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活动《比高矮》教案(精选11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数学活动《比高矮》教案

时间:2022-11-12 09:04:45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数学活动《比高矮》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数学活动《比高矮》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数学活动《比高矮》教案(精选11篇)

  幼儿园数学活动《比高矮》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比较活动中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2、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比较性观察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学习区分高矮,掌握区别高矮的简单方法,初步理解高矮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课件:

  数学卡——3—3比较概念,3—4比较概念,3—5比较概念。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组织幼儿做相反游戏,激发兴趣。老师说“高”,小朋友说“矮”,同时蹲下;老师说“矮”,幼儿小朋友说“高”,同时站起来。

  二、展开

  1、学会区别高矮。

  (1)和同伴比高矮,

  请幼儿和伙伴比一比,说出:谁高谁爱?谁和谁一样高?

  (2)数学卡:3—3比较概念

  比一比,两座楼,哪一座高?哪一座矮?两个礼品盒,哪一个高?哪一个矮?两个厨子,哪一个高?哪一个矮?两个梯子,哪一个高?哪一个矮?

  2、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掌握比较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的两名幼儿,矮的站在凳子上,高的站在地上;用挡板遮住他们的下半身,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

  (2)一只长颈鹿在地上,一只小猫爬到树顶,小猫低下头对长颈鹿说:“瞧!我长得比你高。”提问:小猫的话对吗?为什么?

  (3)讲解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小结:比较高矮时要占站在同一高度。

  3、感知高矮的相对性。(教师注意表述要清楚明白)

  (1)数学卡:3—4比较概念三座楼相比:

  甲楼同乙楼比,甲楼比乙楼高,乙楼比甲楼矮。甲楼同丙楼比,甲楼比丙楼矮,丙楼比甲楼高。三棵树相比:

  引导幼儿说出:乙跟丙比,丙比乙高,乙比丙矮。

  (2)讨论:为什么第一次乙高?第二次乙变矮了呢?

  (4)小结:一个人或一个物体是高是矮,要看和谁相比,高和矮是会变的。

  4、小组4人排队,渗透高矮排序。请幼儿说出谁比谁高,谁比谁矮,进一步感知高矮的相对性,尝试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

  5、音乐游戏“找朋友”

  老师播放一首欢快的儿童舞曲,幼儿按节拍拍手,找到朋友后握手、鞠躬、比高矮。

  待幼儿均找到朋友后,音乐停止,幼儿说出两人比较的结果。游戏反复进行,朋友不断交换。

  三、结束

  活动评价,表扬积极参与比较、认真观察的幼儿。

  幼儿园数学活动《比高矮》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比较高矮、粗细,能够按高矮、粗细给10以内的物体排序。

  2、感知物体高矮的不变性和相对性,尝试用不同感官比较物体的高矮、粗细。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圆柱体形状的积木(高矮不一)。

  2、两个粗细不一的易拉罐。

  3、每组一筐粗细不同的瓶子(数量为1~8个,其中有两个一样粗、两个一样高)。

  4、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比较高矮,感知高矮的不变性和相对性。

  1、感知高矮的不变性。

  (1)教师先请一名幼儿和自己站在一起比高矮。提问:我们俩谁的个子高?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两人并排比,谁高出一部分,他的个子就高)

  (2)教师和幼儿站在不同高度的位置上进行比较(幼儿站在椅子上,高于老师),提问:现在比比看谁高,谁矮,为什么?

  (3)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应该怎样比高矮?(物体底部要对齐比较)

  2、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1)教师请一名幼儿甲和自己比高矮,再请另一名幼儿乙(乙要比甲矮)和甲比高矮。

  (2)提问:怎么一会说甲矮,一会又说甲高呢?到底甲是矮,还是高?

  3、寻找发现

  (1)提问:想一想,在我们的周边环境中,什么东西高?什么东西矮?

  (2)教师任意出示一个物体(如书,笔筒),请幼儿在教室内找出比它高或者矮的东西。

  二、出示两个高矮,粗细不同的瓶子,引导幼儿交流比较粗细的方法。

  教师:

  1、这2个瓶子有什么不同?(高矮不同,粗细不同)

  2、你怎么知道这2个瓶子粗细不一样呢?

  3、除了用看的方法,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粗细呢?(重叠摆放观察,用手触摸感觉,用线围圈等)

  三、寻找发现。

  1、从身边的物品中找出几样东西,比一比,谁比谁粗,谁比谁细。

  2、教师任意说一个物体(如桌子腿),幼儿在活动室内找找比他粗或细的东西。

  3、找一找身上哪些部分粗,哪些部分细,尝试按粗细给他们编号。

  四、按高矮、粗细顺序给瓶子排队。

  1、每组一筐高矮、粗细不同的瓶子(数量为7~8个,其中有2个一样粗、2个一样细、2个一样高),请幼儿比一比谁高谁矮、谁粗谁细,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比较。

  2、请幼儿按高矮给这些瓶子排队,想一想一样高的瓶子应该怎样排。

  3、每组幼儿说说是按什么顺序给瓶子排队的。

  4、两人结伴,拿取3~4个瓶子,一人闭上眼睛按高矮或粗细给这些瓶子排排队,另一幼儿检查。

  五、教师引导幼儿做幼儿用书上的练习。

  六、请幼儿找找教室外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比较高矮、粗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由于我准备的教具都是幼儿平时生活中可见的,而且接触比较多的,所以幼儿非常感兴趣,抓住幼儿的兴趣特点我展开本次活动的重点就是粗细和高矮是具有相对性的,经过了幼儿自身的比较,也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相对性这一抽象的概念,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活动气氛很好。

  幼儿园数学活动《比高矮》教案 篇3

  设计背景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了提高幼儿对高矮的兴趣,将这一现象从生活中的偶发情况转化提炼为数学知识,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高矮,结合幼儿教学用书第7页的内容,我设计安排了数学活动《比高矮》。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学习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较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学着比较高矮和一样高;能正确运用高、矮、一样高的语词。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

  难点: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并注意要将高矮差别不显著的物体进行正确排序。

  活动准备

  1、悬挂气球,幼儿每人两套操作材料(长短不同的筷子高矮不同的杯子)

  2、小熊、小兔、等动物头饰各一套。

  3、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1.谁拍到了气球

  请甲乙两名幼儿来拍悬挂着的气球(不能踮起脚或跳跃),可看到甲拍到了气球,乙却拍不到。(教师为什么甲拍到了气球,乙却拍不到——引出比高矮话题)

  2、游戏《找朋友》

  音乐《找朋友》幼儿两两找朋友进行比高矮,引导幼儿学会比较高、矮、一样高.

  3、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1)请一个比前面二个小朋友更矮的小朋友上来与他们比高矮,问:怎么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矮,一会儿又说这个小朋友高,到底他是矮还是高呢?一个人是高还是矮?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说一个人是高还是矮要看他和谁比。使幼儿懂得了一种物体不能比出高矮,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之间才能比出高矮来。

  (2)让一个小朋友站在板凳上,一个站在地面上比高矮,启发提问:这样比高矮可以吗?引出高矮比较应在统一高度平面上进行。

  4、比用具

  幼儿在活动室中自由寻找两种用具比较高矮:如热水瓶高,杯子矮;组合柜高,小椅子矮……

  分组操作:幼儿人手一份高矮不等的材料进行比较。

  让幼儿将大小不同的两只量杯比高矮。(教师问:哪只高,哪只矮?幼儿:大杯高,小杯矮)将长短不同的小棒比高矮。(教师问:哪根小棒最高?哪根最矮?)

  5、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指导语:一天,几只小动物在一起吵吵嚷嚷,它们想出去走走,可是不知道该怎么排队,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帮它们排排队,排好以后要说说你们是怎么给它们排的队。

  (让高矮不同的几个小朋友分别扮演小动物,教师可以参与)

  将长短不同的小棒和高矮不同的杯子放在一起比高矮。(教师问:哪个最高?哪个最矮?)

  活动延伸

  1、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2、带回家的活动:回家后和爸爸、妈妈或是和爷爷奶奶分别比高矮,看看谁高谁矮?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结合《纲要》精神,将知识寓于生活和游戏之中,特设计了拍气球,举气球,找朋友,排排队等活动,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重视面向全体,关注每个孩子的情况,培养他们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开始时,我选择两位高矮有明显差异的孩子来怕气球这一直观现象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出高矮;然后通过两两比较高矮得出比较的正确方法,即站在一个水平线上直立比较;最后,通过动手操作和游戏来巩固这一内容知识。最后安排了给动物排队来引导儿童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

  我认为本次活动比较好的是在设计上遵循了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愿意参与活动在“玩中学”。教态较自然,能够学习着和孩子进行交流。通过活动我认为幼儿都能正确分辨物体的高矮;能找出一组物体中最高和最矮的物体;能将物体按高矮排序;能正确运用高、矮、一样高的词语。

  但因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本次活动中失误较多:首先在游戏活动《找朋友》时没有鼓励孩子动起来,使得有些孩子没有找到自己的朋友,让我有了一点思想负担,以至于在后来不敢放开手脚,仅仅通过教师启发式小结性的语言将概念灌输给幼儿,充当了主导的地位,而没有很好的引导幼儿自己去想办法怎么比,怎么排。反而使幼儿对于物体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线上直立进行的概念理解不深,没有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性,教师没能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在设计时虽然希望通过动手操作比较来印证概念,可由于准备的材料杯子颜色相近高矮相当,使得材料操作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在活动时忽略了将孩子操作的结果以直观的方式显示出来。

  通过上课、反思,我觉得应该调整活动思路,大胆放开让学生去发现去思考,让他们自己了解高矮的比较,而不是教师给强行灌输。另外还需要增设材料。如:在幼儿两两比较高矮时为幼儿提供一些大型积木、椅子等,让多数幼儿有机会站在不同水平面比较,能自己寻找出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同时将高矮的相对性引出,使层次与层次之间过渡自然。操作材料准备应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而不是同一颜色等情况,让幼儿有所比较和区别,保证活动有序进行。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多看,多问,多学习,甩开大步向前迈进,做一名真正合格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幼儿园数学活动《比高矮》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比较高矮,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的高矮。

  2、初步理解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乐于和同伴分享快乐。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环境准备:入口处摆放一个小拱门。

  2、幼儿准备:画有高矮不同的三棵树的练习纸。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感知高矮,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

  2、活动难点:理解高矮的相对关系。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用目测、对比的方法比较高矮,初步了解比较高矮是需要参照物的,是相对的。

  四、活动过程

  1、初步感知高矮。

  (1)请幼儿入场。(幼儿依次从入口的小拱门下走过)

  (2)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人走过的时候要弯腰才能过,有的人走过的时候不需要弯腰呢”幼儿自由讨论并发言。

  (3)教师总结:小朋友有的高,就要弯腰才能过。有的矮,就不需要弯腰。

  2、比高矮,初步了解比高矮的正确方法。

  (1)教师和幼儿比高矮。

  教师站在地上立正,幼儿站在地上立正,比一比,谁高谁矮?

  “老师比小朋友高,小朋友比老师矮”。

  (2)幼儿之间比高矮。

  先是两个幼儿站在不同的高度上比高矮,再站在同一高度上比高矮。引导幼儿讨论:哪一种比高矮的方法才是正确的?

  小结:比高矮的正确方法,是在同一水平线上比。

  3、初步理解“高”和“矮”的相对关系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或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让幼儿理解比较高矮是相对的。

  (2)分别请三个小朋友从高到矮排队,并分别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3)幼儿练习:请幼儿给高矮不同的三棵树涂上不同颜色,并按从高到矮、从矮到高的顺序进行排序。老师巡回指导、评价。

  (4)游戏:找个朋友比一比。

  幼儿边拍手边念儿歌:“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立正,比一比,我是高来还是矮。”游戏反复进行2~3次。

  幼儿每次找不一样的朋友,说说比高矮的结果。说出;“我和xx一样高”、“我比xx高,xx比我矮”等。

  4、延伸活动:

  在活动室,鼓励幼儿可以找任何物体或小朋友和自己比高矮。并能用语言表述出来,如:我比画高,画比我矮;我和栏杆比,我高、栏杆矮等等。提醒幼儿要站在同一平面上做比较。

  五、评价要素

  是否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发现高矮的相对性。

  六、活动建议

  回家和爸爸、妈妈分别比高矮,如果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三个人一起比高矮,该怎样比?把比的方法告诉大家。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三点:

  1、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比较高矮,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的高矮。

  2、初步理解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乐于和同伴分享快乐。

  在活动的开始,为了吸引幼儿的兴趣,我先选择几位位高矮有明显差异的孩子从老师布置的拱形门走过,让幼儿观察,为什么有些幼儿过拱门的时候不用弯腰,而有些幼儿过拱门的时候需要弯腰,通过这一直观现象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出高矮。

  在第二部分中,让幼儿观察比较教师和小朋友的高矮,这时候让小朋友通过眼睛去发现,得到明确的高矮结果。到了幼儿之间比高矮时,我稍微做了一些小的变动,先让两位小朋友在同一水平上比出高矮,然后请刚才比出矮的小朋友站在椅子上,这样一来,情况发生了变化,高的小朋友变成矮的,矮的小朋友变成高的,这时候,有几位小朋友立即说:“这样不算”。本来我就是想让幼儿看看这样比高矮公平吗?没有想到这几位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我马上说:“是的,这样不算,那为什么呢?”通过引导小朋友观察,注意到有没有椅子的差别。通过讨论孩子能得出结论:不同平面上进行高、矮比较是不能的,必须在同一平面上。

  最后,我通过游戏《找个朋友比一比》让幼儿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性。在这个环节中,让幼儿通过反复的游戏,多次的比较,充分的说明了一个问题,高矮是变化的,相对的,关键是看他跟谁比,要两两比较才能有结果的

  这节活动是从幼儿实际生活出发,在整个环节中,流程进行的比较顺利,也有不足之处:让幼儿在不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的高楼的高矮时,讨论还不够充分,仅仅通过教师小结性的语言将概念灌输给幼儿,反而使幼儿对于物体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线上直立进行的概念理解不深,在后来的区域活动中将继续针对此问题设计专门的游戏让此概念让幼儿通过游戏进一步体验、领悟。

  幼儿园数学活动《比高矮》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通过小组活动探讨对比高矮的不同办法。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10页,及练习一的第6、8题。

  教具、学具准备

  1、15袋不同的物品。

  2、两枝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3、教学所用的实物图。

  教学设计

  教学长短

  1、引导学生观察。

  师谈话:今天,程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精美的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

  [设计一个悬念,让学生一上课就把注意力集中在纸袋上,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请组长将纸袋中的东西倒出来。大家看一看,都有什么?

  [组长带领大家参加活动,促进小组合作交流。]

  2、交流、汇报。

  a.请各组说一说:你们的纸袋里有什么?

  b.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两枝铅笔,一枝绿色、一枝花色;两把尺子,一把是蓝色,一把红色,三根彩带,一根是粉色,一根是紫色,一根是白色。

  c.要求学生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引导提问:你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长短)

  [此处,让学生在分类放东西活动中,通过眼睛看和动手操作,感知物体有长短。]

  3、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a.请学生说一说:怎样知道哪个物体长些,哪个物体短些?

  b.小组合作探究比长短的方法。

  [在这里,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各组学生边讨论边动手,从不同角度发现比长短的不同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自己探索的成果。]

  c.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出:

  ①看出来的。

  ②把它们平放在桌子上,一头对齐,或竖着放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③两头都不对齐,如图: 也能比出物体的长短。

  d.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师强调: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放在桌子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子上,或者把彩带拉直平放在桌子上比长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也就是说,比较长短时,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e.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4、反馈练习。

  a.比长短游戏

  ①让学生可自由结合,自己选择的长短的对象告诉学生:你们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②交流汇报。让学生说一说比较哪些物体的长短和比的结果。

  b.出示教科书第12页第6题。教师谈话:你看蛇和鳄鱼也在为谁长谁短争执起来。请小朋友来做裁判,好吗?

  学生观察并交流。

  [实物图中的蛇是特制的,学生说出自己的判断后,我就将蛇卷曲的部分拉直,结果和学生说的一样,直观生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正确判断,及时表扬:你们真聪明,没有被卷曲的迷惑。

  教学高矮

  1、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在黑板上方贴一朵红花,下方贴一朵红花。

  问:谁愿意将黑板上的红花摘下来?

  请一名学生上台摘红花。

  学生拿到了下方贴的一朵红花。怎么着,也拿不到黑板上方贴的.红花。

  这时,教师轻松地将红花拿下来。

  [此处,设置摘红花的情景引入高矮教学内容,自然有趣。]

  问:程老师为什么能拿到这朵红花?

  生:因为程老师个子比这个小朋友高。

  师:这位小朋友为什么没能拿到这朵红花呢?

  生:因为小朋友个子矮。

  指出:下面我们共同研究比高矮。

  2、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a.引入研究内容。

  师:谁愿意和这位小朋友比一比高矮。

  (请一位和他高矮差不多的学生上台,并让两人分开站在讲台的左右两边。)

  师:大家能看出谁高谁矮吗?

  生:不容易看出来。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信心。]

  b.请各组同学讨论比高矮的方法。

  c.小组汇报、交流。

  得出结论:

  ①脚跟并拢,站直,背靠背,就能比出来了。

  ②还可以靠墙作记号,比一比谁高。

  3、反馈练习。

  a.独立完成第12页第7题。

  b.排队游戏。

  师:请第三小组同学从1报数请这七位小朋友上台按高低排成一排。(师观察,学生在站位置时,都与其他人进行了比较。有个别的同学两个人高矮不相上下,学生也注意从鞋底的厚薄、鞋跟的高低来区别。)

  [排队游戏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达到了一个高潮。学生把一些细小环节考虑在内,想出不同的方法让7位同学排成一排。]

  教学设计说明

  长短,高矮都属于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所以我将它们放在一个课时处理。这部分知道无论从内容设计还是从呈现形式上都给我和学生带来全新的感觉,针对新教材,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力求体现《标准》的精神,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实际操作,感知以小组合作形成长短、高矮的概念。实行开放性教学,让学生自主参与、互相交流,培养学生乐学,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这节课力争突出以下特点。

  1、设悬念,引发兴趣。

  一个精美的纸袋里是什么?是学生急于想知道的,他们的注意力在一下子就会集中在纸袋上。可能有的学生会用手摸,或用闻的方法猜测里面是什么。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他们会带着问号进入下一个环节。

  2、人人参与。

  整堂课以小组合作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小组同学的讨论,发现比长短的各种方法。特别是比蛇和鳄鱼长短时,学生都有自己比较长短的一套方法,且方法多样。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多种活动,多种收获。

  在诸多活动中,使每个同学都学有所获。

  专家评析

  长短、高矮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长短高矮的概念,二是比长短、高矮的方法。这节课,主要使学生感知上述概念,探索比的方法。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的内容,体现了把数学知识置入具体活动情境教学的新理念。程老师按《标准》的要求,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组织一个个教学活动。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堂气氛热烈活泼,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这节课具有以下特点:

  1、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程老师在教学中十分重视用语言和不同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例如,上课伊始,教师用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简捷问话,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到学具袋上,促使学生产生用学具袋里的东西进行活动的心理需求。进而,学生高高兴兴地展示学具袋里的东西,并在分类摆放的操作活动中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再如,在学生探寻到比的方法之后,安排了比长短的游戏,让学生自由结合,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这使学生感到新奇:老师让我们自己玩学生活动的兴趣高,主动积极地选择各种比的对象,并认真比出长短。在学会比高矮之后,安排了排队游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学会全力投入比一比的活动中,并体尝成功的快乐。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2、让学生主动探索,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程老师教学时,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各组学生积极动手操作、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和指出比的方法,容易产生不同的或说多种比法。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促成多种方法的产生。各组研究成果的展示,使学生了解和自己(本组)找到的不同的方法,由此领悟到解决同一个问题有同的方法。这正体现了《标准》中提倡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尝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的成果,感到我们小组棒,看到全班发现的多种方法,会意识到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幼儿园数学活动《比高矮》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高矮、长短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感知高矮的关系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秋天来啦,苹果都熟了,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把苹果摘下来放到篮子里,谁愿意来?(学生摘到下方的苹果,怎么都拿不到黑板上方的苹果。这时,老师轻松地将苹果拿下来。)

  小朋友为什么没能摘到苹果,而老师为什么能摘到呢?

  对,老师和小朋友比,老师比小朋友高,小朋友比老师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高矮。(板书:比高矮)。

  2、例举生活中的高矮。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能想到哪些物体能比高矮吗?

  二、体验比较的方法。

  1、学生活动,探讨比较方法。

  2、学生汇报,展示不同方法。

  谁来告诉老师你是怎么和身边的小朋友比高矮的?请你和你的小伙伴出来演示给大家看好吗?

  学生每汇报一种,教师及时加以正确指导。

  3、游戏。

  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请小朋友们猜一猜,谁长得高些?

  看看,到底谁长得高些?

  请你再看看是谁高?

  他们比身高的方法对吗?那你们说正确的应该怎么比?

  4、小结。

  看来比身高的方法有很多,但比较时必须要注意:一是两个人的脚要放在同一个平面上;二是人要立正站直,可以用背靠背的办法比,也可以用面对面的办法比;三是用做记号的办法时,人还要贴着墙壁。现在你们会比身高了吗?

  三、活动巩固。

  我请坐得最好的小朋友到前面来排排队。谁愿意来给他们排队?

  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谁最高?谁最矮?谁第二高?(老师加入)现在他还是最高的吗?你能找出三个比你高的小朋友吗?

  小结: 小朋友们合作得很好,队伍排得很整齐,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这种排队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四、拓展练习.

  1、小动物们看见小朋友这么热闹,它们也想来比高矮,看!这是?

  (大象和犀牛)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说一句话吗?

  (长颈鹿)这是?现在你想让谁和谁比?这时大象还是最高的吗?三只动物比,谁最高?谁最矮?

  2、(出示三只兔子图片)3只兔子都站在了领奖台上,怎样才能比出他们谁长得高?谁长得矮呢?用我们刚才所说的比较方法行不行?为什么?怎么比呢?

  3、(出示图片)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要想使汽车顺利通过大桥下,可以怎样做呢?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比高矮)

  请你在班级中找出三个比你高的同学。

  幼儿园数学活动《比高矮》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物件的高矮,初步体验物体高矮不变性和相对性。能用词汇“高”、“矮”表示比较结果。

  2、引导幼儿思考、解答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和比较人和物体的高矮,对比较高矮有初步的经验。

  2、椅子一张。

  活动过程

  1、比较高矮。

  (1)观察比较教师和小朋友的高矮。

  ①教师站立。“我是高还是矮?”“结论:因为没有人和老师比,所以不知道老师是高还是矮。”

  ②请一小朋友和老师并排站立。“xxx小朋友和老师站在一起比,我们两谁高谁矮?你从哪看出来的?”(两人并排比较,谁高出一部分,他的个子就高。)

  ③小朋友之间比高矮。“请两三对小朋友作比较,再请全班小朋友站起来和自己旁边的小朋友作比较。”教师请几位小朋友回答他和谁比谁高谁矮。

  ④想一想:在我们周围环境中,什么东西高,什么东西矮?

  (2)变换站立位置比较(两人站在不同高度的位置上进行比较)。让被请幼儿站在椅子上(高于老师)。“现在再比比看,我们俩谁高谁矮?为什么?”“小结:比较人们个子高矮时,两人要站在同一平面上,也就是要站在同样高的地面上,才能比较出谁高谁矮,现在小朋友明显高,是因为他在椅子上老师站在地面上。实际上它还是比老师矮。”

  2、感知高矮的相对性(让幼儿体验到谁高谁矮要看他和谁比)。

  (1)观察比较。

  ①请一小朋友甲和教师比高矮。②再请第二位小朋友乙(乙要比甲矮)和甲比高矮。③“怎么一会儿甲小朋友矮,一会又说他高,到底甲是矮还是高?”讨论:引导幼儿观察、思考,看一个人是高还是矮要看他和谁比,甲小朋友和教师比时矮,可他和乙小朋友比就高。

  (2)小朋友之间比较。另请三位幼儿(高矮依次递增)进行比较,可重复两三次。

  (3)小结:要想知道谁高谁矮应该看他和谁比,当他和个子高的人比时,他就矮,而和个子矮的人比时他就高。

  活动建议

  1、物体的高矮、大小、轻重、厚薄等连续量,都具有不变性和相对性,幼儿感知这些特点,一般来说比较困难,因此在设计具体活动时,应注意:(1)先让幼儿进行实物比,例如,两个人比较高矮,两本书比较厚薄等;(2)活动设计要有层次性,如:两个人站在同一高度上比较高矮(先让师生之间比较,再幼儿之间比较),然后两人再站在不同的高度上进行比较,这时可引导幼儿观察,由于站在不同的高度,两人的高矮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而让幼儿懂得比较高矮的人必须站在同一高度。

  2、引导幼儿认识高矮时,可先两个人比,这时高和矮是不变的(谁高就是谁高,谁矮就是谁矮)。然后再引导幼儿进行三个人比较,这时结果会发生变化(如和更高的比,原来高的就成了矮的……),使幼儿感受到人的高矮的相对性。这样的系列活动使幼儿对这问题的认识逐渐深化、精确。

  幼儿园数学活动《比高矮》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两个动物之间的高矮关系,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2、在比较过程中体会高矮的正确方法。

  3、渗透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长、短;厚、薄等的方法。

  教学难点

  课堂纪律的组织,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具准备

  绳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较的“多、少”)

  师:今天有好多老师来听课,谁能说出老师多还是学生多?

  生:老师多!

  生:学生多!

  引导学生说:学生比老师多,老师比学生少。

  二、新课。

  1、请刚才回答的学生上来。

  师:老师和xx同学站在一起,请大家判断谁高?谁矮?

  生齐:老师高!

  师:下面谁愿跟这个同学比较?

  (有意请一位跟这个同学差不多的学生,这样学生不容易看出来,从而引出比较的方法)。

  师:大家觉得谁高?谁矮?(两个学生面向学生)

  学生争论一番。

  师:他们这样站着不容易看出高矮,有更好的比较方法吗?

  生:让他们背对背。

  让两人背对背站着再比较,得出结论,小学数学教案《高矮教案》。

  (出示课件 1 ,让学生观察。)

  师:淘气和笑笑也是用这种方法来比高矮的,但是,淘气这样做,你觉得对吗?

  生:淘气做得不对,因为他脚踮起来。

  师:哦!比高矮时不能把脚踮起来,还要注意什么呢?

  (让学生自由在小组里发表意见。如:把背挺直、鞋子一样高、都不穿鞋子等)。

  2、老师小结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背对背、把背挺直、鞋子一样高、都不穿鞋子。

  3、小组内互比身高。

  师:大家都知道了比高矮的方法,现在你们可以比身高,还要请个同学帮助看。

  (学生活动,老师适当指导)。

  4、学生反馈活动结果。

  三、练一练。

  1、 同桌比较铅笔的长短。

  2、 比较自己的书本和铅笔盒的厚薄。

  3、 同桌比较绳子。

  4、 指导学生完成第 17 页练一练的第 1 、 2 题。

  5、 师出示绳子和柱子,让学生观察并判断,最后出示结果。

  四、 思考题,蚂蚁走路。先让学生自己判断选择,然后看课件演示蚂蚁走的路径。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高矮,你们学到了什么?

  比较高矮的方法。比较厚薄的方法等。

  六、作业

  回家跟妈妈比较,明天把结果告诉老师。

  幼儿园数学活动《比高矮》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高矮,知道比高矮的标准,值得高与矮的比较是相对的。

  2、有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二、量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被比较的物体应放在同一平面上。

  难点:知道与不同对象比有不同的结果,感知高矮相对性。

  三、材料与环境的创设:

  三种颜色大插塑积木若干;操作小方块积木若干3欢快、轻松的音乐;气球二只。

  四、设计思路:

  认识常见量是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之一,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必备知识,幼儿也具有认识初步量的知识的可能性。

  依据素质教育及新纲要的要求,通过创设相应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用积木搭高比赛、找朋友比高矮等,引导幼儿自己去体验理解,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即利用自身的内部机制去理解和掌握高矮的量概念。

  五、活动流程:

  情景感知——体验理解——内化迁移

  六、活动过程:

  1、情景感知

  (1)出示悬挂着的气球。

  请两位幼儿来拍气球,引导其他幼儿观察:一人拍到,一人拍不到。

  (2)引导讲述:为什么xx拍到了气球,xx拍不到?

  ——引出“高矮”比较,初步感知“高矮”。

  2、体验理解

  (1)请两位幼儿同时在桌面上进行大插塑积木搭高比赛:

  听到信号后马上停止,比比谁搭得高。

  (2)请两位幼儿同时在桌面和椅子上进行搭高比赛:

  引导判断:“谁搭得高?能比出来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不在同一平面上”。

  “要比出高矮怎么办?”

  ——“都放在桌子上,或都放在椅子上”。

  (3)请三位幼儿同时在桌面上进行搭高比赛:

  “xx比xx高,又比xx矮”。

  ——引导讨:Xx一会儿说是高的,一会儿说是矮的,那么它到底是高还是矮呢?(引导感知,高矮是相对的,与不同的对象比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4)集体搭高比赛:

  用小方块积木进行搭高比赛,先二二结伴比高矮,再在一组中比出最高和最矮的。

  3、内化迁移

  (1)随着轻松的音乐找朋友,找到

  朋友后比高矮。

  (2)二二结伴比,也可三、四个同伴一起比,找出最高最矮的朋友。

  七、活动延伸:

  (1)弟弟、妹妹幼儿分两大组,按个子从矮到高排好队后到户外活动。

  (2)教室中的用具亦可比高矮,如组合柜最高。

  教后感:

  四五岁的幼儿缺乏对物体量守恒的认识,在比较高矮时,引导幼儿感知被比较的物体应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理解高矮是相对而言的,这是本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们的物理知识、社会知识来自外部,而数理逻辑知识来源于入的内部。因此,幼儿获得数理逻辑知识,主要来源是幼儿自己本身,即数概念是每位幼儿自己从物体的各种关系中建立起来的,是思维的产物。结合数学教育这一特点,我创设了相应情境,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观察、比较、体验理解,并内化迁移为自己的概念知识。

  幼儿园数学活动《比高矮》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区别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2、教幼儿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难点:

  重点:区别高矮和一样高及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

  难点:理解高矮的相对关系。

  活动准备:

  课件三副、布一块、日常生活中能比较高矮的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幼儿区别高矮和一样高

  1、出示课件一,图为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健康情况不同,长得高矮不同的两个娈生姐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她们的不同点(结合卫生习惯教育引入高和矮)。

  2、逐一出示实物,让幼儿比一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3、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再请全体幼儿互相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4、请幼儿说说自己熟悉的东西中什么是可以比较高矮的。

  二、教幼儿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前面用一块布遮住,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当幼儿发生错觉时,揭开谜底,并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同一高度。

  2、出示课件二,图上有一棵树距离近,一棵树距离远,让幼儿判断树的高矮,当幼儿发生争论时,拉回较远的那棵树,让幼儿再次进行比较,然后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相近的地方,否则不确。

  3、出示课件三,一只长颈鹿在地上,一只猴子爬到树顶,猴子低下头对长颈鹿说:瞧!我长得比你高。提问:猴子的话对吗?为什么?

  三、告诉幼儿简单的高矮的相对关系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或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使幼儿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师比是矮的,矮的小朋友跟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告诉幼儿单独的某样东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较。

  2、请三个小朋友上来,再请一个幼儿为他们从高到矮排队,并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3、发给每个幼儿纸和笔,请每个幼儿依次画高矮不同的三棵树。

  活动反思:

  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活动的探索欲望。

  幼儿园数学活动《比高矮》教案 篇11

  一、活动目标:

  1、体验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排列顺序。

  2、大胆地用语言表述排列的结果。

  二、活动准备:

  1. 三个高矮明显的小动物,爸爸妈妈和我照片几张。

  2.《幼儿画册》(第三册P7)。

  三、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谈话,引入活动。

  师:用小客人方式导入,(出示小客人)引起幼儿注意。

  (二) 游戏:比高矮。

  1、把三个小动物排在同一个地方,让幼儿看一看,比一比,三个小动物中谁最高?谁最矮?引导幼儿学说“高的、矮的、最矮的”。

  2、请两位小朋友和老师进行比较,三人谁最高?谁最矮?引导幼儿学说“高的、矮的、最矮的”。

  3、请三位小朋友比较高矮,按照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顺序给三个人排队。

  4、请小朋友站起来和旁边小朋友再次比高矮。

  5、出示照片,让幼儿区分高矮。

  (三)幼儿做相关练习。

  1、请幼儿翻开《幼儿画册》,仔细观察图中小动物的高矮,然后看清排列的标记,从不干胶纸上揭下小动物,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2、鼓励幼儿相互检查,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

  延伸:

  提供四种高矮不一的物体,鼓励幼儿比一比,说一说。

  教学反思:

  今天的活动我将活动准备1中请爸爸妈妈来园改为老师、小朋友,另外再准备三个高矮不同的小动物玩具和几张三口之家的照片。之所以这样我主要是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选择贴近日常生活中幼儿喜爱的小动物、老师、小朋友、爸爸妈妈的照片,这些教具取材方面,而且又直观形象。活动开始用小客人的方式吸引了幼儿,让幼儿自己区分三个娃娃中谁最高,谁最矮,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又选择了有明显差异的两位小朋友和老师来比一比,谁最高,谁最矮。再让小朋友站起来,和旁边小朋友比一比,谁高谁矮。最后让幼儿进行操作,完成小动物高矮贴纸练习,整个活动中给幼儿创设了亲自体验的机会,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总之,用直观的实物教具比用图片观察的方法幼儿兴趣更高,教学效果更好。

【幼儿园数学活动《比高矮》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数学活动《比高矮》教案11-07

幼儿园数学活动《比高矮》教案4篇11-08

幼儿园数学活动《比高矮》教案(精选4篇)11-08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比高矮07-29

认识高矮幼儿园数学课教案04-07

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区别高矮》教案11-30

幼儿园小班健康区别高矮活动教案08-26

比高矮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08-25

《比高矮》幼儿园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