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06 18:04:2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学设计1

  一、教材简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自古人生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因而“送别诗”在古诗词大家中可谓颇具规模的一系,诗人们无一不涉足过这一主题。然而在这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据说落成之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明代李东阳评论此诗说:“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出其意之外”。这首七言诗共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但又字字、句句含情。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引导学生深刻地感悟这份情是本课教学的关键。而读是悟情的首要问题。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方面的要求是“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对于古诗教学的要求是了解诗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本课教学“以读代讲”,重点在读上下功夫。

  二、教学目标

  n知识与能力

  1、认识生字“舍”,了解用法。

  2、初步学习古诗的朗读技巧,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结合注释了解古诗的大意。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多层次阅读,互相协作。

  2 、大胆交流、发表独自的见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悟诗中表达的浓浓离别情。

  2、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古诗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重点

  (1)教学重点:在读诗中鉴赏,在鉴赏中读诗。

  (2)教学难点:体会诗中表达的浓浓离别情。

  四、教法

  1、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感悟为主线。

  2、细化读,让读使诗歌在课堂中化静为动,激活语言文字背后的隐性内涵。

  3、通过对话给予学生心灵自由生长的空间。

  五、学法

  1、通过“读、品、诵、悟”的方法学习古诗,达到入诗境、解诗意、读诗韵、悟诗情。

  2、课前预习:自主识字,初读古诗。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程序

  一)谈话激情,引出课题

  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在这一段历史当中,流淌着这样一条河流,这一条河流中承载着许许多多人们用真挚的心灵写成的一篇篇文字,我们称它们为古诗文。而这一篇篇文字我们必须用独特的方法去吟诵它们,才会体现出它们的价值。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称这一篇篇文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从古至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古人关于离别的诗作很多,1200多年前,大诗人王维送别他的友人元二,于是又诞生了一首著名的送别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证这段深厚的友谊吧!

  二)知作者解诗题

  1、学生谈对作者的了解。

  2、出示作者简介,讲解“奉使出塞”的意思,引出课题。

  3、解诗题

  师:题目中哪个字是奉使出塞的意思?(使)谁奉使出塞?(元二)姓元,在家排行二,结合学生的实际进一步理解元二。

  师:到哪里去?安西,在今天的什么地方?你对那里有什么印象?不去行吗?

  4、指导读题

  指名读,教师指导停顿:送/元二/使/安西。齐读进一步理解诗题。

  三)抓字眼解诗意

  1、结合注释自由阅读,了解大意。

  2、反馈阅读,集体评议。

  3、师配乐范读,学生评议。

  四)学技巧读诗韵

  1、简单讲解古诗的朗读技巧,放范读录音。

  2、指导学生配乐朗读。反馈朗读情况。

  五)创诗境悟诗情

  1、出示渭城图,引读前两句,感受渭城美。(柳色青、空气新、旅舍舒服、朋友知心)

  师:看图读诗,我们对渭城有了什么印象?

  生:柳色青、空气新、旅舍舒服、朋友知心

  2、出示安西图,感受荒凉

  师:对安西我们有什么印象?

  生:满眼黄沙,漫天灰尘、寸草不生、荒凉、孤寂

  3、出示路线图,感受遥远。并了解渭城、阳关及安西的位置。

  4、话别元二。

  师:元二即将远行,我们有什么话要对他说吗?

  生:元二,此去路途遥远,希望你一路顺风。

  生:好朋友,路途漫长而又艰险请带好水和干粮,希望你一路平安。

  生:元二,今天分别了不知何时才能相见,真舍不得你走呀!

  5、层进式引读“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诗人的满腹离愁化作一杯酒,“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连心的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酒是浇愁的酒,那“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一杯怎样的酒?

  生:这是一杯离别的.酒

  生:这是一杯友谊的酒

  生:这也是一杯连心的酒

  生:这更是一杯祝福的酒

  6、读景语,化情语

  师: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透过窗外,看到窗外的景色,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更为强烈。读读整首诗,元二和王维看到哪能些景物,离别的愁绪会更浓?

  生:雨,老天也为他们的分别而伤心。

  生:是老天想让元二多留一会儿。

  生:客舍。王维是山西人,他也孤身在外,现在朋友也要离开家乡,他感到更加伤感了。

  生:柳,我知道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生: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

  师:古人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而今天看到满目的青青杨柳怎不伤感?

  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小雨还在下着,是想挽留友人的脚步吗?而朋友终将离我而去,怎不伤感别离——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客中送客,想想自己也只身飘泊,而今天朋友也将远走他乡,怎不伤感别离——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读全诗送元二,再悟诗情。

  师:让我们再一起读诗送元二。

  六)、放《杂诗》、《送别》升华情

  1、送别朋友无限感伤,那有朋自远方来,应是不亦乐乎。出示王维的《杂诗》,比较两首诗的不同点。

  师:尽管内容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情相同。因为有情,千百年来我们不断的吟诵。因为有情我们快乐相处。

  2、放歌曲《送别》

  七)、拓展作业:

  搜集离别为主题的古诗,深化情。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学设计2

  学生和内容分析:古诗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师要让四年级学生从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的诗句中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境,的确有一定难度。而且,稍不留神就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所以根据学生已有的学古诗的方法为基点,安步进行,并且为了让学生爱学,我在教学中设计了通过优美的语言、配乐朗诵、启发想象、多种朗读、等手段,让学生在听听、读读、说说、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教案紧扣古诗特点,把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落到实处。并用多种方法把学生引入意境,是学生和诗人情感大到了共鸣,让学生体悟到了情感。

  《送元二使安西》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0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选编这两首诗的意图,一是形式在诵读中感受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二是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友人元二将要远赴西北边境,诗人特意来为朋友送行,起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借别时将尽,分手在即是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使人不难想到这对好有频频祝酒、殷殷话别的情景。

  课时安排:一课时

  设计理念:

  1、借助古诗文这一教学平台,通过“读、想、议、”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2、采用学生自读、教师点拨辅导、自读测试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舍、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古诗的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谁来背一背?(生背诵《赠汪伦》)

  2.师: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因为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不得他,亲自来送他,李白很感激汪伦)

  3.师: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4.师板书课题。送元二使安西

  [此环节通过创设“学生回忆旧知识的情境”,不论从学生思维还是学习方法上都对学习本诗起到铺垫作用。]

  二、解诗题,知作者。

  (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首诗的题目的?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别元二:王维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在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库车县。

  (2)强调题目读法送元二/使安西

  (3)齐读课题。

  [古诗题目有别与白话文,设计此环节一是让学生对诗意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二是让学生了解作者及诗意背景。]

  三、初读,知字音

  1、自由读诗。

  2、要求;(1)、借助字典或书上的注释,把字音读准。(2)、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争取把古诗读通顺。

  2、指名读诗。

  3、正音。(多音字朝、舍。新生字浥、君)

  4、齐读。

  [能把古诗读通顺,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四、合作学习,知诗意。

  1、学生说说理解诗意的方法。

  2、自主学习。

  3、同桌合作学习。

  4、指名说说诗意,并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教师强调“渭城”、“阳关”,并让学生说说对“浥”“君”字的理解及理解方法。

  [知其意才能达其情,此环节让学生心中形成古诗的白话内容,对下一环节的“悟情”铺设道路。]

  五、借助想象领悟诗情

  1、指名学生读诗,其他学生闭眼,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透过画面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说说画面,同时说体会到的感情(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3、放影课件学生感受画面,体会情感。

  4、分组读诗,在画面中体会情感。

  5、抓词句体会情感。

  (1)、学生自主学习,你从那些词句中感受到他们之间情谊深厚?

  (2)、指名学生说,体会景物描写,从景物描写中体会感情,并知道朗读。

  (3)指名学生说,体会语言描写,从语言描写中体会感情,并带着自己的感情朗读。

  (4)、教师知道后再指名学生感情朗读最后两句。

  (5)、教师语言创设情景后让学生齐读最后两句,体会送别、挽留的深厚情谊。

  (6)、通过体会路途遥远,体会感情,齐读最后两句。

  [多次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思想溶与作者思想,体会“送”与“别”;“走”与“留”时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珍惜友情的心灵净化,同时也引领着学生感受到古诗抒情达意的美妙和作者妙笔的熏陶。]

  六、齐读古诗,回归整体

  师:就在雨霏霏,风萧萧的今天,一杯又一杯地喝酒,但还是要分别的,所有的伤感都溶进了着首诗,拿起书来,再次感受着离别之情吧。

  学生齐读全诗。

  七、总结,背诵古诗

  师:我们通过对景物描写和诗句语言的体会,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领悟到了他们之间依依不舍的情谊,把你们领悟到的感情试着用声音表现出来,我们试着背背行吗?

  学生背诵。

  [知情后的朗朗上口,能让学生更进一步领悟,表达自己的感想;朗朗上口便使学生熟记心中,增加学生知识的积累。]

  八、拓展练习。

  1、我还知道别的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我来给大家背一背。2、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古诗两首

  送元二使安西

  洒

  送别

  王维-------------元二

  挽留

  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一课是人教版第七册20课,从整体上,我觉得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可圈可点。

  一、整堂教学体现了《课标》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把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之中。按照预设的以“情”为主线,以“解题--知音—解意—悟情—诵读”主要环节引领着学生享受经典之韵味,这堂课成功的是教师和文本、学生和文本、教师和作者、学生和作者之间的发生对话,能够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热爱学习,渴求一种知识学习的更高境界。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引,使学生主动愉悦的接受熏陶和提高技能,首先是让学生按要求课前预习,这样就弥补了40分钟以内难以寻求的资料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求知的好习惯;并且能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是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梯架方法:解题——知音--解意-达情-诵读-积累;还有就是在理解诗意时抓重点词句击破的方法等等。这样以来,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对于古体文的学习不在惧怕,并且可以辐射到课外,举一反三的自学更多的古诗文,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三、注重情境创设,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感触及到学习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我多次创设学习情境,时而让学生回到旧知识、时而引领学生观赏“渭城朝雨浥青城,客舍青青柳色新”的伤感景色,时而让学生变成作者,时而听乐、时而摇头吟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百分之百的参与学习,溶入课堂、溶入文本、溶入作者的情怀,才能让每一位学生得以成功体验。让学生真正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佳句,学生就象是喝了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三、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在本课中,教师顺着学情,因势利导,实时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教师把可以托付的内容尽量托付给学生,学生则彰显了巨大的潜能。

  当然,事无完事,由于面对的不是本班学生,了解甚少,在本节课上与学生对话时时有愿违:主要表现在没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层次的得到发展,并且在课堂上不能作出准确的激励与评价。说明我的教学机智和驾驭课堂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课后点评:王老师

  杨老师所授的《送元二使安西》这节课让听众感受到了送别的难舍难离,学生的发言有一定深度,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注重学法指导

  杨老师按照“古诗四读法”,即:学古诗,知诗人,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这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步骤,也是学生自学古诗词的一般思路。这样做,即帮助孩子们梳理了课外知识,又提高了他们如何加工信息,还为进一步读、悟古诗做了情感铺垫。

  二、贯穿落实了三维目标

  老师在上这堂课时,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读为本”的理念,始终让“读”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王维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在吟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体现了教学内容的整合,对教学方式的整合。采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与文本对话,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三、课堂中呈现出“一唱三叹”的精彩两点

  一叹:“酒是离别的曲。”在对“酒”的多元解读后,教师情满胸腔地采用了“这是一杯离别的酒——”“这是一杯友谊的酒——”“这也是一杯挽留的酒——”“这更是一杯祝福的酒——”的层进式步步引读,使学生透过平淡的表层看到了它深层蕴涵的深挚情谊。学生每复读一次,感情也随之澎湃升腾。再叹:“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老师借助这些景物,对“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的层层渲染,无疑对诗旨的解读又推进了一步。三叹:巧妙地对安西和渭城作了浓墨重彩的强烈对比。此时,“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

  当然,这堂课中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当本节课中学生声情并茂的吟诵,老师应该加以鼓励,因为鼓励会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读诗的兴趣会更加高涨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2.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它具有独特的语言美、韵味美和意境美,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板书课题,作者。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一幅图画,聆听一段话语,体味一份感情。(板书:图语情)齐读课题。

  二、知诗人,解诗题

  1.师简介诗人背景。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画成就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元二是王维的好朋友。有一年,他奉皇帝的旨意出使安西守卫边疆。王维是一位特别重感情的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为元二送行,于是就有了这首著名的送别诗。现在,谁能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

  2.我们对诗人有了一定的了解,清楚了题目的意思,这就完成了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解诗题。(板书:知诗人,解诗题)

  3.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4.学习“渭、浥、君、舍、朝”五个生字,板书多音字“舍”。

  5.学生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6.指名读,更正读音。

  7.采用多种方式熟读古诗。

  三、抓字眼,明诗意

  大家把诗读的字正腔圆,但更要读出感情,这就需要我们理解诗意。同学们怎样做才能理解诗意呢?(参考课下注释)

  这就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二步骤:抓字眼,明诗意。(板书)

  (一)结合预习情况,小组讨论

  (二)交流

  1、交流1、2句:板书:朝雨新柳图

  2、师: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两句诗。闭上眼睛再读这两句诗,把这幅画读到你的心里去。

  3.这幅画中还有人呢,是谁啊?他们正在干什么呢?诗中怎么写的?指名读三、四句。

  4、说说诗句意思

  5、想象,理解情谊:

  此时此刻,离别在即,王维是怎么劝酒的呢?假设我是元二,你是怎样劝我的?元二啊,请你再喝完杯中的这一杯酒吧,等你向西出了阳关就没有我这样的老朋友了。(师:你把自己当做王维了,劝得情深意重。)

  6、交流汇报。(板书完成:临别劝酒语)

  四、想意境,悟诗情

  1、有感情朗读诗句。

  2.从诗中选取的景物感受离别之情。

  (1)展示了一幅朝雨新柳图请看屏幕。此时此刻在王维眼中这绵绵细雨仅仅是雨吗?

  来,我们把它读出来。(指导有感情地读)

  预设:这是王维的泪,是元二的泪,是两人离别的.泪水。仿佛老天也为他们的分别而伤心流泪。

  (2)那么诗人为什么写柳呢?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与“留”谐音。

  (3)这仅仅是在写景吗?不,这是诗人在借景抒情,读出景中的情。学生练读,展示,师指导。

  (4)多美的景啊,多深的情啊!在这伤感别离的时刻,千言万语化作这一杯送别的酒,我就是诗人,来,让我们一起端起酒杯对好朋友元二说:劝君——(生接读)

  2.从两地的距离和环境的差异体味离别之情。

  (1)师:饮了这杯酒后,元二就要到安西去了。同学们,你可知元二此行西出阳关再到安西有多远吗?出示古地图。

  师:从渭城(现陕西咸阳市)至阳关(现甘肃敦煌县),到安西(现新疆库车县),此行3000多公里,穿越大半个中国,中途要跋山涉水,穿越茫茫的戈壁沙漠,要用多半年的时间才能到达。而那里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2)多媒体出示两组词语对比,学生选择。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二、学情分析: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古诗学习方法。但如何引导学生感受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表现特点,尤其是感悟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情感就成了教学的重难点。

  三、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诵读优秀诗文,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本课设计侧重从潜心品析吟诵、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

  四、设计特色:

  1.营造丰厚的古典文化氛围

  古诗词的学习应充满一种诗情画意的美,让学生尽情地徜徉在古诗词中,诗意地栖于课堂,别具一番情趣。所以整堂课我一直在营造一种学习古诗的美好氛围,这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我对课上的导语、过渡语上都做了精心推敲,并且课中也自然无痕地渗透了许多已学的古诗,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古诗词的语言魅力,也使得整堂课语文味很足,上出古诗的味道。

  2.夯实字词,注重学法指导作为一节语文课,我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字词的教学方面,我也力争做到扎实有效。第一次读,读准字音;第二次读,记住难点,正确书写;第三遍读,读出词语的含义。三次教学,三点要求,层次分明,解决了音、形、义的问题。教学中让学生学到:结合注释,利用插图,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反复吟诵等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3.引导想象,感悟意境

  虽然只有28个字,但这首诗语言朴素生动,意境优美,如同一幅画。在教学中: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诗到画,感受诗中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首先如何上出这首诗的意境美,让学生真切体会到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情感,这是这课的重中之重。通过引导学生充分想象、丰盈画面,继于引导学生同桌互说,全班交流,让学生具体描述心中的美景及送别时的难舍难分。

  4.抓住关键诗句,走进诗人内心

  体会诗人情感,走进诗人的内心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我抓住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诗来教学,通过朗读,通过想象,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诗人与朋友分别时那种依依惜别之情。 5.注重多种形式朗读,引导读中感悟

  朗读在古诗词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同时也是教学目的所在。我在这课设计了多次不同的读。每次读都有明确的目的,力求做到读得有层次有提升。从自读时的读通读顺,到再读时的字正腔圆,再到教师范读后的有板有眼。从带着自己的理解的读,到读出自己的感受,再到想象读——读出美不胜收的风景,再到理解读——读出依依惜别的情感。从教师引读,到指名读,再到全体师生的深情吟诵,最后指导背诵。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朝”、“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利用插图,查看注释,想象画面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诗歌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整首诗歌的意境,能有层次、有感情地诵读诗文。

  2.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学法渗透:

  通过此课,让学生学习查看注释,利用插图、想象画面、抓住诗眼、反复诵读等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古诗对接,激发兴趣。

  课前交流(师生对诗,背诵送别诗,介绍送别诗的特点。)

  2.板书课题,读课题,解读课题。了解题目意思。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接触过送别诗,从复习学过的送别诗入手,引导背诵《赠汪伦》,回忆送别诗的特点,是很有必要的,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唤醒学生对送别诗的记忆。板书课题,读课题,解读课题。了解题目意思,为后面继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通其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第一遍,要读得一字不错,字字落实。第二遍要注意节奏,读得有板有眼。第三遍,试着读出古诗的韵味。

  2.自由读诗-----指名读诗,检查字音。(朝雨、客舍、更尽君邑)

  3.教学本课生字,指导“舍”的写法。

  4.理解“君”的.含义。

  5.学生试着再把诗读出节奏。

  6.师范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7.师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力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诗歌的节奏,感受诗歌的韵味。并将字词教学融入其中,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又兼顾学习方式的指导。】

  (三)(明其意)品读诗句,想象送别景

  1.默读古诗1-2句,动笔划一划,这首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扩充词语,同桌交流、全班交流感受到的美不胜收的渭城景象。

  3.引导学生把整个画面连起来,用自己的语言具体生动地说一说。

  4.丰富画面,感受意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边读诗歌,边想画面,这是重要的阅读方法。这样边读边想象画面的做法至少有三点好处: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把文字转换成画面是需要语感的;二是有助于理解词的意思;三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悟其情)创设情境体会送别情。

  1.自由朗读3、4句,理解句意。

  2.抓住“更”字体会离别情景。

  3.指导感情朗读。

  4.出示地图,了解安西地理环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5.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含义。

  6.角色转换感悟离别之情。

  7.指导感情朗读整首诗。

  (设计意图:简介安西地理环境,对于进一步体会作者情感很有裨益。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含义,为感悟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做下很好的铺垫。)

  (五)创设情境背诵古诗

  创设情境背诵古诗。

  (六)欣赏乐曲激发兴趣

  欣赏、跟唱歌曲——《阳关三叠》,进一步体会诗人与友人之间依依惜别之情。

  【设计意图:“朗朗的书声是小语课堂永恒的经典。”让学生自由吟诵,就更能让学生感悟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厚感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欣赏、跟唱歌曲,就更能让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传承中华古诗词的传统经典。】

  (七)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把这首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并与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语文来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运用于生活,通过把这首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书面表达,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学习天地。】

  八、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雨客舍柳

  故人劝君酒依依惜别情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经典)《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08-03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04-14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03-24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06-01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精选15篇)08-03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通用12篇)05-27

【精品】《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15篇07-20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合集15篇]08-03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15篇(实用)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