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量长方形的边长,感知长方形的特征,并能找出生活中与长方形相似的物体。
2、比较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异同。
3、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长、正方形卡纸各1(长方形的宽和正方形的边长一样长),长短、粗细相同的红色、绿色小棒各1根,其长度为长方形的宽的一半。
三、活动过程:
(一)复习认识正方形。
1、教师出示正方形卡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正方形是什么样子的?
2、你们怎么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是一样长?除了用眼睛看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将正方形粘贴在黑板上,示范用小棒测量正方形的边)
(二)测量长方形。
1、教师出示长方形卡片,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它和正方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教师在长方形卡片后面粘贴上磁钉,在黑板上展示长方形,并在黑板上演示长方形的特征并和正方形卡片进行重叠比较。初步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一样有四个一样大的角,但四条边不一样长。)
2、教师出示红色、绿色小棒,演示并验证这两根小棒一样长。
3、小朋友想不想量一量长方形的边长呢?教师演示测量长方形的边:将红色小棒的一头与边对齐,不能超出也不能有空隙,小棒和边要靠在一起,接下去拿绿色的小棒紧靠红色的小棒,不能重叠在一起,也不能有空隙,第三部将前面的空色小棒取出姐在绿色小棒后面,记住一共比划了几根小棒。
4、长方形的长边有几根小棒长?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5、请一名幼儿按老师演示的方法测量长方形的短边有多长,引导其他幼儿观察,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
6、现在你们知道长方形是什么样子的吗?:4个角一样大,相对的两条边一样长,相邻的`两条边不一样长,这样的图形叫长方形。
(三)寻找长方形的物体。
1、那小朋友们看一看我们的教室,有哪些物体是长方形的?(如墙、桌子、窗等。)
2、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长方形的物体,那请小朋友回家的时候、在外面玩的时候也可以观察一下,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形的?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能对5个以内物体按大小排序,初步理解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及双重意义。
二、重点与难点
理解物体在序列中的双重意义。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套杯、纸制水果(动物、娃娃……)、几何图形、排序板。
2、环境创设:将各种材料按难易程度编号后放在教学活动区内让幼儿依次操作摆弄。
四、设计思路
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理解序列中物体之间的关系,即每个物体比前一个物体大,同时又比后一个物体小。但是,由于中班幼儿思维的可逆性还比较差,理解这种关系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活动设计首先要为幼儿提供由易到难的操作活动,让幼儿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然后采用讨论的形式让幼儿边思考边操作,引起幼儿对序列中物体双重意义的思索。通过由浅入深的讨论,使幼儿的排序水平从直观向抽象发展,从而形成系列化的逻辑观念,为理解抽象的数序奠定基础。
五、活动流程
操作探索——讨论理解——复习巩固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积累感性经验。
(1)玩各种形状的套杯。
(2)给大小差别明显的物体排序。
(3)给大小差别细微的物体排序。
(4)排几何图形。说明
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要贴在相同大小的底板上,使幼儿在比大小时不能采用重叠的方法,只能通过目测完成。
2、通过讨论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序列中物体之间的关系。
(1)出示大小不同的动物让幼儿排序。(三只动物)
提问:为什么XX排在最前面,XX排在最后,XX排在中间?
讨论:(指中间一只动物)它为什么排在中间?(让幼儿初步理解物体在序列中的双重意义,即相比较前一动物,它是小的';相比较后一动物,它又是大的了。)
(2)出示两只动物,要求幼儿把它们排进刚才的序列中,并讨论排得是否正确。
(3)出示5个娃娃,让幼儿思考怎样可以排得又快又对。
说明
教师可以先示范依次找出最大的,第二大的,然后让幼儿接着往下排,帮助幼儿理解,如果每次教拿出最大的,那么相继其后拿出的总是比已经拿出的小,而比没拿出的都大。
3、通过复习活动为幼儿提供运用系列化观念的机会。
(1)找错。让幼儿找出排错的物体并纠正。
(2)给5个以上物体排序。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背景
在一次看图拼画的数学活动中,我给孩子提供了图样,要求孩子照样去拼图。由于是操作活动,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也都能按要求去拼,拼好后我请幼儿说一说,是怎么拼的,每种图形片都用了几个,然后再记录下来。这时班上一位叫王志鹏的小朋友问:“老师,我拼的小人和图上的不一样,行不行呀?”原来他拼的小人的脚用的是长方形,而图样上是用三角形拼的。当时我想:是呀,为什么一定要用三角形呢?于是我就有了下面的活动。
活动准备:各种图形片,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 找图形(把各种颜色、形状不同、大小不同的图形片放在一起)
(1) 一组拿红色正方形,第二组拿绿色长方形,第三组黄
色三角形,第四组蓝色圆形,第五组红色梯形,第六组绿半圆形,看看哪组拿得又对又快?
(2) 请每组幼儿分别拿5个红圆,6个黄正方形,8个绿梯形、7个蓝三角、4个红半圆。每组一个幼儿在按要求拿的时候,其他幼儿在该幼儿拿好后要帮他数一数,看他数得对不对?(幼儿积极性很高,动作较快,也有一个组总是在最后,可组里的成员都在帮忙,帮着找图片,帮着数图片。)
(这样的安排主要是考虑本班有这学期新来的幼儿,有的幼儿照着图形会找出同样的图形来,但如果老师叫他自己拿一个图形来,可能要找半天,特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会混洧,梯形也不能很快找出来。通过这两个操作活动,一是帮助幼儿复习图形,二是帮助幼儿复习正确地数实物。)
2、 拼一拼,说一说,记一记。
教师为幼儿提供图形片,老师说一个东西,让幼儿来拼,拼好后说一说你是怎么拼的?每种图形用了几个,记录下来。
(1) 请幼儿拼一个小人。 我在巡视的时候,有个叫王志鹏的孩子对我说:“老师我拼了一个女的。”我当时只是看了一下,随口说了一声“不错”,但心想:为什么是女的?随后又去看其他幼儿拼的情况,这时由于受王志鹏小朋友的启发,我注意看其他孩子的.,发现了孩子们拼的小人各有不同,全班只有几个孩子和别人拼的是一样的,其他都不相同。 拼好后,我就先请王志鹏说一说,他是怎么拼的?王志鹏说:“我用圆形拼了这个女孩子的头,用正方形拼了她的身体,用长方形拼了她的手,用梯形拼了她的裙子……”张洁说:“我也拼了一个女孩子,是圆形拼了她的头,三角形拼了她的手和身体,梯形拼了她的裙子,腿被裙子挡住了。”也有好多是拼的女孩子,但他们不是体现在裙子上,而是体现在头上,如赵磊用两个半圆拼女孩子的辫子,冠晔是用两个圆拼了辫子……
(就拼一个小人,幼儿就用不同的图形拼出了不同的女孩子而且每个孩子都能把自己拼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如果孩子不说给你听,你可能粗看一下还不能明白,但经孩子这么一讲解,当时真是恍然大悟,正如瑞吉欧所说: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
(2) 拼一个房子 幼儿有的拼了三角形的房顶,有的拼了梯形的房顶,有的拼了长方形有房顶……有一个窗子的,有两个的窗子的;有单扇门的,有两扇门的……各式各样的房子呈现在你眼前。
(这时我并没有告诉幼儿拼房子该用什么图形来拼,而随幼儿用什么来拼,正因为这样,才会有这样的结果,幼儿都好像是建筑师,造出了各式各样很美的房子,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延伸活动
小组合作拼一个“我们的幼儿园”,拼好后各小组可进行交流。
活动后的反思:
1、 我真正体会到瑞吉欧的《其实有一百》,儿童有一百种 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我们要给幼儿足够时间和空间,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
2、 在数学活动也应多给幼儿交往合作的机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活动,为幼儿创造了合作的机会,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帮助能力较差的 幼儿,如第六组的殷涛小朋友是本学期来的,各方面的能力都较差,不会数数,各种图形的名称也搞不清,通过小组活动,其他小朋友帮他数数、认图形。
3、 数学活动中也注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拼完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拼的过程,因为是幼儿真正亲手操作的,孩子都会说,而且都抢着要说,说得都非常好,很有条理。
4、 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可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拼一个小人,有的用三角形来做他的身体,有的用长方形,有的用正方形……为了拼一个女孩子,有的用梯形来做裙子;有的用半圆来做辫子,而有的用圆形来做辫子……拼房子有的拼成了尖顶的,有圆顶的,有梯形顶的……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了解“一双一对”的概念。
2、学习进行正确的物品配对,会使用量词“双”“对”。。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60—40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一双的概念。
1、问题情境导入,了解一双有两个。教师:到晚饭的时间了,熊妈妈
把做好的饭菜端到餐桌上,熊宝宝也帮忙拿筷子。可是应该哪多少筷子呢?熊宝宝挠挠头,跑回去问爸爸,爸爸正在喝水没有说话,伸了三个手指,熊宝宝还是不能确定,又跑过来问妈妈,妈妈说6,熊宝宝更加迷惑了,爸爸说3,妈妈说6,到底应该是多少呢?谁说的对呢?你们能帮帮熊宝宝吗?(教师出示玩具熊宝宝)
2、请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说一说。
3、教师:熊爸爸和熊妈妈说的都对,却又都不完整,熊爸爸应该说,拿3双筷子;熊妈妈应该说,拿6根筷子,数字后面应加一个词。一双有两个。
二、说一说,你知道还有什么东西是一双一对的。
1、哦,原来是这样,一双有两个,6根筷子和3双筷子是一样多的,你们还知道什么东西是一双的'吗?
2、幼儿自由回答。如:一双鞋子、一双袜子、一双手套、一双手、一双球拍等。
3、若幼儿说的范围比较局限,教师可以提醒幼儿想一想身上有什么是一双的,穿戴的东西什么是一双的,体育用品中有什么东西是一双的。
三、通过特殊例子,帮助幼儿理解一双一对的特点。
1、教师:一双有两个,一双的两个东西是一模一样的吗?
2、教师出示两双一模一样的鞋子活手套,同时取出两只右脚或手的鞋子或手套。它们是一双吗?为什么?(其实一双的物品是对称的,有的物品左右方向是相反的。)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5
设计背景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了提高幼儿对高矮的兴趣,将这一现象从生活中的偶发情况转化提炼为数学知识,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高矮,结合幼儿教学用书第7页的内容,我设计安排了数学活动《比高矮》。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学习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较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学着比较高矮和一样高;能正确运用高、矮、一样高的语词。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
难点: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并注意要将高矮差别不显著的物体进行正确排序。
活动准备
1、悬挂气球,幼儿每人两套操作材料(长短不同的筷子 高矮不同的杯子)
2、小熊、小兔、等动物头饰各一套。
3、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1.谁拍到了气球
请甲乙两名幼儿来拍悬挂着的气球(不能踮起脚或跳跃),可看到甲拍到了气球,乙却拍不到。(教师为什么甲拍到了气球,乙却拍不到——引出比高矮话题)
2、游戏《找朋友》
音乐《找朋友》幼儿两两找朋友进行比高矮,引导幼儿学会比较高、矮、一样高.
3、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1)请一个比前面二个小朋友更矮的小朋友上来与他们比高矮,问:怎么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矮,一会儿又说这个小朋友高,到底他是矮还是高呢?一个人是高还是矮?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说一个人是高还是矮要看他和谁比。使幼儿懂得了一种物体不能比出高矮,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之间才能比出高矮来。
(2)让一个小朋友站在板凳上,一个站在地面上比高矮,启发提问:这样比高矮可以吗?引出高矮比较应在统一高度平面上进行。
4、比用具
幼儿在活动室中自由寻找两种用具比较高矮:如热水瓶高,杯子矮;组合柜高,小椅子矮……
分组操作:幼儿人手一份高矮不等的材料进行比较。
让幼儿将大小不同的两只量杯比高矮。(教师问:哪只高,哪只矮?幼儿:大杯高,小杯矮)将长短不同的小棒比高矮。(教师问:哪根小棒最高?哪根最矮?)
5、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指导语:一天,几只小动物在一起吵吵嚷嚷,它们想出去走走,可是不知道该怎么排队,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帮它们排排队,排好以后要说说你们是怎么给它们排的队。
(让高矮不同的几个小朋友分别扮演小动物,教师可以参与)
将长短不同的小棒和高矮不同的杯子放在一起比高矮。(教师问:哪个最高?哪个最矮?)
活动延伸
1、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2、带回家的活动:回家后和爸爸、妈妈或是和爷爷奶奶分别比高矮,看看谁高谁矮?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结合《纲要》精神,将知识寓于生活和游戏之中,特设计了拍气球,举气球,找朋友,排排队等活动,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重视面向全体,关注每个孩子的情况,培养他们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开始时,我选择两位高矮有明显差异的孩子来怕气球这一直观现象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出高矮;然后通过两两比较高矮得出比较的正确方法,即站在一个水平线上直立比较;最后,通过动手操作和游戏来巩固这一内容知识。最后安排了给动物排队来引导儿童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
我认为本次活动比较好的是在设计上遵循了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愿意参与活动在“玩中学”。教态较自然,能够学习着和孩子进行交流。通过活动我认为幼儿都能正确分辨物体的高矮;能找出一组物体中最高和最矮的物体;能将物体按高矮排序;能正确运用高、矮、一样高的`词语。
但因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本次活动中失误较多:首先在游戏活动《找朋友》时没有鼓励孩子动起来,使得有些孩子没有找到自己的朋友,让我有了一点思想负担,以至于在后来不敢放开手脚,仅仅通过教师启发式小结性的语言将概念灌输给幼儿,充当了主导的地位,而没有很好的引导幼儿自己去想办法怎么比,怎么排。反而使幼儿对于物体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线上直立进行的概念理解不深,没有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性,教师没能做好“引导者 ”的角色。在设计时虽然希望通过动手操作比较来印证概念,可由于准备的材料杯子颜色相近高矮相当,使得材料操作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在活动时忽略了将孩子操作的结果以直观的方式显示出来。
通过上课、反思,我觉得应该调整活动思路,大胆放开让学生去发现去思考,让他们自己了解高矮的比较,而不是教师给强行灌输。另外还需要增设材料。如:在幼儿两两比较高矮时为幼儿提供一些大型积木、椅子等,让多数幼儿有机会站在不同水平面比较,能自己寻找出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同时将高矮的相对性引出,使层次与层次之间过渡自然。操作材料准备应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而不是同一颜色等情况,让幼儿有所比较和区别,保证活动有序进行。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多看,多问,多学习,甩开大步向前迈进,做一名真正合格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09-30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06-12
幼儿园中班教案数学教案03-07
《5》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04-27
《对称》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04-27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过桥06-15
幼儿园中班《有趣的排序》数学教案08-12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范文08-24
幼儿园中班《认识梯形》数学教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