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教学设计汇编(15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望月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29 15:01:1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望月教学设计汇编(15篇)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望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望月教学设计汇编(15篇)

望月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积累课文中描写月亮的诗句。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3、说出自己心中的月,并把它下下来。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亮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无数的诗人作家用文字去讴歌,音乐家们用音符来赞美,画家们用画笔来描绘。夜深人静,我—赵丽宏,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月,悄悄地成为夜空的主角,成为夜晚的天使。

  (轻柔的音乐响起)师范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PPT出示)月亮出来了,安详地(  ),月光(  )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  )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  ),在江天交界处(  ),月光为他们(  )····· 点名背,集体背。 (相机板书:江中月)

  二、品语言,积累“诗中月”诗句。

  师: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同学们精彩的朗读把我们带入了美丽而清幽、空旷而辽远的美好意境中。沐浴在这明月的清辉下,我今晚是睡不着觉了,(读课文)“偶尔回头,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 我现在就是舅舅,谁来做我的小外甥呢?

  生:“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师: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和他一起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生:“我们来背诗好吗?写月亮的,我一句你一句” 师:小时不时月,呼作白玉盘 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师: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生: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师:是啊,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这就是(生:诗中月,板书)刚才是“我”和我的外甥对诗,你们也来对诗。

  (学生相互对诗)

  师:同学们读得太快,能表现外甥和我的挑战。如果能把握诗意,一定能把小外甥的在融融月光下的挑战劲读得更好。

  出示:

  小时不时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师:(引读)师:月亮,有时化作了李白的天真烂漫、稚气可爱。 生:小时不时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

  师:离合的悲欢,政途的苦闷,苏轼只借月亮来宽慰自己。 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师:明月,是李白对家乡的思念啊! 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师:月亮,她是孟浩然独身在外的无尽愁思 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师:月亮,是张继在江南旅途中孤独时的寄托。 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师:月亮,是李白初出四川时依恋家乡的情怀。 生: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音乐)

  师:他们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不分胜负。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他们吟诵的诗句,注意体会他们赛诗时的那份热情。

  (学生读书本上的咏月诗)

  师:作者和小外甥仅仅吟诵了这几句诗吗?不是的,一个长长的省略号告诉我们他们的对诗继续进行。我们继续对诗吧。

  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生:江畔何时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生: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怎么背也背不完。(吸气)我们班的同学也和小外甥一样聪明好学,眼睛一眨就是一句。

  三、读文本,想象孩子眼中的“月”

  师:多情的诗人在有月的夜晚个个都失眠了,为月亮所倾倒,被月景所陶醉,留下了无数被后人传诵的咏“月”诗。月亮给了诗人以灵感,也给了小外甥以灵感,令他产生了奇妙的幻想,那小外甥幻想中的月又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

  生:在小外甥的心中月亮像眼睛,天的眼睛。(读书上的句子) 师:我把小外甥说的话,换一种排版方式,就变成了一首诗。(出示)

  月亮像眼睛,

  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 每一次闭上了, 又忍不住偷偷睁开,

  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师:前面的古诗都是描写月亮的,我们称之为“诗中月”,那么这是小外甥心里所想的,我们可以说这是(板书:心中月)

  师:小外甥诗一般的幻想,耐人寻味。咱们再来读一读,尝试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生练读,师个别指导。)

  师:多美妙的语言呀,储备到我们的“文学仓库”里来,好吗?

  师: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播放音乐《小白船》)试着写一写。

  (学生书写)

  生:月亮是一只闪着金光的蜘蛛,织了许许多多的网,吞进了我们天真的梦想。

  生:天上月亮圆又圆,照在海里像玉盘,一群鱼儿游过来,玉盘碎成两三片。

  生: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

  生:月亮爱照镜子 ,每经过河边、湖边 ,他都不忘记留下自己的影子 ,看看今天,是胖了?还是瘦了?

  生:月亮像块大月饼,它的缺口一定是被馋嘴的小朋友咬的。

  生:月亮喜欢到处走,每一棵树梢,挂一个月亮,每一湾池塘,漂一个月亮,每一个脸盆,盛一个月亮。

  ·····

  师:你看,月亮在我们的眼里和小外甥一样,是多趣多变的,在作家的眼里是多姿多彩的,在诗人的眼里又是多情多愁的,每个人心中的月都不一样。清朝大学者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即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眼里感受是不一样的。关键看人所处的环境,人的心情如何。

  四、回全文,沐浴诗和月的光辉。

  师:望月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咱们再来回顾课文:(师读开头)“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

  生:月亮出来了,安详地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学生一个接着一个朗读课文,过程略)

  师(读最后一段)“甲板上只剩下我一人,我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嘘,咱们别去打扰他,好吗?下课

望月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镀”的含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透过语言文字体会“江中月”之美景,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难点:

  1.能透过语言文字体会“江中月”之美景。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板书“月”,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古诗?

  2.除了古诗你们还能想到关于月亮的故事吗?(嫦娥奔月、吴刚伐桂)

  3.刚才同学们诵读了那么多关于月亮的古诗,和月亮有关的故事。是呀,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亮总是能够给人们带来无数的遐想,无数的诗人,作家们用文字去讴歌,音乐家们用音符来赞美,画家们用画笔来描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所写的——望月。 4.板书课题,齐读。

  二、生字词教学

  1.(出示词语)点名读。读完找生纠正。自己大声读读。

  剪影 镀上 比喻 船舱 凝望 外甥 云絮 封锁 瞳仁 绘声绘色 峨眉山 清幽旷远

  不假思索 呵欠 气氛

  字音:有哪些字是容易读错或者写错的?不假思索、呵欠、气氛、外甥 字形:三个生字的结构都是左窄右宽。 词义: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不太懂?

  剪影:只表现物体的轮廓,而不表现具体的细节。 绘声绘色:描写叙述非常形象逼真。

  清幽旷远:(找近义词)清静、幽静、悠然自得,形容意境的。

  三、初读课文

  1.点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评价。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学们的小节号都已经标上了,这篇课文一共21个自然段,哪个自然段比较特殊、和其他段落不一样的?(12小节,两个省略号,这叫删节号,表示省略了整个自然段。)

  3.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望月”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欣赏江中之月

  品读诗中之月

  感受想象之月 (板书)

  4.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我们可以给课文怎么分段呢?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感悟“江中月”

  1.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月光下的美景。下面就请同学们轻声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出让你心动,让你觉得优美的词语或者句子,你觉得它美在哪里,在旁边批注上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

  (1)将“安详”与“安静”进行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安详:不仅包含了静和安宁的意思,作者还把月亮当人来写,给人以亲切和亲近感。“安详”写出了月色下景物的宁静,你能不能试着把这种宁静的感觉读出来。不要快,要体会“宁静”。)

  (2)“流动、闪烁、跳动”让我们感受到了月色中江景的动态美。“千点万点”说明江面上跳动的光斑极多,数不清;“晶莹闪烁”说明光斑有光泽,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很美;“在跳动”说明光斑有节奏。有弹性地跳跃,给人以活泼可爱之感。读出动态美。

  (3)月光下,芦荡、树林和山峰只留下了黑色的轮廓,真像用黑色的纸剪下来贴在远处似的,隐隐约约,有一种朦胧美。

  (4)同学们,你能否将这里的.镀字换成其他的字?(洒、铺、罩)“镀”妙在何处?看看它的字形,再读读文中那句话,想想它的意境。(金字旁表示金属,金属均匀的涂抹在物体的表面就叫“镀”。这里写出了月光的清淡、均匀和闪闪发光的意境美。)

  (5)这里的月光为谁镀上?它们是指什么?(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 夜晚是黑色的,但是月亮却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这是什么美?(颜色美)

  3.配乐朗读

  (1)此时此刻,月亮、月光和月色已经融为一体。下面我们跟着音乐来读一读,看谁读得最好,最有感情?其他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感受画面。

  (2)生跟着音乐齐读,背诵。

  五、赏读经典美文,感受语言美

  过渡: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恬静的“月下美景图”,都深深地陶醉了。皎洁的月亮,清柔似水,曾给了人们多少梦幻,多少遐想。朱自清、巴金、冰心等大文学家都曾描绘过它,赞美过它。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请同学们试着把它读好。

  1.出示《荷塘月色》、《月光曲》、《寄小读者》,点名读。

  2.小结:今天,我们静静地跟随着作者欣赏美丽的月色,正当作者赏的尽兴时,偶然回头,发现多了一个人——小外甥,他们又会交谈些什么呢?我们下节课接着说。

望月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分析:

  《十五夜望月》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本单元以民俗文化为主题。民俗文化是斑斓多彩的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秋节是其中汇聚着最瑰丽色彩的一个传统节日。古典文学中有很多优秀的中秋咏月诗词,语言凝练优美,情感真挚感人,并且带有集体情感的特点。王建的这首《十五夜望月》就为我们描绘了中秋之夜中庭美丽清冷的月色,表达出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其辞约,其质朴,较适合初一学生诵读品味。所以本文的重点难点定为对诗歌中景物特点及情感的把握,对诗歌欣赏方法的学习与实践。

  学生学情分析:

  1、《十五夜望月》面对的是一群初离家庭、寄宿学校的学生,教学时间也大约在中秋节之前。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较能体会到诗歌中的氛围和情感,感受传统中秋的文化特色。

  2、相较于小学阶段,初中的孩子对情感的体验更敏锐、更细腻、更准确、更透彻。同时,学生还保有丰富多彩的想象力,较适合通过想象法来把握诗歌。

  3、《十五夜望月》是初一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的古诗教读课文。虽然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一定的古诗词,但是,小学阶段的古诗学习还重在对诗歌整体的初步把握,并未涉及到鉴赏诗歌的`方法指导。所以,有必要根据诗歌特点对学生读诗进行一定的方法指导。

  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必须强调和协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因而我从三方面拟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懂诗歌,体会诗中描写的景色特点,感受诗歌营造的氛围,体悟诗歌抒发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探究式地通过朗读、想象、品词、知人论世等方法来鉴赏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在中秋之夜的怀人情思

  2、教学重难点:对诗歌景物特点的把握,氛围的感受,情感的体悟是重点。诗歌鉴赏方法的学习是难点

  3、课时安排:

  虽然本诗很简短,诗歌情感本身比较明显,但是因为诗歌语言本身的高度凝练的特性,也因为是初中阶段第一次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课,所以在教学上我安排一节课的时间,用完整的一节课好好品味本诗。

  4、课前准备:

  学生:朗读诗歌,初步了解诗歌

  教师:①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②教师搜集诗人的背景资料,并写课堂练笔的下水片段

  ③问题情境的设计尽可能让每个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要说

  选择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及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料

  整体设计思想:

  依导入新课,营造氛围——朗读诗歌,整体把握——想象品味、景物特点——知人论世、把握情感——再读诗歌、课堂小结——课外小诗,现学现用的思路安排教学步骤。

先由中秋的话题引入诗歌,营造学习氛围,并且强调诗歌的凝练和丰富,提醒学生专注学习。接着初读诗歌,明确本诗为七言绝句,然后在听读和跟读中整体把握诗歌。然后请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根据诗歌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第一二句中的景象,在分享和探讨中把握景物特点,为下面的情感把握做好准备。第四步教师介绍诗人的相关背景知识,解决情感体会中出现的矛盾问题。第五再读课文,在了解诗歌情感的基础上注重朗读的语音语调,在朗读中加深情感的体会。在课堂尾声,教师要为学生小结本堂课中涉及的诗歌阅读的方法,并提供适合的课外诗歌,运用课堂学习的方法进行赏析练习。

  教学方法的确定:

  针对本首诗歌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和组合教学方法。朗读法感知文本,想象法拓宽丰富文本,圈画法品味重要词句,创设问题情境来启迪思考。“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训练手段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和方法:

  首先,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循序渐进,问题明确有效。

  其次,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且运用教师例文来帮助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再次,引导学生探究疑难,在讨论中自主地体会到诗歌的妙处

  最后,加强总结和练习,在适合的练习中强化课堂学习的诗歌鉴赏方法

  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

  想象描写环节的设计: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通过自己的想象去理解诗歌,其实是对诗歌的再创作,并且通过交流加深对诗歌的把握。教师例文的展示,既能帮助学生弥补不足,同时也能营造课堂民主平等的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领学生和教师一起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课外练习环节的设计: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及时地通过练习来巩固和复习课堂中学到的方式方法,体现出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重视。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在这个传统佳节里,我们会做些什么呢?(吃月饼,赏圆月)。确实,圆月,是中秋的象征。这天的月亮,总是带着些平日里没有的味道,引得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忍不住要对月提笔一抒己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十三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大家把课本翻到109页。一般来说诗歌是所有文体中最短小的,但是别看它们是小身材,其实有大味道呢。诗歌语言因高度凝练而充满丰富的形象和意义,要我们花大力气去体会。所以,我们今天这节课如果能够把《十五夜望月》这首短小的诗真正读懂,读通,那就是同学们的成功了。这首诗的题目或者还可以写成——《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板书课题)(解题,见注释,注意古代以官职来称呼别人的文化习惯)

  初读诗歌,明确体裁

  师:有没有同学乐意先来帮我们大家读一下这首诗?(生读)

  师:你知道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吗?这还用问吗?当然是古诗咯。问题是从文体上说它属于诗歌中的哪一类?(七言绝句,另有五言绝句,八句四联律诗。格律诗)

  三、跟读诗歌,初步把握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得不错,声音响亮,而且没有读错的地方,我们已经迈出了读懂诗歌的第一步。诵读是理解诗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氛围,有的需要浅吟低诵,有的需要放声朗诵。下面请同学先听一遍本诗的朗诵,去初步了解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内容。

  生听读

  师:下面我们跟着录音一起来读这首诗。

  生跟读

  师:用一句话分别概括诗歌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内容

  (描写了诗人十五夜望月时看到的院中景象)

  (抒发了诗人怀人的思绪)

  发挥想象,欣赏景色

望月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品读月夜江景、赛诗诵月、幻想月亮这三个片段,体会月的美妙,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4、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象的句子。

  2、体会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样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师:讲解法

  生:自主学习法、合作法。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背诗激趣,导入新课。

  1、月色是柔和迷人的,面对皎洁的月光,有多少诗人为之陶醉,所以留下了许许多多描写月亮的诗句,你会背哪些呢?指名背诵。

  2、相同的月亮在不同人的眼中又会有别样的情致,今天我们就随从赵丽宏以及他的外甥一道来《望月》。

  3、板书课题《望月》

  二、自读感知,自主释疑。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检查预习和自读情况。

  3、学生质疑,教师区分处理。词语的理解(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对文中诗句的理解(课后查工具书)对难懂的句子(可存疑)

  4、指名分节朗读,思考,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精读品味,欣赏美景。

  1、自由朗读课文,在头脑中想象画面。(画面中有月光、江水、光斑、芦荡、树林、山峰的剪影)

  2、欣赏课文录音,画出你认为美的词句。

  3、指导朗读,品味佳句。

  4、让学生当一回“小画家”,在纸上画出心中的:江边月亮图。

  5、背诵指导:老师对着投影上的图片先背,学生尝试背。

  四、教学生字。

  五、小结课题,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品读月夜江景、赛诗诵月、幻想月亮这三个片段,体会月的美妙,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2、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教学过程:

  一、回忆月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月图,谁能带我们去领略一下美丽的月色?

  2、指名读第二节。

  3、导入:月光是皎洁的,月光是迷人的,月光是美丽的,在如此美好的月光下,作者和小外甥来到甲板上干什么?本节课继续学习。

  二、美读课文,交流感悟。

  1、精读课文第3——12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畅谈课后感受。

  (2)交流感受:一个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聪明好学表现在哪?

  (3)小组学习讨论,以分角色美读形式进行汇报。(代表汇报,评价激励)

  (4)分角色朗读,体会词义、句意,体会当时的意境。

  (5)小结谈话。

  (6)课件播放优美的配乐月色图,进行赛诗会。

  2、精读课文第13——20自然段。

  (1)导: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又向我发起了挑战,这次挑战是什么?

  (2)默读课文第13——20自然段。要求:画画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子。议议:请你联系生活中实际谈感受。读读:细细品味他想象的奇特。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去感受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幻想奇特,头脑中装满了奇特有趣的东西。(抓重点词指导读好小外甥幻想的句子,品味奇特的想象。)

  (4)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

  (5)引导学生把幻想到得东西说出来。

  三、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能想象到的有关月亮的内容写下来。

望月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赛诗会

  [主要板书计划]:

  16

  望月

  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比背诗句

  聪明好学

  想象月亮

  爱幻想

  独坐甲板

  展开幻想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抄词、写近义词、背诵课文、练习册部分作业

  课外:背课文、赛诗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一、背诗导入,板书揭题:

  1、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歌?请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揭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明确:读通全文,划出不理解词句,想清解决。

  2、学生读文,自学字词

  3、指名分段朗读。

  4、词义质疑:

  清辉:淡雅清纯的光辉。

  凝望:出神地看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联系课文)

  云絮:絮,像棉絮的东面。淡淡的云朵。

  剪影:照人脸或人体轮廓剪纸成形。这里指事物的轮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晶莹:光亮而透明

  隐隐约约:看起来不很清

  5、存疑: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清幽旷远”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板书:景比赛想象

  3、我们应怎样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身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进行写字指导甥瞳仁锁絮幽欠

  2、钢笔描红、临写。

  3、写近义词

  光点()凝望()惊奇()封闭()

  4、抄词:

  清辉流动封销不假思索光斑瞳仁

  闪烁挑战剪影绘声绘色沐浴比喻

  云絮呵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听写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师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地听,仔细想想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画画出来?

  4、学生细读课文,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交流。

  景物:月光江面芦荡梅林山峰

  江面----浮光跃

  芦荡梅林山峰----镀上花边

  5、学生当场打开画笔进行绘画,其它同学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评议。

  6、播放第一段录音(诵读),再看看同学画的图感受意境。

  6、看图,尝试背诵。

  三、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叫醒人?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聪明而又好学体现在哪里?

  角色读5--11节。

  4、了解诗句意思。

  5、指导读诗、背诗。

  6、教师口述,引入情境,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

  “我们”的心田,使我们天比舒畅,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让我们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反复朗读,体会意境。

  7、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

  四、作业:《练习册》P54、二、三)

  收集有关山水的古诗,背一背,准备赛诗会。

  第三课时

  一、复习:

  课文中的小外甥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子?

  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

  让我们继续学习。(板书:爱幻想)

  二、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提问:这一段写的是什么?(板书:想象月亮)

  小外甥是怎样想象月亮的?画出有关句子,连起来说一说。

  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开一次……”

  你觉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样?请联系你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一下。

  自由读句子,指名读。

  3、讨论交流。(想象奇特,富有童趣)

  4、继续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他瞪大眼睛等我们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这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绘声给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地童话故事。

  圈出你认为应重读的词,读,品味。

  学生交流感受。

  5、分角色读这一段。

  三、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

  (板书:独坐甲板,展开幻想)

  3、启发谈话: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们想不想随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闭眼。

  四、听录音,展开幻想。

  闭眼,现在,你变成了作者,甲板上只留你……

  引导说说幻想中的东西。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赛诗会(课外)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

  ⒈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月景的美丽以及人们借月亮来寄托思念、抒发情怀的思想感情。

  ⒉培养学生想象力、自主创造能力和语文综合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⒈收集并背诵描写月亮的古诗,学唱有关月亮的歌曲。

  ⒉排练小合唱《月光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⒈清幽的夜空,明月深情地凝视着大地,静静地倾洒着它皎洁的光辉。从古至今,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神圣的象征,它以其旷远和神秘寄寓着人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像这样的图片老师还收集了一些,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

  ⒉多媒体出示月景图。

  [通过观看几幅美丽的月景图,把学生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月夜,这样的`情感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渴望。]

  ⒊从同学们情不自禁的赞叹声中,老师体会到同学们被美丽的月景迷住了,谁来描述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画面?

  ⒋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月亮所倾倒,被月景陶醉,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美丽诗篇,老师有一首最喜欢的写月的词,同学们想不想听听呢?

  ⒌谁来把你最喜欢的写月诗读给大家听听呢?

  ⒍看来同学们积累了很多写月的古诗,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二、游戏辅助,加深理解。

  ⒈第一个活动:看题目,背古诗。

  ⑴六个词语各代表一首古诗,请选手选择。

  ⑵依次看题目背古诗,背不出可以朗读。

  [通过看诗题背古诗,检查了学生对写月诗的积累情况。]

  ⑶小结:刚才各组同学都表现不错,特别是朗读时很投入,很有感情。

  ⒉不过,刚才的游戏只是个热身赛,接下来的游戏难度就增加了,但也更有趣了!

  ⒊第二个游戏:给图画配古诗。

  ⑴每个词语后面是一幅画,老师已经给图画配上了一首诗,也请同学们根据画面内容来配一首古诗,看看我们配的古诗是否相同。

  ⑵依次看图画配古诗,并朗读古诗。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图画内容的理解来绘图画,配上适当的古诗,实际检查了学生对写月诗的理解情况。]

  ⑶小结:能给图画配上合适的古诗,看来同学们不光会背古诗,而且对古诗还有一定的理解。

  ⒋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刚才所朗读的这些诗除了都写月亮之外,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板书:幽远的思念)

  [通过恬当的小结,揭示了传统的月亮文学,也达成了教学目标。]

  ⒌第三个游戏:唱月亮的歌曲。

  月亮在诗人眼中是个宠儿,在其他的艺术家心中也是最为钟爱的,例如歌曲当中就经常出现月亮。

  ⑴谁来唱几句有关于月亮的歌曲?

  ⑵我们学校合唱队曾经唱过一首歌叫《月光光》,非常好听,我们班有好几个合唱队员,我们来欣赏一下他们的表演。

  ⑶请同学们说说听完后的感觉。

  ⑷我怎么听着听着想睡觉呀?请合唱队员解释一下。

  ⑸小结:怪不得听着听着,我好像回到了儿时,躺在摇篮里沉沉睡觉,原来月亮确能引发人无尽的遐想。(板书)

  三、分组合作,借月抒怀。

  ⒈除了诗、歌曲还有很多种艺术形式可以借月亮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这样吧,我给大家创造一个机会,学做一回艺术家。

  ⒉多媒体出示:“现在你是一个艺术家,请你用编歌、写诗、书法、画画、朗诵、写话等形式通过月亮来表达你的情感。”

  ⒊学生汇报,说清楚作品是什么?为什么创作这幅作品?

  [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形成依赖于主体的亲身实践,在写诗、画画、编歌等实践中,学生把感知、理解、内化的知识转化为了运用的能力。]

  ⒋总结全文。

  聆听着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月亮是一首恬静的诗,是一曲委婉的歌,是一幅含蓄的画,是一段绵长的情,让我们在《小白船》优美的旋律中,再一次领略一下美丽的月景带给我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

望月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

  1)、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

  2)、能够配合歌词、歌曲用身体做动作。

  3)、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

  4)、能够运用线条记录声音或音乐。

  教学重点:

  1)、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这首歌;

  2)、能够配合歌词、歌曲用身体做动作。

  教学难点:

  能随三拍子的音乐节奏,用动作或拍击物体做出比较正确的反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设疑激趣:

  老师今天要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啊?

  1、猜一猜,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圈)

  (月亮、太阳、月饼、电灯、妈妈的笑脸……)

  2、模仿说话:孩子们的想象真丰富,你能根据这幅图,照老师的样子说一句话吗?

  师:X — XX | X — X | X — XX | X — — ||

  天上的月亮像盏灯

  妈妈的笑脸像明月

  学生根据图展开想像,说出几句类似的话。

  3、听音画线:

  孩子们说得真好,老师要亮出第三把宝刀了:刚才我说的话,有的声音长,有的声音短,你能把这些长长短短的声音用线条画出来吗?

  (老师慢慢念,同学们用手在空中画,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画。)

  X — XX | X — X | X — XX | X — — ||

  天上的月亮像盏灯

  妈妈的.笑脸像明月

  师生一起读一遍,边读边画。

  注意,现在我把说变成唱了!你也会画吗?咱们试试!(老师唱,学生用手在空中画)

  l 3 — 5 5 | 3 — 2 | 1 — 2 3 | 6 — — |

  天上的月亮像盏灯,

  l 6 — 5 | 3 — 2 3 | 1 — — |1 — — |

  地上亮堂堂。

  谁能够把这条曲子唱出来?我们用线来指挥他唱。还有谁想唱一唱?

  进一步提高要求:能不能边唱边画?

  三、学唱新歌:

  1、初听歌曲,体验音乐意境:

  孩子们唱得真好,我真替你们高兴,今天老师就把一个最漂亮的月亮送给你们,好不好?(出示月亮图)播放歌曲。

  2、学歌词:

  刚才我们不但看到了美丽的月亮,还听到了一首非常优美的歌,这首歌就叫《望月亮》。

  (1)、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歌词吧!孩子轻声读歌词,找出不认识的字。谁能告诉他这个字怎么读?同桌一起练习,并加入适当的动作。

  全班一起表演:边读边做动作。

  (2)、数一数,这首歌每小节有几拍?(三拍)

  强弱弱强弱弱强弱弱

  探索音响:怎样表示出音的强弱呢?

  学生自寻音源:拍手、拍肩、拍腿、拍胸、拍桌子、跺脚、摇摆身子等等。

  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为歌曲伴奏吧!(放录音)

  A、随伴奏用“啦”轻声齐唱。

  B、跟录音轻声齐唱。

  C、跟录音伴奏轻声唱。

  四、拓展:

  1、表演。

  喜欢唱的同学请站起来演唱,喜欢跳舞的同学请站起来跳舞,其他同学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伴奏。(播放录音,学生表演)

  2、欣赏有关月亮的歌:

  如:《小小的船》、《望月》、《弯弯的月亮》、《月亮走,我也走》、《天涯望月》、《月之故乡》、《十五的月亮》等等。

  3、用《小小的船》为《月姥姥》配乐朗诵

  十、小结。

望月教学设计7

  一、教学内容分析:

  《十五夜望月》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

  一篇讲读课文《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本单元以民俗文化为主题。民俗文化是斑斓多彩的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秋节是其中汇聚着最瑰丽色彩的一个传统节日。

  古典文学中有很多优秀的中秋咏月诗词,语言凝练优美,情感真挚感人,并且带有集体情感的特点。

  王建的这首《十五夜望月》就为我们描绘了中秋之夜中庭美丽清冷的月色,表达出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其辞约,其质朴,较适合初一学生诵读品味。所以本文的重点难点定为对诗歌中景物特点及情感的把握,对诗歌欣赏方法的学习与实践。

  二、学生学情分析:

  1、《十五夜望月》面对的是一群初离家庭、寄宿学校的学生,教学时间也大约在中秋节之前。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较能体会到诗歌中的氛围和情感,感受传统中秋的文化特色。

  2、相较于小学阶段,初中的孩子对情感的体验更敏锐、更细腻、更准确、更透彻。同时,学生还保有丰富多彩的想象力,较适合通过想象法来把握诗歌。

  3、《十五夜望月》是初一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的古诗教读课文。虽然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一定的古诗词,但是,小学阶段的古诗学习还重在对诗歌整体的初步把握,并未涉及到鉴赏诗歌的方法指导。所以,有必要根据诗歌特点对学生读诗进行一定的方法指导。

  三、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必须强调和协调知识和能

  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因而我从三方面拟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懂诗歌,体会诗中描写的景色特点,感受诗歌营造的氛围,体悟诗歌抒发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探究式地通过朗读、想象、品词、知人论世等方法来鉴赏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在中秋之夜的怀人情思

  2、教学重难点:对诗歌景物特点的把握,氛围的感受,情感的体悟是重点。诗歌鉴赏方法的学习是难点

  3、课时安排:

  虽然本诗很简短,诗歌情感本身比较明显,但是因为诗歌语言本身的高度凝练的特性,也因为是初中阶段第一次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课,所以在教学上我安排一节课的时间,用完整的一节课好好品味本诗。

  4、课前准备:

  学生:朗读诗歌,初步了解诗歌

  教师:①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②教师搜集诗人的背景资料,并写课堂练笔的下水片段

  ③问题情境的设计尽可能让每个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要说

  四、选择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及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料

  五、选择教学策略:

  1、整体设计思想:

  依导入新课,营造氛围——朗读诗歌,整体把握——想象品味、景物特点——知人论世、

  把握情感——再读诗歌、课堂小结——课外小诗,现学现用的思路安排教学步骤。先由中秋的话题引入诗歌,营造学习氛围,并且强调诗歌的凝练和丰富,提醒学生专注学习。接着初读诗歌,明确本诗为七言绝句,然后在听读和跟读中整体把握诗歌。然后请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根据诗歌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第一二句中的景象,在分享和探讨中把握景物特点,为下面的情感把握做好准备。

  第四步教师介绍诗人的相关背景知识,解决情感体会中出现的矛盾问题。第五再读课文,在了解诗歌情感的基础上注重朗读的语音语调,在朗读中加深情感的体会。在课堂尾声,教师要为学生小结本堂课中涉及的诗歌阅读的方法,并提供适合的课外诗歌,运用课堂学习的方法进行赏析练习。

  2、教学方法的确定:

  针对本首诗歌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和组合教学方法。朗读法感知文

  本,想象法拓宽丰富文本,圈画法品味重要词句,创设问题情境来启迪思考。“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训练手段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和方法:

  首先,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循序渐进,问题明确有效。

  其次,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且运用教师例文来帮助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再次,引导学生探究疑难,在讨论中自主地体会到诗歌的妙处

  最后,加强总结和练习,在适合的练习中强化课堂学习的诗歌鉴赏方法

  4、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

  (1)想象描写环节的设计: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通过自己的想象去理解诗歌,其实是对诗歌的再创作,并且通过交流加深对诗歌的把握。教师例文的展示,既能帮助学生弥补不足,同时也能营造课堂民主平等的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领学生和教师一起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2)课外练习环节的设计: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及时地通过练习来巩固和复习课堂中学到的方式方法,体现出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重视。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在这个传统佳节里,我们会做些什么呢。

  (吃月饼,赏圆月)。确

  实,圆月,是中秋的象征。这天的月亮,总是带着些平日里没有的味道,引得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忍不住要对月提笔一抒己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十三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大家把课本翻到109页。一般来说诗歌是所有文体中最短小的,但是别看它们是小身材,其实有大味道呢。

  诗歌语言因高度凝练而充满丰富的形象和意义,要我们花大力气去体会。所以,我们今天这节课如果能够把《十五夜望月》这首短小的诗真正读懂,读通,那就是同学们的成功了。这首诗的题目或者还可以写成——《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板书课题)(解题,见注释,注意古代以官职来称呼别人的文化习惯)

  二、初读诗歌,明确体裁

  师:有没有同学乐意先来帮我们大家读一下这首诗。

  (生读)

  师:你知道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吗。

  这还用问吗。当然是古诗咯。

  问题是从文体上说它属于诗歌中的哪一类。(七言绝句,另有五言绝句,八句四联律诗。

  格律诗)

  三、跟读诗歌,初步把握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得不错,声音响亮,而且没有读错的地方,我们已经迈出了读懂诗歌的第一步。

  诵读是理解诗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氛围,有的`需要浅吟低诵,有的需要放声朗诵。下面请同学先听一遍本诗的朗诵,去初步了解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内容。

  生听读

  师:下面我们跟着录音一起来读这首诗。

  生跟读

  师:用一句话分别概括诗歌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内容

  (描写了诗人十五夜望月时看到的院中景象)

  (抒发了诗人怀人的思绪)

  四、发挥想象,欣赏景色

  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字面疏通:庭院中的地面白色一片,树上栖息着乌鸦,清冷的露水无声地沾湿了绽开的桂花。

  2、师:要真这样干巴巴的解释可真是把这首诗给糟蹋了,我们大家都不愿意吧。同学们能不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你最优美的散文化的语言来为我们描绘诗人想要描绘的景象。(150—200字左右,写在练习纸上)

  3、附近的同学交流,推荐出最优秀的,朗读交流

  4、教师展示例文

  洗乳般的月华静静地泻在这个朴素的小小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微雪,又好像是一汪空明的积水,窗边那棵桂树扶疏的树影,则成了水中微动的藻荇。萧萧树荫里,聒噪了一天的鸦鹊,此时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这中秋之夜皎洁到刺眼的月光,先后进入了睡乡,不知道在它们的梦里,可曾出现去年春日青天掠过的一行归航的雁影。

  夜又深了一层,桂花的香味也又浓了一度。一条缀满了黄色小花朵的桂枝探到了我的眼皮底下,鼻头跟前。伸手折枝,咔嚓一声,惊落了一手的冷露。是什么时候,这清冷的露珠竟沾湿了枝头的花朵。丝丝寒意由五指游走全身,不知道广寒宫里的那棵月桂树,那树下的白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是否也早已被这无声的露水沾湿。

  (PPT)

  5、品味重点:

  结合学生的练笔教师提醒学生想象的注意点:要仔细推敲联想,同时要注意想象的合理性

  “地白”:诗人写院中的月色,不着一“月”字,哪里体现出是描绘的月色呢。只用了“地白”二字,却给人澄澈、空明之感,让人不由得联想到李白的那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净悠远的意境中,躁动不安的心也慢慢沉静下来。

  (结合例文扩展想象)

  “树栖鸦”:同学们想一想,树栖鸦的景象是诗人用眼睛看到的吗。

  那他是怎么知道的呢。既已夜深,在明月之夜,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息,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喧闹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应该是凭听觉感受出来的吧。这也恰恰用这种音响变化,来烘托出当时月下小院的静谧安宁。大家觉得这样的想象有没有合理性。至于对于鸦鹊梦境的猜测,我们可否替诗人做此想象呢。这个问题暂时留在这里,等全诗看完了,我们再来讨论。

  “冷露无声湿桂花”:作者怎么会发现露水沾湿了桂花,怎么会知道露水是冷的。“冷”是一种触觉,我们可以合理地想象诗人是如何接触到那清冷露水的过程。一个冷字,不仅是在说露水,也在说当时整个的环境,清秋的深夜,似乎连空气都是冷的。我们的想象、联想还要往前,如果你愿意,可以想得很远很远。人间的桂花被浸润了,那么举头望明月,那个悬在头顶的月亮里的影影绰绰的桂树呢。生活在桂树周围的那些人呢。

  6、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这些景色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想象的力量是多么神奇,短短的两句诗居然被我们演绎出这么丰富多彩的内容。经过这样有血有肉的想象,我们眼前有没有那样一幅画面,有没有一部小电影在脑中播映。对中秋夜的景色是不是更了解了。

  请大家用一两个词语来揭示这些景色的特点。——寂静、清冷等

  五、知人论世,体味情感

  身立这样寂静清冷的庭院中,诗人生出怀人的情绪来。

  怀人的思绪是怎样的。是怎么

  产生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后面两句诗。

  诗人和朋友一起来到院中赏月的。

  有些版本的诗题下有注云:“时会琴客”,说明在中秋佳节,诗人是和良友相聚。中秋之夜的自然重点还在于举头赏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这个时刻,全天下的人应该都在遥望着天空中的那一轮明月,只是,人与人、家与家之间望月的情形又各不相同。同学们想象一下,会有哪些不同的场景呢。

  例:全家其乐融融,四世同堂,围坐在一桌丰盛的节日果品前,边聊天边赏月,多么欢乐的场面;戍边的战士,孤独里坚守在岗哨上,抬头望望明月,在这面圆镜中映出白发苍苍的双亲的面容……

  真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个秋思,我们可以理解成怎样的情感。

  ——对家人、朋友的思念。我们来看“落”这个字。大家来组词——飘落,掉落,坠落,洒落……,这里你觉得秋思用哪个词好。洒落,这种思绪,像什么一样。——月光,无处不在的从天而降的片片月光。中秋之月照到哪里,这种怀人的思绪就洒落到哪里。这种思念让人内心备感孤独、寂寞,是难耐的,痛苦的无法逃避的思念。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吧。

望月教学设计8

  一、教材简析。

  《望月》是苏教版第十册第六单元的首篇课文,出自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的手笔。这是一篇角度独特、构思新颖的写月散文,主要写了舅甥俩在江轮上对月吟诗和望月畅想的情景。文本中月光下的交谈流淌着诗情,放飞着遐思,很能让读者的心伴着字里行间的情韵而融入那一片美丽的月光之中。

  二、设计理念。

  1、语文姓“语”,语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本设计采用生本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在读、写、说中自主建构语感。老师引着学生围绕话题体悟词、句意味,借助填诗、拓写等方式让学生运用和锤炼语言,学生能在潜心朗读中沉浸于月光情境,既悟语感,又练语感。

  2、语文从“文”,文是文字、文学、更是文化。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体验、感悟,能逐渐触摸到汉民族文化的月亮情结,并积淀蕴含在文本中的情感,迸发出心灵深处的诗情和美感。

  三、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借助情境、生活经验理解“呵欠、剪影、绘声绘色”等词语的意思。

  2、能围绕前置话题用比较生动、准确地语言传达文本理解和感悟,透过语言文字体会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各自的美,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并能将感悟融入朗读中。

  3、能在诵读课内外的咏月诗文中感受月文化,让中华民族的爱月情结根植心中。

  前置性作业:

  1、搜集有关月亮的古诗,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2、作者的“眼中月”、小外甥的“心中月”和诗人的“诗中月”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内容,认真诵读,结合相关的语言文字

  3、谈谈你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

  (一)话题定向开启望月之旅。

  1、月诗月词、月歌月曲,多如繁星,数不胜数。看来,美丽的月亮是中国人心中解不开的情结。今天,我们继续美好的望月之旅(板书课题)一起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写了哪些人看到的月亮呢?(板书:“我”小外甥眼中月诗中月心中月)

  3、作者的“眼中月”、小外甥的“心中月”和诗人的“诗中月”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话题进行学习。

  第二课时回顾课文时让学生快速理清文脉,划分出清晰的内容组块,为下面话题感悟交流部分节省时间,确定各小组的研读课文的主方向。

  (二)小组展示采撷月亮之美。

  1、出示话题,小组讨论交流,自主学习课文。

  讨论话题:作者的`“眼中月”、小外甥的“心中月”和诗人的“诗中月”给我们带来了怎么的美的享受?从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内容,认真诵读,结合相关的语言文字谈谈你的感受。

  读完本文的人大多会产生一种美的感觉,如此美文需要细读和深悟。把话题聚焦于“美”,让学生循着语言文字的表里而直面美的画面,咀嚼美的语言,与文中诸人的望月情怀开始了美好的相遇。

  2、交流“眼中月”部分。

  小组主体展示交流:

  (1)品月光之美。

  ①出示句子: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②品悟词语,想象画面。

  “安详”(如熟睡的小孩,慈祥的老人、月光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闪烁”(月光似顽皮的小孩、嫦娥的舞蹈在流动的江水中跳动)

  ③朗读展示,读出月色动静之美。

  (2)品月下景物之美。

  ①出示句子: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②根据学生感悟拓展对句:

  月光照在芦荡上,芦荡那黑色的剪影上瞬间添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月光照在树林上,树林那黑色的剪影上顿时添上了一圈——银色的光环。月光照在山峰上,山峰那黑色的剪影上立刻添上了一个——银色的项圈。

  ③引导其他小组补充,品味“镀”的妙处。

  “镀”这个字用了拟人的写法,充满了人情味,表达了人们对月亮的喜爱。向我们传递出这美丽动人的月色。

  ④根据学生交流,随机出示:

  “安详的月光”,不禁让我想起了冰心写的一段文章。

  a、出示:静美的月亮,自然是母亲了。我半夜醒来,睁眼看见她,高高的在天上,如同俯着看我,我就欣慰,我又安稳地在她的爱光中睡去。——冰心《寄小读者》

  b、齐读。

  “流动的月光”不禁让我想起了朱自清写的一段文章。

  c、出示: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朱自清《荷塘月色》。

  d、齐读。

  课外阅读进入课堂是“开放语文教学”的一种形式,而生本课堂也倡导打通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一个文本的感悟引入和带动相关文本的揣摩,从而让阅读源于文本而广于文本,高于文本。适当地拓展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及冰心的《寄小读者》两篇文章的片断,让学生进行赏读,领略和强化文本的美感,受到语言的熏陶,为“写”积累语言。

  (3)变月景为小诗。

  ①美丽的画面需要题上美丽的诗。谁能帮老师把诗句补充完整?

  ②齐读诗句。

  月亮安详洒清辉,江面光斑千万点。

  两岸景色成剪影,月光镀上银花边。

  ③师:这静谧的江月,流畅的文字,若再有绘声绘色的诵读,定会妙不可言。大家认为我们班谁最适合读这样的文章?学生推荐,教师为其配乐。

  ④评:我从你的朗读中看到了一片柔和而宁静,皎洁而安详,朦胧而诗意的月色。

  ⑤师:其实这段文字适合每一个同学去读,只要有所感,有所悟,你的声音里就会有一片独特的月光。齐读。

  生本课堂的基础是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和保持,由情入文而感悟渐行渐远。本环节中创设了音乐、画面、诗句等情境,寓讲于“读”,寓讲于“思”,逐步把对文本的理解推向深入。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音乐中,在语言文字的品读中进入宁静清幽的美好意境,诗画相谐,情韵和鸣。

  3、交流“诗中月”。

  (1)师生、生生模拟文中对诗情景。

  (2)像文中的人物这样在月夜下对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有趣,陶醉,感觉很有诗意。)

  (3)作者和小外甥醉了,我们也醉了。

  出示: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齐读。

  (4)其实,月亮在古代诗人的诗中有着不同的情感内涵。哪一小组和大家聊一聊诗中月?

  ①预设一:

  我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出诗人半夜醒来,独自一人对着月亮的那种孤苦的思乡之情。

  我从“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句诗看出诗人小时候特别的天真、有趣,竟然把天上的月亮当作白玉盘子。

  我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句诗中的“愁”字,感到

  诗人非常的愁,好像在愁一件事情,月亮都落下去了,他还睡不着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诗人苏轼在中秋的夜晚写给他弟弟苏辙的词。读了这句诗,我体会出作者在中秋月圆之时对他弟弟的思念之情。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写出了李白离开蜀地时,看到峨眉山月影入江流的迷人景色。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一轮明月挂在当空,却又善解人意,似乎与诗人越来越近,给诗人平添一份温暖和亲切之感。

  ②预设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师:同是大诗人李白的诗句。上句是诗人回忆儿时的月,下句是诗人成年时心中的月,月在诗人心中总是那么美好的,月亮就是美的象征。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师:这是游子心中的月,月亮是天下游子共同的家书。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中秋》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师:这是诗人孤独寂寞时的月,在这里诗人又把月亮当作诗人的知己。

  (2)古往今来,诗人钟情月亮,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课前大家进行了搜集,谁愿意和大家分享,出示音乐。

  预设: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让人魂牵梦绕的故乡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清幽宁静的林中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是大气磅礴的海上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是苍茫旷远的雄关月。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天上第二泉。”这是我们家乡,素有天下第二泉的二泉月。

  (3)小结引读。这一轮轮明月,这一首首诗歌,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吐洒着

望月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月光的优美语句,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积累有关月亮诗文的兴趣。

  3、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师生互动探究,体会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样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月下江景的美丽。

  难点:体会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样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教师谈话:

  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亮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凝望着皎洁的月亮,沐浴着柔和迷人的月色,有多少人为之陶醉,为之思绪万千啊!

  2、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围绕“望月”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板书:赏月诵月想月)

  二、选择内容自读自悟

  1、明确自学要求:

  赏月、诵月和想月这三部分内容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请你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内容读一读,再找出有关写月亮的词句想一想,然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畅谈感受

  1、根据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展开教学。

  学习内容一:“赏月”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方法设计:通过抓词促悟、想象促悟、读中感悟等方式体会月亮是安详的,月下江上的景色是美丽的。

  学习内容二:“诵月”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方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对已学诗词的回顾和预习,引导学生在说和读中,体会诗人借月亮寄托着情思,抒发着情感。

  学习内容三:“想月”

  “像眼睛,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方法设计:以放为主,以议促读,引导学生感受小外甥眼中月亮的独特有趣。

  2、课堂小结引发思考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不同人眼里的月亮有了新的认识。那么,月亮在你的.眼中又是怎样的呢?

  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拓展阅读:课外阅读描写与月亮有关的诗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李白的《月下独酌》等等。

  2、课后练笔:观察月亮及月光下的景物,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一段话。

  教学要求: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望月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小外甥对月亮的喜爱,进而体会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富于幻想。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5、研究“为什么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的眼里不一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迁移运用,发展学生个性。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上课前,老师先让同学们听几首曲子,试试谁的耳朵最灵,能告诉老师乐曲的名称。(播放: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月光曲)

  2、月亮的美不仅被创作出一首首动听的乐曲,还被写成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一篇课文,题目是《望月》,一起读课题。

  这样读课题,老师感觉这月亮也太刺眼了吧?好好想想,你平时望见的月亮是怎样的?我们在什么时候望月啊?想好了谁来再读一读课题(指名读)

  看,有月的夜空是多么的宁静而优美,望着画中的月儿在想象中沐浴着它的清辉,让我们一起轻轻地读课题!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这一片江上月色,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同学们预习课文的时候最喜欢读课文的哪个部分?

  (板书:“我”——散文、诗人——诗歌、小外甥——童话)

  4、我眼中望见的月是怎样的?我们先来欣赏作者用散文的语言描写的月景。

  二、欣赏“我”眼中的月景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看到了什么呢?

  1、课件播放配乐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像,浮现画面。

  同学们都被这月光下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江景陶醉了,并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地来到江轮甲板上望月。此时,你望到些什么?

  请学生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刚才这么美的画面,这么美的文字,你也想读一读吗?

  2、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与作者一起去欣赏美景吧!

  3、看来这样读,课堂显得比较嘈杂,大家也很难真正欣赏到美丽的月色。如此优美的文字,只有静静地品味才能让人动心动情。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想象出这片迷人的月色,慢慢欣赏(提示:如果读到了让你心动的词语、句子,用笔圈画出来,细细品味)

  4、读书有时就得这样静下心来品味,哪句话让你动心动情了?

  a、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安详可是个让人心动的.词,它本是形容人的神情的,一种温柔、从容的神情,用在月亮身上,让我们感觉到什么呢?(有了生命,像母亲般温柔、慈祥)

  多好的感觉,这就是作者藏在文字里一处微妙而美好的情思。

  b、月光洒落在长江了,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这句话写出了月下的江景具有一种动态的美。(“千点万点”光斑多,数也数不清

  “晶莹闪烁”光斑有光泽,像天上的星星洒落到江面上。)

  c、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黑色剪影和隐隐约约写出了月光下江景的朦胧美,伸展着和起伏着写出了月

  光下江景的动态美。

  d、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银色写出了色彩美。

  4、你们看,从这段优美的文字里,我们品味出今晚的月光是宁静安详的、朦胧柔和的,又是具有动态美的,这是多令人动心的感觉啊。你们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这段动心、动情的文字,你们觉得最适合咱们班谁来读呢?(学生配乐读)

  还有谁想表达心中的喜爱之情?(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美丽的月光美景吧!(齐读)

  三、感受诗人眼中的月景

  过渡:月下的江景实在太美了,凝望着天上的月亮,每个人都会沉思,都会陶醉,都会在心中涌动起浓浓的诗情。正当“我”尽情地欣赏着“月夜江上美景”的时候,小外甥也来赏月了,他还要和我比赛对诗呢!

  1、下面请你们同桌一个做舅舅,一个当小外甥,读读下面的内容。读的时候想一想:在月下吟诗应该在一种怎样的气氛里呢?他们吟诵的每一句诗应该读出怎样的情趣呢?(出示课文5—12自然段)

  (1)同桌自由练习对诗。

  (2)指名上前表演。请学生评价:同学们,你们说说他们对诗对得怎么样?舅舅和小外甥吟诵的每句诗是不是表达同样的情趣呢?月下吟诗是在一种什么气氛中进行呢?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读“清幽旷远”)

  (3)在月下吟诗就仿佛超越了时空,回到了古代。设想自己就是古人。再请一组上来对诗,看看他们有没有把我们带进清幽旷远的气氛中。再指名上前表演。(点击,音乐响起)

  (4)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2、你看这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诗人最是多愁善感,在有月的夜晚,诗人也是睡不着觉的,诗人借月在诉说着什么呢?你能从上面的诗词中看出来吗?(思念故乡,诗人小时候的天真、有趣,诗人的忧愁,思念家乡亲人,品味着孤独与忧愁……)

  3、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在诗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情思,你看,她有时是诗人孤独惆怅的哀思,有时又化作一片美丽的乡愁,有时又变成诗人的天真与童趣,有时又是诗人郁郁不得志的人生感叹!同一种景物,为什么会表达出多种不同的情思呢?(环境不同,心情不同)

  清朝大学者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即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眼里感受是不一样的。关键看人所处的环境,人的心情如何。

  4、月,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的,奇妙的。我们来一起有感情的吟诵这些多情的诗,多情的月!(齐读)

  5、有月的诗多如繁星,我们也来学着比赛背有月的诗,好吗?老师为同学们配上音乐,你听(音乐《春江花月夜》)

  6、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清亮、僻静、宽阔、久远的气氛中。

  7、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学生齐读)

  四、领会小外甥眼中的月景

  在每个诗人的眼睛里都有一个月亮,在每个孩子的眼睛里也都有一个月亮,你们说说,和大人比,小孩子眼睛里的月亮又是怎样的呢?(指名回答)

  小外甥的眼睛里充满着童真和幻想。

  1、同学们自己读读有关小外甥的句子吧!(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和第三部分中有关小外甥的句子,学生自读)

  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好吗?(指名读,说说喜欢的原因)

  (1)“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月亮怎么会叫醒小外甥呢?

  (2)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你说,月亮像什么?”

  说明小外甥喜欢聊天,爱刨根问底。

  (3)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小外甥非常的可爱,眼中闪动着智慧的光芒。

  (4)“像眼睛,天的眼睛。”

  小外甥不假思索地说。理解“不假思索”。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生再读)

  (5)“这是明亮的眼睛……”

  他是怎样说这段话的呢?(生:想了一会儿,绘声绘色。)

  追问:这里的“绘声绘色”还能换成什么词语?(生: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娓娓动听……)那请你绘声绘色地读一读。(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点击,出示月亮的变化图,理解月亮是天的眼睛)

  (6)“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小外甥打了个呵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小外甥困了,想睡觉了,由此他想到月亮也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它躲到云层里睡觉去了,小外甥赋予月亮以生命。

  2、是呀,小外甥用童话般的语言把我们带进了月亮的世界。让我们一起做小外甥吧!(师生分角色读)

  3、读了这些句子,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所以作者说: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出示句子)

  五、展开想像,写话

  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一起去看看心中的月亮(欣赏图片)

  先静静地想一想,再试着写一写。

  六、结束语

  你看,月亮在我们的眼里也和小外甥一样多趣,多变,同是天上的一轮明月,在不同人的眼睛里,就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形式,不一样的内容,表达出不一样的情感。其实,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有一轮怎样的月,眼中的月,就是人们心中的月呀!这就是(板书: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七、作业

  1、阅读写月亮的散文、诗歌或童话故事,背诵精彩的语句。

  2、用你喜欢的形式写一写你心中的月亮。

  板书:

  望月

  “我”——散文诗人——诗歌小外甥——童话

  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望月教学设计11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在哪儿望月?(注:文中的“我”可能是作者本人,也有可能不是。这里的“我”指的是作者赵丽宏本人,课文是在1985年写的。)

  2、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里都写了哪些内容?

  3、指名答 (板书:江景 背诗 幻想)

  过渡:让我们一起走入这三幅图画中,走进这美景中。

  三、学习“江中月”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你看到了怎样的江景图?

  2、指名读 (注:其他学生要透过文字看到背后的画面。)

  3、出示第二自然段 问:哪里给你印象最深?

  4、①理解“闪烁的光斑” 引读“有——千点万点闪烁的光斑”

  ②理解“安详” (拟人的手法 感觉柔美、描写生动)

  ③理解“黑色剪影” 提问:给你怎样的感觉?(神秘)

  5、自由练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6、推荐一名同学,师生配合朗读。

  7、给这幅画面命名。

  师:这幅画中既有江又有月,可以取什么名字呢?(板书:江中月)

  过渡:看到这幅安详、颇具神秘感的江中月,引发了小外甥背诗的兴致。

  四、学习“诗中月”

  1、出示诗句 自由练读。

  2、指名读 ① 一人读 ② 请两个人应该怎么读?(分角色读)

  3、自由背诗

  师:虽然刚才三个同学读的都很好,但是课文中的人物应该是——背诗。

  4、指名分角色背诵 (配乐)

  5、分组分角色背诵

  师:背诗时的场景与文中不太相同,我们应该抬头仰望明月。

  6、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提问:我和小外甥背诵的诗句就只有这些吗?(不是)

  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省略号)

  文中连续用了两个省略号,说明什么呢?(描写月亮的诗太多了)

  7、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描写月亮的诗句呢?(指名答)

  8、出示其它描写月亮的诗句 ①自由读 ②师生分角色朗读(配乐)

  9、提问:背诵这些诗的同时,你有怎样的感觉?(思乡、宁静、优美)

  10、那么,我和小外甥有什么感觉呢?到文中去找答案。(——气氛中)

  11、齐读这句话

  12、给这幅画面命名 (板书:诗中月)

  过渡:诗中的明月又让小外甥张开了幻想的翅膀。

  五、学习“心中月”

  1、用笔画出小外甥所有的幻想。

  2、指名朗读

  3、提问:你觉得小外甥的幻想怎样?(好)

  好在哪里?理解“每一次闭上”、“偷偷睁开”、“圆圆地睁大一次” (想象力丰富、符合自然界的规律)

  4、练笔:在你们的心目中,月亮像什么?想一想、写一写。

  5、交流。

  6、给这幅画面命名。(板书:心中月)

  六、总结,齐读全文

  在今天这节课中,我们在作家赵丽宏优美文字的引领下,领略了“江中月”的迷人,“诗中月”的醉人,“心中月”的美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你们是否和他一样,也爱上了这轮明月呢?(是)让我们一起怀着对月亮的喜爱之情朗读全文。

  七、板书设计

  24 望月

  “我” 小外甥

  江景 背诗 幻想

  江中月 诗中月 心中月

望月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生字词,理解诗文含义,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人王建的生平经历。

  2.通过合作探究、以读促悟的过程,学生能够理解直接抒情这一抒情方式,学习并掌握拟人修辞手法在诗文中的运用。

  3.体会意境的描摹,感受诗人王建的秋思怀人之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直接抒情这一抒情方式,学习并掌握拟人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王建的秋思怀人之感。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朗读感悟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温故知新法进行导入:李白《静夜思》。对话同学: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夜晚望月,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尽思念。今天我们再来走进一个被皎皎月光笼罩的世界,走进诗人王建的内心。(板书:十五夜望月)

  (二)初读课文,感知诗歌情感基调

  1.学生根据预习,自读课文,教师讲解字词含义(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鸦:鸦雀;冷露:秋天的露水;尽:都;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落:在,到。)师生共同翻译本诗。

  2.学生大声读诗文,注意朗读的快慢、停顿、语调、轻重音等朗读问题。

  3.读诗文同时思考,诗中景色是通过哪个字描绘出来的?

  明确:诗人在中秋节的夜晚望月,由“望”字引出对夜晚景色的描写。

  (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

  1.学生默读诗文,思考:诗人一“望”都“望”到了什么?

  明确:诗人先是望到庭院中地面洁白的样子,通过“地白”二字可以看出月光的透明、如水、清冷,描绘了一幅非常静谧、柔和的画面。(板书:地白)

  2.除了洁白如水的月亮,诗人还望到了什么?

  明确:诗人还望到了鸦雀栖息在树枝上。这样的景象既是望到的,更像是诗人听到的,运用简洁、明白的语言进行描写,能够让读者全面感知到诗人所处的环境。(板书:树栖鸦)

  3.学生齐声读,思考:从“冷露无声湿桂花”中可以看到什么景象?

  明确:在夜深露重之时,诗人看到了湿润的桂花,通过“湿桂花”的描写,可以看出露水停在桂花中已经很久,同时也说明了露水的轻盈之态,从而描绘了这样一个美妙的意境。(板书:湿桂花)

  4.小组讨论,探究:“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换成“到”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落”有“到、在”的意思,用“落”字更能表现出秋思的动态感,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秋思”拟人化,化无形为有形,使表述更加新颖生动。(板书:秋思)

  5.学生配乐朗读,思考:诗人望月,望到了如水的月光,望到了无声的冷露,望到了飘逸的.桂花,从这一“望”字,你读出了什么情感呢?诗人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抒情的?

  明确:从景物的描写、意境的描摹,可以读出诗人运用直接抒情的抒情方式,表达了自身含蓄的秋思,思念亲人的孤寂之情。(板书:直接抒情)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1.运用多媒体呈现王建的《雨过山村》,引导学生思考:本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明确:这首诗描写雨、鸡鸣、绿竹、小溪、板桥、栀子花等景色,描摹了一个山村生活的景象。

  2.师生共同总结,通过本诗的学习,感受到了诗人王建通过描摹在中秋节的月夜“望”到的景色,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景象,运用直接抒情的抒情方式表达作者的秋思之情。

  3.背诵本诗;课下搜集描写中秋节的诗词还有什么,选择自己喜欢的抄写下来,下节课共同分享。

  五、板书设计

望月教学设计13

  教材认识:

  这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写的是舅甥俩在望月中愉快交谈的情形。重点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表达了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本文是一篇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全文虽有21个自然段,但却紧扣“望月”拓展思路,因月生情,文脉清晰可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朗读——品味——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望月的乐趣及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感受美、欣赏美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以理解词语为抓手,借助朗读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感受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激趣。

  1、谈“月”导入。同学们喜欢月亮吗?说说你看到月亮时的感受。学生畅谈。

  小结:同学们的知识面真广,想象力很丰富。月亮总能带给我们美丽的遐想与憧憬。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并说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近舅甥俩,和他们共享快乐。

  2、板书:望月齐读课题;教师设问;读着课题,你又会联想到什么呢?

  问题预设:

  (1)板书;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2)试着按照黑板上的提示说一说课文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2、交流了解课文大意:读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指名回答。

  3、检查生字新词自学情况。

  晶莹闪烁 光斑 沐浴 瞳仁

  不假思索 云絮 封锁 呵欠

  清幽旷远 外甥 剪影 气氛

  (1)指名读生字,正音。齐读。同时相机辨析三组形近字:镀、渡;喻、愉、偷、愈;舱、枪、抢。相机解释“外甥”一词。

  (2)指名读课文,教师注意指导朗读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4、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1)提示:课文首尾重点写谁?中间部分重点写谁?请根据文章各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概括段落大意。

  (2)学生回答,教师进一步归纳。

  板书:

  月下江景第1-2自然段

  舅甥谈月第3-19自然段

  月下幻想第20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默读第一部分,看看几句话?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美景?

  2、学生默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回答:一共四句话。

  第一句写月亮出来了;

  第二句写江面;

  第三句写江两岸;

  第四句写月光为它们镀上花边。

  4、自由读每一句话,想象每处的美景,哪些词语用的好,画下来,为什么用的好?

  5、学生自由读、画,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回答,全班交流。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描写月亮出来的句子“安详”、“吐洒”、“清辉”用的'好。“安详”和“吐洒”写的月亮仿佛有了生命,有了温情,就像母亲一样端坐在那里。“清辉”写出了月亮光的特点,它不像太阳光那么刺眼,而是很柔和,很皎洁。

  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剪影”一词,结合句子理解“镀”字在句中的意思。

  7、听配乐朗读,再一次感受月下江景之美。

  8、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9、小结:月下江景给你的总体的印象是什么?一个字--美!教师板书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欣赏了作者眼中的美丽月色。下节课,我们一起欣赏小外甥眼中的月亮。

  板书设计:

  24、望月

  月下江景(1-2)美

  舅甥谈月(3-19)

望月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望月》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七单元的课文,也是一篇散文。叙写了“我”和小外甥江上赏月的情景。而文中有对月夜江色的描写,有舅甥赛诗的经过,有外甥对月亮独特的想象。“我”和小外甥喜爱月亮之情跃然纸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形象鲜明。《语文课程标准》种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因此,教学《望月》,要在了解事件梗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月夜江景之美、回忆描写月色的古诗、体会小外甥的独特比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情分析: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认知范围,所以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提前掌握: 1,学生能自己解决生字词。2,能搜集月亮资料。3,能熟读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2.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课文感受作者与小外甥对月的独特情感。

  2.能联系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月亮下的美景,理解文中写月的古诗句,激发美好的想象。过程与方法:

  朗读→品味→感悟→想象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2.学习课文感受作者与小外甥对月的独特情感。

  3.能联系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月亮下的美景,理解文中写月的古诗句,激发美好的想象。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课数: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月儿图片,引出课题

  过渡:有时它会是个大圆盘,有时的它是条弯弯的小船。瞧,这变幻莫测的东西,就是我们每天夜晚只要抬起头就能看到的`月亮,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月亮有关。

  2.板书课题:望月→齐读课题。引导通过学生两次读课题,体会不同

  音量、感情读课题的效果。

  2.把课题读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能学好课文的信心。3.出示教学目标,带领学生朗读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月儿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怎样的故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自己的一句话概括课文告诉你了一件什么事?(指名答,师小结)

  本文是一篇散文,有写景、对话、抒情。(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边读边在书上做标记,理解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意义。了解课文体裁。

  三、理清文章脉络,并概括大意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请大家们放声自由读课文。

  找一找: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指名答)

  板书:月夜江景

  2.除了欣赏这美景外,我与外甥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指名答)

  板书:赛诗 对话

  3.我与外甥赛诗后,我和外甥各有了什么不同的感受?(指名答)

  板书:想象、幻想

  4.快速浏览课文并根据板书提示,思考:课文可以根据什么写作顺序分段,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并归纳段意。板书:根据事情发展顺序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题纲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并归纳段意。

  四、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学习第一部分

  1.过渡:夜深人静的时候,作者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脚步一同去看看,请同学们细读课文1-2自然段,找一找:我在甲板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指名答→集体交流→出示)

  月亮

  吐洒

  清辉

  江水

  晶莹闪烁

  光斑跳动

  景物 月光

  洒落

  长江

  两岸

  黑色剪影

  伸展起伏

  月光

  镀

  银色花边

  2.并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常识理解“清辉”、“剪影”、“镀” 意思

  3.根据板书顺序提示,同桌相互介绍江上景色。

  4.谈一谈月夜江景给你的印象是什么?(指名答→师小结)

  5.这么美的景色,连老师都忍不住想身临其境一番。请大家用那美妙的读书声把老师带入到作者的世界中去一同感受感受,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搜一搜:这么迷人的景色除了作者被吸引了以外,还有谁被吸引了?(指名答)

  2.师质疑:是谁把他叫醒的呢?找一找,画一画。

  3.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师质疑:月亮怎么会叫醒人?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师质疑:小外甥的聪明而又好学体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答案。

  (指名答→集体交流→师反馈)齐读5—11自然段。

  4.“床前明月光”是谁背诵的?你为什么这么说?(指名答)

  过渡:小外甥和舅舅对了很多关于月亮的诗句,文中哪里告诉你的?

  (点明此处省略号的作用)

  5.这些都是我们琅琅上口的诗句,你知道还有哪些诗句是描写月亮的。我们来比一比谁知道的多。

  形式→小组活动

  活动:诗词大比拼 爱拼才会赢

  (1)准备。

  各小组同学互相讨论、补充完整诗句。

  (2)抢答规则:

  老师说‘开始’开始举手抢答,最先举手的小组回答。

  (3)评分标准:

  说出一首诗,记一分,不能重复。答错扣一分。

  过渡: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

  “我们”的心田,使我们天比舒畅,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6.找一找课文中那一句话告诉我们,作者和小外甥也沉迷于此了?(指名答)

  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让我们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形式→反复朗读,体会意境。

  过渡:同是那个月亮,在不同的诗人的眼中却有着不同的情思,它有时是诗人孤独的哀思,有时又化作一片美丽的乡愁,有时又变成诗人的天真与童趣,有时又是诗人郁郁不得志的人生感叹。小外甥的眼中月又是怎样的?这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又冒出了什么问题?

  学习第三部分

  在小外甥的眼里,月亮是又什么样的呢?

  (1)画出描写小外甥对着月亮展开想象的句子。

  (2)为了把这些语句读好,我们还要画出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语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吧!——分角色朗读,加上动作等。出示:“像眼睛,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3)质疑:读得懂吗?有什么问题吗?(体会到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读出他眼中月亮的活泼,明白月的圆缺规律。)2.我又会想些什么呢?

  总结:从古至今,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神圣的象征,它以其旷远和神秘寄寓着人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那同一个月亮,为什么在不同人的眼里就不一样了呢?正如清朝大学者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即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眼里是不一样的,关键看人所处的环境,人的心情如何。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月亮下的美景,理解文中写月的古诗句,激发美好的想象。感受作者与小外甥对月的独特情感。

  拓展延伸:

  同学们心中的月是什么样的呢?同学们你们也动笔写一下你心中的月。板书

  望月

  散文 写景 对话 抒情

  根据事情发展顺序

  月夜江景(1-2)赛诗 对话(3-20)

望月教学设计15

  【教学目的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格中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名气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去感知世界。

  【教学重点 】   知道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设计】

  一、背诗激趣,导入新课

  1.月色是柔和迷人的,面对皎洁的月光,有多少诗人为之陶醉,所以留下了许许多多描写月亮的诗句,你会背哪些呢? 

  请2—3名学生,教师也参与。

  2.相同的月亮在不同人眼中又会有别样的情致,今天我们就随赵丽宏以及他的小外甥一道来《望月》。

  3.提示课题《望月》。

  二、初读感知,自主释疑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检查预习和自读情况。

  3.学生质疑,教师区分处理。  词语的理解→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  对文中诗句的理解→课后查工具书。  对难懂的句子,可存疑。

  4.指名分节朗读,思考:理清文章的脉络。  学生小组讨论分段。

  三、精读品味,欣赏美景。

  1.自由朗读课文,在头脑中想像画面。  画面中有月光、江水、光斑、芦荡、树林、山峰的剪影。

  2.欣赏课文录音,划出你认为美的词句。

  3.指导朗读,品味佳句。

  4.让学生来当一回“小画家”,在纸上画出心中的“江边月色图”。

  5.背诵指导:老师对着投影上的图片先背,学生尝试背。

  四、教学生字

  1.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

  2.重点指导“絮”,看清字形,上下要紧凑。

  3.描红。

  五、小结课堂,布置作业

  搜集描写月亮的诗。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设计】

  一、回忆月景 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月图。谁能带我们去领略一下美丽的月色?

  2.提名背2节,齐背。

  3.导入:月光是皎洁的,月光是迷人的,月光是美丽的,在如此美好的月光下,作者和小外甥来到甲板上干什么?本节课继续学习。

  二、美读课文 交流感悟

  (一)精读课文(3-12节)

  1.自由朗读课文,畅谈课后感受。

  2.交流感受:一个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聪明好学表现在哪?

  3.小组学习讨论,以分角色美读形式进行汇报。  代表汇报,评价激励。

  4.分角色朗读,体会词义、句意,体会当时的意境。

  5.小结谈话,激发学生积累诗句的兴趣,小外甥知道的'诗真多啊!我们与他进行比赛,好不好? 

  课件出示“擂台赛”的要求。

  6.课件播放优美的配乐月色图,进行赛诗会。

  7.小结: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齐读“诗,和月光在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二)精读课文(13-20节)

  1.导: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又向我发起了挑战,这次挑战是什么?

  2.默读课文(13-20节)  要求:画一画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子。

  议一议,请你联系生活中实际谈感受。  读一读,细细地品味他想象的奇特。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去感受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幻想奇特、头脑中装满了奇特有趣的东西。

  抓重点词指导读好小外甥幻想的句子,品味奇特的想象。

  出示句子: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故事。

  4.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

  5.演示课件,创设情境: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亮是亘古不变的,但不同的时候、不同的人,对月亮会有不同的感受,面对如此美丽多姿的月色,请你展开幻想的翅膀,尽情地想象吧!  学生遐思,幻想。

  6.引导学生把幻想到的东西说出来。

  三、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能想象到的有关月亮的内容写下来。

  板书:

  21 望 月    月下江景,美丽如画,比背诗句,聪明好学,想象月亮,爱幻想,独坐甲板,展开幻想。

【望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望月》教学设计04-17

望月教学设计05-29

《望月》教学设计优秀05-10

望月10-10

望月怀远望月怀古04-17

《望月》获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精选10篇)11-09

学习《望月》06-22

十五望月09-09

望月怀想06-26

学习《望月》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