密计黄盖受刑”(苦肉计)、“阚泽密献诈降书”、“庞统巧授连环计”、“七星坛诸葛祭风”等一系列曲折离奇的故事。有句歇后语叫“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就是说的他们的苦肉计。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众官扶起黄盖,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扶归本寨,昏绝几次。动问之人,无不下泪”。从这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黄盖?

  预设二:《汴京城杨志卖刀》

  1.作者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写牛二呢?(写牛二是为了衬托杨志的英雄侠义)

  22

  2.作者怎样写出了一个破落户泼皮形象? ⑴牛二的外貌——粗丑 ⑵牛二的绰号——没毛大虫 ⑶牛二的语言——蛮不讲理 ⑷牛二的行为——欺蛮霸道

  对这样一个破落户泼皮,杨志先是一让再让,最后忍无可忍,为民除害。由此,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杨志?(英雄侠义)

  预设三:〈齐天大圣〉

  1.“齐天大圣”是什么意思?孙悟空为什么让玉帝封他这个称号? (说明悟空神通广大,敢于反抗权威。)

  2.孙悟空与巨灵神和哪吒的两场打斗有什么不同?从这两场打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悟空?(智勇双全)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自主交流的基础上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要善于观察分析学情,找到学生的疑难处入手,巧设探究点,切不可机械地按预设内容进行。)

  五、精彩赏析

  刚才我们用经典镜头走近名著人物。名著的魅力除了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还有语言的精美、准确。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一段语言文字上,看你能有什么收获。

  课件出示:归坐细看时,真是与众不同: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似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

  1.哪一句写得最生动?读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黛玉?做批注。 2.在语言的结构上,你发现曹雪芹用了哪些语言的密码?

  (作者用了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闲静时”对“行动处”;“似”对“如”;“娇花照水”对“弱柳扶风”。这一组句子写出了林黛玉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娇花”和“弱柳”则写出了黛玉的柔弱美、病态美。)

  3.这样的语言还有很多很多,找到这样的描写,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说明:对第三学段学生来说,不仅要关注文章写了什么,更要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引导孩子细细品味名著中语言文字的魅力,能促进孩子对书籍而不是电视剧的兴趣)

  六、主题拓展

  (主要与生活联系、延伸;推荐相关主题的名著;能引起学生对该组主题产生主动的阅读兴趣的活动设计等)。

  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画面展现几部名著中的图片。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善于谋略的孙膑,精忠报国的'黄盖,反抗权威、智勇双全的悟空,柔弱善感、秀外慧中的林黛玉。在我国古典名著中,这样精彩的人、精彩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图片。

  2.生制定名著阅读计划。

  同学们,每一个画面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阅读名著,能增益智慧,提升素养。今天,我们只是初步感受了中国古典名著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你对哪部名著感兴趣?你最想阅读关于哪方面的内容?请写一个简单的阅读计划吧。

  3.结束语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孩子们,这节课,只是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的一个起点,希望你们能按照自己的阅读计划,坚持沐浴在古典名著的甘泉里,把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设计说明:在恢宏的乐曲中结束课堂,给人余音绕梁的感觉。随音乐出现的名著图片,能进一步激起孩子阅读名著的愿望。)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

  【设计理念】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五年级下册起,共安排了4篇文言文:《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两小儿辩日》。四篇文言文皆篇幅短小,可称“小古文”。从教材编排意图来看,为初中文言文学习奠定初步基础,打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启蒙之门。

  “认识清楚了,一切努力才有目标、有方向,不至于盲目地胡搅一阵。”(叶圣陶语)小学“小古文”教学,应遵循其“小”的特点,启蒙的阶段目标,把握三个一点:“激发一点兴趣”“读出一点韵味”“揣摩一点语言”。

  一、激发一点兴趣

  第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杨氏之子》课前交流,我从生活入手,老师认识一位饱读诗书的老先生,他特别有意思,向别人介绍我的时候,说我是“刘氏之女”,知道什么意思吗?学生联系生活明白是“姓刘人家的女儿”意在营造学古文的语境。

  第二,降低难度,激发兴趣。“难读”“难懂”造就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我们不妨降低难度,学生不会读,教师范读、带读、教读。学生不理解,教师可以铺设台阶。

  第三,拓展阅读,激发兴趣。《杨氏之子》从《世说新语》导入,拓充《徐孺子赏月》《口中狗窦》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像《杨氏之子》这样的故事在《世说新语》中有两千多个,里面有原文、有注释、也有译文,激发学生阅读小古文的兴趣。

  二、读出一点韵味

  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文言文教学“读”的指导要“实”,要求要适度。《杨氏之子》的读分四个层次:音、断、意、情。 三、揣摩一点语言

  “文言共生”是语文教学的性质,教学中当警惕“废于清议”或“死于章句”的偏颇现象。如《杨氏之子》中“禽”的演变,“惠”的通假用法,“孔君平”、“孔”、“夫子”等同一个人的不同称谓,谁为谁设果的省略??只有把语言文字的教学放在文字文化的大背景下,教学才能扎实而不枯燥,浅白而不浅薄。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杨氏之子》《徐孺子赏月》《口中狗窦》的主要内容。

  2、运用品味语言、比较异同等阅读策略,体会文章中语言的精妙。

  3、拓展阅读材料,了解文言文的特点,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文言文,感受语言的魅力。

  2.在交流朗读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进一步学习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文言文语言的精练,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导谈话:

  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古文佳句,谁能说一说呢?刚才你们说的古文佳句用的语言是古人的,用这样的语言写的文章叫古文,也可以叫做文言文。

  二、学习《杨氏之子》 (一)、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杨氏之子》出自哪呢?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2.自由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尝试着读一读。 4.根据注释理解词语 5.“禽”是什么意思?

  “禽”指鸟。这一句中,“家”和“禽”是两个词语,“禽”字前面要停顿,才能让人听明白。(课件出示: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6.反复练读,理解课文内容。

  (二)、抓人物,感知大意

  1.再读一读课文,碰上不理解的字、词圈出来。

  2.出示:“杨氏子”、“其”、“儿”、“儿”、“儿”、“君”这些词,再读读这些词语,又有什么发现?

  3.第三句,没有人物,为设果,到底谁为谁摆上水果? (出示填空:( )为( )设果) (三)、品对话,感悟聪慧 1.师生一起读文。

  师:第一句总起,后四句用一个小故事具体写。

  2.从课文的什么地方最能看出杨氏子的甚聪惠呢,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画下来。(生边读边圈画) 3.交流汇报。

  4.师生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文言文的特点。 三、阅读《徐孺子赏月》《口中狗窦》 学习要求:

  1、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读懂短文,用自己的话说出文章大意。

  2、完成下列表格。 阅读篇目 《徐孺子赏月》 《口中狗窦》 精妙的语句 写出喜欢句子的意思

  四、课外延伸

  1.课后搜集广告词、歇后语、相声、笑话等,下一周我们开展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体会语言的精妙。

  2.借《世说新语》读一读,这本书里有原文、注释、译文,相信你能读懂,也会喜欢。

  【板书设计】

  小古文 语言的精妙

  《杨氏之子》 风趣幽默 《徐孺子赏月》 偷梁换柱 《口中狗窦》 击中要害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10

  群文阅读

  —— 冒险小说里的“生存”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学习了两篇冒险小说《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两篇文章都是作品节选,讲述了主人公在面对困境时怎样克服困难,怎样战胜困难的故事。本次群文阅读以生存为主题,培养学生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面对困境时的执着和顽强生存的信念,他们都有那些生存技能,运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养成正确阅读的好习惯,认真思考的学习态度。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举一反三教学法为主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重点: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主人公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群文阅读,养成阅读习惯。

  教学内容:

  《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蓝色的海豚岛》《神秘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播放视频《鲁滨孙漂流记》片段,引出主题──冒险小说。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片段,说说冒险小说的特点;

  2.集体交流特点;

  3.教师小结:明确冒险小说的问题特征。

  冒险小说特点:

  三、精读品悟

  (一)、举一反三:先以《鲁滨孙漂流记》为例,进行讲解; 阅读问题:1.为什么有些人存活下来?

  2.幸存的人有什么改变?

  3.有没有存活技巧,有哪些技巧呢?

  4.独自一人比有人为伴更危险吗?

  5.在任何状况下,有什么至关重要的生存建议?

  6.人们面临生死存亡之际都想些什么?有什么感觉?

  (二)、学生读其他三篇。

  (提示:阅读的方法:精读、略读)

  (三)、汇报交流。

  (以展示朗读、展示交流的方式进行)

  四、拓展升华

  1.总结课堂收获。

  2.学到了哪些生存技能。

  生存技能:

  3.假设情境:①假如你被困荒岛;

  ②假如你被困沙漠;

  ③假如你

  被困森林。

  五、课堂总结

  虽然文中的主人公他们的冒险经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已经很少见了,但是他们面对困难时的这种坚韧不拔的新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老师不建议大家去冒险,但如果有一天当我们身处困境时,我们要有一个冷静的头脑和一颗执着的心。

  六、课后作业

  课后阅读整本小说。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11

  教学设计

  本组教材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的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而《同步阅读》安排的几篇文章也都是从不同角度赞扬了人间的真情。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能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去帮助别人的风尚。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课文:《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用心灵去倾听》。

  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大冒险》《教师节的康乃馨》《妈妈哭泣的那一天》《爸爸的新鞋》。

  教学重点:

  从本单元的真情故事情景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

  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群文略读记录表。

  教学具体环节

  一、导入谈话:

  孩子们,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是一轮暖阳,温暖我们那颗潮湿的心;真情是一股清泉,洗去我们心头的不悦;真情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我们人生的道路……今天,让我们一起用画知识树的方法一起来感悟这足以温暖我们每个人心灵的人间真情。(出示课件知识树和树干里的“情暖人间”几个字)相信孩子们会用精彩的阅读展示,让这棵大树长出茂盛的枝叶,结出丰硕的果实。

  二、主题回顾

  在第三单元的四个真情故事中,什么样的情感温暖了你的心?

  1.《穷人》:乐于助人;《别饿坏了那匹马》:善解人意;

  2.《唯一的听众》:鼓励成长;《用心灵去倾听》:用心倾听。

  三、阅读概览

  1.(过渡):在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八篇以真情为主题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四篇《大冒险》《教师节的康乃馨》《妈妈哭泣的那一天》《爸爸的新鞋》。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让同学们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并且填写了《群文略读记录表》。请小组相互交流,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可以读一读,再讨论讨论。

  2.刚才老师看了看,同学们填写得都很认真,说明读书很用心,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这四篇文章又是怎样的人间真情温暖和感动了我们?

  《大冒险》──信守承诺

  《教师节的康乃馨》──尊师爱生

  《妈妈哭泣的那一天》──母子情深

  《爸爸的新鞋》──相亲相爱

  3.孩子们读书都非常的认真,也很仔细,我们再来看看这颗知识树,从这颗感动的树上,我们看到了“乐于助人、善解人意、鼓励成长、用心倾听、信守承诺、尊师爱生、母子情深、相亲相爱都是人间真情。

  片段分享与精彩赏析:

  4.在这些感人的文章中,一定有些段落或句子打动了你的心?请你找出来先给大家读一读,再说一说为什么让你感动?我们一起来分享分享,在你读之前,你应该邀请大家把书翻到哪篇文章的哪个地方,要把它说清楚。

  教学预设:

  《大冒险》:

  “听小豆豆的语气,仿佛自己是泰明的姐姐。泰明很担心地看了看脚手架,又看了看满头大汗的小豆豆。这时候,泰明的身上也被汗水湿透了,他抬起头来看了看大树。然后下定决心,抬腿向第一级迈去。”

  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你愿意再来读一读,和大家分享分享吗?

  但是泰明已经非常信任小豆豆,而小豆豆在此刻,也拼命努力着。”

  (1)质疑:孩子们听了他的交流,有什么问题?

  (2)交流:泰明为什么会这样信任小豆豆?

  《教师节的康乃馨》:

  “中年妇女和小男孩拎着花篮走了。这一篮康乃鑫,对于女教师恐怕是她一生中收到的最好的礼物了。对于我,也是一生中插得最好的花篮,因为它在我的心灵中已铸成一篮真善美的花!”

  质疑:女教师收到的花是谁送给她的?这个小男孩什么地方打动了你?

  (讨论)什么样的花才是真善美的花?

  《妈妈哭泣的那一天》:

  “此时此刻,我第一次理解到母亲的天性是这样的敏感,她永远是我的母亲,然而,她同时还是一个人。一个与我一样会有恐惧、痛苦和失败的人。我感到了她的苦楚,就像当我在她的怀抱里寻求慰藉时,她一定曾千百次地感受过我的苦闷一样。”“由于看见她一时的软弱,我不仅学会了尊重她的坚强,而且,自身的一些潜在的力量也被激发和挖掘出来。”

  感情朗读

  质疑:这段文字带给你怎样的震撼?

  讨论:这篇文章是否让你学会了更理解和尊重母亲?今后你要怎样对母亲?

  《爸爸的新鞋》

  探究点:我为什么没有买鞋而给爸爸买了双新鞋?

  (引导学生发现,特别是故事中对爸爸鞋的细节描写以及“我”前后的思想变化,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和体会)

  5.孩子们读得非常精彩,讨论得也很热烈,你们不但把自己读文章的感受与我们分享了,而且还把文中的人物又带到了我们的心里。让我们再一次为故事中的人而感动着,被这人间朴实纯真的真情温暖着。

  四、主题拓展

  1.今天我们复习了这个单元学习的内容,重点分享了同步阅读上的四篇文章,通过画知识树的方法把情暖人间这个主题呈现了出来,瞧,知识树现在已经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了,而其实真情无处不在,孩子们回想一下,在你生活中看见、听到或者是自己亲身经历了怎样的真情故事,把它分享给我们?(《爱的奉献》音乐循环播放,直至课堂结束)

  2.学生讲述真情故事

  3.听了大家讲的故事,我们能感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正向我们走来。是啊,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情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刻不徜徉在真情的海洋里,相信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孩子们一定对真情有了更深的体会,请孩子们用“真情是什么?真情是──”来写一句你感触最深的话。(学生交流时教师根据学生精彩的回答相机板书,把学生的回答组合成一首小诗)

  ──师生齐读诗,课堂在深情的朗读中结束。

  真情是什么?

  真情是……

  真情是什么?

  真情是……

  真情是什么?

  真情是……

  真情是什么?

  真情是……

  板书设计:

  真情

  真情在身边

  用爱去回报

  真情暖人间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分清课文的主次。

  3、从丑菊身上得到启发,学习正确地看待事物的方法,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认识丑菊吗?知道它和一般的菊花有什么区别吗?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丑菊》这篇文章,看看作者眼中的丑菊是怎样的?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谈谈初读感受。

  4、质疑问难。

  (1)“有不少东西往往名实并不完全相符”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名可以丑,但实必定要美”?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自读感悟。

  2、组内研讨,教师巡视指导。

  3、班上汇报交流。

  (l)感悟丑菊的外形美。

  ①理解描写丑菊外形的语句

  ②点击课件,电视屏幕上显示丑菊美丽的样子。

  ③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要怀着对丑菊的喜爱之情来读。

  (2)感悟丑菊开花时的特点美。

  ①理解有关语句。

  ②点击课件,通过多媒体演示丑菊开花时的静态之美。

  ③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3)感悟结尾句的含义。

  ①谈一谈对这句的理解。

  名:指姓名或外表。

  实:指事物的本质或内在的特性。

  “名可以丑,但实必定要美”,这句既是对丑菊的评价,也告诉人们,不管你的名字或外表如何,但内在的品质必定要美,不要华而不实。

  ②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说说你受的启发。

  ③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总结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落花生》一文,说说在写法上,你从这篇课文学到了什么?

  五、延伸拓展(任选一项完成)

  1、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写下来。

  (提示:从知识上、思想上、写法上等方面谈。)

  2、课下观察一种植物,看看从它身上能得到什么启示,写成一篇习作。

  丑菊群文阅读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眼中的丑菊,体会作者对丑菊的情感及作者所要通过丑菊告诉我们的道理。

  2、继续学习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3、朗读课文,欣赏文中的优美词句。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眼中的丑菊,体会作者对丑菊的情感及作者所要通过丑菊告诉我们的道理。

  2、继续学习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有没有见过菊花?它美不美?你能用一两句话来描述它的美?

  2、可是有人偏偏说它不美,还叫它丑菊,他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章《丑菊》。

  二、初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丑菊外形的语句。

  1、自由读文,通读全文。

  2、划出文中描写丑菊外形的语句反复读一读,体会它的美。

  出示相关的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丑菊的?

  (前三句是从静态方面来描写花的美,介绍了花的颜色、大小,是按时间顺序来观察的。

  后一句作者抓住丑菊白天和夜晚的形状变化进行了动态的描写。)

  3、反复品读,读出它的美,读出你对它的`喜爱。

  三、再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丑菊的情感。

  1、分组朗读,找出你认为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出作者的感情。

  2、小组汇报朗读,教师相机知道朗读。

  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四、再读课文,明确作者喻的理。

  1、划出文章中能点明中心的句子。

  2、谈谈你的理解。

  板书:丑菊

  名字丑实不丑

  可以不可以

  人?

  做一个心灵美的人

  3、联系实际谈谈周围的人和事,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五、联系《落花生》,体会本文的写作方法。

  篇目内容项目落花生丑菊

  课文思路

  描写对象

  写作特点

  六、小结

  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丑菊非但不丑,而且非常美丽可爱。还知道了人世间,有不少东西往往名实并不完全相符。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希望大家做一个心灵美的人。

  七、课堂练习

  1、比较组词

  2、按一定顺序模仿第二段写一种植物。

  八、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一找,你周围有像花生丑菊一样的人吗?请把他的事例写下来。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13

  阅读目的:让孩子们通过阅读关于狼的故事,来了解狼的多面性,更进一步认识动物的多

  面性,打破童话故事中狼凶恶的唯一面貌!阅读材料:《小绿狼》 《狼狼》 《狼大叔的红焖鸡》 《笨狼路路》 《一只好狼的故事》推荐故事:《狼王梦》阅读活动:

  一、了解群文阅读

  二、群文阅读指导

  (一)学习《小绿狼》

  孩子们,你们见过狼吗?喜欢狼吗?觉得狼应该是什么样的?(相机出示狼的图片)看来孩子们对狼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狼的故事,想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分享,你们愿意去看看吗? 1、先请孩子们自己阅读第一篇。(阅读绘本故事)

  2、孩子们,故事读完了,你喜欢这个故事吗?在这个故事里你认识了谁?你喜欢它吗?它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你觉得它是一只怎样的狼? 3、小结:我认识了一只(

  )的狼。(据孩子们的回答相机作出小结)

  (二)阅读学习《狼狼》 《狼大叔的红焖鸡》 《笨狼路路》和《一只好狼的故事》 1、老师认识的狼有很多很多,现在也请孩子们去认识认识,看看你能了解几只狼,能不能和它们成为朋友呢?

  2、请孩子们自行阅读后面几篇故事。

  3、你认识它们了吗?它们都是怎样的.?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你们对它们有什么评价呢?

  4、集体交流:谁能来说一说你认识了谁?了解了谁? 5、小结:

  (三)群文阅读小结 (四)阅读活动延安伸

  孩子们,关于狼的故事其实还有很多,每一只狼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试试去读读《狼王梦》吧,或许你还有更多的发现呢!读了之后欢迎再来和我交流哦!

  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看上去容易,实则很困难,因为每个人都会从其他人的反应中来定位自己。你的长相、性格、语言等方面和其他人不一样,就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信当然重要,但有时又是自负的同义词;相信自己,又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其实也是认识自我的重要方面。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了解、熟悉运用“知人论世”、“抓抒情句”、“抓意象”等方法品读诗词。

  2.在比较阅读中,明确同一位作家在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下的作品风格的异同。感受一代才女李清照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李清照诗词的品读、对比,探究其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

  教学过程:

  一、阅读准备

  1.“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枝)女儿花。”这是著名诗人臧克家为李清照纪念堂题写的对联,高度评价一代才女,让我们走进李清照的词作。

  2.读李清照简介,为解读词作做准备。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一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其父李格非,北宋齐州历城县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幼承家学,早有才名。

  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辛弃疾)称首。

  ——王士祯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沈去矜

  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四库提要》

  3.品读提示:

  ⑴联系词人的生活境遇来品读。

  ⑵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

  ⑶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二、比较阅读《点绛唇》、《如梦令》、《醉花阴》。

  2.根据以上推断,尝试品读《一剪梅》,分析它与前面三首哪首比较接近。

  1.推测所阅读的三首词所创作的大概时期并寻找理由。

  3.思考:以上作品创作风格上的个性与共性。

  三、比较阅读《点绛唇》、《武陵春》、《声声慢》。

  1.找出《点绛唇》与后两首词最大的不同。

  2.思考分析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四、小结

  以上结论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延伸阅读《渔家傲·记梦》,还可以读出什么不同的东西?

  群文资料:

  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15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运用多种方法,促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体会课文内容,在相互交流中加深理解,明晰故事情节和人物细节刻画之间的重要关系,在不断运用中提升学生语文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能够通过速读简单理解文章中角色的情绪,从语文学习来看,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选文分析】

  本次以“读出角色的情绪”为主题的文章出自--群文阅读新语文读本(四年级下),共安排五篇文章,分别如下:

  《放寒假喽》郑春华

  《成绩单》【法】勒内.戈西尼 《“大白兔”糖纸》殷健灵 《妹妹跌倒了》王淑芬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明】吴承恩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以前所学的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的文章,来体会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的细节之间有重要的关系。 2、能够抓住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3、通过通读文章,概括出表现人物情绪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的细节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议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角色”是什么意思吗?(幻灯片1) 生:故事中的人物或主角。 生:电视剧中的人物。

  师:书籍或电视剧中的.人物就是“角色”。

  师:同学们知道角色是什么了,我还想问问同学们“情绪又是什么呢?”

  生1:发生好的事情就会感到快乐。 生2:发生不好的事情就会感到悲伤。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那看在同学们这么积极的回答老师问题的份上我们做一个游戏好吗? 生:好

  师:同学们想不想做游戏? 生:想(伴有兴奋的情绪体验) 师:那大家高不高兴?

  生:高兴。(伴有激动的情绪体验)

  师:好了,我们的游戏结束了。(伴有惊讶、疑问等情绪体验) 生:啊!什么呀!(伴有讨厌、反感的情绪体验) 师:游戏就是“我问你答”呀! 生:哎!(伴有失望的情绪体验)

  师:好啦!其实是老师小小的调皮了一下,和同学们开了一个玩笑啦!真正的游戏其实是“演员我最大”(伴有高兴的情绪体验)

  (幻灯片2)

  师:“演员我最大”游戏规则:老师说出具体情境,同学们根据老师讲述的情境做出相应的情绪反应。 如:

  情景一、中了五百万的大奖(哇哦!!!!!); 情境二、今天的家庭作业是抄写今天考试的试卷(哎); 情景三、今天学校的厕所都不能使用(什么???????); 情境四、今天没有家庭作业(耶耶耶!!!)

  师:看来同学们都玩得非常的开心,大家刚才在老师和你们开的一个小玩笑里以及在游戏中所产生的各种心情就叫做情绪。高兴、快乐、激动、悲伤、焦虑、烦躁等等都叫做情绪。大家明白了吗? (幻灯片3)

  生:明白了(学生亲身体验到情绪,通过玩笑、游戏使得隐形的情绪变得具有真实性,学生更容易理解)

  本环节设计意图:在师生互动环节过程中,间接的引导学生体验各种情绪的产生,能直接的感受到情绪的真实存在性。通过情绪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性。 二、学习五篇文章

  师:非常好,接下来进入今天的群文阅读天堂,一起来看看我们的主题是“读出角色的情绪”(幻灯片4) 生:读出角色的情绪

  师:同学们请打开群文阅读课本第2页,一起来看看本次群文阅读主

  题下的文章一共有五篇(幻灯片5),同学们速读以下文章,建议大家采取小组学习的方法,每一位同学负责一篇文章,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讨论交流一下。(在速读前讲清楚速读要求、速读纪律。在学生速读时教师在教室巡回指导。本次速读采用小组学习法) 本环节设计意图:意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合作中体验团体的重要性。

  速读要求(幻灯片6):用笔勾出文章中描写人物情绪的句子,在便条纸上写出描写人物情绪的词语。

  师:同学们的速读时间已经结束了,我们一起来完成刚才提出的要求。 还记得刚才的提出的要求吗? 生:记得

  师:回忆一下,是什么呢?

  生:在阅读时用笔勾画出文章中描写人物情绪的句子或词语。 师:真棒,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文章中对人物情绪的刻画,找一找文章的作者在文中都是怎么样来描写人物的情绪的。当然这些刻画包括语言、动作、神态上的。请同学们找一找,回忆一下。 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幻灯片7)

  勾出的表现人物情绪反应的句子,并说说能够形容此处人物情绪的词语。

  1、马鸣加得意地说:“本学生马鸣加,明天起放寒假啦!” 情绪分析:兴奋、期待、愉快、高兴、快乐、激动………

  2、下课铃响了以后,我们都没像平时那样一窝蜂似的挤出校门,而是磨磨蹭蹭、心事重重地往外走,谁也不说话。

  情绪分析:沮丧、郁闷、害怕、担心、不知所措、紧张……… 问题二:(幻灯片8)

  这几篇文章中最强烈的情绪是什么?用自己写下的词语概括,并说一说故事中的哪些事情引起了这些情绪。

  兴奋(文一);沮丧(文二);激动、满足(文三);委屈(文五)……… 问题三:(幻灯片9)

  如果故事中的人物没有那样的情绪反应,他们会说什么样的话?会做什么样的事?故事情节又会怎样发展?如果你在同样情况下,会不会有相同的情绪反应?你又会怎样处理?

  例如:文章二中科豆拿到成绩单后他的情绪反应是( ),如果他没有( ),他会说( ),又会做( )。如果你在遇到和科豆同样情况下,会不会有相同的情绪反应?你又会怎样处理? 问题四:(幻灯片10)

  将刚才总结的所有词语分成几大类,并说一说每组词语所表达情绪的共同点。

  喜:兴奋、期待、愉快、高兴、快乐、激动、感动、满足 怒:愤怒、气恼

  哀:沮丧、郁闷、伤心、委屈、失望 惧:害怕、担心、不知所措、紧张 问题五:(幻灯片11)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08-02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03-18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必备)09-06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大全15篇)08-02

《情暖人间》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07-13

(优)群文阅读教学设计15篇08-13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15篇【荐】10-13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15篇(必备)10-13

群文阅读激发阅读兴趣08-09

中学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等奖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