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5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22 08:16:0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5篇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理念:通过表演和交际,鼓励学生做个勇敢、坚强的孩子,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人情境

  1、看大屏幕:一位小朋友摔伤了腿,医生帮他缝了5针,可他咬着牙,一滴眼泪也没流。

  2、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3、你觉得自己勇敢吗?

  二、示范表演

  1、今天老师请了两位小朋友,一个叫文文,一个叫乐乐,听听他们是怎样夸自己勇敢的。

  2、示范表演。

  3、大家看了刚才的表演,知道该怎样夸自己勇敢吗?小组内讨论一下应该注意什么?

  4、教师小结:夸自己时,首先要说清发生了什么事,再谈谈自己的表现。

  三、小组练习

  1、同座练习,互讲自己勇敢的表现,还可互相夸一夸。

  2、小组内互说互演。

  3、各小组推荐同学展示,集体评议补充。

  四、实际运用

  1、你想把你勇敢的表现告诉你的好朋友吗?现在请你去找自己的好朋友说一说吧!

  2、教师总结: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今天惊喜的发现原来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很勇敢,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克服困难,继续做个勇敢、坚强的好孩子。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年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3、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教学媒体】

  1、生字词卡片或制成的电脑课件。

  2、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拓展“资料袋”的内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质疑导入

  1、同学们,你们爱玩吗?平时都玩些什么呢?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并读题)读题后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学生质疑,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是谁玩出了名堂?他喜欢玩什么?他是怎么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

  二、由疑而入,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⑴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遇到生字新词、多音字多读几遍。

  ⑵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纠正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交流。通过自读,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在交流中可顺便让学生介绍一下搜集到的列文虎克的有关情况。

  三、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这一段。

  ⑵ 议一议。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你们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呢?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⑶ 语言引述: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就是在玩耍中产生的。荷兰的列文虎克就是其中的一位。下面,我们来进一步了解他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好吗?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⑴ 读一读。指名多人次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多音字的读音。

  ⑵ 说一说。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

  ⑶ 想一想。从列文虎克玩镜片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列文虎克玩镜片的特点:在做中玩,玩中做。

  ⑷ 联系自己的“玩”,谈谈你对列文虎克的这种玩法有什么看法?

  ⑸ 带着自己所产生的情感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堂、镜、闲、待、阅”。

  2、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3、同桌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4、学生写字。

  五、课后作业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出“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积累语言和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仿写拟人句。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同学们喜欢花吗?现在老师就带大家走进花的海洋,来欣赏美丽的鲜花。(出示花的图片),那钟是用什么做什么的呢?那我们用花来记录时间是不是很神奇的事啊?咱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叫“花钟”(板书课题)

  二、熟读课文,初步释疑。

  1、自学:请大家自由课文,读准字音,都通句子,边读边写下你的收获和感受。

  2、汇报: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1)什么是花钟。

  (2)知道了什么时间开什么花。

  过渡:到底什么时间开什么花呢?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一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批注感受

  1、快速找一找文中写了几种花。

  2、这么多美丽的'花!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

  (大屏幕出示并相机积累词语: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3、作者是怎么写花开的?(板书:花开)请孩子们细细地读一读、画一画。

  4、汇报:每种花是怎样开放的。(教师引读,学生跟读。)

  5、理解词语:欣然怒放和含笑一现。

  6、咱们来看看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1)学习拟人写法,了解什么是拟人写法,再找一找其余的拟人句。

  (2)再来看看这些表示花开时间的词语,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写的;“左右”是表示时间是大概的,说明作者的用语非常的准确。)

  7、再来看这个省略号是什么意思?(预设:还有很多花是在不同的时间开放的)

  (1)你还知道什么花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开放的呢?

  (2)同样是写花开,作者却用了这么丰富的语言,你能像文中那样也写一写这几种花是怎样开放的吗?(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提醒书写姿势。)

  (3)学生汇报自己是怎么写的。

  8、咱们再来看看这一自然段,快速找一找它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呢?(学习中心句)

  9、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带上我们的体验与感受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课文,好吗?(师生合作配乐朗读)

  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开放的时间不同呢?

  10、请孩子们继续读书,找到原因。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原因的句子。

  (2)小组讨论原因,并汇报。(大屏幕相机出示相关的句子,朗读,并学习词语:“灼伤、吻合”)(板书原因)

  四、总结全文,交流感想。

  过渡:所以植物学家林奈根据花儿开放时间的不同制成了“花钟”

  1、再次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你的感受。

  2、回顾全文,说说植物学家修建花钟的做法妙在哪里?

  3、你从这位植物学家身上学到了什么?

  师小结:同学们,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就会发现大自然里许许多多的奥妙!

  板书设计:

  花钟

  花开温度湿度光照花钟

  昆虫活动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6个,积累词语9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对悉尼人强烈的责任心、高度的环保意识和热情友好的态度的赞赏,领悟保护环境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唉,本该是我们的星期四,现在整个儿成了邻家的星期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1、(出示图)这就是——(悉尼歌剧院),今天,我们再次来到美丽城市悉尼,是因为它的(板书:星期四)与众不同。

  2、(出示句子:第一节)请大家轻声读读这段话,看看悉尼的星期四有什么与众不同?

  3、交流

  (1)收垃圾的时间(追问:从哪儿看出来的?)

  一般早晨5点前都叫凌晨。那么5点左右除了可以叫凌晨,又能叫什么?(清晨)这时家家户户都沉浸在睡梦中,所以他们只有在每周三的晚上把垃圾桶推到门前路边放好。

  (2)看看他们是怎么摆放的?(按可回收、不可回收等分类摆放。) (出示信息)师生合作读垃圾分类也是他们注重环保的表现之一呀!

  (3)那么星期三的晚上有什么特点呢?(热闹)哪里看出?轻读这句,你有问题吗?(社区怎么会死寂呢?)

  理解:死寂——死一般的寂静、安静。形容特别安静。

  (师补充介绍:)社区就是我们生活的小区。我们国家人多,在社区里经常可以看到老人在锻炼、孩子们在玩耍,有人在散步、有人在遛狗而悉尼土地面积大而人口又稀少,即使在一个社区,一幢幢的房子都相隔很远,所以在社区中很难遇见人。因此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尤其是晚上,更是让人感到宁静得——(近乎死寂),只有放垃圾的这一天才有些——(热闹的人气)。

  周三晚上这么热闹,都是因为明天是——(星期四),是——(收垃圾的时间。)

  打开书本,齐读第一节。

  4、每周四,家家户户都按时放好垃圾,那明明是每个人的星期四,可作者在课文的结尾有这样的感叹。(出示)“唉,本该是我们的星期四,现在整个儿成了邻家的星期四。”

  (1)指名读

  (2)为什么“本该是我们的星期四,现在整个儿成了(板书:邻家的)星期四”?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30课,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我们读好了这些词语,就能读好课文。(出示词语)

  (1)(出示拼音):栅(出示图)这就是“栅栏”。它有分割区域,也有装饰的作用。栅栏这两个字都有个共同的部首就是—— “木字旁”。

  (2)看看第三行的字有什么特点?(多音字)谁来组词?

  2、指名分节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句句子写了邻家的出现?用横线划下来。

  (1)交流句子:第3句:这句中并没有直接写到邻家,你是怎么知道的? (还有个地方在第四节,能找到吗?为什么找这句?)

  (2)轻读2、3、4节,联系上文,说说(出示)“(在什么情况下),邻家(怎么做) ” (板书:)迁入新居告诉回家晚了提醒出远门贴纸条

  3、你们能联系课文理解内容真好。可见星期四这一天一直牵动着邻家的心。(引读:)唉,本该是我们的星期四——(现在整个儿成了邻家的`星期四。)

  三、重点感悟

  1、我们搬入了新居。课文里用哪个词语表示“搬入”?(迁入)

  2、在第一个星期三夜晚,邻家女主人就来告诉我们明天是收垃圾的时间。你觉得这个悉尼邻居怎么样?

  (1)我刚迁入新居,互相还不认识,但邻家女主人怕我不知道悉尼星期四收垃圾这个习惯。她不怕陌生,就来热心地提醒我。可见她是个热心友好的人。(板书:热心友好)

  (2)邻家女主人的热心友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齐读第2节

  3、有一次我晚归了,邻家就来提醒我们,她是怎么提醒的呢?轻声读读第三节就知道了。(自由读第3节)

  (1)(出示句子)师拍手说:“孩子们,请看大屏幕。”

  刚才,你们一听到老师的拍手声和说话声,目光就一起集中到了大屏幕上,这个过程文中有个词语来表示,就叫——(循声望去)

  选条:(出示)循。声:A、遵守、依照B、循环“循声望去”——顺着声音传来的地方看去。他循着什么的声音——,看见什么——这两句话谁来读?

  (2)如果你是课文中的“我”,你会怎么想?我真不明白,这让我很疑惑。这就是文中的——“纳闷”。

  后来,我才明白是——填空:(出示):我感到纳闷,因为______________,后来才明白是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所以我_______,后来才明白是______________ 。指导朗读:邻家一直在等待我回家,只是为了提醒我——(明天是收垃圾的日子),这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重视环保)

  请女同学来读读这句,相信你们能读出这一点。(指名读第三句。)

  (3)再来看看“汪比”:(引读)为了提醒我,它——,好像在说:(似乎在说:当我明白了小狗的意思后,“汪比”又是——,好像在说:(似乎在说:)刚才我们练习的是(板书:想想说话)

  (4)你瞧!多么热情的小狗!多么重视环保的女邻居呀!(出示:为了这个星期四,连“汪比”都给动员起来了。)

  这后半句是前半句的补充,为的是体现悉尼人对环保的重视。这样的句式你还能说几句吗?(出示:为了观看世博会,连。)为了提醒我明天是星期四,邻家女主人让汪比也加入了提醒我的行列,这更让我感到了星期四不仅是我家的星期四,也是邻家关注的日子,更是所有悉尼人都极为关注的日子。让我们齐读第三节

  4、就是这样一个女主人,在我们出远门的三个星期里,她贴了三张纸条。

  (1)默读第4节。想象一下:热心的邻居分别会在这三张纸条上写些什么呢?(写一句)

  (2)第一张纸条上写着:______________ (请一生讲),第二张纸条仍然写着:______________,第三张纸条上还是写着______________ 。三张纸条都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出示:明天是星期四) (齐说)。

  (3)整整三个周三都在提醒——(明天是星期四)。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邻居呀?

  (板书:责任心强)她不但自己环保意识强,还把提醒监督邻居当作自己的一份责任。她的责任心多强呀!

  5、从中可见星期四这一天一直牵动邻家的心。难怪作者最后感叹说:——(唉,本该是我们的星期四,现在整个儿成了邻家的星期四。)引读:唉,本该是我们的事情,——现在整个儿成了邻家的事情。唉,本该是我们的责任,——现在整个儿成了邻家的责任。有这样的邻居真好。让我们一起读读第四节。

  四、梳理拓展

  1、这位热心友好、重视环保、责任心强的女主人是许许多多悉尼人中的一个,悉尼人关注环保,自然让悉尼更美丽。让我们来欣赏一下风景优美的悉尼吧。(出示:风景秀丽的悉尼)

  2、面对风景如画的悉尼,再想到刚才的人和事。相信此刻的你一定也和作者一样心潮澎湃,难以平静。文中就有一个词表示这个意思——(“不易平息”)

  3、说话:我不由得生出长久不易平息的联想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想和想象不同,就是由这件事想到那件事,由这个人想到了那个人,由这个环境想到了那个环境。

  (1)你你能联想到什么呢?(板书:联想说话)(同桌交流)

  (2)交流

  a、由邻家想到悉尼人

  b、由我们住的社区想到整个悉尼的环境

  c、想到邻里之间的关系

  d、向她学习

  e、也要保护环境f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4、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让我们都来学做这个可爱的邻家吧!

  板书设计:

  迁入新居告诉想想说话联想说话

  邻家的星期四回家晚了提醒热心友好

  重视环保出远门贴纸条责任心强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口语交际”。

  设计理念:

  1、对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进行成果展示。

  2、检验学生课外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收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是祖国的传统文化。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认识了古代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老子,学习了一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同时还了解了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赵州桥、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清明上河图》。通过学习,我们对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已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那么,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还有哪些呢?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在课外合作收集有关材料了,有些小组收集得还不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展示一下吧。

  二、展示成果。

  1、各小组先汇报展示的内容:

  (1)、民间工艺;

  (2)、风俗习惯;

  (3)、神话故事;

  (4)、书法绘画;

  (5)、古诗赏析;

  (6)饮食文化

  2、请各合作小组上台展示。

  教师提示:

  (1)、有实物的话要出示实物,让大家充分了解。

  (2)、小组成员要确定谁先介绍,谁补充。

  (3)、如果台下同学有疑问,要尽量回答。

  (4)、还要介绍你们小组是如何完成任务的。

  3、全班评价。哪一组展示得?

  三、总结成果。

  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像一个巨大的宝库啊!在这一座宝库中,还有很多的传统文化等着我们去发现和认识呢。希望以后同学都能多多的留意和观察。那么,通过这一次活动,你对祖国的传统文化又有了哪些深刻的认识?有了哪些收获呢?请写下来吧。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能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

  2.认识“咳、嗽”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吐”,能说出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形声字的特点。积累8个词语。

  3.正确朗读句子,体会拟声词的作用,能照样子写句子。

  4.能模仿例子说几个题目。

  5.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6.朗读、背诵古诗《大林寺桃花》。

  【教学重点】

  1.掌握复述故事的方法,培养热爱阅读故事的兴趣,并能较准确地进行故事复述。

  2.能够体会拟声词表现的情景,进行句子仿写,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掌握转述句的表达形式,能够准确进行句子转换练习,能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认知内化。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

  2.认识“咳、嗽”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吐”,能说出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形声字的特点。积累8个词语。

  3.正确朗读句子,体会拟声词的作用,能照样子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相机板书(语文园地八)

  出示课件1:

  二、复述小达人——学习“交流平台”

  1.谈话激趣,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故事,探究复述故事的方法。

  师引导:好的故事可以跟大家分享。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有趣的故事?会经常把它们分享给自己身边的同学、朋友吗?其实,分享故事并不是简单地把故事背给别人听,而是需要一定的方法技巧做支撑。好的分享,会让听者兴趣盎然,相反,再好的故事也提不起他人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将自己读过的故事复述给别人听呢?

  出示课件2:

  2.学生认真回顾并进行交流。

  出示课件3:

  3.提示学生自主阅读“交流平台”,看看每段话分别写了与复述故事有关的哪方面内容,分别又介绍了哪些有用的方法。

  出示课件4:

  预设1:第一段话是介绍复述故事的特点是什么(不同于背诵课文,而是用自己的话进行叙述)。

  预设2:第二段话明确了复述故事的几种方法,第三段话提醒我们在后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以致用。

  4.再读第二段话中提到的几种复述故事的方法,联系单元学习看看各自都在哪篇故事中运用过。

  教师提示思考:在学习时自己是如何复述这些故事的?

  (1)指名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5.6:

  (2)用这些方法进行故事复述有什么作用?

  预设:更容易记住故事的内容,不会遗漏精彩情节。

  5.出示一篇童话故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复述。

  师过渡:是的,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故事复述,也就能按照顺序进行复述,重要情节也不会遗漏。以上都是针对我们学过的故事。那么,如果拿到一篇自己以前没有读过的故事,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吗?

  出示课件7.8:

  6.小组讨论并复述:选择一种方式,如借助表格、示意图或文字提示。

  7.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师生根据评价单点评指导。

  出示课件9:

  8.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10:

  相机板书(复述 用自己的话 借助表格,示意图复述)

  (设计意图:复述是本单元教学重点。知识与方法需要不断地总结,也需要不断地借鉴、模仿,更需要不断地练习。本环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说练结合,打开学生的思路,学习总结的方法。)

  三、火眼金睛——走进“识字加油站”

  1.学生自读“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11:

  2.指名朗读词语,识记多音字“吐”。 教师适时指导。

  出示课件12:

  “咳嗽”的“嗽”读轻声,“唠叨”的“叨”也读轻声。“吐”是多音字,在“呕吐”一词中读第四声。

  3.再次朗读,认真观察这8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第一组词语中的每个字都是口字旁,第二组大部分都是言字旁。

  (2)师生共同讨论明确:这些词语都是形声字,形声字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组成。这些词语的意思跟它们各自的偏旁部首关联紧密,比如“咳嗽”就是跟嘴巴有关系,“辩论”跟说话、言语有关系。

  出示课件13:

  4.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口字旁”和“言字旁”的词语。

  出示课件14:

  5.辨析形近字“辩”与“辨”。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教师明确:“辨”的中间是一点一撇,意思是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辩”的中间是言字旁,意思是用语言来说明见解或主张。

  出示课件15:

  6.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16:

  相机板书(形声字 形旁表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根据形旁判断形声字的意思,学会一种识字方法,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四、表情达意——“词句段运用”

  1.出示两组句子

  出示课件17:

  2.对比读两组句子,你感觉每组句子的哪一句写得好,谈谈你的理由。

  预设点:学生们会说每组句子中第二句比第一句写得好,但是在谈谈理由时可能就不知道怎么说了,这时老师这样引导学生:读第二句你看到一个怎样的画面?可以尝试动作表演,从而帮助学生体会加点词语表现的情景。

  学生讨论。

  预设:我们发现第二句更能体现顾客的急不可耐,这是一个急性子顾客。“噌的一下子”这个细节描写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情感、心理。

  3.引导学生自主朗读第二句话,并想一想加点部分所表现的情形。

  椰子扑通一声掉进水里。

  预设:(内容见课件)

  4.教师点拨:加上像“噌的一下子”“扑通”这样的词汇,句子就给人一种画面感,像这样表示声音的词就叫做拟声词,拟声词给句子增添了色彩和情趣,使人物形象、事物的特点栩栩如生。你能再说几个这样的拟声词吗? 相机板书(拟声词使人物形象、事物的特点栩栩如生。)

  预设:(内容见课件)

  出示课件18:

  5.拓展练习,在下面的句子中加上合适的拟声词。

  6.你能自己用用拟声词说一句话吗?

  出示课件19:

  预设:布谷鸟咕咕地叫个不停。

  预设:妈妈“哐啷”的一声把锅掉在地上。

  (设计意图: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文字才有生命力。理解才能更好地运用。用拟声词自己说一句话,学生由知识的掌握提升到能力的具备,实践是检验理解的唯一标准。)

  五、课堂回顾

  教师进行小结。

  出示课件20:

  六、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八

  复述 用自己的话 借助表格,示意图复述。

  形声字 形旁表意

  拟声词使人物形象、事物的特点栩栩如生。

  七、课后作业

  选择课外的一篇童话故事,并能够运用今天所学习的复述故事的方法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模仿例子说几个题目。

  2.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3.朗读、背诵古诗《大林寺桃花》。

  【教学重点】

  掌握转述句的表达形式,能够准确进行句子转换练习,能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认知内化。

  【教学过程】

  一、细读题目,发现趣味

  1.教师激趣引入,引导学生谈谈对文章标题的印象。

  师过渡:常听人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你们看来,好的文题都具有哪些特点呢?

  学生自由表达。

  教师归纳:简洁明了,概括内容,新颖别致……。确实,文章的题目是内容的浓缩和提炼,必须对文章内容有所提示才行,而一个新颖别致的题目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能够让人产生阅读文章的强烈欲望。

  2.引导学生认真品读课本上的四个题目,看看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这样拟题有什么好处。

  出示课件21: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

  预设:慢—急,胖—瘦,大—小,大方—小气都是反义词。

  预设:这两个人具有相反的性格特征。他们同时出现在一个故事中,肯定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

  3.教师明确:

  出示课件22:

  相机板书(题目运用反义词有趣味 吸引读者兴趣)

  4.模仿例子,将下列题目补充完整。

  出示课件23:

  5.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题目吗?

  学生自由发言。

  6.拓展练习:试着根据自己拟定的题目编一个简单的小故事,与同学交流,看看谁的想象最有趣。

  (设计意图:本板块由发现已给题目的趣味,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己拟写有趣的.题目,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对上一次习作课的进一步提升,挖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转述话语,活用语言。

  1.师过渡: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一个人的话转述给另一个人听,如何转述呢?今天老师就教给大家转述别人话的技巧。

  出示课件24:

  预设:这两句意思没变,都是说裁缝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

  预设:这两句的标点不一样,第一句有冒号引号,而第二句把冒号改成了逗号。

  预设:这两句中的人称代词不一样,第一句用的是“我”,第二句用的是“他”。

  预设:语气词“啊”去掉了。

  2.表演:请三个学生上台表演着说一说这两句话。甲是裁缝,乙是“我”,丙是另外一个人。甲对乙直接说第一句话,丙没有听见,乙再把甲的话转述给丙,说的是第二句话。

  3.教师总结,提示转述的要点。

  出示课件25:

  相机板书(转述句三个变化 人称 标点 语气词)

  4.练一练:小组内练习改为转述句,下面这两句话,注意意思不变,标点和人称要变。

  出示课件26:

  最后全班交流展示,老师再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5.悄悄话游戏,口头转述。

  (1)每个小组派一个同学上台来,老师对这个同学说一句话,请这个同学转述给下一位同学听,下一位同学再转给下一位同学听。

  出示课件27:

  (2)游戏结束后,评比优秀话务员。

  6.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28: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语言,还要用语言。转述句在生活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创设情景,贴近生活,对比异同,找到转述句与原句的变化,“悄悄话”游戏创造使用转述句的情境。一系列活动后,学生对转述由了解到熟悉再到得心应手。)

  三、积累诵读——完成“日积月累”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桃花一般都在什么时间开放吗?

  预设:三月。可是有的地方却不是这样的,不信你们看。

  2.出示《大林寺桃花》,老师范读,指导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准诗句的节奏。

  出示课件29:

  3.简介作者——白居易

  出示课件30:

  4.小组合作探究:为什么大林寺桃花开放的时间比山下迟很多?

  出示课件31:

  5. 教师讲述古诗背后的故事。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庐山大林寺即景吟成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是写初夏四月诗人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的花卉已经凋谢,但他在山寺中意外看到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诗中写出了诗人触目所见的感受,表达了诗人的惊讶与欣喜之情。全诗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趣味横生,是唐代绝句中的一首珍品。

  6.指名学生简要说说自己对古诗的感知,借助文中的插图说说古诗的大意。

  教师点拨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出示课件32:

  7.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在朗读古诗的过程中,脑海中都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

  出示课件33:

  8.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歌情境,读出美好的画面感以及诗人的惊喜之情。

  出示课件34:

  9.学生齐读诗歌,并试着进行背诵。

  10.你还学过白居易的哪些诗句呢?

  出示课件35:

  (设计意图:朗读古诗,读出诗情,解说词语,借助图片理解诗意,感受古诗所描写的美丽意境,让学生亲近古诗,喜欢古诗,进而生发对经典文化的热爱。)

  四、课堂回顾

  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36:

  五、课后作业

  积累背诵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六、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八

  题目运用反义词有趣味 吸引读者兴趣

  转述句三个变化 人称 标点 语气词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教学是巩固一单元学习的综合性教学。本单元语文园地的目的在于学会复述故事,使学生通过观察找出汉字的某些构字的特点,扩充识字量。巩固学生对形声字特点的认识;能够通过读一读、做一做、说一说等体会词语在语句表现的情景,学会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学会给故事编写有趣的题目;学会对古诗的欣赏,并积累背诵。

  在“交流平台”栏目中,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复述出来。复述课文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强化学生的语言积累。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复述课文用了哪些方法。然后通过“交流平台”中小伙伴的话,对集中复述方法进行总结。讲故事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种语文口语交际活动,我在教学中课上出示课外故事《小鼹鼠的愿望》,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通过学生上台讲故事,师生评议环节,既锻炼了学生们的口语表达的能力,又能够把复述方法进行实践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识字加油站”中就是将带有相同偏旁的生字连字成词,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采用自己观察,小组交流谈论的方式,教师走入学生中,倾听、指导。把共性的问题放到课堂上一起解决。使学生在识记字形的基础上与生活经验挂钩,从而知其意、懂其情、读出味、记得牢。

  “词句段运用”中引导学生读句子,理解拟声词在句子中所产生的效果,并尝试仿写句子。在转述的讲解中我创设了多种转述的环境和课堂情境,比如“说悄悄话”的游戏环节,在轻松的氛围中把所学习的方法内化,通过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来达到教学目标。做到书本知识与生活积累的结合,由知识的掌握提升到能力的具备。

  在“日积月累”的教学中,我发现仅仅通过解释字词来学习古诗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儿童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是笼统的、模糊的。因此,我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出示图片,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古诗。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合作交流的方式教学,指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讨论、思考、积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轻松、愉快,知识掌握扎实牢固。通过本节课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进一步得到提高。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口语交际。

  2、习作练习。

  【教学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准备讲名人故事时用。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

  〖课时目标〗

  1、培养学生大胆、大方和他人进行交流的好品质;

  2、注重交际习惯的提示和引导: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3、学生体会到和同学交流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读读要求

  1、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2、听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大家互相交流。

  三、分组举行,组内交流

  1、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或收集到)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3、小组评价,评出本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名单,教师颁奖。

  2、全班交流:

  荣获“故事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王”给全班同学讲讲?

  3、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五、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教师小结:

  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六、作业设计

  课后继续交流名人故事。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课时目标〗

  1、要写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2、要写值得写的事,并能从这件事看出熟悉的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帮助选材,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1、小组交流:

  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

  2、小组交流: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学生有话可说,也使学生在自然而然中进入了写作的状态,降低了学习难度。

  3、教师指导写好事件: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

  ⑴事情发生的时间。

  ⑵事情发生的地点。

  ⑶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⑷事情的起因。

  ⑸事情的经过。

  ⑹事情的结果

  三、教师指导写好人物形象

  1、抓特征,一定要抓好肖像描写:

  千人千面,人的外表是很少有雷同的。但是仅有外表描写是不够的,因为人是立体生动的,不是呆板的模特,他有自己的思想,有不同于他人的行为和习惯,所以写人物外貌时要体现出人物神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要学会画眼睛,学会抓住描写对象身上最能表现个性特征的东西进行刻画,这样,这个对象就能栩栩如在眼前。

  2、抓语言,一定要抓好对话描写:

  语言要个性化,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流露,不要人云亦云,千人一腔。

  3、抓事例,一定要抓好细节描写。

  四、学生动笔写习作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课时目标〗

  欣赏佳作,欣赏过程中提高写作技能,培养写作兴趣。

  〖教学流程〗

  一、经典欣赏

  1、课件展示,教师以评书方式讲给学生听:

  水浒英雄──武松(节选)

  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此去离县治还远。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冈”。

  武松入到里面坐下,把哨棒倚了,叫道:“主人家,快把酒来吃。”只见店主人把三只碗,一双箸,一碟热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一碗酒来。武松拿起碗,一饮而尽,叫道:“这酒好生有气力!主人家,有饱肚的买些吃酒。”酒家道:“只有熟牛肉。”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来吃酒。”店家去里面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盘子,将来放在武松面前,随即再筛一碗酒。武松吃了道:“好酒!”又筛下一碗。恰好吃了三碗酒,再也不来筛。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的不来?”

  “筛酒?”酒家道:“客官要肉便添来。”武松道:“我也要酒,也再切些肉来。”

  酒家道:“肉便切来添与客官吃,酒却不添了。”武松道:“却又作怪!”便问主人家道:“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酒家道:“客官,你须见我门前招旗上面明明写道:‘三碗不过冈’。”武松道:“怎地唤做‘三碗不过冈’?”

  酒家道:“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唤做‘三碗不过冈’。若是过往客人到此,只吃三碗,更不再问。”武松笑道:“原来恁地。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酒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唤做出门倒。初入口时,醇、好吃,少刻时便倒。”

  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酒家见武松全然不动,又筛三碗。武松吃道:“端的好酒!主人家,我吃一碗,还你一碗钱,只顾筛来。”

  酒家道:“客官休只管要饮,这酒端的要醉倒人,没药医。”武松道:“休得胡鸟说!便是你使蒙汗 药在里面,我也有鼻子。”店家被他发话不过,一连又筛了三碗。

  武松道:“肉便再把二斤来吃。”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筛了三碗酒。武松吃得口滑,只顾要吃,去身边取出些碎银子,叫道:“主人家,你且来看我银子,还你酒肉钱够么?”酒家看了道:“有余。还有些贴钱与你。”武松道:“不要你贴钱。只将酒来筛。”酒家道:“客官,你要吃酒时,还有五六碗酒哩!只怕你吃不的了。”武松道:“就有五六碗多时,你尽数筛将来。”酒家道:“你这条长汉,倘或醉倒了时,怎扶的你住?”武松答道:“要你扶的,不算好汉。”酒家那里肯?

  将酒来筛。武松焦燥道:“我又不白吃你的!休要引老爷性发,通教你屋里粉碎!把你这鸟店子倒翻转来!”酒家道:“这厮醉了,休惹他。”再筛了六碗酒,与武松吃了。前后共吃了十五碗,绰了哨棒,立起身来道:“我却又不曾醉!”走出门前来笑道:“却不说‘三碗不过冈’!”手提哨棒便走。

  2、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感受到的?

  二、读文猜人

  其实,我们班上也有这样的传神之作:

  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家朗读,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

  对被同学猜出了,且公认为描写准确的小作者加以表彰。

  2、议一议:为什么该同学没说出名字而我们也能猜出习作写的是谁?

  3、请作者介绍为什么能把同学介绍得如此准确、生动?

  三、总结习作要领

  引导学生明确:

  1、写的都是生活中真真实实的事情。

  2、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

  3、平常多积累,多读经典、名著,学习他人写法。

  四、修改习作

  五、小组互相学习

  把自己的精彩习作读给学习小组的其他同学听。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2、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3、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流程〗

  一、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

  ⑴指名读句子。

  ⑵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然后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个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二、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三、成语故事

  1、导入:

  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读。

  5、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了。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8

  教材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而奋力脱险的故事。平时,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细长的腿。当凶猛的狮子向它扑来的时候,鹿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它从狮口脱险;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险些丧了性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交流,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要走进“寓言大峡谷”去品读一个很有意思的寓言故事,题目叫《狮子和鹿》。学生齐读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这个故事里,新的生字朋友真不少啊,你能读准它们吗?捧起书本,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

  ①(出示词语)我把新的词语朋友从书本中请出来了,你认得吗?自由读——开火车——男女接读

  ②再把词儿送回课文,整个故事你能读通顺吗?指名分段读,其余同学边听边默读。

  3、感知:读了课文你知道这个故事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吗?指名说。(出示最后一句)齐读。

  三、研读感悟:

  (一)读悟第2—4自然段

  1、默读:我发现这句话里藏了一对反义词,你们找到了吗?(板书:美丽——难看)这只鹿啊,觉得很美丽的是——自己的角(板书:角),他可喜欢啦!而认为难看的是——自己的腿(板书:腿),他很不满意!这些内容写在哪几段?请你默读2、3、4自然段,找一找,你从哪儿看出鹿喜欢自己的角而不喜欢腿?

  2、交流:

  ⑴角:你从哪儿看出小鹿很喜欢自己的角呢?指名说。(出示第三自然段)

  “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珊瑚:你们见过珊瑚吗?海底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多美啊!小鹿用漂亮的珊瑚来比喻自己的.角,可见他心里——很喜欢自己的角。你能这样读读他说的话吗?指名读。

  匀称:怎样的身段才称得上“匀称”?是啊,看上去比例协调,就像我们写书法一样,大小合适、宽窄合理,也可以说是“匀称”。“匀称”就是一种美。谁能再来读读?指名读。齐读。

  背诵积累:(出示图片)现在,不看书本,你会夸吗?指名背诵。

  齐背:(出示第三自然段)漂亮的小鹿们,一起来夸夸自己吧!

  “不着急离开”他想干什么?

  “鹿摆摆身子”他摆摆身子,这又说明什么?指名说。

  “他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漂亮!”你能把这个“!”读好吗?指名读。(如若学生提到小鹿本来不知道自己这么漂亮,也可以带出“咦,这是我吗?”一句的感悟。)

  小结:齐读第三自然段。

  ⑵腿:小鹿可喜欢这两只美丽的角啦!可四条腿他就——不喜欢了。你们从哪儿看出来?指名说。(出示第四自然段)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你听懂小鹿的意思了吗?指名说。(如若学生说不清,再(出示练习①)帮助理解。齐读练习句。再比一比,哪句更强调他不喜欢自己的腿?齐读原句。)这四条腿跟那两只角根本不相配!

  “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你能这样来读读吗?指名读。

  3、体会语气词:就这样,小鹿一边欣赏一边自言自语地说着。(出示三句小鹿的话)连起来仔细读读他说的话,你发现了什么?(语气词变色)再读读句子,你觉得用语气词开头来说话和不用语气词,有什么不一样?指名说。(能更突出心情。)是啊,用了个语气词能更直接地表现出说话人当时的心情。(出示提示语填空)现在,你能给小鹿说的几句话加上合适的提示语吗?指名说。瞧,看似简单的一个语气词,就把小鹿心情的复杂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你们以后说话、写话时,也可以试着用一用。

  4、小结:师生合作读。

  (二)读悟第5、6自然段

  1、过渡:是什么事让他后来改变了想法?请大家读读第5、6自然段,想一想。

  2、整感:指名说。刚才,他把这件事说得很详细,那你能切中要害,说得简短一点吗?(如若学生感觉困难,(板书:虽然、却)帮助学生概述。)指名说。哦?“难看的腿”竟然有那么厉害?你们从哪儿读到的?再默读第6自然段,找一找。

  3、交流:(出示第6段)

  (学生可能会直接找到最后小鹿的话。教师就先肯定并引导:你是从小鹿说的话里找到的。你们还从其他地方读到了吗?)

  “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句子变色)你觉得小鹿跑得怎么样?从哪儿读出他跑得快?指名说。

  “不一会儿”“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这么短时间,就把狮子甩得大老远,这快得真像是——离弦之箭。

  “蹦来跳去”:你再读读,这光是速度快吗?知道“灌木丛”吗?指名说。灌木丛中没有象样的路,还到处长满了刺人的荆棘,让你去走走都很困难,何况要跑得快呢!可小鹿却能“蹦来跳去”,你还看出他怎么样?指名说。你能轻松、灵活地读读这句话吗?指名读——齐读

  “撒开长腿”是啊,他撒腿就跑,反应可——快啦!

  “狮子再也没有追上。”这腿比狮子可厉害多啦!

  4、想象说话:狮子只能——“灰心丧气”可以换成——垂头丧气。狮子气喘吁吁地望着小鹿远去的背影,心里想?指名说。

  5、迁移运用:正在这时候,哎呀糟糕!美丽的鹿角被树枝挂住啦!凶猛的狮子一看,机会来啦!又朝这边飞奔过来,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眼看就要扑上来啦!小鹿吓得直冒冷汗。这时的他会怎么说?(出示练习②)你能像刚才他说的话一样,用一个语气词开头来说吗?指名说。幸好,他急中生智,用尽——引读下面的句子。多亏了这四条难看却——十分有力的腿啊!

  6、小结:师读第5自然段、生读第6自然段。

  四、明理延伸:

  1、揭示寓意:这次的死里逃生让小鹿恍然大悟。他叹了口气,说——(引读最后一句)原来——(出示练习③)你帮小鹿接着往下说说吧?能写下来更好!拿出练习纸,试着写一写。

  2、交流:指名说。是啊,美丽的东西不一定实用,而难看的东西也不一定没用。生活中,你们肯定也有不少类似的事情,课后你可以和同学、老师或者爸爸妈妈交流一下。

  3、积累运用: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的《课堂作业》中没有这一课的练习。就用我为你们准备的聪明题考考自己吧!(出示作业)

  4、(机动如有时间可以适当交流反馈。)

  板书:

  狮子和鹿

  角美丽_________虽然却腿难看__________

  听了沃老师上的《狮子和鹿》,感觉就像喝了一杯香甜的牛奶,回味无穷。

  一、抓住一点,统领全文。

  整节课给人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感觉”。在整堂课中,沃老师始终抓住“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这句重点的句子,先让学生找出美丽与难看这对反义词,然后紧紧抓住小鹿为什么喜欢自己的角不喜欢自己的腿,最后为什么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不断地循环推进,并利用简单凝练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使学生对寓意的理解更趋理性化。

  二、朗读指导,亲切自然。

  在读书的过程中,不可小看老师的“导悟”作用,有时老师艺术性的寥寥几语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在这一篇课文的朗读训练里,沃老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亲切自然,不着痕迹。“啊,老师听出了你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自己的角。”“多么……多么……,两个多么,小鹿真喜欢自己呀!”“让我们也当美丽的小路来夸夸自己吧!”“海底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多美啊!小鹿用漂亮的珊瑚来比喻自己的角,可见他心里——很喜欢自己的角。你能这样读读他说的话吗?“这些亲切的话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文本,和文本对话,通过老师一次次深入引导,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一次次主动参与到朗读实践中,老师把颖悟的心灵交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充满生机和灵性的精神世界与学生共享,潜移默化中老师就成了学生精神文化之旅的亲切导游。

  三、语言训练,细致入微。

  在本课的语言训练中,沃老师可说是循循善诱,细致入微。当学生朗读“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沃老师不失时机的点评:“瞧你唉声叹气,愁眉苦脸的,这就是抱怨。”在学习“匀称”一词时,沃老师从怎样的身段才称得上“匀称”,引到了写书法时字的匀称,可说是循循善诱。在学习体会语气词时,沃老师先出示小鹿的三句话让学生观察,再让学生谈谈加上语气词的好处,最后让学生加上提示语读一读,通过朗读来体会语气词的好处,处理的非常细致。

  听了沃老师的《狮子和鹿》,整个人就犹如冬日沐浴在暖暖的阳光中,感觉那么亲切自然。这篇课文围绕着“难看”和“美丽”来展开,通过狮口脱险,小鹿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原来美丽的东西不一定实用,而难看的东西也不一定没用。沃老师首先让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再从中心句中找出一对反义词(其实也就是全文的关键词),通过问题“为什么喜欢自己的角而不喜欢腿?”来引出这个寓言故事。

  在教学这个故事中,沃老师不单单满足于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她还通过各种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如,朗读训练,语气词的训练。让我感觉最好的是语气词的训练,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了语气词的作用,也能够读出不同语气词所表达的不同心情,沃老师没有就此结束,她在迁移运用中让学生模仿着来说一说,“小鹿吓得直冒冷汗。这时的他会怎么说?你能像刚才他说的话一样,用一个语气词开头来说吗?”她的这种设计,让我感觉不是单纯的为了设计而设计,而是让学生在本节课就能够学有所用。

  沃老师的评价语,她的过渡语,让我想起了她博客上的一句话“请问需要咖啡还是茶?”我想说的是,犹如咖啡般香甜,又如清茶般自然。

  另外,想问一个与点评无关的话题:请问大伙儿,你们觉得这篇文章取这样一个课题《狮子和鹿》合适吗?我怎么觉得狮子不应该出现在题目中呢?请谈谈你们的看法,谢谢!

  请问,你要的是咖啡还是茶?这是沃老师在博客里的一句话。听了她执教的《狮子和鹿》这节课,既让我品味到了咖啡的香醇,又让我体会到了茶的清新。享受其中,获益匪浅。

  其一,结构严谨,处处见匠心。

  教者从最后一句话“两只美丽的脚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入手,引领学生反复品读写“美丽的角”和“难看的腿”的相关语句。并不失时机地穿插提示语补白等相关的训练点。然后,又以问题“是什么事让他改变了想法?”引出描写鹿凭着自己难看却又敏捷有力的腿狮口逃生的相关语句,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最后,再一次回到揭示寓意的最后那句话,并且以补充句子的形式使寓意得以升华。从头至尾,让听者感受到了课的完美以及教者的匠心独具。

  其二,评价到位,时时暖人心。

  教者亲切的教态,清新的话语,使学生如沐春风。在品读描写“美丽的角”的相关语句时,学生的每一次朗读都能得到沃老师亲切自然的指导和点评:“啊,老师听出了你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自己的角。”“多么……多么……,两个多么,小鹿真喜欢自己呀!”“让我们也当美丽的小鹿来夸夸自己吧!”“海底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多美啊!小鹿用漂亮的珊瑚来比喻自己的角,可见他心里——很喜欢自己的角。你能这样读读他说的话吗?一轮轮的朗读,一次次的点评,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了一步步的提升。

  相信,能让学生伴随着快乐和成就感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露珠的美好。

  3、能用“越来越”造句。

  4、能积累好词佳句,练习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刚才我们认读了生字词,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露珠》。

  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小露珠与动植物的交往。)

  二、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看看知道了什么?小露珠是怎么出现的?(越来越)

  2、指导朗读第二句:练习,指读。

  三、第二——五自然段:

  1、轻声读,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以用文中哪句话来概括?

  2、小动物们为什么都喜欢小露珠?出示三个小动物的话及图片

  (1)从它们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对比图)

  (2)小露珠多美啊,那么闪亮,那么透明,那么圆润,难怪小动物都很喜欢她。

  (3)练习朗读,接读(指名读三个小动物的话,师读叙述,第六自然段齐读。)

  四、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段又写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能试着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吗?(熠熠格外)

  3、出示课件,引导理解比喻句(就像戴上哪些珠宝?联系上下文来想象。)

  4、小露珠不但自己美丽,还能把植物装点得更美丽,这是多么美好、多么温馨的情景啊!看看怎么读才能表达出我们美好的.感受呢?练读,指读,接读(师第一句,男生至“格外精神”,女生读其余部分。)

  五、第七自然段

  1、自由读,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小露珠和大家道别,大家依依不舍。)

  2、小露珠是怎么样变成水蒸气的?指导用“越来越”造句。

  3、这时小露珠的心情怎么样?你从哪里知道的?(笑着笑盈盈)

  4、多么温馨感人的告别场景!练习朗读,接读(师读至“向空中飘去”,后部分学生读至“留住呀”,前部分学生读其余部分,可面向后加动作。)

  六、巩固拓展

  1、末段内容可以用文中一个词概括就是——“告别”,用科学术语概括就是——“蒸发”。

  2、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好的文章值得积累,练习背诵,齐背读全文。

  3、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摘抄好词佳句;(3)了解“蒸发”的知识。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0

  1、指导格式教师:

  对日记有了初步了解了,下面我们来讨论一篇日记。别忘了第一行先写清什么?

  2、指导写日记内容教方法:

  1) 注意看,你看到了什么?(老师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大s)指名说。

  2) 注意听,你听到了什么?(老师说:“今天我们用S形作画。”)指名说。

  3)听了老师的话,你有什么想法?指名说。

  4)你能连起来说说吗? 出示:

  今天,老师()。 我听见()。 我想()。 指名说。(2——3位) 教师小结过渡:这几位同学说得非常好,他们认真观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下来,他们都是有心人。你能比他们做得更好吗?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1

  一,学习目标

  1,把握写作要求,调动生活得积累,拓展思路,把自己最想学得内容写下来。

  2,把想写的内容写具体,把句子写通顺。

  二,学习重,难点

  1,拓展写作思路。懂得再学习,生活中选材。

  2,运用写作办法把内容写具体,把句子写通顺。

  三,教学过程

  {一}激题导入

  1,误语

  2,出示本次习作要求{原文}。

  {二}品题明确目的

  1,自由读题,边读边想:

  本次的习作要求是什么?

  2汇报,师生共评。

  学生所述内容是否符合题意?为什么?

  {三}开启思路

  1,放“电影”

  请大家闭上眼睛,播放电影一样把你生活中经历的事,看到的景物,周围接触的人,你的各种魄力的想象播放一遍,注意想想哪个给你的留下的印象最深,你最想写什么?

  2,定格放大

  请大家睁开眼睛,同学们一定却看到了丰富多彩的画面,那么你最想写什么呢?请再闭上眼睛把这组画面定格,并把它放大,仔细“看好”每一个细节。

  3,慢放重现

  习作提示中有一条要求:把内容写具体,如何写具体呢?请大家把刚才定格放大的画面再脑子里慢放重现,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看”仔细。如果事情的要仔细看清楚的前因后果;如写景物的,要理清顺序;如写人物的,要想想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他{她}?

  四,小组交流

  1,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最想写什么?初步打算怎样写?如何把它写具体?互相帮助提提意见。

  2,全班交流,说说写什么,打算怎样写,互相启发,鼓励其他同学,想他人所未想,写别人所未写的内容。

  {五}试写初稿

  学生初写,教师监视,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六}评议初稿

  1, 小组内轮流读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

  2,请一两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七}赏析优秀片断

  每个小组推选一两个优秀片断,请同学们进行赏析。

  {八}修改习作

  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2

  一、谈话导入,激趣探奇

  1、回顾已学课文《赶海》,引导学生说说大海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

  2、提出“你想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的吗?

  (过渡:让我们一起到海底遨游吧!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2课《海底世界》)

  3、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划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3)思考: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2、检查初读情况。

  三、赏读课文,读中体验。

  (一)学习“海底景色奇异”这部分。

  1、自读第2自然段,思考: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最能描写出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用“ ”画出来。找到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2、反馈交流:

  (1)“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体味句子

  A.理解“波涛汹涌”。

  B.男女生赛读。

  (2)“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体味句子

  理解“窃窃私语”。

  同桌表演“窃窃私语”。

  C.说话训练,进一步感悟海底的“奇异”。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如果你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指导朗读。

  (二)学习“海底物产丰富”这部分。

  1、参观动物馆。

  A.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想想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划出。

  B.自由读文,渗透学法,合作完成表格。

  (1)用“——”划出描写动物不同活动特点的句子。

  (2)练读句子。

  (3)讨论交流,完成表格。

  (4)反馈。

  C.当小动物作自我介绍。

  2、参观植物馆和矿物馆。

  A.总结学法。

  B.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表格。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

  (2)这一段与第一自然段有什么关系?作用:与开头照应(首尾呼应)

  (3)指导朗读。

  四、巩固深化

  大家一起回顾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每个方面具体介绍了哪些内容?

  五、拓展延伸

  学了《赶海》和《海底世界》,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

  六、作业布置

  搜集有关海洋知识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宁静

  景色奇异

  海底世界窃窃私语

  动物多

  物产丰富植物多

  矿物多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3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针对本文叙事性强、含义深刻的特点,从文本的整体性出发,师生形成一个阅读话题——如何理解“实事求是”?用心研读文本,才会发现:课文通过“我”的作画态度、“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老师”的言行举动这“三大板块”,逐层挖掘了“实事求是”的内涵——学会老老实实做事、学会实实在在做人、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 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引言激趣:

  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礼物,(出示杨桃)

  这是——杨桃,杨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还能生津止渴、止血止痛呢!真正的杨桃是在秋季和冬季才成熟的。看,有趣吗?

  课本上也向我们做了介绍呢,请大家翻开课本44页,咱们来看一下“资料袋”中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设计意图:北方的孩子对杨桃不太熟悉,教师准备几个杨桃,观察中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先读读课文后面资料袋的内容,自然而然地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

  2、老师写一位很了不起的作家、出版家的名字,是---------板书:岑桑

  在著名作家岑桑的心中,这个杨桃可不仅仅是有趣,已步入晚年的他,直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上小学时“画杨桃”的经历,你们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吗?

  好,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板书课题)11、画杨桃 生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头脑中也许产生了一些疑问,说说看,你们想知道什么?学贵有疑,会读书,会思考,就一定能有更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一位年过半百的著名的作家、出版家,竟对小学四年级一节美术课上的一事铭刻在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也就在质疑中拿起书本主动求知了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问题,把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简单板书,这些问题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了学生和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对话的渴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

  几次。看看,刚才你们自己提出的问题,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呢?

  (生自由读课文)

  课堂是最动听的声音,是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刚才大家读得真不错。谁来说说自己的读书所得?

  2、会读书,爱思考,你们可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到生字,开动脑筋,看能不能自己把课文中的.生字学会?

  3、检查读书情况:

  老师考考大家,怎么样?

  1)看,老师把课文中难读的这些“拦路虎”请到大屏幕上来了,你们认识么?

  认读生字 嘱 审 肃 晌 悦 诲

  指名读,正音:“嘱”读 zhǔ,不要读成 shǔ;“审”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肃”是平舌音;“晌”读 shǎng,不要读成 xiǎng。

  2)给生字找个好朋友吧,读读看,怎么样?

  叮嘱、前排、靠边、准确、审视、讲台、神情、严肃、半晌、轮流、和颜悦色、熟悉、角度、相似、教诲、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3)下面这关,可就考你的眼力了,比比看,谁记得最快,谁写得最好!你们觉得哪个字最难写,最难记?咱们先一起来练一练

  师在田字格中板书学生提出的字,边写边记,口头组词语。

  说话容易做好难。很多时候,觉得写这个字很简单,可真正写起来,写好还真的不容易呢。怎么样?自己拿起笔练写一个吧!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边记边在课本上的田字格里描红。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提醒书写姿势要正确,书写要规范。

  4、拦路虎被你们制服了,再读书就更容易了。画杨桃,怎么画成五角星呢?感兴趣么?你再读读这篇文章。过一会儿,咱们来个读书比赛。

  怎么样?谁愿意发起挑战,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大声地读给同学们听?

  5、指名接读课文。正音,评价

  6、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就将文章读得通顺流利了,从你们津津有味的表情中,我发现你们还若有所思呢。的确,只有细细地品读,才能品出其中的味来!那么,这节图画课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学生交流。

  看来,图画课上的嘲笑声、大家的讨论、老师的教诲都是因为我那幅画得象五角星的杨桃图而引起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堂图画课,目睹我的那幅杨桃图。

  (设计意图: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对话的过程,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话,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人、文本和环境之间激荡起的心灵共振和呼应。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三、引导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我究竟是怎样画杨桃的呢?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出了我画杨桃的经过?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用笔画出我“画杨桃”的句子

  1)自己读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你是怎么理解“我”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的呢?(生读书思考)

  你能把那份认真读出来么?学生练习读句子。

  2、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1)明明是普普通通的杨桃,可在作者的眼里却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这是为什么呢?咱们班里谁坐的位置和岑桑在教室里的位置一样?在他的位置上观察和你的位置上观察,一样么?观察点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会?

  2)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有观察点的原因,还有别原因么?把1、2自然段结合在一起,认真读读看。

  3)原来在我这样的举动背后,老老实实地遵从了父亲的叮嘱。读读这位父亲的话,你读懂了什么?

  (课件出示)

  谁知道“叮嘱”是什么意思?从父亲的叮嘱里,你明白了什么?

  是圆的就──,是方的就──,不要把圆的画成──,也不要把方的画成──,否则就是──。练读父亲的话,

  画成“脑子里想象的那样”,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想当然” 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还是在那个前排靠边的座位,如果我想当然地去画,也许会把杨桃画成什么样呢? 还可能画成什么样?不管是把它画成苹果,画成香蕉,还是画成平时最常见的那样,结果都——

  4)、在我开始要画画的时候,我的耳畔总会想起父亲严肃地说:——

  指名读:

  在我粗心大意、画得想当然的时候,父亲仿佛在跟我语重心长地说:——

  指名读:

  3、我正是抱着这种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画杨桃的,(对照板书)尽管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我自己觉得还是——

  请把那种自信、满意读出来。

  (设计意图:“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没有多样性的启迪就不可能有创新思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明确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之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读、评等形式的对话,在对话中,学生思考,行动、探究,争论,提高了交流、沟通的能力,同时,也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

  四、课堂小结

  对于这幅画,作者自己认为--------------------,交上作品的那一刻,他一定会在心里想--------------------------------------------------------------------------------------------------------------------

  可是,同学们又是如何看待我的这幅画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附: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题答案:

  读一读,选一选:略

  读一读,填一填:严格 严肃 教育 教诲

  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

  杨桃,果实形状特殊,颜色呈翠绿鹅黄色,皮薄如膜,肉脆,滑汁多,甜酸可口。除含糖10%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C对于人体有助消化,滋养,保健功能,果汁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治疗皮肤病的功效。

  第二课时

  (熟读理解,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叮嘱、想当然靠边、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

  2、父亲是怎样教育我学画画的?美术课上,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探究“同学们”的心理转变,丰富“实事求是”

  1)同学们又是如何看待我的这幅画的呢?学生读书,找出相关的句子

  2)哪组同桌愿意来尝试着读一读?(同桌对读,说说自己这样读的理由:哈哈大笑) 同学们会怎样地笑呢?就带着这种讥讽的笑、轻蔑的笑、讽刺的笑,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则对话。

  3)从你们异口同声的话语中、从课堂上传出的嘻嘻的笑声中,我听出了你们对这幅画的嘲笑。自己认认真真地画出的画,竟无端地受到大家这样的嘲笑,此时的我,心里有多么难受!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课文中的哪一句话写出了老师的态度?找出来,读读看。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生字,书写羽、翠两字。

  3、学生反复诵读,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4、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三、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

  课件、课文音频、翠鸟捕鱼视频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讲到作者和妈妈坐船到外祖父家去,接下来我们一起搭上作者的船去看看沿途的风景。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搭船的鸟》

  (二)初读课文,感受情感。

  听朗读,思考问题:

  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生答)

  雨天船上的场景、翠鸟的外貌,以及翠鸟捕鱼的样子。

  (三)再读课文,深入体会

  1、搭船的鸟是一只什么样的鸟?仔细阅读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吧!

  这是一只比鹦鹉还漂亮的鸟。

  (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随机点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课件出示翠鸟图,引导学生感受翠鸟的.美丽,补充翠鸟的相关知识。

  再次指名读,教师指导读出喜爱之情。

  3、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4、那么翠鸟到底在干什么呢?(捕鱼)

  5、翠鸟捕鱼的情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动作敏捷)

  6、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从“一下子”,“没一会儿”“一口”体会翠鸟的动作敏捷。

  7、观看翠鸟捕鱼的视频,更加具体的理解翠鸟的身手了得。

  8、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方法之一。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四)扩展延伸

  指导写作手法的运用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六、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羽、翠”

  2、教师指导书写,学生练习

  七、作业布置

  1、请写一个有关翠鸟的谜语,表达你对翠鸟的喜爱。

  2、留心观察一种自己熟悉并喜爱的鸟,抓住它的外形、觅食栖息、飞行中的一个方面,用一两段文字描述下来。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5

  一、 教材

  1.教材分析

  同一幅画学习的设置特挑选了美术史上以色彩表现见长的印象派画家凡高的名作《向日葵》,进行一次有趣的赏析、临摹与组合的学习活动。学习同一幅画活动方式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训练学生调色涂色的技能和色彩画的表现技巧,提升对美术名作的鉴赏水平,提高同一幅画美术绘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它的意义在于运用色彩这一美术语言来与美术大师对话,体会美术语言的魅力,获得艺术情感的熏陶,在临摹与组合游戏中感悟和体验艺术带来的美感与快乐。一般多数学生对世界名画《向日葵》曾经耳闻目睹。《向日葵》占据了教材较大的版面,并配上富丽堂皇的画框,显得特别珍贵而富有视觉感染力,诱发学生崇尚美和珍视世界文化的强烈意识,从而对美术学习充满热情,学生自主的视觉愉悦需要也得到满足。

  2.学情分析

  学习活动为临摹练习与组合成画。本课的教学分两部分进行,这里的临摹并非写实地临摹《向日葵》的原始模样,而是临摹《向日葵》的色彩。所以教材右页上有一幅对原画进行了马赛克处理的作品,眯眼远看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向日葵》,该画上分出五十个方格,每小块内呈现出不同的色块,这里的色块就是世界名画《向日葵》所用颜色。临摹这些颜色,需要进行涂色练习和色彩临摹的学习,临摹颜色实际是局部临摹,学习效果完全可以达到。只有将涂好色的方块按固定的位置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完成世界名画《向日葵》的整体临摹。本教学将枯燥的涂色练习置于有趣的组合活动中,使学习变得轻松了,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力,增强学生的班级集体意识,获得成功感。

  二、教法

  讲授法、示范法、游戏教学法、观察法比较法、练习法。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认识色谱,学习调色与涂色的方法。

  2.能准确地识色、调色和涂色,个体完成涂色练习并参与集体组合成画的活动。

  3.表现出对世界名画欣赏、临摹与组合的美术活动的兴趣和成功的`快乐,富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集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思路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色彩知识,了解与掌握配色、调色、涂色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与观察能力。采用的工具为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及调色用的清水等,根据学生平时所带的水彩笔、油画棒,进行分格临摹涂色练习,并集体组合成名画《向日葵》。

  教学准备应考虑全套的水粉画工具,大白纸l一2张,并完成一部分的涂色范式,要布置学生带好铅笔与尺子,以备画格子使用。

  本课教学策略,应以调色练习为基础,选择教材名画作品中的色块进行临摹为重点,个体临摹与集体组合为活动组织方式,展开对同一幅画的欣赏、识色、调色、临摹表现及组合再现。

  教学设计可作相应的安排:欣赏讨论、感受色彩美一认知色谱,配色调色练习一对比练习,获得方法一提出规则,选择任务一个体临摹,集体组合一作业评述,再赏色彩美。

  五、教学重点

  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认识色谱,学习调色与涂色的方法。能准确地识色、调色和涂色,个体完成涂色练习并参与集体组合成画的活动。

  六、教学难点

  表现出对世界名画欣赏、临摹与组合的美术活动的兴趣和成功的快乐,以及色彩的调节练习。

  七、教学过程

  (一)欣赏讨论

  1.欣赏《向日葵》。

  2.引导提问:

  你见过这幅画吗 ?

  对同一幅画你们的感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

  学生组内交流、讨论。认识色彩是绘画的语言、色彩是相同的。

  3.导出新课,板书课题:同一幅画。

  (二)探索体验

  1.引导思考:这幅画主要有哪些颜色 ?

  (1) 观察与识色。 (2) 提问。

  2.探索调色方法:这些颜色是怎么样调配出来的呢 ?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体验1:根据教材提示,用大红与柠檬黄进行调和,把产生的橙色与同桌的比一比,色彩效果是否一样 ? 为什么 ?

  小结:两种颜色相调和,颜色分量的不同使色彩效果产生变化,一般朝分量多的颜色方面倾斜,所以调色时先看准色彩的倾向性。

  体验 2 :在一种颜色中调入白色或黑色,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

  小结:通过这一方法可使色彩发生深浅变化,这又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这样就可以调出许多丰富的颜色了。

  体验3:任意找一种《向日葵》这幅画的颜色,尝试调配一下,是否很接近 ? 学生自由交流。

  体验 4:从教材右页马赛克效果的《向日葵》画中取一方格 (G5) ,这一格是由 24 个小块组成的,将它们分解开,与色谱中颜色相对比。我们一起调出这些颜色并涂画在纸上。

  (三)师生合作,共同探讨。

  分工合作我们可以将这幅画分解成许多小色块,近看是些颜色。但远一点或眯眼看,向日葵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全班每个同学画其中的一部分,然后组合,可拼成一幅有丰富色彩的《向日葵》。

  1.画格。教师事先画好一个4×6的表格,5×10的大格图,共有4×6×5×10=1200格小格图,共学生共同完成作品应用。培养学生的共同创作精神。

  2.选择与分工。将横排 A - J 与竖排 l 一 5 交叉组成编号,选择你喜欢的一块。选择马赛克处理后的画作的方格时,分工要有协调,别人已选的不能重复。教师调控方格被选情况。首先让学生自愿选择,然后教师再对重复选择和没被选择的方格进行调整。学生超过50人时,我们现在的学生班级人数都超过50人,较难的方格可被重复选择,保证组合成《向日葵》整幅画作的完整性。

  3.临摹涂色。按小格的颜色来调色、涂色,涂色不能出格.相同的颜色可以一次涂完。

  4.集体组合时应让学生注意A-J与l一5的坐标准确定位,不可随意放置,教师可进行范例定位演示,起启发作用。

  5.提出要求,巡视指导。

  (四)组合展示

  1.让学生按底纸上的格子,找准坐标贴上自己的那一部分。

  2.引导学生眯眼看,欣赏评述全班同学集体组合画出的作品。

  (五)评价交流,进行总结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北京》教学设计03-31

语文《观潮》教学设计03-31

语文《社戏》教学设计03-31

语文《劝学》教学设计01-15

语文天窗教学设计04-01

语文《猫》教学设计04-02

语文《长城》教学设计04-02

语文《白杨》教学设计04-01

语文《翠鸟》教学设计03-21

《语文天地》教学设计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