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3-01-16 16:42:32 三年级 我要投稿

【热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莓、栽、淋、慢、铲、豌、趴、蚕、酸、汁”10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体会语言中流露出的对草莓的喜爱及种草莓的快乐之情。

  二、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

  2、在自主阅读中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爱吃哪些水果?

  2、(出示图片)看,这是什么水果?(板书:草莓)练习说话:多好看的草莓啊,谁能说说它的样子和味道?

  3、这么好看又好吃的水果,要是能亲自把它种出来,那该多好啊!(板书: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种草莓》。(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声地自由读课文,连读边标出自然段。读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2、指名轮流读课文段落。其余同学边听边把新字词画出来,不懂的词语做出标注。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1)指名认读带点的生字,重点指导“铲(chǎn)、豌(wān)、酸(suān)”的读音。

  (2)齐读生字。

  (3)出示生词,认读生词。

  草莓栽革淋雨慢慢儿小铲子

  豌豆趴蚕豆酸味果汁

  (认读时,注意指导读儿化音“慢慢儿”,先老师范读,学生跟读,再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儿化音来练读,如:“小苗儿、花儿、小果儿、头儿”等,反复读,理解在这些词后加上儿化音,更估出了草莓的可爱)

  2、小组讨论识记方法。

  你认为哪几个生字难记、难写,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记住它?(自由汇报生字的识记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指导:

  (1)“栽”与“裁”比较,引导学生找出不同之处,并想想“木”和“衣”分别代表什么,学生比较发现:“栽”是把植物的`苗儿种在土壤里,“裁”是把一块衣料按一定民就寸展开。

  还可以练习题,巩固运用:

  栽裁

  ()衣服()种()树苗()缝()剪

  (2)“豌”:与“碗、宛”比较组词。

  (3)“酸”:仔细观察,左边是“酉”,不是“西”,右下部分是“”,不是“又”。

  3、指导书写。

  (1)着重指导观察“栽、豌、蚕、酸”几个字,说说应注意哪些笔画,各写三遍。

  (2)自由练写,将每个字写两遍。

  (四)再读课文,梳理顺序

  1、同学们,《种草莓》这篇课文共6个自然段,而每个自然段都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内容,你能找到它吗?自由读课文,找到了就画上横线。

  2、交流,概括。

  (1)对有争议的第4、5自然段可再读读,讨论明确:第4自然段既写了花,又写了果,可以和写果的第5自然段合并,用两个词概括:开花、结果。

  (2)明确线索:春天—栽苗—长高—工花—结果—成熟。

  3、齐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温习旧知,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谁来说说种草莓的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板书:栽苗、长高、开花、结果、成熟)

  3、自由读文,看看各个阶段草莓是什么样子?小弟是怎么做的?

  (二)选择朗读,品味语言

  1、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再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你喜欢的段落大声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相机指导以下三个重点句段:

  (1)“细细的春雨酒下来,淋在小叶上,叶儿慢慢长大了。暖暖的太阳出来,照在花盆上,小小的苗儿长高了一点儿。轻轻的春风吹来,吹在小苗上,小苗儿又长高了一点儿。小弟用小铲给松松土,小苗儿更壮了。”

  ①多美的情景啊,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

  ②教师根据朗读情况进行指导。

  “细细的、暖暖的、轻轻的、松松土”——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词都是重叠的)

  再自由地小声读一读,体会这些重叠词有什么好处?(说明春雨、春风、阳光和小弟的动作都是那么温柔,在细心地呵护着小苗儿,好让小苗儿茁壮成长)

  ③再指名读,读出温柔、郐畅的感觉。可加上动作表演读。

  (2)“小小的花儿凋谢后,出现了一颗()小疙瘩。小绿疙瘩一天天长大,颜色也慢慢变浅,成了()的小课儿了。……小草莓()了,朝外的一面开始发红。”

  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②课件演示(或动手画一画)果儿的变化。

  ③草莓从“绿豆般的”到“豌豆那么大”再到“像蚕豆一样大”,作者观察得很仔细,而种草莓的小弟就更不用说了。指名读第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猜猜:弟弟心里在想什么?

  (3)出示课文的最后一段,学生自由朗读,用横线画出草莓成熟的样子,用波泫线画出品尝草莓的句子。

  这么好看又好吃的草莓谁不喜欢呀,让我们也来美美地读一读,要品出草莓的香甜哟。

  (三)总结升华,拓展练习

  1、谈感受,小结:学习了课文,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草莓的可爱,也从小弟的身上体会到种草莓有无穷的乐趣。

  2、语言积累: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背下来。

  3、拓展空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大人的帮助下,尝试种植小豌豆或其他植物,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并写下观察日记。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10个字。学习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体会“守信”的含义,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体会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

  【设计理念】

  《守信》是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课文的主题是“诚实守信”。《守信》一文讲述的是宋庆龄答应了教小珍折纸花篮,而第二天全家准备到伯伯家去,虽然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宋庆龄还是留在了家里等待小珍,履行了自己的诺言,赞美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本设计紧扣第二学段目标要求,力求体现文本特点。

  1、品词析句,坚守语文教学本色。

  针对文本特点,突出语言文字的教学。整体把握各板块间的联系,通过朗读赏析、比较品味、入境体味、文本补白等方法引导学生品词酌句,习得语言,酿出原汁原味的本色语文课堂。

  2、紧扣主线,恪守诚信文化之根。

  从破题入手,紧扣“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一句,紧紧围绕“小庆龄是怎样遵守承诺的”这条主线,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在“充分地准备、倔强地留下、耐心地等待”的层层递进中,逐渐被小庆龄“守信”的执着所感染,诚信的种子融入学生的心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释义入手,破“守信”之题。

  1、从“信”字入手,结合查字典释题。

  ⑴(ppt出示:信字在字典中的解释A书信b信息c信用)学生选择“信”在“守信”一词中的意思。

  ⑵学生结合“信”的意思,谈谈对守信的理解。

  ⑶小结:守信就是守信用、讲诚信。

  2、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晓“守信”之事。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出示多音字词和难读的词,提醒学生在读时特别注意。

  2、反馈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词,重点指导“倔强劲儿、哼歌儿、拗不过”的读音。

  3、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4、反馈交流,初步概括课文内容。

  ①指导概括方法:课文中提到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②学生交流概括课文内容,教师指导。相机渗透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学生学习表达。

  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梳理主要内容。

  三、品词酌句,悟“守信”之义。

  (一)直入重点句,联系课文释题。

  1、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解释“守信”的句子。

  2、学生反馈,师相机板书:“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二)学习第2自然段——角色体验,感受美好的相约

  1、小庆龄答应了谁的什么事?(板书:高兴地答应)

  2、角色体验,再现相约情境。

  师生合作体验,在体验表达中体会小庆龄和小珍高兴地相约。

  3、齐读第二段。

  (三)学习第3~11自然段——层层推进,三步体会坚定地守约。

  1、默读3~11段,思考:宋庆龄是怎样遵守这个约定的呢?画出相关的词句。

  2、学习第3自然段,体会“守信”第一层次——“充分地准备”。

  ⑴自读第3自然段,思考:宋庆龄是怎样遵守这个约定的呢?(学生反馈。)

  根据学生反馈,抓住重点词(一……就、收拾、准备、等着)体会读,引导学生感受“准备的充分”。

  ⑵小结:小庆龄做了充分的准备,快乐地遵守着约定(板书:守),她答应了小珍的事,正在做到呢!咱们来读读这一段吧!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⑶这种准备就是在遵守约定,回扣“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齐读该句。(板书:充分地准备)

  3、学习4~9自然段,体会“守信”的第二个层次——倔强地留下

  ⑴情境过渡,引读4、5段:

  ⑵出示补充资料,情境补白文本。

  ①教师描述:此时妈妈还不知道她和小珍有约定呢!正准备带小庆龄去伯伯家,老师找到了相关资料,大家来看看——(ppt出示:鸽子画面和摘自《我不能失信》的片段文字)小庆龄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②引导体会小庆龄的选择:今天可是难得的机会啊,小庆龄想去伯伯家吗?可是她又和小珍约好了,后来她是去还是留下了呢?

  学生反馈。(教师相机板书:留下)

  ③小结:看来她遵守了和小珍的约定,大家自由读读6—9段。体会一下吧!

  ⑶学习小庆龄和妈妈的对话,体会小庆龄的内心活动。

  ①师生对读母女对话。

  ②启发思考:8岁的小庆龄何尝不想去看最喜欢的'鸽子啊,是啊,美丽的鸽子似乎出现在她脑海里了,但她还是“摇摇头”(ppt:“摇摇头”加点),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学生反馈交流。

  ③小结:答应朋友的事就要做到啊!小庆龄虽然惦记着鸽子,但她仍然遵守着约定!

  ⑷学习爸爸和小庆龄的对话,品读重点词“改天再教”,体会小庆龄的内心活动。

  ①引发讨论:“改天再教”,爸爸也这样说,改天再教又不是不教,只是换个时间,有什么不可以呢,你们认为可以吗?学生交流讨论。

  ②小结:说到做到,信守承诺才能赢得朋友的信任!去伯伯家,能得到美丽的鸽子,但这样会失去小珍对她的信任。遵守约定就是丝毫不动摇。

  ③教师引读,体会宋庆龄的坚决。

  ⑸对比宋庆龄两次拒绝,感受小庆龄守约的坚定。

  ①找出两次拒绝有什么不同?(ppt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变红:“摇摇头”和“坚决地”;“不行,”和“不!”)

  ②从两次的拒绝不同体会到什么?

  生反馈交流。

  梳理:如果说摇摇头时,小庆龄还有点犹豫,那么第二次就是坚决地选择留下了。

  ③小结:这里,两次拒绝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小庆龄坚定遵守自己诺言,一个不字、一个感叹号更让我们感受到小庆龄的决不动摇。

  ④师生分角色朗读6——9自然段。

  4、自读第10自然段,体会小庆龄留下时的倔强劲儿。

  师述:就是这样,小庆龄在坚守着自己的诺言(板书:较大的一个“守”字),没有因为父母的再三劝说而改变。这是股什么劲儿?——倔强。(板书:倔强)

  5、学习第11自然段,体会“守信”的第三个层次——耐心地等待。

  ⑴情境体验,教师描述:小庆龄一个人留下来了,空荡荡的房子,只听见嘀嗒嘀嗒的钟声(ppt播放:时钟的嘀嗒声),小庆龄等待着小珍,在等待的过程中小庆龄又是怎样遵守约定的?生自由读读11段。(师巡视指导)

  ⑵根据反馈引导:这段文字中还有许多次等,画出这些词,体会一下。

  ⑶学生反馈。(ppt相机将下列词语变红:等了好长时间,再等等,左等右等,一直等)

  ⑷师生合作读感受等待的过程,体会等待时的耐心。(ppt播放:时钟敲响的声音)

  启发体会:时间在等待中慢慢过去了!小庆龄又是怎么在等啊!

  指名读第5句。(ppt出示该句)

  教师引读,学生体会小庆龄苦苦守候,却依然等待。男、女生读。

  ⑸ 小结:小珍没来,小庆龄等,还不来,继续等,依然没来,坚持等,从早上一直等到下午这样漫长的等待,需要的是什么啊?——耐心(板书:耐心等待)这个等可不是简单的等候,而是一诺千金、言而有信,(回扣句子: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在漫长的等待中,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承诺。(板书:更大的一个“守”字)

  四、梳理小结,扣“守信”之旨。

  小结:无论是充分地准备,倔强地留下,还是耐心的等待,(板书箭头)小庆龄都做到了(生读)“答应了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这就是守信啊!小珍到底还是没有来,小庆龄该如何遵守自己的诺言呢?(板书箭头和“?”)下节课接着学习。

  【板书设计】

  守信

  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充分地准备

  倔强地留下

  耐心地准备

  守平静地对待

  高兴地答应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3

  【内容简析】

  本次百花园安排了六项训练,包括多音字、反义词、句子积累、阅读、能说会道、笔下生辉等。通过这些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说话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寓学于乐。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巩固知识,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文读写能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字词的方法。

  2.学会自己积累名言警句。

  3.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勤思考。

  4.学会说话要有条理。

  5.学会自己搜集资料,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到《语文百花园三》去逛一逛吧。请大家到园里走一走,认真地瞧一瞧,相信我们一定又能学到很多新知识。

  二、学习第一题(“汉字真有趣”)

  1.读一读,想一想:每组的字为什么读音不相同?

  2.学生讨论:意思不同,读音就不同。

  3.教师点拨:汉字就这么有趣的,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语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4.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理解每个字在词语里应该读那个音。

  三、学习第二题(读词语,填写反义词)

  1.先读例字,让学生说出“喜欢”与“厌恶”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语。

  2.让学生说说每个词语的意思,互相讨论,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生自己找反义词,越多越好。

  4.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教师评议。

  四、学习第三题(读读背背)

  1.让学生读古诗,熟读成诵。

  2.讨论古诗意思。“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劝学诗》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写,劝勉好男儿趁年轻时勤奋读书,免得老了追悔莫及。

  3.背诵古诗。

  五、学习第四题(“我的采集本”)

  1.借助字典自由朗读句子,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2.范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3.讨论、交流句子意思。(让学生大概理解意思即可。)

  4.背诵句子。

  5.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采集本,互相交流。

  六、布置作业

  根据本单元“能说会道”的要求,让学生回去想想自己的小发明。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平台”“能说会道”。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百花园三》教案》,

  学习“语文百花园三”。

  二、讲授“阅读平台”

  1.让学生借助字典把文章读通,并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2.再读课文,汇报学习收获。

  3.讨论交流后,各小组推荐学生汇报。

  4.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①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的基本步骤是怎样的?

  ②为什么说它对以后书籍的印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你知道现在的书籍是怎样印刷出来的吗?

  ④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喜欢它,再把它抄在你的采集本上。

  三、讲授“能说会道”

  1.导语引入,激发学生欲望。

  昨天,老师要求你们回去要想想你的小发明。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你自己的小发明,看谁的发明最有特色,说得最好。

  2.明确交流要求。

  ①按一定的顺序介绍你的小发明。

  ②要讲清楚你想发明创造什么,外形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途。

  ③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完以后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补充。

  3整合作交流。

  ①自由组合成小组,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的小发明。

  ②小组推荐一位说得好的同学上来全班交流。

  ③师生合作评价。注意态度是否大方,语言是否规范,是否把你的小发明介绍清楚。

  ④全班交流,评出本次班中的“最佳小发明家”。

  四、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笔下生辉”。

  一、激发习作兴趣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口语交际,评出了班中的小发明家。这节课,我们将通过习作训练,评出小作家。希望大家努力!

  二、明确习作范围和要求

  1.读本题“笔下生辉”部分。

  2.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3.与同学讨论一下,本次习作的范围是什么,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三、写作训练

  1理想想自己的小发明。

  2.给你的小发明起个名字。

  3.你的小发明是用什么制成的?外形是什么样的?它的用途或功能是什么?

  4.把你的小发明写下来。

  5.写完后,小组交流,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大家评一评,是否把小发明写清楚、写明白了,哪个地方可以修改。如果有词语用错了,大家互相纠正。

  6.教师选择有代表的习作在班中评讲。

  四、小结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懂得课文中两次“掌声”的含义。

  3、领会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与鼓励。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我们班欣赏同学们上课,作为主人你们想用什么行动来欢迎老师们的到来呢?(全班鼓掌欢迎)掌声这么热烈,真是一群热情好客的孩子。能够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课文,老师感到真高兴!可是,老师此时的心情挺紧张的!你们想用什么来鼓励我呢?(掌声)

  2、师:谢谢你们的掌声,有了你们的掌声,老师已经不紧张了。掌声不仅改变了老师刚才的心情,它还改变了一个女孩的命运。多神奇的掌声啊!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走进课文《掌声》(板题,齐读课题)

  二、走进文本,感受人物变化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仔细想想,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自由朗读后交流:(自卑、忧郁、不快乐,孤独……)(板书:自卑忧郁)

  2、同学们体会得真好,你们是从哪里感受到这一点的呢?

  课件出示句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想象一下当时同学们在干什么,引读“当同学们()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生:同学们在做游戏、唱歌跳舞、在操场上奔跑,跳绳、在尽情地说笑。

  课件:当同学们()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快乐地游戏的时候。读

  生(齐读):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唱歌跳舞的时候。读

  生(齐读):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在操场上奔跑,跳绳的时候。读

  生(齐读):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3、师:是啊,那是教室的一角,更是孤独的一角,谁愿意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英子的孤独呢!指名读

  (指名读评价:“总是”读得重一些,“默默地”读轻一点)

  4、师:是呀,看来,同学们都很理解英子。那时的她不爱说话,默默无闻,多么可怜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一下英子的痛苦和孤独吧?(齐读)

  齐读→评价:多么自卑、忧郁的孩子啊

  5、过渡:那时的她对生活已失去了希望,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的英子,她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变得怎么样了呢?谁来读读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现在的英子变得怎样了?

  指名汇报。(活泼、开朗、自信)板书:自信快乐

  6、我们真替英子的变化感到高兴呀,那么你们能把她的活泼开朗读出来吗?请大家齐读第5自然段。感受英子的变化吧!

  三、感悟变化,领悟掌声内涵

  1、师:是呀,我们都希望英子开朗、自信。后来,英子真的改变了。一个忧郁、自卑的小女孩变得开朗、自信了。是什么给了她力量,让她有了如此大的转变呢?请同学们默读2——4自然段,想想掌声在课文中一共响起了几次?把描写英子动作、神态变化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在特别有感触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感受。

  2、学生反馈:A“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师:英子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当时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害怕)。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表现英子此时的.自卑、紧张的心情?(立刻)她想上去吗?(不想)她能不上去吗?(不能)

  无奈之下,英子只好慢吞吞地站了起来,1秒钟,2秒钟,3秒钟,她的脚刚抬起,又慌慌张张地收了回去,她紧张得全身都在发抖了。你就是英子,读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受。

  (评价:你把“一齐”读得比较重,“低了下去”读得轻,读得有感情。老师听出了你的无助/自卑/害怕)

  B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此时此刻,英子真是左右为难,万般无奈,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体现出这种心情来?(犹豫)。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英子,在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红红的”我们体会到英子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

  5、师引读: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6、师:此时英子内心充满了痛苦、无助,甚至快要哭出来了,这个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的女孩,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生接: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这个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女孩,在全班的注视下—————生接: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7、师: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呢?(指名读)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师: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把终于读得这么响亮?(生答:下了很大的决心)

  (评价:理解的多深刻啊!)

  8、师:师:谁愿意来读读第3自然段体会一下英子的这种复杂的心情呢?

  (指名读)(评价:多么无助的英子啊)

  师:走路对别人来说是件多么容易、多么平常的事,可对英子来说却是那么()。生:困难。

  师:为什么?(因为……所以……拓展说话)

  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所以();

  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所以();

  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所以();

  生: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走路不方便,所以……生: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所以……困难。

  9、师: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信心啊!作者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做了细致的描写,让我们仿佛触摸到了英子的痛苦与自卑。我们随着她艰难地挪动着残疾的双腿,一步、两步,一摇一晃,她低着头,含着泪,她多么渴望有一种力量能鼓舞她。而就在这时候,——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齐读)

  “骤然”还可以用哪个词来代替?(突然忽然猛然)

  10、如果现在老师是英子,你们是英子的同学,什么样的掌声是“热烈而持久的”你们能用掌声表示一下吗?

  师:这真是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啊,同学们把千言万语化作了这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掌声是对英子的(鼓励、加油)板书:关心鼓励

  11、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用掌声告诉她什么?

  生:英子,你能行,我们相信你!

  生:英子,你真勇敢!

  生:英子,别害怕,我们不会歧视你!

  师:这掌声对英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X接着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就在英子忐忑不安的那一刻,(男生接着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就在英子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大家一起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12、师:在同学们那包含鼓励与信任的掌声里,英子流下了泪水。这场面多么令人感动啊!故事讲完了,——生接: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13、师:如果说,第一次掌声,是对英子的鼓励,那么,英子讲完故事后的掌声,又是什么呢?

  故事讲完后的掌声是对英子的XXXXXXXX(肯定、欣慰、表扬、赞美……)

  14、师: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她想说——

  (出示关联词:如果没有……我就……;拓展说话)

  15、师:但是,她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师:英子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又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一样的走路姿势,她内心感受一样吗?(不一样)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激之情齐读这句话: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四、感悟力量,升华情感

  1、那真诚的掌声就像一缕阳光冲破了英子内心的阴霾,同学们充满鼓励,满含夸奖的掌声就像春雨,融解了英子内心的冰川,英子变了。曾经坐在教室一角默默无语的她,现在——生接读“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曾经连走路都害怕让人看见的她,现在——生接读“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2、师:英子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那她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人呢?

  课件:用一句话交流:她成了一个()的人。

  她成了一个(自信)的人;快乐、开朗、勇敢、不自卑、敢于面对生活

  4、从此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几年过去了,上了中学的她依然惦念着给予她掌声的同学们,她将心中的千言万语全都融进了她的来信——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吧!(齐读)

  我永远不会忘记生活。

  (1)你就是英子,你读吧。

  (2)谁还想读?

  (3)想读的都站起来读。

  5、学到这里,我们逐渐领悟到掌声的深层内涵,它不光是拍手、鼓掌的表示,它还包含着对他人的XXXXXXXXXX?(鼓励、支持、尊重、信任、关爱……)

  五、拓展升华

  1、师:因为掌声,英子勇敢地开始了第一次演讲,因为掌声,英子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请大家想一想,同学们送给英子的仅仅只是掌声吗?(生答:鼓励爱心)

  2、师:因为掌声里有同学们的鼓励,支持,赞美,这些都是大家对英子的一片——爱心啊。(板画)

  3、师:掌声凝聚着颗颗爱心,掌声充满着浓浓真情,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一起呼唤吧!(齐读最后一段)

  4、交流:掌声是鼓励,是夸奖,是尊重,是关爱!多一份掌声,多一份爱;多一份爱的鼓励,就多一份成功的希望!你觉得在我们班里,在我们的学校,在社会上,在我们身边,还有谁需要掌声?

  5、师:其实这掌声就是一种爱!(板书:爱)在生活中爱的方式还有很多种: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爱是一句友善的话语;爱是雨中的一把小花伞,爱是夏日一缕清凉的风。让我们大家都奉献爱,珍惜爱吧!这使老师想到了一句话:

  (课件出示):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1)女同学,请轻轻地把这句话告诉自己。

  (2)男同学,请真诚地把这句话告诉你身边的朋友。

  (3)全体同学,请大声地把这句话告诉所有的人。

  六、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让我们为自己出色的表现鼓鼓掌,(鼓掌),也把这感谢的掌声送给在场所有老师,(鼓掌)。愿我们今后在掌声中经历风雨,在掌声中快乐成长。让我们把掌声献给别人,献给自己,献给多彩的生活吧!

  板书:

  29、掌声

  自卑忧郁自信快乐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5

  一、课题:

  能干的钟点工

  二、教法与学情分析:

  阅读法、自主学习法、阅读感悟、合作探究法。本课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介绍了家政服务机器人的劳动本领及外形特点。文章趣味性强,生活化对话较多,很适合儿童阅读,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理,又能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三、课型:

  阅读课

  四、教学目标:

  1、认识“钟、铃、汤、禁”等18个生字,会写“块、扫、吸”等8个字及“两块,打扫”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机器人外形和能干的特点。

  3、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神奇和科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五、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读通、读顺、理解课文,并从中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六、教学准备:

  收集机器人的图片和资料、生字卡片。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朗读课文,了解机器人外形和能干的特点。

  2、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神奇和科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一、复习巩固。

  1、认读生字词语。

  2、抽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分角色朗读,感悟1—6自然段。

  (1)学生自读这一部分内容,想想该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

  (2)分角色朗读,要互相评价,订正中体会词句的意思。(从中引导学生看图,理解第5自然段内容,体会机器人外形特点)

  2、读说结合,感悟7—9自然段。

  (1)重点讨论:机器人的'能干表现在哪里?指导比较机器人与人洗窗户的不同,以及机器人怎样打扫房间、疏通下水首、修剪草坪的。找出相关词句想一想,读一读。

  (2)让自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机器人是怎么能干。

  3、自主理解、感悟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自主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同学帮助解决。

  三、指导朗读。

  1、小组读。

  2、个别朗读课文。

  3、师生合作读课文。

  四、读后拓展,课外延伸

  (1)读一读“词语花篮”里的词语,照样了摘抄几个四个字的词语定在空花朵上。

  (2)你知道有哪些机器人,它们能干些什么?说给同学听。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机器人的资料。

  板书设计

  能干的钟点工样子;

  怪模怪样、能说话能干:

  檫窗户收拾房间打扫地毯

  疏通下水道收拾草坪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6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西湖秀丽的景色。抒发了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点明西湖是“天堂“杭州的一颗明珠。

  第二自然段介绍远山和湖面的美丽景色。

  第三自然段生动地描绘了西湖主要景点的旖旎风光。

  第四自然段描绘月光下的西湖给人留下的美妙意境。

  课文层次清晰,词汇丰富,文笔通达流畅,应将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教学的重点,以增加学生的语言及文化积累。

  学情分析:

  课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西湖风光的喜爱和赞美,在教学时重点就要抓住美丽的词与句来吸引孩子们的目光,由感兴趣到感情趣,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境的作者的情感。反复诵读,悟出作者的强烈思想感情;反复诵读,与作者读出共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和音像资料,通过朗读品味,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让学生理解具体描绘西湖主要景点;

  2.比喻句“像”、“仿佛”、“宛如”和“犹如”的使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照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

  教学过程:

  一、俗语导入

  1、出示俗语的上半部分:上有天堂。有谁能答出下一半?(下有苏杭)苏杭——苏州和杭州

  2、天堂是怎样的地方?想象回答(幸福、美好的地方;让人神往的地方……杭州像天堂一样美,令人神往。)

  3、这么美的地方大家想去吗?老师介绍推荐大家去西湖走走看看,那是镶嵌在杭州的一颗明珠。揭题板书:西湖

  4、简介西湖:位于杭州市区的西部。四面环山,湖水平静。纵贯南北的苏堤和横列东西的白堤把西湖分成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等五个湖区,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鼎

  立湖心。

  二、凭借想象,指导初读

  1、配乐范读课文。

  2、小组预习课文,要求:

  a、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b、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中的意思。

  c、想: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丽景色?

  3、检查自学效果。

  a、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b、理解词义:素(一向)有硕(大)大泛(漂浮)舟

  令(使得)人初(开始)垂镶(嵌或加上)边

  c、找反义词:淡(浓)

  d、换近义词理解:格外(分外、特别)一般(一样)

  宛如(犹如、如同、好象)

  4、读了课文,你仿佛看见了西湖哪些美景?

  (指名说,并板书:山峦湖面湖堤小岛华灯)

  小组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质疑问难,指导朗读。

  1.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四、作业

  1、描红,抄写词语

  2.把文中美的句子画下来,再根据想象,把它画成一幅画。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体会“话中画”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一、复习巩固生字

  1、听写生字词

  2、检查反馈

  二、品读课文,理解文意

  1、引读第1自然段

  总起西湖——是杭州的一颗明珠,闪耀夺目。

  2、指名读文章

  3、听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小组讨论,归纳:

  a、西湖美在湖

  画出山美的句子——把它画成画

  b、西湖美在山

  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引导朗读: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

  理解“硕大”,在平静而宽阔的湖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十里明湖中,孤山()

  (画出来,结合图画理解)

  c、西湖美在堤

  白堤和苏堤()

  d、西湖美在岛

  三个小岛()

  小结: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呢?读了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仙境?

  结合理解“飘逸”、“掩映”、“典雅”等词语。

  e、西湖美在夜

  生自由读文,想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出示:夜幕初垂,明月东升……

  画下夜景

  三.展示画,对照片,深感悟

  1、学生所画的西湖若干张,品品怎样?

  2、出示新西湖的美景,欣赏—看图读文

  3、总结:远眺西湖→近赏西湖→月下游赏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尝试用“如”、“像”、“仿佛”、“宛如”造句

  6、西湖

  山峦湖水(远眺)

  湖堤小岛(近观)

  华灯琴声(夜游)

  板书: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1、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一、复习检查

  听写:悠扬葱绿围绕荡漾一般

  二、背诵指导

  1、默读课文,确定你想背诵的自然段。

  2、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背诵这一自然段。

  以第四自然段为例:

  (1)这一段层次清晰,一共五句话,第一句承接上文,第二句用几个短句写景,很美。第三句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第四句写琴声,第五句概括写,很容易记住。

  (2)这一段话里的短句较多,读起来上口,还有打比方的句子,写得生动。

  3.自由选择,练习背诵。

  4.当众造句。

  三.指导造句

  1.出示句子。

  (1)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2)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3)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2.自由读读句子,想一想,这是些什么句子?(打比方的句子)

  3.讨论:用什么比作什么的?

  4.任选两个说话,先自己准备,后当众交流。

  5.评议

  四、作业

  1.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2.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四个词语中,任选两个造句。

  教后小记:

  写景的文章上得真的很累,虽然文章美得让人惊叹,但是对于一个才9岁的孩子来说,的确难以体会、“百闻不如一见”,一点也不错,让学生从有限的好词佳句中也只能读来津津乐道,乐完了还是没能够完全领会,因为想象与真实总有距离,因此在对待这样的写景散文,除了品读理解外,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也亲身体验一回,这样,很多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说到比喻句,不少学生误把类似于“我长得像哥哥。”“我们真像是一家人。”这样的句子当成是比喻句,其间的本体与喻体构建不上,事物属同类型;另外,就是本体与喻体不恰当,构不成一个合理的比喻句。文字之妙在语感,语感也往往在积累,以后的教学中更要面向未来,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缓慢而有节奏的过程。

  课后反思:写景的文章上得真的很累,虽然文章美得让人惊叹,但是对于一个才9岁的孩子来说,的确难以体会。如果有相应的课件,将西湖展示给学生,学生就能身临其境感受美。从文字到形象的的过程,学生有点缺乏,因为有时离他生活实践太远了,但是将形象和实践结合,他们就更容易理解文字了。唉,生字还是大问题,学生许多字都念的是别字,如仿佛的佛,轻拂的“拂”读“fo”……读一句话,要停好几次。这如何体会文章的美呢?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7

  一、导入

  1、你认为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做什么?(读书,把书读好)

  2、学生自由认认真真地读课文。

  二、了解居里夫人和老妇人

  1、解题:题目中的“这”指___,“我”指___。

  2、谁来介绍一下居里夫人。

  (世界著名的女科学家,波兰人,在德国工作,发现了镭元素,制造用的,两次获诺贝尔奖等)

  3、谁来介绍一下老妇人。

  (白发苍苍,坐在轮椅上)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文中还有什么东西很重要?(板书:鲜花)

  有多少鲜花?板书:一大束。

  比较:一大束与一束、一朵

  2、形成板书:把一大束鲜花献给。

  3、练习:

  人们把一大束鲜花献给居里夫人,是因为_______。

  读第2自然段,哪些地方看出人们对居里夫人的.尊敬?

  讨论、朗读指导与练习。

  4、练习:

  居里夫人又把一大束鲜花献给老妇人,是因为______。

  读第3自然段,哪些地方看出居里夫人对老妇人的尊敬?

  讨论、朗读。

  5、有感情朗读第2、3自然段。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2、学习第1句“这位老妇人是谁?”

  (1)这是什么句?

  (2)应该怎么读?朗读练习。

  (3)谁在问?

  (4)人们为什么这样问?

  板书:人们想:________________。

  3、居里夫人怎么说?深情什么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居里夫人的话。

  4、学习第3句

  (1)重点词是哪一个?“肃然起敬”是什么意思? 哪些地方说明“肃然起敬”?

  (2)谁对谁肃然起敬?(人们对老妇人和居里夫人)

  (3)练习:

  全场的人对老妇人肃然起敬,是因为__________。

  全场的人对居里夫人肃然起敬,是因为_________。

  5、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四、深化中心

  1、你觉得居里夫人是怎样的人,她哪一点最值得我们学习?(成名后仍不忘小学老师)

  2、你能这样做吗?

  3、练习:

  (1)今天,你是我小学的老师。

  (2)明天,你__是我的老师。

  (3)10年后,你__是我的老师。

  (4)不管何时何地,你__是我的老师。

  五、课堂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4、5、6、7题。

  板书:

  这是我小学的老师

  老妇人 尊敬 居里夫人

  鲜花

  人们

  人们把一大束鲜花献给居里夫人,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里夫人又把一大束鲜花献给老妇人,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场的人对老妇人肃然起敬,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场的人对居里夫人肃然起敬,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你是我的老师。

  明天,你_______是我的老师。

  10年后,你_______是我的老师。

  不管何时何地,你_______是我的老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平息、情绪、讲述、普通话、动听、鼓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他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2.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

  1.准备歌曲《掌声响起来》。

  2.课前搜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小故事,如《张海迪》。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2.指导认读和书写,强调“落、调”的读音,指导书写“吞”。

  教学流程

  一、播放歌曲,营造气氛,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掌声响起来》。

  2.听了这首歌,你想说什么?

  3.课前你们已经搜集了海迪姐姐的.故事,说说你的想法。

  4.老师出示课题:掌声

  5.提问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

  谁给谁的掌声?为什么要给她掌声呢?掌声有什么含义?

  【学生自主的质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读,读后评价。

  4.识记生字:

  (1)请同学读课后生字,注意看清字音、读准字音。

  反馈检查。重点读好下列字音。“症、镇、姿势、落、调”。

  (2)请小朋友继续读课文,把生字的拼音写在生字上面。读完,写完后请同学们记住它。

  反馈检查。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9

  【教学设想】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文中的生字;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交流:在以前的学习、阅读和生活中,你了解了哪些聪明的古代儿童?(引导学生走进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儿童)。

  2、故事激趣: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古代儿童的故事,大家想听吗?

  (教师绘声绘色讲述)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才七岁,他很聪明。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3、谈话导入:如果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白话文。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白话,叫白话文,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白话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24课──司马光(板书)。

  二、认识文言文。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初读课文,教师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多读几遍。

  2、教师指名读课文,强调学生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教师指导,读准节奏。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集中交流初读课文后的发现和收获。

  5、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6、自由练习朗读。(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自己试着读一读,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更好。)

  四、理解课文大意。

  1、自主理解课文。(师: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看能不能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对照原文请学生逐句理解。)

  4、教师小结,相机指导理解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法:看解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5、请一个学生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6、带着理解朗读课文。互相交流读懂了什么?(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7、交流学习古文方法:看解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做批注。

  五、熟读成诵。

  1、自由练习朗读。

  2、同桌互相检查背诵。

  3、全班背诵。

  七、拓展阅读。

  徐孺子赏月

  【原文】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解释】

  ①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②尝:曾经。

  ③瞳子:瞳孔。

  ④语:对……说。

  ⑤然:这样。

  ⑥戏:玩耍,嬉戏。

  【翻译】

  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让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慢慢地说:“不是这样的。比如人的眼睛里有瞳孔,如果没有瞳孔一定看不见。”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0

  【课文原文】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课文解析】

  《燕子》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一是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燕子的可爱形象,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二是要体会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描写生动、有序表达的方法。

  燕子的可爱主要表现在它的外形、飞翔的身姿、休憩的身影。对于其外形,可以通过出示图画或标本,向学生展示其完整形象。凭借教具,联系课文内容,将“剪尾”、“翼尖”这些原文中有的词渗透给学生:在师生对话中,引导学生注意“一身”、“一对”等数量词:然后让学生练习会话,复述燕子的外形特点,增强对燕子的形象感知。对于燕子飞翔的身姿,扣住“斜着身子”、“横掠”、“偶尔沾了一下”等词组,重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中感受燕子的矫健、可爱。教学时不妨让学生以笔代燕,模拟燕子飞行的姿态,帮助学生理解关键的词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燕子可爱的感受。至于休憩的燕子,可以结合书上的插图,在反复的诵读中,感悟“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的意境。

  课文第二自然段虽然对小燕子着笔不多,但是美丽的春天正是小燕子的背景图,燕子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这两者的融合,使得春光更加烂漫,燕子愈加可爱。所以在教学时,应该努力再现课文描绘的春天美景,通过创设优美的情境,引导学生推敲、涵泳课文中准确、生动的词语,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采用“原文比较”、“替换比较”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品鉴能力。如“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一句,可以引入母本中的“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加以比较,品味原文语言的生动性,感受春光的明媚。再如课文中“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一句,可以让学生辨识“赶来”换成“飞来”表达效果的差别,使学生加深对燕子“可爱活泼”的领悟。

  通过以上的教学,要让学生建立起对燕子美好形象的感受,即燕子的美——美在“漂亮伶俐”、美在“可爱活泼”、美在“从容闲散”。

  学习了课文之后,要引导学生理顺文章的思路,即课文以燕子为线索,是按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燕子飞行和休憩的顺序记叙的。关于这一点,可以结合背诵指导,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表达要条理化的认识。对于作者的情感,除了通过上面的教学感受以外,不妨补充介绍作者原文中的句子,如“如今,离家是几千里!离国是几千里!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不料却见着我们的小燕子”,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情感之所在。

  【教学反思】

  初读课文,感觉第二自然段是个多余的段落,然而仔细地再读一次课文,便会发觉作者的精妙之处:这美丽的春天时,有了小燕子,才更充满了生机。因此,在教学中。重点并不是要感受春天多美,而是了解最后一句“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这一句的内容恰恰安排在课文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中。教学的重点便回到了研读3、4自然段上。

  回顾一节课,感受有得有失。

  觉得遗憾的是自从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后,学生参与的面虽然广了,互动的空间虽然大了,课堂涉及的面也宽了,整个的效率看似提高了,然而我的教学任务却始终不能按我预设的教学方案执行到底。于是,我在每节课前,我都要精心地考虑我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到底要安排多少时间才能真正将教学内容落到实处。

  今天在课前,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因素和设计问题的难度,然后决定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进行教学:第一部分教学课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第二部分集中学习课文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这样的安排显然是满足班级实际情况的。因为,通过这样的教学,我明显感觉到四人小组学习真正落到了实处,学习的时间、学生参与率、有效率真正得到了保证;我每设计的问题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讨论和交流中去了,而且通过大堂反馈这一环节,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真正使小组学习走向规范化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从课文中了解克隆羊“多利”的来历,体会科学的神奇。

  2、认识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从克隆羊的诞生,初步了解克隆技术。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搜集资料:

  克隆,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在报刊杂志、影视广播、网络中可以搜集到关于它的'大量信息。事先让学生掌握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克隆资料。

  二、助学课文

  1、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克隆?

  2、联系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什么是克隆?

  三、延伸拓展

  话题讨论:假如我会克隆……

  要求:展开科学,合理的想象,围绕一个意思把话清楚。

  四、同桌互查生字的识记情况。

  五、推荐作业:

  小练笔:假如我会克隆……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国徽、愿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我”在平时的生活中怎样爱护国徽,又怎样用自己的行动使国徽更美丽。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难点:

  联系自己,说说在生活中如何做能使国徽更美丽。

  教具准备:

  1、国徽的图片

  2、硬币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充分预习课文,鼓励他们查阅有关国徽的资料,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教师本着大语文的教育观点,把课内、外阅读融为一体,注意学生在知识广度上的积累。)

  二、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国徽

  2、出示国徽插图。(认识国徽的样子)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币,指导学生观察:硬币背面印着什么?

  4、师:你还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国徽?

  (课标强调,要尽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限度地发挥师生双方的互动性。)

  三、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1、同桌互读,互相帮助,把读不准、不认识的字消灭掉。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a、齐认读生字卡片。

  b、开火车读,试着读出后组词或练习说话。

  c、利用学具,进行识字游戏。

  (由于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因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性学习。)

  3、默读课文后,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

  学生可以从这些方面回答:

  a、拾到钱要交给老师。

  b、钱币脏了要擦洗干净。

  c、要帮助别人,小弟弟不小心摔倒了要主动把他扶起来。

  d、当我主动把小弟弟扶起来时,我看见警察叔叔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国徽映照的更美丽。

  e、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

  (通过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预测和诊断出学生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以便调整下一步的教学策略。)

  4、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5、展示读,共同评价。

  6、老师读,学生提建议,做评价。

  (《语言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在读得连贯、顺畅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强体验与领悟。)

  四、细读课文,促进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师:你还想知道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把它们写在问题卡上。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问题

  a、国徽图案里有什么?我们在哪里可以看见国徽?

  b、我们做什么可以使国徽更美丽?

  c、为什么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

  d、为什么当我把小弟弟扶起来,我看见警察叔叔会露出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国徽映照的更美丽?

  e、为什么要把钱币擦洗干净?

  3、讨论解决不明白之处。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记下阅读中的问题,认真思考,是一种值得培养的阅读习惯,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还想知道哪些,及时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携手确定教学目标,也为教师下一步要采取的.教学策略提供了依据。)

  五、训练口语能力。

  联系自己,说说在生活中如何做能使国徽更美丽。

  六、提出希望,进行思想教育。

  七、拓展练习:

  (一)完成下列活动之一即可:

  1、个人:读读你喜欢的诗句。

  画画你喜欢的情节。

  2、同桌之间:背诵这首诗。

  3、四人活动: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4、自由组合: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可添加在课文中的任何地方。

  (二)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拓展练习活动有层次,针对不同程度、不同爱好的学生学习及提高并注意了家校联系。)

  教学反思:

  《国徽》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叙事儿童诗,充满情趣,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出发,用叙述的手法描绘了三个画面,写出了小朋友对国徽的热爱和崇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路,注意为学生提供“读”的机会,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去学习。

  一、重视字词教学。

  首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然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的意思。例如“闪烁”“辽阔”,然后借助生活实际让学生想象什么很辽阔,什么在闪烁?

  二、“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线。

  朗读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为本”,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回归”,又是把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理念的体现。《国徽》这篇课文,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出发,引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这节课我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为主导,以多种方法地读(自由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师生合读)为凭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感受和体会文章的爱国情感。

  三、语文和生活是紧密相连。

  语文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是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在教学中,我抓住诗歌中小男孩做的小事引导学生联系到自己,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做才能为国徽添光彩?”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中,知道也可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国徽、对祖国的热爱,使学生觉得语文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培养他们爱语文学语文的热情。

  四、积极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参与、教师积极引导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先说自己平时是怎样为国徽增光的,然后把自己讲的写下来,最后读给同桌听,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感受成就与成功,寻找分享与快乐的感觉。

  五、重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

  学生通过主动收集资料,就可以知道“国徽”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和象征,它和国旗一样,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

  教学始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虽然我注意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但是我的评价语言还不够生动,为了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快乐,还需加倍努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3、了解诗的结构,体会诗的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

  教学重点:

  体会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3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2、了解诗的.结构,体会诗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导学过程:

  一、导课:

  任何一封信中都表达着自己的美好愿望,看看这首诗歌中的信中都写了写什么?

  二、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生字。

  1、自渎课文,想办法解决文中生字。

  2、检测字词:对照一类、二类生字条,同桌一起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诗歌,看看作者都给谁写信了?指名板书。写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2、你对哪封信最感兴趣?用心读,说说信都中写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1)指名回答,谈感受。重点体会“让我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知道信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诗歌。个别读、比赛读、分组读、齐读。

  3、每封信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所以说写信时要用心去写,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

  2、完成语文天地D2、笔下生花。

  3、指导写字。

  导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背诵诗歌。

  二、你想给谁写信?写些什么?

  (1)学生畅所欲言,给亲戚、朋友写。

  (2)结合语文天地笔下生花,看看这些小朋友给谁写?你还想给谁写?写些什么?学生仿照课文编写诗。(展示学生作品)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抄写生字。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4

  【教学要求】

  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研究天体的热情。

  2、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及兴趣。

  3、理解觉得其实看起来实际上如果就虽然但是等关联词的作用。

  【课前准备】

  适逢有日环食,先带领学生观察,或放太阳的幻灯。

  【课时安排】

  1、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自学课文、分段、读讲第一段。

  2、第二课时:

  读讲第二、三段,创设情境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结合儿童的生活,引起学习新课的兴趣)

  昨天下午整整三个小时,同学们密切注视着太阳的变化,同样在这样的这个时间,有上亿万眼睛注视着太阳,观看、研究日环食这奇异的天象。从同学们的热情来看,大家对探索天体的奥秘怀有相当大的兴趣。

  这一课就请同学们来做个小小科学家,研究研究太阳。(板书:太阳)

  二、创设研究太阳的情境,促使儿童对新课主动地思考(出示太阳幻灯)

  (运用电化教学创设情境: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光彩眩目,投影幻灯的电光源使画面富有真实感。此时,距离地球三万万公里的太阳一下子推到学生眼前。这鲜明的形象加上儿童的强烈的求知欲,进入问题情境。)

  1、启发:

  太阳,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早晨,从东方升起,把光明带给大地;傍晚,从西天落下,黑暗便来临。太阳对于我们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实又是很陌生的。因为对于太阳的真实情况我们知道得太少了。需要老老少少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去研究它,揭开它的奥秘。

  要研究一个事物,首先要会提出问题。(板书:?)现在你们面对太阳,你们想知道它的什么?

  学生提问。

  (估计学生对太阳的大小、远近、温度及现象均会提出有关问题。)

  2、教师将学生问题分类概括:

  教师鼓励: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说明同学们很有些科学精神、科学态度。

  你们提的这些问题怎样去寻找答案呢?一是从课文《太阳》中找答案,二是课外自己去阅读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三是有的现在我们人类还没有得出结论,要靠你们去研究、去发现、去解答。

  这样处理问题,不仅使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学习课文──这是最主要的;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起了很好的导引作用。

  三、自学课文,寻找答案(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并初步培养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1、关于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与人的关系,课文上说得很清楚。现在我们就把这篇课文当作一份资料阅读。研究科学,要提出问题,还需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会查阅资料,有的还要搞实验。现在就请你们阅读这份有关太阳的资料。看谁通过自己的阅读找到答案。

  (无形之中,就把学生带入了研究科学,查找、阅读资料的情境中。他们似乎是一个小小科学家。这时,他们读起课文来分外专注。)

  2、学生自学:

  指导①。

  对于这类科普的说明文,一般一小节说明一个意思,我们阅读时首先要概括出每节的内容。

  (板书:一节一意)

  要求学生读时把每个节概括的内容写在每一小节前,像加注一样。

  指导②。

  每小节内容概括出来了,就要进一步弄清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引导学生交流,充许多种分段起讫:

  指点:阅读说明文,一节一意首先分清层次,概括段意。(板书符号〢〢)

  (实际上,这是教给学生学习说明文、阅读科普读物的方法,弄清每节每层说明的'主要意思。)

  四、再读课文,运用不同形式进行检查,报告答案

  (让学生继续担当小小科学家的角色,这就把学生进一步带入研究太阳,深入了解学习资料的情境中)

  第一段:

  1、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你们这些小小科学家自己能找到答案吗?(学生回答,教师将数字填入表中。表格见下)

  2、指点:

  从这表上我们可以知道课文上说太阳的远、大、热是通过什么来说明的?

  (板书:列举数字)

  对资料中数字比较多,可以列表,将数字一填,就一目了然了。

  3、文章中是不是光用数字来说明的?还用了什么办法?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后回答:

  ⑴ 引用传说(板书:引用传说)

  谁还记得我们二年级时学过的一个关于太阳传说的故事?(《后羿射日》)谁能说说。

  如果这里不用传说,光用数字,这三节课文就变为:

  太阳离我们很远,有3万万公里,

  太阳很大,有130万个地球大,

  太阳很热,表面温度有6千度,中心温度有1800万度。

  文章这样写,你们的阅读兴趣怎么样?

  (这样教学丰富了课文内容又紧扣课文,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 指点:

  传说是流传在民间的口头上的故事。研究科学非常讲究科学性,必须说明它的实质。这儿

  在传说以后,用一个什么词语来揭示实质?(其实)文章中引用传说,引人入胜,接着用其实一词揭示实质。

  (板书:说明实质传说其实)

  下面一节说明实质的又用了什么词?(板书:觉得实际上)

  ⑶ 说太阳,怎么又说了地球,说了沸水和钢铁呢?(突出抵得上比等词语。)(板书:进行比较)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较的方法能够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所说明的事物。

  ⑷ 引导学生从事物相互关系上思考问题。太阳的大、热、离我们远这三大特点,与我们的地球关

  系是相互联系的,你们要做科学家,阅读资料时,就得认真思考,自己先思考一些问题。

  例句:(出示句式:因为所以)

  太阳虽然大,但因为远,所以看起来小。

  太阳虽然热,但因为远,所以烧不死地球上的生物。

  因为太阳大,所以整个地球太阳都照得到。

  因为太阳热,又离我们远,所以太阳光使我们感到温暖。

  第二课时

  一、第二段

  1、提出:

  在家都分析得很好,具体说来,太阳与人的关系怎样密切呢?这个问题我们要好好研究。现在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2、你们自己读第二部分,根据你平时观察所得和书上提供的资料说说太阳与我们人类关系怎么密切。

  提供句式:

  ⑴ 有了太阳

  ⑵ 如果没有太阳就,因为

  (出示两种句式,由学生自己任意选择,以体现因材施教。)

  3、阅读、讨论后学生回答,进行以上句式的说话训练。

  4、指点:

  这一节先正面说,有了太阳再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太阳就说明了关系密切。用看起来其实从现象说到实质。

  5、提问:

  这一节内容可以用哪一句话来概括?书上把这一段内容概括成一句话太阳虽然离我们这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写在这一段的开头,这叫段首概括。(板书:段首概括)

  阅读这类文章要注意小节开头的话,那样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全小节的内容。

  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照理关系不大,这里意思转折,所以用上虽然但是。

  6、朗读全段:

  齐读第一句,以下几句轮读。

  二、第三段

  第二段说了太阳与我们人的关系,那么太阳与自然关系怎样呢?我们学习时可以用箭头标明,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分别出示两组卡片:

  1、太阳水雨雪水蒸气小水滴云。

  2、太阳热量多热量少热冷风。

  三、第四段

  指名读。齐读。(突出没有就没有)

  四、创设《太阳》的小型展览的情境,进行巩固练习

  1、激发兴趣,明确要求:

  1978年9月23日,在我国可以看到罕见的日环食,为了帮助同学们认识太阳,我们这些小小科学家,举办一个关于太阳的小小展览会。展览会用多种形式,用图画,用幻灯,还用动画演示、介绍,说明太阳与人的关系,这是展览会主要的部分。现在请一个扮演动画中的太阳公公,一个扮小朋友,两人对话。小朋友提问,太阳公公回答,帮助小朋友认识太阳。

  2、同座对话。(全班进行分角色普遍训练)

  3、指名扮演讲解员。

  4、动画表演。

  此时创设情境需具有综合性,不仅要巩固本课学得的知识,加深印象,而且能灵活运用,培养能力。创设展览会情境,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尤其是动画片角色的扮演,这种形式使儿童兴趣浓厚。

  【总结】

  1、这一课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知道了太阳与人的关系密切。没有太阳就没有动物、植物、人类,没有风云雪霜,没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学习这篇文章也使我们懂得了怎样阅读说明文:

  说明文一般在写作方法上是一节一意、段意概括,常用引用传说、列举数据、进行比较来说明事物的实质和因果关系。所以在阅读时,针对这些特点,一节一意学概括,引用传说增兴趣,列举数据可画表,抓住实质明因果。

  同学们能注意观察天象,又能认真学习有关书籍、资料,并进行研究,就有点像小小科学家。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5

  学习目标:

  1、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精读课文第一段。

  导学流程:

  一、解读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到我们班来听课,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对他们的欢迎?

  (学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2、板书课题:掌声(学生齐读课题。)

  3、声能传情,读课题也要有讲究,怎么读,就能让大家感受到掌声的热情?(生读得更热情整齐些了。)

  4、你在什么时候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学生自由说。)

  5、在别人送给你掌声时,你谢过人家吗?(大部分同学没有)带上你心中的那份谢意,让我们满怀深情地把课题再读一遍。

  设计意图:重视提取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储备,感受掌声的作用。语文不用概念说话,它是感性的。

  二、读准词句,整体感知

  1、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生字新词,并借助拼音读准它。在这篇课文中有些词是很容易读错的,请留意一下。(学生自由通读课文。)

  2、出示本课词语,在字音方面,你认为哪几个词是最容易读错的,给大家提个醒。交流:

  (1)落[lào]下:反复正音,直到读准。

  (2)麻[má]痹[bì]症[zhèng]:字音读得准,但感觉不够准,(指着麻痹症的偏旁)这是什么?(病字框),是啊,这是一种由病毒侵入脊髓引起的急性的传染病,严重时导致残疾甚至瘫痪。有病了身体就不舒服了,那该怎么读啊?(生皱着小眉头读。)

  3、同桌互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由同桌打上。

  4、鼓励学生自告奋勇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读的过程中老师相机指导。

  5、请大家再次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不容易,我把读正确、读流利当作

  “保底工程”要求人人做到,舍得花时间逐词、逐句、逐段地读,必要时教师还要作示范。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听互读是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话也包括“你读我读”,在互读互听中夯实基础,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后面的`精读课文打基础。

  三、走进文本,对话交流

  1、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默读课文,圈画出描写英子外貌及性格特点的词句。

  2、交流自学成果,抓住重点词句加以体会,随机交流以下句子:

  (1)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文静是什么意思?你从“默默地”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2)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①学习生字:‘姿、势’老师范写,学生也认认真真地写一遍。

  ②英子的走路姿势是什么样子的?联系下文的“一摇一晃”来理解“残疾”一词。

  ③体验说话:英子走路“一摇一晃”,她不能像我们一样。

  ④她是多么难受啊,带自己的感受读好这句话。

  (3)上课前,她早早地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①用心读读这句话,想一想英子为什么要这样做?从“早早地、总是、最后一个”这三个词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②是啊,我们带着一种感动,感受到了英子的不幸,体会到了她的孤单和自卑。现在你会用一种怎样的'心情来读好第一段话呢?试一试!

  设计意图: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仔细揣摩重点词句,引领学生深入走进文本,读悟文字背后的声音,让学生在读读说说中与文本对话、与英子对话,真切地感受、体验英子的内心世界。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想想哪些笔画特别需要提醒。

  2、重点探讨“烈、著”这2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范写。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并及时进行指导、评价。

  教学反思:

  《掌声》写的是一位原本内心自卑的小女孩英子在同学们鼓励与爱的掌声中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这样一篇感人致深的爱的课文给了我们一次出色的爱的教育机会。为此,我设计了一堂情意交融,开放、扎实而有效的语文课,让爱的掌声响起在课堂的每个角落。

  教学这课时,我运用对比法进行教学。

  1、让学生初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划出描写英子心理活动的句子。

  2、读课文第一段,英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读第四自然段,这时的英子给你又留下什么印象?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4、同学们为什么要给英子掌声,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掌声有什么不同?

  课堂中我围绕上面几个问题要学生反复读课文,理解英子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明白掌声对英子的影响。从而明白: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我们既要珍惜别人的掌声,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钻石》教案03-23

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案03-31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09-28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09-09

小学三年级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4-21

小学三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28

小学语文三年级《恐龙》教案04-07

小学三年级语文《绝招》教案03-16

小学语文三年级赵州桥教案03-17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