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十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及意境美,体验万物生长的春意。
2、欣赏理解诗歌《春雨》,尝试创编动作分角色进行诗歌表演。
3、帮助幼儿理解诗歌《春雨》的内容,欣赏优美的语言,体验散文中所洋溢的乐观精神。
4、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活动准备:
1、录音机一台、磁铁若干、磁性黑板一个;雨声、诗歌《春雨》及轻音乐磁带。
2、与诗歌对应的4个场景,春雨姐姐头饰一个,种子、桃树、麦苗、小朋友的图片和挂饰若干,春雨背景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播放雨声录音导入活动。
提问1: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
提问2:花开了,树叶也绿了,春天真美啊!你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雨声录音)
二、欣赏诗歌《春雨》。
1、欣赏诗歌录音——教师:春天来了,春雨姐姐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2、教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诵诗歌。
提问:诗歌的名字叫什么?
引导语:诗歌里有谁?它们是怎么说的,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
三、理解诗歌内容。
提问1:诗歌里有谁?它们是怎么说的?(教师按照幼儿回答的顺序逐一出示教具)
提问2:图片按照诗歌的顺序排对了吗?应该怎样调整?
四、学习朗诵诗歌。
教师:春天里种子发芽了、桃树开花了,麦苗也渐渐地长大,真是太美了。带着这种美好的心情,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来朗诵这首诗歌。
五、尝试创编诗歌动作
——鼓励幼儿创编动作表现种子发芽、桃树开花、麦苗长大、孩子种瓜的情景。
六、尝试分角色表演诗歌
——教师讲解表演要求,请幼儿自主选择挂饰到相应的场景中,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诗歌表演。
七、结束活动
——教师小结,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的意识,鼓励幼儿关爱受旱灾区的小朋友。
延伸活动:
1、在活动区投放种子、桃树、麦苗、小朋友的图片和挂饰,继续引导幼儿进行排图讲述及诗歌表演活动。
2、引导幼儿观察春天的变化,鼓励幼儿学习仿编诗歌《春雨》。
活动评析:
这个活动设计总的来看很好,但是我觉得有些环节还是要亲自试验过才能知道行不行。比如:开始时问到幼儿现在是什么季节?这个问题有时连中班或是大班部分幼儿都一时说不上,当然也要考虑孩子的个别差异。还有我觉得小班的孩子可能更易理解图画内容,为何不事先制作关于春天信息的一个多媒体课件让幼儿欣赏呢,他们会更感兴趣。而且后面的表演,幼儿是非常感兴趣的,但是要他们表演出来,就对他们诗歌的掌握要求很高了。最后我认为或许带领幼儿去外面参观春天会让幼儿感受更深。对目标的实现会更有帮助。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初步体验发现“数越大,组合的方法越多”。
2、在活动中发展幼儿迁移整理已有经验的能力,逐步促进幼儿思维深刻性的发展。
重点:认识表示数的分合的符号,初步理解组成的意义。
难点:概括5以内各数组成情况,初步体验发现数越大,组合的方法越多。
活动准备:教具(大房子图一间2层、数卡“1”3张,“2”2张、“3”一张,表示分合意思的符号四个)学具(操作分合学具出现不同结果的记录纸、房子图10张,人手2套1-5的数字卡、宝贴)活动过程:重点讨论 --> 幼儿迁移运用 --> 集体交流 --> 结束活动1、 重点讨论A、目标:在上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认识表示数的分合的符号“ ”,理解组成的意义。
B、指导:
a、出示房子图,引导幼儿将相应数字布置上去,如屋顶上是2,下面2个房间里分别是1和1;b、将房子拿掉,请幼儿讲讲2、1、1是什么关系,该怎么念,引出“ ”:分开、合起来的意思。
c、同法学习“3”的组成。重点是体会3有2种分法。
2、 幼儿迁移运用目标:在前一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迁移整理5以内各数的组成的经验,并用数字表示。
指导:a、教师介绍玩法b、幼儿在上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在房子图里有数字表示3、 集体交流:
目标:整理有关5以内各数的组成经验指导:(1)幼儿介绍,教师有序排放5以内各数的组成卡片。
重点指导幼儿体会把一个数分成2份,这2份合起来还是原来的数。
(2)在结果出来后,引导幼儿观察,列出每一个数字分的方法记录情况,问:记录每个数字分的方法从2-5有些什么变化?
(体验:记录越来越多 --> 分的方法越来越多)4、 结束活动(1)小结有关数的组成的一些经验,激发幼儿下次活动的兴趣;(2)肯定活动中有进步的幼儿。
幼儿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能通过讨论、尝试与练习,逐步掌握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2、伴随2/4拍音乐做游戏,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小鱼头饰5个,纱巾若干,音乐《快快抓住它》、钢琴
2、场地准备:队形除6名幼儿扮演小鱼、小虾的在圈内外,其余幼儿扮演贝壳围坐成圆圈。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难点:能通过讨论、尝试与练习,逐步掌握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2、指导要点:能用食指顺着圈逐个点每个小朋友的手心两下,一拍一次。
四、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激发游戏兴趣。
听着《捉小鱼》的音乐,模仿小鱼游的动作入场。
2、完整欣赏音乐初步熟悉音乐旋律。
导入语:
小鱼在海里快乐地游戏者,小贝壳看见了,赶紧游过来和它一起玩游戏,它们玩得真开心……
3、肢体感应音乐节拍。
(1)、教师带动幼儿运用拍手、拍肩等肢体动作感应音乐节拍。
(2)、手掌开合游戏。
谁可以用小手当扇贝做夹小鱼的动作?(张开五指、合拢握拳,表示扇贝一开一合的动作,用钢琴音乐跟随练习。)
4、集体讨论,尝试游戏。
(1)、集体讨论游戏规则。
小鱼和小贝壳是怎样玩游戏的?(师幼共同讨论形成“小鱼用食指在小贝壳手心点两下,且一拍一次”的游戏规则。)
小贝壳在什么时候合上扇贝夹小鱼呢?(引导幼儿讨论形成“在音乐停止是合上”的规则。)
师:被贝壳夹住的小鱼,又该怎样?(引导幼儿讨论形成“如果被夹,互换角色”的游戏规则。)
(2)、师幼游戏。(围坐圆圈,配班教师扮演小鱼站圈内,其他扮演贝壳的幼儿围坐成圆圈。)
(3)、伴随音乐,尝试练习游戏。
(4)、幼儿游戏。请以幼儿扮演小鱼站在圈内,其他扮演贝壳围坐圆圈游戏。(重点提醒扮演贝壳的幼儿遵守游戏规则,音乐结束最后一个音“i”才能“抓鱼”。)
5、道具扮演,再次游戏。
(1)、自选角色,道具装扮。
扮演小鱼的幼儿戴头饰,扮演贝壳的幼儿利用纱巾进行装扮,并按游戏队形准备好。(圈上扮贝壳的幼儿可伴随音乐节拍左右晃动。)
(2)、伴随音乐,完整游戏。
教学反思:
这节音乐游戏活动的故事情境很强,将游戏融入到故事情境中,又将音乐节拍的融入到音乐游戏中,使孩子在玩中学,学而乐。整节课孩子们的活动兴致很高涨,活动进行的很顺利,孩子们对于这样的学习方式比较容易接受,能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许多孩子还不断的要求老师在玩一次,不舍得过早结束呢!
幼儿园教案 篇4
科学意图:
开展“传声筒”活动。体验自制玩具的乐趣,让孩子初步感知纸筒的形态特征、探索玩法,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适合班级:
小、中、大班
材料准备:
PVC管、PVC弯头、可以塞进PVC管的布条。
制作方法与步骤:
将PVC管用弯头连接成不同的形状,留出听筒口与说话口。(见“传声筒图”)
实验操作:
两个小朋友一组,一个说话,一个倾听,一起玩“打电话”的游戏。
教师指导建议:
● 引导小、中班幼儿拼出不同长短,不同形状的传声筒,试一试传出的声音是否一样。
● 引导大班幼儿拼出有多个听筒的传声筒,组织幼儿玩多人“打电话”的游戏。
● 引导幼儿在PVC管里塞上布条,比较塞上布条和不塞布条的PVC管在传声上,有什么不同。
拓展与替代:
可在幼儿园走廊里安装较长的传声筒,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在班级与班级之间、不同楼层之间的墙壁上安装传声筒。
小知识:
人发出的声音在传声筒中由于筒壁的反射使声波得到加强,传声筒的开口使声波向一定方向传播,在传播时能量虽然会损失一部分,但由于声波被加强了,所以声音也会传播得比较远。
活动反思:
科学教育活动中,应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中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幼儿往最后目标进行,幼儿要多动手操作、多观察,积极探索。
幼儿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图形组合变化的神奇力量。
2. 能将不同图形创意组合,并记录数量。
3.体验探索与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幼儿操作卡。三角形、圆形、半圆形、长方形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故事人物,引起幼儿兴趣。
你知道什么叫魔法师吗?介绍魔法师
二、初步巩固图形的特征,尝试探索图形之间的转换。
(一)看ppt讲述画面内容1—7:初次感受单一图形的组合变化。
1.提问:哈哈阿姨跑出城堡后,她发现魔法师的城堡是飘在空中的,怎么办?她的口袋里有圆圆的饼干和半圆形的饼干,可以拼成什么逃离城堡呢?
2.教师用圆形、半圆形示范组合变成“小鸟”。
(三)讲述画面四内容,尝试用三角形创意组合并记录。
你会用三角形的树叶拼出什么工具帮助哈哈阿姨过河呢?用了几片三角形?
1.幼儿操作,创意拼图。
2.交流、验证:用了几个三角形?拼出了什么?
三、幼儿交流讨论,合作创意拼图并记录图形数量。
1.激发幼儿想象力,说出打败魔法师的办法
先来看一看,哈哈阿姨身上有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变出什么打败大灰狼呢?
2.交代任务:两两合作,商量好用现有的材料拼一些比大灰狼更厉害的东西。
3.幼儿两两合作,合作创意拼图。
4.作品展示验证,。
用了什么图形?拼出了什么?用了哪些材料?交流、检查。
四、讲述故事结尾,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哈哈阿姨终于安全回到家了,为了表示感谢,她也给小朋友准备了好吃的饼干!我们一起去教室吃吧!
故事内容:
从前有一个叫“万事烦”的懒惰的魔法师。万事烦的梦想就是什么事都不做。所以他决定制作一种只要念了咒语就什么都能实现的魔法药。但是一想到要做这个魔法药,又觉得挺麻烦的。“天灵灵、地灵灵,给我一个手艺好的厨师,耶!”魔法师念完咒语就出现了一个正在烤饼干的哈哈阿姨。魔法师让阿姨制作魔法药。
青蛙脚指头、玫瑰树根、乌鸦尾毛……阿姨把这些东西放进大大的铁锅里,倒立着用脚指头搅了三百下。虽然制作魔法药非常困难,但是想回家就必须得做。哈哈阿姨制作魔法药的时候,万事烦魔法师把阿姨的饼干全吃没了。又香又脆真好吃。
魔法药制作完之后,阿姨想赶紧回家。但是魔法师还想吃饼干。“现在开始你就住在这儿给我烤饼干吧!”阿姨听了非常生气,把魔法药全喝光了。
气呼呼的魔法师把哈哈阿姨关进石头监狱里。阿姨哭得很伤心,但是没有人能帮助她。阿姨看着地上的小石子儿自言自语,“圆圆的小石子儿,要是你们能变成老鼠听我说话该多好啊。”忽然,这些圆圆的小石子儿竟然一个一个变成了老鼠。
逃出监狱的阿姨为了不吵醒魔法师悄悄地向外走。这时在门前睡觉的猫突然睁开了眼睛。“喵!”猫竖起爪子想扑向阿姨。“方方正正的砖头啊,变成勇敢的大狗吧,耶!”就这样方方正正的砖头飞过来变成勇敢的大狗把猫赶走了。
多亏砖头大狗,阿姨才能安全到达出口。但是打开门后阿姨惊呆了。魔法师的城堡竟然飘在空中!怎么才能下去呢?这时阿姨摸到了口袋里的圆圆的饼干。阿姨把圆圆的饼干拿出来,把其中几个掰成两半。“圆圆的饼干,半圆的饼干啊,都聚在一起变成一只大鸟吧,耶!”
念完咒语,饼干变得越来越大,真的变成了大鸟。
飞了一会儿,一群乌鸦追着饼干大鸟飞过来了。“是饼干大鸟,嘎嘎嘎,吃了它吧,嘎嘎嘎。”“饼干大鸟啊,咱们躲到下面的三角树森林里吧!”饼干大鸟避开乌鸦群躲到了三角树森林里。三角树森林里只有尖尖的三角形。树也是三角形,岩石也是三角形,连湖水都是三角形,
“咱们避开乌鸦群到湖对面去吧!”阿姨对着三角形念了咒语。“长三角、宽三角、大三角、小三角,都聚在一起变成一个大帆船吧,耶!”阿姨的咒语刚念完,这些三角形就开始移动,“砰”的一下变成了帅帅的大帆船。阿姨和伙伴们坐在三角形的帆船上漂啊漂,漂到了湖对面。
阿姨乘船往湖的对面驶去的时候,刚睡醒的魔法师还念念不忘饼干的美味,魔法师跑到监狱。“让阿姨开始给我做饼干吧。”但是监狱里空空的。魔法师赶紧骑着扫帚去追阿姨了。正好阿姨和饼干大鸟、砖头大狗从大帆船上下来的时候,变成大灰狼的魔法师出现了。阿姨又念了咒语。“圆圈、三角形、方块们,变成比大灰狼更厉害的狮子吧!”说完,饼干大鸟、砖头大狗还有从大帆船出来的圆圈、三角形和方块变成了一只凶猛的狮子。“啊啊啊!”
不怕火的机器人一拳就把龙打败了。龙“砰”的一下又变回了魔法师。“圆圈、三角形、方块们,变成火箭吧,耶!”阿姨念完之后这些东西就变成了火箭,火箭载着讨厌鬼魔法师飞得远远的。哈哈阿姨领着饼干大鸟、砖头大狗和小石子儿老鼠安全到家了。当然也像以前那样烤好吃的哈哈阿姨领着饼干大鸟、砖头大狗和小石子儿老鼠安全到家了。
幼儿园教案 篇6
本主题的目标是体验中秋节美满团圆和喜庆丰收的快乐气氛,加深对父母和亲人的感情;在参与中秋节各种活动中能大胆自信地表现自己;在成人引导下,学习寻找、搜集资料,并学习交往、合作与分享;简单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祖国的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节日有很多,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月到中秋分外明”,大班幼儿对其有深厚的兴趣及探究欲望。由于幼儿对民间节日、习俗了解较少,开展这一主题活动时涉及到社会、语言、艺术、科学等领域,教师可采用参观、讨论、搜集资料、展示成果、动手操作、文艺联欢等活动形式来组织教育活动。
一、 幼儿发展目标与主要内容:
1、初步了解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感受体验传统文化。
2、知道教师节、国庆节、国际劳动节等重要节日的名称日期,进一步了解这些节日的社会意义。
3、积极参与各种节日的筹备及庆祝活动。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人交往、沟通、合作,共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爱亲人的健康情感,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师指导建议
传统节日 中秋节
1、环境: 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反映中秋节的环境,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作月饼、水果;制作各种灯笼;张贴有关中秋节的故事挂图、画有观赏月亮的图片等。
2、游戏:“月饼加工厂”。 教幼儿制作各种月饼,做好的月饼装在盒子里放在“超市”里卖,也可放在小吃店里供“客人”用餐。
3、教育活动:
(1)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传说,如:“嫦娥奔月”、“到月亮婆婆家做客”等,使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2)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创编表演童话剧由幼儿自己分配角色,制作道具并进行表演。
4、观察活动: 请幼儿在节前节后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做月亮变化日记(从小月牙开始观察记录至八月十五),要求幼儿自己观察并将结果画在自己的表格上。
5、家园共育:
(1)指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大小变化。
(2)给幼儿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节的古诗。
(3)中秋节前夜,家长带幼儿来幼儿园进行“庆中秋第七集,一定要去看啊!
幼儿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感受柔和、优美与轻快、活泼的不同音乐形象。
2.尝试用身体各部分的扭动表现水草生长,用手臂不同方位动作表现小于游动。
3.通过协作游戏,体会与朋友共同游戏的快乐。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带
2.纸折 小鱼,教师自制水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乐曲,了解乐曲名称和主要内容,感受两段不同性质的音乐。
1.安静欣赏音乐。
提问:“小朋友,你听了这个乐曲,你感觉自己到了一个什么地方,看见了谁?
2.教师介绍乐曲名称、主要内容。
师:刚才小朋友的想象力真丰富,其实这首乐曲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水族馆》,它是法国的音乐家圣桑的作品,这首乐曲里到底藏一个什么样故事呢?我们一边来听音乐,一边来边看动画片,好吗?
二、分段欣赏多媒体课件,请幼儿谈谈对音乐的感受,并尝试用不同动作表现。
1.欣赏A段音乐和画面。提问:在这段音乐里你看见了什么?(水草)水草是什么样子的?(绿绿的)水草怎么长出来的?请你来做一做水草生长的样子?(请幼儿自由创编),听A段音乐并用不同动作表现。
2.欣赏B段音乐和画面。提问:在这段音乐里你看见了什么?(小鱼)小鱼在干什么?小鱼怎样游的?(请幼儿自由创编,引导幼儿的手臂在不同方位摆动。)
3.比较两段音乐的不同。水草生长时的音乐和小鱼游的音乐你觉得有什么不同?(慢和快,柔和、优美和轻快、活泼) 师小结。
4.欣赏A/音乐和画面,引导幼儿想象小鱼和水草游戏的情景。提问:这段音乐里你看见小鱼和水草好象在干什么?想想它们还会做什么游戏?(捉迷藏,说说悄悄话)小鱼和水草一起玩,心里觉得怎样?
5.欣赏B/音乐和画面。提问:这段音乐你看见小鱼和水草在干什么?为什么?请幼儿听音乐做告别离开的动作。
6.听录音带完整的欣赏音乐,边用提示语帮助幼儿回忆情节和动作。
三、游戏:“小鱼和水草”
交代游戏规则:分别带上胸饰,女孩子扮演水草,男孩子扮演小鱼,,待会游戏时,听见水草的音乐水草做动作,小鱼不动。听见小鱼的音乐小鱼做动作,水草不动。做游戏时一起动,根据语言提示听音乐进行表演。
幼儿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节奏型。
2、通过嗓音造型、手指游戏、图谱识记、表演等形式体会《数青蛙》音乐的生动有趣。
3、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机一台、磁带一盒、节奏卡一张、图谱一幅。
活动结构
1、声势活动练习(拍手、跺脚、拍腿……);
2、嗓音造型练习(节奏朗诵);
3、动作造型练习(表演手指游戏);
4、图谱识记练习;5、游戏练习(个别、分组、集体表演)。
指导要点
1、声势活动练习(拍手、跺脚、拍腿……)。听老师的鼓声,请小朋友模仿拍节奏,通过拍身体的各部位(手、腿、肩等)及声势练习(跺左脚、右脚、双脚等)巩固节奏型。
2、嗓音造型练习(节奏朗诵)。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运用小动物的叫声或幼儿的名字进行节奏朗诵活动,进一步巩固节奏型。
3、动作造型练习(表演手指游戏)。通过谈话的形式,引出童谣《数青蛙》,一边一句句分析童谣一边自然配合手指的表演,引导小朋友自己发明手指表演的方法,如四指并拢与拇指对碰表示呱呱叫,用拳头表示青蛙的大眼睛,手腕带动手掌,手心朝下上下翻表示青蛙跳等。在玩手指游戏的过程中熟练歌谣和节奏型。引导幼儿在《数青蛙》的音乐中玩1-2遍手指游戏。
4、图谱识记练习。教师一边朗诵节奏一边用手指图谱,帮助幼儿识记音乐所表达的乐句顺序。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音乐,如让幼儿一边看图谱一边运用节奏朗诵和声势活动为音乐配伴奏。
5、游戏练习(个别、分组、集体表演)。让幼儿扮演青蛙围成“池塘”进行配乐表演。
6、结束活动:幼儿自音乐声中随教师跳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选材成功:没有歌词却很有特色音响效果的律动。《数青蛙》配上一首幼儿较熟悉,且有琅琅上口有节奏的儿歌《数青蛙》,使音乐、语言与动作的结合得到最充分的表达,形成一幅青蛙边歌边舞的热闹完美图景。
2、程序设计:采用声势活动练习→嗓音造型练习→动作造型练习→图谱识记练习→游戏练习的方式引导幼儿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调动原有的经验来学习新知识,使幼儿脑中的旧知识得到激活,进行重新组合与匹配形成新知识。
3、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始终遵循幼儿音乐活动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即幼儿是音乐活动的主体,活动设计就须从幼儿的兴趣和音乐作品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出发,体现活动设计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幼儿园教案 篇9
一、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的创造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语言创造、思维创造等,在幼儿阶段更多的是动作和体态的创造。因此,我们教师要及时发现孩子们在日常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动作,然后根据孩子的需求来设计满足他们兴趣的活动。本班的幼儿活泼好动,在动作方面发展协调,尤其对新的活动材料经常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想触摸、想玩。
同时,在他们的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幼儿直线奔跑时,动作灵活、协调,然而每当他们拐弯时,就经常性发生两名幼儿相撞的现象,拐弯的动作也不是很平衡、协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已为幼儿设计了许多四散追逐跑的机会,“好玩的雪碧瓶”就是这一系列的活动之一。“雪碧瓶”是安全的材料,能废物利用也是幼儿园教育所提倡的。
二、活动名称:
好玩的雪碧瓶。
三、活动目标:
1、游戏“骑自行车”将幼儿的情绪导入到活动中,复习听信号走和跑的能力。
2、幼儿自由探索雪碧瓶的玩法,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潜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3、通过“给小动物找食物”的游戏,练习绕着跑的技能。
四、活动准备:
空的雪碧瓶20只,音乐磁带,奖章20枚。
五、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做“骑自行车”的游戏,复习交通规则的知识,练习听信号走。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骑上自行车到游乐场去玩好吗?(好)马路上车很多,我们要注意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黄灯慢慢走。在骑车的时候,可不能撞车呀,记住了吗?那我们就骑上自行车出发吧。
2、幼儿和教师一起玩“骑自行车”的游戏,复习听信号走和跑的能力。
(二)激发情绪。
1、随着音乐做瓶子的律动。
师:游乐场到了。你们听游乐场里传来了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做做运动,好吗?
2、放音乐,幼儿持瓶随着音乐跟着老师或自己随意创编各种动作。
(三)引导探索。
1、幼儿自由探索瓶子的多种玩法。
师:跳得可真累呀,小朋友们可以坐在瓶子上休息一下。刚才,我们拿着雪碧瓶骑自行车、跳舞,好不好玩那我们再想一下其他的玩法,一起玩起来吧。
2、幼儿探索瓶子的多种玩法,活动中提醒幼儿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合作游戏。
3、重点练习绕过瓶子,“S”型跑的技能。
(1)师:刚才,老师发现了一个很好的玩法,我们一起来试一下。(练习绕瓶原地转圈)。
(2)师:请小朋友们想一下,把瓶子排成一排该怎么绕。(幼儿讨论并尝试)。
4、游戏“给小动物找食物”
(1)师:现在,老师要给你们布置一个任务。小动物的粮食都不够了,对面有许多食物,请小朋友们绕过障碍去帮小动物取一份食物好吗?注意障碍很危险,小朋友分成四条路一个跟着一个小心的跑,谁完成任务我就给他发一枚奖章。(幼儿游戏)
(2)师:小朋友们都拿到食物了吗?那我们给小动物们送去吧。
六、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们努力为孩子们创造条件,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组织和帮助他们投入到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且通过活动中的“给小动物运粮”的游戏,我们也很好的解决了孩子们在奔跑拐弯时不协调的问题,让他们学会了在面对面跑的过程中侧身相让的能力。
活动让孩子们健康身心、活泼个性,给他们带来了活动的快乐。
幼儿园教案 篇10
一、设计意图
按照皮亚杰学派的观点,对数的认识属于儿童逻辑—数理经验,这类经验来源于动作,而非物体本身,具体来说幼儿对于书概念的认识来源于计数活动。
我们经常看到在平时幼儿能熟练地唱数,他们会唱:“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等儿歌,但会唱数并不等于他们已经理解数量,如数到“5”,报出的总数常常会是“6”,其实这是幼儿不明白数数时最后一个数词所代表的是集合的总数,不理解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
幼儿学习某些概念是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逐步领悟和理解的,而不是靠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依据班级孩子的实际情况结合正在开展的“好吃的食物”主题,设计了“听声音数糖”的活动。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我采用的默数的方法,同时通过反复练习让孩子明白数数时最后一个数词所代表的实际意义。
在活动中更添加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环节——“多一”或“少一”,并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实际表现进行开展。这也是此活动中的一个创新点。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提高幼儿对数的实际意义的认识,知道最后一个数词代表集合的总数。
2、通过“听声音”默数10以内的数,并能找出相应的数字,尝试着了解“多一”或“少一”的数概念。
3、鼓励幼儿积极、大胆的参与游戏活动。
重点:让幼儿在游戏中反复感知最后一个数词代表集合的总数。并能在游戏中尝试着了解“多一”或“少一”的数概念。
难点:对于孩子来说,第二个游戏是有难度的,因为要把默数的结果记在心里然后再去站板板是有一个过程的,老师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孩子错了,如果遇到有错误可以当场验证,帮助孩子理解站板板的意思。
三、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板板6——8块,上面写有数字;
2、糖罐子一只(最好是铁罐);糖果若干。
经验准备:
在此次活动前孩子们要知道什么是默数,并有过练习作为基础。
四、活动过程
玩法一: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糖罐和许多糖果,我们一起来玩“听声音数糖果”的游戏。小朋友分成两组:南南组和西西组,我们要比比看哪组的孩子最棒。
小朋友必须用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老师请到才能大声站起来大声告诉大家。(听到放进的是几颗糖,并要及时验证)
五、游戏规则
1、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的哦。
2、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老师请到后才能大声站起来回答
【此游戏主要是让孩子熟悉游戏玩法和规则,学习默数,并在游戏中通过检验,反复感知和理解最后一个数词是代表一个集合的总数】
玩法二: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的板板,上面有数字哦,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几呀?”
(老师一边放板板,一边让孩子认认板板上的数字)
“这次游戏和刚才的不一样了,小朋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就去踩有这个数字的板板。
游戏规则:
1、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的。
2、老师说“开始”,幼儿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
3、踩板板时不能拥挤,用脚碰到就可以了。
【默数是中班上期孩子不常用的数数方法,但因为其具有“神秘性”,所以幼儿非常喜欢这样的方式。听完数字后不能马上报出答案,而是要捂住嘴巴等到命令后才能去踩相应数字的板板,小小的一个动作既帮助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又让他们沉浸在游戏情节中。】
玩法三:
接下来我们再来玩一个更加有难度的游戏,也要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扔了几颗糖,听完后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要跑道比这个数字多一的板板上,站对的孩子老师要来抱一抱她哦。还有好吃的糖果奖励。
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玩“少一”的游戏。
游戏规则:
1、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的,用耳朵仔细听声音。
2、老师说“开始”,小朋友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
【第一则玩法让孩子熟悉了规则和玩法,第二则玩法让孩子进一步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那是否可以在第三种玩法中让孩子尝试体验“多一”或“少一”的概念。整个活动贯穿着“形式不变内容变”的设计原则,让孩子反复练习却不感到枯燥乏味。】
【幼儿园教案十篇】相关文章:
有关幼儿园教案范文十篇04-01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模板十篇04-07
幼儿园社会教案合集十篇04-01
【实用】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汇编十篇04-09
【精华】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合集十篇04-09
【精华】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模板十篇04-07
【必备】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汇编十篇04-07
实用的幼儿园社会教案十篇04-07
【精华】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汇总十篇04-07
【精华】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合集十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