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23 09:20:01 林惜 三年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点?

  (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

  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 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⑴ 羊圈破了个窟窿:

  ① 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② “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③ 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④ 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⑤ 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⑥ 指名背。(指导方法)

  ⑵ 街坊劝告,他不听:

  ① “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② 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③ 引导评议,齐读。

  ④ 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⑤ 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⑥ 指名读,评议。

  ⑦ 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⑴ 指名读第4节,评议。

  ⑵ 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⑶ 齐读第4节。

  ⑷ 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 讨论交流:

  ⑴ 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⑵ 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⑶ 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⑷ 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⑸ 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 如果…就……)

  ⑹ 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⑺ 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⑻ “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⑼ 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 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⑴ 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⑵ 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 ) 叼( ) 屈( ) 隆( )

  梅( ) 叨( ) 窟( ) 窿( )

  2、背诵这则寓言。

  3、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第二课时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看着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

  “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 窟窿 劝告 软硬 狼群 法则 后悔 盘缠 叼走 街坊

  第三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朗读课文,并说一说每一则的寓意

  三、拓展活动

  把搜集到的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给同组的伙伴听,选一个参加班级寓言故事大赛,评出故事大王奖三名。

  四、完成同步练习

  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

  了解语言的主要内容,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寓言,谁能说说什么叫寓言?(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寓言《亡羊补牢》。(板书课文题目)

  二、解题,引出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查字典,说一说题目中的“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亡”在古代指丢失。“牢”在文中指羊圈。】

  2、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养羊人丢失了羊才去修补羊圈。)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亡羊补牢、羊圈、窟窿

  叼走、街坊、劝告、后悔

  2、交流讨论,记忆字形。

  窟:上面是“穴宝盖”,下面是“屈”。

  街:中间最后一笔是“提”。

  窿:上面是“穴宝盖”,下面的.“折文旁”下面有一横,不要丢掉。

  3、口头组词。

  四、深入学习,理解寓意

  1、默读课文。思考: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丢了两次羊,因为羊圈破了。)

  2、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画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丢羊的事。(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狼从窟窿里叼走了羊,所以羊少了一只。)

  (3)句式训练。

  投影出示填空:

  我今天特别高兴,原来_______。

  因为小丽生病了,所以_______。

  (4)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什么呢?(不听街坊的劝告。)

  指名读街坊和养羊人的对话。

  (5)养羊人的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养羊人的想法不对。因为他不修羊圈,羊还会再丢。他只想到已经丢的羊回不来了,却没有想到还会再丢羊。)

  同学们分析得对,养羊人没有认真分析丢羊的原因,考虑问题不全面。

  (6)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是什么?齐读第四自然段。

  “又”是什么意思?(这一次丢养的过程跟第一次一样。)

  由此可见,不听劝告,没有及时补救过失,不好的结果就会重演。同学们,这样的道理适用于学习吗?(比如做作业,如果错了,一定要好好分析原因,及时改正错误,下次不再错。)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画出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的想法。

  (2)理解句子,出示投影: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后悔”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感到自己以前的行为是错误的。说明养羊人认识到自己以前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3)养羊人现在修羊圈晚不晚?为什么?(现在修羊圈不晚,这样以后就不会再丢养了。)

  这次,养羊人思考问题比第一次有了进步,想问题想得全面了。

  (4)课文中哪一句说明现在修羊圈不晚?(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5)投影出示插图。

  请你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图上的内容。(因为养羊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赶快修补好了羊圈。)

  (6)养羊人这样做的结果怎样?(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再也”一词说明什么?(强调从此以后他的羊一直没有丢过。)

  五、深入理解,揭示寓意

  1、想一想,在丢羊、修羊圈这些事中,养羊人做错了什么,又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不听别人的劝告,考虑问题不全面。做对了:吸取自己不听劝告的教训,及时改正错误修补羊圈。)

  2、你读完了这个故事后懂得了什么?(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习了一则寓言,懂得了它所告诉我们的道理而且知道了读书要边读边想,这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越读越聪明。

  六、齐读课文

  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3

  设计理念

  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寓意深刻,教学时应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品读、实践等教学活动,理解内容,感悟寓意,从而陶冶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并能组词、扩词。

  2、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两则寓言的意思,并从中受到启发。

  3、有主动学习寓言的愿望。

  教学重点

  会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寓意。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动物头饰、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情景导入

  1、祖国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有语言精湛、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有形式固定、意思精练的成语,还有约定俗成的俗语、谚语。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叫寓言。

  2、板书课题:寓言两则。借助拼音读课题。

  3、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本节课我们学习《坐井观天》。

  4、媒体出示:(小鸟飞来落到井沿上,一只青蛙坐在井里)师解说图像。

  5、青蛙和小鸟见面了,它们说些什么,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听听吧。一边看着书,一边听录音。

  二、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

  3、小组交流: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识记生字。

  4、教师检查识字情况:抽读、正音、齐读。

  5、指导书写“此”、“渴”(可让学生交流)。

  6、勾出文中生词,并读几遍。

  三、熟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寓意

  1、释题:坐井观天。质疑:谁坐在井里看天,看到的天是什么样?

  2、齐读课文,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为什么事而争论不休?

  3、小组讨论:

  (1)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事而争论?

  (2)青蛙和小鸟各自认为天有多大,理由是什么?

  4、汇报交流。

  5、媒体出示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对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读,通过读、议、评,体会句子的意思。

  6、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对谁错,为什么?

  7、实践活动:用白纸卷成一个小筒,从筒的一头看天。交流体会,从而理解青蛙认识事物的局限性。

  8、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拓展练习

  1、分角色表演《坐井观天》。

  2、引导想象: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它会怎么想,怎么说?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学了这则寓言的感受。

  五、学法迁移,自主学习《亡羊补牢》

  1、小组读课文,交流: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读不懂?

  2、全班齐读课文,提出不懂的`地方:讨论、交流、理解。

  3、媒体出示句子:“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中感悟句子意思和养羊人的心情。

  4、邻居和养羊人的看法谁对谁错?为什么?

  5、抽读、齐读最后一段。讨论:这一次养羊人的想法和做法有什么变化,结果如何?理解:后悔,事后懊悔,赶快抓住时机,加快速度。你认为养羊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6、总结寓言:亡羊补牢。亡:丢失。牢:牲口圈、羊圈。羊丢失了再修补羊圈。比喻:错误发生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为迟。

  六、拓展延伸

  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错误发生后,应该怎样做。

  附:板书设计

  青蛙坐井观天(眼界狭小)

  天井口般大(所见有限)

  亡羊补牢

  羊丢失了第一次不修羊圈,羊又丢了

  第二次赶紧修羊圈,羊再没丢了

  比喻:错误发生了,及时纠正,还来得及。

  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懂得两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课前准备】

  1、教师:挂图,生字词卡片。

  2、学生:收集寓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题。解题(结合预习):“亡”是什么意思?“牢”又指什么?

  二、感知全文

  自读,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

  ⑴ 过渡:

  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样丢的?

  ⑵ 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此二词虽简单,但学生的经验积累和生活状况让他们还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故需引导孩子观察、感受。)

  ⑶ 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可表演)

  2、第二、三、四自然段:

  ⑴ 那个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⑵ 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你打算怎样劝他?

  (小组表演,教师要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⑶ 那个人听劝告了吗?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

  3、第五自然段:

  ⑴ 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现在是怎样做的?读一读,勾一勾。

  ⑵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维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说出寓意。)

  2、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说出理由?(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五、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提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最后一笔是提。

  六、作业

  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是的!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明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

  二、感知大意

  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重点词语:提醒、把式、盘缠。

  三、熟读自悟

  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

  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3、(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这给人真的很笨吗?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解析课文)

  朋友 楚国人(学生取的名字)

  在南边 马跑得快

  越远 车夫是个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 盘缠多

  (板书)

  4、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怎样劝?同桌、小组表演。

  5、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说说自己的理由。(相机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

  四、总结寓意

  讨论: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五、学习生字

  重点提示:“街”可同“衔”对比;“缠”字别忘一点。

  六、拓展

  交流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丢─→劝─→又丢─→修─→再也没丢

  有错─→就改─→不算晚

  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会用从此造句。

  3、德育目标: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由生字窟窿的教学导入新课

  1、(课件及各种物件)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看,它们上面都有什么?

  2、出示生字词窟窿,指导读准字音:这两个字都是穴字头。注意:窿字在书写时,这里的一小横可不能忘记。

  3、导入:

  当出现了窟窿的时候,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一起大家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二、 学习课文

  (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现在,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

  (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并划出你不懂的地方。

  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质疑。(谁提出的问题最有思考性?)

  4、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⑴ 词语(亡羊补牢暂时不考虑解释)

  ⑵ 街坊(提示:指名一个学生问你家住在哪里?谁家和他住在同一条街上(或小区)?街坊就是_____________。)

  ⑶ 后悔出示课文中的`原句。理解:

  他后悔什么?为什么会后悔?

  回答后,给课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会对他说些什么?你是养羊人,听了街坊们的劝告后,会怎么想?(如果像你一样就好了,可惜这个养羊人__________)(板书:不听劝)

  (课件:有个窟窿的.羊圈前,养羊人与一个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对读对话。

  ⑷ 谁知夜里,狼又从这个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课件演示)(板书:又少一只羊)

  现在,你有没有理解后悔的意思呢?(板书:后悔)

  不该不接受早知道,当初就____________________,不该不,两个不说明他真的很后悔。

  羊连丢了两只,你是养羊人,心里也会_____________,试试看,将养羊人心里的话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引读)转念一想,__________。

  于是,他是怎么做的?__________。

  结果怎样?__________。

  结合理解从此:

  此表示此时、此地,从此就是从____________开始。

  他怎么补的?补得怎么样?(课件: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的)(板书:堵上窟窿;羊再也没有丢失)再朗读这段话,注意突出这些词。

  ⑸ 结合板书理解亡羊补牢。

  5、齐读课文。

  6、(课件:养羊人站在修补好的羊圈旁,羊在羊圈中快活地吃着草)看到羊圈被修得结结实实的,羊儿一只也没有少,养羊人此时会想些什么?

  三、 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1、指名给课文配音。

  2、齐读全文。

  3、(课件:再次出现刚上课时出现的那些物件)刚刚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大家看了这些画面,它们上面出现了窟窿,该怎么办?

  如果,这些窟窿就像是我们同学身上的缺点,又该怎么办呢?

  四、拓展练习

  技能训练:

  小辩论:《我喜欢养羊人》或《我不喜欢养羊人》

  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喜欢或不喜欢),并说清楚理由。

  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学问教学点:

  ⑴熟悉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⑵理解寓言的寓意。

  ⑶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⑷通过网络了解更多有关寓言的学问。

  2、力量目标:

  连续培育学生敢于提问,解决问题的力量。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同时培育学生运用网络获求学问的力量。

  3、情感目标:

  ⑴从寓意中得到教育。

  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寓言包含的道理。

  2、对“牢”、“亡”、“亡羊补牢”意思的理解。

  【教学分析】

  1、突破难点,解决问题:

  在学生解决字意时,利用课件出示“牢”字的'字义演化并出“牢”的象形文字,使学生生动清楚的了解“牢”字古今意义的转变。

  2、出示名言,突出重点:

  学生提醒寓意时,用课件出示拉封丹名言,既明白又简练地概括出寓言分身体(故事本身)和灵魂(道理)两局部。通过名言进一步坚固把握《亡羊补牢》的故事内容和寓意。

  3、开阔视野,扩展课外:

  在学完本课内容后,学生又产生有关寓言学问的很多问题。于是我就把学问延长课外,通过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获求更多寓言方面的学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

  将计算机多媒体融入语文课堂,以学说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地智能地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导质疑

  今日来了很多听课的教师,他们不知道咱们三一班同学有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专心读书,情愿思索,敢于提出问题。是吗?今日,我们就把这一优点充分展现出来好吗?今日我们来学习一则小寓言(板书:亡羊补牢)谁能读?谁再来试试?齐读一下吧!“亡”是本课的生字,看来你们都熟悉了。看到这个题你有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看到题目你们就提出这么多问题,可真棒。能解决吗?你们想怎么解决?好,旧请同学们用你们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假如在读书过程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请你和平常一样做个小记号,试着解决一下,假如实在解决不了,呆会儿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

  同学们通过刚刚的学习,你解决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牢”字字意也有变化。请看大屏。课件出示:“牢”字字义演化。突破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

  二、体会、理解文中寓意

  (说到寓意)在这儿,教师有一句名言送给同学们:课件出示出拉封丹名言使学生更清晰了解寓言分身体(故事本身)和灵魂(寓意)两局部。对《亡羊补牢》的故事和寓意理解更加深刻。

  寓言的身体就是故事本身,谁能把寓言的身体再展现给大家,来读读课文?透过寓言的身体可以看到寓言的灵魂,谁能再说一说《亡羊补牢》这则寓言的灵魂是什么?

  你还解决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这么一个小故事,你们却知道这么多,真了不起!其实,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收获。你的问题越多,收获也就越多。

  寓言的世界丰富多彩,透过这则小寓言,你们的小脑瓜里也肯定又会想到许多许多,会产生很多的疑问。你想问什么吗?

  啊!同学们产生了这么多的疑问,想找到答案吗?好,就让我们走进寓言的宽阔世界。

  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7

  【教学目的】:

  把握故事内容,能在阅读中质疑、解疑,发表见解,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寓言故事的寓意;

  2、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激发学生阅读寓言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课: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守株待兔》和《拔苗助长》的故事吗?谁能讲一讲?

  2、它们都叫什么故事?你认为什么是寓言?(师板书:小故事大道理)。

  3、出示课题,生齐读。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指名解释题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教师指名复述课文内容。

  三、读中感悟,理解寓意:

  1、听了你们的复述,放羊人丢了几次羊?

  a、谁愿意读放羊人第一次丢羊的句子?你认为放羊人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

  b、教师指导“发现、原来、叼走了”的正确读法;

  c、生齐读第二自然段,加深感悟。

  2、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呢?

  a、指名读这部分,强调放羊人的满不在乎、不耐烦的态度,和街坊态度的诚恳;

  b、读到这儿,你想对放羊人说什么?

  c、你们对放羊人很了解,以后的生活中他身上发生下列事,他会怎么处理?

  1)、有天早晨起床,他发现自己的衣服破了一个洞;

  2)、他的儿子很调皮,总是一再的犯错;

  3)、一天,他家的墙因为年久失修倒了。

  d、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分析。

  四、课外延伸:

  生活中,你有和放羊人类似的经历吗?你是如何做得?说一说。

  五、作业布置:

  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人听。

  【板书设计】:

  小故事大道理。

  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如“亡、牢、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并能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理解“亡羊补牢”的寓意,并能结合实际生活体会其道理。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教育学生认识错误并及时改正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激趣:

  提问学生是否喜欢听寓言故事,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亡羊补牢》。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理解“亡羊补牢”的字面意思,即丢失了羊才去修补羊圈。

  提问学生看了课题后想提出什么问题,如“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学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预习情况,纠正读音,特别是多音字“圈”和轻声词“窟窿”、“街坊”等。

  2. 整体感知:

  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板书关键词:第一次丢羊、不听劝告、第二次丢羊、后悔补牢、从此没丢。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 学习“亡羊”部分:

  默读第1-4自然段,找出写“亡羊”的句子。

  分析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的态度和邻居的劝告。

  分角色朗读养羊人和邻居的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理和语气。

  2. 学习“补牢”部分:

  自由读第5自然段,找出养羊人“补牢”的句子。

  分析养羊人后悔的原因和补牢后的结果。

  引导学生体会养羊人醒悟、积极补救的心理和做法。

  四、体会寓意

  1. 抓“劝”切入:

  回顾邻居的'劝告和养羊人的反应,理解“劝”和“说”的区别。

  讨论:如果养羊人第一次就听劝告,结果会怎样?

  2. 结合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是否有过类似“亡羊补牢”的经历。

  强调及时改正错误的重要性。

  五、拓展延伸

  1. 课外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古代寓言两则》或其他寓言故事。

  2. 抄写与背诵:

  抄写课文两遍,并尝试背诵。

  3. 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窟、窿、街”等字的写法,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第一次:丢羊 → 不听劝告

  第二次:再丢 → 后悔补牢

  从此:没丢 → 及时改正

  寓意:知错就改,为时不晚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和寓意。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习惯,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理解“亡羊补牢”等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的寓意。

  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亡羊补牢》的故事。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初读、精读、讨论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借助图片、字词典及教材,学习生字词语的读音及含义。

  练习使用工具书,提高自学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育学生要勇于承认错误,及时改正,避免更大的损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引入话题:

  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则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题目叫《亡羊补牢》。

  2. 理解题意:

  “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谁知道这个成语中每个字的意思?(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学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

  检查预习情况,纠正读音,如“圈”的多音字,“窟窿”的.轻声,“叼”的读音等。

  2. 整体感知: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中的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他最后是怎么做的?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 学习“亡羊”部分:

  默读第1~4自然段,找出养羊人第一次和第二次丢羊的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的态度和邻居的劝告。

  分角色朗读养羊人和邻居的对话,注意语气。

  2. 学习“补牢”部分:

  自由读第5自然段,找出养羊人补牢的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养羊人后悔的心情和补牢的积极行动。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养羊人的后悔和积极补救的心理。

  四、体会寓意,拓展延伸

  1. 揭示寓意:

  通过学习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并不算晚。)

  这个道理适用于我们的学习、生活吗?请举例说明。

  2. 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古代寓言两则》。

  抄写课文两遍,并背诵课文。

  五、指导写字

  1.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让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结构。

  学生交流讨论,记忆字形。

  2. 教师范写:

  重点指导“窟、窿、街”等字的写法。

  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3. 评价反馈:

  自评、互评相结合,指出优缺点,改进书写。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不迟

  知 错 就 改

  第一次 不补 错

  第二次 修补 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谈话激趣、初读感知、精读理解、体会寓意、拓展延伸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的寓意。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理解“亡羊补牢”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含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讨论、师生探究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正确理解词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主动学习的兴趣。

  体会寓言的寓意,懂得做错事要及时改正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激趣:

  提问学生是否喜欢听寓言故事,并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寓言《亡羊补牢》。

  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2. 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理解“亡羊补牢”的字面意思:亡—丢失,牢—羊圈。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学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

  检查预习情况,纠正字音,如“圈”的多音字,“窟窿”的轻声等。

  2. 整体感知:

  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板书关键词:第一次丢羊—不听劝告—第二次丢羊—后悔补牢—从此没丢。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 学习第1-4自然段:

  默读1-4自然段,找出写“亡羊”的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的态度和邻居的劝告。

  分角色朗读养羊人和邻居的对话,注意语气。

  2. 学习第5自然段:

  自由读第5自然段,找出写“补牢”的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养羊人后悔的心情和补牢的行动。

  指导朗读,读出养羊人的后悔和积极补救的心理。

  四、体会寓意

  1. 抓“劝”切入:

  讨论: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邻居为什么劝他?第二次丢羊后,他为什么又补牢了?

  引导学生理解“劝”和“说”的区别,体会邻居的.善意和养羊人的转变。

  2. 结合生活实际:

  提问: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你是怎么做的?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寓言的寓意:做错事要及时改正,不能拖延。

  五、拓展延伸

  1. 复述故事: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亡羊补牢》的故事。

  评选出“最佳讲述者”。

  2. 课外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古代寓言两则》,拓展阅读视野。

  六、指导写字

  1. 课件出示生字:

  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

  学生交流讨论记忆字形的方法。

  2. 教师范写:

  重点指导“窟、窿、街”等字的写法。

  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3. 评价反馈:

  自评、互评相结合,选出写得好的字进行展示。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第一次丢羊 — 不听劝告

  第二次丢羊 — 后悔补牢

  从此没丢 — 及时改正

  寓意: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作业布置

  1. 抄写课文两遍,并背诵课文。

  2. 课外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古代寓言两则》。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还能深刻体会寓言的寓意,并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带教学反思)01-16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精选13篇)06-09

亡羊补牢语文教学设计3篇04-19

亡羊补牢语文教学设计(通用12篇)07-21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优秀篇(通用6篇)05-31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三下语文《亡羊补牢》教案设计06-03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05-06

人教版音乐下册教学设计07-11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学设计03-07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