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17 16:28:1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通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通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篇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理解铺垫这一写法在本课的运用及作用。

  四、尝试运用铺垫的手法写一段话。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

  同学们,看到这么多领导、老师坐在这里听课,你们有什么感受?(紧张)你们猜猜老师现在是什么感受?(也紧张)对了,老师也紧张。老师提出这些问题就是为了突出老师现在激动、紧张的心情,这种手法在写作上就叫作铺垫。

  板书:铺垫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学习“铺垫”。

  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二、课前质疑:

  本课标题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作者却用那么多笔墨来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五自然段。

  (一)要求:1、自读文段,感知文段主要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你从文段中得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受?

  3、组长组织,注意顺序,每人都要发言。

  (二)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教师适时点拨:出示原文,采用去词法(把“凡是、统统”去掉),原文好在哪里?体会用词的准确,同时体会英法联军的可耻!有感情地朗读朗读。

  四、毁灭前的圆明园什么样子?学习2—4自然段,采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学习辉煌。

  先把“有……有……有……”标红,让学生介绍圆明园里有什么。

  然后让学生联想和想象。如,说说在“山乡村野”里你看到了什么?在“热闹的街市”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就会充分感受到圆明园的壮美。在此基础上,对于“雷峰夕照”等学生不易想象的,难以理解的,可放图片,增强感受。

  最后指导学生读出辉煌。

  五、体会铺垫的作用。

  既然写毁灭,为何大篇幅写辉煌?如果去掉2—4自然段,好不好?为什么?(体会“对比”表达的作用:进一步衬托……)

  说一说,议一议:

  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就是运用了铺垫的手法,引起读者共鸣,激发读者情感。

  六、自读文段,看一看外国人(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找出属于“铺垫”的段落,读一读。

  课堂交流。

  七、口语交际

  我心爱的物品丢了。

  要求:运用铺垫的手法描绘出物品之珍贵,从而衬托心情。

  小组内交流,然后课堂交流。

  七、作业

  将口语交际的内容整理,写一篇习作。

  板书设计:

  损失巨大

  圆明园的毁灭建筑风格———富有特色

  价值赞叹赞美

  历史文化———价值庞大

  毁灭————惋惜痛心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

  设计说明

  鲁迅在本篇课文中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好的故事”,描绘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未来的期望,暗示了与黑暗势力不懈抗争的决心。全文以情绘景,情景交融。教学设计中,以体会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为主线索,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结合相关资料来理解梦中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美的理想的追求。注重积累运用,通过拓展练笔,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鼓励摘抄优美语句,丰富学生积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

  2.搜集鲁迅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发质疑,深入读文

  1.板书课题,直接导入:同学们,看到课题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预设: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好在哪儿?

  2.介绍背景: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帝国主义正在迫害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的生活也比较艰苦。在这样的境况下,这篇文章表达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走进文中,细细品味。

  设计意图:抓住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思考。适当介绍背景,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初读课文时,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

  2.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

  3.出示词语,检查字词认读情况。

  搁在错综澄碧萍藻荡漾火焰瘦削瞬间凝视骤然掷石头陡然

  教师强调:“综、藻”是平舌音,“掷、澄、瞬、骤”是翘舌音,“削”在本课的读音为“xuē”。

  4.指名分自然段读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5.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遇到不懂的词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也可以查字典。提醒并训练学生养成自学生字词的好习惯。

  膝髁:膝盖。

  伽蓝:佛寺。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晕:光影、色彩四周模糊的部分。

  骤然:突然;忽然。

  蹙:皱(眉头);收缩。

  陡然:突然。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把课文读通、读顺。引导学生采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小组里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个“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归纳概括。(这个“好的故事”指的是一个梦境。)

  引导学生用合并段意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深夜的情况,引出梦境中“好的故事”。

  第二部分(4~8自然段):“我”梦中所见的“好的故事”。

  第三部分(9~12自然段):“我”清醒过来回到现实,“好的故事”破灭。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搁、综、澄、萍、藻、漾。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

  3.说一说哪些生字在书写时有困难。师生进行交流,教师强调“萍、藻”是上下结构,“搁、综、澄、漾”是左右结构。

  4.教师相机进行示范。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6.投影展示,师生进行评议。

  设计意图:在观察、示范、临写、评价的基础上,掌握生字的书写。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认识“雾、蒙、翅、膀”等5个生字,联系上下文与实际理解“雾蒙蒙”“幽深”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雾、蒙、翅、膀”等5个生字,联系上下文与实际理解“雾蒙蒙”“幽深”等词语。

  难点:掌握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联系实际、组词法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游戏导入:看到这个字——鸟,大家想起哪些成语或是诗句呢?

  小鸟依人

  鸟语花香

  百鸟朝凤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杜甫《望岳》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大家对鸟都有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和鸟有关的课文,请看到课题:父亲、树林和鸟,看到课文题目,你有什么好奇的吗?父亲、树林和鸟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感知,疏通字词

  (一)初读全文,标出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疏通长难句。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1、指名学生朗读,检查初读效果;

  2、指导朗读:长句子要注意停顿,幽深的雾蒙蒙的这两个词语比较难度,大家可要都准确啦!可以重读望了又望,闻了又闻,来表示强调!

  3、学习一类字:雾、蒙,。

  ①我们先来看雾字,上下结构,一个雨字头,一个任务的务,请注意雨字头写扁,同学们看过雾吗?

  ②再来看蒙字,这是个多音字,同学们知道吗?它有三个读音。蒙字也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中间有两笔短横。

  4、联系实际理解字词:雾蒙蒙是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可以通过联系实际的方法,你看过雾吗?有雾的时候是怎样的呢?这句话中还有比较难懂的词语——幽深,我们可以通过组词法来理解,是什么意思呢?幽静/深远的意思;那现在请大家想想这是怎样一个树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1、指名朗读;

  2、理解字词:凝神静气、兀立,同学们可以联系上下文和结合实际去理解,同学们请起立,我们来演一演父亲,像父亲一样望一望。

  3、通读一类、二类字词。

  (三)学习一类字:这篇课文中还有这些字需要同学们学会书写,请同学们准备好《写字本》,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些字!

  1、一类字按结构归类;

  2、重点学习:鼻、翅、膀三个字;

  3、每个字描红两遍,临帖两遍。写好了同桌交换互相评一评。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观看朗读视频,在文中圈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时间是一个春天的黎明,地点是滹沱河岸的一片树林,人物有我和父亲,事件是父亲和我在树林里谈论鸟儿。

  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课后作业:完成本课的《写字本》;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上网搜集关于鸟儿的百科知识。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春天美景,感受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背诵古诗,弄懂诗句意思。

  2、感受春天美景及儿童生活情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春天的脚步",昨天我们学习了本单元《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绝句》,谁来给大家背一背 今天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第二首古诗《村居》,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高鼎所写。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朗读,指名读,读诗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有读出节奏和韵味。

  3、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4、这首诗中,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谁来提出来?

  拂堤:轻拂着堤岸。

  春烟:春天腾起的烟雾。

  散学:放学。

  纸鸢:风筝。

  5、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吗?先自己说一说,然后再和同桌进行交流交流。

  三、品诗古诗、感悟诗情

  1、出示前两句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指名读,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这两句诗中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

  (2)你看到小草是什么样的?这绿绿的小草在春天里旺盛的生长,真是惹人喜爱,你们还想去读一读另外一些诗人笔下的小草吗?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诗人写诗时所处的时间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尽同一种事物,也会呈现中不同的状态。

  (3)这拂堤的杨柳真美!我们还学习一首描写柳树的古诗巜咏柳》,指名读、齐读。

  (4)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这首诗前两句写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色,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春景吗?

  2、出示三、四句古诗: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过渡)这迷人的春景,不仅吸引了我们,更让一群孩子欢乐不已。谁来读一读后两句诗。谁来说说后两句话的意思?谁放过风筝呢?谁来给大家描述一下放风筝的景象?

  (2)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诗。这两句诗写人物的活动,写了孩子们放学后放风筝的情形,感受到孩子充满了生机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闭目想象,老师有感情的范读。

  4、齐读古诗,背诵古诗。

  5、指导书写生字。

  四、布置作业。(任选两项完成)

  1、背写古诗《村居》。

  2、摘录描写春天的诗句。

  3、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并把自己看到的景色描写下来。

  板书设计:

  村居

  景(美丽) 人(生机)

  赞美热爱春天

  教学反思:

  《村居》写的是诗人在农村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的.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古诗是一幅有声的画。在学习古诗时,我首先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似乎听到了什么?学生就会大胆交流:看见莺在天上飞来飞去;小草长出来了;杨柳树也发芽了,长长的枝条垂下来随着春风轻轻地摆动,轻抚着堤面;孩子们放学了,在放风筝;烟囱里冒出了缕缕炊烟。听到了莺的鸣叫声;孩子们的欢笑声;下课的铃声。这样学生和诗人一起走进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一同欣赏那醉人的美景,从而使学生渐入古诗意境,达到人入画中、人融画中。

  情感是古诗的魂。学生主要通过情感体验而喜欢读古诗,在学习“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时,我特别注重创设情境,从情感体验为主线,首先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放纸鸢的乐趣。再引导学生交流情感从而体会诗人所表达的对春天的喜悦和赞美。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会认“隼、瀚”等5个生字,会写“冠、俯”等10个生字,掌握“猎豹、鸵鸟”等词语。

  2、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按照事物由慢到快的顺序排列来安排写作顺序。

  3、学习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及这些说明方法各自的作用。

  教学重点:

  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

  学习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及这些说明方法各自的作用。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同学们,今天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谜语:

  似虎不是虎,

  速度快过虎,

  身披花点衣,

  羚羊填饱肚。

  ——打一南非动物

  生猜谜语。

  同学们,我们知道,猎豹是动物界非常著名的运动健将,它奔跑的瞬间时速可达一百千米每小时。猎豹厉害吧?可是,还有比猎豹更厉害的呢?它们是谁?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板书: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教师相机指导。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三、速读检测。(出示课件5)

  同学们,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能把握文章内容。如果我们能加快阅读的速度,那么阅读的效果是不是就会增强呢?下面,我们就进行速读练习。

  1、本文共700多字,我的阅读速度为_______分钟。

  2、讨论、交流:如何才能加快阅读速度?

  3、速读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设计意图:设计速读这个环节,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

  生读课文,交流。(预设)

  生1:我读这篇文章,用了大概5分钟。

  在阅读的时候,我先根据题目提出了一个问题,然后带着这个问题读,这样读得更快一些。

  生2:我读这篇文章用了4分钟。

  在阅读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词语,我也不纠结,而是直接越过,继续读下去。

  生3:我读这篇文章用了大概6分钟。

  我在读课文的时候,用的时间比较多。因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会稍作停留,思索一下,这样就拖慢了阅读速度。

  生4:我用了大概四分钟多点,不到五分钟。

  在阅读的时候,我抓住每段的重点句子,重点读,其他的地方,我会加快速度。

  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那么,速读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生1:速读课文,能尽快把握课文内容。

  生2:速读课文,能节省阅读的时间,这样,就能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对课文的理解上。

  生3:在做题的时候,加快阅读速度,能提高效率。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明白了速读的好处后,要经常练习,这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设计意图:用表格的.形式理解课文,使学生一目了然,方便学生总体把握。】

  四、整体感知。(出示课件6)

  1、指名朗读课文,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介绍了哪些事物的速度?由慢到快完成下列表格。

  名称速度名称速度人二十四千米喷气式飞机鸵鸟火箭猎豹流星体游隼光声音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知道了速读的好处,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运用速读,提高学习效率。

  六、布置作业。(出示课件7)

  1、熟记本课的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继续阅读课文,看看课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1、鸵鸟善于奔跑,是鸟类中的奔跑guàn jūn( )。

  2、他在超市的专柜买了yì méi( )chì hóng( )色的胸针。

  二、选词填空。

  轻易轻松

  1、人不要( )做出承诺,做出了承诺就要做到。

  2、面对考官的提问,他( )应答,没有一丝慌乱。

  三、填空。

  文中提到的速度最快的事物是( )

  A喷气式飞机B声音C光

  【答案】

  一、1、冠军2、一枚赤红

  1、轻易2、轻松

  C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背诵3、4自然段。

  教学准备:

  (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爬山虎实物。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引起注意

  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二、回忆旧知识

  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三、对课题质疑,提出目标

  从课题上看,你认为课文主要写什么?还会写什么?这堂课我们就来研究爬山虎的.脚有那些特点?四、整体感知课文,学习字词,理出重点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注意这样两个问题:

  (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2)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交流反馈:

  (1)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嫩绿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漾起拂过叶柄蜗牛紧贴蛟龙枯萎逐渐牢固

  (学生当小老师,增强自豪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四、自主探究,理解3-5自然段

  交流话题: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1、自渎第三自然段

  2、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交流反馈:为什么这样画?

  3、脚的样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

  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

  4、实物对照,朗读。

  交流话题:怎么爬的

  1、自读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触、巴、拉、贴)“一脚一脚”换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2、觉得有趣吗?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吧。

  交流话题: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

  谁能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

  “……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总结评估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六、引发期待,布置作业

  1、爬山虎的脚让我们大开眼界,爬山虎的叶子也与众不同哦,同学们可利用课余时间去观察学校的爬山虎,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我们下堂课在交流吧!

  2、背诵课文3、4自然段。

  课后评析: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反思我这堂课,有效体现在:

  1、围绕重点目标,展开教学,课一开始,就告知学习任务,紧紧抓住脚的特点,从语言文字中研读,在单位时间内解决重要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

  2、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氛围,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提高他们学习的全体参与性。利用实物,有选择地运用教学软件来突破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我认为这些运用没有搞花架子,很有效。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字,会写“窗前、蒲公英”等15个词语;

  2.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3.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并学习作者用眼看、用心想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能领会作者的观察方法,并迁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初读课文

  1、复习在《搭船的鸟》中所学到的细致观察的方法;

  2、了解作者。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前苏联著名作家普里什文。普里什文被誉为“完整的大艺术家“、“世界生态文学和大自然文学的先驱“、“俄罗斯语言百草“,是20世纪苏联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人物,被俄罗斯文坛称为大自然的诗人与文人。他的许多作品都表现了人和大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

  3、课题引入。当你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是不是心中马上会产生疑问?草地一般都是绿色的,怎么会是金色的呢?带着这个疑问,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两遍课文,要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生字词。这一课有6个生字,我们来看一下:蒲公英、玩耍、哈欠、钓鱼、合拢。

  2、通过借助图片及做动作理解蒲公英、合拢,知道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3、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这片草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朗读课文,带着欢快的语气读出可爱和有趣,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

  三、链接习题,学会观察

  1、结合课后第2题,再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从而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注意边读边画出描写蒲公英花朵的词句。

  2、作者是怎么发现这么有趣的现象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你从哪里读到了作者观察细致呢?(“起得很早”“中午“傍晚”这些词说明作者一天都在观察这片草地。“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句说明作者发现了蒲公英的变化后没有置之不理,而是用心思考,继续细心观察,才发现了它的花瓣会合拢、会张开的秘密。)

  3、你留意过哪些事物的变化?和同学们交流。

  4、迁移运用。

  观察事物的变化,可能不是短时间能发现的,需要我们选择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个事物进行观察,在发现事物出现变化后,还要进一步仔细观察,思考发生变化的原因,注意随时在观察记录单上记录观察所得。

  推荐一个观察记录单,同学们可以借助这个记录单记录你的`观察所得,如果遇到想不明白的,可以查阅相关的工具书,做进一步的了解。

  四、识写生字。

  这一课有5个字既是会认的字,又是要写的字。它们是蒲、英、耍、钓、拢。其中“蒲、英、耍”都是上下结构的字,“钓、拢”是左右结构的字。“蒲、英、耍”三个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主笔略长,蒲字草字头的横,英字下面的一横,耍字下面的一横,都要写得略长,整个字会显得更稳;“喜、睡”也要注意写好主笔横;“钓、拢”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笔画舒展,练习书写。

  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在生活中面对普通的事物,只要做一个有心人,通过细致观察,都会发现其中的乐趣,希望大家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去用你的双眼发现更多的美好吧!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胸、婉”等5个生字,会正确读写由“散、诚”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透过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神态描写,体悟他们的心理活动。

  4、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聚焦重点

  师:今天这节课咱们继续来学习《灰雀》,齐读课题。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课文中的灰雀吗?(课件出示:“xx的灰雀”)

  (让学生自由填写,并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理由,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回顾

  故事情节,谈出不同感受,为下一步的习作铺垫。)

  师:说得多好啊!看来大家对这个故事已经有了各自初步的感受,不错!读书就应该如此。

  (卡片逐个出示词语:惹人喜爱、白桦树、胸脯、婉转、列宁、男孩、仰望、面包渣、找遍、欢蹦乱跳。)

  师:下面老师再考考大家,这些词语已经跟你们都见过面了,还能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1、认读“惹人喜爱”: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灰雀很惹人喜爱?

  2、认读“白桦树、胸脯、来回跳动、婉转歌唱”:的确,这是几只多么可爱的灰雀啊!

  3、出示词语卡片认读“列宁、男孩”:它们赢得了谁的喜爱?从哪儿看出小男孩喜欢灰雀?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

  板书:

  列宁、男孩。

  4、认读“仰望、面包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说一说。

  5、认读“找遍”:是啊,列宁每天都去看灰雀,还给他喂吃的,可是有一天突然发现其中一只灰雀不见了,列宁在周围的树林──?此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谁来说说?

  6、认读“欢蹦乱跳”:可是第二天这只失踪的灰雀又在枝头──?

  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回到灰雀失踪后的情节,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第三至第十自然段,从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聚焦“列宁的一言一行”,体会他对灰雀的爱,对小男孩的循循善诱。

  课件出示:

  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列宁问:“会飞回来吗?”

  1、自由读,同桌合作读,齐读:

  合作时要注意方法,特别要学会听同桌读的本领,听后认为他读得不错,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表扬表扬他,认为读得不够好,就应该帮他指出不好在哪里,或者和他一起再读一读。

  2、学生交流:

  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3、是啊,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都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4、列宁真的以为灰雀飞走了或是冻死了吗?引导学生明白他是想通过表达对惹人喜爱的灰雀的担心,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感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列宁对孩子的尊重和爱护。

  5、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列宁的话。

  三、聚焦“小男孩的一言一行”,体会他对灰雀的爱,感受他知错就改的好品质

  课件出示: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1、请学生用刚才的方法学习小男孩的话。

  2、交流体会男孩的心理活动过程:

  ⑴男孩说话时为什么要停顿一下呢?他心里会想到什么?

  ⑵孩子担心列宁知道是他捉走灰雀、想说又不敢说。

  ⑶“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男孩说这句话时,他“看看”列宁,

  这个“看看”表明他已经下定决心,鼓起勇气的心理变化过程。

  “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进一步说明了男孩决定改正错误的心变得更加坚决。

  3、指导感情朗读小男孩的话。

  四、整合对话

  对比列宁和小男孩对灰雀的爱,进一步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爱护,男孩知错就改的诚实品质。

  课件出示:

  “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

  1、指导分角色朗读对话。(同桌读、男女对读。)

  2、师相机小结过渡:

  其实列宁和小男孩都非常喜欢这几只灰雀,只是他们爱的方式不同,引导学生明白: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第二天就把灰雀放回了树林。

  课件出示画面:

  灰雀在枝头歌唱,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理解第11至13自然段。

  1、自由读最后三段话。

  2、师:看,可爱的灰雀又在枝头欢唱了,此时的它会对列宁说点什么呢?又会对小男孩说些什么呢?

  出示句式:

  灰雀在枝头欢唱,好像在对___说:

  3、理解:列宁为什么不问小男孩而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列宁对小男孩的尊重和爱护。

  4、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此时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出示句式:

  小男孩在心里默默地对___说:“______。”

  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知错能改的好品质。

  5、激情总结:

  列宁对灰雀的爱感动了男孩,他对男孩的尊重和爱护也赢得了男孩的喜爱,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五、快乐作业

  1、指导书写:

  “或、者”等六个生字。

  2、任选一题,写几句话:

  ⑴学了课文,我想对列宁说:“________________。”

  ⑵学了课文,我想对小男孩说:“________________。”

  ⑶学了课文,我想对灰雀说:“________________。”

  学了课文,我想对每一个人说:“________________。”

  3、拓展:观看搜集到了人与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的思想感情,升华文章的主题。

  板书设计:灰雀

  爱爱

  列宁更爱男孩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为两课时。有以下几点反思:

  1、在导入部分,我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唤起他们已有的感受与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的有信息的能力”,课前我收集了一些灰雀的资料提供给学生,虽然这样做加强了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知识整合。从课堂教学的反馈来看,让学生自己多渠道、多途径地收集资料,效果会更好。

  3、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列宁的言行,神态、感受对灰雀的喜爱,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在这点的处理上我有意设计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策略,希望能让学生读出一方新天地,但教学时,缺乏对学生问题的及时有效引导,这部分内容学生学得有些被动,教学气氛略显沉闷。

  4、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虽然意识到要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学会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因此在教学第一段时,我渗透了一些有关描写动物的写作方法,但深入得还不够,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如当时让学生照样子说说,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

  5、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积极有效地评价,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但我在教学中,评价方式太过单一,只有师评,还应该给学生提供自评与互评的机会,这样做会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在课堂上形成一种积极交流、双向互动的局面,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9

  一、复习内容,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听写词语,订正。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所得)

  师小结:本文介绍了松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和段落。

  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松鼠“漂亮”

  生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1.默读,找一找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_”画出来。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呢?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的?边读边思考,边画出相关语句。

  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

  3.朗读练习:无论是玲珑的小面孔,还是帽缨形的尾巴,都让我们感受到小松鼠的漂亮与可爱,能不能通过朗读让别人也体会到小松鼠的`漂亮可爱呢?谁来试试?

  (二)松鼠“习性”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和同桌说一说这部分介绍了松鼠的哪方面特征。

  生总结,汇报

  板书:性格特征---胆小(活动范围活动时间)

  2.读第三部分,看看这部分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松鼠的特点?

  生总结、汇报

  师:你们瞧,作者把松鼠搭窝的过程写得多具体呀!你能不能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画出来?(先……再……然后……)

  师生对读这一句,感悟言之有序。

  4.读第四部分,看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

  生总结、汇报(生育、毛发、爱干净)

  小结:本文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生活习性,突出了它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学习了本文后,我们也对松鼠产生了喜爱的感情。

  三、拓展提升,布置作业

  师: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生充分讨论)

  学会观察;抓住动物的特点;语言准确、生动;融入自己的感情。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第3题;

  2.继续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仿照《松鼠》的写作方法,接着写一写它的生活习性。(简写一段,字数100字左右)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1会认“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律”等11个生字,会写“竹竿、白茫茫、规律”等词语。

  2.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里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过程:

  一、从“天堂”入手,激趣导入

  1.在人们印象中,“天堂”是怎样美好的存在?

  板书:天堂

  你印象中,什么地方是天堂?

  (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2.想象:鸟的天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地方?

  (小鸟生活的乐园)

  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可以边读边思考:

  (1)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间?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2)每次看后“我”分别有什么感受?请用“ ”画出有关语句。

  (3)鸟的天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3.把反复读书后,在仍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

  1.在小组内交流读书的收获,讨论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可以小组推荐,也可以自由发言,交流)

  (1)就三个思考的问题集中交流。

  ①大榕树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

  ②“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一句是什么意思?

  ③最后一句中的两个“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不加引号?从中心句入手,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突出了重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④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为什么“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我”的感受是什么?

  ⑤为什么“我”对鸟的天堂有一点留恋?为什么作者说“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⑥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为什么说是“鸟的天堂”而不用鸟的乐园(或世界)? “鸟的天堂”(或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将梳理的疑难问题插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加以解决,使质疑解疑成为理解内化的学习过程。

  四、选择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巴金先生用他清新流畅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你们愿意再仔细地读读课文吗?

  1.练习读课文,重点读自己最感兴趣或最喜欢的段落。并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读书的体会或感想。

  2.把自己认为读得最精彩的段落读给同学听。

  (1)指导朗读:要读出榕树的静态美,抓住:茂盛、全部生命力、簇、堆、翠绿、明亮、照耀、新的生命、颤动、美丽等重点词语。

  (2)想象:是啊!这榕树枝繁叶茂,绿得多么可爱!一簇树叶堆在另一簇上面,密密层层的阳光照在翠绿的叶子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一阵微风吹来,鲜亮的叶子一动一动,像在长啊长的!请同学闭目想象。

  3.关于众鸟活动的场面。

  读一读,说说感受:

  (鸟多:到处、大、小、花、黑、应接不暇快乐:叫、飞、扑)

  五、扩展讨论交流:

  1.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就是这里的一只小鸟,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地方吗?

  (1)这儿生态环境好。

  ①这儿环境幽美。

  ②这儿气候温暧,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而有生机。

  ③这儿资源丰富,由于气候温暖湿润,各类虫子繁殖旺盛,因而鸟儿的食物就丰富。

  ④这儿的榕树大。大榕树生长旺盛,枝繁叶茂,非常适合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是名符其实的鸟的天堂。

  (2)人们保护意识强。

  这儿的人们不许人捕鸟,因此鸟儿们得到了保护,能够无忧无虑地生活、繁衍。

  2.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你的同伴呢?

  小结:榕树为鸟的生活提供了美好的环境,鸟在此生活,使得榕树更能茁壮成长,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是多好哇!它使得人类的家园更加美好。

  六、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这时候“我”的感受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1)“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一句中的“回头看”是什么意思?(体会到留恋之情)

  (2)读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体会到无限赞美)

  2.用留恋、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总结:同学们,“鸟的天堂”之所以成为鸟的天堂,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受到人类保护。可怕的是,让鸟儿自由快乐生活的地方现在已经不多了。如果有一天世界失去了鸟儿的叫声,看不到鸟儿的飞翔,大自然会变得多么寂寞、冷清啊!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护鸟类,为它们创造更美的生活环境!

  八、作业: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如果你生活在鸟的天堂,为使鸟的天堂更美丽,你会怎样做?试将你的做法写下来。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教会小伙伴玩游戏。

  2、提高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介绍游戏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重点:提高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介绍游戏的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做游戏好吗?(板书课题)

  二、引导交流,自由表达

  1、那你们喜欢玩什么游戏呢?(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丢手绢、跳皮筋、贴鼻子……

  2、一边玩游戏,一边观察游戏的过程,看看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

  3、采访这位勇敢的小朋友,你是怎样把小熊的鼻子贴到准确的位置的`?

  4、采访现场的同学,说说你在笑什么。

  5、说说刚才游戏的整个过程,好吗?

  要说得既有顺序又完整:

  想想需要做哪些游戏准备,需要几个人玩,先怎么玩,接下来怎么样,结果赢没赢,哪里最有趣?

  6、学生自由发言,说游戏过程。

  7、你还玩过什么游戏,给同学们说一说。

  三、合作游戏,人人参与

  四、分组讨论,交流体会

  把你最开心的地方说给小组的其他小朋友听一听好吗?每一个小组选一个说得最好的在班上交流。

  课后反思:以“贴鼻子”的游戏进行观察、引导,逐步引导学生大胆表达,通过游戏玩乐——自由表达——人人参与——组内交流——拓展延伸,引发了学生思维的交叉及补充,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2

  文本解析

  《四季之美》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单元的内容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一篇写景散文,全文以简短的篇幅、简单的结构,按照四季的顺序写景,每段开头作者都开门见山点明在这个季节中最美的时刻——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然后抓住这一时段中自己认为最美的景物进行描述。本文选择独特的视角,运用动态描写,结合精妙的语言表达,写出了四季所具有的独特韵味,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作者对自然、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在设计本文时,我把本文定位为“语用型”,引导孩子从结构和用词上来学习运用。结构上来说,四个自然段都用“……最美是……”的句式开头,齐齐整整,后文描写则或长或短,错落有致。从用词上来说,“微微、红紫红紫、漆黑漆黑、蒙蒙、翩翩”等叠词,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音韵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旷、怡”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会写“黎明、红晕”等13个词语。

  2.通过寻找景物、品味语言、读出韵味的方法,感受动态描写,体会春天黎明独特的韵味。迁移此法,感受夏夜之美。

  3.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运用动态描写将生活中的景色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抓住主题,破题引入

  1.出示篇章页,谈话导入: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交流四季之中富有特色的景物,感受“四时景物皆成趣。”

  2.板书“四季之美”,指名读、齐读课题3.学生自由交流对作者清少纳言的了解。教师相机补充,并解释《枕草子》中“草子”的含义。通过书名感受散文的随性美。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教师明确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写了四季的哪几方面的内容,同步完成作业本91页上第3题第一行填空。

  小结:四季之美,作者却用她独特的视角选择了黎明、夜晚、黄昏、早晨这四个时间点来写,不愧是日本散文的鼻祖。那就让我们先进入春天,看看作者笔下春天的黎明美在哪里。

  三、探究文本,品读感悟

  (一)走进春天,感受“春天最美是黎明。”

  学生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一找: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春天黎明的美?

  1.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①:“鱼肚色的天空”“微微的红晕”“红紫红紫的彩云”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三幅天空色彩图,感受天空的色彩美。

  “鱼肚色的天空”:春天黎明宁静的色彩。

  “微微的红晕”:很淡很淡的红色。

  “红紫红紫的彩云”:随着时间的变化,天空的颜色越来越浓。

  春天黎明天空的色彩果真很美。指名读。

  预设②:“一点儿一点儿”

  天空就是这样一点儿一点儿地慢慢地在变化,作者就是如此善于捕捉景致瞬间微妙的动态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天空的动态美。(板书:动态美)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读出缓慢、柔美的感觉。

  预设③:“泛着”“染上”“飘着”

  通过泛着、染上、飘着这样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天空的颜色是一直在发生变化的。这种动态美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了春天最美是黎明。

  伴随音乐指名读。其余同学闭眼想象画面。2.引导学生感悟这样的黎明是一种怎样之美?

  预设:安静之美、柔和之美……

  小结:是啊,春天最美是黎明,这是一种平静之美,柔和之美……这让我们享受到了一种美的生活。

  (二)学法迁移,自由品读“夏天最美是夜晚。”

  学法小结:同学们刚刚我们通过圈画关键词、展开想象的方法,感受到了春天最美是黎明。那么夏天最美是夜晚,又是一种怎样之美呢?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自学课文第2自然段,你又从哪里感受到了夏天夜晚的美?

  1.学生根据第一段的学法,自学感悟“夏天夜晚之美”。四人小组交流分享。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提问、指导。

  预设:

  (1)“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板书:萤火虫)

  ① “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它们是在干什么呢?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预设:它们可能在开派对,感觉特别的快乐。

  它们可能在进行着舞蹈比赛,感觉特别的自由,舞姿很优美。

  它们也许是在指引方向,感觉很暖心。

  ② 指名读,读出轻松、优雅的感觉。其余同学闭眼想象画面。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③ 出示萤火虫图片,学生根据画面齐读课文。

  ④ 引导学生关注“明亮的月夜固然美”,通过前后对比,再次感受夏天最美是有萤火虫翩翩飞舞的夜晚。

  再次朗读,感受有萤火虫飞舞的暗夜的美。

  (2)“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① 这一只两只的萤火虫为什么要在雨夜出来呢?他们会飞到哪里?

  预设:它们大概是饿了,飞到树丛里觅食。它们可能比较贪玩,溜到河边去玩耍。它们一定是在给雨夜迷路的小动物照亮回家的路。

  ② 教师根据学生想象,相机指导朗读,感受夏天雨夜萤火虫飞舞的美。

  ③ 萤火虫飞到哪,哪就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吧。全班齐读。

  ④ 句子对比,感受“动态美”。

  出示:“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两只萤火虫,这情景着实迷人。”学生对比原文,发现不同。

  预设:“一只两只”,感受到萤火虫是不断地在出现的。而“一两只”缺少动态美。

  预设: “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通过“飞行”感受到作者将雨夜的萤火虫进行动态描写,使文章更为生动。

  谁来读一读这种萤火虫不断飞出来又消失,并且到处飞行的动态美。指名朗读。

  ⑤ 这样的夏夜又是一种怎样之美?(宁静之美) 再次通过朗读,感悟“夏天最美是夜晚。”

  四、课堂小结,迁移运用

  同学们,在清少纳言的眼里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那在你们眼里什么季节最美又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交流,并尝试运用动态描写,把印象最深的某一个画面写具体。

  五、板书设计

  22.四季之美

  春 黎明

  天

  空 动态美

  夏 夜晚 萤火虫 秋 黄昏

  作业设计

  1.在课堂自学过程中完成《语文作业本》第3题春、夏两列。 2.仿照课文1.2 两段,用上动态描写,把选择印象最深的某一个画面写具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3.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课文的韵味。

  4.初步了解动态描写,培养学生的文学品鉴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3.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课文的韵味。难点:初步了解动态描写,培养学生的文学品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授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散文《四季之美》谁能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四季之美,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独特的韵味。

  2.一年四季人人都会写,如果让你写,你会写什么?譬如春天,你会写……我们写四季往往写的是事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而作者写的是四个时间段。这是一种时空的视角,这种视角很独特。

  二、研读“春天的黎明”感受独特的韵味

  1.让我们随着作者独特的视角,走进春天的黎明,自己读一读,尽可能把自己感受到的没读出来。

  2作者是通过描写什么把春天的黎明写的这么美?(抓描写色彩的词语,体会天空颜色的动态变化。)抓关键词语“一点儿一点儿”体会天空逐渐变亮;“鱼肚色、红晕、红紫红紫的彩云”体会天空色彩的变化。(动态描写)

  3.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三、研读“夏天的夜晚”感受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

  1.走过春天的黎明,我们来到了夏天的夜晚,自由读文章想象文字当中的画面。

  2.我们想着想着就会发现,作者描写了三种夜,明亮的月夜、漆黑漆黑的暗夜、蒙蒙细雨的.夜晚。这三种夜蕴含的画面非常丰富,但是作者却写的特别简洁。明亮的月夜她只有了三个字:“固然美”,后面几种夜也只用了一半句话,为什么?他为什么要写的这样的简洁呢?明亮的月夜---常见、熟悉,作者只有了“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和蒙蒙细雨的夜晚,作者用了“也有、即使……也”这些词语本身没有画面感,但是却能把丰富的画面送到了我们的眼前,送到了我们的心里然我们感受到作者这种独特的审美情趣。

  3.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三种夜,感受夏夜的美丽,和独特的韵味。

  四、自主合作探究,研读感受秋冬之美

  1.四人组合作学习

  四人组合作要求:

  (1)自由读秋冬部分,说说分别写了哪些景物,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写旁批。(有意思、有情趣)

  (2)四人组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景物:归鸦 大雁 风声 虫鸣 (体会人情味温暖)

  乌鸦并不美,但在作者的笔下却成了美的象征。点点归鸦像人一样充满感情,急急匆匆归巢的情景,十分动人、美好。家是他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

  大雁比翼而飞,相亲相爱,这不就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吗?这些动态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

  3.出示: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对比体会清少纳言的温情。

  “自古逢秋悲寂寥”但在清少纳言的心中秋是温暖的,秋是有人情味。归鸦、大雁所展示的温情和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而这一切都源于清少纳言心中充满爱,所以眼中皆是爱。

  4.谁来继续和大家分享,指名汇报冬天的景物,体会作者笔下冬日的“和谐”。

  寒冷的冬日,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围着炭火,捧一杯热热的牛奶,看着窗外漫天飞雪,此时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着闲逸的心情和着寒冷的冬晨是多么的和谐。

  5. 请把这份闲逸与和谐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吧!

  6. 配乐背诵全文。

  五、品析词语,了解结构

  1.再次默读全文,你发现这篇散文中的词语有什么特点? 作者使用了叠词,一方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节奏感和音韵美,另一方面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新鲜词语“闲逸的心情、寒冷的冬晨”的使用然我们会有一种不一样的体验;大量四字词语或成语的使用让整篇文章读起来很美。

  2. 从结构上来说,四个自然段都是使用“……最美是……”的句式开头,齐齐整整,后文描写则或长或短,错落有致。

  3. 从表达上来看这篇散文具有独特的视角、表达和韵味。

  六、小练笔:

  课文所写景致不多,却营造出了没得氛围,请你仿照课文试着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七、作业:

  1.搜集不同译者翻译的《四季之美》比较阅读。

  2.读《鸟的天堂》找出文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课文里的动态描写。

  板书:

  22.四季之美

  独特 视角

  表达 韵味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学习创造性复述故事、续编故事,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

  2、体会相同意思的不同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3、学习扩写段落。

  4、积累古诗词。

  教学重点:

  1、学习创造性复述故事、续编故事,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

  2、体会相同意思的不同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3、积累古诗词

  教学难点:

  学习扩写段落。

  教具准备:

  课件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这一单元,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

  板书:语文园地三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激发他们一探究竟的欲望。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出示课件2)

  同学们,你给别人讲过故事吗?你讲故事的时候是不是增加了一些内容?是不是对故事进行了创编?今天,我就教大家怎样创编故事。

  板书:创编故事

  (1)师:同学们,你知道怎样创编故事吗?你知道创编故事的要求吗?现在,老师就跟大家谈一谈。(出示课件3)

  A、可以换一种人称讲。根据讲述的需要,我们可以改变原文的人称。

  B、可以对故事“添油加醋”,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这样会让故事更加生动。

  C、可以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这样会使情节更加完整。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创编故事的方法,指导他们的习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2)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要点,把课文中的例子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在自学的基础上把握词语、段落的特点,提高他们对词语运用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2、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体会左右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4)

  A、大声朗读词语。

  B、寻找左边词语和右边词语的差别。

  C、体会表达效果。

  生总结、汇报

  (出示课件5)

  左边的词语是俗语,比较口语化;右边的是成语,较为简洁。在表达效果上,口语化的语言更贴近生活,显得更为生动。

  板书:口语化的语言更生动

  成语较为简练

  如:一毛不拔铁公鸡

  胆小怕事顾虑太多杞人忧天

  拿不定主意举棋不定

  (2)仿照例子,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出示课件6)

  A、读44页两段文字,比较二者的不同。

  师:我们读文中给出的例子,发现原文比较简洁,而改写的文章较为生动。这是因为在改写过程中,加入了作者的合理想象,把狼和小羊的对话描写得非常详细。但是小羊的结局并没有改变,这说明改写的同时也要忠于原文。

  B、师总结:我们在写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时候,也要加入合理的想象,把他们的语言、动作描写得详细一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意思,从而达到对诗歌的理解。】

  3、日积月累

  学习《乞巧》这首诗。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度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1)指导朗读这首诗。

  (2)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7)

  林杰(831-847):字智周,唐代诗人,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六。《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3)板书:说说诗句的意思。

  (出示课件8)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4)学生读读背背。

  (5)测试学生背诵。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明白了俗语和成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明白了怎样进行创编故事,还学习了古诗。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板书内容:

  板书设计

  创编故事

  语文园地三口语化的语言更生动成语较为简练

  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词语、句子的重点,让学生在品味词语的基础上,体会俗语和成语的表达效果;在“故事创编”这个环节上,我引导学生发现原文与新作的不同,从而让他们明白创编故事的要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我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摒弃了以往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旧模式,鼓励孩子们自己学习,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同时,让孩子们多读,达到当堂成诵。效果较好。

  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对《乞巧》这首诗的背景介绍得不够详细,致使同学们对我国这个传统的节日了解得不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尽力做到讲解详细,让同学们获得更多的知识。

  备课素材

  古诗相关资料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这首诗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乞巧:中国古时风俗,是七夕节最普遍的风俗。农历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七天八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民间各地乞巧的传统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本组单元课文,明确什么是段落的关键句;

  2、了解关键句和本段落之间的关系。

  3、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找到并掌握关键句出现的地方及作用。

  4、提炼出“围绕关键句写一段话”的写法,为本单元习作做准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关键句和本段落之间的关系。

  2、难点: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找到并掌握关键句出现的地方及作用。

  教学过程:

  1.一认识“关键句”。

  师:昨天,我读到特别有意思的两段话,你们有兴趣读读吗?出示两段“关键句”在开头的段落。点生读。

  师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后面都是在围绕第一句的意思写。

  师:相机引出“关键句”。

  有两个聪明的小朋友,他们还有更多的发现呢!你快读读他俩的对话,看看他们的'对话中你能发现什么秘密?

  2.生合作读“交流平台”。动笔勾画其中的“秘密”。

  3.师生交流。

  师:说说看,你知道了什么?

  生:罗列“关键句”出现的三个地方和作用。

  回顾课文、回归整体、提炼写法

  师:

  “小福尔摩斯”们,现在去到本组单元课文中去找找“蛛丝马迹”吧!

  出示交流要求:

  (1)学生小组交流,找出所学精彩段落,师相机出示,让学生美美地读;

  (2)师:去掉段落这三个“关键句”,进行对比朗读,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总结出“关键句帮我们更好理解一段话”,“段落中心意思更突出”。

  联系生活练习说话

  1.出示“美食糖醋排骨”图。

  2.学生自由练说:妈妈做的糖醋排骨真好吃啊!

  3.出示“春光”图学生自由练说:春天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4总结:

  师:看来,关键句作用真大啊!同学们发现了这么重要的一个写作方法,以后习作中我们一定要记得用上哟!

  设计意图

  “交流平台”在平常上课中很容易被老师忽略,要么是老师不太明确要求,要么授课时“一笔带过”。事实上它的存在对学生“习得”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写作手法等提炼具有指导意义。用“以段代段”的理念,借助课外阅读段落,引领学生在充分交流中发现、在发现中学会总结,在总结中提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这也符合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池上》,会认诗中的生字,会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受诗中儿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二、重难点:

  能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课前准备:

  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一、回顾引入。

  1.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古诗,指名背诵。

  2.揭题,释题。思考:“池上”是什么意思?

  3.出示课文插图课件,引导学生借助图画说出图画大意。

  (1)学生展示平时积累的古诗。

  (2)自由发言,互相补充。预设:“池上”就是荷花池里。

  (3)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表达,说清楚谁在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质疑。

  1.出示学习要求。

  自学三读法:

  一读:读准读通课文。

  二读:画出生字,记住字形。

  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

  2.指导学习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认读。

  (2)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认读。

  1.按照学习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画生字,识记字形,轻声读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生字。

  (1)自己练读、开火车读。

  (2)同桌对读,检查。

  三、再读感悟,解决疑问。

  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过渡:《池上》这首诗,写的就是图上的事情。让我们看看图,请大家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播放音乐,教师范读。

  3.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4.组织小组合作交流每句诗的`意思。

  5.组织全班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6.指导朗读:全诗语速平缓,语气轻松活泼。要读出小娃天真机灵、调皮可爱的形象。

  7.指导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组织全班展示。

  (1)认真观察要求会写的生字,交流书写要注意的问题。

  (2)仔细观察教师范写。

  (3)描红、临写。

  (4)全班展示。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05-16

部编版语文单元教学设计11-23

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01-09

部编版语文乌鸦喝水教学设计12-05

关于部编版语文单元教学设计10-02

部编版上册语文园地教学设计04-12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经典【15篇】05-17

部编版语文母鸡教学设计(精选10篇)07-11

部编版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经典【5篇】01-21

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精选18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