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归去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我心归去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18 18:37:3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我心归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我心归去教学设计

  1、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揣摩作者饱含感情的语言

  3、理解作者对“故乡”这一文化概念的思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揣摩作者饱含感情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理解作者对“故乡”这一文化概念的思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请学生查找我国古典诗词中反映家园之思这一主题的名篇名句。

  2、请学生预习《我心归去》,思考文章在反映家园之思主题上的独特之处。

  二、导入课文

  1、解说:第三专题的标题“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的诗《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身处他乡,举头望月,因为热爱故乡、思念故乡,所以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更明。这就是家园之思。

  2、交流:我国古典诗词中反映家园之思这一主题的名篇名句。

  如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益的“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等。可引导学生积累,还可营造思乡氛围。

  3、讨论:《我心归去》在反映家园之思主题上的独特之处。

  大部分写家园之思的作品着眼于怎样思乡,《我心归去》更多在探讨为什么思乡。(此教学环节可灵活处理。如学生不能体会出《我心归去》的独特之处,可由教师点出,或在研习课文之后让学生再次讨论)

  三、研习课文

  (一)把握课文的主体框架

  1、在文中找出点题的句子,思考“我心”是从哪里“归去”,又是归向何方。

  ——第八节“我已来过法国三次,……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

  明确:“我心”从法国归向故乡。(板书)

  2、故乡是哪里?故乡怎样?从原文中读出相关内容。

  ——长沙(注释,出生地)

  ——第六节,用排比手法写出了故乡的贫瘠和脏乱;第八节,用排比手法写出了对故乡落后的失望。

  3、故乡是贫瘠、落后的,那么法国呢?在文中找出有关法国生活的描写。

  具体的描写。——第一节。朗读提示:数字的运用,如两、六、四、三;色彩的运用,蓝、绿;副词修饰语的运用,全。这些都应读重音。

  用一句话概括。——物质环境非常优裕的风雅富贵之邦。

  4、生成疑问:这样的一个风雅富贵之邦,这样优裕的物质环境,是许多人求之而不得的,为什么“我心”却要偷偷“归去”呢?

  (二)探寻“我心归去”的原因

  1、学生默读课文,自主探寻“我心归去”的原因。

  2、分学习组讨论“我心归去”的原因。

  3、集中交流“我心归去”的原因,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揣摩作者的'语言,明确“我心归去”的三层原因。(此教学环节应根据学生集中交流的具体情况酌情处理)

  第一层:

  (1)从优裕的物质生活中我们看到了什么?选用原文的关键词回答。——难耐冷清。(板书)

  (2)作者是怎样来表现这种冷清的呢?请学生快速地默读第二、三小节,把他认为的语言描写中的亮点找出来,在旁边的对话栏里简明地写出理由,谈谈感受或评价。

  重点语句如:“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比喻修辞的运用。都德《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比较体会。)

  又如:“那不是深谷,那里什么也没有,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空。”(比喻修辞的运用。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冷清、寂寞。可联系学生生活中与自己相关的声音与光影来体会。)

  又如:“你对吊灯作第六或第六十次研究,这时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差不多开始发疯了。”(细节描写。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点”进行描写。)

  全体朗读第二、第三两小节。

  (3)这种难耐的冷清超过了优裕生活的吸引力,使作者的心偷偷地归去,甚至对唾手可得的移民资格也不屑一顾。请一位学生朗读第四小节的四个问句,读出这种语气。

  第二层:

  (4)再次探寻“我心归去”的原因。请学生在文中找出关键语句深入挖掘。

  ——第五节:“倒不是特别害怕孤寂,而是惦念亲人。”(板书)

  ——明确:确实,想家,想故乡,因为那里有亲人,有他的母亲、妻子、女儿,作者这样写道(教师范读):“我知道我对她们来说是多么重要,……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这是一段充满温情的想像,这种惦念亲人的感情穿越了时空守候着家人。

  (5)而其实,在写法国优裕的生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作者是“身在法国心在家”,“我心”必定“归去”,从原文中找到相关的语言信息体会。

  ——第一节:“我在圣纳塞尔市为时一个月的‘家’,是一幢雅静的别墅。”“家”,特定称谓,所谓的家,只是一个暂居地而已,没有亲人,没有温情。

  第三层:

  (6)是否有亲人陪伴在身旁,他就不会“归去”了呢?探寻“我心归去”的真正原因。

  在第六节中这样写道,“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各种异国的旅游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体会故乡区别于其他旅游景区的“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使“我心归去”的地方。

  ——第七节“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故乡比其他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第五节“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明确:故乡最让人感到亲切和激动的是那里有“过去”,“至少”表明最小限度,哪怕亲人也不存在了,但只要有“过去”,“我心”就会“归去”。用原文中的关键语词就是“回望过去”。(板书)

  (三)解读作者对“故乡”的理解

  字典上对“故乡”的概念阐释是: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根据文意,选用文中的关键词句作出修改。

  ——故乡是出生或长期居住过艰苦劳动过奉献过(付出)的地方。(板书)

  四、谈谈“我心中的故乡”

  《我心归去》展示的是韩少功对“故乡”的理解,请学生联系本专题的学习和自己的现实生活谈谈对“故乡”的理解。

  ——同意韩少功的理解。示例:校庆。出生在无锡的钱伟长在苏州中学努力地付出过,度过了一段美好的读书时光。因此,他也把苏州作为自己的“故乡”,经常要到苏州走走,回母校看看。在2005年苏中“府学千年、新学百年”双庆盛典之际,94岁高龄的钱老仍然回到母校参加庆典。用钱老的话来说,苏州中学就是他的一个精神家园。

  ——不同意韩少功的理解。学生可谈出自己对“故乡”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采访周围的亲人、朋友,请他们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他们的家园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