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草原第三课时教案(精选10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五年级语文草原第三课时教案

时间:2024-09-03 19:49:48 秀雯 五年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五年级语文草原第三课时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语文草原第三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语文草原第三课时教案(精选10篇)

  五年级语文草原第三课时教案 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3、4、5段。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课文第3、4、5段。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文第1、2自然段,作者抓住访问的经过和草原环境的变化,让我们读了觉得祖国草原的景物是多么美。现在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我们会进一步知道草原的人更好。

  (二)讲读3、4、5自然段。

  1.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

  2.读后讨论交流。

  (1)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热情的感情朗读这一节课文。

  (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3)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句怎么讲?(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第2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话”是互相攀谈,送别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互相攀谈,依依不舍地告别。)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4)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装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②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待客人,席间姑娘们还要唱民歌;

  ③饭后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以上这三方面表现了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

  (三)总结全文。

  1.从全文看,前面两段主要是写什么?

  后面三段主要是写什么?

  (课文前两段主要讲草原景物的美,后三段主要讲草原人民的美,说明蒙汉两族人民感情深厚。)

  2.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但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小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中心是表现蒙汉人民的友好情谊,歌颂各民族的团结。作者以写草原之美衬托蒙族人民的心灵之美,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同时,也写出了草原的独特的风光形成了蒙族人民独特的风俗,独特的民族气质——热情豪爽。作者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烈欢腾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作业。

  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想一想把什么比作什么,然后抄写在摘抄本上。

  2.练习课后练习题第4题。

  以上就是五年级语文草原第三课时教案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五年级语文草原第三课时教案 2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并会规范、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批边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与辽阔。

  3.激发学生对祖国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边批边想象草原美景,体会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教学过程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引入课题

  1.播放歌曲《天堂》。

  腾格尔的天堂是哪里?这里呈现了怎样的景色?让学生尽情描述。

  提到草原,许多人就会想到“一望无际”,想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就会想到蒙古包,想到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

  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壮观、神奇的画卷。

  作者来到草原,也被眼前草原的美丽、辽阔深深吸引了,他提笔留住了眼前迷人的景色。今天我们将在作者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一碧千里的美丽草原。引入课题《草原即景》。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释题。

  3.关于草原,你了解多少,能将你搜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吗?学生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说说自己了解的草原。

  4.同学们,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访问内蒙古塔木钦大草原。那里一碧千里、翠色(se)欲流。大草原是那样令人神往,让我们走进大草原,亲眼目睹她那迷人的风采!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并勾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1)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读。

  (2)相机对加点字的读音作指导。

  2.学生自由结成伙伴,通过阅读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1)学生浏览课文。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引出对草原美丽和辽阔的介绍。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1.朗读第1段,勾画出比喻句,体会其作用。

  (1)学生自由朗读第1段,勾画出比喻句,并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2)汇报交流对比喻句的体会。

  ①指名读比喻句。

  ②指名交流比喻句的作用。

  ③引导学生批写比喻句的作用,交流学生的旁批。

  塔木钦草原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它多像海呀!)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课件演示)“没有缝隙”“寂静”“广袤”这些词让我们知道了塔木钦草原像海一样辽阔的特点。(相机板书:草原——广袤)

  2.学习第2段。

  (1)默读,并勾画出比喻句,想一想。

  (2)小组汇报学习所获。

  (3)全班交流,读中评议。

  说说你跟随作者看到了什么?你有何感想?引导学生谈感受,谈比喻句的作用。

  (4)教师指导批写:把呼啸的风比作奔腾而至的千军万马,可见风声之大呀!

  (5)齐读第2段。引导学生想象广袤草原上牧民的雄姿。(板书:牧民——雄姿)

  3.学习第3段。

  (1)指名读第3段。思考:塔木钦草原过去为什么被称作“旱海”?

  (2)从这段的描写中,可以体会到塔木钦草原的什么?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的作用,并做好旁批。 把石堆比作野兽,把牛群、马群比作巨石,从中让人体会到塔木钦草原之大。

  4.读中体会,学习4~7段。

  (1)分小组,用喜欢的方式读4~7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断进行理解体会,把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听。小组内交流自己所得。

  (3)全班交流学习所得。

  (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演示):重点引导理解以下地方。

  ①把云彩比作雄狮,顷刻间变成煤层,可见云彩的变幻无穷,从而形象地写出了塔木钦草原的无常气候。引导学生及时写好旁批。(板书:云彩——变幻无穷)

  ②彩云顷刻之间会变成乌云,骤雨之中又透出太阳的亮光。把太阳的一道亮光比作一匹薄纱,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和描写的细致。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写好旁批。

  ③从“完整”和“虹的两端跟地面衔接”想到草原上的彩虹形成了一道巨门,美丽无比。(板书:彩虹——绮丽)

  ④作者把云彩比作肋骨、岛屿、苍松古柏、银鱼,形象地勾画出了塔木钦草原上空云的各种形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旁批。

  ⑤作者把公路比作黄色带子,以公路的`小更衬托出了草原的大。提示学生做好旁批。

  ⑥草原上云彩变幻无穷,骤雨后又出现绮丽的彩虹,雨停之后,云彩又在空气中飘荡,而蓝天下的通天大道,将人们引向又一片草原。由此让我们了解到塔木钦草原是多么美丽、辽阔呀!(板书:美丽辽阔)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回顾全文内容,配乐朗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作者写草原的美丽、辽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假如我们在塔木钦草原上,我们又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3.体会本文的表达特点。

  充分运用比喻句这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草原美丽的景色和草原的辽阔。

  五、拓展练习

  1.背诵课文第一、六段。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精美文段抄写下来。

  3.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大极了。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是萧乾爷爷几十年前看到的塔木钦大草原的景象,今天的塔木钦草原又是什么景象呢?请根据你查阅的资料,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一下草原的新景象。

  五年级语文草原第三课时教案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⑵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⑶ 读懂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2、情感与体验:

  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性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兴趣。

  3、过程与方法: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的意思,积累课文优美的语言。

  3、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下笔赞美草原的美丽。

  【教学准备】

  草原的风光图片和重点句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你们知道这首诗描写了哪里的景色吗?

  板书:

  草原

  二、看图说感受

  1、你们看,这就是美丽的大草原。

  出示草原的风光图片──老师简单解说。

  2、草原给你怎样的感觉?

  大、绿……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们想知道我国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吗?

  2、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要求:

  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注意把生字读准。

  四、检查自学情况

  1、那个同学有信心读准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板书:

  景美 人美

  五、学习第一段,领略草原之美

  1、老舍先生初到内蒙古大草原,看到美丽的景色,还与内蒙古人民欢聚一堂,由衷写下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

  (出示句子投影)

  2、课文哪一部分写了草原的美景呢?谁想读读这一段?要求:

  边听读边画出描写草原的美的句子。

  3、自由读:

  “那里的天比边处的天……轻轻留入云际。”

  4、在这段话里,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的特点来写?按什么顺序写?

  板书:

  空气(清鲜)

  天

  天空(明朗)

  小丘 平地(一碧千里)

  地

  羊群(白色的大花)

  5、小结:

  不愧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不但能按一定的顺序写出了自己初到草原所看到的景物特点,还用优美的文笔写出了草原的美。你认为哪些句子写的特别美?美在哪?

  6、小组交流、汇报(相机出示句子投影──品读句子):

  “在天底下……并不茫茫。”

  理解“一碧千里”、“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小丘也是绿的。”

  理解这个比喻句,这是“静态”描写。

  “羊群一会儿……白色的大花。”

  理解这个比喻句,这是动态描写。

  “那些小丘的线条……轻轻流入云际。”

  理解“翠色裕流”,“渲染”与“勾勒”的区别。

  7、小结:

  作者笔下光辉,一会儿把草原写成一幅画,一会儿把草原的“动”写出来,动静结合,真是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让我们再读读这段话 ,加深体会草原之美。

  8、师生合作读:

  师领读:“在天底下”……并不茫茫。”

  生跟读:“四面都有……流入云际。”

  9、过渡:

  草原这么美,难怪作者“想高歌一曲”,“又想低吟一首小诗”呢!知道为什么吗?

  (抒发自己的情感:愉快、赞美……)

  10、导读:

  谁愿意通过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感情发挥出来呢?

  出示句子投影:

  “那里的天……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低吟一首绮丽的小诗。”

  11、过渡:

  草原这么美,真让人陶醉其中,看!“在这种境界里……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这句话真的写骏马和大牛在回味吗?

  (理解这个拟人句)

  12、小结:

  这种境界正是人们所说的景由心生,情境交融。草原这么美,多令人往啊!让我们一同回味草原的美景吧!

  13、配乐朗读第一段,加深体会草原之美。

  六、欣赏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草原这么美,何止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要赞美草原,连著名歌声蒋大为也要用自己优美的歌声去抒发自己对草原的赞美之情呢!想听吗?

  播放乐曲。

  七、拓展

  1、听到这么美的歌声,老师也写了一首赞美草原的诗呢!

  出示投影──自创诗:

  草 原

  草原,我梦中的草原。

  蓝蓝的天空朵朵白云,

  清风轻拂绿色的梦谣;

  阳光唤醒绚丽的花朵;

  雁儿归,蝶儿舞

  千里碧波如画卷。

  草原,我向往的草原。

  蒙古包里孕育勤劳善良的人们,

  小伙子策马扬鞭显英姿;

  姑娘们放声高歌满天涯;

  牛儿壮,羊儿肥

  牧民描绘幸福景。

  2、你们也想赞美草原吗?用你们精彩的文笔赞美草原吧呢?

  八、作业

  抄生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

  〖板书设计

  草 原

  地

  景美 小丘、平地 (一碧千里)

  羊群 (白色的大花)

  空气 (清鲜)

  天

  天空 (明朗)

  五年级语文草原第三课时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三)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二)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如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

  我们学习的这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我们前面学的《鸟的天堂》和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都是本组课文的示范文。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这篇访问记,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认真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对事物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的,使我们读后觉得又具体又生动。

  (二)学生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

  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帮,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课后个别解决。)

  (五)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

  可以有三种分法:

  (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段;

  (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

  (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学生按其中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

  (六)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同时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

  (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绿毯、勾勒、骏马、奇丽、柔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色 欲流。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疾驰、迂回、洒脱、襟飘带舞。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第4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拘束、羞涩、鄂温克。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天涯、斜阳。)

  (七)作业。

  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第1段。

  五年级语文草原第三课时教案 5

  教学目的:

  1、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领会草原的景色秀丽,地域辽阔。

  2、理解课文第一段,朗读,背诵第一段。

  教学重点:

  体会第一段中动态,静态的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草原景色的静态,动态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本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写什么?

  2、课文哪一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这一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指导学习第第一段

  〈一〉指名朗读第一段

  〈二〉播放录像,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单击第一自然段前的录像)

  〈三〉单击目录中的确良13课课题,出现草原画面,加深对草原风景的印象。

  〈四〉思考讨论

  1、从“这次,我到了草原”中,你能读出哪些意思?(点题,第一次初到草原。)

  2、课文是从哪俩个方面写草原的?(天空,天底下)。

  3、齐读描写天空的一句话

  讨论:

  (1)高歌一曲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想高歌一曲?(单击“高歌一曲”)

  (2)“我”为什么感到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3)课文中连用两个“那么”表示什么意思?强调了什么?(单击第一段品句一)。站在草原上,老舍先生放眼天底下,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站在草原上,老舍先生放眼天底下,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请同学读一读课文,讨论交流

  (1)解释“一碧千里,茫茫”的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说为什么辽阔无边的草原却没给人迷蒙,空荡的感觉呢?(单击“一碧千里”和品句二)。

  (2)作者在描写草原时,具体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小丘,平地,羊群,颜色有绿有白,形态有动有静)

  (3)作者把草原和羊群比作什么?又为什么说小丘像只用绿色漂染而不用墨成勾勒的中国画?(单击品句三和“渲染,中国画,翠色欲流”这三个词语。)

  (4)“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如何理解?(单击品句4)

  (5)小丘本身会流动吗?作者为什么要用“流”字呢?用这个“流”字给我们什么感觉呢?(单击“流”这个词语。)

  (6)这样的境界使“我”产生什么样的感受?“我”为什么会“惊叹”感到舒服,愿意“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奇丽的小诗?

  (7)这样的境界为什么会使骏马和大牛都静立不动?课文中为什么用“好象“一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单击品句七和”回味“词语)。

  〈五〉小结

  老舍先生以满腔热情,以轻松愉快的心情,用生动的语言赞美了草原的美丽。这种美丽体现在草原辽阔而不空荡,宁静而不死气沉沉、到处充满蓬勃的生机。我们可以通过如诗如画的草原美景,体会到草原动态美和静美。

  〈六〉、播放录音(单击这一自然段前面的录音)

  〈七〉指导朗读第一段,要求有感情地读,读出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三、达标练习

  这一段主要写了几层意思?学生在课本中用——标出,并画出静态和动态描写的句子。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根据分层,思考怎样背诵才又快又准?(单击第一段的析段)

  四、作业

  背诵第一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后四段内容,受到热爱祖国、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

  2、领会课文中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教学过程:

  一、背诵第一段。

  二、指导学习第二段

  (一)指名读第二段。

  (二)指导给第二段分层和概括层意。(可以分作三层。第一层讲在去陈巴尔虎旗的牧业公社的路上;第二层讲走了许久,看到了河、马群,听到了鞭响;第三层讲“我们”在距离目的地几十里以外受到热情的欢迎。)

  (三)思考、讨论

  1、解释“洒脱”的意思,为什么在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单击第二段品句一)

  2、“远远地望见了一条天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中的“河”为什么要加感叹号?(单击品句二)

  3、说说第一、二层所讲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4、齐读第三层,思考、讨论

  (1)联系上下文,说说“忽然”的意思。(情况变化很快,出乎意料,没有想到。)

  (2)说说“我们”快到公社时,草原上出现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象说明了什么?(学生找第三层的有关语句读一读)

  (3)“群马疾驰”和“襟飘带舞”写出了什么特点?(单击品句三)

  (4)作者把欢迎远客的男女老少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单击品句四)

  (5)作者是怎样写静态的'草原热闹起来的场面的?学生读读有关句子,提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表达了草原人民的什么感情?(单击品句五)

  5、初到草原和快到公社时,景象有什么不同?课文描写的景象由静到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指导朗读第二段,从语气的变化上,要突出草原由静到动的变化。

  三、指导学习第三、四段

  (一)默读第三段。

  1、思考、讨论

  (1)这一段是讲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情?

  (2)蒙古包外,主客相见时,作者写了哪三多?说明了什么?(单击第三段品句一)

  (3)结合这一段内容,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这一句话。(单击品句二)

  2、指名朗读这一段

  (二)指名读第四段

  1、思考、讨论

  (1)这一段讲的是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情?

  (2)为什么说“也不知怎样的,就进了蒙古包”?

  (3)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说明了什么?(“盘腿坐下”给人到了家的感觉;干部、老翁敬酒说明对客人的尊重。)

  (4)“……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会心”是什么意思,大家为什么露出会心的微笑?

  2、第三、四段共写了几个场面?每个场面是怎样的盛况?说明了什么?(单击第四段的析段)

  3、指导朗读第四段,要读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读出主人的热情好客。

  四、总结

  老舍先生用他亲身的经历,通过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美丽的大草原,那里的天明朗清新,那里的地辽阔而不空荡,那里的人民更是热情好客,这真是草原的景美,人更美。同时,也说明了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单击第五段的析段。)

  五、课堂练习

  1、句义理解

  2、概括中心

  3、短文练习

  六、作业

  1、课后练习3、5

  2、预习《镜泊湖奇观》

  板书设计:

  景色→美丽→动情

  草原途中→盛况→又动情“我”

  |主人→热情→更动情|

  蒙→情深←汉

  (民族团结互助)

  五年级语文草原第三课时教案 6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

  2、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二、组织自学

  按要求自学课文第1小节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想一想,草原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怎样?

  3、同桌互相讨论。

  4、试着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三、交流点拔

  1、看录像后读课文,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句子读一读。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画面并轻轻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草原的?

  5、读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说说喜欢的原因。

  6、指名读,体会草原的美和大。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公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7、连起来把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读一读。

  8、评读,该怎么读。

  过渡:仅仅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就够了吗?看看作者当时的心情吧!

  9、第一次看到草原,面对满眼翠绿,怎不让人感到愉快和惊叹,你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带着惊叹的语气,去读读看。

  10、指名读。

  11、你来到了草原,最想干什么?用“既……又……既……又……”连起来说一句话。

  1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是真的吗?

  运用拟人的手法,也突出了草原的美。

  四、组织自学

  过渡: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该怎样理解?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默读课文2─5小节,思考以上问题。

  五、交流点拔

  1、读了课文,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很多,拿出笔把每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同桌互相说说喜欢的原因?

  3、指名说,体会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1)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①看画面。

  ②学生说。

  ③男女老少穿着艳丽的服装,骑在马上,衣襟与绸带迎风飘舞,确实像一条七色彩虹。(指图说)

  ④把“飞”改成“跑”行吗?他们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

  ⑤所以在读时要体现这种急切的心情。指名读。

  在以下小节中,再谈谈。

  (2)也不知是谁的手……民族团结互助。

  ①如果你是访问团的一员或是蒙古族中的一个,当时你会说些什么?

  ②指名说。

  ③说着你想说的话,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握握手,体会一下当时主客相见热闹的场面。

  (3)干部向我们……我们再回敬。

  ①学生说

  ②蒙古族同胞还用什么招待我们?读句子。

  ③他们盛情地招待我们,访问团的每一个成员对他们都充满了感激之情。带着这种感情读读。

  ④指名读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这句话怎样理解?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联系《赠汪伦》这首诗互相讨论。)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②理解中有困难吗?

  ③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五年级语文草原第三课时教案 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

  2.在阅读中感悟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语言的质朴。

  3.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中感悟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语言的质朴。

  2.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课前,教师播放图片,学生边欣赏边感受着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题,老师板书课题。

  2.学生浏览课文,回忆: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来写草原的。

  3.教师小结并板书:景、情

  三、品读感悟,全体探究。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将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画下来。

  2.作者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才有了这样的感受呢?

  3.读中体会作者初到草原时激动、兴奋的心情。

  4.读中体会作者既惊叹,又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的心情。

  ①师创设情境,学生想象“一碧千里”的画面。

  ②找一找还有哪些句子使人感到一眼望去都是绿的?

  ③品读四句话。相机引导学生体会比喻的形象;理解什么是“渲染”“勾勒”,并想象那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

  ④体会“并不茫茫”。

  5.师小结:作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才让我们感受到草原的美丽风光。

  6.默读2—5自然段,画一画让你感受到“人情美”的句子。

  7.听音效,想象画面,感受盛装迎客的“人情美”。

  8.品味语言感受“人情美”的同时,体会语言的质朴。

  四、拓展延伸,语文实践

  1.教师导语过渡后,出示:

  夕阳西下

  难忘那;

  难忘那;

  难忘那;

  难忘那;

  ......

  2.学生每人写一句,然后四人一小组合作完成一首小诗。

  3.学生深情吟诵小诗,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六、布置作业,延伸“美”

  1.背诵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2.搜集有关草原的诗、词或文章,读一读。

  板书设计

  景

  情景交融

  草原美

  语言质朴

  情

  五年级语文草原第三课时教案 8

  设计思想

  本文语句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要加强感情朗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设计时注重图文并茂,配以有关草原的图片歌曲,以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草原的美丽,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悟中生情,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初步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在课堂上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更好地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

  教学目标:

  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弄清课文记叙顺序,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教学难点

  弄清课文记叙顺序,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轻松掌握生字、检查把课文读生动、读流利。

  2、注重图文并茂,配以有关草原的图片歌曲,让学生了解草原。

  3、利用榜样示范法,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名胜举不胜举,那居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那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丽西湖,无不令我们神往,而那辽阔的草原更是个景色迷人的地方,谁能讲一讲,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范读,出示多媒体课件。(草原美丽风光的图画)

  你们想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吗?下面让老师带着同学们跟着老舍先生一起去欣赏美丽的大草原吧!

  (草原离学生太遥远了,教师配上美丽的多媒体图画,抒情的音乐,让学生初步感知草原的美,为理解课文作好了铺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认真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向同桌或查字典解决。

  2、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

  (理解课文要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所以这个环节,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真正地做到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同桌互相每人读一自然段,检查字音读正确与否,读得流不流利。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学生更有兴趣,检查的力度更高,更容易掌握所学的内容。)

  四、指名读带生字的句子,理解重点的词语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随文识字的方法,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更容易理解,而且没那么枯燥。)

  五、写生字

  1、请学生在黑板上范写两个容易写错的“涩”。

  2、学生写生字。(描红、在生字本上写一个)

  3、学生对照书本自己评析、同桌互相评析,推荐写得好的让大家欣赏,说明推荐的理由。

  (为学生树立榜样,为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激发学生写字的欲望。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他们去自纠自查,共同进步。)

  六、质疑、总结

  (“学贵有疑”,人们的进步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阅读也不例外,如能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是一种能力的表现,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板书设计:

  风光美

  16、草原

  人情美

  五年级语文草原第三课时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渲、勒等生字,明确文章分为风光和人情这两个部分,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感悟理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两个主要描写方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播放关于草原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这样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顺势导入本课,跟随作者老舍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原。

  (二)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提问引导:

  1.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写草原的,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对草原进行具体描写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明确:本文从风光和人情两个方面展开描写。讲解生字“渲”字。板书:风光,人情,渲。

  2.朗读感悟:在学生了解本文是围绕两个部分展开描写的之后,我会把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去朗读相应的段落,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3.赛读感悟:男女生比赛从文中选取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看看那组读得更有感情。

  (三)深入研读

  1.通过刚刚学生的朗读比赛,我们已经体会了草原的风光美,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草原,看看草原的风光与我们平时所见的有什么不同?

  明确:文中描写草原的句子,“四面都有小丘……轻轻流入云际。”

  2.这一句中说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么?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羊群比喻为白色的大花。板书:比喻。

  3.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渲染”“勾勒”体会画面感。

  明确:草原风光的总特点是洋洋洒洒的,风过草原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绿色的`中国画,而不是一幅描绘细致的工笔画,这里从侧面写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4.设置承上启下的问题,在这样的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可爱的民族,他们对待客人是怎样的呢?请你找到关于“人情”描写的相关段落,勾画出草原人们待客的句子和客人的表现。

  明确:草原民族的热情,迎客、吃饭、饭后载歌载舞。

  5.客人与草原民族的语言是不相通的,我们为什么能如一家人一般其乐融融呢?

  明确:草原人们的热情,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6.全班朗诵文中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明确:体会作者分别时的心情,总结全文。

  (四)拓展延伸

  搜集与蒙古族相关的资料,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五)小结作业

  画出你心目中的草原,并且为你的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五年级语文草原第三课时教案 10

  教学目标

  1、在感情诵读中,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抓住中心句,了解草原的辽阔、美丽与欢腾。

  3、认识本课11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从字里行间体会草原的辽阔、美丽与欢腾。

  2、读出自己对课文的感受与理解。

  3、学习本课写作方法,练习写作。

  【教学过程】

  一、课件引入,激发情趣。

  1、以谈话的方式带领学生轻松的走进快乐读书屋。

  同学们,你们喜欢快乐读书屋吗?这是一座神奇的小屋,走进它,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读书内容,还能展示我们的读书能力。这节课我们共同走进快乐读书屋七,来欣赏一处驰名中外的天然牧场---锡林郭勒草原,板书齐读。同学们,你们见过草原吗?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去美丽的大草原看看。

  2、教师的解说伴随着课件中优美的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

  (师)在那风光旖旎的草原上,20多条小河潺潺流过,乳汁般滋润着绿色的大地,300多个大小湖泊幽幽镶嵌,明镜般倒映着丽日,蓝天,广袤的草原一望无际,鲜花竟相吐艳,百鸟争艳,这就是美丽的锡林郭勒草原。

  3、从课题入手,学生理解“锡林郭勒”的含义。

  (师)锡林郭勒草原位于内蒙古草原上,锡林郭勒是它的名字,锡林郭勒在蒙语中的意思是水草丰美的地方。下面就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走进锡林郭勒草原去感受它特有的美吧!

  二、采用多种方式读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组织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全篇内容。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如:大声读,同桌合作读,分自然段读,比赛读等,读的不通顺和含有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师)请小组内的同学互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指名分自然段读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同学们读的非常认真,非常投入,请大家注意字的读音并思考:锡林郭勒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生)广阔美丽欢腾的世界

  (师)板书

  (师)刚才我们是用这些词语来概括锡林郭勒草原的特点,你能不能试着有这些关联词把这些词语连成一句话来说一说?

  (师)出示小黑板(不但,而且不仅,而且既,又)

  三、读中体会,读中感受,想象赏读。

  1、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哪个自然段具体写了锡林郭勒草原的广阔与美丽。哪个自然段写出了锡林郭勒草原是欢腾的世界?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自由读,教师适当指导读,引导学生能够进行个性化朗读。在读中体会、想象,感受草原的美。教师可以指导读、学生试读、师生评价读、学生展示读。读出自己对美妙的自然风光的感受。

  (师)你觉得哪里写出了锡林郭勒草原的广阔与美丽?

  (1)(生)读“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一句

  (师)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这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播放蓝天图片

  (生)这里的天真蓝呀!这里的草一眼望不到边!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对它的赞美的语气来读吧。

  学生试读

  (2)(生)读“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一句

  (师)你们有多大,你们就算是十来岁的孩子,站起来看一看自己有多高。是的锡林郭勒草原是草的世界,在这么深的草丛中捉迷藏,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多有意思呀!请你读出其中的情趣吧。

  学生试读、师生评价读

  (师)美丽的锡林郭勒草原绿满大地,蓝逼苍穹,这里的一切都被刻上了绿与蓝的印记,而就在这绿与蓝之中,闪烁着晶莹的光,那是什么呢?

  (生)湖水

  (3)(生)读“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一句

  (师)有多清亮呢?

  (生)清亮的可以看见水中的小鱼。可以看见水中的石子。

  (师)你能用“湖水清亮的可以----”来说一说吗?

  学生练说

  (师)难怪书上说这湖水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那就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想象把这美丽的感受读出来吧。

  教师可以指导读、学生比赛读。

  (师)这么生动的描写,这么优美的句段,你们想不想把他记住。那我们背一背试试。

  你们背的这么快,有什么好方法?交流一下。

  (生)一边想象一边背;熟读成诵;抓住重点词语。

  (师)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共享。

  3、略读第四自然段。

  (师)在湛蓝湛蓝的天空下,满眼都是绿绿的青青的野草,清风一吹,那活泼的可爱的草就会翩翩起舞,好似那绿色的海浪,那清亮的湖水就像宝镜一般。展现着灵动的画面,这就是美丽迷人的锡林郭勒草原。好似把我们带入了仙境一般,令人心情舒畅,陶醉其中,这里不但广阔而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边读边想:是因为什么才使锡林郭勒草原成为一个欢腾的世界?

  (师)居住在草原上的人们幸福吗?快乐吗?生活在草原上的动物自在吗?那就让我们带着这愉快的心情读出他们的幸福吧。

  学生练读。教师指导读。分组比赛读。

  (师)从你们动情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片草原。想象你现在就是那个骑在马背上神气的小牧民。让我们用心读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课件出示(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唱,一湾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洒,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四、检查识字

  1、师出示一段文字,变色,加点的字是本课的生字。

  草原上覆满了青草,一直铺向远方。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清香。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挥舞着鞭子,还有偶尔跑过的黄羊、撒欢的小马驹,让草原变成了欢腾的'世界。

  2、同桌互读要求会认的生字,再指名认读。

  3、整体齐读这段文字。

  五、说写景色

  1、(师)锡林郭勒草原的景色令我们心驰神往,那里的野草,湖水,野花让我们感受到了草原景色的特点。那我们的家乡的景色四季分明,也非常的迷人,你能想作者一样抓住家乡景色的特点来写写吗?写写秋天的景色,可以写那些景物呢?

  (生)秋天的树,秋天的花,秋天的田野,秋天的天空------

  (生)家乡的景色四季分明,我最爱家乡的秋天,最爱那一排排挺拔的杨树。

  (师)引导挺拔的杨树像什么?你在组织一下语言。读读试试。

  (生)秋天杨树的叶子黄了,挂在树上,好像一朵朵黄色的小花,飘落在空中,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

  (师)引导,挂在树上的,飘在空中的,你描述了不同形态的树叶,那想象一下落在树旁小河里的呢?

  (生)秋天到了,菊花开了,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美丽极了。

  (生)秋天的天空蔚蓝蔚蓝的,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列成一字,一会儿排列成人字,一会儿排列成大字。

  (师)你学会了积累,并已经应用的很好了。

  (生)秋天到了,稻谷熟了,金黄金黄的好像是谁在地里铺上一层厚厚的金子。

  (3到5名学生读自己写的一句话,师引导,修改,生再读,师指导读。生再读。)

  2、教师展示一段秋天景色描写的文章,读给学生听。

  秋天一来,落叶纷纷,秋高气爽,果实累累,真迷人啊!春夏秋冬看田野,最美丽最诱人的是秋天的田野。

  低处的田地里,稻谷熟了,金黄金黄的好像是谁在地里铺上一层厚厚的金子。秋波摇晃着稻谷,使沉甸甸的稻穗有节奏地波动着,好像金色的海浪。风声稻浪,如似一曲动人的乐章。

  一段大路两边长满了树。夏披棉衣冬着短衫的的树冠,身上已经单薄了许多。一阵风吹过,树叶纷纷飘荡下来,红的、黄的、花的……好像仙女撒花,又犹如千万只彩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仰望天空,只见有一群大雁从北方飞来,又向南方远处飞去。他们排列着整齐队伍变换着阵容在空中飞翔着,一会儿排列成一字,一会儿排列成人字,一会儿排列成大字。

  山坡上,一穗穗的高梁高傲地矗立着。秋风吹来,它们象一把把胜利的火把,高兴地晃动着。

  啊,秋天的田野真美!我喜欢秋天的田野。

  3、学生交流本课收获。

【五年级语文草原第三课时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教案02-08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教案06-06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第三课时04-06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教案(精选10篇)08-29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通用6篇)06-25

人教版滕王阁序第三课时教案09-22

五年级语文教案:《麋鹿》第二课时教案06-11

《鸿门宴》第三课时教案(通用10篇)08-13

四年级语文草原教案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