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

时间:2024-06-24 09:24:43 七年级 我要投稿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1

  活动目标

  行楷字的笔画组合

  教学目标

  对学生分析楷书和行楷的关系,辨析行楷与楷书的异同。让学生理解行楷技法,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展示一些硬笔书法作品,培养学生的书法审美价值,激发学生写字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点击多媒体,显示《祭侄文稿》)

  同学们,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祭侄文稿》。这篇作品是颜真卿为追祭在“安史之乱”中被杀害的侄儿季明的即兴之作。全文气势磅礴,雄奇豪迈,跌宕多姿,其沉痛悲愤之情溢于笔端,是一件以情入书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二行书”。下面请同学们看一幅钢笔行楷作品:

  这幅作品,神态潇洒,富于魅力,字体匀称舒展,清爽悦目,很适合初学行楷字的人学习。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行楷技法。

  二、点击多媒体:行楷字的特点

  1、用笔流畅。行楷的用笔灵活、方便,一般需要逆锋、顿笔、停笔、回锋等严格的运笔,不强调用笔中更多的提按、笔画形态,只要求笔道流畅,多取顺势,变转合理,行笔巧妙。

  2、连笔。所谓连笔就是把字笔画之间的运笔过程连起来书写,即前一笔画的收笔与下一笔画的起笔相连接。连笔分为实连与虚连。笔画之间通过游丝来联系的为实连,笔画之间没有游丝但笔断意连的为虚连。连笔的原则是按照汉字书写的笔顺,除了少数的笔顺变化以外,大体上与楷书的笔顺相同。如:

  3、省笔。所谓省笔是指在行书中,有的笔画可以省去不写,或与别的笔画连起来一笔写成。在省写的过程中,有的笔画改变了楷书的形态,楷书中一笔、两笔,甚至三、四笔的点画,在行楷书中可以一笔写成。注意:省笔不能自己随心所欲地减省笔画,必须合符约定俗成的`规矩。如:

  4、改变原有的笔顺。与楷书相比,行楷书的笔顺不是一成不变的。行楷书的书写,根据实际需要,个别地方由于书写到具体部位时,笔画的连结、萦带、减省等使字形发生变化,相应的笔顺也随之改变了。当然,笔顺的变化也不是随意的,也必须符合约定俗成的规矩。如:

  5、形态多样。楷书的每个汉字形态单一,而行楷字由于结字自由,字形变化多样。对我们初学者来说,只需掌握其中常见的一种即可。如:

  三、点击多媒体:行楷字笔画写法(见右表)

  练习时注意:

  1、行楷书中的点最富于变化,有时成为一条短的、斜的线段,有时直接与前后笔画顺势相连,有时需要加钩挑,加强呼应。

  2、悬针竖“”一般用在竖画的最后一笔的字,如:等,但不可写得太长。

  3、行楷书中的捺一般可以写成反捺“”。

  4、行楷书中带有“折”“钩”的笔画,要写得比较圆转,不要棱角太多,过于生硬。其中的钩已基本消失,变成了笔画的延伸。

  学生进行行楷笔画练习。教师巡视,将一些习作通过投影仪展示出来,教师进行以表场为主的点评。

  四、学生临写下面的例字(见教材第110页)

  练习时注意:

  行楷中自然连带的规律是笔画组合中最基本的规律。难就难在“自然”二字上,要达到自然须细心练习。

  “三”字是横式笔画,在上一笔收笔时,自然地带出牵丝向左下,再写下一笔。最后一笔横停笔后抬笔即可。

  “川”字是纵式笔画在前一笔收笔时,自然地向右上带出牵丝,再书写下一笔。

  “合”字是撇、捺两笔的自然连带,向左下写出撇后,不用出锋,沿原路返回一半处,自然向右下转笔写出捺。

  “少”字是左边点和右边点的自然连带与呼应。笔断意连,而最后一笔撇,直接由右点向左下带出。

  “自”字是撇和竖连为一笔书写,字框中横画笔笔相连至最后横收笔。

  写“布”时,首笔横自然提笔向上,与撇的起笔连接一笔写完。写“巾”的钩时,也是收笔后自然向上提笔后带出一竖。

  “书”字的首笔是横折,书写时直接向左折45°角,带出下一笔横折钩的书写。

  “打”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提的收笔恰好是右边“丁”的起笔,一笔连接写完。

  写“享”字横向笔画右上带向左下,是可以多处出现牵丝现象的一个例字,不要写成处处牵丝,应是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省略,“子”的钩笔和横可连可断。

  第二行:“单”字,上头是左边点与右边点的自然边带;“朴”“仙”“得”“明”“到”字均是左右结构的自然连带;“之”字,上头点与横的自然连带;“开”字,先是横式笔画的连带,后是纵式笔画的连带;“子”字,钩笔与横画的自然连带。

  第三行:“就”字,两点为左边点与右边点的连带;“向”字,竖与折的连带;“己”字,折与横的连带;“她”字,撇与横、钩与竖的连带;“两”字,横与竖、竖与折的连带;“那”字,撇与横、横与横的连带;“回”字,里面的口字的笔画连带;“经”字,绞丝旁、横撇与点、横与竖与横的连带;“么”字,折与点的连带。所有这些连带,都应重在自然。

  第四行:“发”字,撇与折的连带;“还”字,折撇与竖的连带;“要”字,横与撇折的连带;“同”字,横与竖的连带;“把”字,横与竖、钩与提、提与横折的连带;“着”字,左边点与右边点、横与横的连带;“作”字,撇与竖、横与竖、横与横的连带;“多”字,撇与折、折与点、点与撇的连带;“前”字,上头左边点与右边点、下面横与横、横与竖的连带。以上这些连带,同样要讲究自然(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练习结束后,同桌互相点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将部分习作通过投影仪展示出来,表扬好的习作。

  五、点击多媒体:行楷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见教材第111页)

  练习时注意:

  1、第一字是领头字,下笔前应认真想一想它的位置、大小及落笔的轻重等,后面的字都要以这个字为准。

  2、字距疏密要安排妥当。字与字之间既不要太拥挤,也不要太稀疏。

  3、所有文字的中心点都应安排在同一条横轴线上,切忌一头高一头低或成一条弯曲线。

  4、行与行的间距要明显大于字距,行距及字距一般自始至终都要均匀。

  5、标点符号的书写要规范。

  6、书写格式有两种:一是内容在前,作者及题目写在最后一行偏右处;二是题目居前头,写在中间,作者写在题目的下一行居中处。

  7、纸的上、下、左、右要留出适当的空间,切忌撑满,要给人以疏密得体、和谐清新的感觉(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挑出几份习作,通过投影仪展示、点评、鼓励)。

  六、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主要介绍了行楷字的特点,行楷字笔画的写法及行楷字的自然连带。有许多同学通过两个月的练习,行楷字写得相当漂亮。请同学们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好好地练习行楷字,记住:能写一手漂亮的行楷字,你的学习、工作、生活是占尽便宜的!

  七、作业

  临写课本第110—111页上的行楷字。行楷字写得好的同学,请用行楷字抄写课文中的古诗。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抓住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初步掌握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

  2、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达效果,学会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3、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写出人物个性。

  【教法学法】启示法、讨论法 学练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图引入

  猜猜他是谁? 通过展示学生喜闻乐见的名著片段,激起学习兴趣,师生共同分析:我们为什么这么轻易的猜出任务,引出作者抓住任务鲜明的特征,写出人物个性。

  但是反映到同学们的作文中却几乎是一描写小孩肖像,就用“像苹果一样红”来形容脸,就用“小酒窝”来标明特征,常会造成“千人一面”的笑话。那么,如何让我们所写的人物鲜活起来呢?出示课题《写人要抓住特点》

  1、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提一柄九齿钉耙。

  2、他有三头八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脚踏风火轮,威风八面。

  3、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4、本单元课内人物心理、动作、语言描写的精彩片段

  (二)走进描写

  1、肖像描写

  出示鲁迅图片《一面》中关于鲁迅外貌的文字,思考这段文字是从哪几方面写的?特点分别是什么?体现了什么个性?

  指导: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打扮等进行的描写.

  写作之前要细心观察,要善于发现被描写者不同于他们之处。先筛选,选出最有特点之处,再放大,将这一细节扩大化,运用点夸张手法也未尝不可。

  强调:切忌面面俱到,从头到脚泛泛而谈,而应该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强化“特点”。服务写作主题。

  牛刀小试: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身边的一个人,先仔细观察,然后抓住对方的特点进行有主题的肖像描写。描写过程中不能出现对方姓名。让同学们猜猜你写的是谁?”

  评一评:指名人选读作品,同学评价,老师点评。

  (1)特征描写是否突出,让人一看就能猜出写的是谁。 (2)语言是否准确、精练,描写是具体生动。

  2、动作描写

  通过欣赏经典动作描写文段,从而归纳动作描写要紧紧围绕人物的`心理动态,围绕个性写,要重视细微的举止。可以例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精彩描写

  3、语言描写

  学生通过诊治句子语病归纳: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

  心情、性格。人物的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场合情境,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语言。

  精彩的短信欣赏:

  (1)妈妈回给女儿

  你哥哥说他已经三十岁,不再回家吃晚饭。你二十八岁了,却为了下面条,叫我千里迢迢去示范!我命苦啊!怎么出生两个这样奇怪的小孩!(妈妈的责备与烦恼)

  (2)妈妈写给爸爸

  儿子无情,不肯回家吃晚饭。女儿无能,连下个面条都不会,看来今后只能和你相依为命了。早上买了一条黄鱼,你想怎么吃?红烧?还是干煎?(一来诉苦,二来表贴心,却撒娇提问,让人啼笑皆非)

  (3)爸爸回给妈妈

  别无聊了!自己做决定吧!我几分钟后得开会,这可是关系到几百万的生意!万一生意泡汤,到时候,我们就真的只能吃炒鱿鱼了。(爸爸的身份?爸爸的职业?)

  (4)心理描写

  欣赏学过的文本中的心理描写,归纳心理描写要符合具体的情境;写出人物的性格和细微的心理变化过程。

  5、小结:细心观察:观察人物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各方面的特点,找出人物在思想品质、言谈举止、着装打扮、身高体态、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点。

  筛选特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不求面面俱到。

  捕捉瞬间: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做细节描写。

  【个性修改】

  【板书设计

  全面观察

  人物 写出个性

  运用描写

  【作业布置】以“我的同学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人为主的文章。

  1.补全题目, 紧扣个性,写一篇记叙文.2.运用描写, 突出个性,力求形象生动.3.字迹端庄, 文面清洁, 不少于 600字.

  【课后反思】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3

  内容预览:

  口语交际--交流格言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普通话流畅地交流格言,清楚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学会倾听,准确理解发言者的话语、观点。

  3、积累格言,感悟格言的深刻内涵,激励学生用格言指导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够准确流畅得体的交流格言内容,清晰表达自己的看法。

  难点:感悟格言的深刻内涵。

  教学辅助用具: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格言的作用,激发学生交流格言的兴趣。

  二、课堂讨论,掌握技巧

  以讨论的形式明确交流格言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问题,使学生对口语交际的技巧有章可循,对口语表达的评价也更有针对性。同时还要使学生明确口语交际中对听者的要求。

  三、小组交流,集思广益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搜集的格言进行组内交流。

  四、推选代表,交流互动

  备小组推选代表把木组的交流成呆以多种形式向全班同学作以汇报,其他同学或进行评价或针对所交流的格言表达自己看法,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五、启迪思想,个性表达

  在交流名人格言基础上,试说出属于自己的格言。

  六、课堂反馈,积累升华

  以提问的形式进行课堂反馈,督促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格言。

  写作--记一件事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自主写作,自由表达的方式来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创造力

  学习目标:1.把生活中感触最深的一件事记下来,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要素。

  2.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学习重点:在作文中清楚交代记叙的.六要素

  学习难点:列写作提纲

  学习方法:引导.合作.自主练习

  课时安排:二课时(连堂)

  课前准备:阅读有关知识短文并搜集一些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整理成材料。

  引入

  同学们,在你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总会有些事情令你难以忘怀,这些事情是令你自豪或者让你惭愧呢?现在请大家好好想一想!

  互动安排

  请两同学(男女各一)分别说出他们最感触的事。

  同学们是否听得清楚明白?如不清楚明白,欠缺什么?

  让同学们先自由讨论,然后发问。

  师生共同明确:事件的六要素。

  师范读例文《榜样》。

  请同学构思作文,列出写作提纲。

  要求:确定标题及中心思想,初步体现条理性和层次感。

  学习小组里相互间讨论,修改各成员写作提纲,老师巡回辅导。

  老师总结并明确作文要求

  以记事为主并只写一件事,弘扬社会道德风尙。

  交代清楚事件的六要素。

  作文有真情实感和个性化表达。

  学生自主创作

  要求:

  1.根据提纲先打草稿,修改,再工整的抄在作文薄上。

  2.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课外练笔:记一件新近发生的趣事。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4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文学作品中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是一种写作手法。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教学目的:

  明确什么是景物描写,在阅读的基础上学会描写景物。

  二、教学重难点:

  明确叙述与描写的区别;如何在写作中进行景物描写。

  三、教学方法:

  利用所学应该课文知识采用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写作训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略。

  (二)教学内容:

  1、确本课重点:

  (1)明确叙述与描写的区别;

  (2)如何在写作中进行景物描写。

  2、步骤:

  (1)课本第89页《看云识天气》第一段中的句子。

  问:举例的两个句子各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它们在表达上起了什么作用?

  ①叙述表达直白

  ②描写表达具体形象

  (2)什么是描写?描写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人、事、景、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

  (3)从描写对象上分,可以把描写分为几类?三类:

  ①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②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③景物描写(本课重点)

  (4)怎样才能让笔下的景物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呢?先看课本53页《春》第4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他采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

  ①生齐读后自由回答。

  ②师小结:这段文字作者采用从上到下的顺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突出春花竞放的动态;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来突出花色艳丽;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突出野花的多和亮丽;借用联想来突出花的繁茂;通过味觉来写花香(花里带着甜味儿)通过动静、虚实、高低、多个角度,集中笔墨描写春花这一景物,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五彩缤纷、立体感极强的优美的“春花图”画面。

  (5)欣赏完作者精彩的描写之后,老师请同学们用叙述的语言把这段文字的内容表达出来。(生完成后交流)

  (6)对比以上两种表达方式我们可以看出面对同一描写对象,要使它鲜明、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采用哪种表达方式更好呢?

  明确:描写。因为叙述平淡、直白,描写具体形象。

  (7)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能总结出几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明确:描写景物的方法:

  ①加修饰语即有你所描写的景物前加上一些表性质、颜色、状态的词,把景物写活。

  ②运用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可以把景物描绘得更加形象。

  ③融入作者的感受即情景交融。写作中只有抒发真情实感才能深深打动读者,引起他们的共鸣。

  (8)方法找出来了就要学会运用,接下来我们就用这几种方法完成景物描写的片段练习。老师出示用叙述表达方式所写的内容,学生用描写的方式改写。

  ①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是乌云。

  ②再往上,就是晴空。这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垂向草滩,草滩上有山峦。

  ③而我的脚下是公路。一幅多美的画卷啊!

  学生完成练习后,老师点评,并出示原文内容让学生比较,进一步体验景物描写的方法。

  (9)作业:根据课堂时间灵活完成。

  老师出示两幅图画,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分组完成写作训练。

  要求:

  ①认真观察

  ②抓住景物的特征

  ③运用描写方法

  完成后点评,小结。

  3、板书:

  什么是描写?

  描写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人、事、景、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

  2、从描写对象上分,可以把描写分为几类?三类:

  ①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②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③景物描写(本课重点)

  ①加修饰语

  3、写景物的方法:

  ①运用修辞手法

  ②融入作者的感受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5

  回顾本组内容,说一说《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场景。

  一、学习目标

  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3、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感。

  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课时安排:

  3课时(自学1课时+自展2课时)

  三、写前指导

  A、欣赏童年的文章,激发情趣:

  1、《童年趣事》:每一个人都有童年,童年有喜有乐,有苦有笑,而我的童年,做出来的事情非常好笑。记得,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妈妈给我买回来一只大公鸡,我非常喜欢它,经常和它玩,喂它食。突然有一天妈妈要把大公鸡杀死,我不让,妈妈说;“你如果能让大公鸡下蛋,我就不杀它”,我说,“行”,我就给公鸡每天喂五顿食说“大公鸡呀,大公鸡呀,大公鸡呀,你快点下蛋吧。”

  可是都五六天了它还是不下蛋。我就从厨房拿来一个鸡蛋放在鸡窝里,第二天,我装作去给鸡喂食的样子,发现了鸡蛋,我就高高兴兴的说,“公鸡下蛋了,公鸡下蛋了,今天种午就吃炒鸡蛋,”妈妈同意了。中午把鸡蛋打开时,发现鸡蛋清不出来,扒开一看,原来是个熟鸡蛋,但是妈妈还是没有把大公鸡杀死。现在我已经小学六年级了,想起那个熟鸡蛋,我就忍不住笑出声来。还有一次上课想起这件事,忍不住笑出声来,还被老师罚站了呢。

  2、〈童年的回忆〉提起童年,不由得让我想起快乐的童年。在我童年里有很多快乐的事情,说不清是那一件,实在是数不胜数啊!在上幼儿园的时候,那是美好的时光,有趣的玩耍,天真的一举一动都是自由的,因为没有作业,没有负担,只有一天玩得高兴那才是胜利的一天。不过有一件事情让我永远忘不掉,深深的可在我的脑海里。事情是这样发生的。在一个充满阳光的下午,我们有的小朋友在玩跳跳床,有得玩滑滑梯。小朋友玩的火热朝天的时候,阿姨们让小朋友上教师室发苹果吃,正当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堆在门口时,我正好跑了过去,我刚到门口时,一位小朋友碰到在地上,他说是我推的,我又不敢说话,我站在一旁看着,老师围在他身旁又是说这又是说那,联系家长,我害怕极了,不停地流眼泪,以后的事情家长处理了。

  第二天,我不爱去幼儿园了,也特别的害怕,本来就不是我推的。从那以后,我每天上幼儿园时都在流眼泪,不出声。不想去也没办法,因为爸爸妈妈上班,家里没人,我只好去幼儿园,在门口我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目送妈妈的背影,我就怕有人说:“他是我推的。”

  3、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趣、天真、可爱……)

  B、打开记忆,回忆童年:

  1、我们的童年生活也有很多有趣、天真、可爱的故事,静静地回忆一下,自己轻轻地说一说。

  2、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

  课堂评价:

  (1)有没有把事情说清楚。

  (2)有没有把事情说具体。

  3、学习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

  C、课堂交流,分享童年:

  1、每个学习小组评选最难忘的童年故事。

  2、各个学习小组轮流在班内交流最难忘的童年故事。要求:一位同学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其他的同学说说推荐的理由。

  3、师生共同评议说得是否清楚、具体,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D、修改提高,难忘童年: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改,把童年故事说得更清楚更具体。

  2、尝试把学习小组内各个同学的童年故事,连起来,变成一个有趣的童年历程。

  3、班内交流。

  四、写作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品味了《童年》的文章。我们想到很多,好像也看到了很多。现在让我们一起分享同学们写的童年故事吧。

  二自由交流,拓展思路:

  过渡:现在,咱们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说说你们在童年时代的'有趣的事情。所说内容不限,可以写童年时代发生在学校的趣事,也可以写发生在家里的趣事,等。只要是觉得有趣的事情就行。一位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同学们可要听仔细了,他的童年趣事,到底有趣在哪里。(老师随时参与各小组中,分享大家的趣事,并认真观察,适当、及时地给予必要的点评。)

  三大组交流,评价指导:

  1、让四人小组推荐代表,说说他那有趣的童年往事。要求把故事的过程说具体清楚。

  2、组织评价。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评价:“他说的童年往事是不是有趣?”“他是不是把故事发生的过程说具体清楚?”或者“你说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赏?”“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听清楚?”“你对怎样说得更好有什么建议?”等。

  四草拟片断,渗透写法:让学生把的童年故事写下来,让老师和更多的同学分享。先让学生写一个自己认为最有把握写好的片断。教师巡视,发现典型。

  写好之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着看。教师选择典型的例子,组织全体学生展开评价,可以欣赏写得好的地方,也可以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

  五小结谈话: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的眼前呈现出许许多多有趣的童年往事,如梦如画,丰富多采,充满着天真无比的童趣……由于时间关系,大家还没有把全文写完,下课后继续写完,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让老师分享你们的童年趣事。

  六展示典型,组织讲评:

  1、教师事先从学生的初稿中发现典型。

  2、导语:同学们,老师阅读了同学们的作文,就好像走进了你们的童年,感受到大家童年的纯真和美好。

  3、展示优秀习作,让作者朗读。(张贴)

  4、师生共同评议。

  七小组交流,互评互改:小组互相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读自己的习作,先指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和不足,然后让其他同学评一评优缺点,提出修改建议,写成习作。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涵泳阅读性课文,品味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4、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2、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2分钟)

  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读文生情整体感知(8分钟5+3)

  1、配乐朗读,思考: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读,我也仿佛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许多道理,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以上两个问题。)

  2、反馈、点评、小结:

  (1)我们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归结为“和美”(板书)

  三、研读入境合作讨论(10=5+5)

  (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讨论)

  1、展示:(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小组口头)

  (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班上书面)

  2、划分4人小组、要求:①个人见解独到、精彩,每人欣赏一个人。

  ②小组观点一致:中心、补充、记录、发言代表

  3、(5分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4、(5分钟)反馈、小结。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7

  一、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识自我,展现自我风采,树立信心,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2.用普通话口齿清楚地介绍自己,发言时态度大方。能根据不同的目的调整说话的内容和方式。

  3.在介绍自我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要求尽可能集中、明了、简洁地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力求写出一点新意。

  二、活动指导与建议

  1.可以把全班同学先分成若干个活动小组,让同学们在小组中介绍自己。然后由各小组推荐几位同学在全班作自我推荐或自我介绍。“模拟面试”,可以由几位同学或老师扮演考官,并事先准备一些与招聘内容有关的问题。

  2.本单元的三项活动同样是作自我介绍,但是目的却不尽相同。活动一,目的是让新同学尽快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此,介绍要尽可能地全面,说出自己的个性特点。活动二,是学生为了承担某项工作而作的自我介绍,所以要重点突出,就自己从事该项工作的优势作集中阐述。活动三,是让学生在假设的场景中作自我推荐,趣味性、目的`性强,重在在双方的对话交流中展现自己的风采,文明得体地应答。

  综合性学习应该是学生的一次自主性活动,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选择、设计和组织,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不过,鉴于本次活动是中学阶段的第一次,教师可以多一些监督和指导。

  4.无论进行哪一项活动,每位同学在自我介绍后都应留出一点听众提问的时间。这一方面是为了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互动空间。

  5.可先布置口语交际要求,只准打腹稿或列提纲,不得写成书面文稿;在完成口语交际练习的基础上,再布置写作练习。

  6.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创造良好的说话环境;写作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注意怎样选取合适的角度来表现自己,如突出个人的某一方面特点,或多角度介绍自己等。务必强调要写出新意、写出个性。

  7.建议在两周内完成本单元学习任务。其中课内占4课时(2课时口语交际,2课时作文及讲评)。

  三、活动评价

  教师可根据口语交际和写作练习的具体本情况,给出分数。

  1.口语交际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一、参与意识;二、说话的内容和方式。

  2.本次作文可以从两点评价:一、语言表达是否通顺;二、文章是否有新意,是否写出了个性。第二点可以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新意既可以是对全篇文章而言,也可以是对一句话、一个词语而言。

  3.建议从第一次作文起,为每个学生建立写作档案,以便如实、全面了解学生七至九年级阶段的写作发展水平。

  四、有关资料

  1.语言是个工具。掌握工具要靠练,练才能熟,熟能生巧。练什么,怎么练呢?

  语言首先是口耳之事,因此练口、练耳是基础。语言还是文字之事,所以在口耳训练的基础上还得练眼、练手。

  过去教语言,往往忽略口、耳,只注意手、眼。这是砍掉植物的根而希望它开花的办法。充其量这叫插瓶,也许能开两朵花,然而开不多,也开不久。

  练口,要从发音练起。要从小训练发音准确、清晰。发音含糊,拖泥带水,把词句中的某些音节“吃掉”之类的现象,必须纠正。要练读,大声地读。字读得对,句读清楚,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语气神情,才算合格。要练说话,要求说话一字不苟,清楚完整。说稀里糊涂的话,说半截话,都应当纠正。“这个,这个”“那个,那个”“嗯”“啊”之类的东西,应当避免。进一步要求说话爽朗流利,有条理。所答非所问,拖沓重复,漫无边际,语无伦次等等现象,都应当纠正。

  2.说话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在现想现说的情况下,准确、简明、流利、动听地说整段整篇的、连贯的话语能力的教学活动。通过说话教学,能够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接收能力,活跃思想,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说话是运用有声语言通过口耳进行交际的语言形式,具有自然性和浓郁的生活色彩。一般讲,说话中,短句多,长句少;自然句多,严密句少;并常运用语音的音高、音长、音强、音色来表情达意。进行说话教学,必须充分注意说话本身的本质特点。说话教学的具体目标是:发音准确,口齿清晰,语调受听;说话有实在的内容和明确的观点,意思集中,前后一贯,不散漫,不离题;用词妥帖,语句完整,句式灵活,无语法错误;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实现说话的要求;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先想再说,敏于表达,不讲粗话。说话教学可以分为独白体说话教学和会话体说话教学。独白体说话教学可以采用指导学生看图说话、复述、转述、讲故事、口头作文、演讲等教学方式;会话体说话教学的方式主要有对话、讨论、辩论等。说话教学还可以与读文教学、写作教学和课外语文活动相结合,随机进行。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8

  一、复习导入:

  秋天是个多情的季节,最易让人产生怀念之情,尤其是当秋菊怒放时。今天,让我们继续陪同作者去看菊怀人吧!(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对作者史铁生的遭遇和经历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谁用简洁的语言和我们分享一下你上节课的收获。

  二、读文感受母亲的忍。

  1、当作者这样对母亲喊叫时,母亲是怎样的反应?她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出示课件: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生读)请大家再默读这句话,对于“扑”“抓”“忍”。你是怎样理解的?

  ①母亲“扑”下去的会是什么?

  ②抓住学生的手问:“母亲抓住我的手”,“抓”住的仅仅是我的手吗?

  ③请再默读这句话,看看母亲“忍”住的除了哭声,还有什么?请大家再回到课文当中,找一找,看看母亲哪些忍的细节让你感动?圈一圈,画一画。简单批注

  预设一:忍住病痛

  师:你们知道肝癌有哪些症状吗?带着你们的体会再读母亲的话。

  预设二:三个悄悄

  1、“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

  2、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3、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预设三: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拓展:

  1、“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陈毅《冬夜杂咏·秋菊》)

  2、“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

  3、菊花“苗可以菜,花可以药,囊可以枕,酿可以饮。”(宋《全芳备祖》)

  通过老师刚才的介绍,现在你对母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看菊花是不是有了更深的理解了?(生自由交流)

  2、师生合作读,“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邻居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孩子们,多少年过去,儿子终于明白母亲那句没有说完的话。你们读懂了吗?你能替她说完吗?

  3、一起来读读描写菊花的句子。

  下面同学就结合这句话,可以小组合作,好好讨论讨论,可以自己思考,他们究竟懂得了该怎样好好儿活?

  4、出示照片,读读他在《病隙碎笔》中的这段话,看看他对“好好儿活”的理解到了怎么样的一种境界。

  (出示课件读: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师:对这样一位作家,因为他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我愿意郑重地向大家推荐这几本专著——(课件出示:推荐书目:《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

  5、同学们,咱们再来看看课题,史铁生怀念的究竟是什么?再读课题。

  板书设计:

  9、秋天的怀念

  我(俩)(们)暴怒无常好好儿活

  母亲扑抓忍

  相信各位同学和老师已经适应新学期的生活,上文为大家推荐的七年级上册语文一单元教案的内容,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9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带着美好的情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

  2、能品赏散文精彩生动的语言,加以点评与积累,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

  3、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力求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

  4、能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状物抒情的写法。

  5、能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确定各种主题并展开相应的探究活动。

  6、能积极参与说话活动,使语言具有针对性,有吸引力,打动别人。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春》2课时

  《三峡》1课时

  《济南的冬天》2课时

  《夏》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1课时

  单元专题小结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描写大自然的。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这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蕴涵着作者真挚而又浓烈的情感。色彩明丽、诗意盎然的《春》就是一曲春的颂歌;《济南的冬天》,山美,水美,树美,雪美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三峡》篇幅虽短,却充溢着对大自然的叹服和赞美之情;《夏》用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赞美作者心目中黄金的夏季。《古代诗歌四首》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精美的景物描写、独特的思想感情,让我们与诗人同喜共悲。

  学习这个单元要指导学生欣赏美的景物,体会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以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本单元的诗文文质兼美,是绝佳的朗读材料,要在朗读中体味感情。

  本单元的写作目标是要求学生带着对大自然的爱与敬畏,走近大自然,去观察,去感受,把观察到的景物和内心的感受写出来,具体、生动,就会是一篇感染人的好文章。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

  明确单元专题含义(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导语:明确任务听讲

  2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阅读、做好批注。教后反思

  3布置活动:谈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准备35分钟,然后口头作文,注意要说出真实而独特的感受,若能情景交融就更好。讨论,结合阅读提示,谈谈自己对四季的理解。

  第二块:

  了解单元大概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

  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

  3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探究中外文学作品春夏秋冬所蕴涵的生活哲理等等)讨论、组建学习小组

  第三块:

  确定单元活动方案(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如从四季中选取感兴趣的专题,收集各方面的材料,编制一期春意常在、冬日浪漫、秋日私语等为主题的壁报或网页、组织一次散文朗诵会等。)讨论、交流

  第四块:

  学习评价(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一)出示评价内容:

  1、你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吗?

  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

  3、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

  4、你能品味散文中优美、诗化的语言并做了一定的摘抄吗?

  5、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

  6、你参与了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的探究活动吗?自我反馈

  (二)小结:自我小结、评价。

  十四、春

  朱自清

  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一课时

  一、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大屏幕出示春的六幅画面,打乱次序。)

  屏幕上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

  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板书或投影)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二、研读与赏析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

  [问题组]

  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好词好句)

  c、读一读,读出情。

  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明确]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来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是一种幸福,并含有深情的感觉。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从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五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朗读。

  [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

  ②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看画面朗读,背诵。

  三、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a.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b.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c.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明确]

  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②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互相交流。

  四、作业:

  1、《我看秋天》,仿照《春》写一篇作文,字数600以上。

  2、整理所收集的关于春的诗文。

  3、练习:一、三

  五、教后反思:

  十五、三峡

  郦道元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重点:

  朗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学习抓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如果你曾去过三峡,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

  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1、正音:

  阙(quē)叠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素湍(tuān)绝巘(yǎn)长啸(xiào)属(zhǔ)引哀转(zhuǎn)

  2、全班齐读课文一遍。

  三、研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为训练重点。

  第1自然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矿襄陵[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讨论:沿溯阻绝,朗读的时候怎样停顿,才能把意思传达得更准确?

  第3自然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讨论:清荣峻茂,朗读时该怎样停顿才能准确传达文意?

  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晴初,初晴;旦,早晨。]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畅读全篇:

  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妙处。

  1、全班再次齐声朗读一遍;

  2、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如今所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可能的话,展示今日三峡风貌图。引导学生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方面比较发现。)

  五、品读课文,

  体会本文片言万语的精炼及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讨论:1.全篇只几百字,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柏,请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找出文章中的对偶句和韵脚。

  3、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无,实则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会怎么样?

  六,熟读成诵:(可让学生当堂背诵。)

  七、作业:

  1、练习:二、三;

  2、《训练册》

  八、板书设计: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

  三峡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水: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九、教后反思:

  十六、济南的冬天

  老舍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②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10

  学习目标

  1、知道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的有关文学常识。

  2、体会到文章的讽刺寓意,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

  学习重难点

  重点:熟悉寓言这种新的文学体裁。

  难点:领悟到盲目自高自大的可笑性。

  知识链接

  寓言: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类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学法指导:

  1、阅读寓言故事,不能只看其表面意义,一定要深度咀嚼其中所寄寓的意义。许多故事你看后也许会会心一笑,或觉得其荒诞,或觉得其滑稽,但请千万别忘了以其反思自己的人生,也许它所讽刺的幽灵还徘徊在你的头上

  2、要有意识地对比西方寓言故事和中国传统寓言故事的异同,以便于加深对寓言这一文学体裁的`理解。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写法很巧妙。一开始就用“ ”来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实际上他心底的秘密是“ ”。

  2、《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所著,搜集所有古希腊民间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篇。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

  1、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2、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

  1、通过对文章的梳理,你一定懂得了自高自大者的滑稽与可笑,可有人认为,自高自大只是一个人的性格问题,如尼采如此自负,自诩是太阳,但他无疑还是一个伟大的人。与同学们讨论讨论,各抒己见,看看大家是如何看待自高自大这一问题的,并据讨论结果写一篇不低于三百字的讨论结果。

  课堂检测

  1、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

  参考答案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1、想知道;想得到。

  2、伊索;三百五十七。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

  1、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2、第一问是探询;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

  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

  1、略。(言之有理即可)

  课堂检测

  1、略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11

  一、学会审题

  (一)抽丝剥茧法

  所谓抽丝剥茧法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就是指逐字逐句地审读作文要求,每读完一句,就想一想这句话提出了哪些作文要求的一种审题方法。

  例1:习作要求

  每个人的成长中都会犯一些错误,认真、冷静地去看待它们,我们就会感受到成长的快乐。选其中的一件事写下来,事情记叙要完整,表达真情实感。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1、提示本次习作是和我们成长中犯过的错误有关,在错误中吸取教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2、要求我们从成长中犯过的错误中选择一件事情写,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3、自己拟定题目,字数要求不少于400。

  (二)速记口诀

  审视要求需仔细,一字一句不放过。列出要求有几项,逐个落实不出错。

  练习:18页写作实践

  (三)分析题眼法

  在审读作文题目的过程中,抓住最关键的词语,并围绕这个关键词来分析题目要求的审题方法。

  例1:童年趣事

  例2:习作要求

  请以“好朋友二三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介绍一下:你最好的朋友,突出他(她)的性格特点,字数不限。

  二、如何写景

  (一)认真审题,确定特点

  (二)选择景物

  (三)综合运用多种手法:顺序、修辞、正侧、虚实、动静、联想想象、五感……

  三、五感法

  例1: 我最爱的水果——西瓜

  西瓜是夏天最常见的水果之一,也是我最爱吃的水果。

  西瓜长得又大又圆,表皮是绿色的,切开后,里面的果肉红红的,还嵌着一颗颗黑色的籽。每次爸爸切西瓜时,我都在一旁急切地等待着,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西瓜,一边不停地咽着口水。当我捧起一块西瓜,一口咬下去,真是太美味了!我狼吞虎咽地吃完一块又吃一块,直到肚子变得圆鼓鼓的,罢休。

  运用五感法,秒变高级作文

  我最爱的水果——西瓜

  夏天的水果种类丰富,而我最喜欢的就是西瓜。

  西瓜又大又圆,像个篮球一般大小,它的表皮是翠绿色的,上面还有几条深绿色的条纹,好像穿着一件条纹衬衫。在它的顶部还有一条“小尾巴”,那是它的藤,远远看去,仿佛扎着一条细细长长的小辫子,有趣极了!挑选西瓜也是一门学问呢!得先摸摸西瓜的'表皮,表面光滑,纹路清晰的是好瓜;再捧起西瓜轻轻拍一拍,如果发出“嘭、嘭”的清脆声,并且捧瓜的手有颤动的感觉,则是成熟的西瓜。每次爸爸切西瓜时,我都在一旁急切地等待着。被切开的西瓜露出红彤彤的瓜瓢,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十分诱人。我迫不及待地捧起一块西瓜,一口咬下去,那甜蜜的滋味从舌尖蔓延,清甜的西瓜汁顺着喉咙往下流,令人顿觉清凉舒爽。我狼吞虎咽地吃完一块又吃一块,直到打了个响亮的饱嗝,我才摸着圆鼓鼓的肚皮,满足地倚靠在沙发上开始闭目养神。

  四、抛砖引玉

  写秋天天气的变化——先写夏天的炎热、多雨,然后写入秋后的大高气爽,秋色宜人。运用对比手法来描述季节的变化。

  秋天自然景物的变化——调动多种感觉器官,从视觉、嗅觉、触觉等角度来描述夏末秋初自然景写物的色彩、气味等变化,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写秋天人们着装的变化——从人们的穿戴由薄到厚、由少到多等角度。运用对比手法来描述季节的变化。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12

  一、学习目标。

  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3、积累咏月的诗词。

  二、学生活动。

  1、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2、小组评析其它咏月的诗词佳句。组长记录有价值的赏析,综合成一篇赏析短文,全班交流。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十五夜望月》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赏析《十五夜望月》。

  教师印发《十五夜望月》的赏析文章,让学生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哪些地方特别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

  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三)诵明月之诗。

  小组之间把准备好的有关“明月之诗”的小卡片,相互交换赏析,组长记录学生的赏析或评价,大家动手把有价值、有个性的见解综合成一篇赏析文章,全班交流。

  (四)思维训练。

  用媒体展示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中望月等)学生对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进行联想。

  (五)学生小结。

  你认为这堂课好不好?说明原因。

  这既是使学生总结所得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所需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学生即使否定了这堂课,教师也要辨证地接受学生的否定。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13

  学习目标

  1.熟读,理解课文,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素养。

  3.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学习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4.理解文本主旨。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体会现代汉语与古代语法之间的区别。

  难点:把握文章主旨,并理解“狼”这一形象在古人思维中的意义。

  知识链接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学法指导:

  1.该篇文章是一篇小故事,趣味性强,相信同学们一定喜欢,建议同学们去看多的《聊斋志异》小故事。2.在阅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关注部分文言词汇,如:止、敌、顾、前、去、犬、意、洞、隧等。可通过工具书或互联网对这些字的古字形进行分析探讨,便于加强掌握。

  一、课前预习 基础梳理

  【字音梳理】1.分别给下列加横线生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1)眈眈相向 A.dān B.chén

  (2)苫蔽 A.zhàn B.shàn

  (3)少时 A.shǎo B.sáo

  (4)弛 A.cǐ B.chí

  【字词解释】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1)目似瞑( ) (2)意暇甚( )

  (3)屠自后断其股( ) (4)乃悟前狼假寐( )

  (5)缀行甚远( ) (6)两狼之并驱如故( )

  (7)一狼乃从( ) (8)屠大窘( )

  【文学常识】3.蒲松龄(1640-1715)字 ,一字剑臣,别号 ,世称 ,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 。

  二、独立思考 课文初探

  1.借助注释初读课文,然后合上书,尝试用自己话讲述该故事。

  2.请你逐段分析本文,简要阐述各个段落所描写的内容。

  三、集思广益 合作探究

  1.同学们,本文情节波澜起伏,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和动词的合理使用生动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请同学们互相合作,将这系列动作描写与动词找出来进行分析。

  示例:“缀行甚远”、“并驱如故”一个缀字与一个驱字,生动表现了狼的贪婪与凶狠形象。

  2.搜集与狼相关的成语,看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与同学共同搜集狼的有关资料,看看狼的真实形象是怎样的,并说说你的收获。

  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意义或用法

  (1)顾野有麦场( ) (2)屠乃奔倚其下( )

  (3)乃悟前狼假寐( ) (4)屠暴起( )

  (5)以刀劈狼首( ) (6)盖以诱故( )

  2.下边句子中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是( )

  A.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C.狼亦黠矣,而倾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说明其中的语法现象,并翻译该句子

  (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参考答案

  一、课前预习 基础梳理

  1.(1)A (2)B (3)A (4)B

  2.(1)闭眼;(2)空闲;(3)大腿;(4)睡觉;(5)紧跟;(6)原来;(7)跟从;(8)困窘急迫

  3.留仙;柳泉居士;聊斋先生;《聊斋志异》

  二、独立思考 课文初探

  1.略。

  2.第一段描写了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是故事的开端;第二段写屠户畏惧狼,两次投骨不能摆脱狼的追踪,表现了屠户的谦让和狼的贪婪。第三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情急之下的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第四段讲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警觉和狡诈艰险,这是故事高潮和结尾。第五段发表议论,点明主旨,说明人类的聪慧将永远战胜邪恶势力。

  三、集思广益 合作探究

  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不前二字表现了畜生的谨慎,眈眈又表现了狼的凶恶。“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等都表现了狼的狡诈,“惧”“投以骨”“复投之”表现了屠夫的害怕和侥幸心理;“顾”“倚奔”“弛”“持”等,变现了屠户决心斗争的'觉悟。“暴起”“劈”等动作描写表现了屠夫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2.成语如: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狼吞虎咽等等,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邪恶狡诈形象,通常用其形象表现恶人或邪恶势力。狼实际上是一种十分有特性的的动物,它们群居,拥有十分团结的力量,它们对自己的配偶忠诚,护犊爱幼,这是在人类世界中都值得深为赞赏的品质。如此看来,狼并非是一种十恶不赦的动物,我们对它也存在着片面的看法与误解。故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

  课堂检测

  1.(1)看见 (2)于是 (3)才 (4)突然 (5)用 (6)用来

  2.C

  3.(1)前进,形容词用作动词。翻译:狼不敢前进,瞪着眼朝着屠户。

  (2)像狗一样,名词活用作状语。翻译: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其中的一只像狗一样坐在前面。

  (3)打洞,名词用作动词。翻译: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想钻洞进入来攻屠户的后部。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14

  第一单元 成长的历程

  复习目标:

  1、识记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和作者作品。

  2. 学习运用所学的文学知识解答问题和写作文。

  3、赏析优美词句

  4. 积累文言文知识,会背诵默写《童趣》。

  复习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成语的正确使用;赏析文中的优美词句和识记重要的文学常识。

  2.感知文意,概括要点。

  3.掌握欲扬先抑等常见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4.掌握重点文言词汇的意义及用法。

  5.口语交际:这就是我。

  复习过程

  一、基础积累(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到黑板板演)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透明的翅 shōu liǎn ( ) 了。

  (2)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 xuán téng ( )。

  (3)我的心在shòu gǔ lín xún ( ) 的胸腔里咚咚直跳。

  (4)那座悬崖就sǒng lì ( ) 在空地的另一边。

  (5)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 pán qiú wò lóng ( ) 般的枝一干,不断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2.补全下面的四字词语。

  瘦骨(  )(  )  头晕(  )(  )

  小心(  )(  ) 心惊(  )(  )

  一丝(  )(  ) 忍俊(  )(  )

  (  )(  )大物 明(  )秋(  )

  夏蚊(  )(  ) 鹤(  )云(  )

  3.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1)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

  (2)因担心灾祸临头而惊恐不安的样子。(    )

  (3)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

  (4)忍不住笑。(    )

  (5)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

  4.背诵默写。

  (1)余忆童稚时,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_______________。

  (2)昂首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连词成话:请至少运用下面三个词语,并运用一种修辞,写一段连贯的话。

  忍俊不禁、小心翼翼、怡然自得、心惊肉跳、庞然大物、一丝不苟

  二、回顾文章写作技巧

  (一)象征

  象征手法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形式,借助某一种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诗歌中的“海” “山”都具有象征意义,它们各自象征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伏笔

  悬崖只有二十米高,小伙伴们都能顺利的爬上,为什么“我”爬不上?

  从前文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这样就为下文埋下伏笔。

  (三)思想主题

  每篇文章都有它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有的是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有的是议论点题,有的是直接抒发感情……我们读一篇文章,就要读懂其中的思想内涵。回忆《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表现的中心思想,思考它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四)先抑后扬

  先抑后扬是文章的一种写法,在我们第一单元中所学的课文中,哪篇文章运用到了这种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借景抒情

  从未见过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的`生长。作者借紫藤萝抒发了什么情感呢?

  (六)开篇点题

  开篇点题是文章的一种写法。在《童趣》中,就开篇点题,并且总起全篇。

  下文的三件事都是围绕开头的“ 物外之趣”展开叙述的

  三、赏析优美词句

  (一)品工笔写景之妙句: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2、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像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二)品人物描写之妙词:

  1.找出课文中描写“我”爬下悬崖走第一步时的动词,并分析其作用。

  2.父亲指点“我”爬下悬崖时,“我”的心理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四、文言文复习《童趣》

  (一)内容复习

  这篇文章,以( )为中心,回忆了童年时代“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 )件趣事。从文中描述看,第二、三段的情趣是建立在细致观察和( )基础上的。

  1、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的三件趣事,请用简短的文字加以概括。

  2、作者把这种趣事称为“ ”。

  3、作者是怎样获得“物外之趣”的?

  (二)字词过关

  1、考考你:解释加点的词

  (1) 明察秋毫 (2)故时有物外之趣。 (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6)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7)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8)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9)鹤唳云端 (10)使之冲烟而飞鸣。

  (11)蹲其身,使与台齐。 (12)以草为林。(13)神游其中。

  ( 14)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15)驱之别院。

  2、一词多义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

  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句子翻译

  (1)故时有物外之趣。 (2)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4)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5) 鞭数十,驱之别院。

  五、口语交际:这就是我

  1、新学期开始,大家都进入了新的班级,面对新的同学和老师,要想让大家尽快地认识自己,就得做一个有个性的自我介绍,让大家一下子记住你。首先要准确认识自己,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然后用个性十足语言表达出来。下面就请你为要在第一节语文课上做的自我介绍准备一段发言稿吧。(100字左右)

  2.新班级马上就要组建班委,考虑一下自己可以为新集体做些什么,可以胜任哪方面的工作。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拟一份简明的发言提纲,大大方方地推荐自己吧。

  3.班级组建学生社团,现在文学社正在招聘成员,请你为自己写一份推荐稿吧,希望凭着你的才华和对自己的介绍能被录取。(100字左右)

  六,拓展阅读

  阅读理解《心许子午兰》

  详见配套练习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15

  教学步骤:

  一、学习《沁园春·雪》

  (一)导入新课

  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高塬,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沁园春·雪》。

  (二)整体感知,品味全词

  1、引导学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播放录音,学生看书听读,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初步感受词的意境。

  3、上阕写北方的雪景,祖国江山有哪些可赞之景呢?“望”字领起下文,望到了什么呢?作者是怎样由眼前的实景,写到想象的虚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出“江山如此多娇”的?

  4、下阕写无数英雄竞折腰,“折腰”的意思为鞠躬、倾倒。哪些英雄为之折腰呢?对他们,作者用了一个“惜”字,惜什么?

  5、作者为什么以议论评说古代帝王?(为引出下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6、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否找到了答案,答案是什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三)梳理归纳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二、学习《卜算子·咏梅》

  (一)由介绍词牌“卜算子”和题目“咏梅”导入。

  (二)听范读,感知《咏梅》这首词。

  (三)诵读、点拨、赏析

  1、请学生试读,略评

  2、点拨分析

  ①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梅是怎样开的?通过哪个词表现出来的?梅花的美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梅花在冬季开得那么傲然艳丽,装扮我们的冬天,给我们以力量、鼓舞。春天又将会怎样呢?像《春》中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吗?是通过哪些词表现出来的?在你的眼里梅花是什么样子的?

  ③此词用的是什么手法?词的意境美在哪里?

  ④对比赏析陆游的词。

  A、疏通全词大意。

  B、看看陆游笔下的梅花是什么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词的境界如何?

  C、两首词的'相同点在哪里?

  (a、都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b、都写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c、都写了梅花的高尚品质。)

  D、两首词的不同点在哪里?

  (a、形象不同。陆游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打击摧残的形象。毛泽东词的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向上的形象;b、感情基调不同。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陆游的词是低沉孤高的。)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2-06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通用13篇)07-28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考试试题11-27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11-04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通用9篇)02-1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 教案02-03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12-22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05-08

一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案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