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教学反思(通用5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1-05-23 09:45:1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通用5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教学反思(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通用5篇)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篇1

  这一学期对于我而言是一种挑战,从高一到高三,从暑假就开始工作,这些学生完全陌生而且据其他老师所说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心里有压力是正常的。等我真正接手之后发现,这些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基础要比我预想的要差了不少,我所面临的困难也要比预想的大了许多。

  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我分为学生的思想工作与语文教学工作两个方面来做。

  学生的思想工作方面:

  首先就是得和这些不那么熟悉的学生好好地交流沟通,只有真正地了解这些学生,只有真正让这些学生接受我这个老师,我的语文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为此,我一方面利用课堂教学表达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另一方面也告诉这些学生该如何面对自己当下所面临的一系列困难,而且还着重指出:每个人只要从当下开始努力拼搏,一切都还来得及,关键在于他们自己是否真的全力以赴,是否真的开始为自己负责任。这个环节不仅刚开始是这样做,而且是在这个学期的整个语文教学都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

  其次,根据这些学生存在的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包括生活习惯,语文学习习惯,给他们明确指出改正的方向,同时提供给他们适合每个人的方法。在生活方面,着重从日常行为规范方面矫正,平时的良好作息习惯的养成,日常良好纪律的养成,以及待人接物方面的要求,也包括对自我的要求。在语文学习方面,着重从日常的听课习惯以及读写习惯入手,明确告诉学生如何养成较好的听课习惯,提高课堂的听课质量与听课效率,其中包括如何记笔记,如何分类整理材料;如何坚持读写的习惯,特别要求学生要关注时事,关注生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平时养成写点文章的习惯,逐步培养良好的写作能力。

  第三,注意与所有学生的一对一的谈话,保证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与关注;同时,老师还能够从生活与学习方面给予每个学生比较到位的方法指导与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工作方面:

  1、语文教学注重从基础抓起,从学生出现的问题开始,刚开始就发现这些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很薄弱,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让学生慢慢有收获。

  比如文言文语法方面,我就从学生最需要也最薄弱的语法知识入手,从简单的主谓宾定状补开始,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慢慢地讲解,并且跟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相关的语文课文结合起来,让学生发现学习语法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一件很有趣又很有用的事情。并且在第一轮的复习过程中始终贯穿这些内容,让学生在复习的同时又更为深入地夯实基础,而且又不觉得浪费时间,更不会觉得语文学习是没有谱的。

  2、 从学生的最害怕的文言文学习入手,逐渐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信心,明确语文学习的方向。第一轮的文言文复习,既发现了学生过去文言文学习的效率低,还发现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为此,我从必修一开始,每一篇重点的文言文,复习目标明确,复习重点突出,而且要求学生尽可能做到字字落实,篇篇过关。该背诵的文章一定要落实过关。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慢慢尝到学习的收获与些许的成就感,甚至慢慢找到了文言文学习的一些规律与方法,于是对语文学习也开始有了一定的信心。

  3、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鼓励学生加大阅读力度。根据新高考的要求,考试的阅读量明显增加,阅读的难度也提高了不少。为此,我开了一节阅读课,让学生借阅书籍,保证这一节阅读课能够专注阅读,逐渐养成一种安静阅读的习惯。同时也让学生去积极搜集一些最新的阅读资料,保证学生能够对当下这个社会生活的变化有足够的了解。

  不足与困惑:

  1、这些学生由于以前打下的基础不好,习惯不好,要学生提高成绩绝对易事;这是需要老师跟这些学生进行比较艰巨的“斗争”,既要靠脑力,还要靠体力,必须始终如一跟住这些人,但是还是有一些学生的习惯暂时难以改变,所以学生出现反复懈怠是经常事

  2、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有些学生长期养成了懒散不爱学习语文的习惯,是需要老师经常与之沟通交流,是需要老师不仅足够的耐心,还要有足够的沟通能力与交流能力,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些学生的改变是很难的,是需要老师锲而不舍地努力,再努力,才有可能。但是现实并非如此。要想彻底改变不太可能,只能靠我的努力一点一点底推着学生慢慢进步。至于结果如何,我还不敢肯定。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篇2

  今年的高考已经过去,回顾这一年的高三语文教学,有很多值得总结和深思的地方,

  高三语文教学工作反思。下面谈一下今年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一、课本梳理。

  引导学生对必修一至必修五等课本内容进行复习整理,尤其是文言文,有指导材料,有老师点拨,有学生整理、感悟。帮助了学生对课本素材进行有效复习、思考、整理和吸收。对课本专题有了一个初步的思考和材料积累。但是,在指导过程中没有能指导学生及时回顾复习,强化记忆,学生在第二学期基本上忘记了了先前复习的内容,这也导致了我们的复习往往事倍功半,在二轮复习是师生往往觉得无事可做,分数难以保持。

  二、加强早读晚读的指导与落实。

  早晚有系统指导材料,有具体落实检查措施,学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又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充分发挥自主性。

  三、专题素材积累。

  (一)时事评论。利用午间新闻,要求同学边看边有选择地做记录,并且指导同学每周在读书笔记上写至少一篇时事评论,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养成观察、思考、动笔的好习惯,

  学生在训练中接触了很多新鲜的时事及评论文章,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内容的选择和写作上老师并没有给以具体切实有力的指导,致使学生在记录整理上随意性较强,显得粗浅,写得水平仅让停留在较低水平。

  (二)利用早晚读材料对个专题素材进行积累,特别是美文阅读。每次的材料上都精选一篇美文,让学生阅读评鉴。

  (三)美文荐读。要求学生每周选自己喜欢的一篇作文,抄录在纸上,并向同学介绍自己选文的优点,学生浏览其他的文章并选出自己喜欢的文章,并作点评。但是往往坚持力度不够,选文随意性较强,有的同学应付了事,老师的指导作用也没有完全发挥。可以加强背诵和模仿训练,不断重复、跟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真正有所得。

  四、是坚持开展有针对性地训练。

  高考毕竟是一次考试,和平时的考试其实没什么两样,只不过重要性不同罢了。为了让同学们及早地适应这种考试,就必须平时有针对性加以训练,但这种量不宜过多,过犹不及。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重点训练以下几项内容:1、书写清晰规范;

  2、审题明白准确;

  3、答题科学合理;

  4、时间利用得当。

  五、是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和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六、是阅读思考与解题技巧同等重要。

  解题技巧的总结和积累在高三复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但阅读思考也不容忽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很少思考,成为解题机器,只会按部就班,缺少应变能力。体现在考试中,他们对于新东西新题目,因为缺乏应有的自信、创新能力而失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踏实努力,在给学生的指导上要具体到位有力,尤其要重视检查落实,以期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篇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重要体现。但对于作文批改究竟采用什么方式,人们莫衷一是。我校近十年来在语文组开展的师生互动作文批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认为学生互动作文批改法,切合了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同时又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能把老师从繁重而效微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转变了写作观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发展了学生的人格。传统的.写作是被动的写作,是为别人(老师)而写。而传统的作文批改更是一种以成人(老师)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习作,这就多了些世故,少了些天真;多了些功利,少了些淳朴。老师高高在上,审视着一切,主宰着一切,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最终的评定。这种作文批改法恰恰是作文教学中的大忌。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对作文批改作过精辟的阐述:“于批改则但为词句之修正,不为情意之增损。”,“批改乃修正学生所作意义及字句也。其意义不谬误而尚有不完全者,不必为之增;字句已通顺而尚欠凝练高古者,不必为之改。

  一、生活实践

  传统作文教学存在许多弊端,生活是写作的泉源,已成为众人的共识。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在分数这根指挥棒的淫威下,学生们个个埋头于书山题海之中,有如何去接触生活,体验生活!

  新课程提出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关心生活,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总目标,这无疑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指明了方向,也为广大语文教师消除了“应试教育”时代留下的一些顾虑。于是我一方面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野游,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大自然的一景一物,审视社会的种种现象,体察各行各业实情。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

  只有留心观察生活,发现事物的特点,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美的所在,才能培养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写出蕴含丰富的文章。

  平时,我还注意让学生看影视作品,引导他们懂得看门道,而不是看热闹,让他们懂得看电视也能帮助学习,学到知识,这也就告诉了学生,作文可以是在生活实践中的。

  二、阅读积累

  “凡作文,须要胸中有万卷书的跟柢”。综观古今中外文学大师,能在文章中纵横捭阖,广征博引,显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博览、勤读。大文豪鲁迅说得好:“文章怎么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新课程要求广泛阅读各类读物,并加以量化“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书读多了,胸中列书万卷,视野随之开阔,在写作时,就会构思,就会遣词造句,语言就会如“万斛泉水,滔滔汩汩,不择而出”。

  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我让每个学生学年初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并及时进行督促和指导;我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学会精读、略读、浏览、诵读;鼓励学生多记,记下名言佳句、精彩片段;指导学生多写,写自己的读书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疑问。

  针对学生书籍少的现状,我在班级搞了一个图书箱,让每位同学献出自己喜爱的书与大家共同分享。我也拿出自己收藏的书。我还通过向学校图书室借等方式,把图书箱搞得小有规模,把读书活动搞的红红火火。

  三、兴趣爱好

  作文只有作自己感兴趣的,才有话可说,做自己熟悉的,有真情实感的,才可以打动读者,首先考虑作文是否与自己的喜好有联系,比如,形容某种感受或是经历,某句歌词,某一首歌,或是某一首诗,某一幅画等等,或是某一种体验就如体育项目给人的满足与快感等等都可以用在作文中。

  语言方面,只要不违背语法习惯,写自己的语言个性特点。

  四、合作交流

  “ 合作”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我在作文教学中也进行了尝试。我特别重视课前动笔之前的孕育准备阶段。提前公布作文题目及要求,让学生早作准备,积累写作材料。在作文课上,我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将自己的课前观察阅读感受尽情地述说出来,把自己的感悟交流同伴,从而唤起同伴的体验、认可或争辩。在这里,让学生敞开心扉,大胆地说,自由地说,生与师、生与生的交流,让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使学生既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选择,保留自己的个性,又不闭门造车,实现了优势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使学生的思维自由的遨游,从而激发创新潜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篇4

  期中考试刚过,语文成绩也有了。之前的复习重点就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但是效果并不好,得分率还是很低。现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教学进行反思。

  文学类文本阅读这个板块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难点,与作文和诗歌鉴赏一样,都是不好拿分的部分,所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就显得很重要,并还需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在大量的练习题中总结归纳的能力。

  1、留心文章标题。无论哪种文体的阅读,题目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或者为全文线索,比如在我们所用资料的练习题中的《灯火》,文中围绕灯火展开了对儿时一系列温馨生活的回忆,以及由此而阐发了人生感悟;或者暗示内容、揭示文主旨,如《文化的梅岭》,这篇现代文就着重叙述了梅岭的贬官文化和梅文化,抒发了作者对梅岭的热爱之情。注意文章题目,是寻找理解文章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2、关注文中特殊句段。总领句(或段)、过渡句(或段)、总结句(或段)、高频句,对于理解文章结构及内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结尾的议论、抒情性句子,往往暗示或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注意了这些特殊的句段,学生就比较容易读懂文章进而准确解答。

  3、分析引用原文词句。在原文中寻找答案,是解题的方法之一。尤其是一些“指代”类型的题,答案就在上下文,只要抓住文章关键词句进行概括、提炼、组合就可以。这样的答案比用自己的话来阐述要准确得多,自然得分就会高。比如《魂系“一线天”》一文中,有一题是“请用精炼恰当的6个单音词概括‘一线天’的特点。”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通过对文章的仔细琢磨后大多能答出四个特点:奇、险、幽、陡,这是原文中有的,而窄、暗这两个特点就需要提取概括了。经过对文章相关段落的分析讲解,学生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的啊!”在他们的回答声中,我知道他们又深刻地积累了一种解题方法和经验。

  “在练中学,在学中练”,现代文的题多如牛毛,但万变不离其宗,考查的能力是相同的,只有把有效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在练习中加以运用,让他们从每一道题中总结规律,悟出方法,规范答题能力,才能真正地做到“不丢分”。

  4、坚持让学生进行整理归纳:整理归纳并不是简单的看原题,毕竟碰到原题的可能性基本为零。我们讲了现代文的阅读方法,但更多的需要学生的消化、巩固。而消化巩固不能停留在某一篇文章的解读上,而应该是方法性的解读,包括:解读文章的方法、常见出题角度、同一问题的不同变式、答题模式的归纳整理。这样的整理需要我们在一定时间的练习后将所做进一步的归纳。

  除了方法的讲解和常规的归纳整理外,我们还要强化审题训练。两个月的复习中,学生反映出的最大问题是审题错误,因审题错误而导致一些低级失分。比如明明是问“写景的特点”,而很多同学会看成“景的特点”;问“如何来表达情感”,答成“表达了什么情感”。这些都是一些明面上的错误;还有一些暗含的要求,很多学生则忽略了。比如问“用了什么手法”,一般要包括手法所达成的效果。这些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应强化。

  除了常规讲解之外,我们还可以把现代文灵活地运用到写作中去,既完成了现代文的训练,又能使作文有可写的材料,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在平时所做的大量练习中,现代文是我们可以使用的“重要资源”,因为文章少不了优美语段、哲思道理、名人故事、绚丽景物……每当遇到好的文章时,我都提醒学生诵读或者摘抄,以便写作时可以当作自己作文中的“亮点”。现在的学生在课下是很少去积累的,大量的卷子和习题占据了他们阅读课外书的时间,所以,很好地利用现代文中优美语段是既替他们减轻了压力,又帮助他们积累了较好的作文材料,可谓“一箭双雕”。如:《胡杨树》一文,在现代文练习中我着重讲了文中的恶劣大西北以及那生命力顽强、死而不屈的胡杨林,在后来有一次写作中就有学生把“胡杨林”引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而且还加上了独特的理解,这使我在批改卷子时突然眼前一亮,给了作文较高的分数,同时也顿生欣慰之情。“学以致用”,我想,其实也就是一个学生从学习到领悟的升华过程。

  当然高三的阅读教学和高一高二的阅读教学不同。高三教学直接面向高考,命题特点是教学的指挥棒,考纲则是教学的中心,与高一高二的阅读相比,灵活性就有所减弱,相对地,应试的规范性就大大加强,答题的规范性需要重点强调。

  高三的阅读教学是以练习题的形式进行,花费的时间较长,可以在这一段比较集中的时间里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抓住文章中蕴含的情感,适时地对学生给以鼓励、启迪,可以增强他们在压力较大时学习的信心和动力,让学生有希望地面对每一天,面对每一次考试或练习。犹如高三学子经历漫长的高考备考是一个“领悟”的过程,作为教师的我也经历了对教学更为深刻的“领悟”过程。其间由于自己的经验和方法都还不完善,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取长补短,不断总结探索,“领悟”更多的真谛!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篇5

  本人从事语文教学七年,从事高三语文教学也已经有三年。长期以来,高三语文教学往往围绕各个复习专题,各个考点、各自为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个专题、考点缺少联系,像一条条平行线永久不能相交。但效果甚微、学生学了后面,忘了前面,有些考点、专题时间一长,又得返工。去年的期末考试就是这样,很多在考点复习中已经解决的问题,在考试中,尤其是在作文中有显现出来。高三语文教学往往会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下面就结合今年高考,谈谈本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从去年的期末考试试卷看,语音和成语题都是大家比较熟悉,在教材中出现的资料,只是稍微作一点延伸,而从历年江苏高考考题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试题回归课本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明显,从字音、字形、成语到语言表达,甚至作文,都回到同学熟悉的大背景中。应对高考试题命题方向的改变,我们打出了回归课本的旗帜。于是,理清教学思路,如何重新调整和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如何寻求教学突破,寻找各个专题,考点的契合点、连结点,使高三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摆在我们高三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个严峻的课题。也是我们提高复习效率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去年期末考试总体没有到达预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文。绝大多数同学得分都在50分以下,当然有试题的因素,但学生写作潜力不强,素材积累不多,语言不够生动也是重要原因。作文是高三语文教学的主线,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分数重,是天下第一题,大意不得。作文的成败直接决定了语文学科的成绩,真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教师、学生都能认识到这一点,课外收集积累超多的作文素材,作文专项训练常抓不懈,这固然重要,但这是否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是否有更切实有效的途径透过纷繁复杂的专题、考点,我找到了这个契合点、连结点,它就是作文,在夯实各专题、考点基础,强化各专题训练的同时,实际上都在为作文作准备。我们是否有必要舍近求远,另起炉灶,花超多时间来抓作文专项训练呢我认为很有必要。

  首先,学习“虚词、实词、熟语的正确使用”等专题,为作文储备充足的词汇。在期末考试批阅学生的作文中,许多教师和我一样都感叹学生作文里词汇的贫乏,要么辞不达义、望文生义,要么就出现很多生造词。一篇作文难得见到几个用得贴切、鲜活的词。在复习这些专题考点时,有意识地引导我们的学生,从作文的角度多积累一些词汇,然后学以致用,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运用一些词汇。这样就能丰富自己的词汇,增加文章的文采,赢得老师的亲睐。

  其次,学习“字形的识记、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等专题,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以往教学出现的情形是,做这类专题训练的时候,改错别字、改标点符号、辨析和修改病句,都完成得较好,准确率挺高,但一到自已写作文,就不当一回事了,无所顾忌,错别字连篇,标点“一逗到底”,“创造”了形形色色的病句。为什么会出现这类咄咄怪事原因就出在“学”与“用”严重脱节了,学习这些专题的时候,没有和作文连在一块了,未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期末考试中就有不少同学在这些方面做的不好,最后影响了作文的得分。

  再次,学习“名句名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等专题,丰富作文素材的储备。翻阅学生上次期末考试的作文,明显感觉到学生没什么资料写。考场作文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快速成篇,学生平时若没有充足的素材储备,即使有较好的写作技巧,较强写作潜力,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考考查的“名句名篇、诗歌鉴赏、文言阅读”无疑是学生作文素材的聚宝盆。在教学这些专题的时候,我就明确告诉学生,这些专题的高考分值是“X+70”分(“X”是该专题分值,“70”就是作文的分值)以引起学生重视,在写作训练中、能现学现用、活学活用,起到良好的效果。

  最后,学习“语言应用题”专题,改造并锤炼学生作文的语言。语言应用题历来被称作是高考的“实验田”,题型新,短小精悍,灵活多变,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则语言应用题,从某种好处上说,就是一篇“小作文”,它要求依据必须的句式、必须的修辞手法,重点考查语言表达潜力,多用整句、对称句。很多学生很喜欢做这类题目,可谓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可一写起作文就愁眉苦脸、根本找不到感觉了。在讲评语言应用题的时候,我时常会这样感慨:“要是在作文里能出现这样精美的文字,那就太棒了”。把语言应用题和作文训练结合起来,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讲究语言的改造和锤炼,每一句、每一段语言都拿捏好了。整篇作文的语言自然就好起来。

  此外,还有其他专题训练,也能够和作文串起来,譬如:现代文阅读训练,我们阅读文本,不单单就为了解决那些题目,还就应把它们当作美文、范文来品读、来学习、借鉴。为自已的作文的提高带给范本。因为对中学生来说,学习写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借鉴模仿的过程。

  总之,透过对去年期末考试的总结和思考,我明确了一个认识,即在整个高三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一条主线,那就是作文。让我们心中有作文,更要让学生心中有作文,在夯实各专题、考点基础的同时,不忘彰显作文的特殊地位。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通用5篇)】相关文章: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通用9篇)03-22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通用10篇)08-16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07-01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范文07-29

高三语文的教学反思范文06-23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五篇02-19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15篇08-23

高三语文学科的教学反思06-30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精选5篇)07-08

高三语文优秀教学反思(精选5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