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一年级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29 12:42:2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教学设计

一年级教学设计1

  一、教材简析:

  《树叶》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共5句。小诗从“树枝拿它当扇子”“小虫拿它当被子”“鱼儿拿它当花伞”“小鸟拿当风筝”……从而形象地写出了树枝、小虫、鱼儿、小鸟……都非常喜欢树叶,树叶给它们带来了温暖和欢乐,同时也反映了树叶与大家亲密、协和的关系。最后一句,树叶说:“大家都喜欢我,我真高兴。”这是树叶发自内心的感慨,由于大家都喜欢树叶,因而它感到非常的愉快和兴奋。本诗多处运用拟人的写法,浅显易懂,琅琅上口,进而抒发作者对大自然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8个生字。

  2、能力目标:

  ①自主积累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读生字,朗读、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诗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五、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

  2、说说你喜欢什么小动物?(让学生自由说)

  3、你能模仿它的动作、声音吗?(生演)

  4、想玩吗?(想)咱们一起来玩玩吧!(生表演)

  (一)导入新课。

  师:可爱的小动物们,准备上课吧!

  1、孩子们,看看这幅美丽的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这些漂亮的树叶,都是小动物们的好朋友,它们常常在一起做游戏,想知道它们是怎样做游戏的,读读《树叶》这首童话诗,你会明白的。

  3、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请同学们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请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和划出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每人做小老师教大家认读,协助同伴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师:想不想检验一下自己是不是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了?你们看生字宝宝也急着出来与大家见面呢?

  3、检查识字情况(课件、开火车等多种形式认读)。

  4、大家认识了那么多的字婴幼儿,谁认识“词语花篮”里的词婴幼儿?(指名认读)

  5、除此之外,你还喜欢哪些词语?(让学生自由回答,自主积累。)

  6、游戏巩固——摘树叶。字婴幼儿和词婴幼儿都躲到叶片下面去了,谁能摘下自身喜欢的树叶并把叶片下面字或词读出来,树叶就归谁。

  7、书写指导长兴虫当写字步骤:

  (1)看,看生字在田字格占什么位置,(2)书,书写练习,(3)评,学生练习进行互评。

  (三)再读课文。

  1、师:多美的树叶,人见人爱。树枝、小虫、鱼儿、小鸟都跟树叶玩了什么游戏呢?请小朋友先读读课文,边读边考虑下面几个问题:

  1)文中的“它”、“大家”、“我”各指的是谁?

  (2)大家把树叶当作什么?

  (3)“我”为什么真高兴?

  (出示问题课件)

  2、小组讨论:按老师提出的问题,把想法告诉小组里的同学,看看谁的.想法好

  3、检查自学情况。

  4、小结:同学们,你们刚才读得很认真,讨论得很激烈,回答的问题很好。

  树叶多美啊带给小动物们快乐的生活。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各抒己见)大家说我们从小就知道热爱大自然,维护大自然,那以后大自然就会越来越美。

  《树叶》教学反思

  一,游戏学习,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低年级孩子对游戏非常感兴趣,用游戏开始,使他们保持高涨的情绪。在“摘树叶”的游戏中,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积极参与、认真观察的精神。

  二、以学定教,注重评价。

  找准学习的起点,以学定教,是体现学生主体的前提。新课堂呼唤放开学生的手和脑,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学生自己已经会学的,老师不要包办代替。例如:学生学生字,尊重学生已有的学习积累,对于一些学生自己能通过一些辅助,自己就能解决的生字,老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老师通过一些手段检验即可。

  2、注重评价。

  ①师的评价,往往老师正确,客观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②生与生的评价,往往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转移,这就更需培养孩子注意倾听,并能对同伴的观点做出及时的评价。例如:在读课文时让学生同桌的孩子互相读、说,并能评一评同学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还不够。这样学生就要在听的基础上评价,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来。

  三、创设情境,拓展延伸。

  1、创设情境。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深入探究,首先要求老师早备课时认真思考如何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思考怎样

  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从导入课文到过度语的设计、多媒体的运用、说话情境的设计等都要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为课文的学习作了铺垫。

  2、拓展延伸。以文本为辐射点,丰富教材内容。例如:在教学时,师抓住“大家”一词提问:“大家指的是谁?”学生说:“指的是树枝、小虫、小鱼、小鸟它们。”师追问:“就指它们吗?”学生说:“还有小蚂蚁、燕子它们等。”“你是从哪知道的?”“从这省略号知道的。”紧接着老师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大家还有谁?

一年级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通过体验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1.初步体验统计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统计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感受统计的必要

  1.昨天我们聊到了一件事,就是六一那天我们去哪举行入队仪式,都可以选择去哪来的?(课件出示)

  2.你昨天选择的是哪?还记得吗?

  3.可是,我们班只能去一个地方,你想让我选择哪?她让我去海洋馆?你们同意吗?你想让选择哪?听她的,行吗?

  4.想去哪的人都有,到底选择去哪呢?(板书内容)

  你有什么好办法?

  举手,什么意思?(2)投票,什么意思?

  5.你们的办法虽然不一样,但是我听明白一件事,就是看看喜欢去哪的人多,(板书内容)就去哪?

  6.那要想知道去哪的人多,我们就要先看看每个地方有多少人喜欢去?

  二、体验统计过程

  (一)整理数据

  1.老师昨天把同学们选择的地方都打在了表格里。(出示表格)

  你能一眼看出每个地方的有多少人喜欢吗?

  2.那怎么办呢?

  (1)数一数:怎么数?分类数一数,这个办法我们倒是用过,可以试试!

  还有其它办法吗?

  (2)分四类:什么意思,说明白点?谁再说说!

  我来重复一遍,看看是你说的意思吗?

  (3)这个办法,我们还真是很少用,今天我们就来体验一下?

  1.请你们拿出1号题卡。我读一个,你们就在相应的位置,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记录一个。

  师生共同经历分类整理的过程。

  2.汇报数据:

  (1)快数一数,每个地方有多少人喜欢去?

  (2)谁来汇报?有跟她数据不一样的吗?

  监控:A数据正确。

  B数据不正确

  总数不对,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够快速判断出谁错了?(算总数)

  他的总数和咱们班人数没对上,她一定错了。

  他的是不是就一定对了呢?咱们班有这么多人呢,借助别人的结果检验自己的,这个办法不错。

  总数都对:你有什么办法,能够判断出谁错了?咱们班有这么多人呢,大家互相借鉴一下,借助别人的,反思自己的,会学习。我们看看电脑给我们的正确答案是什么?(电脑出示答案)

  1.刚才同学们通过分类记录数据,知道了每个地方有多少人喜欢去?你们这么快就完成了任务,我特想知道你们刚才都是用什么来记录的`?

  (1)你用什么记录的?为什么选择画对钩?

  (2)你为什么选择画正字?

  小结:我们在学习百以内数的认识时,学习了5个5个的数,它把这个知识用到了今天的学习中,真有想法。

  画正字记录的方法数起来确实比较方便,今后,你们也可以试着用用这种方法。

  (二)描述数据

  1.刚才我们一起合作,找到了这样一组数据。

  (1)其实为了区分地点和数据我们一般可以画上线(课件演示:把边线画出来)可以加上边线。

  区分每个地方,还要竖着画出线。

  这一列代表什么?这一列呢?这样就是一个统计表了。

  (2)看着这个统计表,你都能读懂什么?

  (3)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喜欢去哪的人最多吗?(手势)

  喜欢去哪的人最多呀?我们应该选择去哪?

  好,我们班就选择去游乐场了。

  2.但是有个问题我们必须要考虑:如果六一那天游乐场设备检修,我们选择去哪也比较合理?说说你的想法?

  喜欢去游乐场的人最多是我们的首先选择去游乐场,万一出现问题,我们还可以选择人数第二多的,去海洋馆。

  3.研究统计图

  统计里还有一种表达数据的方式,能让我们一眼看出谁最多,谁第二多,想看看吗?

  (1)直接出示条形统计图,你能一眼看出谁最多,谁第二多吗?怎么看出来的?

  (2)看这个图,你还能读懂什么?(频数范围、表示的人数、横向表示的地点)

  (3)每个地方有多少人喜欢去,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4)(添加辅助虚线)看来左边的数还真有用,它能一下子让我们看出每个地方有多少人喜欢去。

  这么方便的表达数据的方式,叫统计图。

  (三)分析数据

  1.读懂数据:体会统计图表各自的优越性。

  这些数据我们既可以用统计表表示出来,也可以用统计图表示出来,下面我们就看统计图和统计表,来回答几个问题,看谁反应快。

  (1)喜欢去哪的人最少?你看的哪?怎么一下子就说出来了?喜欢去哪的人第二少?看的哪?

  嗯,统计图挺好的!

  (2)喜欢去天安门和喜欢动物园的一共有多少人?这回你看哪算的?怎么又看统计表了?

  统计表也挺好的。

  (3)他俩到底谁好呢?

  小结:看来统计图和统计表各有各的好处,要解决的问题不同,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很重要。

  总结:结合选择去哪举行入队仪式这件事,我们收集整理了数据,用统计图和统计表表达了数据,而且通过分析数据决定选择去游乐场,这个过程就是在进行统计。(板书课题:统计)

  (四)巩固练习

  1.我们班的问题处理完了,咱们看看一班同学的情况。(展示统计表)

  为了让一班的张老师也能一眼看出他们班的情况,帮他们把这些数据在统计图里表达出来,会吗?(拿出2号题卡,自己根据这些数据涂色。)

  2.反馈学生的统计图,提出意见。

  (1)出示正确的。这个同学涂的对吗?

  (2)出示错误的:先出示数据不对的:有问题吗?你想提醒我们点什么?

  再出示没对齐的:有问题吗?你又想提醒大家点什么?(如果有改正的,直接出示,提醒:虽然他错了,但我仍然想表扬它,因为它非常有反思能力,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出示不太好看的,他也对齐了,数据也对了,你想对她提点建议吗?

  (3)怎么画才能又对、又快、又好呢?

  小结:对齐、对准数据和地点,做出标记钩边线。再涂色,就能涂得对、快、好。(边说、边展示涂色方法)

  3.来,现在我们给一班老师点建议,他们班应该选择去哪?

  小结:通过统计,我们班和一班都确定了要去的地方,你们可以把这种方法和其它班交流交流,让他们也尽快确定要去的地方。

  三、拓展延伸

  1.选择去哪入队,我们用到了统计的方法,想想:我们还可以统计什么,为什么统计这个?

  (1)统计班里同学们的视力(2)喜欢吃什么蔬菜(3)每天下午都谁参加课外班

  2.不仅是这些,老师也收集到了一些信息:(展示图片)

  总结:看来真是这样,统计在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用统计的方法来研究问题,用数据来说话,可以使问题解决得更加合理。

一年级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大胆的运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涂色练习。

  2、能用多种方法包扎“糖果”。

  3、能进行积极、健康的交流活动,表现出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品质。

  教学难重点:

  重点:大胆的涂色,尝试多种包扎“糖果”的方法。

  难点:包扎的各种方式。

  教学具的'准备:

  糖果实物、包装纸、各类彩笔、各类彩纸、范品、各色彩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规范绘画习惯

  二、导入新课。

  1、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类糖果,上台介绍自己的糖果。

  1)自己说说糖果的形状?

  2)糖纸的颜色?

  3)包装的特点?

  2、介绍完,分糖果给同学吃,最后轮到教师拿出“糖果”范品介绍,同样分给同学吃。

  3、学生发现假糖,揭题。

  三、欣赏感知。

  1、说说刚才看到假糖的感觉?

  2、你知道我是怎么做的?

  3、我里面包了什么?还能包什么?

  4、学生尝试练习:合作小组尝试包扎“糖果”

  5、交流:

  1)学生介绍尝试成果。(尝试肯定包法比较单一,颜色比较少)。

  2)教师小结:出示范品,你知道为什么老师的能把你骗了?

  (小结:颜色涂的认真,鲜艳,均匀)

  6、除了这种包法外,还有不同的包法吗?

  7、教师简单概括,还有什么办法能使“糖果”更漂亮?

  (小结:添加彩带等装饰品)

  四、学生作业。

  学生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完成包糖。

  五、教师巡回辅导。

  1、及时反馈、纠正。

  2、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参与其中。

  六、课堂小结。

  1、“糖果”展示、交流。

  2、模拟交易。

  3、教师小结:

  1)你把最漂亮的“糖果”给谁?

  2)节日可以送“糖果”。

一年级教学设计4

  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学生预习:读读课文,同学间相互帮助,看能读懂多少。

  (学习《春晓》)

  一、导入新课,学习“古、诗、首”三个字。

  1、指名背诵儿歌。

  2、指名背诵古诗(随意)。

  3、小朋友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大家认识吗?(板书:古诗)

  4、学生自学、互学、扩词游戏。

  5、你会背诵5首,他会背诵8首,哪位小朋友认识这个几首的首字呢?

  (可以板书出来让学生认读,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让学生板书“首”字)

  二、学习古诗《春晓》

  (一)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1、出示古诗(课件或小黑板)。

  2、询问班级内有没有会背诵的。如有,就请会背诵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读。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眠:读mián不读mín。闻:前鼻音wén。

  4、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二)再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2、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晓:可以先告诉学生“春晓”是春天的一个早晨,再让学生联系晓的日字旁理解。

  (2)眠: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是睡觉的意思。

  (3)闻:先让学生看门字里面是什么字(耳),再问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听)。顺便进行扩词练习。(新闻、闻名、耳闻、见闻)

  (4)啼鸟:可以倒过来让学生理解(鸟啼)。

  3、句子比较,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处处闻啼鸟”和“处处闻鸟啼”两个句子,在这首中用哪个好?为什么?

  4、粗略讲讲诗意。先让学生自己说,老师再予以点拨指导。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感悟韵律。

  (1)齐读古诗。

  (2)引导学生发现“晓、鸟、少”三个字的韵母都是ao,适当渗透一点押韵的知识。

  (3)自由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晓、鸟、少”三个字在诗歌中很顺口(押韵)。

  2、感悟节奏。

  (1)老师范读,学生体会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拖声较长。

  (2)适当断句,引导朗读。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3、想象意境。

  (1)课件或挂图:雨后春天的早晨美丽的景象。

  (2)教师描述引读。

  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绝就天亮了——春眠不觉晓;刚一醒来,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的`啼叫,那声音真动听——处处闻啼鸟;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被风吹雨打落下了多少——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背诵古诗。

  三、指导写字。

  (一)范写、讲解

  古:横一定要长,写在横中线上方;竖写在竖中线上,可稍向左斜。

  多:此字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关键是注意第四笔——撇的起笔处,应该在田字格中心交叉点稍微偏右一点。

  处:

  1、引导认识“折文”。

  2、捺要写出小“脚丫”。(写捺画,起笔轻,要出脚,先停停。)

  (二)学生练习。

  学习目标

  1、会认“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一年级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影、前”等5个生字,会写“在、后”2个字。

  2、抓住重点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影子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引出“影子”。

  像我不是我,常常跟着我,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和它说说话,就是不开口。

  【设计意图】猜谜语是小学生喜欢的活动。这个谜语不仅引出了课题,而且呈现了本课要学的生字,可以给学生一个初步的认识。

  2、指导“影子”的读法。

  (1)对比读“影”和“音”,体会后鼻音和前鼻音的发音区别。

  (2)复习轻声的读法,读好“子”。

  3、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影”的意思。

  二、初读感知,初识“影子”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1)出示“跟着我、陪着我、好朋友”等需要读轻声的词语,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3)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教师随时纠正。

  2、读重点句,体会影子的特点。

  (1)出示重点句,学生朗读。

  就像一条小黑狗。它是我的好朋友。

  (2)说说为什么说影子像一条小黑狗,为什么它是“我”的好朋友。

  (3)画出表现影子与“我”形影不离的句子,读一读。

  (4)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加深对儿歌的理解。

  【设计意图】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生活经验的.引入,可以加深学生对儿歌的理解。

  三、认读“前、后、左、右”4个生字

  1、出示句子: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在左,影子在后。

  2、指名读4个生字。

  重点指导“左”的发音,与“正”对比着读,体会平、翘舌音的不同。

  3、辨析“左”和“右”的字形。

  利用口诀:左下有个工,右下有个口。

  4、结合课后第二题,帮助学生理解、运用4个方位词,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鼓励学生用多种句式表达。

  【设计意图】在生活情境中理解字义,运用汉字,可以让学生对字义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意义。

  四、巩固识记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2、教师读生字,学生出示相应的生字卡片。

  3、通过课中操来巩固生字学习。

  像我不是我,常常跟着我。(站立拍手)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跟着方向,有节奏地小跑。)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跟着方向,有节奏地小跑。)

  它像小黑狗,是我好朋友。(站立拍手)

  【设计意图】通过做动作来感受字义,不仅达到了巩固的目的,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动一动,调节课堂氛围,符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

  五、学写“在、后”

  1、引导学生说说写字要注意什么。

  围绕执笔姿势、写字姿势、字的笔顺、关键笔画等方面进行交流。

  2、教师范写。强调撇的变化与写法。

  3、学生试写,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评价。展示写得好的字,出示问题范例并纠正。

  5、学生再次练写。

一年级教学设计6

  教学要求:

  1.指导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连”、“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改善环境、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书感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幻灯片、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学习第1自然段

  1.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吗?谁来说说看。

  2.(出示幻灯片:插图1<一半>)师口述第一自然段内容。

  设问:你们愿意到小熊家去吗?(不愿意)

  为什么不愿意去呢?(那儿是个荒岛)

  3.你从哪里知道“是个荒岛”呢?(第1自然段)指名读第1自然段。

  引导理解“荒岛”:荒岛会是什么样儿呢?(什么也没有)谁愿意来黑板上画一画。

  4.这只小熊住在这座荒岛上,看看他的表情,想一想他的心情(感受)怎么样?(不高兴,孤零零)

  引导理解:“孤零零”就是怎么样呀?你能想象出小熊孤零零的样子吗?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出示幻灯片:课文第1自然段)

  5.让我们来把小熊孤零零的心情给读出来。(齐读第1自然段)

  二、学习第2、3自然段

  1.过渡:小熊是多么希望自己身边能有朋友啊!小熊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

  (出示幻灯片:插图1<强调另一半的“云”>和句子:云呀云,我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

  (1)指导:没有朋友心里多着急,多难过,谁来读好这句话?

  (激励学生进行挑战读:谁能读得比他好一点儿?再好一点儿?)

  (2)评一评:谁读得好?你是怎么读好的?(“连忙”要读出感觉)

  (3)学习生字:(出示生字卡片)谁来教大家学会这两个字?

  “连”——强调“走之底”的.半包围结构字的书写规则:从里到外。(范写,学生书空)

  “忙”——强调“竖心旁”的笔顺:左点、右点、竖。(范写,学生书空)

  (4)一起来读好这段话。(出示幻灯片:课文第2自然段

  2.(出示幻灯片:插图1)云儿想告诉小熊什么呢?小熊明白了?,它到底明白了什么呢?找出书中的句子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的第1句)

  3.小熊是怎样种树的?指名读。(第2自然段的第2句)

  (1)出示句组(幻灯片):

  小熊明白了,他在岛上种呀种呀,种了许多小树苗。

  小熊明白了,他在岛上种了许多小树苗。

  自由读一读,你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熊一个人在整个荒岛上种树,真辛苦啊!)

  (2)那么让我们把小熊种树的样子读出来。指名读,读得好的作为一棵种好的树要站得挺拔。

  4.现在,荒山变成了什么样了?你能想象出来吗?

  (1)引读:第2自然段的第3句。

  (2)(师板书)帮助理解: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3)分小组比赛读这个小节。(出示幻灯片:课文第3自然段)

  三、学习第4、5自然段

  1.过渡:现在你觉得这儿怎么样?如今荒岛变成了绿岛,那么你们愿意到小熊家去了吗?

  2.学生自由读第4、5自然段,边读边想:哪些动物来小熊这儿做客?

  3.出示句组(幻灯片):

  “啊,这儿真好!我就住在这儿吧!”

  “啊,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

  (1)指名读第1句,现在你就是谁呀?(一只小鸟)

  (2)指名读第2句,“我们”都有谁呀?(小猴,小象,小鹿)

  (3)小动物都说这儿真好,“这儿”好在哪里呢?(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4)小动物喜欢这儿吗?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指名小组读。

  (5)还会有哪些人也来小熊这儿呢?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说话练习。

  出示句式(幻灯片):来到这儿,说:“!”

  四、学习第6自然段

  1.过渡:小熊以前孤零零的,没有一个朋友,现在有了这么多可爱的朋友,他高兴极了不停地说(引读)。

  (转过身听学生高兴的声音,捂住耳朵看学生高兴的表情)

  2.面对此情景,小熊除了高兴,还会想些什么呢?种树与找朋友有关系吗?这个问题你现在明白了吗?聪明的同学会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来思考这个问题的。

  五、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请一小组的学生来画一画这些小动物会怎样把自己的家园打扮得越来越美好。

  2.通过读课文、画图画,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作业:书写《习字册》

  板书设计

  这儿真好

  荒岛→漫山遍野,绿树成荫

  (没有朋友)(有朋友)

一年级教学设计7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教学内容:人民美术版小学美术教材一年级的《谁画的鱼最大》一课。

  2、教学目标:

  A:初步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与艺术作品的形象两者之间的关系,知道大小是在事物的对比中产生的。

  B:能大胆作画,充满画面,画一条大鱼。

  C:培养学生对画画的兴趣和绘画技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条漂亮的充满画面的大鱼。

  2、难点:自然界中的鱼与美术作品的鱼有什么区别,如何发挥想象力把鱼画得充满童趣并将鱼画大。

  三、教学准备

  1、教学用具准备:教学视频、教学课件、范画、彩笔、规格相同的白纸等。

  2、学生学习用具准备:彩笔、油画棒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利用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想让大家先来看看一段动画片,大家想不想看?

  欣赏视频:《海底总动员》

  1、师:同学们,你们谁能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这段动画片的主人公都是谁?还有谁?(大鲨鱼)大鲨鱼长什么样?(大鲨鱼特别大)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谁画的鱼最大帮助派保护它的.家园。

  板书课题:《谁画的鱼最大》

  (二)、对比、欣赏,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

  1、课件出示许多鱼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师:派是一条机智勇敢、善良又可爱的鱼它一直有很多的好朋友,瞧!

  师:鱼有哪些形状?它们的身体上面都有什么?

  板书:外形、花纹、颜色

  师:看到这么多漂亮的鱼老师忍不住想画一条鱼了,你们想不想看看?

  (师边问边画出一条鱼,边画的时候边问学生画的是鱼的哪部分)

  2、对比、欣赏老师画的鱼与《戏鱼》

  师:同学们你们能发现老师画的鱼与农民画家画的鱼有什么不同吗?农民画家是怎样把鱼画的特别大的?如果让你画一条大鱼,你会怎么画?

  (花纹不同、画的好大、利用衬托物)

  3、欣赏书本上学生的优秀作品

  师:看了农民画家的画一群不服输的孩子们也忍不住大展身手画了一条大大的鱼,同学们请看书本43页,师:这几幅作品你最喜欢哪一幅?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

  4、参与闯关游戏画鱼

  师:你们真是太厉害了,老师的问题你们都回答的那么棒,看样子老师得加大难度了,你们敢不敢迎接挑战?

  老师这里设置了几道关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关卡上的内容优胜者将获得神秘礼物呦!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请看……

  出示第一关:画出鱼的外形

  比一比谁画的鱼最大(限时1分钟)

  出示第二关:添画出鱼身上的花纹、环境

  比一比谁添加的花纹最美丽(限时2分钟)

  (师:1、瞧!这条小鱼的圆点衣服好看吧!简单又大方。

  2、斑马纹够帅气!

  3、这条鱼儿身上的衣服不是一条条的,也不是一点点的,而是一块块的你们喜欢吗?)

  出示第三关:涂出漂亮的颜色

  比一比谁涂的颜色最鲜艳(限时10分钟)

  (三)、展评学生作品

  1、师:同学们闯关游戏结束了,大家看一看现在你们手中都多出了什么?

  2、我们现在大家一起来看看谁画的鱼又大又美,好吗?

  师:谁来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我们大家来选一选a:谁的画最有创意、画的鱼最大?

  b:谁的画色彩最丰富、最鲜艳?

  c:谁的画花纹最美丽?谁的画构图最饱满?

  3、师:下面是颁奖环节…...

  4、总结、拓展: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画的鱼个个都十分漂亮,而且最重要的它们还特别大,相信有了它们的加入派一定可以打败大鲨鱼保护它的家园,派的家园保护好了,那我们小朋友们是不是也要行动起来,爱护地球妈妈,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

一年级教学设计8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从“蚂蚁”、“乌龟”、“鲤鱼”这几个词的音节中自然地感受i、u、ü的发音。

  2.教师引导学生看图想象:这些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点评】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想象力使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注意不要变成冗繁的说话训练,这里主要目的还在于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感受字母的发音。

  3.教师带领学生念语境歌:小蚂蚁,要过河,乌龟伯伯把它驮,鱼儿见了笑呵呵。

  二、学习单韵母i、u、ü

  1.学习i。

  (1)教师出示“蚂蚁”图,让学生说出“蚂蚁”。

  (2)教师出示卡片i,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发音:这个字母的音很像蚂蚁的“蚁”,把“蚁”的声调去掉就可以了,谁会念?带同学念一念。

  【点评】让孩子自己从熟悉事物中领悟字母的.发音,自己来尝试,自己做小老师,让他们领略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快乐。

  (3)教师示范,让学生注意看清口形、听准发音,然后模仿读。教师注意观察纠正学生口形,也可让同桌互相纠正。让学生在练习发音中领悟“牙齿对齐”的发音要领。

  (4)教师引导学生再看“蚂蚁”图,启发学生形象记忆字母的形:“你觉得i与蚂蚁什么地方很像?你觉得i还像什么?”

  【点评】充分利用“蚂蚁”图表音表形的功能,同时,让学生再去想象生活中与字母相似的事物,使学生对字母的掌握更形象、生动、牢固。

  (5)教师启发学生:你能根据i的读音、形状自己编句顺口溜吗?

  2.同样方法学习u、ü。

  三、认读书写

  1.学生认读i、u、ü卡片。

  2.学生把教材翻到第8页,看一看下半页的书写教材。根据红色箭头和蓝色数字,用手比划,看看每个字母是怎么写的、几笔写成的,再看看字母在四线格中位置。

  【点评】发挥教材帮助学生自学的功能,让学生在自主实践活动中学会书写字母。

  3.教师请学生做老师,学生讲笔画笔顺,老师用红色粉笔在四线格中板书,然后再用白色粉笔描红。边描边讲述描红的要求:一笔描成,不出红线,不涂改。

  【点评】教师与学生的换位互动,体现了“双主体”的和谐交融。同时,教师形象直观地展现描红经过,防止孩子在描红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4.教师播放节奏舒缓、悠扬动听的音乐,引导学生调整呼吸,摆好写字姿势,认真描红。先描书上的两个,再描习字册上的,描一个,仿写一个。描完后,自我对照,再仿写一个。教师巡视、指导,要不断提醒学生:心情放松,握笔不要太紧,行笔要稍快一些。

  【点评】这是学生开始练习写字的起步阶段,教师要关心孩子握笔方法和坐的姿势,注意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要善于引导学生克服过于紧张的心理。

一年级教学设计9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新课程标准》)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多读多诵中感受、体味儿歌的意境和音韵。

  2、《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因此本教学设计努力遵循这一理念,设计多种活动,给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

  3、相像是创造力的源泉。而本教材内容也正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的好材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尽力给孩子提供一个想像的空间,通过课件的演示,音乐、灯光的协调,让孩子幻想自己能真正成为儿歌中的“我”,实现心中美好的愿望。

  【设计特色】

  整个教学设计体现一个“趣”:趣味导入、趣味诵读、趣味学文、趣味书写、趣味作业,并从中激活、放飞学生的想像,点亮学生想像的明灯。

  【教学目标】

  1、认识“船、弯”等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见、白、田、电”四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背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儿歌中优美的意境,大胆想像说话。

  【教学时间】1.5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绘画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船吗?看见过什么船?在哪儿看到过?今天我们来画一画船,好吗?(学生各自画船,教师也动手画一只月亮船,画后学生拿着自己的画进行交流。)

  2、一天晚上,一个孩子在院子里,看见满天的星星对她眨眼睛,看见弯弯的月儿像小船。他想,(音乐起)要是我能上天旅行该多好啊!想啊,想啊,她好像真的'飞到了天空,你们看(演示课件: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小妹妹坐在月亮上,边划边看。)她坐在小船似的月儿上,一边划桨,一边唱(放配乐课文)。

  (教师出示自己画的一只月亮船,边演示课件,边叙述情景,把学生带入意境。)

  二、初读全文,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觉跟读)

  2、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出课文共有几句话。(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文,读到自觉满意后,能主动读给同桌听,要求同桌能主动帮助正音。)

  3、交流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船、弯、坐、只、看、见、闪、星、蓝。(课前培养学生自觉做生字卡片的习惯,反馈时,要求学生拿着自做的生字卡片领读生字:学生想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2遍。)

  4、认读本课生词:弯弯的、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学生先独立认读,然后“开火车”认读。比一比:哪一组读词儿读得正确、优美、有感情。读时利用课件,给予适当提示:如“闪闪的”字面也为一闪一闪;“蓝蓝的”字面上出现蓝色;“小小的”则字体缩小;“弯弯的”三字排列为弧状。)

  三、诵读课文,感悟体味

  1、说说课文共有几句话?(学生用手势示意)

  2、学生自主读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读这句儿歌?(以学定教,学生喜欢读哪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句。)

  朗读指导:(学生自主读文时,体味得较好的句子,可不再指导。)

  ⑴同学们,弯弯的月儿多像(),月儿是弯弯的,船是小小的,多么可爱!你能读出可爱的感觉来吗?(先自由练习读,然后指名评读。)

  说话练习:弯弯的月亮像。

  ⑵大家看看“小小的船儿两头尖”这句话是写船儿的样子,实际上是指()。对啊,能把一、二句连起来读一读,读出很可爱的样子来吗?

  ⑶指导“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①(课件演示)这个小朋友坐在小船似的月亮上,划着浆,把云彩当水波,划呀划,真有意思,她抬头一看,看到了(生接读)。

  ②理解“只看见”的意思。

  ③ “星星”前面加“闪闪的”,“天”前面加上“蓝蓝的”,读起来会感到怎么样?(很好看,很美丽)

  ④是啊!星星是闪闪的,天是蓝蓝的,多美丽啊!让我们带着赞美的感情来读这一句话。(学生集体读,同桌讨论读,表演读。)

  ⑤说话练习:蓝蓝的天空像____。闪闪的星星像_____。

  3、背诵表演,积累语言

  ⑴逐句记,逐句背。

  ⑵以四人小组为学习单位,讨论背诵方法,再分别请愿意展示的小组给大家表演读。

  ⑶课件再次出现课文情境,歌曲《小小的船》响起,让学生想象自己来到月亮船上边做划船动作边背诵、表演儿歌内容。(会唱歌的也可以跟着音乐哼)

  四、拓展练习,敢于想象

  1、想像说话:如果你也坐上月亮船,你想去哪儿?(鼓励大胆想像,表扬有创意的回答。)

  练习说话:“坐在月亮船上,我看见……”

  2、总结谈话:关于月亮船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呢!只要同学们能多看多想,就会有很多新的发现。并且我们坚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登上月球我们都有可能做到。

  五、巩固识字,“情境”书写

  1、开“小火车”认读要学会书写的四个生字。

  2、课件展示书写过程,看清书写顺序。

  3、学生试写感悟,交流书写体会。(说一说书写时发现了什么?)

  4、教师根据学生书写情况示范指导,学生练写。

  5、引导欣赏:自我欣赏,组内欣赏,集体欣赏。(学生先给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字打上☆,再给同桌互看、互学。老师深入其中边指导,边挑选有典型性的作业,进行实物投影展示并评析,最后集体评选出班内“写字大能手”数名写于黑板上角。)

  六、趣味作业,引伸课外

  1、给家人好友表演今天学的儿歌。(念、背、唱均可)

  2、告诉爸爸妈妈你坐上月亮船想去哪儿,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画画的方式告诉别人。

一年级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学会i、u、ü三个单韵母,要求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准确熟练地读带调韵母。

  3、利用教材的情境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i在标调时头上去点,ü在标调时头上有点。

  教学准备

  1、本课的教学挂图。2、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学会了iuü的读音和写法,我们还要学会它的四声。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大家先来复习一下ɑoe的'四声。

  二、复习三个单韵母的四声

  1、有序地读四声。

  2、无序地读四声,特别注意二声的读法。

  三、学习iuü的四声

  板书:ī í ǐ ì

  ū ú ǔ ù

  ǖ ǘ ǚ ǜ

  讲:i在标调的时候要去掉头上的小点。

  ü在标调的时候不能去掉点,因为ü去掉点就和u一样,所以不能去点。

  练习读:

  1、按顺序读iuü的四声。

  2、给合日常生活的一些音和字进行练习。

  衣服的“衣”(yī)阿姨的“姨”(yí)

  椅子的“椅”(yǐ)容易的“易”(yì)

  乌鸦的“乌”(wū)姓吴的“吴”(wú)

  五个的“五”(wǔ)耽误的“误”(wù)

  小鱼的“鱼”(yǘ)下雨的“雨”(yǚ)

  3、打乱顺序读四声。

  4、加进aoe的四声进行练习。

  5、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课中休息:

  把拼音卡片发到同学们手里。

  四、指导iuü四声的写法

  注意:当字母的书写需占一、二格时,不要把上格占的顶了一线上。

一年级教学设计11

  一、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餐厅里的数学问题8课时

  第二单元:游乐园里的数学问题14课时

  第三单元:市场里的数9课时

  第四单元:商店里的计算12课时

  第五单元:教室里的测量5课时

  第六单元:总复习6课时

  课时数共54课时

  二、学生情况简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三、本册教材目标分析:

  (一)知识和技能

  1.知道乘法的含义,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1~4的30句乘法口诀。

  2.熟练地掌握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10和几个1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熟练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5.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

  6.用划正的方法整理数据,将数据填入表格中,通过涂色等活动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二)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

  1.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道乘法的含义,熟记1~4的30句乘法口诀。

  2.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10和几个1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熟练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研读教材,抓住重难点,设计的活动要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3、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4、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多与后进生谈话,关注他们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辅导和表扬,树立他们学习兴趣的愿望。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7、作好组内教研,交流教学心得。

  六、课时安排

  周次

一年级教学设计12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感受家庭的发展变化

  2、行为与习惯

  形成初步的小主人意识,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及家庭活动;

  3、情感与态度

  知道自己是家庭一员,学会关心家人,感受健康、和谐的家庭气氛。

  活动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放歌曲《让爱住我家》。学生倾听感受

  2、你听过这首歌吗?你对这首歌的哪句歌词印象最深刻,你能记住哪句歌词呢?

  3、这首歌的名字就是《让爱住我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说说我的家。出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1、你爱你的家吗?我们来一次“爱家比赛”好不好?

  2、智闯五关。

  挑战第一关:走进我的家!

  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一个幸福的家,“走进我的家”就是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你的家。

  1、小组交流:同学们相互交流各自的全家福。展示自己的家庭照片,介绍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让学生进行有条理地介绍。

  2、各组选代表到前面介绍。展示自己的全家福,并介绍家人

  3、评价:你觉得这几位同学谁介绍得最好?为什么?

  挑战第二关:考称呼

  1、你能说出家人之间的关系吗?我提问请你回答.教师问人物,学生回答如何称呼

  2、拍手游戏,比如:我问爸爸的爸爸叫什么?你就答爸爸的爸爸叫—— ,听懂了吗?

  第三关:关爱在我家!

  师:我们是在长辈的关心和照顾下长大的,谁能讲讲长辈关心照顾我们的事情?想好了你就站起来发表意见。

  师:刚才大家都讲了长辈关心照顾我们的生活琐事,通过这些生活琐事你体会到了什么?

  过渡:老师觉得爱应该是相互的,我想我们也应该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做点什么。让我们进入第四关。

  第四关:我爱我的家!

  1、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家人的爱呢?

  2、学生们讨论后汇报。

  生:画一幅画、唱歌、做家务、做生日卡等。

  那么就用你手中的笔表达你对家人的爱吧!生发挥自己想象画一幅画。

  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体现了我们也爱长辈;我们也关心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第五关:是非分得清。

  在每个数字后面都有一个小故事请你评说,要求先说说对错,再说为什么?同桌交流。

  1、小明每天早晨自己穿衣服、洗脸。

  2、奶奶生病了,强强给奶奶拿药、倒水。

  3、妈妈洗衣服,刚刚给妈妈擦汗。

  4、小刚一回家,就让妈妈拿鞋、倒水。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问。

  我想说:我们的家是平凡的、普通的,但亲人给我们的爱却是无私的、伟大的。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亲人说什么?

  三、 总结延伸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你们连闯五关,老师发现你们都是家里很棒的小主人,请把你们的作品献给你们的家人好吗?你们这么棒,《让爱住我家》就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让我们共同唱起来跳起来吧。那么就让爱住你家,让爱住我家,让爱住我们的家。

  教学反思

  《我爱我的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年级上册教材。我们都知道:家是人人都有的,又是每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的。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每一张图片、与孩子们的每一句对话,都意在让学生充分体会家庭生活的温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学生对家的.亲近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爱家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用歌曲《让爱住我家》来引入课题,巧妙地设计,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

  家是学生最熟悉的。所以学生交流自己对父母的了解,学生侃侃而谈。我在课堂安排一个环节让孩子们交流自己家的全家福,孩子们兴奋地交流着,在汇报的时候,有的孩子拿来的是一家三口的照片,有的是一家四口,有的三代同堂。有家就有亲情,从照片的交流中,学生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家人对孩子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孩子都能感受到,学生纷纷谈了自己的家长是怎样关心自己的。通过回忆生活中的事例,启发学生关心父母自然是水到渠成了。在教学的第四个环节让孩子们画自己家的时候,有一些孩子很有意思,他们都先想到画一间房子。这使我想到孩子们是不是在认为家就是自己住的房子?我马上提醒,有房子一定要有人,在你家有哪些人啊?孩子们纷纷下笔,画面更生动了。

  在《我爱我的家》一课的教学中我也感受到了一些不足之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师的素质还需要不断提高,应该将我们教学的空间发展得更为广阔,教师还更应该把课前的研究、课内的教学与课后的延伸有机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既直接感受知识、又体会到运用知识的乐趣。

一年级教学设计13

  教材简析与设计理念

  《秋天》这篇课文图文并茂,通过描写秋天的丰收景象,人们欢快的心情,向孩子们展示了一幅硕果累累而又美丽动人的秋景图。通过学习课文,让孩子们感受秋天的美、秋天的充实,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难点: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

  教学准备

  秋天的图片、生字卡片、优美音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孩子们,一年有哪四个季节吗?想不想跟老师一起欣赏几幅漂亮的图片?(播放秋天的图片)孩子们,你们知道刚才我们欣赏的图片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秋季)秋天景色美不美呢?美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

  2、板题,读题

  (过渡):秋天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而且是个丰收的季节。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秋天》。齐读两遍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生动逼真的画面,让学生感官上感受到秋天因丰收而更加的美丽;轻松的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入课堂。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听录音,整体感知

  要求:同学们认真听录音,感受秋天的美丽。

  2、学习生字词

  (1)这位叔叔读得好不好?那我们也像他这样读一读。请同学们打开书本24页,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把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来。(学生读课文,划生字词,师巡视辅导)

  (2)刚才同学们自学时找出了生字词,老师也把它们找出来,你会读了吗?谁来拼读。(指名读,齐读)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个生字的读音。(学生自由发言)

  (3)秋姑娘把词语里的生字娃娃请出来,你们认识吗?(出示字卡,请小老师考同学;开火车读。)

  (4)奖礼品活动。同学们读得真好,秋姑娘准备一些礼品要奖励大家,你如果能把礼品上的生字读准确,就能得到一颗星星。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A、指名黑板上演示书写;

  B、生评价书写;

  C、师点评;

  D、全班练习书写。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听、读、画、玩、写认识生字、读准字音,了解生字的结构,掌握生字的写法。游戏结合更有趣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掌握生字词。

  三、读通课文

  过渡:同学们真能干,那么短的时间就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娃娃,我想同学们肯定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的。

  A、生自由读课文;

  B、指名读、赛读;

  C、师范读;

  D、配音乐全班读。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

  四、作业

  朗读课文、书空生字。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识字量较大,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书空生字能更好地掌握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秋天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上节课我们从课文中感受到了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丰收的季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秋天的。

  设计意图:用轻松愉快的谈话,引导学生从上节课感官上了解秋天的美丽,逐渐过渡到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秋天的美丽。

  二、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哪几个地点的秋天景色?你最喜欢哪个地点的秋天景色?为什么?

  (指名回答结合板书,田野、果园、打谷场)

  1、田野:田野里中写了哪些(东西)农作物?(稻子、棉花、高粱)黄澄澄的稻子像什么?(金子)用“像”说一句话

  你还知道哪些农作物是秋天成熟的?(玉米、小麦)

  看见这些漂亮的农作物你会怎样说?(丰收的季节真美丽!)谁愿意试读这段话?(试读、赛读、范读、齐读)

  2、果园:果园里有哪些水果?(苹果、石榴、葡萄、枣)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石榴,葡萄、枣分别长什么样子?积累类似“水灵灵”这样的词语。

  如果一阵风吹来会闻到什么?(一阵阵清香)还有那些水果是秋天成熟的?

  谁能把这段话读好?(试读、赛读、范读、齐读)

  3、打谷场上:打谷场上有什么?(粮食)公路上有什么?(运粮食的汽车)

  田间地头,房前屋后能听到什么?(人们的笑声)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4、除了庄稼,水果。粮食成熟了,秋天还有什么特点?

  a、小草黄了。

  b、树叶也黄了。

  c、树叶纷纷扬扬落下来。

  读第一自然段。积累像“纷纷扬扬”一样的词语。

  5、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丰收的季节。课文中藏着一能概括秋天的句子,你能把它找出来吗?(丰收的季节真美丽!)(指名回答)齐读最后一句话。(丰收的季节真美丽!)

  6、找朋友游戏:黄澄澄的稻子、水灵灵的葡萄、红彤彤的枣。

  7、秋天可真美啊,把你觉得最美的一句读给你的好伙伴听一听,可以离开座位。

  8、美美地读课文一遍。(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象秋天的美景,感受秋天的美、秋天的充实。然后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设计意图:学生选择自己的所爱,练习边读边听边看边记,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感受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并让学生在汇报交流中体会到叠词、形容词的美妙,理解了“丰收的季节真美丽!”的意思,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拓展练习

  学了这篇课文,你能够说说自己身边秋天的景色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秋天的景色,激发学生学会观察大自然,从而热爱大自然。

  四、作业

  把你最喜欢的一处秋天景物画下来,然后说说你画的景物是什么颜色的,你为什么喜欢它,下节课告诉大家。

  设计意图:让学生画画秋天的美景,感受秋天那丰收的成熟的颜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板书设计

  田野庄稼

  2、秋天果园水果丰收的季节真美丽

  打谷场上粮食

一年级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各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树叶,通过拼、摆、剪、贴组合成有趣的图画。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能力,对事物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拼贴出一幅有趣的画。

  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图片资料、各种树叶、范画、胶水、剪刀、白纸等。学生:各种树叶、胶水、剪刀、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啊?

  生:春天。

  师:春天来了,我们周围有什么不同?

  生:万物苏醒的季节,小动物们都醒来了,小朋友们也换下了厚厚的冬衣,树上也长出新芽了,嫩嫩的叶子把小树装扮得更漂亮了……。

  师:春天,树上的树叶千姿百态,嫩绿嫩绿的。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画,这画有点特殊,你们看看这是一幅什么画?

  生:用叶子做的画。

  师:对,是树叶做成的,大家仔细观察,看看当中"画"了些什么?生:有金鱼,小鸟,萝卜……

  师:那你们想不想都做一张这样的画?今天我们就来尝试一下树叶拼贴。板书:贴树叶

  二、学习新课

  1、学生把课前收集的树叶拿出来,并让学生观察树叶,辨认树叶片的形态,大小。

  师:看看你们都收集的哪些树叶,收集的树叶都是些什么样子的?生:我的叶子都是长长的。

  生:我收集的叶子很大,是梧桐树的叶子。

  生:我的是柳树叶,很细长。

  师:大家都收集了很多不同的叶子,老师这里也有一些,看看你们手上的叶子有没有和我一样的(课件)

  师:那老师现在要大家观察一下自己带来的树叶,看看他们长得什么样子?生观察,得出结果

  生:叶子的中间有一条直的线。

  师:这线叫叶茎。

  生:叶子的正面和反面颜色不同。

  师:这是叶的两个面。

  生:我的叶子上还有细细长长的小线。

  师:那是叶脉。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叶子的外围有像锯齿状的东西。

  师:大家说的真好,说明同学们都观察得非常仔细、认真,今天,我们知道了树叶是由叶茎、叶面、叶脉等组成的。

  2、让学生欣赏老师的作品,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老师用了什么方法?

  师:如果能直接拼的就直接拼,拼不成太大了可以剪掉一些,然后在用胶去粘贴而成,如果再有多余的地方,也可以撕掉一小部分。

  板书:拼、剪、贴、撕

  a、用拼的方法来组合,b、用剪的方法来构图,c、用贴的方法来构思,d、用撕的方法来表现。

  e、让同学们大胆想象——这些树叶象什么

  师:春天的季节,树叶茂盛,花儿齐放,你们看把蝴蝶都吸引过来了(点课件),一只好大好漂亮的蝴蝶啊!可是老师有困难了,你们愿不愿意帮我呢?你们能不能把它用树叶拼成呢?

  生动手拼

  3、欣赏范画

  师:同学要仔细观察,除了我们用简单的拼贴剪撕的方法,还有没有添加其它的方法呢?

  4、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使得我们在之后的树叶贴画中的制作效果显得更有创意。现在我们就开始动手做吧。

  三、作业要求:

  每人拼贴一张有趣的画。师巡回指导并把一些学生做的好的有创意的画展示给大家看。

  四、作业讲评:

  把学生制作的比较有特点的作业贴在黑板上,让同学观看,评赏,并给画起一个名字。如三条鱼,动物园,蝶儿飞……

  五、小结本课: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树叶贴画的制作方法,以后我们要多观察收集各种有趣的叶子,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成更有创意的画,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好吗下课

  反思:

  本节课是新赣版美术教材一年级下学期的第十二课。本课的活动要求是利用各种树叶制作出各种富于想象的画。在学生活动时都非常活跃,想法都与众不同,也都能发挥创意制作出有特点的树叶拼贴画来。但这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在最初的让学生观察树叶时,只是让学生观察外形并展示树叶,如果在这时我再提问:"如果老师要做一只蝴蝶的话,想请小朋友们帮帮忙,看看应该可以用到哪些树叶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自己收集的树叶中去找到适合的,帮助我完成。通过学生自主找到,发现,帮助老师完成最好的作品,让老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帮助,使课堂教学更加融洽;在制作贴画时,还可以多出示些树叶画,欣赏不同的表现类型,可以让学生开拓视野,多收集各种信息,让自己的作品更加有新意。因为学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在上课时就有些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看到了树叶后就自己先做起来,没有听老师讲课,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解决。

一年级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加强方向感,提高认识路线图的能力。

  2、在实际活动中加强小组合作能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体会成功的喜悦,感悟集体的力量。

  3、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方向,并读懂路线图。

  教学用具:

  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现在面对的是什么方向?(东面)

  你能指出教室里其他七个方向吗?师问,生答并用手指一指。

  请坐在教室中间的一位小朋友起立,分别请坐在他东面、西面、南面、北面的小朋友听口令起立。

  揭示课题:测定方向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辨认教材呈现的场景里的方向

  小朋友们能辨认出各个方向,你能辨认出平面图中的方向吗?

  出示场景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些什么?指名说。

  以往我们看到的平面图,按什么规定绘制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看看这幅图中的正北方向和我们以往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这幅图中的'正方向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观察后,指名答。(正北方向指向平面图的左上方,从指南针和小朋友的话中都能看出来。)

  你能说说图中学校的景物各在小朋友的哪一面?思考,指名交流。

  三、反馈完善:

  在校园里定方向

  平面图中的校园已经会测定方向了,你们想不想到我们的校园里去辨认一下方向?

  师说要求:

  请大家尽量保持安静,每一组带一本书、一枝笔。每五人一小组,商量一下,那么这组在校园的什么地方测定方向,然后分工测定,把表填好。看哪一组测的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

  回班,整理表格。

  汇报测定结果,大家给予评价。

  四、全课总结:

  请学生说一说测定方向的体会。

一年级教学设计1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认识本课5个二类生字。

  3、学习掌握7个一类生字,既要会读,组词,还要会按笔顺写。

  教学重点:学习掌握7个一类生字,会读,会写,会组词。

  教学难点:掌握“可”和“北”的笔顺。

  教学用具:课件、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认识本课5个二类生字。

  3、学习掌握7个一类生字,既要会读,组词,还要会按笔顺写。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比读书)

  1、先学: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时间:5分钟

  2、后教:指名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错的`字,并板书到黑板上,然后读一读。

  齐读课文。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比认字)

  1、先学:大屏幕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记忆,3分钟后检查。

  2、后教: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用卡片检测一类生字,并组词。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比写字)

  1、先学:屏幕出示本课生字的笔顺,学生练习书空,每个2遍。

  2、后教:指名书空,一起书空。

  3、学生描红。

  六、总结

一年级教学设计17

  教学目的:

  1 、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帮助学生理解青蛙对天有多大的看法之所以错误的原因。初步理解《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是比喻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说明: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课文有七个自然段。第一段讲青蛙和小鸟所在的不同地方,交待了发生争论的地点;接下来的六个自然段讲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交待了小鸟从哪儿来,来干什么;第二次对话讲青蛙和小鸟因对天的大小看法不同发生了争论;第三次对话讲青蛙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小鸟再次指出青蛙“弄错了”,要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弄清天到底有多大。

  本课总的教学设想是:依托“读练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在“以读为主、以练为主、学生为主、鼓励为主”的教学理念下,运用“放手试读,初读到位;鼓动激励,生字学会;角色体验,精读品味;迁移运用,形成积累”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明白寓意,学有所获。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青蛙和小鸟的图片各一张。

  2、生字词卡片。

  3、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游戏导入,分散难点

  1、喜欢和朋友做游戏吗?(喜欢)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新朋友是谁?(师在黑板上贴“青蛙”和“小鸟”图)

  2、我们怎么和它们做游戏呢?请大家拿出桌上的纸,像老师一样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孔看黑板,说说你现在看到的和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刚才,青蛙和小鸟我都能看到,现在我只能看到小鸟了)

  (刚才,青蛙和小鸟我都能看到,现在我只能看到青蛙了)

  (刚才,我能看到整块黑板,现在我看到的黑板只有纸筒口那么大了)

  3、你看,我们的朋友青蛙张大着嘴,好像在说:“朋友们,你们观察真仔细,我们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呀!我坐井观天也是这种感觉呢。”(板书:坐井观天)

  4、 “坐井观天”什么意思呀?请大家翻开语文书,看看书上的插图说说。(坐在井里看天)

  5、呀,青蛙还没坐到井里呢,谁来帮帮它?(学生贴井图)

  这井呀,就好像是我们刚才卷起的纸筒,大家猜一猜,青蛙坐在井里看到的天会有多大?(板书:井口那么大)这是怎么回事?(青蛙坐在井里,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

  6、瞧,我们的另一位朋友小鸟飞来了,它边飞边叫,好像在说:“小朋友们这么快就知道了青蛙出错的原因,真了不起!可我们的朋友青蛙还不知道呢!它一直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为这事,我还和它争论了起来。”小鸟在哪个地方和青蛙争论,请大家默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井沿)井沿是哪个地方?在书上指一指,上台把青蛙贴在井沿上。

  二、读一读——朗读对话,探究重点

  1、好,故事就从这儿开始了。请看课文插图。你最想知道什么?

  (青蛙和小鸟它们在争论什么?争论文明吗?它们是怎么争论的?它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好,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2——7自然段,并用不同的标记把它们的话画出来。边读边体会:它们到底在争论什么?(板书:天有多大)

  3、指名读怎么争论的话,它们的争论文明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它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是这节课我们要重点探究的问题。下面请小组合作,分角色读,读后讨论第一个问题。准备交流。

  5、天有多大,请一个同学代表青蛙把观点亮出来。

  6、(小黑板出示,齐读青蛙的观点)“那么远”指多远?(一百多里)

  请全体起立,表演小鸟来飞飞一百多里,飞时别忘了看到了哪些地方?

  小鸟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可青蛙却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是什么意思?(出示小黑板,请选择1、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2、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要飞那么远。)

  所以,青蛙对小鸟说(出示小黑板,“朋友,别说大话了!”)大话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说法吗?自由读青蛙的话,可以加手势。谁愿读青蛙的话?他要是读得好,我们就用掌声来表扬表扬他,好吗?齐读。

  7、这可是青蛙的观点,小鸟的观点呢?谁愿代表小鸟把观点亮出来?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除了天无边无际(板书:无边无际),生活中还有什么无边无际?继续点击课件,海洋无边无际、沙漠无边无际、森林无边无际……

  这句写得很好,模仿这句说话,好吗?喜欢动物吗?看,小猫怎么样?(很可爱)那我们就可以说:“小猫,可爱得很哪!”学着夸一夸其他动物。

  出示苹果,咬一口,夸一夸。“苹果,好吃得很哪!”(味道)颜色?形状?

  小组合作,夸一夸生活中的人或物,交流。

  大家齐读这句,感谢它让我们学到了这么多的句子。

  3、青蛙明明错了,却听不进小鸟的话,还自以为是。如果你这时刚好路过这口井,你肯定有话想对青蛙说。说什么,小组内准备一下,好吗?交流。(青蛙,小鸟说的是对的,你别再自以为是了。虽然你说的是实话,可你还是弄错了。你知道你错在哪儿吗?你就错在不该坐井观天。高高的井壁挡住了你的视线,你看到的天当然很小了。你别再做井底之蛙了,你跳出井去看看天吧,你一定会看到天是无边无际的。)

  4、小结:看来,一个人的认识的形成确实与他所处的环境有直接的关系。青蛙如果不是天天坐在井里,怎么会误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小鸟整天飞行在天上,对天的认识和了解当然就胜过了目光短浅、见识少的井底之蛙了。(板书:目光短浅、见识少)

  5、今天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我国的成语故事可多呢。你能把课前搜集的其他成语故事的题目说给大家听吗?

  6、要知道成语故事的内容,老师建议大家读一读《成语故事》这本书。其实,要开阔自己的眼界,获得更多的'知识,除了看书外,还可以请教大人、上网查询等等。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我们可不能做井底之蛙,我们要做一个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的人。(板书:要开阔眼界,做见多识广的人。)

  7、齐读板书:我们不要坐井观天,要开阔眼界,做见多识广的人。(这就是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四、写一写——发散思维,培养创新

  把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写出来。

  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小鸟无边无际见多识广眼界开阔。

  (井图)天有多大?

  青蛙井口那么大孤陋寡闻目光短浅。

  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学习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层次小有差异的学生,把目光注视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发展。,为了让学生到更好地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我还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可以卷起来观看天大小的纸张发给没有纸张的同学,让他们尝动手的乐趣,使他们融入班集体中来,使这些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由于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表现自己的平台,学生们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观察时所看到天的大小,以及对“坐井观天”一词的理解。并从中悟出道理来,知道此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见识有限,眼光短浅。”学生想象力丰富,真令人惊讶呀!

一年级教学设计18

  教学目的:

  1.读懂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应该爱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即我们的地球。

  2.练习用“( )是( )的家”句式说话。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有语气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共同的家是地球;说话训练。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一、激趣导入

  联系自己的家,以及在家中的表现,引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习一首非常好听的关于家的儿歌。

  师:我们一起来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读词:

  蓝天白云树林小鸟小河泥土种子鱼儿地球共同

  2.理解词语

  估计:共同是什么意思?

  对策:我们可以说共同的什么呀?(朋友、学校、教室、老师)

  3.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按句逗停顿。

  a)

  自己放声读

  b)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

  c)指名反馈,评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说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质疑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句。

  1.观察思考。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从高往低说。说出哪一句,就点击哪一句。学习哪一句。)

  品味前四句

  a“蓝天是白云的家”

  (1)估计:生说出有白云。

  对策:“白云在哪里呢?”

  估计:“在蓝天上。”

  对策:“那么蓝天就是白云的家。”

  估计:问:为什么说蓝天是白云的家?

  对策:因为白云在蓝天上自由自在,愉快的飘来飘去,有一种家的幸福感,欢快感,你能读出这种欢快感吗?

  自己读,教师范读`,同桌互读,齐读。

  b“树林是小鸟的家”。

  (1)指名读这句话。

  估计:树林为什么是小鸟的家?

  对策:读出小鸟在森林里快乐的歌唱的欢快劲。

  出示图画,进一步体会。

  c“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估计:对这两句话你有什么问题?

  对策:第一,“小河是鱼儿的家”,可引导学生抓鱼儿的家在哪儿?小河为什么是鱼儿的家?

  第二,“泥土是种子的家”,可引导学生抓种子的家在哪儿?泥土为什么是种子的家?

  2.指导朗读

  3.欣赏画面,体会感情,指导朗读四句。

  4.学习最后两句。

  (1)“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估计: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对策:出示大屏幕,齐读: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2)小结:世界上万物生长,包括人类动物植物,他们虽然都有自己的家,但是他们都生活在地球上,所以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离开了这个地球,我们就没有家了。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地球)

  (3)读这两句

  5.体会情感,朗读全篇。

  五、巩固课文,课堂延伸。

  1.指导背诵课文内容。

  你发现课文中每句话都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引导学生先找规律,再背诵。)

  2.照样子说一说。

  (1)泥土是(种子)的家。蓝天是( )的家。小河是( )的家,大山是( )的家。

  (2)看图片说( )是( )的家。

  (3)自己说( )是( )的家。

  (4)你能把你说的话连起来吗?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教学设计19

  教材:

  苏教版第一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儿歌内容,激发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此教案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老师这儿有个拼音:jiā,谁来拼一拼?

  2、看老师写“家”,同时认识“”(弯钩)

  3、学生在台上写一个,再指名书空。

  4、给“家”找个朋友;学生扩词练习。

  5、小朋友喜欢自己的家吗?这是个“小家”,我们还有个“大家”呢!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儿歌“家”,你就会明白了。(板书:小、大)读课题。

  二、朗读:

  1、让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儿歌,好吗?出示多媒体动画的课文朗读。

  2、你们想读吗?轻轻打开课本大声拼一拼读一读,要求;读准每个字音,遇到不会的向同桌或前后的小朋友请教一下。学生自由朗读。

  3、想读得有进步的请再读一遍。

  4、觉得自己有进步的请举手,想有更大进步的再读一遍,特别把自己读得最棒的一句练一练。

  5、现在觉得自己进步很大的请举手。(读书就应这样,多练才行呀!)谁来读读你最棒的一句给老师和同学听听。

  (1)指名读,让小朋友评。

  (2)指名读,让小朋友跟他比,老师评。

  (3)读得最好的小朋友跟老师比,小朋友评。

  6、谁试着把整首儿歌读一读。

  7、听老师读读看,配乐并做适当的动作。

  8、同桌自由练习,要求展开想象,加上适当的动作。

  9、指名读。

  10、学生齐练:配乐、做动作,可站着也可坐着,能背最好。

  三、理解:

  1、读了这么多遍,知道这首儿歌都写了谁的家呀?学生回答老师出示词卡。(白云、小鸟、鱼儿、种子、我们)

  2、谁能用一句话来告诉老师?

  说话练习:课文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家。

  3、老师这儿有一些词卡,谁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贴词卡。

  4、你们能把他们的家画下来吗?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画一画。

  5、读读你画的一句儿歌,再说说你的画。老师再把画贴在黑板上相对应的地方。

  6、谁来读读这句话?出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1)什么叫祖国?

  (2)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大声地齐说一遍,要感到很自豪。

  (3)引导:祖国的风景很美丽,像个美丽的大花园。我们小朋友就像祖国大花园里的花朵。我们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是我们小朋友的.大家。

  (4)跟老师有感情地读这句话,再背一遍。

  7、我们每个人要爱自己的小家,更要爱祖国这个大家。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想一想,你还知道谁是谁的家?说话练习:是的家。(回答好的小朋友到讲台前)

  9、把小朋友说的儿歌有顺序地连起来,就编成了一首完整的儿歌了。我们来试试看。讲台前的学生试连,加上动作,配上音乐。

  (附儿歌:大地是石油的家,草原是牛羊的家,高山是绿树的家,大海是轮船的家,天空是云朵的家,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

  四、总结:

  1、小朋友不仅学会了一首儿歌,还能自己学编儿歌表演节目了,真了不起!给自己一个热烈的掌声。

  2、课后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互相合作,画一画,再编一编儿歌。老师帮小朋友到我们的校刊《星空周刊》上去投稿。

  3、下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生字词。

  五。附板书:

  蓝天白云(学生的画)

  树林小鸟()

  小河鱼儿家()

  泥土种子()

  祖国我们()

  ……

一年级教学设计20

  教学内容

  1.各种不同姿势的起跑

  2.游戏:《捕鱼》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各种不同姿势的起跑,以游戏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创想练习中感受运动的乐趣,获得运动的心理体验。

  3.初步养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培养诚实守信、遵守规则、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

  指导思想

  1.这是一节根据《课程标准》设计的新教材展示课,尝试以目标的达成统领教学的内容。把教材中的理念,即“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以及体现灵活多变的教学教法。

  2.在课的结构、组织形式、师生参与、游戏的开发、创新,体育文化的传播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课的设计

  一年级的学生对体育课特别感兴趣,课堂上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和竞争意识,乐学、好动、爱模仿、喜欢游戏,是他们的特点。但他们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兴趣不大,认知比较粗浅,注意力不够集中,情绪不太稳定,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难以持久,又是他们的弱点。根据这些特点在设计时以多变的内容使他们时时有新鲜感。经老师的调控,使学生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下学习、锻炼和娱乐。在整堂课中始终把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作为目标和归宿,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课堂上参与、体验、创想、感受,达到目标要求。

  教学过程

  1.第一教材中用歌谣、音乐营造学习氛围,拉开本课的序幕。

  (1)队列队形

  一年级学生课堂的组织要能放能收。放,能活而不乱;收,能整齐划一。本课改变了口令指挥式的训练方式,运用了歌谣的方法进行训练。

  师:稍息!

  生:(齐声背诵)挺胸抬头向前看。

  师:立正!

  生:站直不动是关键。

  师:向右看——齐!

  生:小碎步调整好,伸出右手一臂宽。

  师:向前——看!

  生:老师让我向前看,我学老师向前看。

  运用这种方法,统一了动作,记住了要领,站好了队伍,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2)游戏《快快找同伴》

  游戏中学生边跑边唱《跳绳》,在歌声中根据老师发出的信号做出反应,找到同伴。通过这个游戏,融洽学生之间的友情,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在运作中我没有在找同伴的时间上过分强调,每一个学生都表现得非常积极,有的找不到合适的,还可以和老师组成同伴。有的`找得慢了一点,但人人都获得了成功,每张可爱的小脸上都有灿烂的笑容。

  (3)模仿操

  在音乐的伴奏下,老师模仿教材中的五节模仿操,然后根据小学生爱模仿的特点,让学生根据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动作,创编《金猴操》。老师对学生创编的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的动作进行了归纳整理,最后在《西游记》主题音乐的伴奏下,师生同做了《金猴操》。

  2.第二教材中让学生在创想练习和游戏中找到乐趣,师生同唱主角。

  (1)各种不同姿势的起跑

  这是本课的主教材,运用5种不同姿势进行起跑练习,还让学生创编了几种。学生们以极高的热情模仿起跑姿势,老师也采用了他们创想的不同姿势起跑,以激发其积极性。在教材的处理上,没有把时间过多地花在各种姿势的细节上,而是让他们在线后起跑,不犯规,快速起动,迅速地摆脱静止状态,向着目标跑去而不偏离目标。跑的距离分别限定为15米、20米、25米、30米,并在终点处还拉了一条高1米左右,宽20米左右的横绳,横绳间隔1.5米处各有一朵小红花,每练习一次起跑姿势,改变一次距离。另外,还运用了胸前贴“纸鸽子”的办法让学生练习起跑,教师也参与其中,使课堂显得轻松活泼。

  (2)游戏:《捕鱼》

  将教材中的游戏《钓鱼》加以改进,更名为《捕鱼》,把一个“池塘”改为两个“池塘”。第一次练习老师扮作“渔夫”,其余学生散步在“池塘”中当“鱼”,被“捕”者站在“池塘”的四角。待学生学会游戏方法后,再每组选两名学生扮作“渔夫”,将呼拉圈改制成鱼网,比赛中只要“捕”到肩部以上部位,就算“捕”中了。另外,“池塘”中间设立“安全岛”,可容纳4—5条“鱼”休息,但休息时间不能超过10秒钟。这个游戏,深受学生欢迎。

  3.第三教材中感受藏民族文化的内涵,在优美的乐曲声和翩翩起舞中进入尾声,结束全课;

  选用藏族“锅庄舞”作为全课的结束,同学们在《阿东拉依》主旋律的伴奏下,以藏族舞蹈特有的弯腰撅臀、甩袖撩臂、敬献哈达等动作,跟着老师翩翩起舞,舞动着双臂,使人仿佛置身于草原上、篝火旁,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放松。

  一年级体育开学第一课教案

  教学内容

  1、游戏

  2、广播体操(复习)

  教学目标

  1、完成学生从假期生活的放松状态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的转变

  2、进行适量运动,调节身体机能

  3、使学生融入到体育课中,充分体验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广播体操。难点是广播操的连贯性、动作到位。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1、整队集合,检查人数,师生问好(同学们新年好!过完年回来,发现大家都变化很大的啊,又长高了,变的越来越漂亮了。新学期开始了,大家还记得我们这学期体育课的任务是什么吗?…对了,老师布置的体育课寒假作业大家完成的怎么样?我们可是有约定的哦,这节课老师可是要检查的。好了,我们先绕田径场跑2圈,先把体育课的感觉找回来吧!)

  2、绕田径场跑2圈(教师带跑一圈)

  二、基本部分

  1、游戏——“龟兔赛跑”

  oooooo

  “兔子”

  oooooo “乌龟”

  游戏规则:将队伍分成2组(“兔子”组、“乌龟”组),每组再分成2队(如图站列)进行比赛。比赛时要求“兔子”双脚同时起跳,跳跃行进;“乌龟”则在海绵垫上爬行前进。比赛开始,“龟兔”双方在自己的场地内按照比赛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对面击拍队友的手后队友接下去继续比赛,自己则排到队伍的最后面,比赛依次进行。哪组最先完成(组内所有人各完成一次)哪组获胜。比赛实行3局2胜制。

  注:比赛中出现违规的队员要回到起点重新进行比赛

  A、进行练习2~3次(“龟兔”角色都进行尝试)

  B、教学比赛

  C、交换角色进行比赛

  D、总结

  教师活动:赛前进行爬跳的指导;比赛时做好裁判工作,给比赛双方加油鼓劲;赛后做好总结,奖励优胜、表扬表现好的同学并对学生进行鼓励

  2、广播体操(复习1~4节)

  A、集合(接下去我们要进行寒假作业的检查了,我想大家都应该能完成吧!)

  B、复习广播操1~4节

  a、教师领做,学生跟做

  b、领操员领做,学生跟做

  c、分组练习

  C、分散练习,教师从旁指导

  三、结束部分

  1、整队集合

  2、小结本次课(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大家表现的非常好,而且老师布置的作业大家都很好的完成了。希望大家在这学期再接再厉,上好体育课,做好广播操,争取在这学期的广播操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3、下课。

一年级教学设计21

  教学内容:

  太阳和月亮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启发学生独立或合作想像画或使用各种材料表现太阳和月亮。

  2、认知目标:制作或者自编太阳和月亮的故事,创造出太阳和月亮的拟人形象。

  3、情感目标:为儿童提供自由创作的机会,释放紧张压力,体会游戏的欢乐,发现不可思议的想像带给人的趣味和轻松。

  教学重难点:

  发展开放性思维,通过想象创造出有特色的新形象。

  教学准备:

  师生准备:准备圆形纸板、作画工具、剪刀、胶水、台灯。共同收集各种材料:如绳子、吸管、纽扣、小石子、果壳、包装纸、金属丝等。这些材料虽多,但只要平常多留心,就能收集到各种有趣的东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阶段:(导学案)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太阳的造型、色彩、功能等特点。欣赏古今中外的太阳艺术作品的各种表现形式和造型特点。

  二、展示阶段:

  1、变一变:师生围坐一圈,教师引导:出示圆形硬纸板:“这是什么?”变个魔术:画上五官,剪贴出光芒:“圆形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太阳娃娃。”

  2、看一看:原来圆形可以变成太阳,那么关圆形呢?

  瞧瞧书上有许多会变的太阳和月亮,他们又是怎样变化的呢?你能看出他们是怎样画或做出来的吗?

  总结出:有的是用单色线画的,有的是用蜡笔画的,有的是水彩作品,有的是电脑制作的,有的是手工制作,还有的把太阳画在了圆盘上……

  3、想一想:看到了这么多有趣的画法,你有没有受到启发?如果给你一颗太阳或月亮的种子,你想种出一个什么样的果实呢?

  4、谈一谈:把你的想法告诉给大家吧!

  总结出:原来每人心中的太阳、月亮是不同的,在建筑工人的心中太阳是最好是绿色的凉爽的,这样他们在夏天的阳光下工作就不怕晒了。长着大嘴巴的太阳能说出你心中的愿望,并帮你实现。月亮可以是一把乐器,可以是老婆婆,也可以是小孩……

  三、反馈阶段:

  1、做一做:用你们手上的各种材料画出或制作出你想像中的太阳和月亮吧,一定很好玩。有什么困难跟老师商量商量。教师此时的指导便是不断地给予鼓励,这将会使儿童产生“我想这样做做看”,“我想那样画画看”的念头,使每个儿童除了能持有表现的构思与主题外,同时还能涌现乐于创作的意愿。对于学生可能遇到的粘贴、固定等技能问题,教师可以集中指导。

  2、议一议:把“太阳”贴到东边的窗玻璃上,把“月亮”贴到西边的窗玻离上,创设情境,美化教室。或者把自己的作品放到台灯前展示,让其作品有光亮的感觉,使作品更美,增加情趣。

  3、玩一玩:开展传球游戏,接到球的同学请你到作品前来介绍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建议。

  4、改一改:根据同学的建议补充修改自己的作品。

  5、评一评:评出最好玩的太阳和月亮。

  最漂亮的太阳和月亮。

  最新奇的太阳和月亮

  四、课堂小结:

  课后指导学生把桌上,地上的废料收拾进垃圾箱,多余的材料收入纸箱,以备再次使用。

  第二课时

  一、预习阶段:(导学案)

  观察不同时期太阳的变化,想像其不同的.情感,学习用拟人法来创造太阳的形象与故事。

  二、展示阶段:

  1、太阳是个大火球,又发热,又发光。它比地球大很多很多,离地球非常非常遥远。它照射到地面的光和热减弱了许多,植物才能生长。植物又养活了地球上的动物和人类。

  2、有关月亮的民间传说有很多,嫦娥、吴刚、桂花树,每年的中秋节也是月亮的节日。写月亮的诗也非常多,“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李白的《静夜思》,大家都会背。

  3、以小组为单位商量编一个太阳和月亮的故事,合作做出故事中的太阳和月亮。制作指导时,重视表现的过程。

  三、反馈阶段:

  小组根据故事分配角色,设计人物台词、动作,还可以调配服饰、头饰等把自己打扮起来,上台表演小话剧《太阳和月亮的故事》,组织学生出现一个个体现集体智慧的“情景展示”。在学生表演时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给以充分的肯定。

  老师用录音机把大家的故事录下来,作为素材积累,为今后的作文打下基础。重放录音还可以成为学生评价的依据。

  四、课堂小结:

  在课即将结束之时,让学生把地上的纸屑一起收集到大塑料袋里,把口扎紧,进行装饰,做成最的太阳和月亮。让学生知道,废纸还能再创造。

  五、教学反思:

  学生在绘画时表现的秋天场景还是比较丰富的,如果从秋天会成熟的果实或蔬菜中,找到想要表现的事物,感觉会更贴近生活。有些学生用制作的方法来表现,效果也很好,他们选用的材料很合适,感觉很逼真。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亲自去郊外看看大山,树林,田野,庭院,收集秋天的物品。让他们观察叶片,果实等秋天的礼物的造型美。让他们自己产生作画动机。这样绘制出来的作品才有秋天的韵味

一年级教学设计22

  一、学情分析

  《菜园里》描绘了美丽的菜园,丰收的景象,让我们似乎闻到了泥土里芳香,似乎能听到菜农喜悦的欢笑。

  本课开始是一幅小学生在菜园里劳动的情景图,图文对照,不仅让学生对菜园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同时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及其名称,还可以让学生形象地了解蔬菜的一些特点。图下安排了九个词语,是菜园里各种蔬菜的名称,“豆角”、“白菜”图中没出现,老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儿歌描述了一些蔬菜的名称,儿歌的语言生动形象,“青青”、“绿衣裳”、“黄”写出了蔬菜不同的颜色,“细又长”,“打灯笼”、“尖尖嘴”写出了蔬菜的特点,最后一句总写了菜园的景色。儿歌最后一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适合朗读训练,在朗读中丰富学生对图中蔬菜名称的认识,巩固生字新词。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和写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认识十四个生字及一种笔画“乚”和一个偏旁“几”,会写“卜、又、心、风”四个生字。认识一些蔬菜的特点,了解蔬菜的特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读中体会菜园的美丽。

  2、过程和方法。通过看、说、认、读来认识十四个生字。通过朗读来了解蔬菜的特点。通过课后去菜场认识更多的蔬菜绘制图文卡片,布置教室学习园地,将认识事物,学习汉字结合起来,做到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学生要养成观察事物的好习惯,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蔬菜,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十四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教学难点:卧钩的写法,“几”的写法。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练说蔬菜

  师:小朋友,你最喜欢吃什么蔬菜?把你喜欢吃的蔬菜拿出来介绍给大家。(请5名学生讲,说出蔬菜的颜色、样子,喜欢同样的相互补充。)

  2、破题

  (1)师:你们知道这些蔬菜各在哪里?

  (2)出示课题:菜园里。

  师:我们又整齐又响亮地读读课题。谁能想出好办法记住“菜”和“园”这两个字宝宝。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进行说的训练。把生活带进课堂。]

  二、创设情景,学习字词

  1、观察插图,说话训练

  师:有一位小画家画了一幅《菜园里》的图,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挂图)谁能用漂亮的话说说这幅美丽的图?(请四名学生自由练说,老师相机点拨。)

  [设计意图:插图也是教材的一部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语言训练。]

  2、创设情景,自主学词

  (1)激发学习兴趣。

  师:上海一年级小朋友想到这么美的菜园来参观,农民伯伯想请我们班小朋友帮他的蔬菜贴上名称,便于上海小朋友参观。我们小朋友愿意做这个工作吗?我们要作的这个工作必须要学会什么?(学生交流)

  对,我们必须认识菜园里的蔬菜,会读准各种蔬菜的名称。我们还等什么,赶快打开语文书翻到94页,对照图画,借助拼音,读准各种蔬菜的名称,可以一个人独自准备,也可以同桌帮助准备,遇到困难举手问老师。等会儿看谁帮农民伯伯做得最好。

  (2)学生自主学习字词。

  (教师巡视,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师生互动,检查自学。

  A、师:我就是农民伯伯,你现在帮我贴上蔬菜名称,还要告诉我,这是什么?

  (学生拿词语卡片贴到相应的位置,读:这是××。全班跟读:这是××。)

  B、当遇到“豆角”和“白菜”时。

  师:我的菜园里没种白菜和豆角,等会儿上海小朋友来了,你帮我介绍一下,我现在想听听你是怎么介绍的?

  (学生互相补充介绍)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的识字目标是喜欢学习汉字,看主动识字的愿望。创设“贴名称”的情境,正是为这一目标设计的,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学习汉字的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

  (4)认字。

  师:小朋友,我这个农民伯伯没上过几年学,年纪又大了,这里有几个字宝宝,不认识,又记不住,你们能教教我,帮我记牢它们吗?(出示生字卡片:菜、园、豆、角、萝卜、心。)

  A、一生读一次,老师读一次(错误指出),全班齐读一次,并讲讲怎样记住字形。

  B、同桌互相检查,读对了给他画上一颗五角星,读错了就帮帮他,改正过来也给他画上五角星。

  C、齐读二次。

  [设计意图:老师在一年级学生的心目中是了不起的,自己能当小老师更了不起,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书写指导

  1、学写“卜”字。

  A、师:这个字比较简单,请一个小朋友到黑板上来写这个字。

  B、看看“心”上有几点,分别点在田字格的位置?

  C、老师范写一个,学生书空。

  D、学生练习3个。

  3、作业讲评。

  四、布置作业

  做做课后作业第三题,画画连连。

  第二课时

  一、猜谜语导入

  1、师:老师做几个谜语给小朋友猜一猜,什么青青细又长?什么身穿绿裳?什么高高打灯笼?什么地下捉迷藏?什么长个尖尖嘴?什么越老皮越黄?(学生抢答)

  2、师:茶园里,多有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儿歌。好吗?

  [设计意图:猜谜语的形式引入儿歌的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朗读,背诵儿歌的积极性。]

  二、创设情景,学习儿歌

  1、初读儿歌

  (1)师:上海小朋友到菜园里参观时,听农民伯伯说,我们小朋友很能干,想和我们进行儿歌朗诵比赛。我们班小朋友想不想赢他们呢?那么,我们怎样朗诵才能赢他们呢?(学生交流)

  (准确,流利,有感情方面回答。)

  (2)师:同学们把书翻到95页,借助拼音,首先把儿歌读准确。

  (3)学生自由朗读儿歌。

  (4)现在老师想听听小朋友们读得怎样:(先请2名优生读,开一列小火车,最后请2名后进生读。全班齐读儿歌一次。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创设“朗读比赛”的情境,正是根据这一教学理念设计的,激起了学生朗读的兴趣,积极为比赛作准备。]

  2、细读儿歌

  (1)师:同学们会正确地读儿歌了。要把儿歌读得流利,有感情,还要把儿歌读懂,读了一行儿歌,你能说出知道了什么?现在小朋友再细细地读一读儿歌,想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3)全班交流。

  A、豆角青青细又和,黄瓜身穿绿衣裳。

  ①指导要点:“青青”写出了黄瓜的颜色,“细又长”写出了黄瓜的样子。朗读时这几个字根读重音,读出豆角的颜色和样子。

  “绿衣裳”写出黄瓜的颜色,黄瓜会穿衣裳吗?是啊,我们要读出黄瓜像个漂亮的小孩子。

  ②师:我把这句话改成:豆角绿绿细又长,黄瓜身穿绿衣裳。那样好吗?

  ③齐读一次。

  B、茄子高高打灯笼,萝卜地捉迷藏。

  ①指导要点:“灯笼”写出了茄子的样子,“地下捉迷藏”写出了萝卜生长在过土里,还用拟人化的笔法写出了萝卜的可爱。“高高”读重音,“地下捉迷藏”读得活泼点。

  ②师:也可以说“西红柿高高打灯笼”而儿歌为什么要说“茄子高高打灯笼呢?(把这句话补进儿歌每行的字数就不一样,茄子比西红柿更像灯笼。)

  ③齐读一次。

  C、辣椒长个尖尖嘴,南瓜越老皮越黄。

  ①指导要点:“尖尖嘴”写出辣椒上大下小的样子,“越老皮越黄”写出了南瓜的生长特点。“尖尖”、“老”、“黄”读重音。

  ②齐读一次。

  D、红绿黄紫真好看,菜园一片好风光。

  ①师:前面三句写了什么?那么最后一句写了什么?(指导朗读)

  ②齐读一次。

  (4)学生质疑。

  师:这首儿歌小朋友都读懂了吗?不懂的地方还有没有?(学生质疑,老师不要直接解答,让其他学生解答)

  (5)感受文字的美。

  师:小朋友看看儿歌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你发现了什么?(生答)因此,我们朗读儿歌还要把最后一个字读到位,这样读起来才好听。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的阅读目标之一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以“读了这一行儿歌,你能说出知道了什么?”为诱饵,不仅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使学生“沉入”语言文字材料的感知之中,把学生的思维向广度、深度的层面上推进。]

  3、儿歌朗诵比赛,熟读成诵。

  师:下面请一、二组小朋友当上海小朋友,我们来比一比。(朗读比赛中让学生自己点评,老师补充。)

  三、认记生字。

  师:老师把七个生字宝宝拿出来,考考我们小朋友和上海小朋友。(各请一组开小火车。再齐读2次。)

  四、指导书写。

  1、学写“又字”。

  (1)老师范写,边写边说:先写横撇,横要写得平,从横中线开始转折写撇开,再写捺,横和捺的收笔处一条线上。

  (2)学生练写3个。

  2、学写“风”字。

  (1)学习新偏旁“几”(风字框)。在田字格中范写,边写边说:先写撇,再写横斜钩,横的宽度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学生书空。

  (2)范写“风”字。

  A、师边范写边说:先写风字框,再写中间的撇,最后写点。

  B、中间的撇和点根像两片柳叶交叉一样,看看点和“心”、“卜”的点有什么不一样?

  C、学生练写3个。

  五、拓展作业

  1、读一读课后的“我会读”,同桌互相检查,读对的打上☆。

  2、星期天,跟妈到菜场买菜,绘制我们课本中没有的图文卡片,贴到教室里的学习园地。

  [设计意图:从课堂走向课外,在生活中,把认识事物和学习汉字联系起来。]

一年级教学设计23

  教材简析:

  《影子》这篇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读来亲切上口,活泼俏皮。

  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宗旨在体现同学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让同学自身在充沛读书的基础上,质疑讨论交流,提高读书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鸟”3个字。认识1个笔画“┐”和5个偏旁“彡、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教学流程:

  一、谜语揭题,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

  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就像一条小黑狗,阳光下面跟你走。

  谜底是什么?(影子)

  2、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有关“影子”的知识吗?这节课我们学习《影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上面的问题,同学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把不会的'字圈上。

  (2)识记生字,运用学过的方法,并小组交流。

  (3)理解课文内容。

  2、认识笔画“”和偏旁“”。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开火车读。

  (2)朗读课文。

  三、质疑讨论,掌握重点(鼓励同学质疑)

  (1)影子为什么会有时在前,有时在后,有时在左,有时在右呢?

  (2)为什么说影子是小黑狗、好朋友呢?

  全班讨论,教师可利用活动挂图协助理解。

  四、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1)教师范读。

  (2)同学自由读。

  (3)同桌互读。

  (4)指名读。

  (5)全班分三组进行朗读竞赛,评出优胜小组。

  (6)熟读成诵。

  五、安排作业

  课下仔细观察,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前、在后、在左、在右?

  板书:

  影子——小黑狗

  ——好朋友

一年级教学设计24

  教学目标:

  认知:通过游戏活动初步认识常用色彩及形状,体验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并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情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造型表现活动及与人交往的乐趣,初步建立集体观念与大胆表现自我的自信心。

  能力:通过对作品、媒材、工具、制作过程的体验及探索,培养初步的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表现能力及口头发表能力。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感知并说出形、色、制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大胆自由地进行造型敢于大胆介绍自己、发表想法。

  教学难点:

  感知体验剪贴艺术的美,学习以色彩、形状、线条的造型方法制作大树并介绍自己、发表想法。自我介绍及感受的发表,人美版第1册教案树干的制作、树叶的粘贴布局。

  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自行制作一棵与教材中“大树”图片不同的“大树”作品,供教学中学生进行欣赏。

  2、教师及学生课前收集一些树木图片供教学中欣赏,增进学生的环保意识。

  3、师生共同准备好纸材、剪刀、胶水或双面贴、彩色水笔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课件引入:介绍老师自己的名字,爱好,并且出示教师介绍自己的.树叶卡片,你认识我了吗?

  2、本课为一年级新生入学后上的第一节美术课,同学之间彼此都有想相互认识一下的愿望。你想认识你的新同学吗?让我们在一起制作大树的游戏中互相认识吧!

  二、感知引导:打开课本进行作品欣赏(让学生自己说说图片上的内容)。

  第一组:学生制作的“大树”作品;

  第二组:学生自我介绍小卡片;

  第三组:自然景观中的树木图片;

  第四组:教材中的学生活动图片其他小朋友做的这棵大树好看吗?它的树叶有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叶子上有什么东西?树上除了叶子还有什么?你们喜欢这棵大树吗?为什么?大树是我们的班集体,每个小朋友都是大树上的叶子,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班增添美丽的光彩。向大家说一说,你叫什么名字,你的兴趣和爱好是什么,你有什么心愿,今天的课你上得开心吗?

  三、人美版第1册教案合作探索:小组讨论:本组想做一棵怎样的树,用什么材料、制作方法?分工是怎样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给予及时的肯定及建议。(出示一些植物的树叶的资料供学生参考)

  四、自由创作:学生根据个人喜好制作一片树叶或其他能表现自己的自我介绍卡,可用撕.剪、贴、画的不同方法进行制作,并可添加图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采用的方法(撕.剪、贴、画)。

  二、教师给予鼓励及改进建议、安全作用工具的提示。

  三、继续完成制作一片树叶或其他能表现自己的自我介绍卡,教师巡视。

  四、引导学生将做好的自我介绍卡贴在大树的树干上。引导学生分组分批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名字、兴趣爱好、心愿及上本节课的感受。

  五、课后作业:大胆发表,回家后向家人介绍一下今天上课的情况和自己刚认识的老师和同学的情况。学着制作一棵心愿树。

【一年级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一年级教学设计05-30

一年级《e》教学设计05-28

小学一年级教学设计06-08

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03-29

语文一年级备课教学设计02-24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02-05

一年级小括号教学设计08-13

一年级《动物儿歌》教学设计09-19

一年级语文影子教学设计08-07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