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复习教案(通用7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九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时间:2022-04-21 16:11:09 九年级 我要投稿

九年级语文复习教案(通用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九年级语文复习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九年级语文复习教案(通用7篇)

  九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1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一复习生词

  二背诵最后一段(共两句,最后是省略号)

  三课文中作者的感情是自豪、赞美,体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四、抄写窗外安静的句子。(读书读得认真)

  五、字音、字形傣昌戴(戈)舞()

  六、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美丽、团结)

  第二课

  一、生词

  二、课文感情:热爱大自然,大自然给我的们生活带来了乐趣。

  三、课文写了哪两件事?(第一件: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第二件:我发现了草地会变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四、草地为什么会变色?(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五、一本正经:很庄严,很严肃。引人注目:引起人的注意。

  第三课

  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生词

  三、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这段写了什么?(天都峰又高又陡)

  四、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

  五、多音字

  SI似乎互相

  似相

  SHI似的相片

  园地一

  一、我的发现

  真假好人发现晃眼朝阳

  假放假好爱好发头发晃摇晃朝朝向

  二、背《小儿垂钓》

  三、记住“读读认认”里的生字

  四、用下面两个词造句十分:好像:

  第二单元

  第五课

  一、读课文

  二、写生词

  三、注意易错的字:步胸或低

  四、把课文描写灰雀的句子背下来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非常惹人喜爱)

  五、列宁是怎样对待小男孩儿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列宁尊重、爱护小男孩,小男孩是一个诚实天真的人)

  第六课

  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会写生词

  三、易听写的词:摆弄清准备胶卷杂志社

  四、高尔基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男是一个怎样的人?(高尔基关心

  爱护小男孩,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

  五、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什么?(从高尔基和小男孩两个方面去回答)

  六、高尔基的三步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第七课

  1、熟读课文

  2、听写词语

  3、容易错的字:旅考遗

  4、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坑,可它为什么没得卧进去呢?

  5、李四光是一个怎样的人?(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好品质)

  6、课后资料袋两朵彩云

  园地二

  一、引用人物对话的不同形式

  二、背五句名言,并增加几条,会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三、我会填读记四、《闻鸡起舞》意思,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第三单元

  第九课

  一、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二、解释

  萧萧(风声)挑(捉)篱落(篱笆)九月九日(重阳节)山东(华山以东)独(单独)异(别的,其他的)逢(遇到碰到)倍(加倍)

  遥(遥远)

  三、诗句意思

  (诗人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作者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地思念家乡亲人)

  第十课

  一、课文

  二、词语

  三、课文的写作顺序(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四、找出课文中描写心情的有关语句

  (1、我们精心做着……

  2、我们依旧快活……

  3、风稳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4、我们都哭了……)

  五、背课文40页第二自然段

  六、抄写一些描写心情的词语

  七、有关风筝的介绍

  第十一课

  一、读准字音:匙缤扇频裳

  二、词语

  三、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秋雨的?(色彩、气味、动植物准备过冬)

  四、背第三题的两个比喻句

  五、收集描写秋天的词句

  第十二课

  振动歌韵叮咛掠过歌吟辽阔音乐厅绽开匆匆

  园地三

  1、背写表示词语

  2、背对对子

  3、复习我会填

  4、用关联词填空

  1、()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累坏了。

  2、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我们依然快活。

  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

  一、字音(凌绽灼燥)

  二、词语

  三、背课文第2自然段

  四、说说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温度、光照有密切关系,跟昆虫活动的时间关系)

  五、会填下面的空格

  牵牛花()睡莲()蔷薇()烟草花

  月光花昙花

  第十四课

  一、读准字音:试闷几陌

  二、词语

  三、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得出了什么结论?(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结论是:我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会有辩认方向的能力)

  四、作者做试验分几步,哪几步?

  五、资料袋有关蜜蜂的知识

  第十五课

  一、字音:看(看守看见)磨(磨面磨刀)调(调皮调转)千里迢迢

  二、词

  三、列文虎克玩出了什么名堂?(做成一架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五、资料袋关于微生物的情况

  第十七课

  一、字音:阜仆

  二、词

  三、孔子和老子各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

  四、"学无止境"是什么意思

  五、孔子的名言背写

  第十八课

  一、抄写生词

  二、背第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反义词划出来。

  三、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第十九课

  一、抄写生词

  二、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赵州桥有什么特点?(雄伟坚固美观)

  四、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长度、宽度、建设材料、形状特点)这种设计有什么好处?

  五、画一画文峰塔(五层伞状结构顶上护栏尖顶)

  园地五

  1、背写反义词的词语

  2、背十二属相,会用十二属相写成语

  3、形近字组词

  4、多音字

  倒创爪长作溜乘杆

  九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学会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来描绘刻画人物。

  ⑵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个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

  ⑵通过本文看到当时西南联大怎样的校风、学风。

  教学重点

  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细节描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曾经有位记者采访金岳霖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汪曾祺听后立马反驳:“古有秦少游,今有双黄蛋,我汪曾祺还要排在后面呢。”

  二、作者介绍

  汪曾祺(1920~1997),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深受沈从文影响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三、解题

  从题目中我们能够得到什么信息?

  明确:写人文章,并且作者对主人公十分尊敬。(金先生是作者选修课的教师。)

  四、人物介绍

  金岳霖先生,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历任清华、北大、西南联大教授。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辑的研究,并培养了许多逻辑学者。

  五、简要介绍西南联合大学(多媒体展示图片)

  六、课文分析

  1、思考:作者写出了金岳霖先生怎样的个性?

  明确:有趣。

  2、问题探究:金岳霖先生的有趣体现在哪里呢?有哪一处或几处描写给你印象最深?请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问题的讨论。)

  3、多媒体课件以及板书配合归纳明确:

  金岳霖先生是位有趣的教授:

  1、奇特的外貌:帽子、姿态、眼镜、衣着。

  2、奇特的行为举止:在学生面前抓自己身上的跳蚤;养一只大斗鸡,同一桌吃饭;搜罗大梨、大石榴,与小孩比赛。

  3、独特的教学风格:

  提问方式别出心裁──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幽默的答问──以稀奇古怪的问题回答。

  稀奇古怪的提问。

  对话式教学──像苏格拉底一样,兴之所至、自由随意。

  4、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

  枯燥的学问──他觉得好玩沈从文给他出“小说和哲学”的讲题,他却得出结论说二者没有关系。

  5、对友情独特的珍惜:

  林徽因死后,他还给她过生日;林国达死了,他在课堂不再风趣幽默。

  6、对生活独特的热爱:

  “谁又能想到坐在平板三轮车上东张西望的老人是这样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介绍金岳霖与梁思成以及林徽因之间的友谊,从中体会金岳霖的重情一面。

  (多媒体展示三人合照。)

  概括金岳霖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金岳霖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口头作文训练:请你把有趣的老师描绘出来,注意抓住人物富有代表性的特点。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后请代表发言,学生猜。)

  小结:“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汪曾祺用精彩的细节写出了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展示了他独特的风采。每当那率真、怪诞又满腹经纶的金岳霖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就会有微笑情不自禁的挂上我们的嘴角。

  七、布置作业

  仿照本文把有趣的老师或同学写一写。

  九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小说阅读概述

  教学目标:

  1.明确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考试说明)。

  2.掌握小说阅读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江苏高考的命题特点。

  2.掌握小说阅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掌握小说阅读的策略。

  教学难点:掌握小说阅读的答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传统的高考命题中,很少对小说进行考查。有湖南卷《贝多芬:一个巨人》;有浙江卷《平面的生活》。之后,小说阅读风生云起,高考有海南、宁夏卷《林冲见差拨》,湖北卷《日月行色》,有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海南宁夏卷《二十年后》,浙江卷《乌米》。江苏也在出现小说阅读《侯银匠》,小说的考查已正式登陆我省试题,据相关专家讲,小说阅读将继续保持强化态势,我们需要认真备战。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小说的基本知识。

  二、介绍小说的基本知识

  (1)小说定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三要素”是命题的重心,下面介绍有关知识点。

  (一)关于“人物”要素。

  1.人物描写的方法:

  (1)从描写的内容分:

  ①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②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③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④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⑤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⑥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服饰及心理活动等细小环节或细微事件的描写。

  (2)从描写的角度分:

  ①正面描写(也就是直接描写)

  ②侧面描写(也就是间接描写)

  2.鉴赏人物形象的几个切入点

  ①从人物描写切入。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从肖像、神态,典型的动作、行为,个性化的语言,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中折射出来,因此,通过分析作者对人物的各种描写,能够发掘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②从分析故事情节切入。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要学会在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中把握住人物在诸多矛盾冲突中的动作、内心动机,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

  ③从分析环境角度切入。小说的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主要是社会环境。环境是小说存在的背景,为小说提供空间和时间范围,也是小说中人物活描写动的场所。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社会环境中的复合的因素,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善于从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走向,解读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关于小说“情节”要素。

  1.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2.情节的一般作用:

  ①埋下伏笔,前后照应;

  ②侧面衬托,烘托人物;

  ③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④贯穿全文,线索作用;

  ⑤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⑥总结上文,点明题意;

  (三)关于小说“环境”要素。

  1.“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也叫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场景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2.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

  (1)暗示主题;

  (2)渲染气氛;

  (3)奠定作品基调;

  (4)烘托人物形象;

  (5)推动小说情节发展;

  三、小说阅读策略

  在各式文学作品中,最普及最流行的体裁要算是小说,别林斯基曾说过,什么书最被人爱读和争购?乃是小说。同样,在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中,小说也有出现的趋势,以它为命题材料,用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既然大家如此关注它,那么我们该如何解答小说类阅读分析题呢?

  大家都知道,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个性鲜明,环境描写逼真,主题思想深刻,构思角度精巧。这样,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捕捉答题技巧。

  故事情节的把握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关于情节。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九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特点。

  3、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特点。

  3、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教具准备:教学方法:

  使至塞上

  1、作者简介

  2、题解

  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居河西节度使幕中。这首诗是出塞途中所作。

  3、课文分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查访军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作者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代的边关,像振翅北飞的大雁一

  样进入少数民族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边疆的沙漠浩瀚无边,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显得那么孤独,那么劲拔坚毅。那横贯沙漠的黄河上,落日正圆。作者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写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做到了情景交融。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沙漠中荒寂无人行,直到萧关才遇到骑马的侦察兵。侦察兵告诉我,河西节度使还在前线的燕然山。

  小结:

  这首五律写作者奉命出塞赴边宣慰查访军情,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作者把自己的孤寂的情绪与大沙漠奇特壮丽的自然景象融合起来写,写得气势雄浑,充满诗情画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作者简介。

  2、题解:

  王昌龄是盛唐的诗人,他曾因不拘生活小节,两次被贬,天宝年间他被贬为龙标尉。李白听到他的不幸遭遇,写下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3、课文分析

  杨花落尽子归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深春时节漂泊无定的杨花已经落尽,叫着“不如归去”的啼血杜鹃,声声凄切。景物描写渲染出凄苦哀愁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被贬的飘零之感、离愁别恨,切合当时情事,也融情入景。次句直叙其事,听说被表龙标尉,爬出涉水迁谪到荒远地区。悲痛愁苦之意不言而喻。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与共。我只有将自己悲痛愁苦的心情寄与明月,请明月传情给夜郎之西的朋友。这样写既表达了自己的愁心忧思,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劝慰:朋友,在贬谪途中,不要孤独忧伤,有我李白的愁心与天上的明月,伴你同行。这两句诗构思新巧,想象美妙,表达了真挚深长的友情。

  4、小结

  这首七绝表达了对朋友被贬的愁心忧郁。作者不写春天中的莺歌燕舞,而写漂泊不定的花和声音悲切的啼血杜鹃的描写,是融情入景,以景衬事出有。末两句发挥的奇特的想象把明月想象成能寄愁心的载体,能给劝慰伴君同行。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使物人格化,表现作者强列的感情。

  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诗。

  九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5

  单元学习重点

  1、掌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说明顺序,探究说明方法和技巧,体会说明文语言或简明或严密或生动的特点。

  2、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整体把握材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学习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9、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

  教学重点:

  1、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理解作者引用的史料及诗文。

  2、学会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要点,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科技说明文的能力。

  3、体会科学小品所具有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文学性。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点拨法、竞赛激励法、延伸拓展法

  学法指导:

  初读课文—分组讨论—跳读找出文中引用的句子—阅读迁移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设计

  荔枝自古以来就一直被视为水果中的珍品。史载杨贵妃最爱吃鲜荔枝;苏东坡也作诗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明朝更有人对它推崇备至,作《荔枝歌》曰:“海内如推百果王,鲜食荔枝总第一”,索性把它奉为“百果之王”了。作为“百果之王”的荔枝,它的生态结构有什么特点呢?生产培植上有什么特殊的情况和问题?请看本文是如何介绍的。

  二、解题

  1、作者简介

  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生于1901年,浙江海宁县人。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有《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他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解放前曾写《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等,解放后出版的有《生物学碎锦》。

  贾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烂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他的科学小品清新优美,富于诗情画意。如果说,杨朔象写诗那样来写散文,那么,贾祖璋是象写散文那样写科学小品的。他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曾荣获1976年10月—1979年12月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奖一等奖。

  2、文体简介

  本文是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所谓小品就是随笔之类的小文章,科学小品则是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这种文章,知识性强,既有一般说明文简明准确、条分缕析的特点,又有清新诱人的诗意;既寄托着作者的深情,又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3、解题

  文章是介绍荔枝这种水果的,题目为什么不用《荔枝》而借用一句诗——《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确:“南州六月荔枝丹”短短7个字,包含了荔枝生长的地域,成熟的时间以及鲜明的色泽。以这句诗作标题,能激发人丰富的想象,并且有文学气息,同文章本身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当然比以《荔枝》作标题要好。

  三、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全文可分两大部分

  一、(1-10)主要说明荔枝的形态和果实特点。

  二、(11-14)主要介绍荔枝的生产情况。

  外壳

  颜色

  形状

  大小

  板书设计

  一、引出说明对象

  外部形态

  内膜

  果肉(假种皮)

  种子(果核)

  荔枝果(由表及里)

  内部结构

  荔枝的生态

  (具体说明)

  荔枝花

  二、荔枝的生长特点

  产地-书谱-移植-产销

  发展意见

  教师总结:科技说明文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文章的观察顺序,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说明顺序属于空间顺序,从主要到次要的说明顺序属于逻辑顺序。合理的说明顺序可以使科技说明文条理分明,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便于把事物说准确、说清楚的顺序是最好的安排;要清楚地说明一种事物往往要几种顺序配合交织;顺序应符合事物本身的条理;顺序应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顺序应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说明一种事物的顺序不是唯一的;科学小品的顺序可借助散文构思;以此带彼的顺序能节约文字等等。

  四、精读课文,聚焦说明方法

  这篇文章在介绍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并体会其作用。

  明确: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引用、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列图表等。

  本文使用的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引用(引用中有比喻、对偶、夸张,形象而有诗意)等。

  古代诗文、文献资料、谚语等本文引用达十余处之多。这样既丰富了文章内容,扩大了知识面,加强了说明效果,同时又使文字生动活泼,富于变化,具有较强的文学韵味,因而也更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既能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又能获得一种文学享受。

  五、精读课文,深层探究,自由质疑

  1、文章开头引用白居易的《荔枝图序》,仅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吗?

  明确:不仅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而且总领全文。课文从荔枝的外壳说起,照应了“壳如红缯”句;写果实,从壳膜写起,照应了“膜如紫绡”句;写果肉,照应了“莹白如冰雪”。所以,引用《荔枝图序》既引出说明对象,又总领全文。

  2、为什么要写荔枝不耐贮藏这一特点?能否从文中删去?

  明确:贮运固然不属于果实本身,但与果肉关系密切,理应介绍。

  3、有关荔枝花的文字能否删除?为什么?

  明确:有荔枝果实想到花,有花才有果,所以附带介绍花,给人完整的印象。

  六、揣摩语言,体会本文的科学性、文学性

  1、出示《辞海》中的条目“荔枝”《辞海》中的“荔枝”条目,它的文字平实,多用科学术语;而课文是一篇小品,兼用文艺性笔调。

  2、本文语言的科学性集中体现在用词准确、周密。文学性集中体现在大量诗词典故的运用上,既使说明形象生动,又使文章诗意盎然。

  七、总结

  本文以短小的篇幅、丰富的知识,饶有兴味地介绍了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既有一般说明文简明准确的特点,又有清新怡人的诗意,知识与思想并重,诗情盎然,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科学小品。把握说明顺序,理解说明方法,探究说明技巧,感受语言魅力是学习科学小品的四大要素。

  《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科学小品的创作中,高度的科学性是第一位的,艺术性要为科学性服务。富于诗意的标题,形象的比喻,故事的穿插,优美诗句和珍贵文献资料的运用,皆因揭示了荔枝世界的奥秘才得其所,皆由揭示了科学的魅力才有价值。

  八、写作特色

  1、科学性和文艺性的有机结合

  2、多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

  3、科学性、思想性、文艺性、准确性的完美统一

  九、作业

  仿照课文,用文艺性的笔调写一篇短文,介绍你家乡出产的一种水果(或其它特产)。广泛搜集有关资料,力求写出这种水果中蕴含的文化意味。

  十、阅读文侣的《花粉》

  10、《物种起源》导言达尔文

  教学重点:

  1、准确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正确认识文中的科技内容。

  2、筛选重要信息和关键词句,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法、情景教学法、换位阅读法

  学法指导:初读明确课文重点—研读筛选主要信息—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大家一定记得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进化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物种起源》导言。

  二、解题

  “导言”即“绪论”,也称“引言”,是学术论著或一篇文章开头的话。一般说明全书的主旨和内容及有关问题等,作出介绍、说明。这篇课文是科学论著的导言,以介绍和研究写作经历,说明发表原因,以表明自己的著作必有据,没有妄下结论;然后说明自己研究的思路,阐述理论的根据,点出主要观点,并扼要介绍了《物种起源》一书的内容和联系。

  序言的内容宽泛,对原作内容是否具体说明对内容介绍的多少都没有明确要求。序言写作无定体,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或说明、或兼而有之,都是可以的。而导言则侧重于议论、说明。文学作品一般有序言无导言。学术著作有导言,还可有序言。学术著作再版几次可以有几篇序言,但导言只有一篇。

  三、介绍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1、查理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年),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做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收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随后出版了《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

  2、关于《进化论》

  也称《演化论》,旧译《天演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进化论一词最初是拉马克提出的。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演化而来的。现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马克思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具体分析1-7段

  方法: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并初步筛选出文章的关键句;通过议论交流,整体把握全文;通过简洁的段意概括,筛选关键词语表达。

  1、整理成书的过程——长期考察

  写作过程2、提前发表的原因——实事求是

  3、内容过简的说明——谦逊审慎

  4、物种由演变而来——决不轻率

  基本观点

  5、介绍研究的方法——亲身实践

  6、家养变异的作用——不避缺陷

  7、强调观点的正确——毫不动摇

  2、欣赏、品味1-7段(思考解答问题)

  ①透过1-7段说明的文字即关键句,我们可以看到达尔文怎样的一种精神和人格魅力?在文章中找出能够体现这种精神的文字?(见课文标注处)

  教师板书:长期考察、实事求是、谦逊审慎、决不轻率、亲身实践、毫不动摇、不避缺陷

  总结:从文字的表层意义的阐明深入到文字的深层含义的探究,从了解伟大的科学家的基本观点、理论深入到追求他的精神世界、人格魅力,可以看到达尔文尊重客观现实、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这是值得我们青少年借鉴、学习的地方。

  ②《物种起源》导言主要内容集中在哪几段?筛选出作者阐明的关于物种起源问题的主要观点。

  主要内容集中在4、5、6、7段(各段主要观点见课文标注处)

  筛选主要观点(见第7段总结):A。“创造论”是错误的;B。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C。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③板书设计

  推想:物种、变种——演变而来,不是创造

  怎样变异

  外界环境、气候、食物

  《物种起源》导言内部习性、倾向

  研究途径

  主要内容观点家养动物遗传变异

  栽培植物人类选种

  观点

  深信:物种不是不变的

  确信:自然选择是变异条件

  五、语言特点

  本文语言准确、严密。作者讲究选词,讲究用结构复杂的句式表达周密谨严的意思。

  (教师选择例句,作适当点拨)

  九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6

  掌握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1、按照“总分总”的顺序说明;

  2、以认识的发展或内容的深入为顺序说明;

  3、按照事物的性质、状态、结构、制作、用途等几方面依次说明事物的特征;

  4、按由远及近(或反之)、由表及里、或以空间的转换、时间的推移,由整体到部分(或反之)等顺序来说明事物;

  5、以说明角度的变化为序说明事物。

  掌握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最突出的特点,因为准确的语言才能反映说明对象的真实面貌。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一是要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达到一字不易的程度,成为唯一可取的表述形式;二要分析用词、造句的准确性;;三要分析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的词语,准确地说明事物、剖析事理。

  2、说明文语言的平实性是用明白、平实的语言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反映,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大,不缩小,毫不含糊,清楚明白,只求“辞达而已”,不求雕琢粉饰。

  3、说明文语言的简洁性是指简练、明确,不罗嗦,不含糊,用最少的文字把意思说明白。可说可不说的话一律不说,以尽可能少的语言来承载尽可能多的信息。

  11、神奇的极光

  教学重点:

  1、了解科普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体会、学习运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形象性。

  2、要以阅读理解科技说明部分为阅读目的,透过文艺性的描写,迅速把握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及其他特征。

  3、对重要段落的重要信息根据确定的标准进行辨析确认分类。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学法指导:初读明确课文重点—研读筛选主要信息—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设计

  在人类短暂的进程中,自然界有许多现象相伴而生。头顶上的阴晴雷电,脚底下的地震火山,还有潮涨潮落、极光等等。在远古,人们赋予它们各种神话传说。到了今天,科学技术使一个个美丽的传说表现出新的内涵。其中的极光,神奇在哪里?本文会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出示投影,明确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有关“极光”的重点内容;

  学习方法——整体把握抓关键句段分析说明方法概括要点

  2、初步明确

  话题围绕:极光是什么。

  行文思路:古代神话传说极光一瞥极光的来龙去脉

  说明顺序:认识事物的过程

  3、思考问题

  ①文章对极光的描写从神话传说谈起,这些神话传说在文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列举三个神话传说会不会显得重复罗嗦?

  明确:文中引述这些东西方的神话传说,虽情节不同,但都表现出人类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好奇、探究的心理。引述附宝的故事,偏重于它的古老神奇;引述烛龙的传说,是为了从古代文献中找出极光的影子;引述黎明女神的故事,是为了追溯“极光”一词作为一个现代科学术语的来源,也突出了这个故事的色彩。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人们的感性认识。

  ②阅读第二部分,归结一下现代人观察到的极光是怎样的?

  明确:从课文“极光一瞥”这部分内容中看见了极光多姿多彩,变化万千,又在寒夜无人烟的极区出现,令人惊奇,难以言尽极光之美妙。

  ③结合第二部分学到的极光外观现象,说说第一部分神话传说中的极光有什么特点?

  明确:如果将三个传说互相补充,可以发现这些故事中写到了极光的亮度、色彩、形态,特别是写出了极光的变幻莫测,这正是第二部分介绍的极光的全部特征。

  ④三个神话传说是怎样将极光同人类联系起来的.?

  明确:第一个故事同伟大的人物联系起来;第二个故事同敬畏的感情联系起来;第三个故事同烂漫美丽的追求联系起来。

  ⑤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对激光的成因有哪些推测?

  明确:有三种推测

  A、认为“极光是地球外面燃起的大火”;

  B、认为“极光是红日西沉以后,透射反照出来的辉光”;

  C、认为极光是“极地冰雹释放出来的太阳光”。但无论哪一种解释,现在我们知道都是不科学的。直到20世纪60年代,将地面观测结果与卫星火箭探测到的资料结合起来研究,才逐步形成了激光的物理性描述。

  ⑥现在的科学研究认为,形成极光的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什么?

  明确:大气、磁场和太阳风

  ⑦今人对极光成因的科学解释是什么?

  明确:在极光发生时,极光的显示和运动则是由于粒子束受到磁层中电场和磁场变化的调制造成的。——极光形成的原理——极光是根据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聚集在地磁的极区上空造成的一种大气发光现象。

  投影:打比方说明极光的成因

  电视机成像原理极光显示运动原理

  电视显像管磁层

  电子束太阳风粒子流

  电视屏幕极区大气

  图像极光

  现象

  神秘

  ⑧全文板书设计

  (古代)古代的神话传说——极光是神秘的(想象描述)

  (近现代)极光一瞥——极光是漂亮的(直观描述)

  极光的来龙去脉

  a、火光、反照光、冰雪放光推测

  (现在)极光是(物理描述)

  本质

  科学

  b、磁层、太阳风、极区大气

  作用结果实证

  ⑨讨论、概括总结

  请用下定义的方法对极光作出较为完整的科学的解说,要包括激光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明确:极光是太阳风粒子流在磁层的作用下,汇聚成束被极区大气中分子和原子激发而产生的,形态各异、色彩繁多、亮度变化大,主要分布在极区附近的一种光学现象。

  ⑩概括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及运用特点

  明确:打比方(在说明极光的形成原理时,作者恰当的比喻,避免了枯燥的说明,使文章通俗易懂。)

  举例子(以具体的简单的事物说明抽象的、复杂的事物。把抽象的具体化,把复杂的简单化。)

  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作用在于理

  清头绪,具体说明。)

  下定义(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揭示概念的内涵。)

  三、品读课文,感受科学小品较强的文学色彩

  1、形象的描述;2、通俗的比喻。

  四、总结

  本文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科普说明文,记叙、描写、说明浑然一体,并运用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使文章严格遵循科学的原理,语言简洁,平实,运用了描写和比喻的方法,使文章通俗易懂,让人们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

  今天的世界,还有许多如极光一类的自然现象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如目前还在困扰着科学家的有:百慕大三角之谜、UFO飞碟之谜、金字塔之谜、火星上有无生命等等。面对这些,今天的人们或者只能像近现代人面对极光那样作出一点直观的描述,甚至还只能像远古人那样面对极光惊恐惶惑,不知所措。但我们也坚信,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人类一定会揭开自然之谜,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最后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五、探究性练习

  九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特点。

  3、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特点。

  3、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教具准备:教学方法: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五首中的前两首。请同学们背诵这两首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后三首诗。

  春望

  1、作者介绍。

  2、题解:

  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三月杜甫在长安时所作,当时长安被安史乱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春望,是作者亿看到的长安春天的景色,抒发了忧时伤乱,忧国思家的感情。

  3、课文分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首联即写春望所见:京都沦落,长安一残破景象,但大好河山依然存在;长安城内又是春天了,草木满地苍苍。此间包藏着诗人沉重的慨叹。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颔联写望见花鸟时的心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由于感慨时事,国都残破,与亲人分别之恨,反而使诗人对花流泪,闻鸟而惊心,表达作者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颈联是对感时恨别的进一步发挥;自安史之乱以来,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值万金啊!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尾联写诗人经过战乱的煎熬,半年多的陷身于长安,白发更见稀少。用手去搔,越来越短,短的几乎连发簪都插不住了。'白发'为愁所致,'搔'为解愁,结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支又叹年老力衰,则更增一层悲哀。

  4、小结

  这首五律结构严谨,情景交融,语言精练而生动,爱国、思家、忧民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不愧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登飞来峰

  1、作者简介

  2、题解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在浙江杭州的灵隐山上。相传可以看到沧海日出。王安石早年登上飞来峰,踌躇满志的写下了这首热情洋溢,富有气魄的诗章。表现了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壮志和立志改革政治的远大抱负。

  3、课文分析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第一句点明了登高的地点,是在杭州灵隐山飞来峰的千寻塔。第二句中的'鸡鸣'、'日升'一方面是写实,一方面也是作者对变法改革前景的向往,用'闻说'二字轻轻托出,表现了作者对前途满怀信心。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层。

  这两句是作者的抒怀言志。是根据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中'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诗句,反其意而用之。作者在这里表示,我不怕浮云挡住我的视线,因为我是站在浮云之上的层。他坚信自己改革政治的主张是正确的,利国利民的,顽固守旧派的阻挠和反对是不足畏惧的。作者把政敌比喻成浮云,认为它虽然可以一时遮掩人们的耳目,但是最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从而进一步表现了作者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定信念。

  4、这首七绝借登高能望远的描绘,抒发自己作为政治改革的豪情壮志和远大抱负。全诗只有句言简意赅,措词委婉而坚决,表现了作者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定信念。

  论诗

  1、作者简介

  2、题解

  论诗是作者以诗歌形式写了一组诗以阐述关于诗歌创作的一些看法。

  3、课文分析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作者认为诗歌创作应该具有时代特点,应该有诗人自己的独创。即使像千古流传的李白、杜甫的诗篇,也不能代替后人的创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作者认为每个朝代都应有才能的人出现,成为数百年后的诗坛领袖人物。

  4、小结

  作者运用诗歌形式阐述了诗歌应有时代感、创造性的看法。

  总结:

  这几首诗都是唐以来的名篇。富有艺术感染力。从形式上看《使至塞上》《春望》是五言律诗。律诗分首、颔、颈、尾四联8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登飞来峰》《论诗》是七言绝句。

  作业:完成课后一、二、三题。

【九年级语文复习教案(通用7篇)】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复习教案08-22

初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教案10-04

小学语文第一册复习教案08-03

五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08-30

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08-01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通用5篇)06-24

语文《赵州桥》教案(通用14篇)03-30

二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08-30

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12-16