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06 13:23:3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化学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1

  三维目标:

  ①了解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部分物理性质;

  知识与技能:

  ②掌握NO化学性质。

  ③掌握NO2水溶液酸性,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实验设计、观察、分析能力,训练知识应用能力。

  ②学会有关二氧化氮的计算。

  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性质,了解环境污染的来源

  与价值观

  及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NO2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NO2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设疑启发、对比归纳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二、氮气及氮的氧化物

  1、氮气

  (1)氮的存在:

  大多数是游离态(大气中N2的体积比为78%),少数以化合态存在。

  (2)氮气的物理性质:

  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比空气稍轻。

  [思考]实验室制N2时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收集?

  (3)氮气的化学性质

  [分析]结构决定性质,先研究N2的结构。

  电子式:加载中...。由于氮气分子中含有三对共用电子对,分子很稳定。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反应,必须在高温、放电或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才能与某些物质反应。

  ①N2与氧气反应:N2+O2加载中...2NO

  ②N2跟镁反应:3Mg+N2加载中...Mg3N2

  ③N2与氢气反应:

  加载中...

  (4)氮气的用途

  ①合成氨、制氮肥、制硝酸。

  ②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充填灯泡、保存粮食和水果。

  2、一氧化氮

  (1)物理性质:一氧化氮是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

  (2)化学性质:不稳定

  2NO+O2=2NO2【思考题】如果实验室制取的NO应如何收集?

  (3)用途:制取硝酸;治疗疾病。

  罗伯特·弗奇戈特和弗里德·默拉德在研究中曾发现,一氧化氮可以在细胞内起传递信号的作用,他们因此而获得1998年诺贝尔奖。他们正在研究用一氧化氮的特性来治疗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等的可能性。

  3、二氧化氮

  (1)物理性质: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3NO2+H2O=2HNO3+NO

  [思考]中国有句农谚,叫做“雷雨发庄稼”,谁能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分析〗在雷雨时,空气中产生少量NO,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NO2与H2O反应生成HNO3 ,HNO3与矿物质反应生成肥料。

  [演示实验]先在一烧瓶内充满一氧化氮气体,让学生观察一氧化氮的颜色等。打开瓶塞,让学生观察变化。

  [结论]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二氧化氮显红棕色。通常条件下,一氧化氮易转化为二氧化氮。

  【科学探究】如何使二氧化氮尽可能多的被水吸收?这对生产硝酸有何启示?

  【科学视野】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2页,了解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

  4、NO2、NO、O2混合气体跟水反应的计算

  ①二氧化氮跟水反应:3NO2+H2O=2HNO3+NO

  ②二氧化氮、氧气和水反应:4NO2+O2+2H2O = 4HNO3

  ③一氧化氮、氧气和水反应:4NO+3O2+2H2O = 4HNO3

  遇到这类计算题时,首先要弄清所涉及的反应原理是哪种情况,再进行计算。如,二氧化氮跟氧气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可能有以下向种情况:

  [例题]

  [例1]将盛有氮气和二氧化氮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过足够时间后,试管内气体体积缩小为原体积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氮气和二氧化氮的体积比是 。

  [分析]氮气跟水不反应,所以可根据“3NO2+H2O=2HNO3+NO”用体积差法进行计算。答案为:1:3。

  [例2]

  将容积为50mL的量筒内充满NO2和O2的混合气体,倒置量筒在盛满水的水槽里,足够时间后,量筒里剩余气体体积为5mL。则混合气体中NO2和O2体积比可能是 。

  [分析]二氧化氮、氧气混合气体例置于水中,最后残留气体可能有二种情况,一是氧气,二是一氧化氮。所以应先假设,再立式计算。

  [解答](1)若剩余的5mL气体是O2,则共有45mLNO2、O2混合气体跟水反应,根据4NO2+O2+2H2O = 4HNO3可得出:

  V(NO2)=加载中...×45mL=36mL

  V(O2)=加载中...×45mL+5mL=14mL

  所以,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体积比为18:7。

  (2)若剩余的5mL气体是NO,则NO2、O2混合气体跟水反应时是NO2过量,过量的NO2再跟水反应。根据反应“3NO2+H2O=2HNO3+NO”可得出,共有15mLNO2过量。

  即,在NO2、O2混合气体跟水反应的过程中共消耗气体35mL。根据4NO2+O2+2H2O = 4HNO3可得出:

  V(O2)=加载中...×35mL=7mL

  V(NO2)=加载中...×35mL+15mL= 43mL

  所以,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体积比为43:7。

  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1、二氧化硫的来源及危害

  (1)来源: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燃烧含硫燃料,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很大部分来自发电过程及工业生产。

  (2)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吸入二氧化硫可使呼吸系统功能受损,加重已有的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支气管炎及心血管病)。对于容易受影响的人,除肺部功能改变处,还伴有一些明显症状如喘气、气促、咳嗽等。

  ②形成酸雨:酸雨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

  pH小于5.6的降水,统称为酸雨。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变化。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有机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酸雨是煤炭、石油以及金属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一系列反应而生成的.。酸溶解在雨水中,降到地面即成为酸雨。

  2、二氧化氮的来源及危害

  (1)来源: 二氧化氮除自然来源外,主要来自于燃料的燃烧、城市汽车尾气及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一些二氧化氮。

  (2)危害:二氧化氮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同时它可和水反应生成硝酸,造成硝酸型酸雨,毁坏森林农田,腐蚀建筑物。目前我国酸雨的主要类型是硫酸型的。

  3、污染治理的办法:减少污染源,控制有害气体排放。

  【作业】第96页9、10题

  〖板书设计〗

  二、氮气及氮的氧化物

  1、氮气;2、一氧化氮;3、二氧化氮;4、NO2、NO反应的计算

  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1、二氧化硫的来源及危害

  2、二氧化氮的来源及危害

  3、污染治理的办法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2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现代教学论认为:一个理想的教学过程应该是问题循环的过程。心理学则告诉我们,青少年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强烈要求,即渴望有尝试和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多层面、多维度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探究,当学生产生思维障碍时,应为学生提供支撑性问题,使学生克服思维障碍,保持思维的连续性,是一种优良的教学方法,是可以让学生动起来的方法。

  本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紧密联系生活,创设出多层面、多维度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让他们切实体会到化学的乐趣、奥妙与价值。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Ⅰ中规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有以下内容: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2)本节内容组成及模块教学要求

  了解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以及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备,认识铝的重要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与其他常见金属化合物的不同,能书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反应方程式。

  (3)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铝的重要化合物》是第三章第二节第二个框题,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学习该知识,不仅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离子反应等基本概念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也可以为必修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因此,本部分内容实质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内容之一。

  2.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已有基础:

  初中已学内容“铝合金应用、铝与氧气、盐酸的反应”,高中必修1铝单质内容是本节课的知识基础;“物质的分类”和“离子反应”给学生提供了学习本节内容的理论平台,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生认知关键点

  学生已经学习过钠、镁、铁等金属元素,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因而对一般物质性质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困难;但是氧化铝和氢氧化铝具有两性,这是它们的独特性,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因而两性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点。

  (3)学生认知障碍点

  在教学中为了突出关键点,对两性的教学采用了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实验最关键的'就在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最后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学生的已有认识中还没有两性的相关认识,这些决定了在探究实验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本节课的主要障碍点。

  (4)学生认知发展点

  学生在学习之后,可以对“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更全面的感性认识,对金属元素的活动性顺序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对非金属元素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对元素的性质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因而,对元素性质规律的理性认识飞跃是学生认知的发展点。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4.技术准备

  实验药品:氧化铝、浓盐酸、稀盐酸、10%盐酸、浓氢氧化钠溶液,6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氨水(NH3·H2O)、蒸馏水、Al2(SO4)3溶液、氢氧化铝(提前制备)

  实验仪器:试管12支、烧杯2个(1个装胶头滴管数支、1个装废液)。

  学生分组:5人/组,共十组;小组长一人,负责本组的纪律,协调组员的具体分工

  搜集铝的化合物的相关资料并结合教学设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PPT)。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以氧化铝和氢氧化铝为代表掌握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和化学性质;

  (2)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氧化铝、氢氧化铝的性质及制备氢氧化铝的较优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深化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本节课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Al(OH)3的制备

  难点: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概念的形成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流程图如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分析

  课题引入氧化铝的性质氧化铝性质小结

  氢氧化铝的性质氢氧化铝性质

  小结

  总结课后作业

  课件展示:展示红宝石、蓝宝石。

  【问题】同学们知道如何清洗这些珍贵的宝石吗?

  课件展示:宝石的清洗

  宝石的清洗应浸泡在稀释的中性清洁剂中,以软毛刷轻擦,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追问】宝石的清洗为何要浸泡在稀释的中性清洁剂中呢?

  (停顿)

  【问题】下面我们本节课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一起来探究一下红宝石、蓝宝石为何要用中性的清洁剂清洗?

  红宝石、蓝宝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l2O3。大家面前的化学试剂里有Al2O3。请同学们首先根据氧化铝所属物质类别推测其可能原因,并用所给药品进行验证。(现有试剂:氧化铝、浓盐酸,10%盐酸、浓氢氧化钠溶液,6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

  【实验探究1】宝石的清洗为何浸泡在中性清洁剂中呢?

  【巡视指导】

  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操作,强调10%盐酸,氢氧化钠取用注意事项。

  【汇报交流】请各小组发言,汇报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结论:蒸馏水与氧化铝不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钠与氧化铝反应。

  【评定反馈】肯定实验结论,讲解学生实验中出现的细节性问题与今后注意事项。

  【板书】一、氧化铝的性质

  a.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b.与强碱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

  【问题】Na2O、CaO、CO2各属于哪类氧化物?

  【问题】Al2O3属于哪一类氧化物?

  【讲述】根据上面的探究实验和酸碱氧化物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Al2O3既能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我们将Al2O3这类的氧化物称为两性氧化物。

  【板书】两性氧化物: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之为两性氧化物。

  【自学】氧化铝的物理性质以及用途。

  【问题】前几天,小王同学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吃酸菜鱼火锅。一走进火锅店,那铝锅上炖着的酸菜鱼正散发着浓郁的香味……这时,小王突然想起了……他心里打起了退堂鼓,这火锅是吃还是不吃呢?

  【教师】大家讨论的好极了。

  【过渡】同学们,我们再来共同看一个生活情景【图片展示】明矾净水。

  同学们知道明矾为何能净水吗?因为明矾与水反应生成了另一铝的重要的化合物--氢氧化铝。氢氧化铝是净水的功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净水功臣——氢氧化铝的有关知识。

  【实验探究2】氢氧化铝是否具有两性?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同属铝的化合物,那氢氧化铝是否具有两性呢?请同学们设计实验并用所给药品进行实验探究?

  ①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铝是否反应②探究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铝是否反应

  仪器:同实验探究1。药品:氢氧化铝(提前制备)、10%盐酸、6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氨水

  要求:(同实验探究1)

  【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操作,解答学生的问题。

  【汇报交流】各小组发言,汇报实验现象及结论。

  【问题】根据上面的探究实验我们得出:Al(OH)3既能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类比Al2O3如何把Al(OH)3归类呢?

  【板书】两性氢氧化物的定义: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称之为两性氢氧化物。

  【板书】二、氢氧化物的性质

  a.与酸反应:

  Al(OH)3+3HCl===AlCl3+3H2O

  b.与强碱反应:

  Al(OH)3+NaOH===NaAlO2+2H2O

  强调:Al(OH)3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是铝盐和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

  【实验探究3】如何制备氢氧化铝?

  我们一起来完成本节课的第三个任务:如何制备氢氧化铝。

  所需仪器:试管,药匙,玻璃棒,酒精灯胶头滴管等

  药品:氧化铝、Al2(SO4)3溶液、10%盐酸、6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氨水

  【巡视与指导】

  学生实验,并提出具体要求;学生实验中,进行巡视,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操作,解答学生的问题。

  【汇报与交流】请各小组发言,汇报设计方案,及实验结果

  【结论】用可溶性铝盐与氨水(弱碱)反应制备

  【板书】三、氢氧化铝的制备:

  Al3++3NH3·H2O==Al(OH)3↓+3NH4+(Al(OH)3易溶于强碱,难溶于弱碱:氨水)【练习】写出硫酸铝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自学】氢氧化铝的物理性质与用途:

  ⑴医学上的应用⑵净水

  【总结】在这节课上大家表现得很好。我们这节课学习了铝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铝和氢氧化铝。学会了两性物质的性质和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学习非常有用。

  【问题】胃舒平(复方氢氧化铝片)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它能缓解因胃酸过多而出现的胃痛,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为什么?

  研究性学习:铝的许多化合物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请大家回去(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并与同学们交流。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3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甲烷的性质,理解取代反应的含义,了解甲烷的用途。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思维能力。

  3.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增强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能源利用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实验、模型、图片等,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究科学的精神

  2、通过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和实验条件控制、比较、类比等科学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解析、推测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解析现象,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掌握甲烷的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取代反应的含义

  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

  媒体选用:实验、投影、电脑动画、录像

  教学过程:

  [引言]初中的时候我们已学过甲烷,那么大家一起回忆下甲烷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呢?

  [学生回忆回答]

  [教师讲解]由初中我们可以知道甲烷的分子式是CH4

  [板书]一、甲烷的结构

  1、甲烷的分子式:CH4

  [提问]那么甲烷的电子式是怎样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

  [板书]2、甲烷的电子式:

  [模型展示]展示甲烷的球棍模型

  [过渡]我们知道了甲烷是最简单的一种有机物,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接下来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研究甲烷的性质,认识甲烷的用途。

  [板书]二、甲烷的性质

  [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甲烷的色态、水溶性,小心地闻气味,动手演示甲烷与空气密度的比较实验器。

  [归纳、板书]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演示]将甲烷分别通入加了酸碱指示剂的盐酸、氢氧化钠、高猛酸钾溶液中。

  [学生观察描述]溶液颜色均无变化

  [归纳、板书]

  2、化学性质:

  a、一般情况下,性质稳定,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等不起反应。

  [讲述]甲烷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在特定的条件下,也会发生某些反应。

  [板书]

  b、特定条件下的反应。

  [演示]氯气和甲烷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用一只配双孔塞的大试管,把试管的体积划分成五等份并做上标记。试管内装满饱和食盐水,塞上双孔塞,两导管用止水夹夹住,倒放大试管,让导管A与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水槽相通。将装置放在化学投影仪前,从导管B通人氯气,收集氯气到标记四的地方,再通入甲烷,使试管内的食盐水排到标记五的地方。这样试管内甲烷和氯的比是1∶4。打开投影仪开关,使强光照射试管并投影到银幕上。

  [讲述]注意观察反应现象,用化学投影仪光源代替自然光源的好处是反应易控制且不受天气影响。

  [观察]盐水面上升。黄绿色消失,油状物出现(请学生讲述实验现象)

  [讲述]实验现象说明甲烷跟氯气在光照下直接起反应生成了新物质,这一反应发生的过程是怎样的呢?生成物又是什么呢?这个反应是什么类型的反应呢?为了形象、直观地说明这些问题,我们用电脑动画模拟反应过程表示如下。

  [演示]电脑动画模拟一氯甲烷的生成过程。

  [讲述]从模拟过程可以看出,在光照的条件下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可被氯气中的氯原子所取代而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但是反应并没有终止,生成的一氯甲烷仍继续跟氯气作用,依次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请看反应模拟过程:

  [演示]电脑动画模拟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的生成过程。

  [讲述]根据反应过程,这个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的化学方程式。

  [设问]这两个化学方程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方程式比较有何不同?

  (1)用结构式代替分子式;

  (2)用箭号(→)代替等号(=)。

  [讲述]为了明显起见,用结构式代替分子式,注意化学方程式箭号(→)表示。这是因为有机化合物参加的化学反应往往比较复杂,常有副反应发生等。因此,这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常不用等号,而是用箭号(→)表示,且常常用结构式代替分子式。

  [设问]同学们能否将生成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的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

  [投影]四个反应的方程式。

  [讲述]在这些反应里,甲烷分子里的氢原子逐步被氯原子所代替而生成了四种取代产物,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取代反应。

  [演示](1)取代反应:

  [演示]电脑动画重复模拟取代反应的全过程,进一步理解取代反应的含义。

  [讲述]纯净的甲烷能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发生氧化反应。

  [演示]点燃纯净的甲烷,注意观察火焰。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把烧杯倒转过来,向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观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很快变模糊有水生成,生成物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讲述]纯净的甲烷能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板书](2)氧化反应:

  CH4+2O2CO2+2H2O+Q

  [讲述]甲烷是一种很好的气体燃料。但是必须注意,如点燃甲烷跟氧气或空气的混合物,会立即发生爆炸。在煤矿的矿井里,如果空气中甲烷的含量达到一定比例时,遇到火花就会发生爆炸,所以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如严禁烟火、注意通风等,以防止爆炸事故发生。此例说明,对一个化学反应有充分、全面的认识,才能利用它、控制它,防止其有害的一面。

  [讲述]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1000℃左右,甲烷就开始分解;当温度再升高时,分解比较完全,生成炭和氢气。

  [板书](3)热解反应:

  CH4C+2H2↑

  [小结]甲烷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讲述]由于甲烷在特定条件下的这些性质决定了甲烷在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广泛用途。

  [板书]

  三、甲烷的用途

  [讲述]性质决定用途。甲烷取代反应的产物(CH3Cl、CH2Cl、CHCl3、CCl4)都是很好的有机溶剂,热解反应的产物氢是合成氨和汽油的重要原料,热解反应的产物炭黑是橡胶工业的重要原料,也可用于制造颜料、油墨和油漆等。甲烷燃烧时放出很多的热量,所以甲烷可用做气体燃料。简介天然气的应用和农村沼气制取的原料、发酵过程、使用和发酵废物利用。着重强调指出沼气的应用对合理开发农村能源、肥料,改善环境卫生,防止疾病的传染所起的作用。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甲烷的性质和用途,要求重点掌握甲烷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理解有机物取代反应含义,注意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产生活实际。

  [思考]1.甲烷的性质与氢气的性质有何区别?

  2.取代反应与置换反应有何区别?

  [作业]书本课后练习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4

  一、概述

  本节课是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第一课时《金属钠的性质》的学习。是通过原子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保存方式及制法和用途的学习,旨在向学生介绍金属钠的性质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在高中化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本节课的重点是钠的化学性质——钠与水反应,难点是实验的观察、分析、尤其是钠与水反应的探究学习。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钠与水、氧气反应现象

  (2)理解钠与水、氧气反应实质

  (3)学生体会化学反应是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而发生变化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以及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2)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实验方案设计的交流提高表达能力和筛选、优化实验方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明白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好文化知识,报效祖国的神圣的责任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长安二中高一年级平行班的'学生

  2.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有较浓厚的兴趣

  3.学生思维较活跃,有过小组合作探究的经验,能积极参与讨论,探究的能力比较强

  4.学生对实验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

  5.学生已经对钠的原子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学习非金属元素氯的有关知识。

  6.学生学习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自主实验探究、小组讨论交流策略:给学生创设大量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发挥的空间

  2.问题引导探究策略:通过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逐步启发引导,使学习内容深入

  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策略:问题和实验设计尽量结合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经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4.情景创设策略:运用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设计问题,设计物理实验,组织教学内容,提出有启发性的引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到实验验证、实验猜想、探究规律的学习当中.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分析

  1、通过图片和多媒体电脑演示

  2、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媒体图片展示

  3、演示实验,改进实验

  4、通过提前录制视频展示。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5

  【课程目标】

  1、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2、会应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原电池。

  【教材分析】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强烈的感性认识。当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学情分析】

  中学生对“电”的内容的认识不仅来源于生活经验,而且来源于学科学习。在生活经验方面,不仅接触了火力发电(或水利发电),而且接触了干电池等化学电源;在学科学习方面,学生不仅接触了摩擦起电,而且还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了电能,此外还学习了关于电的初步知识(如电源的正负极、电压和电流等内容),因此对电并不陌生。此外,高中《化学1》已较为系统的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也学习了钠、镁、铝、铁等有关的金属知识,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内容。这些经验基础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为本节的学习做了知识、能力上的准备。

  同时原电池是高中化学学科体系的核心知识之一,它的'教学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延伸与应用,也是后续电化学知识的基础。原电池的教学是体现学科交叉,科学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好素材。学生在第一节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关系,本节课则学习化学能转化为另外一种能量即电能,由于电化学知识是学生首次接触的新领域,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和陌生感,因此一个好的开端十分重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同时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2)通过学生设计完成原电池构成条件的实验,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

  (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及利弊,建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路,通过对氧

  (2)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对比、归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2)通过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体会实验在化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形成条件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6

  一、教材分析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构》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四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和体会化学在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意义和作用,解释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系,树立资源保护意识及合理开发意识。因此,教学要围绕这一教学目标展开。本节教学重点:了解化学方法在金属矿物开发(主要是金属冶炼)及海水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本节教学难点:学生在掌握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基础上,了解适用于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以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为例,认识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体会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性。

  2.了解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景及化学在其中可以发挥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金属的存在与冶炼的学习,使同学们巩固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2.通过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查找资料、讨论研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并在此学习中体会化学实验及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和合理开发意识。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通过联系知识与生产实践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热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化学方法在金属矿物开发(主要是金属冶炼)及海水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难点:学生在掌握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基础上,了解适用于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化学实验基础都不好,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对于铝热实验是首次接触,需要教师指导并严格注意实验安全。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法:铝热反应

  2.学案导学:给学生发预习导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导学案,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六人一组,实验室内教学。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课前准备好实验用具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引言】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很广,但金属元素一般分布在什么区域?

  【讲解】(正确评价学生的回答,并补充)金属元素广泛分布于矿物中,动植物体内及海洋等区域中。

  【质疑】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如矿物或海洋中,是如何存在的呢?这又与什么性质有关?

  【板书】一、金属的存在:游离态:少数不活泼的金属;化合态:多数比较活泼的金属

  【介绍】我国的矿产资源现状,国情教育

  【讲解】我们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是金属单质或合金。因此必须把化合态的金属转化为金属单质-金属的冶炼。

  【板书】二、金属的冶炼

  【设问探究】我们该如何从矿石中提炼出金属单质呢?根据什么原理?【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发言

  【讲解】(正确评价学生的回答并复述)冶炼金属的根据是用还原剂把金属矿石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单质,经过三个步骤。冶炼的步骤:第一步:矿石的富集:除去杂质,提高矿石中有用成分含量。第二步:冶炼: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用还原剂还原。第三步:精炼:采用一定方法,提炼纯金属。

  【板书】 1、金属冶炼的实质【分析探讨】金属离子的得电子能力是否全都相同?这与什么有关?

  【讲解】由于金属的活动性不同,金属离子得到电子还原成金属原子的能力也就不同,因此,对于不同活性的金属离子就必须采取不同的还原方法进行冶炼。

  【板书】 2、金属冶炼的方法

  【分析】一些不活泼的金属,它们是在金属活动顺序中位于氢后面的'金属,如 Hg、Ag等,其阳离子得电子能力很强,所以其还原的条件比较容易达到。Hg、Ag的氧化物受热就能分解得到单质。

  【板书】 (1)、热分解法 2HgO =2Hg+O 2 ↑ 2AgO= 2Ag+O 2 ↑

  【分析】位于活动性顺序表中前端的金属如 K、Na、Ca、Al等金属,我们知道其还原性很强,容易失去电子,而其对应的阳离子则氧化性很弱,很难得到电子;一般的还原剂都无法把它的阳离子还原出来。我们只能使用通电分解其熔融盐或氧化物的方法来冶炼。

  【板书】 (2)、电解法 MgCl 2 (熔融)= Mg+Cl 2 ↑

  【分析】对于大多数金属,如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间一段的金属所对应的离子,得电子能力较强,其化合物又不能通过受热分解得到金属单质,必须使用还原剂还原金属阳离子。常见的还原剂有焦炭、一氧化碳、氢气。一些活泼金属也可作为还原剂,将相对不活泼的金属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板书】 (3)、热还原法①常用还原剂:焦炭、CO、H 2 、活泼金属(如Al)等

  【练习】分别写出这四种常用的还原剂冶炼赤铁矿的化学方程式。

  【点评并强调】若金属以硫化物或碳酸盐形式存在,应先将其转化成氧化物。

  【实验探究】实验 4—1 (实验前用磁铁检查一下室温条件下有无铁存在;反应后再用磁铁检查有无铁生成)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思考回答:反应前:无铁存在。反应中:发光、放热、反应剧烈。反应后:用磁铁检查生成物有块状物被吸起。2Al+Fe 2 O 3 =2Fe+Al 2 O 3 +Q。Al的还原性强于铁,也能与化合态氧结合。证明Al的还原性强于Fe,Al可与化合态的氧反应。(演示铝热反应,由学生写出反应方程式,并分析各种试剂的作用)。

  【说明】在该反应中,镁条和氯酸钾是引燃剂,镁条在空气中可以燃烧,氧气是氧化剂。但插入混合物中的部分镁条燃烧时,氯酸钾则是氧化剂,以保证镁条的继续燃烧,同时放出足够的热量引发氧化铁和铝粉的反应。由于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只要反应已经引发,就可剧烈进行,放出的热使生成的铁熔为液态。【设疑】发生了什么反应?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呢? 2Al+Fe 2 O 3 =2Fe+Al 2 O 3

  【讲述】我们把上述反应称为铝热反应。

  【板书】②铝热反应

  【应用探究】铝热反应有什么用途呢?

  【放录像】铝热反应在生产中的应用:焊接钢轨、冶炼难熔金属。看录像。体会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热受化学的情感。

  【讲述并板书】③应用: a:野外焊接。 b:冶炼难熔金属(要求学生写出冶炼铬、锰的反应)。2Al+Cr 2 O 3 =2Cr+Al 2 O 3

  4Al+3MnO 2 =2Al 2 O 3 +3Mn

  【小结】金属冶炼的方法:(投影)

  【过渡】地球上的金属矿产资源是有限的,无法再生,而且随着金属的使用,金属会被腐蚀而污染环境,那么我们应该具体怎么做呢?

  【板书】三、金属的回收与环境、资源保护

  【阅读指导】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讲述】正确评价学生的回答并归纳。

  【讲述】有关金属回收再利用的好处。 1、废旧金属的处理方法是回收利用。 2、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的意义是减少垃圾量,防止污染环境且缓解资源短缺的矛盾。

  【资料介绍】以铝为例,生产一吨原铝至少要消耗四吨铝土矿资源。当前全球原铝的年产量约 2500万吨,年消耗铝土矿超过一亿吨,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地球上的铝土矿资源就会越来越少,直至有一天枯竭。如果人类消费的铝能够回收利用,只要回收利用量达到产量的二分之一,每年就将减少铝土矿消耗量约5000万吨,这对保护全球铝土矿资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次,利用废杂原料生产一吨合金铝锭与用铝土矿原料生产一吨原铝锭相比,可以节省95%以上的能源消耗。每生产一吨原铝锭需要消耗能源 213.2TJ(电能约占82%),而生产一吨再生铝合金锭所需能源消耗为5.5TJ(燃料约占80%),仅为原铝锭生产能源消耗的2.6%,优势比较明显。由于铝可以反复循环使用,从再生铝废料中再生产铝,其节能效果更加显著。另外,再生铝生产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和排放量与原铝生产相比,大为减少。有资料统计,再生铝生产可比用水电生产原铝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1%,比用燃油发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7%以上,比用煤发电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更多,环保效益十分显著。

  【小结】指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内容。

  【作业】上网查资料了解中国金属的回收利用情况,并写一份调查报告( 300字左右)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7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资源,能说出我国资源的现状,能列举出重要的资源。

  2.认识、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燃料。

  3.能理解资源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开发新能源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4.初步学会解释、区分、说明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查阅和整理相关资料,提高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能力。

  2.通过对比图片和环境材料的影像资料,使学生产生情感冲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通过步步设疑-解答的方式,学习本课知识,通过影像资料和小组研讨,教师指点突破本课难点。

  4.通过讨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合作精神,规范使用化学用语的表达能力和正确的化学符号表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资料的搜集整理过程,感受和体验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意识到化学与社会发展关系的重要,体会和认识到化学对人类生存环境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2.通过问题和问题的讨论总结,使学生产生对资源忧患意识,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科学、应用科学为人类驱害谋利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通过小组讨论和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意识和体会到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要关注资源和环境,遵守规则。

  4.通过学习,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环保法制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同时达到对学生思想教育的目的。

  教学重点、难点

  1、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的方法

  2.加聚反应的产物的书写

  3.应用绿色化学要求设计合成实验路线。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使学生了解鉴别它们的方法。

  3.使学生认识对比的学习方法。

  4.使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5.通过了解侯德榜制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na2o2的性质。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过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用具

  投影仪、小试管、大试管、小烧杯、脱脂棉、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气球、小烧杯、铁架

  台、镊子,na2o2、na2co3、nahco3固体,nahco3、bacl2溶液,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水、酚酞试剂。

  课时安排:共1课时

  第一课时:钠的氧化物:氧化钠与过氧化钠

  教学过程

  [设问]有人打电话119,意味着有什么事情发生?

  [学生]有火情发生。

  [设问]这时,我们首先想到用什么灭火呢?

  [学生]水、灭火器等。

  [讲解]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是由于反应产生了比空气重且一般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而今天,我却要用水和二氧化碳来点火,大家相信吗?

  [演示实验2—6]蘸有na2o2的脱脂棉与水的反应。

  [补充实验]在一个盛有少量碳酸钠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并用镊子夹取蘸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伸入烧杯,脱脂棉剧烈燃烧。

  [补充实验]也可以用此法:用脱脂棉包一定量的过氧化钠,请学生用玻璃管吹气,过一段时间,棉花就会剧烈燃烧,所以也叫“吹气生火”

  [设问]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展示过氧化钠]

  [教师]原来,是这种叫做过氧化钠的化合物在起作用。

  [引入新课]由于钠的性质活泼,其化合物的种类繁多,用途也广。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钠的化合物。

  [板书]第二节钠的化合物

  [板书]一、过氧化钠

  [教师]由刚才的实验我们可知,na2o2可与h2o和co2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演示实验2—5]把水滴入盛有na2o2的试管中,检验生成的气体,并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讲解]由刚才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和溶液变红可推知,na2o2与水反应后生成了相应的碱naoh和o2,请大家写出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学生活动]

  [教师板书]2na2o2+2h2o====4naoh+o2↑

  [讲解]na2o2与co2反应时也生成了o2(支持了脱脂棉的燃烧),同时生成了na2co3。na2o2

  [板书]2na2o2+2co2====2na2co3+o2↑

  [补充实验]在盛有少量酚酞试液的试管中逐渐加入na2o2粉末,振荡。

  [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讲解]上述实验说明了na2o2具有漂白性。实际应用中,我们常用其来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

  [投影思考题]1.呼吸面具中常用na2o2来做供氧剂,说明理由。

  2.na2o2应怎样保存?

  设问:na2o2与盐酸反应产物呢?学生完成

  [学生活动]2na2o2+4hcl====4nacl+o2↑+2h2o

  [过渡]同样是由钠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na2o,却有着与na2o2不同的性质。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9

  【学海导航】

  1、了解物质的聚集状态以及聚集状态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理解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3、理解气体摩尔体积概念,以及与气体,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方法】

  通过课堂老师的讲解,课前、课后多看书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学习过程】

  〖问题创设1〗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固体有一定的形状,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气体容易被压缩,而固体、液体不宜被压缩。

  为什么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的某些性质存在差异?与这些物质的微观结构有何联系?

  一、物质的聚集状态、结构和性质

  通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表1—3:

  物质的聚集状态微观结构微粒的运动方式宏观性质

  固体

  液体

  气体

  〖问题创设2〗通过前面学习,知1mol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那么,1mol不同物质的体积是否相同?。

  〖学生活动〗思考,并通过计算填表1—4:

  物质摩尔质量/g·mol—1密度1mol物质的体积

  Al 26.98 2.70g·cm—3

  Fe 55.85 7.86 g·cm—3

  H2O 18.02 00.998 g·cm—3

  C2H5OH 46.07 0.789 g·cm—3

  H2 2.016 0.0899 g·cm—3

  N2 28.02 1.25 g·cm—3

  CO 28.01 1.25 g·cm—3

  二、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1、因素:

  ①条件(温度、压强);

  ②微粒数目多少;

  ③微粒本身大小;

  ④微粒间的距离等。

  2、在一定温度和压强时:

  (1)1moL固体或液体体积;

  由于,所以体积。

  (2)(1)1moL气体体积;

  而气体,所以。

  三、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将气体所占的体积称为气体摩尔体积,用符号" "表示。

  2、注意点:①研究对象为气体;②单位;③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

  3、气体体积(V)、气体摩尔体积(Vm)、物质的量(n)三者关系:

  【例1】13。0g锌与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最多可收集到多少体积(标状)的氢气?

  【练习1】计算在标况下,至少需要多少体积的氢气与足量的氧气反应才能生成18g水。

  〖思考〗

  使用22。4 L·mol—l应注意哪些问题?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

  (1)在标准状况下,1molH2SO4的体积约是22.4L。

  (2)1molCO2的体积约为22.4L。

  (3)1molCO2和lmolCO所含的分子数相同,所占的体积也相同。

  (4)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约为22.4L。

  (5)1molH2在20℃时体积一定大于22.4L。

  (6)1molCO2和CO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体积约是22.4L。

  (7)当某气体的体积为22.4L时,它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

  高一()班姓名学号成绩

  【达标训练】可不要做错噢!

  1、相同状况下,下列气体所占体积最大的是

  A、80g SO2 B、16g O2 C、32g H2S D、3g H2

  2、标准状况下,将1g氦气、11g二氧化碳和4g氧气混合,该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

  A、8.4L B、11.2L C、14.0L D、16.8L

  3、在相同条件下,下列各组气体中,分子数一定相同的是

  A、14g N2和32g O2 B、34g NH3和4g H2

  C、2L CO2和2L H2O D、11。2L O2和0。5mol O2

  4、有下列物质:①0。5mol NH3 ②标准状况下22。4L He ③4℃时9mL H2O ④0。2mol H3PO4按所含的原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④③②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 ①②③④

  5、等体积的两容器内,一个盛一氧化氮NO,另一个盛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若容器内温度、压强相同,则两容器内所盛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原子总数B、质子总数

  C、分子总数D、质量

  6、448mL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质量为1。28g,该气体的摩尔质量约为

  A、64g B、64 C、64g/mol D、32g/mol

  7、a mol氢气分子和a mol氦气分子一定具有相同的

  A、原子数B、物质的量C、质子数D、体积

  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

  B、 25℃,1。01×105Pa,64g 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C、在常温常压下,11。2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物质聚集状态教案

  D、在标准状况下,11。2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9、如果a g某气体中含有分子数目为b,则c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

  A。 B。 C。 D。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mol就是气体摩尔体积

  B、非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不可能为22。4L

  C、标准状况下22。4L任何气体都含有约6。02×1023个分子

  D、1mol H2和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11、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的理想气体,影响其所占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A、分子直径的大小B。分子间距离的大小

  C、分子间引力的大小D。分子数目的多少

  12、氢气、氧气、氮气各10g,在标准状况下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13、A、B两种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是8:9。将两种金属单质按物质的量之比为3:2组成1。26g混合物。将此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溶液反应,放出1。344L(标准状况)氢气。若这两种金属单质在反应中生成氢气的体积相等,则A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B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

  14、标准状况下,CO2和CO的混合气体15g,体积为10。08L,则此混合气体中CO2和CO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奥赛链接】普通班可不做,重点班必做

  13、由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的体积比为()

  A。29∶8∶13 B。22∶1∶14 C。13∶8∶13 D。26∶16∶15

  14、(1)森林是大自然的清洁器,一亩森林一昼夜可吸收62kg二氧化碳,呼出49kg氧气,即在标准状况下吸收____________L二氧化碳,合_______________个二氧化碳分子;呼出__________L的氧气,合____________个氧分子。

  (2)一定量的液态化合物XY2,在一定量的O2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Y2(液)+ 3O2(气)= XO2(气)+ 2YO2(气)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是672mL,密度是2。56g/L,则:

  ①反应前O2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

  ②化合物XY2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XY2分子中X、Y两元素的质量之比为3:16,则X、Y两元素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写元素符号)。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10

  三维目标:

  ①巩固稀硫酸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

  ②掌握浓硫酸的特性及强氧化性;

  ③掌握二氧化硫气体的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浓硫酸和碳的反应,了解实验设计的初步方法。

  ②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实验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学会正确使用浓硫酸,树立

  与价值观

  绿色化学理念。

  教学重点:

  浓硫酸与铜和碳的反应

  教学难点: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教学方法:

  分析比较法和实验分析法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引言]硫酸、硝酸和盐酸是我们常说的三大强酸,它们在组成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相似的性质,又有那些不同的性质?

  酸的通性

  稀硫酸

  盐酸

  硝酸

  电离方程式

  H2SO4==2H+ + SO42-

  HCl==H+ + Cl-

  HNO3==H+ + NO3-

  指示剂

  紫色石蕊变红

  与碱反应

  H+ + OH- == H2O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CuO + 2H+ == Cu2+ + H2O

  与盐反应

  CO32- + 2H+ == CO2↑+ H2O

  与金属反应

  Fe + 2H+ == Fe2+ + H2↑(HNO3不产生H2)

  [练习]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Zn+H2SO4--- Zn+2H+ = Zn2++H2↑

  NaOH+H2SO4----- OH-+H+ = H2O

  Fe2O3+H2SO4---- Fe2O3+6H+ = 2Fe3++3H2O

  BaCl2+H2SO4--- Ba2++ SO42— = BaSO4↓

  [设问]实验室制氢气时选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和硝酸,为什么?

  我们在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不用浓硫酸和硝酸来制取,说明它们除了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具有特殊性质。

  二、硫酸的`氧化性

  [引言] 浓硫酸和稀硫酸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呢?

  1、浓硫酸的特性

  [案例]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用火碱、浓硫酸将北京动物园的五只熊烧伤,其中一头黑熊双目失明。这一故意残害动物的事件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愤慨!刘海洋为何用浓硫酸残害黑熊?浓硫酸又具有哪些重要性质?

  ①难挥发性:硫酸不容易挥发到空气中,属于难挥发性酸(盐酸和硝酸属于易挥发酸)。

  [提问]实验室制取氯化氢,为什么用浓硫酸与固体食盐共热?利用浓硫酸什么性质?[学生回答]难挥发性。

  ②吸水性:浓硫酸可以吸收其它物质中的现成水,具有吸水性。

  [思考题]在实验室里常用浓硫酸干燥气体,利用浓硫酸的什么性质?

  [讲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作为干燥剂使用。

  浓H2SO4

  [板书]吸水性:吸收现存的水。

  CuSO4·5H2O ====== CuSO4 + 5H2O

  [思考与交流] ①因为浓硫酸难挥发,所以将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其浓度、质量都不发生变化,这样说对吗?

  ②浓盐酸和浓硫酸在空气中放置都会变稀,它们的变化相同吗?

  ③脱水性:浓硫酸将化合物(主要是有机物)分子中氢、氧两种元素按水的组成比例(2:1)脱去。

  [演示实验] 蔗糖炭化:将一定量的蔗糖放入小烧杯中,加入浓硫酸。

  [实验现象]:①蔗糖由白→黑;②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黑色物质;③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解释现象]:①浓H2SO4与蔗糖(C12H22O11)作用,按水分子的组成脱去蔗糖分子中的H、O,生成C和H2O,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现象本质:加载中...

  [分析] 蔗糖炭化现象:②③黑色物质疏松多孔(学生答有气体),气体是怎么形成的,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讲解] 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炭化后,又吸水放热,使其继续被浓H2SO4氧化。

  2、强氧化性:

  ①浓硫酸与金属反应:

  [实验4-8] 铜与浓硫酸反应,并检验生成的气体?

  [观察现象] ①固:红→黑;②液:无→棕黑→蓝色;③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使品红溶液退色。

  Cu+2H2加载中...O4(浓) 加载中...Cu(SO4)2+加载中...O2↑+2H2O

  [思考与交流] (1)铜片变黑,黑色物质是什么?怎么生成的?(铜先变成氧化铜,再继续反应生成硫酸铜)

  (2)怎样鉴别生成的气体?(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3)在上述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各是什么物质?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

  [分析]产生了SO2和Cu2+,硫元素从+6价变成了+4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铜从0价变成了+2价,被氧化。硫酸表现氧化性,作氧化剂;铜表现还原性,作还原剂。浓硫酸与铜反应除了表现氧化性,还表现酸性。

  (4)酸本身可以和金属发生反应表现出氧化性,为什么说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这里的强表现在什么哪里?

  [讲解]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Cu是H之后较不活泼的金属元素,稀硫酸不能与Cu反应。实验证明,浓硫酸能把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之后的金属(除Pt,Au)氧化成金属硫酸盐,浓硫酸本身被还原生成SO2。盐酸和稀硫酸具有氧化性,但不能和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之后的金属反应。【顺藤摸瓜】请同学们写出浓硫酸与汞反应、与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设问】Cu,Hg,Ag是H之后的较不活泼的金属,那么H之前的金属是否就更容易被浓H2SO4氧化呢?

  [结论]浓硫酸可以氧化大多数金属,生成物中金属显高价,同时生成二氧化硫。常温Al,Fe钝化。

  [讲述]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教师启发钝化在实际中的应用:铝铁容器盛装浓硫酸。

  [过渡]蔗糖炭化中的刺激性气味?

  ②浓硫酸与某些非金属反应:

  C+2H2SO4(浓)加载中...CO2↑+2SO2↑+2H2O

  2H2SO4(浓)+S====3SO2↑+2H2O

  [问题]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某些非金属,又能氧化大多数金属,那么能否氧化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呢?如实验室为什么不用浓H2SO4制取及干燥H2S?

  ③氧化某些还原性化合物:

  2NaI+H2SO4(浓)===Na2SO4+I2+SO2↑+2H2O;H2S+H2SO4(浓)==S↓+SO2+2H2O

  说明:浓硫酸不能和亚硫酸及其盐反应,原因是相邻价态不反应。

  [问题]为什么浓、稀H2SO4性质有这么大差别呢?

  +6

  [分析]浓H2SO4的氧化性由其分子中S(最高价)引起。稀硫酸也有氧化性,如Zn+2H+====Zn2++H2↑,由H+表现,而Cu+H2SO4(稀)不反应。可见,H+的氧化性比高价S的氧化性弱且还原产物不同。

  [小结]略

  [作业]P89 4 、5 、7

  〖板书设计〗

  第四节 硫酸、硝酸和氨

  二、硫酸的氧化性

  1、浓硫酸的特性

  (1)难挥发性—制挥发性酸;(2)吸水性;(3)脱水性

  2、强氧化性:Cu+2H2加载中...O4(浓)====Cu(SO4)2+加载中...O2↑+2H2O

  〖教后记〗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11

  —、气体摩尔体积

  一、教材分析:

  气体摩尔体积是在学习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学习的,它将气体的体积和气体的物质的量联系起来,为以后学习气体参加反应的计算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2、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3、掌握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从分析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入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通过设置问题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进行归纳,体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对结论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和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感受科学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气体摩尔体积

  教学难点: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气体摩尔体积。

  四、教学过程

  【引入】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中,常常用到气体,而测量气体的体积往往比称量质量更方便。那么气体体积与它的物质的量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气体体积与其物质的量之间的桥梁——气体摩尔体积。

  二、气体摩尔体积

  【教师活动】播放电解水的实验视频。

  【学生活动】观察、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

  1、阅读教材P13 —P14科学探究的内容,并填空。

  (1)实验中的现象:两极均产生气体,其中一极为 氢气,另一极为氧气,且二者体积比约为 。

  (2)

  质量(g)物质的量(mol)氢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氢气氧气从中你会得出结论: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molO2和H2的体积。

  2、下表列出了0℃、101 kPa(标准状况)时O2和H2的密度,请计算出1 mol O2、H2的体积。从中你又会得出什么结论?

  物质物质的量(mol)质量(g)密度(g·L-1)体积(L)O211.429H210.0899结论: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

  【过渡】1mol任何气体在同温、同压条件下体积几乎相等,1mol固体或液体是否也类似的关系呢?【问题】下表列出了20℃时几种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请计算出1 mol这几种物质的体积。

  密度/g·cm-3质量/g体积/cm3Fe7.86Al2.70H2O0.998H2SO41.83

  结论:在相同条件下,1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12

  【学习目标】

  1.掌握Al2O3 、Al(OH)3的两性。

  2.掌握Al(OH)3的制备方法。

  【学习重点】

  2O3、Al(OH)3的两性。 (OH)3的制备方法。

  【新授知识】

  阅读教材57—59页

  1.氧化铝

  (1)物理性质: Al2O3 溶于水;熔点 ,能有效地保护内层金属。

  用途:氧化铝是 的原料,也是一种较好的 材料。

  (2)化学性质: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改成离子方程式。

  Al2O3和HCl ,

  Al2O3和NaOH ,

  结论:Al2O3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因此Al2O3是 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既能和 反应生成盐和水,又可以和 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氢氧化铝

  【讨论】

  在硫酸铝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然后将溶液分为三份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一分中加入盐酸

  一份中加入NaOH溶液

  一份中加入氨水

  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①与酸的反应

  ②与强碱的反应

  结论:Al(OH)3 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因此Al(OH)3是 氢氧化物。

  ③Al(OH)3的不稳定性

  Al(OH)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讨论】

  1.能否用氧化铝制备氢氧化铝?为什么?

  2.如果实验室用Al2(SO4)3与碱反应制备Al(OH)3,选择NaOH溶液还是氨水为好?为什么?

  (3)Al(OH)3制备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限时作业】

  1.下列关于Al2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可制耐火材料 B.铝制品耐用的原因是表面被氧化为Al2O3

  2O3易溶于氨水中 2O3易溶于KOH溶液中

  2.下列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是 ( )

  ①Al2O3 ②MgO ③NaHCO3 ④Al(OH)3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把少量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氯化铝溶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析出金属铝 B.产生白色沉淀 C.产生红褐色沉淀 D.产生无色气体

  4. 某无色透明溶液能与铝作用放出氢气, 此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 Cl-、SO42-、Na+、K+

  B. K+、ClO-、Na+、NO3-

  C. HCO3-、Na+、NO3-、K+

  D. NO3-、Ba2+、Cl-、NH4+

  5. 两份铝屑,第一份与过量的盐酸反应,第二份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1:2,则第一份与第二份铝屑的质量比为 ( )

  A、1:1 B、1:2 C、1:3 D、1:4

  6.将0.1 molAl投入到3 mol/L NaOH溶液100mL 中,充分反应后,再滴加1mol/L H2SO4溶液120mL,最后的结果是( )

  A、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 B、溶液的pH<7

  C、溶液的`pH>7 D、再加入NaOH溶液会产生大量沉淀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掌握Na2O Na2O2 和 Na2CO3 NaHCO3 的性质。

  2.了解焰色反应及常见金属的特征焰色。

  【学习重点】

  Na2O Na2O2 Na2CO3 NaHCO3性质。

  【新授知识】

  阅读教材55—57页

  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实验3--5】

  把水滴入盛有少量Na2O2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现象 ;用手轻摸试管外壁,感觉 ,说明反应是 热反应;向试管中溶液滴入酚酞溶液,现象 。

  性 质 氧化钠(Na2O) 过氧化钠(Na2O2)

  制备

  色、态

  氧元素的化合价

  与水反应

  与CO2反应

  用途 不作要求

  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物质 Na2CO3 NaHCO3

  俗名

  色、态

  水溶性

  水溶性大小:

  酸碱性

  酸碱性强弱:

  热稳定性

  稳定性强弱:

  与HCl反应

  同浓度的溶液与盐酸反应速率比较:

  与NaOH反应

  相互转化

  三.焰色反应

  1.定义:很多 或它们的 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焰色反应。

  2.实验步骤:

  (1)将铂丝(或光洁无锈的 )放在酒精灯外焰灼烧,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 时为止。

  (2)用铂丝蘸取Na2CO3溶液,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为 色。

  (3)将铂丝用 洗净后,在外焰上灼烧至没有颜色时,再蘸取K2CO3溶液作同样的实验,此时要透过 观察。

  3.应用:离子检验(鉴别钠,钾等金属或其离子)节日燃放的烟花。

  【限时作业】

  1.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水中溶解性:Na2CO3

  C.同浓度溶液与足量酸反应的速度:Na2CO3

  2CO3不能转化成NaHCO3,而NaHCO3能转化为Na2CO3

  2. 焰色反应每次实验都要用试剂洗净铂丝,这种试剂是( )

  A. Na2CO3溶液 B. NaOH溶液 C.硫酸 D.稀盐酸

  3.在蔬菜生长过程中,常喷洒农药防治虫害.据有关专家介绍,用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的毒性降低,因此,买来的蔬菜在实用前最好用稀碱水或清水浸泡一段时间,浸泡蔬菜时可加入适量( )

  A .纯碱 B.白酒 C.白糖 D.食醋

  4.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不能生成NaOH的是( )

  和H2O 2O2和H2O (OH)2和Na2CO3 (OH)2和NaCl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13

  三维目标:

  ①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知识与技能:

  ②使学生初步掌握氯气与金属、氢气反应的化学性质。

  ③了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

  过程与方法:

  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②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氯气与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氯气的毒性及杀菌消毒的作用,理解物质都有两面性,我们应把用好物质,使其为人类的发展服务。

  教学重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氯气与水及碱液的反应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和分析引导法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课]投影海洋图片,阅读海洋中的化学资源:海水的成分非常复杂,全球海洋的含盐量就达5亿亿吨,还含有大量非常稀有的元素,所以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矿产资源库。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阅读]科学史话:氯气的发现与确认。

  氯气的发现应归功于瑞典化学家舍勒。舍勒是在1744年发现氯气的。当时他正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锰),当他将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并加热时,产生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舍勒制备出氯气以后,还发现氯气能与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从1774年舍勒发现氯气到1810年,许多科学家先后对这种气体的性质进行研究确认。

  [思考与交流]

  1、从氯气的发现到确认时间长达30多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舍勒发现氯气的方法至今仍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主要方法之一。请写出舍勒发现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结论]氯气的实验室制法:4HCl(浓)+MnO2MnCl2+2H2O+Cl2↑

  [展示]一瓶氯气,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引导学生观察]集气瓶中氯气的颜色、状态、嗅气味。

  一、氯气

  1、物理性质:

  氯气是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易液化。

  闻气体的正确方法: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或试管口)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讲解]闻气体的时候,不管毒性大小如何,均要正确操作。

  [故事] 因为Cl2有毒,在一战中,曾被德军制成毒气弹等化学武器用于战争。在战场上使得英法联军伤亡惨重。

  [讨论]假如你是一名士兵,当遇到由氯气制成的毒气弹顺风爆炸时,你认为可采用哪些措施进行防御?(①人躲向地势较高地方去。②防毒面具。③活性炭。)

  2、化学性质

  [自主探究]

  请画出17号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氯的原子结构,推断氯气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它具有强还原性还是强氧化性?为什么?

  [结论]氯元素非金属性强,易得一个电子形成Cl-。氯气具有强氧化性。

  (1)与金属反应:

  2Na+Cl2加载中...2NaCl

  [分析]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它具有强氧化性,能与金属反应。

  [板书] Cu+Cl2加载中...CuCl2 2Fe+3Cl2加载中...2FeCl3

  [顺藤摸瓜]实验事实证明,在一定条件下,氯气可跟多种金属直接化合。请同学们写出氯气跟下列金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跟铝反应: 。 ②跟镁反应: 。

  [过渡]氯气能跟多种金属直接化合,那么氯气能否跟非金属反应呢?下面让我们来做H2在Cl2中燃烧的实验。

  [实验4-3]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管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讲解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后,由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描述现象,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与某些非金属反应:

  H2+Cl2加载中...2HCl H2+Cl22HCl

  [现象]

  纯净的H2在Cl2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HCl气体。

  HCl是无声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HCl的水溶液叫做氢氯酸,亦称盐酸。打开浓盐酸可以观察到的白雾,就是HCl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所形成的盐酸小液滴(酸雾)。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思考与交流】通过氯气与金属和非金属的燃烧反应,你对燃烧的条件和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结论】①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②燃烧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③所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顺藤摸瓜]

  实验证明,在一定条件下,Cl2还可跟P、S、C等非金属直接化合。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P在Cl2里燃烧:

  P在Cl2(不足量)里燃烧生成PCl3 :P+ 3Cl2= 2PCl3(液体)

  P在Cl2(过量)里燃烧生成PCl5 :P+ 5Cl2= 2PCl5(固体)

  ②C跟Cl2在一定条件下化合生成四氯化碳:C+ 2Cl2= CCl4

  [小结]

  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Cl2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强氧化性,能跟多种金属、非金属直接化合。Cl2可用于合成盐酸,自来水常用它来消毒、杀菌。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1、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剧烈的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能溶于水,易液化。

  2、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2Na+Cl2加载中...2NaCl Cu+Cl2加载中...CuCl2

  2Fe+3Cl2加载中...2FeCl3

  (2)与某些非金属反应:H2+Cl2加载中...2HCl H2+Cl22HCl

  〖教后记〗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和重要用途,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

  2、了解工业上氨氧化法制硝酸的反应原理。

  3、通过观察浓硝酸、稀硝酸与金属铜反应试验,培养观察、比较、推理的能力。

  【重点难点】

  1、硝酸的化学性质——强酸性、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2、硝酸的工业生产原理——三阶段、三设备、三反应

  【教师活动】

  《1》 目标解读

  a、硝酸的性质及用途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主要用途——

  b、氨的催化氧化法制硝酸

  三阶段、三设备、三原理(与工业上制硫酸进行对比记忆)

  c、浓、稀硝酸分别与铜的反应

  解释原理、现象表述、产物检验,重点是实验综合题目的分析

  《2》 问题引领

  问题1、今天我们所学的浓硝酸与学过的浓硫酸的性质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2、通常实验室中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试纸变蓝色;另一种检验方法是什么?你知道吗?

  问题3、工业上生产硝酸与工业上生产硫酸有哪些异同点?

  《3》 精讲点拨

  1、硝酸的性质

  2、硝酸的工业生产

  学生活动

  《1》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00-102 ,完成预学案内容,进一步熟悉硝酸的性质和工业生产原理。

  《2》 合作探究

  探究一:你知道这些事实分别表现了硝酸的哪些性质?请填在后面的括号中。

  (1)久置的浓硝酸显黄色。( )

  (2)铝制、铁制容器常温下可盛浓硝酸。 ( )

  (3)铜片放入硝酸中,溶液变蓝。( )

  (4)碳单质放入浓硝酸中产生大量红棕色的气体。( )

  (5)浓硝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少。( )

  探究二:I-、S2-、SO32-、Fe2+等离子能否与H+、NO3-大量共存?为什么?

  探究三:为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是NO,设计如下图所示装置。图中K为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F是一半空的注射器,D是尾气处理装置(兼防倒吸功能)。

  (1)设计装置A的目的`是什么?为达到此目的,该如何操作?

  (2)在(1)中的“操作”后将装置B中的铜丝插入稀硝酸,并微热,观察到装置B中有什么现象?

  (3)装置E和F的作用是什么,该如何进行操作?

  (4)开始时C中产生了白色沉淀,后来又消失了,什么原因?

  《3》 归纳拓展

  1、硫酸的工业制法与硝酸的工业制法比较。

  (1)三阶段 (2)三设备 (3)三原理

  2、硝酸与不同物质反应时,性质表现的规律总结。

  (1)与金属单质反应:

  (2)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3)与低价态金属化合物反应:

  (4)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5)与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4》 技能应用

  《5》 体悟反思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15

  【学习目标】

  1、认识铁的几种氧化物及其常见性质。

  2、认识三价铁的氧化性、亚铁的还原性及Fe3+的检验、Fe2+和Fe3+相互转化。

  3、会熟练书写Fe2+、Fe3+相互转化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4、知道Fe(OH)3 、Fe(OH)2的制备方法

  知识点一:铁的氧化物

  阅读教材59页铁的氧化物部分,完成下表

  名称 氧化亚铁 氧化铁 四氧化三铁

  化学式

  色态

  俗名

  化合价

  溶解性

  与酸反应

  知识点二:铁的氢氧化物

  阅读教材60页,完成下表

  加NaOH溶液 FeCl3溶液 FeSO4溶液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实验现象

  分析Fe(OH)2颜色变化的原因,请用必要的文字与方程式加以说明:

  探究与思考:

  小组讨论Fe(OH)2的制备实验可采取的改进措施

  2、Fe(OH)2 、Fe(OH)3的其他性质(用方程式表示,是离子反应的,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1)Fe(OH)3的热稳定性

  (2)Fe(OH)2 、Fe(OH)3与酸反应(以盐酸为例)

  知识点三:铁盐与亚铁盐

  阅读教材61页实验3-10,完成下列表格:

  (1) Fe3+的检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FeCl3溶液(1mL)中滴加KSCN溶液(2滴)

  FeSO4溶液 ①试管中先滴加KSCN溶液

  ②再向试管中滴加氯水

  由实验我们可以得出Fe2+ 、Fe3+的检验方法:

  Fe2+的检验:

  Fe3+的检验:

  探究与思考: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检验Fe2+ 、Fe3+

  (2)Fe2+ 、Fe3+的转化

  阅读教材61页科学与探究,完成下列表格:

  FeCl3溶液 现象 方程式

  加入铁粉,振荡后滴加KSCN溶液

  上层清液加入氯水,振荡

  探究与思考:

  利用已有的知识并结合本节课所学的有关铁的化合物的知识,完成Fe 、Fe2+、Fe3+之间的相互转化,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课堂小结】1、铁的三种氧化物

  2、 铁的两种氢氧化物的制备和性质

  Fe2+ + 2OH- = Fe(OH)2↓ Fe3+ + 3OH- =Fe(OH)3↓

  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3、Fe3+的检验和Fe3+与Fe2+相互转化

  (1)、Fe3+的检验: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课堂反馈:

  1、为了检验FeSO4溶液是否已经氧化变质,可向溶液中加入( )

  A.NaOH溶液 B.铁片 C. KSCN溶液 D.石蕊试液

  2、为除去FeSO4溶液中的Fe2(SO4)3和CuSO4,最好选用的试剂是( )

  A. NaOH溶液 B. 稀H2SO4 C.铁粉 D.KSCN溶液

  3、只用一种试剂就可将AgNO3、KSCN、稀H2SO4、NaOH四种溶液分开的是( )

  A.BaCl2溶液 B.FeCl2溶液 C. FeCl3溶液 D. Ba(NO3)2溶液

  4、① 在盛有2mL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充分反应后,反应方程式为 。反应中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

  ② 再滴入2滴KSCN溶液,溶液颜色 ;

  ③ 再加入几滴氯水,观察溶液颜色变为 。说明 , 反应方程式为 ,还原剂是 。

  5、要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其操作可以是:①加少许酸化的KMnO4溶液;②加少许氯水;③滴加少许KSCN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③②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06-26

装帧设计教学设计04-19

设计校园教学设计04-14

高一化学教学工作总结05-09

高一化学教学工作计划09-25

教学设计07-13

经典教学设计06-22

学与问教学设计搭配的学问教学设计11-19

At the zoo教学设计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