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丰富幼儿有关小草的知识,初步了解小草对人类生活的利与弊。
2、利用小草进行编织创作活动,体验创造乐趣,培养创新能力。
3、探索、发现生活中草的多样性及特征。
4、了解草能做药材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小草的不同特点,进行草垫、草辫、草鞋、小动物等纺织创作活动,体验创造乐趣,培养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 活动前选好活动路线,选择安全适宜的活动场地。
2、每人一把小铲子、一个塑料袋和一个稍大的瓶子。
活动过程
1、草的特征
(1)幼儿来到活动场地后,让幼儿自由地在周围的草地上玩一玩、看一看,说一说小草长在哪里,是什么颜色的,气味如何。
(2)请幼儿在草地上找出自己知道名字的草,并借助铲子把它连根拔起来。
(3)小朋友在草地上互相介绍自己认识的草的名字以及根、茎、叶的特点。
(4)让幼儿再找出自己不认识的草,去请教别人。如果大家都不知道,可以把它放在塑料袋中,带回家问家长或其他人。
2、草的作用
(1)请养过家禽、家畜的小朋友说一说,家禽、家畜每天吃的是什么饲料,草还可以做哪些动物的食物。
(2)请幼儿用手拔一些草,并说说什么感觉。然后让幼儿在草地上和泥地上分别取一些土,讲一讲从哪里取土更容易些,原因是什么,从而使幼儿知道小草具有固土的作用。
(3)让幼儿仔细观察并捏一捏,草地底下的土和泥地的土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想一想,雨后泥地上的水和草地里的水哪个最先蒸发掉,原因是什么,从而使幼儿明白,小草不但能固土还有蓄水、防止水分流失的功能。
(4)引导思考:除了野草外,人们为什么还喜欢种草坪,这两种草有什么不同?
(5)让幼儿在草地里找一找,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谈谈草是哪些昆虫的家,它们为什么选择草丛为家。
(6)简要向幼儿介绍小草还可以当燃料、制造肥料以及有些草还能做药材的知识。
3、草的害处
(1)请幼儿观察周围的田野,说一说什么地方的草多,什么地方的草少或没有草,为什么?帮助幼儿理解划对人类生活有许多好处,但草的生长也需要阳光、空气、水分的'养料,所以,庄稼地或花园里草多了,就会影响庄稼和花的生长。
(2)向幼儿介绍一些对人类有危害的草,提醒幼儿在生活中注意安全。
4、利用草进行创作活动
(1)指导幼儿采集各种小草、野花等在平地上摆出自己喜爱的画面,利用自带的瓶子尝试简单的插花、插草艺术,同伴间可以边摆边交流,互相学习。
(2)请幼儿把自己喜欢的野花、草叶等收集一部分放在塑料袋中,带回幼儿园进行拓印、粘贴活动。
教学反思
教师向幼儿讲清楚草的特征及用、害处,还可以让幼儿联想一下,如果大地上没有一棵草会是什么样子。进一步使幼儿了解到小草还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本领。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小野花,结合形状各异的草叶、草茎等,制作花环、花链、花篮、胸花等小装饰品。引导幼儿充分利用小草的不同特点,进行草垫、草辫、草鞋、小动物等纺织创作活动。鼓励幼儿自由走动,互相观摩,比一比谁纺织的种类最多、最漂亮。
小百科:草是一般是指草本植物,是一类植物的总称。并非植物科学分类中的一个单元,与草本植物相对应的概念是木本植物。人们通常将草本植物称作“草”,而将木本植物称为“树”。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认识1元内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名称,知道它们的面值是不同的;
2.初步掌握用货币购物的基本常识;
3.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学具盒,内有元、角、分的人民币若干。
2.实物投影仪。
三、活动过程
1.以谈话方式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出示一些学习用品:小朋友你们用的这些东西是谁给你买?你们想不想自己学着到商店里去买呢?想自己去买,就必须认识钱,现在我们来一起认识钱。
2.幼儿分类操作,区分硬币和纸币
(1)请小朋友摸摸、捏捏、看看这些钱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操作回答,教师总结:圆圆的、硬硬的叫硬币。长方形的,像纸一样的叫纸币。
(3)请幼儿把纸币和硬币分开。
3.认识钱币的面值
(1)观察硬币的不同
请幼儿观察1元、5角、……的硬币,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这些硬币的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图案不一样、数字不一样。
(2)认识硬币的面值
幼儿认识硬币的面值,每个硬币上都有一个数字,数字后面有个字。教师取一枚硬币放在投影仪上,请幼儿观察。这里有数字“1”,后面有一字“元”,这枚硬币是1元,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其它面值硬币。
(3)认识纸币的面值
通过玩《纸币找朋友》的`游戏来认识纸币的面值。
玩游戏《看谁拿得对》:教师说出1元内的某种人民币的名称,幼儿迅速从学具盒中取出相应的硬币和纸币。
4.玩购物游戏,学习基本的购物常识
玩法:一名教师扮银行工作人员,一名教师扮商店营业员,幼儿扮顾客,幼儿去银行取钱(不超过1元),再去商店买物品,想好买什么。游戏可变换角色进行。可请能力强的幼儿扮演银行工作人员和商店营业员。
5.教师讲评
(1)请幼儿讨论:你用多少钱买了什么东西?
(2)买东西剩的钱该怎么办?
(3)教育幼儿要爱护人民币,不要乱花钱。
四、活动延伸
1.教师带幼儿到超市购物。
2.家长为幼儿提供购买物品的机会,教育幼儿要爱护人民币。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诗歌的稚拙美,学习运用"长大了,我就可以--"创编诗句。
2、过程方法目标:活动体例:散文童诗
重、难点:
引导幼儿会用"长大了,我就可以……"创编诗句。
活动准备:
教具:小蝌蚪与毛毛虫成长历程图、教学挂图、小鸡、小鸭、小猴、毛毛虫、小蝌蚪的头饰、录音机一台、磁带一盘。
学具:幼儿与家长共同准备一张婴幼儿时期的照片。
教法设计: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教学法、视听教学法
学法设计:整体感知--探讨交流--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弹奏律动:小蝌蚪律动表演,谈话激趣导入教师提问:"小朋友,老师刚才弹的律动曲名字叫什么呀?"(教师出示小蝌蚪与毛毛虫的成长过程图)提问:"小朋友,你知道小蝌蚪与毛毛虫长大后,分别会变成什么吗……它们长大了好吗?"(板题《长大真好》)幼儿认真观察画面,积极思考作答,齐读课题。
二、看图欣赏整体感知
1、出示本课教学挂图配乐诗朗诵组织幼儿认真看图、欣赏诗歌。
2、探究交流提问:你听到了诗歌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都有哪些本领?(粘贴动物图片)举手回答问题,请个别幼儿来粘贴图片。
教师邀请六位小朋友扮成小猴子、小蝌蚪、毛毛虫、小鸡、小鸭和小朋友,并请每位扮演者说一段属于自己的儿歌。
3、结合自己扮演的角色运用:"长大了,我就可以……"说一句话,可加上舞蹈动作边说边表演。
提问:小朋友,说说为什么长大好哇?
同伴交流讨论,请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
4、发散思维请幼儿拿出自己幼小时的照片,幼儿看看、想想并回答提问:"什么事情是小时候还不能做,要长大才会做的"?
5、观察、思考作答
三、练习说话
1、引导幼儿用:"长大了,我就可以……"说一句话,逐一发表自己对"长大"的想法
四、拓展延伸
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自己是小动物而不是小朋友,也会期待长大吗?"练习说"长大了,我就可以……"的句型(对能够大胆说话的.幼儿奖励小红花)。
2、思考回答五、课堂小结小朋友今天学习的兴趣真浓!知识掌握的也很快,并能大胆讲话,和小伙伴们一起愉快的学习,你们真棒!我给你们鼓鼓掌。
六、作业把今天学习的诗歌发挥想象说给爸爸妈妈听。活动目标:
1、通过儿歌、故事,比高矮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发现自己已长高、长大。
2、愿意与同伴中交流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
3、感受到成长带来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大胆想象和分析,培养运用语言讲述连环画的能力。
2、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到发挥自身优势,与人合作的好处。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4幅
2、知识经验准备:《龟兔赛跑》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师:你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
兔子和乌龟的比赛,谁赢了?为什么平时跑得快的兔子,会输给乌龟呢?
师:这次因为睡觉输了比赛后,兔子后悔极了。它说如果以后,还会和乌龟比赛的。你们看:
(出示图1)
森林里在举行什么比赛?
谁在当裁判?
有哪些动物参加了比赛?(让幼儿尽情地说。)
师:森林里举行动物跑步比赛。参加比赛的有兔子、乌龟、刺猬、松鼠和老鼠。小猴在当裁判,它把红旗一挥,它们就使劲地向前跑。那么你认为,谁会得第一名呢?
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并大胆讲述图片内容。
1、(出示图4)
师:大家快看,比赛结果出来了,谁和谁站在了第一的领奖台上了?
谁得了第二?谁得了第三?
奇怪,跑得这么快的兔子,没有睡懒觉,为什么会和跑得这么慢的乌龟,同时得第一呢?
(鼓励幼儿充分想象,各说各的想法)
2、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和我们小朋友想得一样呢?
出示图2:,并提问:
这是上坡还是下坡,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上坡可真陡啊,兔子和乌龟是怎么上去的?
兔子为什么要背着乌龟上坡?
图3:
这是下坡了,它们有时怎么做的?
乌龟是怎样帮助兔子的?
哦,原来,乌龟和兔子在上坡和下坡的时候都是相互合作的呀!
我们一起把它们合作得第一的过程,完整地说出来,好吗?
(幼儿集体讲述)
乌龟和兔子,这样一起合作,一起得了冠军,它们的办法好不好?
小结:兔子和乌龟既是对手,又是好朋友,在比赛中还能互相帮助,很值得我们学习.
师:我觉得这故事很好听哦。对了,这故事叫什么题目啊?快点帮忙想一想吧!
(幼儿讨论)
师:好,我们就叫它新《龟兔赛跑》吧!咦,我好像听到后面的客人老师想完整的听这个故事,是吗?那好,我们就当一回小老师,把这个好听的故事将给她们听,好吗?记住,要用最好听得声音讲出来,不要太重,也不要太轻。
(幼儿集体讲述故事一遍)
三、根据新的图片顺序,引导幼儿继续想象、表达故事内容。
师:这样的新《龟兔赛跑》,小朋友又会讲了。接下来,我要把顺序变一变,你们试试看,还会不会讲?(教师将图片顺序改为4、1、3、2)
师:图片的顺序变了,你还会讲吗?试试看。
集体讲述。
师:太好了,回去把我们新学到的《龟兔赛跑》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附故事: 新《龟兔赛跑》
一天,森林里举行动物跑步比赛。松鼠、老鼠、刺猬﹑乌龟和兔子都参加了比赛。猴子裁判一挥红旗,他们就使劲得向前跑去。一会儿, 乌龟和兔子来到一个很陡的山坡前,乌龟用力爬也爬不上去。兔子说:“别着急, 别着急,让我背你一起上坡吧。”乌龟说:“谢谢你!”兔子背着乌龟,四角着地,很快就爬上了山坡。在下坡的时候,兔子经常会摔倒。乌龟说:“别着急,别着急。我的贝壳硬硬的,你就躺在我的肚皮上,我抱住你一起滑下去,这样又快又好。”就这样,他们俩相互帮忙,相互合作,同时到达终点,都得了第一名。松鼠和老鼠分别得了第二名和第三名,它们可开心啦!
反思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我觉得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1、问题设计的有效性。针对故事的每一个情节,我们要抓住重点,运用简练、直接的语言,提出能够解决重点的直接、有效的问题。
2、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不能急着将自己的答案告诉幼儿。我们抛出问题后,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去想象,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不借助外物,有艺术地将幼儿吸引住。不借助外物,也就是不借助教具、奖励等物质的东西来吸引幼儿,那么,我们就要运用生动的语气,丰富的感情去号召幼儿,将他们的注意力牢牢的吸引。
设计意图:
幼儿进入大班后,在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也能独立讲述一些简短的故事了。但是,我班的孩子有一半都是这个学期,刚刚从民办幼儿园转过来的。因此,相对来说,他们的起点较低。另外,我发现:有许多孩子的思维能力很活跃,但是,他们却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只会含糊其辞。为了让幼儿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及所见所闻的感受,培养它们大胆想象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结合我班幼儿的实际发展特点,我选择了新《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作为大班语言教学的一个活动内容。
小百科:《龟兔赛跑》,是一则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故事中塑造了一只骄傲的兔子和一只坚持不懈的小乌龟。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推力的作用,知道在同等数量的条件下骨牌的倾倒与路线、排列、间隔有关。
2、了解多米诺骨牌的起源及玩法。
3、能够通过观察、合作、比较,大胆的进行有目的有规律地探索。
4、培养幼儿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三张路线图、两张记录表各5份、骨牌若干数量、笔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的兴趣,理解多米诺骨牌的玩法及规则
1、“今天我们来玩一种特别的游戏——多米诺骨牌。”
老师演示玩法,提醒幼儿注意排列的特点:注意在排列时木块之间的距离尽可能是一样的,推积木时要用手指轻轻推第一块积木,我们就可以看到后面的木块跟着倒下。
2、“骨牌为什么会一块接一块地倒下?”
3、规则:每人10快,在垫子上进行
二、知道在同等数量的条件下骨牌的倾倒与路线、排列、间隔有关
(一)幼儿个人自由探索,初步尝试多米诺骨牌的玩法
老师辅导,及时给予帮助,并观察幼儿操作过程中的亮点
结束提问:好玩吗?你成功了吗?
(二)探索其中的规律之一:在同等数量的条件下,排列的路线不同倒下的速度就不同,越弯曲的就越慢。
要求:1、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2、合作
导语:为什么有的组排得快,有的组排得慢?(排得快的组每个小朋友都合作得很好,排得慢的组也要象他们一样更合作才行)。再想想为什么有的组倒得快,有的组倒得慢?(虽然是同样数量的木块,排列的路线不同倒下的速度就不同,越弯曲的'就越慢。)
(三)探索其中的规律之二:同一路线里间隔密就倒得快,间隔疏就倒得慢。
导语:假如是在同一路线下木块的间隔疏密不同又会怎样呢?
要求:
1、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2、过程可以反复尝试
小结:从我们刚才的实验可以看到骨牌倒得快与慢是和排列的路线、间隔的疏密、木块的数量有关的。路线越弯曲木块倒下的速度就越慢,同样路线的骨牌间隔距离疏的倒下的速度就越慢。
三、了解多米诺骨牌的起源
多米诺骨牌起源于中国,它是一项体育活动,需要人们投入极大的耐心、细心和智慧,观看多米诺骨牌吉尼斯记录的图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通过鼓上的小米粒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2、 感知音乐中强弱、快慢的变化并用肢体表现。
活动准备:
小米粒、音乐磁带、小鼓。
活动过程:
一、 跟着鼓唱歌。
1、 小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2、 教师用鼓槌敲击小鼓。请幼儿跟着鼓槌唱歌。教师有节奏地敲鼓,幼儿用象声词“咚”唱出鼓的节奏
二、 鼓的声音哪里来。
1、 鼓的声音是振动发出来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看到鼓在振动呢?
2、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出示米粒,介绍鼓上的'小米粒受到振动就会跳舞。
3、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敲得重,米粒跳得高,敲得轻,米粒跳得低
三、 跳舞的小米粒。
1、 教师边唱歌曲边敲鼓。
问:鼓上的小米粒是怎么跳舞的?
小鼓敲得响,米粒怎样?
小鼓敲得轻呢?
2、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打节拍
3、幼儿试着跟唱歌曲
四、游戏:我是鼓,你是米粒。
地板代表鼓,全体幼儿蹲在“鼓”上,个别幼儿扮演敲鼓的人,部分幼儿扮演米粒,边游戏边唱。敲鼓的人用脚跺地板,或快或慢,或重或轻,扮演米粒的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直观地感知振动与发生的关系,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较高,他们在活动中游戏、表演、创编,展现出了自信心。这次活动给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机会,“小米粒”在舞蹈时既有节奏,而且表演很丰富、很多样化,孩子们用自己的想法展现出不同的小米粒舞蹈情景。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来理解加法的含义
2.让幼儿掌握4的加法
3.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准备:
1、苹果卡片4个、动物卡片:小鸟、小兔各4张,画有4个图案的图片四张;
2、数卡若干(1——4)
3、幼儿用书
教学过程:
一、碰球游戏:复习4的组成
二、出示直观教具,学习4的加法
1、小兔去拔萝卜,先来了一只小兔(出示一只小兔图片)过了一会又来了三只小兔(出示三只小兔图片)问1只小兔再添上三只小兔是几只小兔呢?
2、幼儿列算式13=4请幼儿说出1、3、4的含义
3、依次出示小鸟、小狗、表示加法算式2 2=4、3 1=4(方法同上)
4、引导幼儿观察1 3=4和3 1=4两道算式,发现他们的秘密。
三、引导幼儿看图编4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四、玩“谁最快”游戏
教师出题,幼儿用数卡摆算式,看谁摆得又快又对
五、看图写算式
1、让幼儿书写加法算式
2、教师检查,对书写有错误的幼儿给予帮助
六、教师进行小结
活动反思:
本节课是在幼儿已有了4以内分与合的基础上,如何让幼儿理解加法的含义真是不易的事情。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本节课教学重点,确立以情境教学为主线,游戏活动为辅助形式,带领幼儿在情境中结合图意理解加法的含义,在玩中掌握算法,正确进行4的加法计算。在教学中确立这样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 复习旧知。 4的分与合是幼儿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因此,课前谈话,我以拍手游戏创设情境,即复习了4的分与合,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用卡通图片作为奖品,调动了幼儿学习的欲望,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为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环节 :创设情境,探索新知。我分两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 ,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因为小兔、小鸭是小朋友们最熟悉的动物,因此,我以小兔、小鸭创设主题情境,引导幼儿独立观察、用自己的话描述图意,在教学中发现幼儿都能认识到:把原来的1只小兔和又来的3只合起来一共有4只。然后小结引出加法的算式,并教幼儿读算式,进一步深化理解“要把两部分合起来”需要用加法来计算。主题图的创设既充分调动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又进一步培养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了幼儿对加法的`认识,初步感悟用加法可以解决问题。 第二层次 ,引导探究,掌握方法。 我再次创设情境,出示两组图,引导幼儿观察,交流所获得的信息,体会要把2只小鸭和2只小鸭合起来是4只小鸭,就要用加法计算。通过对算法的探究,在交流中掌握把2和2相加就是把2和2合起来的方法,进一步建立加法的含义。
第三环节 :实践运用,巩固对加法的认识。 为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 “送信”游戏活动。不仅帮助幼儿熟练计算4以内的加法,又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幼儿享受数学成功的快乐与价值。
本节课我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注重幼儿表达图意能力的培养,因此,幼儿在说中很好的理解了加法的含义。课堂教学扎实有效,生动活泼,幼儿学得轻松愉快。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户外散步时,两名幼儿为鱼池内蚂蚁爬上叶子这一现象发生争论,并围绕“蚂蚁会不会游泳”讨论不停,这一争论引起许多小朋友的好奇。为满足幼儿对蚂蚁探究欲望和好奇心生成了此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提供不同材料,创设不同情境,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蚂蚁,培养幼儿自己寻找科学答案的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培养幼儿喜欢对身边现象大胆猜想、主动探究的好习惯。
3、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互相帮助、友好协作。
【活动准备】
1、小碗、水、小棒、石头、纸等。
2、蚂蚁较多的场地。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够带着问题参与实验并寻找出答案。
难点:幼儿运用多种现场材料救助蚂蚁。
【活动过程】
1、讨论:蚂蚁会不会游泳?
师:有的幼儿认为蚂蚁会游泳,有的说不会,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呢?
幼:小蚂蚁不会游泳,它停在叶子上是求生呢!
幼:蚂蚁会游泳,不然它怎么会游到叶子上去呢?
大家各抒己见,并且争得面红耳赤,不过多数幼儿赞同蚂蚁会游泳的看法。
2、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开始进行探索。
“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呢?”我问幼儿。小朋友说:“我们捉它看看。”“捉了放在那里呢?”我反问,幼儿说:“拿个小碗吧。”于是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来到操场上迫不及待地开始实验了。他们将蚂蚁轻轻放在自己的碗巾看看蚂蚁会怎样。
幼:小蚂蚁爬得太快了。
幼:是呀!它们和在地上爬得一样快。
幼儿全神贯注地关注自己碗中的蚂蚁,并且边观察,边和旁边幼儿交流着……我问幼儿这样看,能知道小蚂蚁会不会游泳吗?幼儿说,“不行,碗里没有水。”我又问:“那怎么办呢?”幼儿轻轻地说;“我们在碗里放上水就知道了。”于是……
3、把蚂蚁放在装水的碗中再次观察寻找答案: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
教师引导幼儿在碗里加一些水,然后再观察蚂蚁的活动。看着,看着,一名幼儿激动地把小碗举到我面前说:“老师你看,小蚂蚁会游泳,它们正在水里快乐地扭动着身体呢。”
另一名幼儿挥着手招呼旁边小伙伴:“快看,我的蚂蚁会潜水,它们在水底爬呢。”果真小蚂蚁在水底爬呢。
于是,几个幼儿聚集在一起讨论着:“小蚂蚁肯定会游泳,你们看它E水里游得多自在呀,再看水,有点像放大镜,蚂蚁变大了,看它的身体有六条腿,嘴像镰刀一样,眼睛小小的,没有睫毛。”
之后,多数幼儿激动地呼应起来:“我们赢啦!小蚂蚁会游泳。”
这时一名幼儿皱着眉头说:“我的蚂蚁不动了,快死了,我要放它出。”他的一番话,提醒了其他幼儿。于是,大家纷纷都去看自己碗中的蚂蚁,似乎都不动了。最后,大家把碗中的水和蚂蚁都倒出来了。
4、引导幼儿一起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
师:刚才我们看到蚂蚁快要死了,我们小朋友都把蚂蚁和水倒出来,帮助蚂蚁逃生,那如果蚂蚁在湖中、海里落难了,又没有办法把水0出来,咱们应该用哪些办法来帮助落水的蚂蚁呢?
幼:上次在池塘里我看见小蚂蚁爬上了叶子,往水里放些叶子,蚂蚁不会累也不会淹死了。(随后孩子们开始找叶子往里放)
师:这个办法不错,可是如果没有叶子怎么办呢?你们再仔细想还有没有别的好办法来救助小蚂蚁。
第二轮的探索活动开始了,幼儿有的放小石头(让蚂蚁在上面休息),有的放纸,有的放木棒……
幼:老师,我想到一个好办法,把一根长的小棒放在小碗中,棒一头在水里、一头在外面,蚂蚁顺着棒往上爬就死不了啦。
对于这个建议,大家都比较赞成,于是,幼儿再次投人救助蚂蚁的活动中。
5、小结: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
师:蚂蚁刚到水里是什么样子的?
幼:能够自由自在地游泳。
师:蚂蚁在水里待了一会儿之后又是什么样子的?
幼:做挣扎,然后动作就慢了下来、运动小了。
师:如果放进一片叶子(纸、棒等)会怎样?
幼:蚂蚁会自救。
师: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回去后,通过上网、看图书等方式寻出答案。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此次探索活动源于幼儿一次意外现象的发现,产生了“蚂蚁会不会游泳”的疑问。由于问题是幼儿在活中发现的,所以幼儿探索时兴趣浓厚。老师能适时引导,通过猜想、动手实验、验证猜想,使幼儿从刚开始以自我为中心的无依据猜想到根据客观依据进行猜想,培养了幼儿求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
2、活动中的不足:
幼儿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发现蚂蚁在水中待一会儿后,活动越来越少。由于怕蚂蚁死,于是就把它们放生了,为了保护幼儿纯真的爱心,因此探索活动也就此停止。因此,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幼儿还是没能通过本次实验找到科学的答案,最后只能引导他们通过上网查资料、从书中寻找答案。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遗憾。
主要内容:
1、质疑:到底该不该拿小蚂蚁做实验?
有的教师认为:如果可以这样实验,幼儿以后对什么发生兴趣,就对什么进行探索、实验,那么,是不是会有很多的小动物会丧生或残疾?可以通过一些资料、影像来解答幼儿的疑问。
有的教师认为应该让幼儿去探索,当幼儿发现蚂蚁不能在水中待长时间,他们也是有爱心的,立刻便把蚂蚁放生了。这不是一次爱心教育的契机吗?
2、幼儿获得知识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提供亲自动手的机会,但是也要重视爱心教育。
只有幼儿亲自参与探索,才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这次不让幼儿实验而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或看一些资料,幼儿只是对蚂蚁有一些肤浅的了解。但通过幼儿自己探索、实验,他们可以从中寻找出答案还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利用幼儿的好奇心理,引发幼儿为探索确立目标。尤其所探索的内容是从幼儿的'疑问中来,所以幼儿的探索兴趣浓厚,以至于每个幼儿都能够参与其中。
幼儿对万物都感兴趣,充满了好奇,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进行探索,还要相信幼儿有能力探索出答案,不能因幼儿小或其他原因阻止幼儿。但在有一定难度的探索活动进行前,老师要讲出注意事项,如在探索蚂蚁到底会不会在水中游泳之前,教师可以提出“如果蚂蚁在水中不会游泳,快死了,我们该怎么办?”从而让幼儿心中树立爱心意识,必要时候还可以请老师帮忙。
综合评析:
“发现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发现新的问题”这一过程和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相一致,幼儿发现池塘里蚂蚁爬上叶子,便对这一现象产生兴趣,纷纷就蚂蚁会不会游泳进行猜测。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亲自拿实验工具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在此过程中,又延伸出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由此可见,教师这一选题对幼儿有意义,不仅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精神,而且也培养了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活动很好地体现了预设和生成的结合,事先预设的目标本来是通过观察探索并寻找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这一答案,但当幼儿发现蚂蚁在水中快死的时候都把水倒出来时,教师马上引导幼儿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并提供了相应的材料,虽然没有实现预定的目标,但生成的活动对幼儿发展有更大的价值。
小组合作反思紧紧围绕“该不该拿小蚂蚁做实验”这一问题展开,中心突出,研讨较深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表达出充分的理由,形成鲜明的两种对立观点:一方认为只有亲身实践,幼儿的认识才会更深刻,所以应该让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小蚂蚁探究。另一方则认为,不能因为幼儿对什么感兴趣就对其进行探索、实验,否则会有很多小动物丧生或残疾。通过深入探讨,大家最后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应支持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究,但在必要情况下,教师应在之前做一定的价值判断,并对探究内容做一定筛选。不仅有聚焦的问题,又有交锋的过程,最后又形成一致的认识。这是一个观点碰撞及同伴互助的过程,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研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目标:
1、了解基本的消防知识,学习火灾中简单的自救方法。
2、树立防火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3、教会幼儿做个胆大的孩子。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准备:
图片、投影仪、电视、红布、湿毛巾与幼儿相同,玩具****一个。安全出口一个。
活动流程:
一、出示容易发生危险的图片引出问题。。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片,请大家观察图片上小朋友在干什么?这样做会发生什么情况?
1、教师出示投影仪展示图片,让幼儿自己说。
2、教师挑选几幅介绍。
教师小结:小朋友不能玩火、玩蜡烛、这些行为都是容易发生火灾。现在马上要到清明节了,请小朋友提醒家长,在清明节上坟点蜡烛、燃烧纸钱,在离开之前一定要扑灭火苗,防止发生森林大火。
二、小实验“蜡烛灭了”。教师提问:“当点燃的蜡烛用杯子盖住,会发生什么情况?”
教师实验幼儿观察后回答。
教师小结:当火刚刚烧起来,可以用破衣服去扑灭,也可以用沙、浸水的`棉被盖住,隔绝空气灭火。
三、如果发生火灾,没有办法扑灭,你该怎么保护自己?
幼儿根据经验讲述,火灾发生后的几种处理办法。根据幼儿讲述出示相关图片。
1、报警:火灾发生后不要慌张,火警电话119;报告失火的详细地址,在得到消防队的明确回答后,才可以挂电话。
教师和幼儿学习拨打119的电话,教师做接话员。要求幼儿说清楚自己的所处位置。
2、逃生方法。
除了报警,还需要做什么?(不要乘坐电梯、升降机、迅速找到安全出口,离开火场。)
3、怎么离开火场?
(1)用湿毛巾、湿布掩住口鼻,弯腰摸墙撤离。
(2)楼层着火,当人在二楼,应该一个个跟着走,不可拥挤下楼。
(3)关掉煤气或切断电源。防止发生更大的爆炸。
(4)打开窗户,可以用鲜艳的颜色布条呼叫,寻求帮助。
(5)如果火已经烧到身上,应该就地打滚,跳到水中,或者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苗,不能奔跑。
(6)教师小结:当火灾发生之后,小朋友千万不要慌张,要保护好自己,迅速找到安全出口离开,在报警的时候要说清楚自己的所处位置,在得到消防队的明确回答后,才可以挂下电话。
四、防火演习。
情景:突然警报拉响。教师表现慌张,说:“小朋友不好了,幼儿园的失火,火灾发生了,我们赶快撤离现场。”提醒幼儿不必慌张,就地找到可以帮助我们离开的用品。教师和幼儿用湿毛巾、湿布掩住口鼻,弯腰摸墙撤离。
活动反思:
从本次活动中,我们应多站在孩子们的角度,为他们设计一些更有价值的活动,以游戏的方式,让他们在玩乐中获得知识的体验,如防雷、防电、防地震、防煤气中毒等,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儿园大班教案02-19
幼儿园教案大班10-26
幼儿园大班教案05-28
幼儿园的大班教案08-26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1-14
幼儿园大班教案10-23
幼儿园大班教案10-23
幼儿园大班教案10-23
幼儿园大班教案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