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反思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一篇略读课文,但篇幅较长,语句难懂。另外,文中出现的一些专业术语学生很难理解。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反思1
本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课文,这一组课文的主题是“走进西部”。本文是本组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
这篇通讯条理清楚,数据详实,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抒情色彩,包含着对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的歌颂。全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应该结合前两篇课文,凭借阅读提示的内容,去自行读书、思考、讨论、交流,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好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个性的学生差异,鼓励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推进学生自学。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条理清晰的表达方法,称赞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是学习这篇文章的主旨。
首先课件欣赏西藏风光图片,感受它的纯净、圣洁和美丽。同时课件介绍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缺乏物资流通、文化交流,高原人民的生活落后封闭,从而自然过渡到为促进西藏的繁荣,结合优美的风景照片,直观感受西藏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神秘的人文景观,富有吸引力。了解了西藏的落后封闭,人们渴望改变生活,走出高原。情感上得到渲染后,适时引出课题,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接着引导学生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课文的要求,紧接着按要求默读课文并作批注。初读后交流这条铁路给你留下的印象。课文前的阅读提示不仅提示了课文主要内容,还理清了课文的条理。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浅层次谈谈对青藏铁路的了解。然后由老师介绍青藏铁路的特殊地理位置、具体路线和修筑的困难,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进行了提炼、总结、延伸。在教师的总结中自然引出西方媒体的预言:有风火山在,铁路就修不到拉萨。面对这样的预言,我们的建设者始终坚定不移、永不言败,文中有句话反复出现正说明了这一点,课件出示并齐读。这句话也是课题在文中一咏三叹,既是筑路大军的誓词,又是作者行文的线索。指导学生读出中国铁路工人的执着、坚定、不服输的精神。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师引读,最终建设者凭着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让风火山这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课件出示重点句,引导学生谈谈对重点句的理解,并相机板书。在重点句的理解中使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即建设者如合克服了修筑风火山隧道的三大难题。接下来从文中具体的描写中,去感受建设者如何攻克风火山三大难关的艰难历程,鼓励学生读中感悟,读后采访。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依据合作学习的'要求去自行读书、思考、讨论、交流,练习把课文语言转换为自己的语言。由学生分别扮演记者和建设者练习采访,生生互动,锻炼了思维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采访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提炼,回归课文主题,再次深刻认识这是条怎样的铁路。课件介绍青藏铁路,不仅是一条天路,更是科技路、环保路、幸福路,民族团结路。通过此环节学生对青藏铁路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课件展示2005年感动中国特别奖:青藏铁路建设者颁奖词,在诵读中抒发对献身西部的建设者的赞美与敬佩。最后一起踏上这神奇的天路。欣赏歌曲《天路》。此环节学生感情蓄势到一定程度得到了及时宣泄,同时对文本加强了理解,内化了情感。
这是篇略读课文就应体现略读课教学特点,做到粗中有细,有放有收。在一次次试教的过程中我紧紧抓住阅读提示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文,直奔课文重点,以如何攻克风火山隧道三大难题为主线,给予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在合作探究中由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自能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吸引学生融入课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另外还努力为学生创设好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个性的学生差异,鼓励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推进学生自学。同时还结合具体词句体会到,在建设者身上,始终洋溢着斗志高昂、无坚不摧的乐观主义精神、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通过情境表演,让学生将自己的习得感悟转换为个人的语言,真正在略读课的学习中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以锻炼和提升。同时学文前后两次对青藏铁路不同程度、层次的认识,抒发了对中国铁路建设者的无比钦佩与赞美,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为深入,使本课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深度。从整体上看这节课,较好成教学任务。但有一些环节还很粗糙,比如教师的评价语、本课小练笔的安排等,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注意这些问题并及时、较好地解决。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反思2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教学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并从中受到感染。课前布置的查找资料任务完成得较好,学生们很积极地搜集了有关青藏铁路的资料,汇报交流的时候也兴致勃勃,讲起来滔滔不绝,由于时间关系,课上交流不是很多,只能让他们课后再互相传阅资料,增长见识。从他们汇报情况可以知道,学生选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还是有待加强。一节课下来,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课文的主要内容;修铁路遇到的困难;铁路的重要意义。在教学时,我主要是这么做的:
一、以韩红的《天路》导入,激发兴趣
略
二、抓住行文线索,体会人物精神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是课文的题目,又在文中反复出现,是作者行文的线索。在教学时,先找出文中介绍“青藏铁路”的句子,然后引出我外国人的评价和句子“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然后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说说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不简单,不容易。学生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到了阻碍筑路大军前进的困难所在,并纷纷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那么,这些困难,我们的建设者们又是怎样克服的呢?请从文中找出答案,并谈谈你的体会。”这个问题较好回答,学生能轻松得从第6、9自然段中获取答案,并且抓住文中关键的词语,如“昼夜、反复、彻夜通明、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等,感受建设者充满智慧,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三、感悟写作特点
课文题目在文中一咏三叹,这个简单有力的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前后出现了四次,均使用了感叹号,充分反映了建设者们执著的精神。其次,这句话在开工前、遇到困难和克服困难时反复出现,在文中前呼后应,与尾句“拉萨已经遥遥在望”形成一条穿珠的彩线。这里提到的第一个特点,学生能发现,也能较好地进行感悟。而第二个特点,则需要教师适当地引导感受,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文章写作上的特点。
一节课下来,基本上解决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可是对于训练点的落实,感觉时间太紧,我感受到略读课教学的难度不亚于精读课教学。首先是学生对文章的熟悉程度,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上课难免有“鸡同鸭讲”的感觉。其次像本文中有许多需要理解和积累的好词,如“分外妖娆、狰狞、杯水车薪、七零八落”等等。若课前布置学生查字典,到了正式讲课要理解时,学生便只会照搬,他们是否真正理解词意?能否将其运用到习作中?这些都是未知数。若强调几下词语意思,重点句子的理解和情感的升华就会不到位。这样一来,一篇略读课文就要分成一个半课时甚至两个课时,这就有悖于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了。看来最关键的因素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使人文性和工具性达到平衡状态。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教案把铁路修到拉萨去09-09
五年级语文教案《把铁路修到拉萨去》03-18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五年级语文教案10-17
五年级语文下册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后练习题05-21
拉萨的天空语文教学反思07-06
《拉萨的天空》语文教学反思06-07
《拉萨的天空》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06-23
2017年《拉萨的天空》教学反思汇编05-29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反思12-20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