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语文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微课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13 11:32:22 兆波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微课语文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微课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微课语文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微课语文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复习“探讨文章内容安排特色”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知识,结合文本明确作者写作过程中内容材料的选取和安排意图;

  2、理解作者写作中内容材料安排顺序的目的:

  3、能将学到的知识逐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内容安排的目的。

  教学难点:

  能让学生学有所用。

  教学过程:

  一、单元复习:出示:知识树从文章出处、作者、体裁方面复习。

  二、回顾文本,体悟写法

  (一)第一课《藤野先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本文回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课文开头五个自然段却一句都没提到,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是什么呢?

  答案提示:课文开头部分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对“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的不满和厌恶。在全文结构上是为离开东京去往仙台求学作铺垫。写一路上的所见所想以及在仙台的艰苦生活则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感情。

  温馨提示:文章开头部分运用了衬托手法,用“清国留学生”来反面衬托鲁迅先生,突出了鲁迅先生可敬可贵的爱国精神。而正是这爱国的精神,才赢得了藤野先生的关爱与尊重,同时,这又为鲁迅先生到仙台见藤野先生作了铺垫。

  (二)第二课《我的母亲》思考并回答问题

  课文的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答案: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既写出了童年生活得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三)第四课《列夫托尔斯泰》思考并回答问题

  课文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丑陋外表的描写,会影响后边对大文豪形象的刻画吗?

  参考答案:写托尔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同时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实际上是反衬了他眼睛的无比精美。托尔斯泰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如果进一步探究,可以认为,写他形貌的矛盾统一,实质上也是写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以及他本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统一的,列宁就说过,他既是伟大的,又是可笑的。

  三、小练笔:运用课上所学的知识“铺垫”“衬托”等写写我们可爱的妈妈。

  微课语文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2、 学习读书的一些基本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掌握课外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一些课外书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以“聪”导入:你想变得更聪明吗?那怎样才能变得更聪明呢?(多读书)

  2、 说说你平时是怎样读书的?

  引入:读书要讲究方法

  二、读书方法的指导

  1、指导读一本书的基本方法

  2、指导具体的读书方法:选读法、粗读法、精读法、笔记法

  3、指导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摘抄型、感想型、归纳型、想像型、评价型

  三、总结:读书讲究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四、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而生在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后阅读肯定会更顺利,生的阅读兴趣会更浓。因此,本节教学旨在引导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

  微课语文教学设计 篇3

  一、微课题目: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让《背影》更感人

  二、教学思想: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记事抒情散文,文字凝练优美,感情饱满深沉,从中国人最关注的角度——伦理,来表达内心的感情,因此,无论从写作技巧方面,还是从伦理道德方面,我们都可以从中挖掘非常宝贵的东西,这个微课,我从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入手,让学生领悟深沉的父爱。从这一点说,我觉得在这个微课中,我们可以带给学生两个东西,其一,写作技法之巧;其二,传统美德之善。

  三、教学特色:

  从人物刻画的细微之处:人物动作细节描写挖掘寓意深刻的父爱主题,是这个微课的教学特色。微课只分析了《背影》中感人至深的背影:望父买橘。从父亲的动作细节描写切入,让学生深刻领悟父爱这个主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望父买橘中父亲动作细节的分析,领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父爱。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体会深沉的父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五、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学习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体会深沉的父爱。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您好,这个微课重点讲解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让《背影》更感人。《背影》是散文中的名篇,我们知道,在《背影》这篇文章中一共描绘了四次父亲的背影,其中以望父买橘的背影最为感人,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是怎样来刻画父亲背影形象的。

  (二)教学过程

  播放幻灯片一:

  作者是怎样刻画父亲背影的?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

  上缩;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教师:教师朗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文字描述(如幻灯片所示)作者刻画望父买橘的时候,为什么是如此的感人呢?最重要的原因是作者运用了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那么什么是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呢?

  播放幻灯片二:

  人物的动作的细节描写:即准确、细致、生动地描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体状况、身份、地位、心理、习惯、情感等等。

  (教师对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进行解析)

  教师:下面我们就通过分析父亲动作细节描写,来领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播放幻灯片三:

  1、分析父亲买橘的动作描写,说明了什么?

  走路的姿势:蹒跚

  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

  教师:首先,父亲走路的姿势:蹒跚,蹒跚这个词语写出了父亲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蹒跚的背影!)

  教师: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

  动作描写,“探”可看出父亲体胖动作不灵便,小心翼翼地将腿伸下,一步一步直到接近地面的艰难过程。

  “攀”,写出月台的高度,因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是非常吃力的;

  “缩”,写出了父亲两脚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力量全在手上,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掉下去的危险。

  “倾”,父亲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孩子那样灵便,写出了父亲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描绘得很深刻。行动不便,步履艰难(艰难的背影!)

  教师总结:通过这四个动词描写,一个父亲为我买橘子艰难,蹒跚的背影跃然纸上。播放幻灯片四:

  探讨:父亲过铁道既然如此困难,为什么还坚持为我“过铁道买橘子”?

  教师:父亲过铁道既然如此困难,为什么还坚持为我“过铁道买橘子”?

  2、橘,有吉的谐音,里面包含了父亲对儿子的希望,希望儿子能够平平安安。

  3、父亲担心儿子路上口渴,橘子可以为儿子解渴。

  是啊,父亲背负着家庭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在囊空如洗的情况下,还要为已满二十岁的儿子去做一件自己根本不能胜任的事情,在这一切一切的背后,都凝结着父亲对儿子深沉而又伟大的爱。我们都知道,《背影》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朱自清写《背影》就因为文中父亲引

  的那句话“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的厉害,举箸投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是在羞愧、伤悲、感恩等等复杂情感把自己激动得不行的.情形下写下《背影》创作的。在望父买橘这个片段中,买橘子的过程和动作,描写得栩栩传神,是我们不仅好像看到父亲憨厚朴实的形象,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而且好像也看到了关注着父亲的儿子的形象,感受到了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三)作业布置

  动作细节描写在文章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真实可感,个性特征更加鲜明。一个或一处成功的动作细节描写往往胜过千言万语的表白。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母肯定给予了你许许多多的关爱,也许是一声轻轻地叮咛,也许是一次倾心的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一个温馨的早餐……想一想,生活中的这些细微的关心,你有用心体会过吗?请你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发自内心的告白,然后读给父母听。要求在描写人物行动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更要写出他在怎样做,把爸爸/妈妈“怎样做”时常常被人忽略的细枝末节描写出来。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文中作者望父买橘细节的分析,体会到了父亲对朱自清先生平淡却深沉的爱。也让我们学会了珍惜身边伟大的亲情。

  微课语文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的达成:

  懂得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能力目标的达成:

  在老师的重点讲解下,学会描写人物外貌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提升习作水平。

  情感目标的达成:

  通过微课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的积极性、自主性。

  教学背景:

  这堂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有着五年的写作功底,积累了一定的词语,但是,文章的创新意识不强,千篇一律,没什么特色。怎样通过外貌的描写就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外貌描写要注意什么?如何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地描写?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却是有难度的。希望通过这短短的视频,紧紧抓住外貌描写的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

  人物描写需要掌握的几个要点:有顺序、抓特点、用修辞、积词语。

  学会观察人物的特点。

  教学策略:

  由于是采用“一对一”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简单,重点突出,简单易懂,教学的有效性高。老师总结描写方法,直接传授习作技巧,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了解含义。

  什么是外貌描写?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喜好。(微点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明确本次微课目的。)

  二、掌握方法。

  方法一:描写有一定的顺序。

  片段对比,思考喜欢哪个片段描写?为什么?

  出示两个片段:

  (1)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长得很好看,衣着朴素。“我叫小丽,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2)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中等个儿,梳着两根羊角辫,黑里透红的脸上,有一对明亮的眼睛。穿着一身洗的褪了色的学生装,裤子的膝盖处还缀着两个像眼睛一样的补丁。“我叫小丽,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我们不难发现,在第二个片段里对人物的外表进行了透彻地分析,从整体到局部,从上至下,让读者一下子就记住小丽。

  总结:人物片段描写首先要注意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上至下。(微点评:从片段中寻找差异,迅速掌握观察的顺序。片段简单易懂,适合微课方式的学习内容。)

  方法二:抓住人物特点。

  1、游戏:“猜猜他是谁?

  出示三个片段,让学生猜一猜描写的是谁?

  (1)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系一条花布手巾,提一柄九齿钉耙。

  (2)他有三头六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脚踏风火轮,威风八面。

  (3)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没错,就是猪八戒、哪吒、孙悟空。因为这三段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这点是最重要的,就像画漫画一样,要能够让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是谁,那是因为作者仅仅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进行夸张化,写作文也是一样的。

  总结:外貌描写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微点评:选取学生熟悉的人物,更便于学习人物描写的技巧——抓住人物特点。)

  2、练习巩固:诊断毛病。

  出示片段:走到镜子前面看一看:浓密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还有一张红红的小嘴巴能说会道,这就构成了一个这样的我。

  分析:外貌描写模式化,没有突出特征

  修改:我呀,小头长脸像母亲,浓眉大眼像父亲。不够白净的脸上有许多褐色的雀斑。由于读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我成了近视眼,这不,最近我的鼻梁上又多了一副眼镜。别看我不漂亮,我可从来没为我的容貌烦恼过。

  总结:抓住外貌特征具体描写,文章不仅形象生动,读者对主人公也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微点评:在前面简单而有针对性的学习后,学习分析片段并进行适当的补充,让文段更具体。有了之前的铺垫,学习者会有更多的想法。)

  3、片段赏析(一):

  (1)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

  (2)她大概叫琅琅,一头柔软的卷发,凸额头、塌鼻梁,穿一件红底白点小罩衣,总是不声不响,像个静默的小哲学家似的。

  (3)女儿长得像她娘,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

  总结:抓住特点的外貌描写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以上三个片段我们发现金豆是个怕羞但天真、活泼的小女孩;琅琅则是个非常文静的小孩子;而片段三的小女孩应该非常聪明。

  4、片段赏析(二)

  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珠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

  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

  总结:人物的外貌描写不仅能体人物的性格特点,还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情感。仔细欣赏一下三个片段。你能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吗?(微点评:选取了表现人物性格明显的片段,让学生知道外貌描写不仅是外貌的描述,更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与之前的片段不同的是,体现出更深的层次。)

  方法三:妙用修辞手法

  片段对比,突出运用修辞的优势

  运用前: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孩子又白又胖。

  运用后: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怎么你带的就跟才从垃圾堆拣出来的似的,人家带的就像才剥壳的鸡蛋心子,又白又光鲜。

  总结: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生动形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微点评:让学习者知道,适当运用修辞手法能使人物更形象。教学目的明确,片段的选取有针对性。)

  方法四:积累词语

  出示描写人物各部分特点的成语,有描写脸部、头发、身材等,为学生提供参考。(微点评:不仅能给学习者提供适当的资源,也让他们能积累一定的学习素材。)

  三、归纳提炼

  希望你拥有一双发现个性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有一支神笔去描绘生活,都有一颗盲人似的心灵去感悟生活,这样我们的文章就会多姿多彩形象生动。(微点评:用鼓励的话语结束本次微课学习,希望学习者能以积极的、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习作当中,掌握描写人物的基本技巧。)

  微课语文教学设计 篇5

  录制工具和方法

  微课使用PPT软件制作,电子白板软件录屏,过程中运用电子白板功能并插入辅助教学的短视频、音频,通过网址链接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设计思路

  本节微课通过教会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知人论世”去了解作者杜甫,品读杜甫不同时期的两首诗,去初步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微课中还通过文字材料助读和方法点拨,配以视频朗读,声画结合,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学会通过写作背景与诗作内容结合来理解诗人的写作情感。

  教学设计

  环节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学习通过“知人论世”来了解作者,品读诗歌;学会正确朗读诗歌。

  2、在微课程的独立学习中,完成进阶测试题,初步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培养学生关心国家、生活的情感态度。

  3、在新媒体、新技术的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自学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知人论世”来了解作者,品读诗歌。

  教学难点: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学会将写作背景与诗作内容的结合,理解诗人的写作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目标

  同学们,欢迎大家走进微课课堂,今天微课学习的内容是:《杜甫诗三首》的前两首《望岳》、《春望》,我们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微课学习,了解什么是“知人论世”,并且通过“知人论世”法去了解杜甫,品读作者不同时期的两首诗《望岳》、《春望》,初步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PPT1-2)

  二、听读,初感知

  (一)学习诗歌离不开朗读,下面请大家仔细聆听,初步感受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PPT3-4)

  (二)听完了范读,大家是不是发现两首诗虽然是同一个作者,但它们的情感却完全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它们分别又有着什么样的情感?今天老师就教给大家一种欣赏诗歌的方法,那就是“知人论世”法,它的意思是: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PPT5)

  三、明方法,知背景

  (一)关于杜甫,同学们你对他的了解有多少呢?你知道他的创作历程,可分几个时期吗?对,共分四个时期(PPT6)下面就请大家点击这个链接:xxxx,去具体了解一下杜甫诗歌创作的四个历程。(如不能连接网络,预设超链接PPT15-17)

  (二)同学们,此时你对《望岳》和《春望》这两首诗的写作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了吧。(PPT7-8)

  1、我们的目光先聚焦到《望岳》上,你注意到课本下的注释了吗?这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当时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yǎn)州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2、接着我们来关注《春望》的写作背景,也请看到书下注释,其写作背景是: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诗人赴奉先县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叛贼攻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机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春望》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四、再听,悟情感

  (一)带着对诗歌背景的了解,我们再次观看并聆听这两首诗的朗读视频。请大家细细品味两首诗的不同情感,感受它们不同的感情基调。PPT9-10

  《望岳》写诗人游历山川名胜,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己的远大抱负,其感情基调热情奔放。

  《春望》写诗人历经战乱,目睹国家破败之象,身感离乡背井之苦,表达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其感情基调沉郁忧愤。

  你体会到了吗?

  五、自读,品情感PPT11

  好,下面就请大家带着刚才的理解,随着音乐,感情朗读《望岳》和《春望》这两首诗,最好读两遍呢。PPT12

  六、小结,明学法PPT13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杜甫的两首古诗,了解到古代诗歌最重要的一种途径,那就是“知人论世”。《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一位作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表现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感情,这一切均由他的人生观和生活经历决定的,又与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明晓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请大家学会运用这种方法去品读杜甫的第三首诗《石壕吏》。

  诗歌仿佛是一条时间的隧道,通过它我们与中国古代的伟大诗人们产生了心灵的碰撞,今后请多一些诗歌阅读,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些诗意……(Ppt14配乐结束微课的学习。)

  今天的微课就学习到这里,请大家打开本课的“进阶测试”,自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掌握情况,祝学习愉快,再见!

  微课语文教学设计 篇6

  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教学目标,学生自主分层阅读《追赶天边的彩虹》,引导学生用带点的词语说话,逐步培养孩子们联想写话的能力。

  教学目的

  1、借助《追赶天边的彩虹》,展示孩子们的.阅读水平,激发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2、引导学生用带点的词语说话的能力。训练孩子成句成段,逐步培养孩子们联想写话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班级大部分同学都是识字大王了。真了不起!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汉字,有什么好处呢?

  2、指名学生说。

  3、是啊,扫清了识字的障碍,我们就可以自己阅读,看更多有趣的课外书了。我们的同步阅读《追赶天边的彩虹》这本书,就是我们星级表里的词语串成的文章。同学们,你们有信心读好吗?(有)

  二、明确标准

  1、我们的口号是:“追追追,追上十星级!”下面我们来到——“同步阅读”大擂台。老师指课件:

  同步阅读的评价标准:

  一颗星:清晰响亮;

  二颗星:清晰响亮、正确流利;

  三颗星:清晰响亮、正确流利、有感情。

  认真倾听,遇到带点的句子能模仿说话,奖励两颗星。

  三、同步阅读擂台赛

  1、每位同学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来读,特别长的读一两个段落。学生自由练读(学生特写)

  2、四个大组推荐代表来打擂,根据朗读情况,全班同学用手势评价等级(一星、二星、三星)。

  3、老师根据大多数同学的意见,结合自己的评价,当场在课件上点击星数。比两轮,总结擂台赛的结果,给予表扬。最后获胜的小组参与打擂的同学获得卡片等奖励。

  【设计意图:在打擂的游戏中,展示读书本领,老师点拨,同学互助,激发读书热情,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的同时,为课外阅读做准备。】

  微课语文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乒、乓”等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纳、拥”等15个字,正确读写“纳米、无能为力”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文中的科技术语,将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能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理解“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将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2.理解“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乒、乓”等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纳、拥”等15个字,正确读写“纳米、无能为力”等16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课文中出现的科技术语,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中,孙悟空变成一只虫子落入铁扇公主的茶杯里,随茶水进入铁扇公主肚子里的镜头。

  2.同学们,这样的情景以前就只能存在于神话世界里,而现在,这样的情景也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这就是纳米时代!今天让我们走进《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篇课文,去感受纳米技术的神奇。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读了课题之后,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存在于哪些地方?

  谁能来帮助同学解决这几个问题?

  2.认读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读,再指名读。

  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3.找出文中的科技术语,把它们读准确。

  课件出示,学生读。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臭、蔬”,在田字格中示范。(“臭”字不要少点。“蔬”是上下结构,左下方的写法要注意,是五笔。)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有关纳米的哪些知识。(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纳米和纳米技术的定义,纳米技术的应用以及纳米技术的美好前景。)

  2.根据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课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1世纪是纳米的世纪。

  第二部分(2):具体介绍什么是纳米以及纳米技术。

  第三部分(3~4):写纳米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健康密切相关。

  第四部分(5):写纳米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

  3.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来写?(总—分—总)

  4.找出第2~4自然段的中心句,读一读。

  什么是纳米技术呢?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自主、合作探究纳米技术的奥秘。

  2.有科学依据地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课文。

  2.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关于纳米技术的材料。

  二、学习课文,了解纳米技术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什么是纳米技术?请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句子。

  2.读了这一段之后,你有什么感受?(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

  3.纳米究竟有多小?作者是怎样说明的?

  课件出示:

  ①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

  比较句子,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非常非常小。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

  你觉得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第二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纳米的大小。)

  ②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比较)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更直观形象)

  4.人的一根头发直径约0.6毫米,它有多少纳米呢?(约60万纳米)

  5.这种小小的物质拥有许多新奇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学问。这真的是太神奇了!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段话。

  (二)学习第3、4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在我们身边哪些地方使用了纳米技术。

  课件出示:

  ①冰箱里面用到一种纳米涂层,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能够使食物保质期和蔬菜保鲜期更长。

  ②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而且非常轻,将来我们有可能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

  ③在最先进的隐形战机上,用到一种纳米吸波材料,能够把探测雷达波吸收掉,所以雷达根本看不见它。

  ④利用极其灵敏的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未来的纳米机器人,甚至可以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

  ⑤现在吃一次药最多管一两天,未来的纳米缓释技术,能够让药物效力缓慢地释放出来,服一次药可以管一周,甚至一个月。

  2.在介绍这些纳米技术时,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

  3.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何感受?(纳米技术的使用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健康、方便……)

  4.出示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图片,学生欣赏。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纳米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纳米技术正在逐步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2.纳米技术的发展前景如何?齐读最后一段。

  课件出示:

  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会有纳米技术的影子。

  “在不远的将来”说明了什么?(纳米技术发展很快)

  “衣食住行”说明了什么?(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受到纳米技术的影响。)

  3.这段话与第1自然段有什么关系?(首尾呼应)

  三、拓展延伸

  1.把你收集到的运用纳米技术的新产品介绍给大家。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提到的纳米技术的应用和你课后搜集到的关于纳米技术的材料,大胆想象,小组合作,运用纳米技术来尝试进行发明创造,并把你们的发明思路介绍给大家。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表扬、鼓励。

  四、谈收获

  1.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作者向我们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及其应用等科学知识;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让我们对纳米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

  1.对纳米技术进行进一步了解。

  2.请仿照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你利用纳米技术构想的创造发明。

  微课语文教学设计 篇8

  设计思想:

  初步掌握拟人的知识,能判断拟人句,尝试写拟人句。

  教学分析:

  拟人句手法在作文中经常需要运用,它可以使文章变得生动形象,学生对于富有人格特征的事物以及动植物都十分喜爱,易于接受。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关春天的文章,就大量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动植物人的特点,学生特别喜爱。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掌握拟人句的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拟人修辞手法。

  2、知道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形式有三种:把植物拟人化、把动物拟人化、把一般事物拟人化。

  3、能够区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4、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句子、写片段。

  教学策略:

  自主、合作学习法。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能够区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句子、写片段。

  2、教学难点: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句子、写片段。

  教学过程:

  一、课前微视频教学

  1、理解拟人修辞手法的概念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要教给大家一种修辞手法——拟人。我们学会了它,就可以使我们的文章写得生动有趣了。那什么是拟人手法呢?让我们来读下面的句子:

  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

  桃花笑红了脸。

  笋芽儿高兴地说:“多美好的春光啊!我要快快长大!”。

  师:你有什么发现呢?——对了,句子中把春雨、桃花、笋芽儿当作我们人来写了,给它们赋予了人的动作、神态、语言和感情。春雨成了美丽的姑娘,还会弹乐曲;桃花拥有了人一样红润的脸庞;笋芽儿也像人一样有思想,有感情地开口说话了。我们读到这样的句子,是不是觉得很生动,很有趣呢?这样的句子就是拟人句了。

  定义: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2、拟人手法的三种运用形式

  师:那什么事物都可以进行拟人化呢?拟人手法的运用形式主要有三种:

  1)把植物拟人化

  2)把动物拟人化

  3)把一般事物拟人化

  师: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1)把植物拟人化

  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师:从这句,我们可以形象地感受到笋芽儿渴望快快长大的迫切心情。

  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

  师:柳树怎么会有辫子呢?哦,原来是嫩绿的柳枝呀,多像小姑娘的长辫子呀。这里就把柳树拟人化了。

  2)把动物拟人化

  百灵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蝴蝶在花丛中跳起舞来。

  师:这里把百灵鸟的叫声形容为在歌唱,顿时让我们觉得百灵鸟不仅仅是小鸟,更是位歌唱家了。而蝴蝶也成了优秀的舞者,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将蝴蝶的欢乐、美丽生动、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给我们留下了美的享受。

  3)把一般事物拟人化

  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

  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

  师:从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读到大嗓门的雷公公和温柔的春雨姑娘呢?这比“打雷了,天上下起了小雨。”生动多了吧?

  师:所以,假如我们给了这些动、植物以鲜活的生命,我们的语句就不会单调乏味,我们的文章将更加清新,鲜活。这就是拟人句的作用。但是我们不光要了解,更重要的是掌握。现在,老师就教大家怎样将一个简单的句子变成形象生动的拟人句。

  例:天空中有许多星星。

  师:首先,我们要将“星星”人格化,可以叫它“星宝宝”,因为星星给我们的印象是可爱的。然后,我们还要给星星赋予人的动作、神态或感情。我们先想一想,星星的特点是什么?嗯,很亮,还一闪一闪的,就像我们亮晶晶的眼睛一样,一眨一眨的,是吗?那我们可以这样写:

  星宝宝们在天空中眨着眼睛向我问好。

  这样一改,是不是可爱的小星星形象立刻出现在我们眼前了?拟人句是不是很棒呢?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那请你也来改一个句子吧!

  练:牵牛花开了。

  提示:首先将牵牛花人格化。然后,想想牵牛花有什么特点?,它的花朵像。

  改:牵牛花(弟弟)吹起了(小喇叭)。

  牵牛花(小姐)穿上了(喇叭裙)。

  3、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师:相信聪明的你们已经学会了,那老师要考考你们,判断一下这个句子是不是拟人句?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师:可能有些同学犯糊涂了,觉得这句是把春天当人来写,你看春天都是小姑娘了,应该是拟人句吧?那可就错了,因为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个词——“像”。“什么像什么一样。”这是什么句子?经过老师的提示,你就知道了,对,这是一个比喻句“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那我们可以把这个比喻句改成拟人句,怎么改呢?我们不能用“像”这个比喻词,所以我们直接叫她“春姑娘”,她的拟人化的动作是“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不变。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改成:害羞的.春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4、回顾总结

  师: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好,让我们再回顾一遍: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拟人的运用形式有三种:把植物拟人化,把动物拟人化和把一般事物拟人化。最后,在拟人手法的运用中我们要注意:

  1、要有真情实感,做到自然逼真,不要生拉硬扯;

  2、要符合事物本身的特点和其要表达的心情;

  3、要符合其身份和表达的环境;

  4、要与比喻句区分开来。在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分中,我们主要看是否有“像、好像……”这些比喻词。

  好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

  微习题

  第一关

  下列句子,哪些是拟人句?请在后面打“√”。

  小树向我招手,小花向我点头。

  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

  泉水唱着歌跑下山去。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抬起它们的头。

  大雨打落了娇嫩的蔷薇花。

  第二关

  请写出下列句子是什么形式的拟人化。

  豌豆妈妈更有办法,让孩子晒在太阳底下,“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洪水咆哮着向村庄袭来。

  萤火虫点着灯笼在夜间散步。

  春风给柳树梳头。

  太阳花向着太阳微笑。

  第三关

  用拟人的手法改写下列句子。

  泉水流下山去。

  小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微反思

  本次设计思路还是比较清晰,以递进形式让学生逐步了解什么是拟人句,拟人句的运用形式。以边讲解边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拟人句。最后进行回顾总结使学生加深印象。

  微课语文教学设计 篇9

  设计意图:

  通用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比喻句有几百个。这些比喻句的运用,使文中的语言生动、形象,能够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教师通过比喻句的教学,可以把学生带到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中去,更主要的是通过比喻句的教学,促进儿童形象思维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

  目前,比喻句教学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不少教师认为:小学生知识底子薄,思维能力低,不易进行比喻句教学或者只能进行极其初浅的比喻句教学。这种观点是消极落后的,是不切合实际的。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孩子们的视野在不断扩展。大部分儿童在入学前就认识了不少事物。进校后,由于同学间的互相影响,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另外,小学语文课本中比喻句的出现,基本上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所有这些都符合小学生形象、直观的思维特点,都为我们进行比喻句教学创造有利的条件。

  教学目标:

  1、了解比喻句的作用,认识比喻句的特点。

  2、学会写比喻句。

  3、培养学生写比喻句的兴趣,从而乐于表达,乐于写话。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比喻句的表达特点。

  2、初步学写比喻句。

  教学过程:

  一、品读句子,领会“比喻句”的作用。

  1、示图:苹果。怎么把这个苹果写得形象呢?

  2、通过比较句子,感受比喻句的作用。

  树上挂满了红苹果。

  树上挂满了红苹果,像一个个小小的红灯笼。

  3、小结:好的比喻句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事物,把道理说得通俗易懂,增添文章的色彩。

  二、欣赏句子,收获“比喻句”的特点。

  1、欣赏优美的比喻句。

  天上的星星仿佛明亮的宝石。

  绿绿的西瓜好像一个皮球。

  红红的太阳犹如一个大火球。

  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

  2、观察句子,找出比喻句的特点。

  特点1:具有比喻词。

  特点2:具备两种相似的事物。

  3、小结。

  三、练习巩固,小结“比喻句”的写法。

  1、基础练习。

  把相似的两种事物连一连。

  飞机-蜻蜓,银杏树叶-扇子,蘑菇-雨伞,燕尾-剪刀

  根据所连的事物写成一句通顺的比喻句。

  1)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漂亮的小扇子。

  2)天上的蜻蜓像一架小型飞机。

  3)森林里的蘑菇像一把雨伞。

  4)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

  2、提高巩固练习。

  把比喻句补充完整。

  树上的叶子飘落下来,像(一只只蝴蝶)。

  杨桃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

  四、鼓励总结,激发写“比喻句”的兴趣。

  多练多写比喻句,文章生动显活力。

  微课语文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

  教学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邮票的图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

  执教日期: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知道邮票的用途吗?

  2比较过去的邮票和现在的邮票四周是什么样的呢?

  3别看这小小的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齐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生字的字音读准,把句字读通顺。

  2学习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认读。

  (2)去掉拼音认读。

  (3)做游戏,看看,听听,猜猜的游戏。

  a、出示小刀,认识“刀”

  b、做动作“裁纸”,认识“裁”

  c、做“撕”的动作,认识“撕”

  d、听,英国的首都是哪个城市(伦敦)

  猜字谜,借一半,扔一半(扔)九个洞(究)

  3、开火车再读词语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检查。

  教学准备:投影仪、邮票的图片

  执教日期:

  教学过程:

  学习课文

  刚才大家都展示了我们认字的本领,现在我们在一块展示一下,我们的`读书本领吧!

  1、默读课文,想一想是谁发明了带齿孔的邮票呢?

  2、过去的邮票一枚枚连在一起使用时会怎么样呢?

  A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感受使用起来不方便。

  (2)齐读。

  B学习2、3、4自然段。

  带齿孔的邮票又是怎样发明的?我们一块读书来解决。

  (1)指3名同学分别读2、3、4自然段。

  (2)四人小组讨论学习。

  (3)汇报

  a、分角色读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理解“吸引”那位先生怎样的举动吸引了阿切尔呢?

  C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男女比赛读,表演读,你觉得他怎样?

  (2)从图中什么地方看出阿切尔被吸引住了(神态,动作)

  (3)再读此句,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D学习第四自然段

  (1)此时此刻,他产生了一个想法,请用~~~画出来,指导读。

  (2)动手实践,说感受。

  阿切尔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他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让我们动手做做,来感受下阿切尔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吧!在纸上刺一排孔,撕一撕,说感受。

  (3)指导读,把这种方便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4)给“立即”换个词,说明了什么?从“仍然”一词又说明了什么?(了不起)

  (5)用敬佩语气读。

  (6)你想对阿切尔说什么?

  四、明理导行。

  1、邮票的齿孔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启示,你能说说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吗?

  2、一个用别针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

  3、你知道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事有吗?

  小结: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五、实践活动。

  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响应学生伙伴的提议,去收集一些邮票

  2、作业布置: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板书设计:

  邮票齿孔的故事

  阿切尔看到:拿翻找摸求助取刺撕会观察

  阿切尔想到:机器打孔肯动脑

  阿切尔做到:研究造出勤动手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