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文单元教学设计15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25 08:47:1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经典)语文单元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典)语文单元教学设计15篇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机械、装置、紧迫、挺身而出、标准化”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熟练朗读读课文,理解文中的惠特尼发明的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3、认识分号对掌握要点的作用,初步掌握分号的用法。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的惠特尼发明的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分号的用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机械、装置、紧迫、挺身而出、标准化”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教学重点:

  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机械、装置、紧迫、挺身而出、标准化”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划分段落。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你知道哪些发明家?他们都发明了哪些事物?(学生结合搜集的有关资料介绍发明家的各项发明。)

  2、过渡:有一个人发明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到底发明了什么东西呢?(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扫清障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介绍的主要人物是谁?他到底发明了什么东西呢?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标出来。(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明白的地方)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指名读----分组读-----齐读(注意一些容易读错的字音)。重点指导学生写“傅、惠、械”。

  3、选词填空捍卫保卫

  (1)()自己的尊严是每个人的本能。

  (2)解放军战士部不畏严寒酷暑,在边疆()祖国。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2、学生读文后质疑。(预计出现的问题:什么是标准化?标准化有什么特点?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原来制作毛瑟枪的方法和标准化制作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等。)

  3、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想想这篇说明文主要主要讲了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

  4、学生交流,同时梳理出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列举了发明家的几项发明,引出了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发明。第二部分(2-9)具体地描写了惠特尼获得生产合同的过程。第三部分(10-11)主要介绍了惠特尼的发明及作用。第四部分(12)讲惠特尼的给人们的启示。

  四、展示疑惑,相互解疑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那些疑问?(学生大胆质疑)

  2、相互质疑,教师梳理归纳。

  (1)什么是标准化?标准化有什么特点?

  (2)这篇说明文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3、朗读解疑。

  五、课堂检测

  1、关联词语填空。

  ()标准化的产品,()能大量快速地生产。

  这个规格的螺栓()可以用在你的自行车上,()可以用在你家的'缝纫机上,()可以用在搅拌机、洗衣机上,()全世界通用。

  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

  2、熟练朗读读课文,理解文中的惠特尼发明的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3、知道分号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的惠特尼发明的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反复朗读句子,体会分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复习引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质疑探究

  探究一:什么是标准化?原来制作步枪的方法和标准化做法有什么不同?

  1、出示自学要求: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语句、(1)什么是标准化?标准化有什么特点?

  (2)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3)原来制作毛瑟枪的方法和标准化做法有什么不同?

  2、画句子,读句子,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从制造、生产、修理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区别。

  4、指名读句子,体会分号的用法、作用和好处。(学生自己总结)谁能运用分号说一句话?(学生练习运用分号)

  5、经过刚才的比较,你们知道“标准化”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做法吗?(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也可以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回答。)

  6、这种方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请联系生活谈谈。

  7、教师小结“标准化”的意义:只有标准化的产品,才能快速大量生产,广泛使用。探究二::惠特尼的发明与爱迪生、贝尔、莱特兄弟等人的发明有什么不同?你从他的发明中获得什么启示?

  1、出示学习提示:

  (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片段。

  (2)从课文中找出带有分号的语句读一读,体会分号的作用。

  2、指名学生回答。

  3、指导朗读相关片段。

  三、拓展提升,总结升华。

  讨论:你认为导致他与众不同的成功发明是哪些因素?(学生自己总结:认真观察、钻研、不怕挫折等等)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小结:惠特尼的发明多奇妙呀!它启发我们,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五、当堂检测,巩固知识。

  1、填空。《他发明了什么》中,他指的是()他发明了(),你要学习惠特尼()的精神,他的发明启发我们()。

  2、指导学生做《练习册》

  3、拓展阅读:自由朗读《“看”的学问》。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打电话》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选编这段相声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和幽默,了解相声这种特殊的语言表演艺术。在读中感悟到,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这样不仅节省时间,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教学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教学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特点。学情分析:

  对于相声学生并不陌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积累,调动起学生读相声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阅读,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人无语言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打电话》相声段子的录音或录像。

  2、收集其他经典的相声段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由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领略相声这门艺术独特的语言魅力。(板书课题)

  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1、浏览全文,想想这则相声说的是件什么事?

  2、相声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说话啰唆、废话连篇)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悟

  1、正像同学们所说的,课文中打电话的这个人说话啰唆,废话连篇,你从哪儿感受到他的啰唆?请先浏览课文找找依据,说说你的理由。2、学生自主学习。3、集体交流:

  (这样的例子课文中比比皆是,只要学生能找到并说明理由均可。)例如:

  ⑴ 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

  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

  是耗子呀。??

  ⑵ 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够啰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⑶ 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

  甲:讨论吗?不讨论。

  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乙:他在这报账呢!

  ⑷ 长安大戏院,从你家出来,坐六路公共汽车,往前坐三站,车上有座你就坐着,人多你就站着。

  ??

  小结: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唆、废话连篇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把他取名为啰唆,真是名副其实,让人不由得发笑。

  4、想像:

  听电话的小王会有什么感觉?假如你是旁边准备打电话的人,你会怎么样?

  师小结:所以到最后不但浪费了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耽误了事情。

  5、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说话太啰唆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了解特点,学习表演

  1、学了这个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风趣幽默、极其夸张,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2、小结:

  是的,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它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表演中说、学、逗、唱是它的主要形式,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引人发笑,让观众们在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中,在阵阵笑声中得到启迪。3、学习表演:

  ⑴ 观看录像(或听录音)《打电话》。

  ⑵ 同桌合作或自已找伙伴分角色读相声《打电话》。

  (因为语言比较通俗,讽刺意味比较浓,所以朗读的重点是读出人物语言的生活化,读出讽刺意味。)

  ⑶ 找学生上台试着说一说这个相声。

  4、小结:

  相声不仅是说,还是唱,相声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相声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相声是笑的艺术,又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可以让人们在笑声中得到启迪??

  五、作业

  1、课余与父母共同看相声、演相声。

  2、创作一个短小的相声段子。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3

  一、单元学习目标

  ①能通畅地阅读课文,让心灵沐浴德化的雨露,自觉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②品味议论文语言概括有力的特点,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常用方法,了解议论文结构安排的基本要求和常见形式。

  ③能写作简单的议论文,学会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做到叙议有机结合。

  ④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内容,开展有意义的口语交际活动,开展交流,学会倾听、应答,在讨论中能够抓住问题的焦点,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⑤能就单元主题“道德修养”设计方案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表达自己的态度,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塑造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纪念白求恩》 2课时

  《敬业与乐业》 2课时

  《多一些宽容》 1课时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1课时

  《陋室铭》 1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写作3课时

  单元学习小结 1课时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主题是“道德修养”,要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接受,产生共鸣,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想水平还不大可能达到这样高的一个层面。从单元文章的安排来看,编者力求通过几篇文章从各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灵上的熏陶。

  《纪念白求恩》这篇著名的文章,是一篇共产主义精神的赞歌,赞扬了白求恩崇高的精神境界,对于十三四岁的八年级学生来说由于经历、阅历所限,要达到完全理解实非易事。学习本文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白求恩及其相关事迹,要引导学生懂得白求恩的崇高精神值得学习,自觉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还应注意学习文中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了解文中正反对比的方法的运用。

  《敬业与乐业》既是一篇议论文又是一篇演讲稿,文章标题就是提出了中心论题。课文引领人们走进“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乐于做好自己的一份哪怕十分平常的工作,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语言也通俗易懂,生动有力。但对初二的学生来说,议论文是个生涩枯燥的文体;要求学生较清晰的理清议论文结构,培养敬业爱岗的精神就更困难了。由此,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合作自主探究为主,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而教学起点也应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体验开始。学习目标拟定为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点,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能清楚地说出名言警句对自己的教育作用,或针对名言警句说出自己的不同看法,理解反问、设问增强文章说服力的作用。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是一篇谈人的精神追求的哲理性议论文,文章运用了举事例,引用等论证方法,证明了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道理。全文立论深刻,结构严谨,语言准确概括,论证有力。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学生能对“人的高贵”形成自己的认识,理解一个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人们在生活中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陋室铭》篇幅短小,是篇优美的抒情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的情怀。本文句式整齐,骈散结合,通篇协韵,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加之篇幅简短,适合背诵,一直以来被广泛传诵。应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本文尤宜加强诵读,最好应当堂熟读成诵。

  《多一些宽容》这篇谈人的修养的课文,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宽容的重要,并逐层说明了人们怎样才能宽容相处,提倡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互相理解和支持。全文思路严谨,结构紧凑,应引导学生以朗读训练为主,理解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在对重点段落的探索中领悟怎样才能做到宽容,从而学会宽容待人,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劝说他人。教学时宜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可结合文章主题“宽容”来模拟情境讨论,交流,要求学会宽容待人,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劝说他人。

  诵读欣赏的《诗词曲三首》都是古代诗歌,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朗读障碍;借助注释和诗后赏析,理解诗意,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三首诗词曲。

  写作要求写简单的议论文,当然是围绕“道德修养”出题训练。指导学生在写作前编列作文提纲,学会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写简单的议论文。可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一些课文,在回顾中进一步体会如何安排好文章的结构,让学生尝试编列出文章结构提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自改作文,也可请他人帮忙修改,或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口语交际重在了解一些听的原则和技巧,养成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学习在交流中诚恳专注地倾听,能够听出讨论的焦点。能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分析,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可按前后座位组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创设情境练习。

  单元学习小结可进行专题交流:介绍各组的活动过程、交流各组的活动成果、谈谈活动的体验与收获,在专题交流中进一步体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师生互动评价。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制定活动计划

  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讨论:本单元的课文有哪些异同之处?课文与课文之间又有哪些互相联系的地方?学生明确任务,浏览目录、课文

  2、巡视、指导讨论交流

  3、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哪些内容是你最感兴趣的?请同学们随便谈谈。就自己的阅读体会谈感受,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制订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针对这些你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单元活动方案。同和你有相同志趣的同学组成自己的专题研究小组。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讨论确定自己的专题。

  自由组合专题研究小组,推选组长,确定专题任务。

  2、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制定活动计划、方案

  教学反思

  纪念白求恩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理解文章赞扬了白求恩崇高的精神境界,引导学生学习白求恩的崇高精神,积极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体会概括而有力的语言表达技巧。

  课前学习:

  ①通读课文,查工具书初步扫除阅读障碍。

  查阅资料了解白求恩及其相关事迹,作者写作本文的历史背景。

  课堂学习:

  第一块:创设情境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用多媒体播放电影《白求恩大夫》中白求恩在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而遭敌机袭击的场景。观看电影片段。

  第二块:读练结合,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布置任务:请四位同学轮读课文,其他同学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四位学生轮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划出文中生字词。

  2、组织交流结合积累本上的课前预习,交流生字词。

  3、引导思考:

  ①白求恩为什么值得赞扬?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品质?

  ②全文共四段,各段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学生讨论、交流找出各段的中心句,并归纳各段要点。

  第三块:讨论交流,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思考问题:

  ①第一段文字分几层写的?各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文章开头对白求恩同志的介绍包含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③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讨论交流。

  2、回顾朗读,加深体会。学生朗读第一段,分叙、议两部分,加深体会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3、小结:了解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表现之一——国际主义精神;初步理解议论文中叙述的作用。归纳小结。

  课后学习:

  ①探究、练习一。

  ②选用随堂练习。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学习文章叙议结合的写作特点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读练结合,评点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给第2段和第4段划分层次。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2第二段评点内容。

  ⑴本段用正反对比的方法论述白求恩精神。标出正反对比的分界处。正反对比,起什么作用?

  ⑵标出议论性句子和记叙性句子。记叙的事跟议论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⑶分别标出正面和侧面介绍白求恩的句子。师生交流评点结果

  3第三段评点内容。

  ⑴这段又用对比议论方法。标出正反对比的分界处。

  ⑵这里要明确作者是怎样告诉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的。全班交流,教师只作适当点拨或补充。

  4第四段评点内容。

  ⑴标出记叙句的起止。说说这段叙事文字的作用。

  ⑵与前三次相比,作者号召向白求恩同志学习的对象有变化吗?

  ⑶ “从这点出发”是从什么出发?

  ⑷ “这点精神”是指什么精神?

  ⑸末句从五个方面论述“这点精神”对一个人所起的作用,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是从哪五个方面写的?推选一学生代表上台模拟小老师,组织全班交流。

  第二块:阅读理解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文章在赞扬白求恩同志的精神时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原文中选填原句完成表格。

  白求恩不少人和一些人

  对工作

  对人民

  对技术

  独立思考,完成表格。

  第三块:总结积累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讨论: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的区别讨论交流

  2、讨论对比的作用。讨论交流

  3、第二、三段中运用了不少成语,请找出来,解释其意思,议论运用成语有何好处?讨论交流

  4、总结、扩展:

  本文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运用对比的手法,既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崇高品质,又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的精神,语言朴实、准确、精练,感情真挚感人,极有号召力。交流记录

  第四块:设置疑问,思想提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有人说,白求恩人家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抗日,一心为中国人着想,的确令人深深感动;但现在是科技发展迅猛、竞争日益激烈的和平年代,提“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已毫无意义,“毫不利己”是傻子,“专门利人”更傻。你认为他说的对吗?谈谈你的看法。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课后学习:

  ①将你的看法整理成文,写到练笔本上。

  ②背诵文中的最后一段。

  敬业与乐业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①理清文章思路,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②把握本文论证结构的方式。

  课前学习:

  收集有关敬业、乐业的名言警句、历史故事、作者资料,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了解议论文和演讲词的基础知识并制作小卡片。

  课堂学习:

  第一块:知识抢答,激趣导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在课前学习的基础上,请同学们有秩序地进行知识抢答。

  师: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出色,可见课前都做了充分的预习积累工作,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读梁启超的文章,学学如何才能做到“敬业”“乐业”。一生作主持人,简单宣布抢答规则后提问。问题:

  ①回顾我们所学的历史,请你谈谈对梁启超的了解。(其他同学补充)

  ②凭记忆说出文中你认为重要或较难的生字词,标出音、形、义。

  ③你知道哪些有关“敬业”、“乐业”的名言警句或历史故事?

  ④议论文包括哪三要素?有哪些论证方法?

  第二块:预习展示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请展示出你最满意的一项预习成果。交流展示(明确:梁启超、生字词、体裁、课外相关积累。)

  第三块:快速浏览,整体把握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布置快速浏览文章,然后提问:作者先后谈论了哪些问题?浏览课文,回答

  2、思考:这几个问题之间的关系。思考回答(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第四块:小组合作,探究材料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合作: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引用的名人名言和所举的例子。书上圈划

  2、探究:材料和观点之间的关系。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言

  3、小结:所选材料都是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例如]:论证“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劳作”时,引用孔子与百丈禅师的话;论证“要敬业”时,引用朱熹对敬业的解释,引用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

  明确:

  [引用的作用]:使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引用的要求]:要引用具有说服力的材料,像名人名言,人们都认可的道理和真理、定理等。

  第五块:课外延伸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反思作者所提出的观点,择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再整理到练笔本上。

  (友情提醒:要选择具有说服力的材料论证你的观点。)

  畅谈、整理

  第2课时

  ①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第一块:背诵导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背诵作者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具体内容。背诵

  第二块:合作交流,揣摩语言: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细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对“敬业与乐业”的论述:

  ①勾画出最能引发你感受的语句加以揣摩。

  ②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勾画、交流

  2、小结:这是一篇演讲,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发表自己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因此演讲时多用口语,要求语言通俗易懂,富于表现力与感染力。因清朝末年的书面语为文言文,所以本文在当时仍算运用了通俗易懂的口语,当然现在同学们难以感受其口语化也是在所难免。听讲

  第三块:语文活动——小小演讲台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以“敬业”或“乐业”为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鲜明,论据有力,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准备、演讲

  课后学习:

  整理修改你自己(或别人)的演讲稿,誊写到小作文本上。

  多一些宽容

  学习目标:

  ①了解与把握课文严谨的思路和紧凑的结构;

  ②理解宽容,并学会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别人。

  课前学习:

  ①利用工具书查找有关词语注音和解释,扫除阅读障碍。

  ②收集有关“宽容”的名言、警句、故事,与同学交流。

  课堂学习:

  第一块:积累导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请学习小组代表交流收集的有关“宽容”的名言警句及故事。学习小组代表交流

  2、通过大家展示的资料,我们能感受到在生活中确实需要多一些宽容。今天,我们从《多一些宽容》这一课,学习怎样才能做到宽容(板书课题、作者)

  听讲

  第二块:初感文本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讨论明确:课文共三段,按照“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展开。

  第三块:精读评品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朗读第2段,小组讨论:作者谈互谅、互让、互敬、互爱时,写法上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并说说其好处。

  讨论交流

  2、朗读课文,请选择自己认为写得很好或不够理解的地方,做好批注,阐明理由。示例: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我高你低。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

  注:这里先说什么是互敬,再运用对比说明为什么要互敬,并在正面论述中,引用名人名言,以增强说服力。朗读课文,做批注,交流

  第四块:拓展延伸——“我当调解员”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请运用课文内容与自己生活经验,对下面情境中的人物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用语委婉,以理服人。

  情境:小李的妈妈性子急,小李的奶奶脾气暴,两人经常为一些家庭琐事争吵,闹得鸡犬不宁,小李夹在中间十分为难,非常苦恼。如果你是小李,怎么去劝说?学生讨论

  第五块:课堂反思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将你本节课感受最深或启发最大的一点,用一至两句警策性语言表述出来,赠给自己或同学。相互寄语,集中交流

  课后学习:就应如何让自己多一些宽容,在与人发生矛盾时该如何妥善处理,写一篇心得体会(不少于300字)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学习目标:

  ①学习文章严谨的结构安排:

  ②品味文章语言,体会它准确简明,概括有力的特点。

  ③明确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道理,努力塑造自己高贵的灵魂。

  课前学习:

  收集具有崇高精神世界的名人的故事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故事导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投影展示):“……公爵,你所以成为一个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完全是靠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只有一个!”请同学讲述这段话的背景故事(贝多芬基于一个平民音乐家的爱国热情,绝不愿为侵略者演奏一个音符,断然地拒绝了公爵的请求。)阅读投影

  2、结合故事,谈谈你的感受。

  师: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谈感受

  第二块:感知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它是如何提出的?

  ②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思考明确

  2、提出你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集体交流讨论明确。

  第三块:精读品析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请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细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学生独立圈点批注后,学习小组内交流后,集体交流。

  2、教师小结:本文语言准确简明,表达概括有力,对事例的叙述既生动,又概括;对道理的分析,严谨周密。听记

  第四块:课堂探究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①“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根据上下文内容揣摩“灵魂”一词的含义。②你认为人的高贵体现在哪里?人具有哪些特点才能称得上高贵?结合你身边的事例加以说明。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见解

  2、小结: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或体会。畅谈收获

  课后学习:

  请你从自己生活的记忆里,选取一件能“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的事,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

  陋室铭

  学习目标:

  ①能熟读课文,借助页下注释疏通文意;

  ②理解与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课前学习:

  了解“陋室铭”由来的故事;熟读课文,初步了解“铭”这一文体。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故事导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讲“陋室铭”由来的故事导入新课。讲故事,可相互补充。

  第二块:收藏展示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学生简介作者刘禹锡和“铭”文体的特点学生介绍

  2、教师视情况补充

  第三块:朗读课文,疏通文义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教师范读,学生感知语速、节奏及所用的语调,然后学生朗读,注意读出铿锵的语调。听教师范读,朗读课文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教师补充一些重点字词的解释

  如:常见的文言实词“上”、“往来”、“劳”等;常见的文言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3翻译推选代表翻译。

  第四块:精读品味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讨论:

  ①文中哪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

  ②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③全文从哪几方面写陋室的?

  ④文章描写陋室的自然环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并以“陋室”比古贤人的居室,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怀?思考交流

  2齐读课文后,请同学读,并圈画出自己认为有鲜明表现力的字眼或节奏韵律较强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畅谈体会

  3合作探究:放声朗读课文,提出你疑问之处,包括对文章内容理解或写法上的困惑。朗读交流

  第五快: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作者主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交友之道,试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分析,谈谈自己看法。(可从多个角度谈,建议结合自己的交友经历来谈)交流讨论

  2交流后教师总结:作者讲究择友交往,重视“无友不如己”的儒家交友之道,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是,作者的这种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孤芳自赏,清高冷傲的思想倾向,这一点又是不足取的。

  课后学习:

  试模仿本文写一篇铭,可从身边的事物着手,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怀。

  口语交际

  听出讨论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学习目标:

  ①了解一些听的原则和技巧,养成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学习在交流中诚恳专注地倾听,能够听出讨论的焦点。

  ②能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分析,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课前学习

  按前后座位组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搜集能听出讨论焦点,有针对性发表意见或无法辨别讨论意见的例子。

  课堂学习:

  第一块:激趣导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讲“阿凡提和皇帝”的小故事,要求学生听后回答问题:两人说话的焦点是什么?阿凡提的言外之意又是什么?有一天,阿凡提和皇帝一起洗澡。皇帝问道:“阿凡提,凭我这模样到市场上当奴隶卖,能值几个元宝?”“最多十个元宝!”阿凡提说。皇帝火了,骂道:“胡说!光是我身上的这条绣花围巾就值十个元宝了。”“正是啊,高贵的陛下!”阿凡提指着围巾说,“我说值十个元宝的,就是指这个东西啊。”学生听故事,思考问题

  2组织讨论(学生发言意思大致对就给予肯定)

  自由发言,讨论后明确:两人说话的焦点:皇帝值多少钱?或皇帝的价值

  阿凡提的言外之意:皇帝一钱不值。

  第二块:人文对话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布置学生自学短文《听出讨论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学生自主学习,圈划重点。

  2交流课前收集的事例。除了讲述事例,并按听的要求听取他人发言。

  3布置结合短文进行思考:怎样听出讨论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思考、发言、交流。

  第三块:情境练习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①每个合作学习小组从短文后的练习中挑选一题,发言讨论。

  ②推荐优秀者在全班交流。小组讨论,推荐优秀者

  2巡视,引导全班交流

  3总结成功经验全班交流

  附:口语听记检测样题

  朗读说明短文《矮马》,学生进行听记训练。

  矮马,又叫广马,果下马,果骝,高不盈米,貌不惊人,是马家族中的侏儒。但性情温驯,又能吃苦耐劳,矫健善行,凌高蹑险,轻疾若飞,最适于高原山区驮运乘骑。据古籍记载:“成都府出小驷,以其便于难路,号为蜀马。”(广西)“罗定产小马,仅高三尺,可骑行树下,名果下马,一名果骝。”旧俗,广东当地男女青年对歌,男子常骑一匹果下马,显得特别英俊潇洒。

  当今世界矮马的著名品种有专供乘骑的阿拉伯马,有疾走如飞的赛马,有力挽千斤的驾辕马,有高仅40厘米,重15千克,专供观赏的袖珍马。矮马可以说是集各品种功能于一身的马中的珍奇了。

  在历史上,矮马曾为人们立下汗马功劳。三国时诸葛亮“七擒孟获”,北宋大将军狄青南征统一中国,都曾有大量矮马驰骋疆场。民族英雄岳飞一次曾精选矮马300匹参战,大战南侵的金兀术。明末倭寇侵扰我江浙沿海,广西田州瓦氏夫人曾率轻骑数千远征杀敌,用的也是矮马。在今天,壮乡功寨、城镇边关,矮马仍然在肩负着高寒山区的运输重托,并且在发展登山旅游事业中大显身手。

  听后回忆内容思考:

  矮马有什么特征?文章具体写了矮马的哪些用途?

  讨论回答:

  矮马的特征:矮马矮,性情温驯,吃苦耐劳,矫健善行,用途广泛。

  具体写其用途有:广东男女青年对歌,男子骑坐;

  在历史上为战争御敌立下汗马功劳;

  肩负着高寒山区的运输重托;

  今天在发展登山旅游事业中大显身手。

  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

  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能体会诗歌中蕴涵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充分发挥想象能力。

  课前学习:

  借助工具书扫清朗读障碍;查找有关作者资料,写作背景资料;借助注释和诗后简评,理解诗意,有感情的朗读三首诗词曲。

  课堂学习:

  第一块:资料平台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同学们分别介绍李白、范仲淹、马致远生平及其创作的背景资料等,不完整的相互补充。”交流补充

  第二块:百家争“诵”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放录音《渔家傲》,抓住一两处评价“读的好在何处。(提示:诵读要注意重音、语调、节奏)听录音,交流

  2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选出你最喜欢的一首,有感情的研读。朗读

  3师生比读诗文,并作自评或他评。(点评抓住:读出了什么?应该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朗读,互评

  第三块:“意”想天开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你还读出了哪些场景,哪些意境,哪些情感。

  畅谈感受

  课后学习:积累李白、范仲淹、马致远的诗词曲,选择你喜欢的加以有感情的吟诵。

  写作:写简单的议论文

  学习目标:

  了解与把握议论文的三要素。

  学会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写简单的议论文。

  课堂学习:

  第1课时:写作指导

  第一块:知识连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生共议:了解议论文的概念、三要素,明确提出论点的注意点。以听讲为主

  第二块:操练落实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提炼观点的操练:一个孩子到果园去,看见爷爷正在梯子上咔嚓咔嚓地把果树上的一些枝条剪下来,小孩拿起一根枝条,说:“爷爷,它们长得好好的,你把它们剪掉多可惜!”爷爷说:“傻孩子,剪掉它们,果树才能长得更好呢!”

  这则“爷爷剪枝条”的材料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学生讨论交流

  2师生共同交流看法,教师可提些参考意见。交流意见

  3总结:我们可以联系生活中的某些人或事,找准一个切入点确定一个议论中心,再展开论述。当然除了以上的观点还有很多,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第三块:论证方法探究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讲解论据的概念,两种办法,举例说明摆事实和讲道理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可举本单元的课文)听讲

  第四块:总结陈词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总之,一篇好的论议文,不仅能以理服人,而且能以情动人,具有强烈的事情色彩,要写好议论文,就要从明确论点、收集论据、选择论证方式着手,按一定结构进行论述,做到论述有力、条理清晰、观点鲜明。

  听讲

  课后思考:

  中华民族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美德的内容不断丰富,有的注入了新含义。你认为当今最值得发扬和提倡的传统美德是什么,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发表你的看法。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注意运用有说服力的例子,并适当引用平时积累的格言警句。

  第2课时:执笔练兵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题目:中华民族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美德的内容不断丰富,有的注入了新含义。你认为当今最值得发扬和提倡的传统美德是什么,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发表你的看法。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注意运用有说服力的例子,并适当引用平时积累的格言警句。看,思

  2写作提示:提出注意点和思路作参考。听、讲

  3布置开始练笔写作

  第3课时:习作讲评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互评。组内交流,互评。

  2推选优秀的作范例全班点评。全班交流点评。

  单元学习小结

  学习目标:

  1、交流单元活动成果、谈单元活动的体验与收获及反思。

  2、进一步体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课堂学习:

  总结方面肯定的方面反思之处

  (1)课堂发言的情况。

  (2)完成作业的情况。

  (3)参与活动的情况。

  (4)学习兴趣的增强。

  (5)学习能力的提高。

  (6)情感态度的升华。

  (7)对老师建议、评价

  (8)单元目标达成情况

  课后学习:自我评价单元教学情况,完成表格。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状物抒情、情文并茂的文言散文。本文教学设想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以“朗读--质疑--讨论”的方式展开教学,关注每一个个体的阅读体验,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表情达意的理想场所,达到阅读学习本文的目的。教案的设计上,力求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问题的设计上,关注体现梯度;从教法上看,力求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学情分析】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多数同学在字音、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书和教材的注解理解课文大意,但少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水平还有欠缺,因此,在教学中,还应该让学生重点学习文言实词的含义,虚词的不同用法,句式、修辞、写法等综合运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说”这一古代文体的特点; ②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③学习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复朗读以至成诵,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对课文进行创造性学习并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教学重点】 :了解文中运用衬托手法的作用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主题旨,理解衬托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领悟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预习指导】

  1、查找资料,了解“说”这一古代文体的特点及作者简介。

  2、搜集有关荷花的知识(如:名字、习性、诗句等)。

  3、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读通顺读出节奏、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出示PPT

  师:我们先猜一个谜语: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小脸白无暇,洁净又大方, 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生:荷花)

  师:播放有关于荷花的图片(直观性、可感性以及美的享受)

  师:大家还知道莲花的其它名字吗?(生:荷花、君子花……)

  师:其实它还叫菡萏、芙蓉,是名称最多的花,也是一

  种姿态优美、品行高洁的花, 它很早就出现在我国文人笔下,《诗经》 里有“彼泽之陂,有蒲有荷。”那大家还知道哪些有关莲花的诗句呢?

  (学生回答后)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荷花为题材的文言文《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

  学生猜谜语

  学生说荷花名字、说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猜谜语和说诗句来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预习展示,整体感知。

  1、分析题目,简介“说” 这种古代文体的特点。

  (生展示后)师明确:“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但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这篇“说”,是作者在南康郡任职时写的。任职期间,他曾亲自率领属下开辟一块池塘种莲,名曰“爱莲池”。夏秋之际,莲花盛开,作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本文。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呢?(指生说一说,然后师小结:题目“爱莲说”意思就是论说作者喜爱莲的道理)

  2、简介作者(让学生先自由介绍,然后教师小结)

  本文作者是周敦颐,字茂叔,宋朝人,哲学家,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

  3、诵读课文。

  1)示范读。让学生注意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2)指生个别读,然后让学生正音。(师强调如下字词)

  蕃(fán) 淤(yū) 濯(zhuó) 亵(xiè) 鲜(xiǎn))

  3)生自由诵读。

  4)齐读。做到读准字音、停顿正确。

  学生展示交流

  学生听读

  学生朗读展示

  学生自读把握语气和节奏

  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多形式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同时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分组自学,质疑讨论。

  1、借助于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句意,翻译全文,弄懂文章的主要内容,前后左右可讨论一下疑难问题。(注意重点字词特别是重点实词的用法)

  2、质疑。(向老师提问不能理解的字词句的解释或翻译)

  3、检查自读情况。

  1)通假字

  “蕃”通“繁”,多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词类活用

  蔓:名词活用作动词,用蔓缠绕(不蔓不枝)

  枝:名词活用作动词,用枝缠绕(不蔓不枝)

  远: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远传(香远益清)

  3)一词多义

  之:①、助词,的(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

  ③、宾语前置的标志,起强调的作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者:①、……的人(可爱者甚蕃)

  ②、“者”“也”结合,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表语音停顿(同予者何人)

  4)特殊句式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

  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省略介词)

  ③、同予者何人?(反问句)

  ④、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宾语前置句)

  4、带着爱莲的感情齐读课文。

  5、男女生分组比赛读。 .

  小组合作,互相提问、讨论注意重点字词特别是重点实词的用法。

  师生互动交流

  朗读课文 通过让学生在分组中学会团结协作,同时也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丰富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生生问答,生师问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样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特长,面向全体。

  四、合作探究

  教师PPT出示学生探究的内容:

  1. 题目是“爱莲说”,那么,在你看来,莲花有哪些可爱之处呢?这几次都是从什么方面介绍的?

  2.作者认为:“莲,花之君子者也。”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3. 本文是写“爱莲”,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4. 文章仅仅是写花吗?采用了什么写法?花与人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时点拨精讲,学生听讲批注相关知识 通过学生讨论、质疑和答疑,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通过回答让学生领会“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意图,文章意在托莲花的形而言君子之志,以此突出了本文的重点,并突破了难点。

  五、小结梳理,布置作业

  1、再读课文。

  2、小结: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3、随堂练笔:你喜欢什么花?你觉得它有什么可爱之处?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花喻人,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1、男女生分段朗读,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

  2、在领悟作者精神的同时,把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运用到写作当中。

  1、通过提问背诵课文,同时能为理解性默写打基础。

  2、 让学生在学习中 积累,在积累中迁移,学以致用。

  3、 让学生动笔加深 理解。

  六、板书设计

  爱 莲 说

  周敦颐

  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 纯真自然,不媚于世

  体态 ---中通外直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 不攀附权贵

  香气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高洁独立

  风度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托物------------------------ 喻人

  菊花牡丹 对比烘托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5:“××的自述”,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习作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片断的阅读提示。第二部分是学生的两篇习作片断。第三部分是习作要求,要点有二:一是用“××的自述”的形式介绍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二是要求写得具体生动。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通过让学生比较对闹钟的不同介绍,感知自述的形式,并在层层深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写好自述形式的习作。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断,学会用拟人化手法介绍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2.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采用“××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课件

  学生:每人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初读例文,感知写法

  1.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

  2.幻灯出示课本中的小闹钟插图,教师口述介绍《小闹钟》。

  3.议一议:老师的介绍和你的介绍有什么不同?引出“自述的形式”。

  4.教师小结:把小闹钟当作人来写了,像这样的写法,叫做“自述的形式”,(板书:自述),也就是以第一人称“我”来介绍自己的特点,这样可以使文章更生动,更有趣。

  【通过学生说、听、议,组织学生交流感悟,明确本次习作片断最值得学习的是让被介绍的事物开口说话,自己介绍自己,也就是用“自述的形式”来介绍熟悉的事物,使文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交流中感知自述的写法。】

  二、研读例文,学习写法

  1.学习例文《小闹钟》。

  (1)其实,老师介绍的《小闹钟》就在你们的书上,请同学们翻开书第99页,默读例文《小闹钟》,想想:它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自己的?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生:介绍了小闹钟的大小。

  师:请你读一读描写的句子(学生读)。

  师:写小闹钟的大小就是介绍它的外形(板书:外形)。

  生:还介绍了小闹钟的颜色是天蓝色的。

  师:写小闹钟的颜色也是介绍它的外形。

  生:介绍了小闹钟的时针、分针、秒针,调节时间的旋钮和改变报时音乐的操纵杆。

  师:这是介绍小闹钟的构造,(板书:构造)还有哪句话也介绍小闹钟的构造?

  (学生读:“在我的头顶,有一处精致的小房子,上面有精美的花纹,看上去像是古代帝王的宫殿。”)

  师:小作者看到闹钟上精致的小房子,就联想到古代帝王的宫殿,这是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板书:展开想象)。

  生:还介绍了小闹钟的作用,它可以到点报时和定时闹铃(板书:作用)。

  师:在介绍小闹钟的作用时,用了几个这样的词,请大家认真听,老师来读这些词,你觉得这些词用得怎么样?(师读:告诉、伸出、拿着、敲、唱)

  生:交流。

  师:用拟人的手法,展开了想象,把小闹钟写成了会说、会动、会唱的人,使文章显得形象生动。

  2.学习例文《小溪流的自述》。

  (1)指名读《小溪流的自述》,其余学生边听边想:《小溪流的自述》这篇文章又是怎么写的?

  (2)学生交流。(板书:心理)

  3.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两篇例文在用自述的形式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时,是从事物的形状、结构、作用、心理等方面去写。那是不是介绍一个事物,这每一个方面都要写到呢?对,我们要抓住这个事物的一两个或两三个方面的特点去写,把它写得具体、生动。(板书:抓住特点)

  【通过学生细读、思考、交流以及教师的点拨,使学生明白:在用自述的形式介绍自己熟悉事物的时候,可以从事物的形状、色彩、结构、功能以及心理、愿望等方面来写,写的时候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

  三、明确要求,练写自述

  1.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齐读书上第100页习作要求。教师强调:今天要用“自述的形式”介绍事物,就是要把这个事物当作“我”来写。

  2.开拓选材思路。

  (1)师:在我们身边,除了你今天带来的东西以外,还有哪些熟悉的事物?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归类板书。如:玩具、家用电器、学习用品……

  3.指导写作。

  在这么多的熟悉事物中,你准备选哪个熟悉的事物写?打算从哪些方面来写?(学生之间交流)。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拿出作文纸,赶快拿起手中的笔,替自己最熟悉、最喜欢的一个事物写个自我介绍吧。注意写的时候不要看别人的,也不要说话,一个劲地往下写,遇到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从亲身体验中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发挥想象,进行合理的、大胆的写作,让学生从中自由发挥。写作的时间完全交给学生,教师不多说一句话。这段时间看似寂静,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活动都高度紧张的时刻,是决定这节课能否收到效果的基础。】

  四、赏读习作片断

  请两位学生分别上台读自己的习作,师生围绕习作要求来对照习作,共同评改。

  (如果学生是写带来的物品,交流时可出示物品进行指导。)

  【通过赏读习作片断,学生参与评价、修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反思

  1.例文引路,感知写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自述的形式是四年级学生学写习作的一种新形式。对新知识的学习,本课教学没有采用“填鸭式”,而是让学生先兴趣盎然地介绍事先带来的小物品,再听老师对例文《小闹钟》的介绍,然后比较师生的介绍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自述的形式”。教学中通过学生说、听、思,组织学生交流感悟,让学生在交流中感知自述的写法。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轻轻松松就学会了写作新知识,也克服了学生畏惧习作的心理。

  2.例文引路,学习写法

  “例文是最好的示范”。通过两篇例文的学习来探究内容,了解例文如何进行“自我介绍”,使学生明白:在用自述的形式介绍自己熟悉事物的时候,可以从事物的形状、色彩、结构、功能以及心理、愿望等方面来写;介绍时用上了哪些好词好句。从而明确自我介绍”时不但要把内容说清楚,还要把句子写具体、生动。如此层层递进,无形中把写作方法渗透到交流之中,充分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3.例文引路,自由表达

  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通过例文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写作是生活的需要,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让学生明白可写的事物很多后,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认识事物,明确不同的事物要抓住它们不同的特点来写;鼓励学生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并激发想象。课堂中学生愿写、会写、乐写,写出了自己的童趣、童情,从而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

  苏教版中年级段“习作训练”大都安排了“例文”。例文有助于学生在理解与表达、学习与运用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从而降低起步作文的难度,让我们恰当地用好例文,努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6

  一、教材简析

  这个语文园地共有四项内容,分别是:数笔画填空、看图读词语、读字涂色和读背儿歌。第一课时完成前两部分:“我会填”和“看看读读”。通过我会填中的数笔画练习,让学生巩固以前学过的部分汉字。“看看读读”中专门针对量词进行的训练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既可以帮助学生识字,又能让学生逐步养成正确使用量词的习惯。

  二、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辨别。

  3.课堂设计摆脱旧的教学模式,把游戏带进课堂,通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力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体现出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学过字的笔画数,并按笔画数填写。

  2.复习巩固学过的字,逐渐养成正确使用量词的语言习惯。

  四、课前准备

  挂图、字卡、纸做花瓶及红花。

  五、教学流程

  1.谈话激趣

  春天到了,草地上开着各种鲜艳的野花,真美啊!今天老师要带着你们漫游语文园地。在那里花仙子姐姐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漂亮的花瓶,哪个小组的小朋友肯动脑筋,会学习,他们小组的花瓶上就会开出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2.我会填

  ①.出示题目。(出示“花瓶”图,花瓶上写出“三画,四画,五画”),你们知道这些花瓶里都插些什么花吗?

  ②.小组学习。

  1.小组的伙伴商量一下,你们要插哪个花瓶的花?

  2.请在题目中找出你要插的花,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得又对又快。

  ③.集体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板书。

  ④.口头组词:一朵花上只有一个字,他多孤单呀,我们给他们找些好朋友吧!

  ⑤.扩展练习:老师再给你们两个花瓶,你能在花瓶里插花吗?(老师在花瓶上贴“二画,六画”)

  1.小组合作学习。

  2.集体交流,给说得好的小组贴上一朵大红花。

  3.小朋友,你们继续跟着老师往前走,闭上眼睛,踏着音乐,走呀,走呀……快睁开眼睛看呀,(出示课件或挂图,不出现文字)我们来到了哪里?(田野、郊外)看到那里有些什么?

  ①.观察图画,说说图意或编一个小故事。(学生自由发言)

  ②.读词。(根据学生发言,随机出现文字:白云、小船、小河、小狗、鸭子、野花)。

  1.齐读。

  2.自读:一只小狗,一条小河,一朵白云,两只鸭子,一条木船,几朵野花)。

  ③.小组讨论:把图中的事物连起来说一说,比一比哪组说得好。

  1.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如:蓝蓝的天上飘着一朵白云,一条弯弯的小河上停着一条小木船,两只鸭子在水中快活地游来游去。草地上盛开着几朵野花,一只可爱的小狗在草地上欢蹦乱跳,高兴地汪汪直叫,多美丽的一副图啊!

  ④.游戏。(对口令巩固数量词)

  1.老师说数量词,同学说事物名称。

  如,一张()几朵()一片()几座()

  一条()一堆()一棵()两只()

  2.同学甲说数量词,同学乙说事物名称。

  ⑤.比一比,抢答。

  1.找一找教室里的东西,比比谁量词用得准确。

  2.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比一比谁量词用得准确。

  六、小结

  今天同学们真能干,老师没有告诉你们答案,你们通过自己和小组里的伙伴协作就把问题解决了,知道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量词。有兴趣的话回家跟爸妈对口令,比一比,好吗?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习分清文章主次、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2.了解不同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的表达方法。

  3.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

  4.学写一段文字,提高书写速度。

  5.诵读古诗词,积累优美词句。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文,今天,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说一说每篇课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自由交流)

  二、学习“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本单元的几篇课文让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2.交流《北京的春节》,课文重点写了什么?(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旧时指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为什么这么写?(突出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

  3.交流学习心得。

  ①《腊八粥》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其中八儿等粥写得详细,一家人喝粥写得简略。八儿等粥之所以写得详细,是因为通过八儿母子的对话以及八儿渴望吃粥的心理描写,更能表现出腊八粥的色香味美,及一家人温馨美好、其乐融融的氛围。而对一家人吃粥这件事,作者别出心裁地用简略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一家人吃饱后的情景,对表现腊八粥的美味,及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起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使文章结构完整紧凑。

  ②详略得当能使文章中心突出、条理清晰、表达清楚。要做到详略得当,首先应想好要表达哪些主要内容,哪些次要内容,然后主要内容详细写,次要内容则要简略。

  ③写人的文章,首先确定好想表现的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围绕中心选材,对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详写。

  4.小结: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习作的时候,先想好要表达哪些主要内容,这些内容要写得具体详细一点,而次要内容则写得简略一些。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表达才清楚。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展示:学生自由读后交流:“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都是“全部”的意思。“勇夺第一”“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都是“取得第一”的意思。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不同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避免重复,让文章表达更生动。)

  (二)第二题。

  1.课件展示问题: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你还知道哪些寓意吉祥的习俗?

  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过年的时候吃鱼:

  建筑上雕刻蝙蝠:

  2.学生自由交流。

  四、学习“书写提示”。

  1.学生观察书写提示里的文字,交流书写注意事项。

  (1)大小相兼。每个字字形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

  (2)收放结合。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3)疏密得体。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被包围部分大小适宜,周围留白越小越好。

  2.学生照样子写一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强调书写速度)

  3.师生交流、评价。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日积月累”的诗句,注意读准“晞(xī)”的读音。

  2.学生交流诗句意思,明白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

  春天给大地普施阳光雨露,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

  (学生在交流句子意思时,只要大致说出语意就好。)

  3.多种形式朗读,熟读成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表明要珍惜时间。)

  4.结合实际,学生谈谈如何珍惜时间。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抓住特点介绍事物、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学习了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的表达方法,了解了不同习俗的寓意,同时积累了珍惜时间的古诗词。同学们要学会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教学反思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习得抓住特点描写、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通过词语比较,了解了不同词语表达同一意思的表达方法。

  3.结合生活体验,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丰富了生活体验。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鲁班和橹板》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3课。它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鲁班受鸭子游泳的启示而发明橹板的故事。课文叙事具体明白,通过朗读要让同学感受到鲁班爱观察、勤考虑、能发明的优秀品质。

  【学情分析】

  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和学习需求各不相同。语文课程规范提出:“阅读是同学的个性化行为。”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别,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即关注学生阅读“期待视野”。《语文课程规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别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同学的好奇心、求知欲,充沛激发同学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并以“读”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力求让学生“以读求悟”,“读中见悟”,并通过合作学习,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情境利用读议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人物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鲁班爱观察、善思考、敢创造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会9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鲁班爱观察、善思考、敢创造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思。

  【教法、学法】

  教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鲁班发明橹板的过程,结合一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听读法、朗读法、演读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学法: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重点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

  (一)创景导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看完后,请谈谈你的感受?”(播放鲁班发明锯子的视频故事)(学生谈感受)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再来学习鲁班的其它故事

  板书:23。鲁班和橹板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展示鲁班发明锯子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发明创造来源于生活,体会到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创新随时在我们身边,为下文理解人物品格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问同学或老师,难读的多读几遍。把文中的生词画下来,

  2、检查生字(出示)

  ①指名读、教师正音

  ②开火车读

  ③学习生字笔顺,指导书写“力”“已”“身”

  ④识记生字

  ⑤描红

  3、读下面的词语。(出示)

  lǔbǎn dīngzhe mòxiě jiàshǐ

  橹板 盯 着 默写 驾 驶

  bōshuǐ huáxíng yuánxíng hòu tuǐ

  拨水 滑 行 圆 形 后 腿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生字词,为朗读和学习课文扫清语言障碍】

  (三)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并且提出你感兴趣的问题。

  交流:①同学们读得真快!你知道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吗?

  ②读了课文以后,你的脑袋里一定有许多小问号吧!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的问题?

  教师梳理归纳:(边梳理边出示)

  1、为什么发明橹板? 2、是怎样发明的?3、鲁班是个怎样的人?

  【设计意图:理清课文的脉络,通过思考,加深对课文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展示,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

  1、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再走进课文,从课文中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

  2、同桌相互说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让学生充分读、思考,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

  过渡:鲁班为什么要发明橹板?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指名读,思考:鲁班为什么要发明橹板?

  (出示句子,生读)鲁班坐船的时候看到老艄公用竹篙撑船很吃力

  板书:竹篙吃力

  ②你从哪些词看出老艄公很吃力?

  指名读词:十分吃力已经累得满头大汗

  ③谁能把“十分”换成其它词语?(指名交流)

  有一天,鲁班坐船回家,看到老艄公用竹篙撑船( )吃力。

  ④指导朗读第一段,读出老艄公的吃力。

  【设计意图:以问题入手,结合语言文字训练,突出使用竹篙的种种弊端,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鲁班发明橹板是因为看到老艄公用竹篙撑船很吃力,那他是怎么想到用橹板代替竹篙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鲁班为什么要发明橹板,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鲁班是怎样发明橹板的。

  三、多元导悟、合作解疑

  (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盯”是什么意思?做动作理解。

  ①还有一些词也表示“看”,你知道的有哪些?

  ②选词练习(出示)

  看 望 盯 瞧

  a。我爬到山顶,向远处()去。

  b。小兰正在专心致志地()书。

  c。()!月季花开了。

  d。小强正()着小蚂蚁,一动不动。

  3、鲁班盯着小船在想什么?

  出示: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人们驾驶起来感到省力呢?

  4、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认识到有了问题要多观察、多思考,进一步体会鲁班发明橹板是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得来的】

  (二)鲁班是怎样发明橹板的呢?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要求:1、自由读三、四自然段。

  2、鲁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进行勾画。

  3、小组内说说发明橹板的经过。

  交流学习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学习,了解发明橹板经过,学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过渡:正在这时鲁班看到了什么?

  1、指名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2、“嘎嘎,扑通扑通”都表示什么的词?(表示声音的词)

  表示声音的词叫“象声词”,你还能说出一些象声词吗?

  【设计意图: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

  3、“轻快”换词理解。

  你能读出小鸭子那轻快地板子吗?(板书:脚蹼轻快)

  【设计意图:突出鸭子脚蹼的实用性,为后面认识橹板做铺垫。】

  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鲁班看到这一切后,想到了什么?

  读第四自然段。思考:鲁班想到了什么?

  2、出示:鲁班出神地看着,忽然眼睛一亮,马上找来一根粗木棍。

  ①“出神”是什么意思?(专注地)

  “出神地看着”还能说成“( )地看着”

  ②“眼睛一亮”说明什么?(有了新发现,想出了好办法)指导朗读

  3、他的好办法是什么呢?找出相关的语句用“—”画下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问题来自文本,又回归到文本,并培养思考及动手习惯】

  出示句子:他把木棍上半截削成圆形,就像鸭子的腿,把下半截削成扁形,就像鸭子的脚蹼。

  板书:橹板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橹板与鸭子脚的练习,体会发明创造来源于生活。同时体会鲁班是在通过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发明橹板的。】

  4、这样的船桨有什么用处?

  练习用“不光…也…”说话

  5、老艄公用了这样的船桨后,会对鲁班说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既是对文本的理解再开发,又加强了语言文字的朗读指导训练。】

  从鲁班发明橹板的过程,你认为鲁班是个怎样的人?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

  1、看拼音写词语。

  mù bǎn yòng lì qián hòu píng ān

  ( ) ( ) ( ) ( )

  2、把下列一段话补充完整。

  过去,农民割麦字子用( ),常常累得( )。现在农民割麦子用( ),干起活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你知道哪些从动植物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的东西呢?

  课堂小结:鲁班善于观察、思考、发明橹板。希望大家也能像鲁班一样爱动脑筋,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别人。

  板书设计:

  23、鲁班和橹板

  看到: 竹篙吃力 脚蹼轻快↓

  想到: 有什么办法 橹板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9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能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话。

  2、欣赏散文优美的语言,体味课文表达的真切感情。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培养爱我中华,热爱世界的情感。

  3、学会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4、学会如何向别人介绍当地的景物。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小石潭记》 2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 1课时

  《阿里山纪行》 2课时

  《美丽的西双版纳》 2课时

  《蓝蓝的威尼斯》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本单元的专题是“江山多娇”。有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苏轼夜游的“承天寺”、宝岛台湾的阿里山、南国边陲的西双版纳、享誉世界的水城威尼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领略那一山一林、一潭一溪秀丽景色,陶醉在优美、隽永的语言里,感受作者的真切情感。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

  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

  3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讨论、组建学习小组

  第二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讨论、交流

  第三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出示评价内容:1、你有自己的专题吗?2、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3、你能说出哪些课文题目,作者,文章的主要内容?4、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自我反馈

  2 小结:自我小结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动弹、欲望、糟蹋、珍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通过导读品悟,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5.拓展阅读《生命的壮歌》,把学了《生命生命》后的感受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一、预习探究

  1、师生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生命的格言,现在让我们先来交流交流吧。(自由交流)听了刚才的`交流,你对"生命"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老师也搜集了两段有关生命的格言,想同大家一切分享,你们愿意听听吗?

  (屏幕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师生齐读。能读懂吗?这段话究竟怎样理解,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到9课中去寻找答案。

  2、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二、合作交流

  (一)生字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1)我会读。(2)我会讲。(3)我要问。

  2、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3、指名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课文写了几个事例?

  4、交流,理清脉络。

  (板书)飞蛾:挣扎求生

  香瓜子:砖缝冒苗

  我:静听自己的心跳

  (二)课文

  1、自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着重选择其中一段反复朗读,体会作者从每个事例想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

  2、小组合作学习。在自己的前后左右寻找一个与自己选择同一段的同学,交流各自的体会。

  3、全班交流。

  (1)作者分别从每个事例想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

  (板书)飞蛾:挣扎求生--求生欲望令我震惊

  19、生命生命香瓜子:砖缝冒苗--不屈向上令我(敬佩)

  我:静听自己的心跳--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给我震撼

  (2)在刚才的学习中,你体会最深的句子有哪些?

  A、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B、一切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三、品读感悟

  1、作者由这三个事例引出的对生命的思考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让我们来交流交流。

  3、教师引导:

  (1)第一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在前边的事例中,"有限的生命"指什么?"无限的价值"指什么?从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命中体现的"无限的价值"指什么?

  (2)怎样才算活得"光彩有力"?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说说你觉得哪些人活得光彩有力?哪些人的生命是白白流失的?

  (3)连起来说说,这段话怎样理解。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5、结合课题理解

  细细品味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你会带着怎样的语气读?(赞叹、回味、留念、……)作者在课题中重复两遍生命,你体会到什么?(强调感情)

  四、拓展延伸

  在这篇课文的学习即将结束的时候,老师向大家推荐我搜集的第二则格言。

  (屏幕出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11

  一、简介导入。

  师:在这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中,同学们尽情地遨游在多姿多彩的“汉字世界”里,感受到了汉字的神奇魅力!老师知道各小组开展了许多有趣的活动,收获不少。经过商讨,这节课选取了大家比较感兴趣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进行汇报交流。咱们先请第四组汇报,怎么样?(生鼓掌)

  二、“汉字·;闽南话泡茶开讲”:

  (1)用闽南话吟唱古诗,谈感受。

  第四组代表:我们在这里要跟同学们“话仙”,“话仙”是闽南话,用普通话解释就是闲聊的意思。在这里就是想跟同学们聊一聊“汉字与闽南话”。我们小组准备了个节目,想表演给大家看,你们说怎么样?(小组四位女生表演)

  A、看表演,谈感受:

  第四组代表:大家听懂我们节目中的歌词了吗?

  生:你们是用闽南话在吟唱古诗《锄禾》。

  第四组代表:对,刚才我们用闽南话的文白音吟唱古诗。你们听了有什么感受?

  生: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用闽南话吟唱古诗的表演,虽然听不太懂,但是感觉很精彩。

  生:古诗竟然能够用闽南话吟唱,并且听起来自然流畅,琅琅上口。

  生:我感到很新鲜,有趣!

  B:用闽南话学唱古诗:

  第四组代表:怎么样?很有趣吧?想学吗?我可不是高手,我也是前几天刚学的呢!我们小组有个行家,我请她来教大家。

  第四组代表:我用闽南话示范一句,大家跟读一句。感兴趣的同学站起来,和我一起试一试吧。(读两遍)

  第四组代表:用闽南话吟唱古诗能这样自然流畅,琅琅上口,是因为汉字与其他文字相比有独特、神奇的地方,它既可以用普通话语音来读,也可以用方言来读。据查闽南话当中保留很多古代的读音,下面这个练习题就可以证实。

  (2)趣味练习:“说说看”

  (课件单个出示汉字:跛、寄、骑;指名学生用闽南话读这个字的音。)

  例如:

  第四组代表:“跛”这个字古音怎么读?

  其他学生茫然。

  第四组代表:那么有谁知道这个字用闽南话怎么说?

  生:BAI3

  第四组代表:这个字古人的读音正好跟现在闽南话的读音很接近!

  ……(三道练习题完成后,小结)

  第四组代表小结:像这样的字词在闽南话当中还保留有250个左右呢。

  (3)交流活动收获。

  A、第四组代表:在这阶段的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小组对汉字与闽南话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同学们就这方面如果有什么问题想了解的,可以提出来,和我们小组的同学讨论交流。

  (各小组互动)提出的问题有:

  生:我想知道闽南话中的字词的读音要怎样标注出来?

  生:我想了解下闽南话的起源。

  生:我想请问你们是怎样收集到这些材料的?

  生:我想知道闽南话当中为什么能保留古音?

  生:为什么你们小组会选择这个主题进行探究?

  (对各组同学提出的问题,第四组代表作相应的解答,遇到无法解答的,老师参与互动,帮助解答,有些问题记录后,待研究后再解答)

  B、第四组代表谈收获:同学们,我们小组的同学在活动实践中开玩笑说,倘若李白、杜甫还活着,我们或许可以用闽南话来和他们吟诗作对呢!这话的意思是“闽南话是古汉语的活化石”,是汉语大家族的一部分,懂得闽南话对我们了解汉字读音和字意的发展是有帮助的,同时也很有利于我们学好汉语。我们应该重视学习本土方言,让我们一起用心学讲闽南话,认真学好汉语。

  C、其他组同学谈收获。

  师:听了第四组同学的汇报,其他同学有什么收获?

  生:我感到闽南话很有趣,我想学。

  生:我们应该重视学习我们的方言——闽南话。

  生:我感受到汉字文化的内容很丰富,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我们真应该好好去研究研究汉字。

  师:(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汉字文化所包含的内容真是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啊!第四组同学以研究本土方言的形式爱上了我们的汉字,懂得了汉字,在这次活动中,你们小组真有收获。

  三、“啄木鸟医生在行动”

  1、过渡、导入:今年,我市提出了争创全国语言文字达标城市的目标,全市上下都投入到规范语言文字的工作中来了,第二组的“啄木鸟医生们”也展开了行动。请第五小组的组长来介绍下你们小组的活动情况吧。

  2、过程要点:

  (1)课件展示并介绍前期开展活动简况:

  第五组代表:我们制定计划后,详细分工。校园里出现的错别字没能逃过我们的火眼金睛,各大网站和电视台也被我们火眼金睛搜了个“底朝天”。假日里我们的身影活跃在湖里闹市区,活跃在塘边村的大街小巷。现在就随着我们的镜头去看一看身边的不规范用字吧,比一比谁是“火眼金睛”!

  (2)火眼金睛:

  (学生代表随机出示活动中摄取的图片、资料)

  第五组代表:这是酒类专卖店柜台上的酒,同学们快看看不规范用字出现在哪里?

  生:“剑南春”三个字都写成了繁体字。

  第五组代表:同学们看,这是湖里一家网吧的招牌,不规范字又出现在哪儿?大家快把它揪出来!

  生:“一网情深”的“网”应该是“来往”的“往”字。……

  第五组代表:这是我们调查过后整理成的`几份调查报告,我们还布置成了展板,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可以去看一看。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不规范用字的汇总表,同学们请注意,这里出现的不规范用字有哪几种类型?

  (学生互动:1、繁体字2、别字3、错字。)

  第五组代表:请大家看我们设计的这张统计图表。(展示自制的统计图表)从中可以看出,繁体字出现的频率最高。我们在调查中询问过商家:为什么在广告招牌上使用繁体字?他们的回答多是“因为好看呗!”。如果商家仅仅是因为所谓的“美观”而违反法律规定,那就实在不应该了!

  同学们,你们对社会上出现不规范用字有什么看法?

  (3)全班讨论。

  生:周杰伦的《七里香》本来是首很好听的歌曲,我看到网络上有人把它改成“骑李湘”。朱时茂是个著名的小品演员,但是名字却被改成了“猪食茂”,这简直是侮辱人格!

  第五组代表:有没有其他同学和他的想法一样呢,也来说一说吧。

  生:要是像这样的随意乱改,只会混淆视觉,污染社会用字。假如刚识字的孩子看到这样的用字,他心里就要打个问号了。更严重地说,这样的行为是玷污了汉字文化!

  第五组同学:我们在活动时,发现一个卖鸡蛋的摊子上把鸡蛋写成“旦”,于是我们告诉阿姨,并请她改过来。没想到阿姨一听很生气,推着我们喊:“走开啦!走开啦!别影响我做生意。”像这样的行为很不应该!

  师:那么遇到店家、商人不配合的情况,同学们认为该怎么办?一起帮这组同学想想解决办法。

  生:不要当面跟他们冲突,要不有危险。

  生: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个问题,请他们出面。

  生:我觉得可以写倡议书呼吁大家关注这个问题,还可以写一封信给市长伯伯,让他重视不规范用字的情况,开展整治行动。

  第五组代表:其他同学还有看法吗?

  生:我们提倡规范

  用字是非常正确的,这正是热爱汉字的表现,更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4)小结。

  第五组代表:对规范用字,我们小组的同学也商量了对策,也认为给市长伯伯写封信是最好的办法,把我们的调查情况向他进行汇报,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让全社会都注意规范使用我们祖国的汉字,让大家学好汉字,用好汉字!现在请老师给我们说几句话。

  师:老师觉得第五组和第二组的同学一样,能把对汉字的热爱化作行动,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尽心出力。

  四、走近书法名家。

  1、导入。

  师:我们班家平同学说得好,我们不光要学好汉字,用好汉字,还要写好汉字。大家知道,汉字的书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第六小组同学在这阶段的学习中对书法艺术进行过研究。他们汇报的主题是——(课件出示“走近书法名家”)

  (一)走近历代书法家

  第六组代表:同学们大家好!我们小组汇报的主题是“走近书法名家”。汉字书法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我国各朝各代都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书法家。同学们请看——

  (通过课件出示历代书法家名作并简介。内容包括颜真卿、柳公权、王羲之、张旭、毛泽东的书法作品。)

  (二)走近身边的书法家

  1、第六小组代表通过课件介绍厦门一中的陈美祥、王金狮老师到校讲座情况。

  2、专家现场访谈:主题为“小学生如何学习鉴赏书法作品”。

  第六小组代表:前几天,我们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邀请到叶水湖爷爷来课堂给我们讲书法艺术。现在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叶爷爷!

  (叶水湖原厦门市教育学院院长也是厦门市书法界的老前辈)

  叶爷爷:同学们,大家好!

  第六组小记者:叶爷爷,感谢您参加我们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据了解,我们同学当中,有这样的困惑,常常看到一些书法名作,感到是一种艺术的美,可是要说出美在哪里,也品不出个门道来。您看,这是我们课本上提供的王羲之和柳公权的书法真迹,您能在这方面给我们指点一下吗?(投影出示教材里的两副书法作品)

  (1)比较鉴赏王羲之的《兰亭序》和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叶爷爷:对于鉴赏书法作品啊,爷爷要教你们两个诀窍,那就是“比较和感悟”。看一幅书法作品,我们要在比较中观察字的基本线条的变化,感悟形体的美,章法美和神采美!同学们看,王羲之的《兰亭序》,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字体?

  生:行书

  叶爷爷: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又是什么字体?

  生:楷书

  叶爷爷:那么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两幅作品。很明显看起来,王羲之的行书写得很灵动,行云流水,笔画很流畅,有的笔画还连起来写呢!而柳公权的楷书则写得很端庄,一笔一划的。要我说啊,每个同学都是鉴赏家。

  (2)板书“禀”字,让学生在修改中感悟鉴赏书法作品的方法。

  叶爷爷:大家看,柳公权写的这个“禀”字好看吗?

  生:好看。

  叶爷爷:现在爷爷也写这个字给大家看,写得好的,大家给我鼓励;写得不好啊,就要请同学们来评一评了。

  (板书:“禀”暴露问题,请学生帮忙提意见,叶爷爷逐笔修改)

  生:第二笔横写太长了。

  叶爷爷:是该改短点,要不这个字就该站不稳啦。

  生:中间“口”字太大了。

  生:底下“示”字太小了。……

  叶爷爷:很好。所以,我说同学们都是鉴赏家。因此我们在写字的时候啊,写完以后还要自己看一看,自己比较,自己修改,这样才有进步。

  3、示范欣赏《兰亭序》

  1)欣赏仿真品。

  叶爷爷:这是爷爷收藏的《兰亭序》仿真品。

  生:哇!太美了!

  (2)叶爷爷当场示范《兰亭序》

  叶爷爷:爷爷也不下百遍地在临摹《兰亭序》呢,写给大家看看,好吗?(叶爷爷当场提写,学生啧啧赞叹,课堂一片掌声。)

  (三)我们也是小书法家

  1、互动环节:学生展示书法作品,互评。

  第六组代表:听了爷爷的教导,我们初步了解了如何鉴赏书法作品的方法。现在有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书法作品拿出来让大家欣赏?

  生:这是我昨天写的字。

  (上台展出一作品)

  师:你看,家平同学一定是打探到小道消息,做好了准备。你能利用机会得到书法界老前辈的亲自指导,将来定有长进。

  第六组代表:这是我们班的小小书法爱好者家平写的字,同学们评一评写得怎样?

  生:字写得很大方。

  叶爷爷:能不能指出字的不足之处?

  生:我觉得第一和第四个字写得太大了点。

  生:我觉得家平的字写得不错,很端庄。有美中不足是人字的一笔“捺”写得太长了。

  叶爷爷:是的,你看这个人字就像一个人这样站。(作歪站的样子,学生都笑了)所以这个字啊,应该把脚收一收,就站稳了(叶爷爷作状,学生鼓掌)。

  2、专家赠墨宝

  第六组代表:爷爷,听说您今天带了墨宝要送给我们大家,是真的吗?

  叶爷爷:要不,爷爷当场写给你们,成吗?

  全班:太棒了!(鼓掌)

  (叶爷爷当场提写“惠风和畅”)

  师:看看爷爷写了什么字送给我们?

  生:(读)惠风和畅

  叶爷爷:这四个字也出自王羲之的《兰亭序》,我把它送给你们,送给康乐小学。由于时间关系,你们继续上课吧!

  生:谢谢叶爷爷!希望下次您还参加我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再教我们书法。

  五、活动结束。

  1、总结语

  师:同学们,今天各小组的汇报内容展示了我们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虽然教材里的学习任务完成了,但我们对汉字的研究并没有结束。希望同学们把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热爱化作行动,让我们继续在汉字王国里探索、发现吧!最后就让我们和着悠扬的古筝弦音,一起赞赞神奇的汉字!倾吐我们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2、配乐齐读《赞汉字》

  [范文]

  1)有趣的汉字

  汉字特别地有趣,它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请你们跟我来遨游汉字王国吧。

  汉字字体有七种,分别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在这七种汉字汉字中,我最喜欢行书。因为行书是楷书和草书的合体字,既不像楷书那样端正,也不像草书那样潦草。真是是两全其美啊!

  汉字有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假借字和转注字。其中形声字在字典里比较多,在《说文解字》里形声字占了82%呢!

  书写不同风格的汉字,是一种艺术,所以书法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王羲之是我国的着名书法家,他写的写的《兰亭序》,更为漂亮。

  汉字还有谐音,在歇后语中就可以体现出来。比如:和尚云游——出事(寺)了、老虎拉车——谁敢(赶)、小苏他爹——老输(苏)……怎么样,有趣吧?

  字谜也很有趣,比如:头是一,腰是一,尾是一,其实不是一;娥眉山上不见山……怎么样,也很有趣吧!

  在离开汉字王国前,我们要注意一下繁体字、简化字和错别字。这三种字经常在商铺里出现。简体字:T(题目)、跳午(舞)。繁体字:灯(灯)行、茶庄(庄)。错别字:默默无蚊(闻)、与棕(众)不同。还有一些商铺别出心裁:一表人才(手表广告)、一见钟情(闹钟广告)、万事芬达、百事可乐(饮料广告).这些具有创造性的用法真是太好了。

  这次遨游汉字王国到此结束,再见!

  2)有趣的汉字

  暑假,妈妈带我去新华书店看书,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汉字流源字典],哇,上面有每一个汉字的来历。历史及字义。

  “爽”最初的意思是一个人站在窗户边,人的两边是交叉的窗棂,感受明亮之意。如果一个雨天,我在房间里呆时间长了,打开窗子透透气,一股清风吹过,感觉多么爽啊!晚上,站在窗前望着碧蓝的夜空和皎洁的明月,真爽啊!

  “风”也很有趣。甲骨文中的画,上上书上解释的是一只凤凰,凤飞众鸟随从而生风。我的感觉画是岸边杨柳依依,,而柳条却是斜的,想必有风吹过。

  最有趣的要属鸡了。甲骨文的“鸡”干脆就画了一只大公鸡。直到小篆体经简化后才成为现在的“鸡”字。

  但是,有一些汉字的古代意思与现在的意思大不相同,原本表示的意思被其他的字取代了,这个字只表示引申的意思了,这让我们很理解古文。

  比如现在的“说”的意思,最早不是由“说”来表示的,而是“曰”,甲骨文中画了个口,加了一短横,表示张嘴说话之意,后来却用本来表示喜悦的“说”来表示。而原来表示喜悦的也不是现在的“说”,而是用“税”来表示,甲骨文上画了一个人,,和一个口,,还有一个“八”,表示咧开嘴笑。后来这个意思不用“税”表示,把“税”减去禾字,在加上言字旁,就是现在的“说”来表示,语音变成“Yue”,有表示喜悦的意思;而“说”字,除了表示说和喜悦的意思,,又有读成“Shui”,表示劝说。哎。你说烦不烦?譬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要读“Yue”,“成事不说”的“说”要读“Shuo”,“游说”的“说”要读成“Shui”……要是没有这本字典,我都要把它们读成“Shuo”了。

  3)有趣的汉字

  我喜欢在空余时间翻阅《新华字典》、《汉语词典》,学到了以前从未在课堂上学过的词汇,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汉字。

  一次,我拿字典检字时,偶然发现“呵”字竟然有着6种读音,分别是ā、á、ǎ、à、a、he,“呵”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有着不同的读法。以前我遇到的多音字大多是双胞胎,而“呵”却有6种读音,真是太奇妙了!我又寻根问底,找到了它们的意思:ā是叹词,表示赞叹、惊奇;á表示追问,也是叹词;ǎ表示疑惑;à表示应诺、醒悟;a(轻声)是副词,在句末,表示吩咐、催促;he表示怒斥,也有惊讶的意思。

  另一次,我在预习课文时,用部首检字法查“成”字,发现下面还有“戊”、“戌”、“戍”字与它十分相似,只有一笔之差,仿佛孪生兄弟一般。为了更好地分辨这几个字,我又查阅了每个字的意思:“戊”发音wù,是地支的第五位,生活中也常表示第五个或第五件;“戌”发音xū,是天干的十一位;“戍”发音shù,意思是军队防卫,如:卫戍、戍边等。

  汉字真是太奇妙,太有趣了。我希望我能更多地发现这些有趣的汉字。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金秋时节做的事情以及从中感受到的快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2.通过画秋天、画秋天,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描写画面内容,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

  3.通过“我的发现”学习,引导发现表示颜色的单音节词和其他的字搭配可以组成新词,从中进行词语的积累,感受汉语词汇的丰富性。

  4.通过“读读背背”和填空,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5.通过“趣味语文”,感受语文的趣味性。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觉得最快乐、印象最深的事进行交流,能把话说清楚,具有一定条理,要把自己的快乐心情表达清楚,最好能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2.抓住秋天的特点,把画面描述完整、清楚。

  三、教学准备

  1.提前布置学生周末和家长一起到户外走走,开展一些活动,去感受秋天的美好,有条件的话还可把拍好的照片拿到班上交流。

  2.画一幅有关秋天的图画。

  3.教学课件、图片。

  四、课时划分: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走近自然,交流金秋时节做的事情以及从中感受到的快乐。

  2.引导学生学会互动交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提出问题和意见。

  3.培养学生把话说清楚,具有一定条理,要把自己的快乐心情表达清楚,最好能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觉得最快乐、印象最深的事进行交流,能把话说清楚,具有一定条理,要把自己的快乐心情表达清楚,最好能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三、教学准备

  1.提前布置学生周末和家长一起到户外走走,开展一些活动,去感受秋天的美好,有条件的话还可把拍好的照片拿到班上交流。

  2.教学课件、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音乐响起,课件出示秋天的图片和学生的照片,师旁边:秋天来了,果子熟了,稻谷黄了,树叶落了。在这么美好的季节里,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到果园里摘摘果子,到广场上放放风筝,到树林里捡捡落叶,到公园里看看菊花;再写一首赞美秋天的小诗,画一画秋天的美景,做一做有趣的树叶贴画。在秋天的大自然的怀抱里,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是快乐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说说秋天里的快乐吧。

  2.出示课题:秋天的快乐。

  【设计意图】优美的音乐配上秋天的美景,再结合学生秋游活动的照片,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好地激发学生交流的愿望。

  (二)提供素材,交流示范

  1.师:同学们,在这个金秋时节,我们开展了不少活动,谁来说说,你最近都参加了哪些有意思的活动呢?(指名学生说一说)

  2.师:是啊,在秋天的大自然的怀抱里,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是快乐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一份快乐吧。

  3.课件出示学生活动照片:放风筝。对照片上的学生进行采访交流。

  (1)你是在什么时候拍的这张照片,当时你和谁在一起,放风筝的地方在哪?

  (2)你当时的心情如何?放风筝的过程中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吗?你最难忘的是什么?

  4.学生说完后,师总结提炼口语交际要求:

  (1)刚才这两位同学讲得怎样?她讲话的时候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口语交际的要求:讲具体、有感情、有礼貌)

  (2)当别人说话时,我们表示礼貌,我们也要怎样做啊?(教师板书:认真倾听、虚心请教)

  【设计意图】先请学生作示范进行交流,师在相机引导的过程中,使其他学生明白在交际中的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要求,让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有事例可依。

  (三)交流互动

  师:在这个秋高气爽、果实累累的秋天里,我们的生活充满着快乐的气息。让我们在这堂课里尽情述说秋天快乐,跟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1.四人小组交流,说说秋天带给自己的快乐。

  2.指名学生汇报他秋天的快乐,教师作倾听并相机引导他将事情讲清楚。

  3.引导学生就自己没听明白的地方向他发问,注意提问使用礼貌用语。或者补充自己的也有这方面快乐的补充。

  4.指导学生评议。

  【设计意图】以四人小组交流,发挥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学习的功能,给每位学生提供交流表达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质疑。教师参与交流评价,并适时引导帮助,为学生营造和谐的交际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口语交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同时,老师既要注意培养学生交流、应对能力,也注意纠正学生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四)谈话小结。

  1.请学生发言,交流本节课收获。

  2.师小结:秋天,对于我们南方的孩子来说,可能特征并不明显,但我们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感受美的心灵,我们也同样可以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里,体会到专属于秋天的幸福和快乐。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发言谈体会,能让学生之共同分享秋天的快乐。让学生明白快乐是要跟大家一起分享的。也可以让老师了解一下学生掌握的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分享了秋天的快乐,我们还要用笔记录下这种快乐,把你今天的思路理一理,把今天分享的内容写成一篇小文章吧。

  2.画一画秋天的美景,为习作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 “我手写我口”,当学生有话可说时,鼓励学生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及时抓住这种课堂生成的灵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板书设计:

  秋天的快乐

  讲具体

  讲有感情

  有礼貌

  认真倾听

  听

  虚心请教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按一定的顺序,把画面的内容写清楚。

  2、灵活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

  3、再次感受秋天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难点:抓住秋天的特点,把画面描述完整、清楚。

  三、教学方法:引导、合作交流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一幅秋天的图画,请学生看图,说说想到哪些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再课件出示,齐读四字词语)

  2.出示银杏叶、枫叶、稻田的图片,请学生描述画面内容,再出示《秋天的雨》一课中好句,读一读。

  3.出示菊花的图片,课件提示:菊花,中山的市花,值得我们细细描绘一番。(指名学生说,再课件出示范例,请学生读一读)

  4.导入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画一画美丽的秋天,写一写秋天的美景吧。(课件出示,板书课题:画秋天,写秋天)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从熟悉的画面勾起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并使学生体会积累过的好词好句的绝妙之处,最后对菊花的描写更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懂得从生活中寻找创造素材。

  (二)说秋天

  1.欣赏几幅秋天的图画,请学生描述看到的画面的内容,师相机引导。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作品,在小组内交流:把画的秋天的景色给同学描述一下。用上平时积累的词语。

  3.风采展示:指名学生到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将巡视中物色好的几幅画的作者请上讲台)

  4.教师小结

  特色一:景物层次分明指导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板书:顺序)

  特色二:有小动物的活动。指导可以写秋天里小动物。(板书:动物)

  特色三:有人物活动。指导可以写秋天里的人物活动。(板书:人物)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爱护他们的热情、冲动和愿望。教师给予肯定、鼓励。

  (三)写秋天

  1.习作导入:这么美的画,还应配上优美的解说词才行。

  2.课件出示写作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图画上的内容,可以有小动物的活动,有人物的活动。写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特别提醒: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3.把你们刚才所说的,再综合老师提出的要求把这美好的秋天写下来吧!(学生开始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机指导学生,使学生明确目标,拓展思路,并学会把学过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体会学习的成就感。

  (四)评秋天(根据具体教学时间灵活安排,如果时间不够,可另外安排一节评讲课)

  1.同桌交流。(一人读,一人听,让同桌细心听,自己在读的时候也能觉察到写得不好的地方,并互相提出意见。)

  2.修改。

  3.全班展示、评价。(实物投影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

  【设计意图】重视习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习作能力。

  (五)小结延伸

  师:同学们,习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然后根据别人的意见自己改一改,抄一抄,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好吗?

  板书设计:

  按一定顺序

  画秋天,写秋天人物、动物的活动表现秋天的美好

  用上好词好句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我的发现”学习,引导发现表示颜色的单音节词和其他的字搭配可以组成新词,从中进行词语的积累,感受汉语词汇的丰富性。

  2.通过“读读背背”和填空,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3.通过“趣味语文”,感受语文的趣味性。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发现新知,发现规律,并将其运用到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使学生爱学、会学。

  2.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

  3.让学生在游戏中、活动中学语文。

  三、教学方法:引导发现、竞赛

  四、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课件出示落叶图,问题用蓝色字显示。教师引趣:秋天,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你们看,树叶的颜色多漂亮啊,你看到了哪些颜色呢?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类,板书:黄、红、绿、蓝

  3.师:如果你再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四种颜色在生活中还分为好多种呢?

  (课件逐行出示,指名学生读一读,扫清字音的障碍。)

  4.分小组读,齐读。

  5.拓展应用:课件出示图片,生用表示颜色的词语填空:

  (1)()的橙子()的杏子()的蝴蝶结()的落叶

  (2)()的手表()的小猫()的波斯菊()的枫叶

  (3)()的荷叶()的竹子()的小苗()的茶壶

  (4)()的天空()的天空()的海水()的宝石

  6.拓展说一说:出示一幅秋景图,请学生用一段话描述一下图上的内容,用上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设计意图】词语的积累学习,重在应用,通过合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习用词语描述画面,是对学生能力的考验。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背背

  (1)回忆曾经学过的对子,读一读。

  (2)出示文中插图,说说文中的景象,再出示对子。

  (3)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这两段文字,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男女对、师生对、同桌对、小组对等。

  (4)试背,填空。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朗读,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文章内容,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2.我会填

  (1)自己先试着填一填。

  (2)小组间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教师提示:注意词语搭配的多样性。)

  (4)拓展练习,选词填空:

  匆匆、轻轻、悄悄、甜甜、好奇、认真、拼命、快活

  时间过得(),秋天在不知不觉中()地来到了,树叶从树上()地落下来。

  我对秋天里的一切充满(),我()地观察秋天的变化,才知道秋天原来是这么神奇、美好。

  我在田野里()地奔跑,()地喊叫。我的心情和秋天的果实一样,()的。连稻草人也我一样,()地笑了。

  【设计意图】把词语的应用编排到文段中,使学生意识到词语的积累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趣味语文

  1.绕口令比赛。

  (1)教师引言:你读过绕口令吗?(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绕口令)下面我们开展一次绕口令比赛,比赛的要求是看谁的口令绕得最快。

  (2)学生自由读绕口令。

  (3)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纠正读音。

  (4)学生练习读,读熟。

  (5)在小组里先进行比试,各组推出一名选手上台开展绕口令比赛。

  (6)师生共评,颁奖。

  2.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课余搜集绕口令,并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四)总结全课

  (五)布置作业

  1.把对子背给家人听,可以的话,试着自己编一编对子。

  2.搜集几首绕口令,与你的朋友比赛读绕口令。

  【设计意图】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13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积累新鲜词句。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理想和信念。

  3、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精彩语句。通过模仿,加强语言运用,提高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⑴正确朗读,积累新鲜词句。

  ⑵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精彩语句。

  2、难点:理解文章主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方法设计:

  1、充分组织朗读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音艺术美。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创新、有价值的设问,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研讨,重视过程和方法,着眼于语文学习的养成教育。

  四、教学时间安排:

  本单元教学拟用14个课时。精读课文个两课时,略读课文各一课时,作文两课时,复习检测评价三课时,机动一课时。

  五、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也是人生,侧重于理想和信念。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出自己的生活感悟,想想人生的理想。同时,要注重在课堂和课下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自觉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理 想

  课文类型: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把握诗歌意象,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三)德育目标:

  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赏析诗歌的语言。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联想想象法。

  学法指导:

  讨论点拨法。用于对重要意象、思想感情的分析。

  教具准备:

  录音机、课文朗读带、多媒体投影。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范读 。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2、正音、正字、释词 。

  3、默读 。

  三、感知课文内容:

  1、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2、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

  3、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4、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5、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四、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

  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布置作业:

  ①抄写并识记字词。 ②背诵这首诗歌。

  ③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④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板书设计:

  理想的意义(1)

  历史意义(2、3)

  人格意义(4、5、6、7)

  人生意义(8、9、10、11)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①检查作业。

  ②继续研讨与赏析。

  ③语言运用。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①识记字词。 ②朗读、背诵。

  二、研讨与赏析(二)

  1、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四、布置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②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五、板书设计:

  理 想

  流沙河

  历史意义

  理想是方向 人格意义 树立理想,为之奋斗

  人生意义

  教学后记:

  以后在教学者中要突出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在人文精神方面,着力将课文表现的思想观念,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情感意识。在语文素养方面,抓住诗歌教学的主要特点,重在品味和赏析诗歌形象化的语言特点。教学方法方面突出了朗读训练和思维训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符合新课改的精神。阅读过程注重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学生易于接受;问题的设置,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前后贯通,相互照应,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特别是在学法指导上,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短文两篇:《行道树》 《第一次真好》

  教学目标:

  知识储备点:

  1、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2、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能力培养点:

  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情感体验点:

  1、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2、体验人生第一次的真切感受。

  教学重点:

  理解两篇课文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课文类型:课内自读课

  教学方法:

  朗读法。通过朗读学生与文章直接对话。

  学习方法:

  研讨点拨法。

  教学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就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发言材料。

  ②列举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教师设置精当的思考题备案,以供学生参考。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行道树》内容。

  ①理解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它最丰富、最准确、最鲜明、最生动。在汉语的宝典里,有许多“言在此而意彼”的妙词佳句,譬如,“牛,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这些话表面好像在写动植物,其实是有象征意义的。有一首词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你们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它的深刻含义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张晓风的短文《行道树》,看看马路两旁的行道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二、朗读课文

  1、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2、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预习情况,表演自编的朗读剧,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3、识记字词

  三、整体感知

  ①思考质疑

  让同学们独立阅读,调动自己的学习经验,归纳学习本课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提出疑难问题,做好记录。

  ②讨论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发现的问题。比较浅显的,组内讨论解决;集中疑难问题,准备课堂发言。

  ③交流研讨

  小组代表发言,提出问题。教师进行组织、引导和调控,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

  a、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

  b、找出本文最富哲理性的句子,并理解:神圣的事业是什么事业?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行道树的“深沉”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有关提示]神圣的事业必须以自我牺牲为代价。从个人利益角度讲,这便是“痛苦”。痛苦的磨练使奉献者具备了以苦为乐的品质,这便是“深沉”。

  c、怎样理解“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四、研讨赏析

  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疑难问题和值得深究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的问题尽量深刻一些。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这篇课文的现实意义,进行人文教育。

  ①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了行道树的形象?

  [提示]自我牺牲、奉献人类、心系社会……

  ②怎样理解“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③“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表现了行道树怎样的思想感情?同时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有关提示]保护环境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④为突出行道树的形象,作者都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采用了对比手法:

  a、与同类的优越处境对比;

  b、与人类的盲目和无知行为对比。

  ⑤你认为哪些语言描写最生动,最能突出行道树的形象?试分析说明?

  让学生体会形象化的语言。学生的解答可能是多样的,芜杂的,教师要帮助学生突出重点,明确中心。

  五、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结合现实和自己的经历,谈学习感受。

  ①现实生活中有像行道树一样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吗?怎样看待他们的价值?

  ②本文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③本文的中心是通过行道树的自白表现出来的。但有人说像在发牢骚,你怎么看?

  提示:决非发牢骚,而是强烈的呼唤。呼唤更多的奉献者为社会造福,为人类造福呼唤人们尊重奉献者的辛劳,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④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哪些启发?

  六、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很好的讨论和研究,对无私奉献者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任何意义上讲,我们都应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让我们像行道树一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点缀美好的社会,也使自己的人生在无私的奉献中大放光彩。

  七、布置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基础知识掌握不好的同学布置相关作业进行强化训练 0

  ②预习《第一次真好》。

  八、板书设计:

  行道树 张晓风

  关键词: 神圣 痛苦 深沉

  行道树 原始森林同伴

  (奉献者形象) 沉浸在夜生活中的市民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第一次真好》

  ①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

  ②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③了解选材的典型性。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第一次”是多么另人难忘的经历啊!你知道第一次吃西红柿的那个人吗?你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重大意义吗?第一次远行、第一次脱险、第一次施舍、第一次求助……自从我们有意识以来,数不清的第一次,无一例外地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谁真正懂得“第一次”的奥妙呢?周素姗的《第一次真好》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二、整体感知

  ①集体朗读

  感悟课文内容。要求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情感和速度。

  ②默读课文

  三、独立思考,出示问题:

  a、“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b、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c、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两个“第一次”详写?

  d、课文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点?好处是什么?

  e、有的“第一次”是有益的,有的是无益的。本文所说的“第一次”属于哪一种?为什么?

  引导学生探究性阅读,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猜想印证,形成解释。

  四、研讨探究

  引导学生采用互动方式,合作交流,使问题逐渐明朗,最终明确;

  a、“第一次真好”指感觉真好: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b、“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c、作者从不同角度写了两件事:前者写的是植物;后者写的是动物。前者写的是静态;后者写的是动态。前者的感觉没有变化:只是喜悦和新奇;后者的感觉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先是惊喜,再是恶心,而后喜爱。这样写使人感到厚重,既表现作者的个性体验,也能与读者产生共鸣,有典型意义。

  (学生谈不透,教师要予以引导、点拨。)

  d、详略得当:详写的是看柚子树和看孵小鸟两件事。略写的有六件事,均一笔带过。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部分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旨在以小见大地表现“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义,同时,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e、本文写的是有益的“第一次”。因为所举的每一个事例,都有益于人生的健康发展,而且“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五、研读赏析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结合“研讨与练习”,引导学生重点研读与赏析作品的语言,以求达到对课文内容更深刻的理解。可让学生提出最感兴趣或有疑难的问题,供全体同学讨论。

  出示问题组:

  ①为什么说是“一幅秋日的风情画”,而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

  ②“雏形”与“具体而微”有什么区别?

  ③“我喜爱他们又甚于那些老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力的赞叹。

  ④找出课文中带有议论性的句子,试分析它的作用。

  本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逐渐了解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六、体验反思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解释课文有关内容,并从多角度提出问题,深化理解。

  ①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感觉不愉快的第一次就不能尝试吗?

  提示:感觉不愉快的第一次可能是更有益的,也应当积极尝试。如舍己为人等。

  ②为什么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③回忆你难忘的第一次经历,谈谈它对你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④什么样的第一次不能尝试?为什么?

  七、教师小结:

  同学们,现在我要告诉你们,据说西红柿最早只是一种观赏植物,没人知道它可以吃,且营养丰富。我们应当感谢那个第一次吃西红柿的人,他当时的勇气决不亚于视死如归。我猜想,他尝试以后的感觉一定是新鲜而刺激的,是令人回味的。而他的那个第一次,竟使西红柿成了我们餐桌上的佳品。

  同学们,我们要多多地尝试有益的第一次,让万紫千红的第一次,织成我们五彩斑斓的人生,给社会带来进步。

  八、拓展巩固: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

  ②习作:写一篇题为《第一次,我忘不了你》的作文,谈谈学习本文的感受

  九、板书设计:

  第一次真好 周素珊

  柚子树结实累累(喜悦、新奇)

  十姊妹孵出小鸟(惊喜)

  第一次:新鲜刺激、回味无穷。

  十、教学后记:

  本课结合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珍重第一次,拓宽生活领域,大胆尝试越来越多的第一次,丰富经验。

  人生寓言

  教学目标:

  知识储备点:

  1、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

  2、理解、积累新鲜词语。

  能力培养点:

  1、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

  2、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

  德育培养点:

  体会寓意,培养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点 :

  理解寓言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精美的表达。

  课文类型:

  课内自读课文

  教学方法:

  1、自读与点拨结合法。

  2、延伸积累法。

  学法指导:

  1、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

  2、预习课文内容,思考寓言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带、投影仪。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白兔和月亮》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镜子。

  二、简介寓言: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三、整体感知:

  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四、体味感知: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你认为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认为用的最好?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五、探讨研究:

  1、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

  2、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

  3、这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

  六、拓展延伸:

  1、拥有财产就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

  2、我们可以从白兔身上学到些什么?

  3、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

  4、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

  七、巩固练习 :第一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落难的王子》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

  二、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思想上令人发省,而且在情节安排上也值得我们学习,具有普遍的意义。通读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思考品味:

  1、“我”在情节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到我的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四、问题探究:

  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便偏故事情节有何用意?王子落难你认为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3、“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然而,当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这说明了什么?

  4、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5、只有落难后才会变得坚强,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五、拓展延伸:

  与《白兔和月亮》进行比较阅读。

  1、 在主题上,两片语言都是些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是事实;

  3、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是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

  六、体验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我们应怎样对待?

  2、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

  3、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

  七、教师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两则寓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很多人生启示。我们知道了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八、巩固训练: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九、板书设计:

  人生寓言 周国平

  白兔和月亮 心旷神怡地赏月 诸神赏赐

  (主题词:得失之患) 接着不安心痛如割 请求撤销

  落难的王子 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坚强起来。

  十、教学后记: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两项创新性学习:一由同学们自编自演课本剧,加深学生们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二组织学生进行小范围内的辩论赛,辩题是《逆境一定成才》,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学生们快速反应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我的信念

  1、课型: 讲授课

  3、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质朴、真诚的语言。

  (2)学习从不同角度把握主要内容,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

  (3)从文中得到有益的启示:磨练意志,学会生活,热爱科学。

  教法设计:讲授、讲析

  学法指导:探究法、发现法

  4、教学目标:表1—1 课目内容分解表

  知识点学习水平

  识记理解应用

  1、新词:固执、鞭策、盛名、报酬、奢望、蹂躏、呵责、懊恼、沉醉、迷醉√√

  2、重点句子: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

  3、学习本文质朴、真诚的语言。 √√

  4、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与她性格特点的联系。 √

  5、从文中得到有益的启示:磨练意志,学会生活,热爱科学。 √√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知识点3。 (2)难点:知识点5。

  5、表1—2学习水平描述表

  知识点学习水平描述语句行为动词

  新鲜词句识记识记新鲜词句记住

  语言学习积累、理解语言理解、运用

  主题理解理解文章主题理解

  6、教学媒体的选用和组合

  (1) 本课为讲授课,语言点:为了让学生掌握该课生词和语句,能较好的练习,在选用媒体时考虑了板书、投影和录音机。

  (2) 教学媒体的选用如表1—3所示。

  表1—3 媒体选用情况表

  知识点媒体类型媒体的内容要点媒体的教学作用使用方法

  1板书、投影新鲜词语的音形义引入课文教学视听、讲解

  2投影、板书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视听、讲解

  3板书、投影课文的朗读及表达加深印象讲解、操练

  4小黑板、投影练习检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强化训练练习、反馈

  5投影练习课文朗读巩固、训练朗诵表演

  7、教学过程 :

  (1) 学生值日生报告(复习)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能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能找出文章细致描写景物和细腻刻画人物的句子,揣摩其作用。

  4、能品味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课前学习:

  1、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弄清字意。

  2、品读文中的精彩语言。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由播放歌曲《童年》导入新课。

  二、速读全文,说说这是怎样的三颗枸杞豆?(可以用原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答案可能会有:“催我奋进的三颗枸杞豆”;“征服我的三颗枸杞豆”;“富有教育意义的三颗枸杞豆”;“三叔送我的三颗枸杞豆”;“启示生命意义的三颗枸杞豆”------

  三、这三颗有着特殊意义的枸杞豆,征服了年少的`“我”,最终使“我”成就了一名植物学家。但在这之前,“我”是什么样 的人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答案可能会有:“贪玩的我”;“不爱读书的我”;“爱逃学的我”;“不怕打的我”;“顽皮淘气的我”;“热爱大自然的我”------

  四、“我”为此经常挨打,但“我”并没有改变自己,直到遇到病中的三叔。

  创设问题情境。

  1、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三叔,表现人物什么特点?

  2、“我”和病中的三叔共有几次对话,对“我”有什么影响?(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内容)

  第一次对话给我的影响:让“我”更懂得热爱自然,而且和三叔相比,还意识到自己的一无所知和不善于观察。

  第二次对话给“我”的影响:懂得时间的珍贵,珍惜金色年华。

  3、找出第二段对话中自己难以理解的句子,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如小组不能解决,可以全班讨论。

  (如探究练习中的第二大题。)

  五、学生畅谈:三颗枸杞豆改变了“我”的一生,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类似作者的事情?带给了你哪些人生的启示?

  六、课后学习:

  课文写童趣和景物生动细致,联系课文中的描写语句,体会童趣与“我”后来成为植物学家的关系。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15

  课时目标:

  1.理解文章寓意,体会托物言志的妙处。

  2.通过分析文本,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脱俗的情怀。

  重点:理解文章寓意,体会托物言志的妙处。

  难点:通过分析文本,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脱俗的情怀。

  项目过程:

  一、合作探究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陋室的(作业本任务一)?

  描写角度具体句子特点表现手法

  景

  情趣高雅

  2.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其用意是什么?

  3.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思考探究二)?

  作者为什么将“君子居之”略去(作业本任务四⑴)?

  板书设计

  小结:本文在立意手法上托物言志。“托”的对象是“室”,表现的是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重视自身修养的志趣。

  4.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个人理想寄托于“莲花”(作业本任务三)。

  知识卡片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如岁寒三友“松、竹、梅”,常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颂扬奉献精神。将“莲”人格化,寄寓自己不慕荣利富贵、洁身自好的操守。

  “莲”之特点“莲”象征君子写法

  出淤泥而不染不为世俗所沾染,独善其身(洁身自好)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本文的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还要提到其他两种花呢?作者对这三种花持什么态度?有何用意?

  花象征品质感情作用

  莲花(周敦颐)花之君子者

  菊花(陶渊明)花之隐逸者

  牡丹(世人)花之富贵者

  “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怎样理解“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思考探究三)或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的(作业本任务四⑵)?

  板书设计

  小结:《爱莲说》描写莲,意在借花喻人,通过对莲的赞美,歌颂坚贞的气节,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委婉地批判了社会上追求功名利禄、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

  二、比较阅读

  1.朗读课文,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思考探究一)。

  2.你认为周敦颐与陶渊明的处世态度不同之处在哪里?

  三、拓展延伸

  刘禹锡是唐代颇具人格魅力的一位诗人,以“清丽豪健”的诗歌风格被后世尊奉为“诗豪”。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任务(作业本任务二)。

  四、课后拓展

  各种版本的教材都将刘禹锡的《陋室铭》和周敦颐的《爱莲说》组合在一起,请你探究其中的原因(拓展二)。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02-23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07-22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精选]01-12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优秀08-05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优秀)07-24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15篇02-23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15篇)02-23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03-15

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03-01

语文第三单元的教学设计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